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4)

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
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跃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匹狼。
他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匹狼正在柴堆打洞,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杀死了这匹狼。
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也真狡猾啊,而一会儿两匹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
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跑了好几里路。
屠户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户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屠户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屠户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户了。
屠户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户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
(屠户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金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阅读理解及答案

狼阅读理解及答案狼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一」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甲】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乙】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节选自蒲松龄《狼》)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骨已尽矣山穷水尽筋疲力尽弹尽粮绝B.顾野有麦场相顾无相识顾此失彼奋不顾身C.以刀劈狼首首当其冲首屈一指蓦然回首D.盖以诱敌以其境过清学以致用不以为然11.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其一犬坐于前。
翻译: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理解:这只狼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意在迷惑屠户,为另一只狼的'偷袭作掩护。
【乙】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翻译:(狼)打算由通道进入从背后攻击屠户。
理解:狼柴堆打洞想趁屠户不备从背后攻击的行为,体现了狼的凶狠残暴。
狼阅读答案:(三)(共7分)10.答案:A(2分)11.答案:[乙](2分)12.(1)答案:天地间的万物都有存在的道理,人不应杀害它们。
(2)答案:当人的生命受到虫兽威胁时,应当果断反击。
(3分。
前一小题2分,后一小题1分)狼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二」【20xx・西藏自治区】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30)

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293.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答案】(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详解】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其一/犬坐/于前。
(1)要注意把相关的两个意思划开。
(2)要注意“犬”的名词作状语用法。
294.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哉?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禽兽之变诈几何..【答案】古义:多少今义:学科名称【解析】【详解】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范围的变化;还有是词义的转移等。
如“几何”转移为“多少”之意,注意区分。
29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缀.行甚远(______)(2)屠大窘.(______)(3)意暇.甚(______)(4)屠暴.起(______)【答案】(1)连接,紧跟(2)困窘,处境危急(3)从容,悠闲(4)突然【解析】【详解】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暇”:从容,悠闲。
七年级语文上册《狼》精选题(含答案)

《狼》精选题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加点的词。
(4分)(1)一狼仍从.()(2)弛.担持刀()(3)少时,一狼径.去()(4)盖.以诱敌()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止增笑耳”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列举你积累的与狼相关的成语两个,并说说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5分)1、(4分)(1)跟从。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狼》阅读复习题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2014年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狼》阅读复习题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一)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屠惧,投以.骨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彼竭我赢,故克之┌一狼径去.C.┤┕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止.增笑耳D.┤┕非梧桐不止.2、翻译。
①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译:②其一犬坐于前。
译:3、填空。
本文按照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
4、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答:答案: 1、C2、①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2分),②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分)3、遇狼目似瞑,意暇甚机智勇敢4、例: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二)(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以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狼》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狼》阅读理解题基础知识题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缀行()大窘()狡黠()苫蔽()眈眈()积薪()弛担()目似瞑()意暇甚()尻尾()假寐()变诈()二、填空。
l.本文作者是朝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字是,别号,世称先生。
课文选自他的集。
“聊斋”是作者名,“志异”是的意思。
这部短篇小说集里的故事,大多是通过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
2.《狼》一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一屠晚归屠:2.缀行甚远缀: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驱:故:4.屠大窘窘:5.恐前后受其敌恐:敌:6.顾野有麦场顾7.苫蔽成丘苫蔽:8.弛担持刀弛:持:9.眈眈相向眈眈:10.少时,一狼径去少时:径去:11.其一犬坐于前犬坐:12.目似瞑,意暇甚瞑:暇:13.屠暴起暴: 14.又数刀毙之毙:15.方欲行方: 16.一狼洞其中洞:17.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 18.止露尻尾尻:19.狼亦黠矣黠:20.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变诈:几何:21.乃悟前狼假寐寐: 22.屠自其后断其股股:23.担中肉尽尽: 24.前狼又至:25.积薪: 26.屠乃奔倚其下乃:倚:27.久之: 28.盖以诱敌盖:29.顷刻: 30.止增笑耳耳:三、解释一词多义现象:1.止①止有剩骨止:_____2.意①意暇甚意:_____②一狼得骨止止:_____②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意:___3.敌①恐前后受其敌敌:_____4.前①恐前后受其敌前:____②盖以诱敌敌:_____②狼不敢前前:____5.之①又数刀毙之之:_____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之:_____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之:___④复投之之:_____(1)诫:(2)书:(3)君子:(4)行:(5)静: (6)以: (7)修身 : (8)养德: (9)淡泊: (10)无以: (11)宁静:(12)致远: (13)广才: (14)淫(yín)慢: (15)励精: (16)险躁: (17)治性: (18)驰: (19)意与日去: (20)遂:(21)枯落:(22)多不接世:(23)穷庐: (24)将复何及:(25)志:非志(26)学:无以成学淡泊明志才须学也四、划分朗读音节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五、翻译下列句子1、屠惧,投以骨。
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优秀7篇)

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优秀7篇)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篇一教学内容:狼授课教师:甘肃省临泽县平川中学崔爱萍资源来源:远教IP资源授课模式:模式二一、关于教材:(一)、教学课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狼》(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朗诵文言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4、理解句意、文意。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于斗争、善于斗争日意识,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情感态度目标: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三)、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四)、教学难点1、理解句意、文意。
2、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
二、教学内容:1、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
2、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的不同表现。
4、探究:人物形象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三、关于教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贯穿课堂教学,结合讲授法、演示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
四、关于教具:课件:《狼》朗读。
蒲松龄介绍。
问题设置。
剧情动画。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学生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带”狼”字的成语谚语或故事。
2、依据注释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七、教学思路: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屏弃对课文机械式的分割,特别对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独句串通很容易让学生感其无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又针对这篇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自读——听读——研读————口述)形象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整体感知课文,这个作为重点安排;其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字词句的解释,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狼》(蒲松龄)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狼》(蒲松龄)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含答案《狼》知识点梳理译文:有个屠户卖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
突然来了一匹狼,窥视屠户担子里的肉,口水似乎都要流出来了,跟着走了几里路。
屠户很害怕,就拿出刀来给狼看,狼稍微后退了几步。
等到屠户要跑的时候,狼又跟上来了。
屠户没有办法,心里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姑且把肉挂在树上,明天早上再来取。
于是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
狼于是停下来,屠户随即回家。
第二天黎明,屠户前去取肉,远远地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像人吊死的样子,大吃一惊。
他小心地走近,原来是一条死狼。
抬头来仔细一看,只见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像鱼咬住了鱼饵一样。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一、文学常识: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二、读准字音缀(zhuì)窘(jiǒng)苫蔽((shànbì)弛(chí)眈(dān)黠(xiá)瞑(míng)暇(xiá)隧(suì)尻(kāo 寐(mèi)少时(shǎo)积薪(xīn)奔倚(yǐ))少时(shǎo)顷刻(qǐng)变诈(zhà)三、试读出下列几个句子的停顿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四、字词分类整理1、一词多义:①之:复投之(代词,代骨头)又数刀毙之/亦毙之(代词,代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久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②以:投以骨(把)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来,用来)③止:止有剩骨(仅、只)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④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⑤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形容词,先前的)狼不敢前(动词,上前)⑥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⑦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方,名词)3、古今异义:①弛担持刀弛古义:放下;今义:松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6.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227.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答案】225.(1)闭眼(2)咬(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226.(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227.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解析】225.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瞑”是“闭眼”;“贻”是多义词,“遗留、留下”的意思。
22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径去(径直离开)、犬(像一只狗一样)、于(在)”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阳(表面上)、而(表转折)、阴(暗地里)、不测(险恶难测的居心)”几个词是赋分点。
22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具体内容和作者的评价来分析作答。
(1)依据两篇文章中的“狼亦黠矣”和“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可概括狼的共同特征是“阴险、狡猾、奸诈”。
(2)依据“禽兽之变诈几何战?止增笑耳”可以看出,作者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依据乙文中的“狼子野心,信不诬战”“更不止于野心矣”可以看出,作者主要揭露狼子野心、秉性不改的本性。
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甲)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得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眼睛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将狼杀死。
正要走,转过身朝柴草堆后看,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身子已经进去一半了,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户从后边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
这才明白前边那只狼假装睡觉,用来诱惑敌人。
狼虽狡猾,但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
(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
(主人)竟然(就)忘了它是狼。
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
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
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
(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狼子野心,(是)真实(而)没有诬蔑(它们)啊!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
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凶恶罢了。
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文言文阅读(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只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各登一树,相去②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鸣急;狼闻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③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④僵卧,久之有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同“刨”用足趴地。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228.解释下列加点字:(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2)盖.以诱敌(_________)(3)狼闻四顾.(_________)奄奄僵卧(_________)(4)既而..229.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C.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乃悟前.狼假寐D.一狼径去./.相去.数十步230.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和愚蠢。
(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了母爱。
B.(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写两狼一明一暗“诱敌”。
(乙)文开头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谋”的结果。
D.(甲)(乙)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描写和议论。
23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⑵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232.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应对方法不一样。
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228.从通道大概,原来是看不久,一会儿229.B230.D231.(1)禽兽的欺骗手段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牧童从树上下来看狼,母狼已经断气了。
232.屠户靠勇,牧童靠谋。
我赞同以谋取胜,因为它展示了人类有智慧。
也可赞同屠户,“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等句子进行分析。
【解析】22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能力。
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意思,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分析,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同时,平时要做好词语的积累。
本题中应注意:“隧”在这里作动词,钻洞的意思。
229.A.原来/故意。
B.神情/神情。
C.上前/之前。
D.距离/离开。
故选B。
230.D.甲文运用了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而乙文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并没有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故D错误。
故选D。
231.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常考题。
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
这里应注意:耳:罢了。
绝:断。
23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抓住问题关键,谈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此题是开放题,如: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点睛】参考译文:(甲)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
(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
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焦急万分)看样子相当仓皇。
一个牧童在树上又是扭小狼的脚,又是揪它的耳朵,让它哀号;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
(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欺负得小狼急促地哀号起来;老狼(听到了)停下(它的)嚎叫四周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奔跑嚎叫象刚才一样。
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
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
牧童爬下树一看,老狼已经死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
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
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
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
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注释)业:经营。
比:等到。
23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意.暇甚②狼亦黠.矣③其一犬.坐于前④为.火所伤234.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
235.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
(停一处)(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236.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又数刀毙之.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C.悉纵之.于河D.而周有鳝之.行迹237.甲文屠夫杀狼,乙文婢女救鳝,一杀一救,两故事分别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答案】233.(1)神情,态度(2)狡猾(3)像狗似的(4)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