吸湿快干剂,纺织布面料吸湿排汗剂,吸湿速干整理剂,吸湿速干剂

合集下载

吸湿排汗整理剂合成原理

吸湿排汗整理剂合成原理

吸湿排汗整理剂合成原理
吸湿排汗整理剂合成原理:让衣物拥有魔法的秘密
嘿,你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吸湿排汗整理剂,它背后的合成原理可是相当神奇呢!就好像是一个魔法师,能给我们的衣物施魔法!
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夏天,你汗流浃背,衣服黏糊糊地贴在身上,那感觉可太难受了!但如果你的衣服用上了吸湿排汗整理剂,哇哦,那就完全不一样啦!它就像一个个小管道,能快速地把汗水吸进去,然后再排到外面去,让你的衣服保持干爽舒适。

比如跑步的时候,汗水刚出来,一下子就被吸走啦,这不是魔法是什么?
那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啊,这吸湿排汗整理剂的合成原理就藏在那些奇妙的化学反应里。

它就像是一场精彩的舞蹈,各种分子在里面欢快地跳跃、结合。

比如说,有一种成分就像个热情的小伙伴,特别擅长和水分亲密接触,一看到汗水就紧紧抱住,然后再带着它跑到别的地方去。

而另一种成分呢,就像个聪明的引路人,给汗水指引着出去的路。

研究这个合成原理的科学家们可真是太了不起了吧!他们就像在创造奇迹的魔术大师,一点一点地摸索出这些神奇的配方。

他们得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调整,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比例和组合。

“哎呀呀,这次好像差点意思,再来一次!”他们常常这样自言自语。

我觉得啊,这吸湿排汗整理剂的合成原理简直就是科技与智慧的结晶。

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舒适。

没有了那些黏腻的烦恼,我们可以更加自由自在地活动。

所以啊,可千万别小瞧了它,它可是有着大能量呢!不相信?你去试试含有吸湿排汗整理剂的衣服就知道啦!
总之,吸湿排汗整理剂的合成原理就是这么酷,它让我们的衣物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吸湿速干剂,吸水速干整理剂,吸湿排汗剂,纺织品面料排汗吸水剂,吸湿快干剂

吸湿速干剂,吸水速干整理剂,吸湿排汗剂,纺织品面料排汗吸水剂,吸湿快干剂

吸湿速干整理剂HMW8871吸湿速干整理剂HMW8871是针对涤纶、锦纶及其他化学纤维织物研发的高效持久型吸湿排汗快干剂。

经过整理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汗性、毛细管透水透气性,可迅速将汗水吸尽并将其和湿气导离皮肤表面,克服织物燥身、不吸汗或潮湿衣物粘身,不易干等现象,使人们在夏季等高湿热环境下穿着具有清凉感。

试验表明,整理后织物的毛细管效应﹥12cm,水滴扩散时间﹤1.5s。

HMW8871广泛用于coolmax等纤维的开发及运动服,职业装,休闲服(T恤、衬衣、帽等),内衣,袜子,毛巾等。

国家棉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测试中心一致证明:HMW8871具有良好耐久的吸湿性及快干性。

HERST公司主要产品有:防紫外整理剂、抗紫外线整理剂、抗菌整理剂、抗菌助剂、纺织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处理剂、吸湿排汗整理剂、吸汗速干加工剂、纳米香味微胶囊整理剂、香味加工剂、织物面料抗菌剂、纳米维生素微胶囊加工剂、阻燃整理剂、防火整理剂、纺织阻燃剂、阻燃涂层胶剂、阻燃助剂、甲壳素整理剂、防螨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防螨整理剂、皮革防霉抗菌剂、防霉整理剂、抗静电整理剂、防静电剂、防蚊加工剂、防虫加工剂、防油防水整理剂,含氟拒油拒水防污整理剂、芦荟丝素胶原保湿剂、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纳米银抗菌剂、羽绒抗菌除臭剂、纺织品防霉剂、纳米负离子加工剂、纳米远红外加工剂、远红外负离子发生剂、高发泡印花浆、珠光印花浆、金粉印花浆、银粉印花浆、仿活性印花粘合剂、富锗整理剂、天然物(丝素蛋白、绿茶、艾蒿、卵磷脂、仙人掌)整理剂、舒适性(凉感、调温、唐辛子暖感、自发热)整理剂等精细化工产品。

韩笑吸湿速干纤维的染整工艺探讨李淑莉李晶温淑珍吴海昌张松(石家庄常山纺织集团一印实业有限公司)【摘要】根据吸湿速干纤维的特性,重点对染料及后整理助剂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该类纤维在印染加工中的注意事项及工艺要求,使该类纤维的功能在印染加工中最大程度的得到保护。

3m吸湿排汗助剂说明书

3m吸湿排汗助剂说明书

3m吸湿排汗助剂说明书
3M吸湿排汗助剂是一种用于纺织品的功能性添加剂,旨在提高纺织品的吸湿排汗性能。

这种助剂通常用于运动服装、户外服装和内衣等产品中,以提供舒适的穿着体验。

以下是对3M吸湿排汗助剂的一般说明:
1. 产品特性:
3M吸湿排汗助剂采用先进的技术,能够有效吸收和排出汗液,保持穿着者的干爽舒适。

该助剂具有优异的透气性能,有助于加快汗液的蒸发,减少穿着者的不适感。

3M吸湿排汗助剂经过耐久性测试,具有较好的持久效果,能够在多次清洗后仍保持优秀的性能。

2. 使用方法:
3M吸湿排汗助剂通常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可以与纤
维材料充分混合,确保助剂均匀分布。

在使用过程中,建议按照3M的指导和建议进行正确的添加
和混合,以确保最佳的效果。

3. 注意事项:
在使用3M吸湿排汗助剂时,建议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吸入助剂粉尘。

3M吸湿排汗助剂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
射和潮湿环境,以确保产品质量。

4. 应用范围:
3M吸湿排汗助剂适用于各类纺织品制品,特别适用于运动
服装、户外服装、内衣等需要提高吸湿排汗性能的产品。

总的来说,3M吸湿排汗助剂是一种功能性添加剂,能够有效提
高纺织品的吸湿排汗性能,为穿着者带来舒适的穿着体验。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正确的添加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产品的最佳
效果和使用安全。

功能性纺织品定义

功能性纺织品定义

功能性纺织品功能性面料包含功能性服装用面料、功能性产业用面料、功能性装饰用面料等。

其中,功能性服装面料是指具有超出常规纺织产品的遮盖、美化、保暖等功能的特殊功用和超强性能的面料,这些功能是不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的。

如功能性外衣用面料,根据不同的服用场合可赋予其不同的功能,如休闲类服装具有防静电、抗紫外线、防电磁波、洗可穿(免烫)防缩等功能,社交类和职业类服装具有三防(防水、防油、防污)、抗皱、抗起毛、抗起球、自清洁、防辐射等功能,运动类服装具有抗菌除臭、吸湿快干、防蚊、抗紫外线等功能,防寒类服装具有防水透湿、防辐射、高韧性、耐水洗等功能。

功能性内衣用面料具有防蛀、防螨、远红外、发热、负离子、高吸湿、抗菌除臭等功能。

这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纺织品,有的具有单一功能,也有的具有几种功能的叠加,使其成为多功能复合功能的纺织品。

功能性装饰用面料和功能性产业用面料具有耐高温防火、阻燃、耐腐蚀、高韧性、防霉抗菌、抗静电、防红外、防油拒水、亲水、抗老化等功能。

相比较功能性面料,具有随外界环境变化而进行对人体有益的变化的面料称为智能性面料,如能够通过加热等外部刺激手段使织物恢复初始形状的形状记忆性服装面料,还具有防皱、耐洗、免烫的功能,能够随着光线变化而变化的光敏面料,主要用于军事及航海领域,能够随着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调温面料,主要用于军事隐身和温差较大的环境,能够阻止海水向衣服内部渗透的抗浸透湿面料,还具有很高的透气性和吸水性1.抗菌纺织品抗菌卫生整理是应用抗菌防臭剂处理织物(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其混纺织物),从而使织物获得抗菌、防霉、防臭、保持清洁卫生等功能。

生产方法:共混纺丝法—在纤维生产聚合阶段或纺丝原液中加入抗菌剂,制的抗菌纤维。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无须进行后整理,成本较低;功能整理法—使用抗菌整理剂进行后加工处理的方法将抗菌剂与纤维结合。

抗菌卫生整理织物广泛用作医院、宾馆、家庭的床单、被套、毛毯、餐巾、毛巾、鞋里布、沙发布、窗帘布、医用职业装、食品和服务行业的工作服、军队的服装以及绷带、纱布等,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速干面料的吸湿排汗效果比较

速干面料的吸湿排汗效果比较

速干面料的吸湿排汗效果比较引言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运动和健康。

而在运动或其他剧烈活动中,人体会大量出汗,因此穿着一种具有良好吸湿排汗效果的衣物显得尤为重要。

速干面料因其独特的性能备受关注,成为了许多人选择的首选。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速干面料进行比较,探讨其吸湿排汗效果。

1. 棉质面料棉质面料是一种常见的面料,其吸湿性较强,能够迅速吸收体表的汗水。

然而,棉质面料在湿润的情况下容易变得湿乎乎的,这就影响了面料的速干性。

尽管棉质面料自然透气,但它并不能将汗水迅速排出衣物表面,容易导致衣物变得沉重、粘腻。

2. 涤纶面料涤纶面料在速干性方面表现出色,具有良好的吸湿排汗效果。

由于其特殊的纤维结构,涤纶面料可以迅速吸收体表的汗水,并将其快速排到面料表面,进行蒸发。

这种特性使得涤纶面料在干燥迅速的同时能够保持舒适的穿着感。

涤纶面料还具有耐磨、易洗、不易起皱等特点,因此在运动服装上得到广泛应用。

3. 聚酯面料聚酯面料是一种优质的速干面料。

它由聚酯纤维制成,具有较强的吸湿排汗效果。

聚酯面料的纤维间隙较大,使得空气能够自由流通,帮助汗水蒸发。

与棉质面料不同的是,聚酯面料不容易吸湿、不易滋生细菌,因此在运动中能够保持衣物的干爽清凉。

4. 尼龙面料尼龙面料在速干性方面表现出色,其纤维结构使得面料具有很好的吸湿排汗效果。

尼龙纤维细腻且坚韧,不易变形,因此能够保持衣物的干爽舒适。

尼龙面料还具有较强的撕裂强度和耐磨性,适合长时间的运动活动。

5. 功能性面料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速干面料外,市面上还有许多专为运动设计的功能性面料。

这些面料通常采用特殊的材质和处理工艺,具有极佳的吸湿排汗效果。

例如,涂有特殊涂层的纤维可以加速汗水的蒸发,从而提高面料的速干性能。

此外,一些功能性面料还具有抗紫外线、防菌、防臭等特点,提供更全面的运动保护。

结论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或其他剧烈活动时,穿着一种具有良好吸湿排汗效果的衣物非常重要。

在速干面料中,涤纶和聚酯面料由于其独特的纤维结构和性能,具有较好的吸湿排汗效果。

吸湿快干剂,纺织布面料吸湿排汗剂,吸湿速干整理剂,吸湿速干剂(完整版)实用资料

吸湿快干剂,纺织布面料吸湿排汗剂,吸湿速干整理剂,吸湿速干剂(完整版)实用资料

吸湿快干剂,纺织布面料吸湿排汗剂,吸湿速干整理剂,吸湿速干剂(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吸湿排汗(快干)产品加工中有关问题的探讨杨栋樑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一、前言人们对服装面料的功能性和舒适性要求中,吸湿排汗(快干)性能越来越受到快节奏生活的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即希望织物具有吸水(湿)和快干性,如何将人体散发的气、液态汗水尽快排出服装,是提高穿着舒适性的关键之一。

汗液经织物传导到外界空间的通道有二种形式:一是人体皮肤上的汗水直接由织物或纤维间的缝隙(或称毛细管)扩散迁移到外层空间;二是人体散发的水蒸汽,由织物中纤维的微孔或在纤维表面凝结成水,经纤维的微孔或纤维间缝隙的毛细管作用传递到织物表面,再蒸发到外界空间[1]。

由此可知其过程是:吸水——保水——蒸发。

因而,无论是天然纤维或是合成纤维单独都不具备这方面的性能,以致早期的吸湿快干织物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不同纤维织成二层或三层结构的织物来担当此项任务的。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发吸湿排汗技术以来,情况就完全改观。

传统的合成纤维,尤其是聚酯纤维的分子化学结构中缺乏亲水性基团,吸湿性很差,在服用过程中,人体散发的湿气很难通过聚酯织物传递出去,容易产生闷热不舒适感。

棉纤维有亲水性基团(每个单元结构上有三个羟基),吸湿和吸水性很强,保水性也很好,但其刚性较小,尤其吸湿(水)后会粘贴在皮肤上,使人感觉不爽,以及随着棉纤维的吸湿(水)量增加而纤维的膨胀,诱发产生闷热问题。

吸湿快干技术针对上述穿着时的情况,选择以合成纤维为基材,提高纤维的表面积,增强纤维的吸湿和快干的潜在能力;在纺织物理性加工中,进一步改进集合体的传导效果;在染整化学加工时,再赋以纤维表面的亲水化,最终实现吸湿快干功能。

吸湿排汗纤维有聚酯,聚酰胺和聚丙烯等品种,以聚酯纤维为大宗。

其中以美国杜邦公司独家研发的Coolmax为最著名,它是具有四沟槽的异形聚酯纤维,利用这些沟槽型的纤维成纱和织造后,纤维和纤维之间可形成更多的毛细管通道,更好地发挥芯吸作用(毛细管效应)产生吸湿排汗功能。

功能性纺织品定义

功能性纺织品定义

功能性纺织品功能性面料包含功能性服装用面料、功能性产业用面料、功能性装饰用面料等。

其中,功能性服装面料是指具有超出常规纺织产品的遮盖、美化、保暖等功能的特殊功用和超强性能的面料,这些功能是不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的。

如功能性外衣用面料,根据不同的服用场合可赋予其不同的功能,如休闲类服装具有防静电、抗紫外线、防电磁波、洗可穿(免烫)防缩等功能,社交类和职业类服装具有三防(防水、防油、防污)、抗皱、抗起毛、抗起球、自清洁、防辐射等功能,运动类服装具有抗菌除臭、吸湿快干、防蚊、抗紫外线等功能,防寒类服装具有防水透湿、防辐射、高韧性、耐水洗等功能。

功能性内衣用面料具有防蛀、防螨、远红外、发热、负离子、高吸湿、抗菌除臭等功能。

这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纺织品,有的具有单一功能,也有的具有几种功能的叠加,使其成为多功能复合功能的纺织品。

功能性装饰用面料和功能性产业用面料具有耐高温防火、阻燃、耐腐蚀、高韧性、防霉抗菌、抗静电、防红外、防油拒水、亲水、抗老化等功能。

相比较功能性面料,具有随外界环境变化而进行对人体有益的变化的面料称为智能性面料,如能够通过加热等外部刺激手段使织物恢复初始形状的形状记忆性服装面料,还具有防皱、耐洗、免烫的功能,能够随着光线变化而变化的光敏面料,主要用于军事及航海领域,能够随着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调温面料,主要用于军事隐身和温差较大的环境,能够阻止海水向衣服内部渗透的抗浸透湿面料,还具有很高的透气性和吸水性1.抗菌纺织品抗菌卫生整理是应用抗菌防臭剂处理织物(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其混纺织物),从而使织物获得抗菌、防霉、防臭、保持清洁卫生等功能。

生产方法:共混纺丝法—在纤维生产聚合阶段或纺丝原液中加入抗菌剂,制的抗菌纤维。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无须进行后整理,成本较低;功能整理法—使用抗菌整理剂进行后加工处理的方法将抗菌剂与纤维结合。

抗菌卫生整理织物广泛用作医院、宾馆、家庭的床单、被套、毛毯、餐巾、毛巾、鞋里布、沙发布、窗帘布、医用职业装、食品和服务行业的工作服、军队的服装以及绷带、纱布等,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吸湿速干剂名词解释

吸湿速干剂名词解释

吸湿速干剂是一种用于吸收和降低湿度的物质或材料。

它们通常以颗粒状、片状或袋装形式存在,可以放置在封闭的空间中,如衣柜、抽屉、箱子、车内等,用于保持或恢复物品的干燥状态。

吸湿速干剂的作用是通过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分来降低潮湿度。

这些剂具有亲水性,能够吸附并捕获空气中的水分分子,将其固定在自身结构中。

常见的吸湿速干剂包括:
1.硅胶:硅胶是一种无毒、无味且化学稳定的吸湿速干剂。

它可以迅速吸收并锁定大量水
分,有效防止霉菌和异味产生。

2.活性炭:活性炭是一种天然吸附剂,具有很强的吸湿和去除异味的能力。

它可以吸附空
气中的水分和有机挥发物,从而减少潮湿和异味问题。

3.食盐:食盐也是一种常见的吸湿剂。

它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特别是在潮湿的环境下。

4.氧化钙:氧化钙是一种强烈的吸湿剂,常用于工业和农业领域。

它能够快速吸收水分,
并形成水合物,从而降低空气中的湿度。

5.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高效的吸湿速干剂,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

它通过
离子交换作用将水分分子捕获并锁定在自身结构中。

这些吸湿速干剂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需求,可以帮助保护物品免受潮湿、霉变和腐蚀的影响。

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湿速干剂,并遵循使用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湿排汗(快干)产品加工中有关问题的探讨杨栋樑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一、前言人们对服装面料的功能性和舒适性要求中,吸湿排汗(快干)性能越来越受到快节奏生活的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即希望织物具有吸水(湿)和快干性,如何将人体散发的气、液态汗水尽快排出服装,是提高穿着舒适性的关键之一。

汗液经织物传导到外界空间的通道有二种形式:一是人体皮肤上的汗水直接由织物或纤维间的缝隙(或称毛细管)扩散迁移到外层空间;二是人体散发的水蒸汽,由织物中纤维的微孔或在纤维表面凝结成水,经纤维的微孔或纤维间缝隙的毛细管作用传递到织物表面,再蒸发到外界空间[1]。

由此可知其过程是:吸水——保水——蒸发。

因而,无论是天然纤维或是合成纤维单独都不具备这方面的性能,以致早期的吸湿快干织物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不同纤维织成二层或三层结构的织物来担当此项任务的。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发吸湿排汗技术以来,情况就完全改观。

传统的合成纤维,尤其是聚酯纤维的分子化学结构中缺乏亲水性基团,吸湿性很差,在服用过程中,人体散发的湿气很难通过聚酯织物传递出去,容易产生闷热不舒适感。

棉纤维有亲水性基团(每个单元结构上有三个羟基),吸湿和吸水性很强,保水性也很好,但其刚性较小,尤其吸湿(水)后会粘贴在皮肤上,使人感觉不爽,以及随着棉纤维的吸湿(水)量增加而纤维的膨胀,诱发产生闷热问题。

吸湿快干技术针对上述穿着时的情况,选择以合成纤维为基材,提高纤维的表面积,增强纤维的吸湿和快干的潜在能力;在纺织物理性加工中,进一步改进集合体的传导效果;在染整化学加工时,再赋以纤维表面的亲水化,最终实现吸湿快干功能。

吸湿排汗纤维有聚酯,聚酰胺和聚丙烯等品种,以聚酯纤维为大宗。

其中以美国杜邦公司独家研发的Coolmax为最著名,它是具有四沟槽的异形聚酯纤维,利用这些沟槽型的纤维成纱和织造后,纤维和纤维之间可形成更多的毛细管通道,更好地发挥芯吸作用(毛细管效应)产生吸湿排汗功能。

在物理改性的吸湿排汗聚酯纤维中,有异形、中空、细旦和微孔化等不同的品种,其中异形为多。

异形化中又有三叶、多叶(五-八叶)、三角,十字,W和Y型等断面的纤维可供设计产品选用。

约四年前,作者曾写过一篇关于产品开发的文章[2],其后陆续作过些补充,今将其整理成文,再次就教于诸同好,请校正。

二、理论分析织物的吸湿排汗(快干)性能,实质上是湿气和水在织物中传递问题,为此可作些理论上的探讨。

(一)一般的传递模式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是(湿)气和水等物质在纺织品中传递现象。

这类现象在化学工程中早就进行过系统的基础研究,并已建立了相关的理论模式。

对织物而言,是其两面(内外两侧)的压力差,使(湿)汽和水等流体的移动。

可简单地说,是差力差(△P)和(移动或传递)流速的关系问题。

织物是纤维的一种特殊集合体形式而已,具有无数弯曲的微细管状通道,属多孔膜传递模式,流体在其间以层流传递(移动)的,为此可以Kozney—Carman方程式可由(1)式表示之:其中:U 流体通过多孔体(膜)的速度△P 压力损失ε 空隙率r 单根纤维的半径f 小管道的实际长度/织物的厚度ιu 流体的粘度q 形状系数,传递系统提供的适当值。

此外,若织物纱线间的小缝隙部分可视作单独的小园管通道的话,还可以单独小园管传递模式来描述。

如小园管的当量半径为r。

,那末流体的流速可由(2)式所示:对织物说来,纱线部位可以多孔体传递模式计算其流量,纱线间缝隙部分可以单独小园管模式来计算。

只要不是高密织物,影响织物的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就是此缝隙部分了。

由此可知,织物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一是纱线的撼度系数;二是织物的覆盖系数或紧度;三是纱线的毛羽(或光洁度)等。

通过的流体是空气(或湿气)和水时,会因其粘度差,而使压力产生很大的差异,但结构因素的影响,可视为相同的。

(二)润湿与渗透——毛细管效应当液体(一般指水)接触织物表面时,如能润湿液体会自发地沿毛细管渗透到织物内部,即产生芯吸现象。

假设织物中的毛织管为理想状态,毛细管压力(吸附力)可用Laplac方程式表示之[4-5]P=(2δLC COSθ)/r a(3)式中:p 毛细管(pa)r a毛细管当量半径(cm)θ接触角(°)δLC液体界面张力(水为71.96dyne/cm)毛细管上升高:h=(2δLC COSθ)/g p r a(4)式中:h 毛细管上升高度(cm)g 重力加速度(980cm/sec2)p 液体密度(水为0.977g/cm3)毛细管中液体的流量通常由posinuille定律描述,流量是与沿毛细管的有效压力梯度成正比:q=(πr a 2/8 η)(△P/L (5)式中:q 流量(cm0/Sec)η液体粘滞系数(水为0.01cm/g·Sec)L 吸水的毛细管长度(cm)则单位时间的线速度为υυ=dL/dt=q/πr a 2=(πr a 2/8 η)△P/L =(πr a 2/8 η)(P/L-ρg) (6)由此可推导液体在水平方向(L)和垂直方向(Ln)随时间的线速度表式L2=(r aδLC COSθ/2η)·t (7)式中t时间(sec)由上述公式可知:只有毛细管压力为正时,液体才能在毛细管内自动流动,即要求Cos θ为正值,即织物具有可湿性才是产生芯吸作用必要的前提。

毛细管的有效半径越小,毛细管压力越大,芯吸高度越高;可是,液体流动速度也越小,要达到芯吸的平衡时间也越长。

此外,接触角的大小也对毛细管中液体流动速度有很大影响。

吸湿排汗的异形纤维与普通的园形纤维比,使液态水的传导面积增大,气态水的蒸发面积也增大。

其次,异形纤维之间形成的毛细管数量也比相同纤度的园形纤维的要增加许多,且毛细管当量半径也小些。

总的说,由于异形纤维束(指纱线)的毛细管数量增加,整个织物的表面积增大,致使织物对液态水的传导速度和气态水的蒸发速度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水蒸气(湿气)扩散水蒸气(水的气体分子)在纺织品中的扩散,可以在织物内部(或纱线间)缝隙部分进行,有时也可以在纤维内部进行吸收和扩散的传递方式[3]。

在纱线间的扩散,可按一般扩散方程式如(9)式表示上式中C a表示该气体分子在空气中浓度,D a表示在空气中气体分子的扩散系数。

在纤维表面则因吸湿而成立如下二个平衡关系式:上式中,D f表示单根纤维内的水分子扩散系数,C f表示单根纤维内的水分子浓度。

该表面的C a系表示对应于表面C f的蒸汽压。

若单根纤维内部会产生扩散现象则其扩散方程式如(11)式所示按理,应用上述(7)、(8)、(10a 10b)和(11)式,加入平衡系统的边界条件即可求得结果。

可是这种计算不仅麻烦,事实上没有这样需要。

三、织物的影响吸湿排汗(快干)纺织品,除了吸湿排汗(快干)纤维本身结构性能外,其集合体状态无疑也会对其宏观效果以深远的影响。

为了适应不同环境、用途和款式的服装要求,织物的质地、风格、外观、厚度和结构紧度等方面有很大变化,以致织物的组织结构,甚至纱线结构也有很大的不同的。

而且,这些对吸湿排汗(快干)性能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今简述于后。

(一)不同纤维织物的干燥性能[6-7]不同纤维的18.8tex纱的针织汗布,润湿后的自然干燥性能(即残留水份)的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纤维织物的水份残留率表l 说明:吸湿排汗纤维(Coolbst)织物自然干燥条件下30分钟能完全干燥了,而它与棉混纺的织物也基本能干燥,从一些试验资料看来,吸湿排汗短纤与其它短纤的混纺,为保证吸湿排汗功能其比例不宜低于60%。

(二)成纱的撼度[6-7]50cm 长的16.5tex /34f 吸湿排汗聚酯长丝(Coolbst)进行不同程度的加捻后,其毛细管效应的测定结果如表2表示,由吸湿排汗短纤(Coolbst ,1.56dtex ×38mm)加捻成28tex 纱,不同加捻程度时对纱线芯吸速率的实验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表表16.5tex ×34f 长丝以30捻/lOcm 为宜,而28tex 短纤纱以40捻/10cm 为佳。

不同纱号的吸湿排汗特性可能有些变化,但其总体规律是一致的。

(三)织物的结构 1、针织物针织物上应用吸湿排汗(快干)纤维时,其组织结构的影响国内已有相当研究,拟从中选择一个较能全面规律性的试验结果[8]供参考。

由14.5tex(40s)、18tex(32s)和22.7 tex(26s)三种棉纱,18tex(32s)莫代尔纱和8.3tex(75d /38f)Coolnise 长丝为原料,编织成四种类型织物:(Ⅰ)是全部由Coo1nise 长丝的双面针织物(#1和#2);(Ⅱ)是Coolnise 长丝与14.5tex 棉纱或18tex 莫代尔交织的单面针织物(#3-#8);(Ⅲ)是由Coolnise 长丝与棉纱或莫代尔纱交织的双面针织物(#8-#10);(IV)是14.5 tex 和18tex 编成纬平针(18tex#11)和1+1罗纹针织物(14.5tex ,#12);共12块织物用烧杯法测定其导湿率,从中查明其组织规格的影响,试验试样的工艺参数和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8]。

注:透湿性测定时温度为37℃(模拟人体):Coolnise为十字形聚酯由表4可知:Coolnise长丝及其交织织物试样(#1—#10)的透湿率均优于两种纯棉试样(#1l和#12),这是纯棉织物吸湿后,棉纤维膨胀堵塞了毛细管所致。

全部由Coolnise长丝编织的#1和#2与棉纤维在外层Coolnise长丝为里层的#4和#5比,由于外层棉纤维的吸湿性加强了里层Coolnise长丝的导湿性,以致#4和拍导湿率优于全部是Coolnise长丝的#1和#2织物。

由14.5tex棉纱和8.5texCoolnise长丝编织的珠地织物#5和#6,前者(#5)以棉纱为面纱,而后者(#6)以棉纱为地纱。

结果是#5导湿率明显高于#6。

#6织物的导湿性不如织物#3、#7~#10的道理也是相同的,因为#3,#7~#10织物是部分区域由吸湿纤维组成,而其它区域由吸湿纤维在外和导湿纤维在内的双纱结构组成,或导湿纤维组成的缘故。

#1#2织物全部由Coolnise长丝编织成,由于#2织物表面凹凸不平的网状结构分布均匀且所占面积大,有利于湿气向大气中散发,因而#2织物的导湿率比#1织物好。

#4#5织物全部是14.5tex棉纱为面纱,8.5texCoolnise长丝为里层的双层结构,但#4织物是纬平针添纱组织,织物轻薄易于导湿,以致其导湿率较#5织物好些。

#7、#8织物与#9、#10织物比,两者均由两种性能不同的纱线混织而成,但#7、#8为单针筒织机编织的单面织物,较轻薄,后者为双针筒织机编织而成,较厚实,以使#7、#8织物的透湿性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