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0)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第18课《狼》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第18课《狼》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第18课《狼》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缀.行(zhuì)大窘.(jiǒng)奔倚.(qí)目似瞑.(míng)B.苫.蔽(shàn)少.时(shào)诱.敌(yòu)意暇.甚(xiá)C.并驱.(qū)弛.担(chí)尻.尾(kāo)狡黠.(xiá)D.眈.眈(dān)积薪.(xīn)假寐.(mèi)顷.刻(qīng)二、文言文阅读2.解释加点的词。

(1)缀.行甚远(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屠乃奔倚..其下(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三、选择题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乃.悟前狼假寐家祭无忘告乃.翁B.其一犬坐于.前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C.以.刀劈狼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一狼径去.太丘舍去.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屠/自后/断其股B.其/一犬/坐于/前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四、名著阅读5.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世称__________,______代杰出的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______________》。

(2)写前狼假装睡觉的神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6.请选出与“亦毙之”中“之”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复投之.B.久之.C.又数刀毙之.D.禽兽之.变诈7.翻译下列句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乙)赵简子大猎于中山,虞人①道前,鹰犬罗后。

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简子垂手登车,援乌号之弓,挟肃慎②之矢,一发饮羽③,狼失声而逋④。

简子怒,驱车逐之。

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

狼奄至,引首顾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随侯救蛇而获珠,蛇龟固弗灵于狼也。

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遂括囊口,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

良久,羽旄之影渐没,车马之音不闻。

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先生可留意矣。

出我囊,解我缚,拔矢我臂,我将逝矣。

”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

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

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⑤。

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⑥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逐鼓吻奋爪⑦,以向先生。

(节选自马中锡《中山狼传》,有改动)[注]①虞人:管狩猎的官。

②肃慎:古代东北方的种族名,曾铅朝贡箭。

比喻赵简子所用的是上等弓箭。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蒲松龄复习试题三(含答案)一、选择题1.课文结尾的议论在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揭露了狼的本性,嘲讽了玩弄阴谋诡计,自取灭亡的恶狼,赞扬了机智勇敢的屠户。

B.赞扬了屠户敢于与恶狼相斗的勇敢精神。

C.指出恶狼狡诈的手段还不高明。

D.揭示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的道理。

【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

这是蒲松龄的一篇短篇小说,文末的议论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点明了文章主旨。

这句话不仅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而且嘲笑了它们的愚蠢。

在有智慧和勇敢精神的人类面前,它们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A项概括准确,BCD三项的表述过于片面,故选A。

2.本文的中心意思是()A.说明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它们消灭掉。

B.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

C.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D.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

【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结合自己的感悟去分析。

本文主要从屠夫的角度记叙内容,所以他的做法才是作者所要提倡的,故选D。

AC两项中的“必须消灭掉”“只能把他们消灭掉”的分析错误,B项中没有点明狼的象征意义。

3.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C项中的“止”通“只”。

七上语文《狼》练习题含答案

七上语文《狼》练习题含答案

《狼》练习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__,别号____________,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是_______(填朝代)著名的文学家。

二、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其一犬坐于前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三、重点字词解释。

1.缀.行甚远________________ 2.一狼仍从.________________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屠大窘.________________5.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___6.场主积薪.其中______________7.苫.蔽成丘 ________________8.弛.担持刀 ________________9.眈眈..相向 ________________10.一狼径去.________________11.目似瞑.,意暇..甚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12.屠暴.起 ________________ 13.又数刀毙.之________________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5.乃.悟前狼假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盖.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17.狼亦黠.矣______________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四、词类解释1.一词多义:①以:投以.骨 ________________ 以.刀劈狼首________________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②止:止.有剩骨________________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________________③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________________ 狼不敢前.________________④意:意.暇甚________________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________________⑤敌: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______ 盖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①弛.担持刀________________②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________③一狼仍从.________________④盖.以诱敌 ________________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3.词类活用:①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______②狼不敢前.________________③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④一狼洞.其中 ________________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_______五、重点句子翻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狼》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狼》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狼》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缀行(zhuì)大窘(jiǒng)B. 眈眈(dān)狼亦黠矣(xiá)C. 目似瞑(mín)顷刻(qīng)D. 假寐(mèi)诱敌(yò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无精打彩异想天开即物起兴引经距典B. 扣人心弦津津有味气喘吁吁大惊小怪C. 力挽狂澜炉火纯青若无其是哄堂大笑D. 张驰不定呼朋唤侣悠游自在龙吟凤岁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就此事件,我新华社________发表声明。

(2)她就是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________。

(3)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_______一下。

A. 受权原型引见B. 授权原形引荐C. 授权原型引见D. 受权原形引荐4.下列句中下划线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一狼洞其中B.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 其一犬坐于前D.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5.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场主积薪其中(麦场)B. 一狼洞其中(柴堆)C.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 屠自后断其股(狼)6.下列句中下划线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 与儿女讲论文义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 恐前后受其敌7.下边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其一犬/坐于前B.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D.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8.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B.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C. 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D.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不敢往前走,和屠户互相瞪着眼看)9.解释有误的是()A. 从:跟从,跟随。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狼》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狼》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狼》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占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①顾. 野有麦场 顾()②一狼洞. 其中 洞()③止. 露尻尾 止()④屠自后断其股. 股()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目似瞑,意暇甚。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答案:1.回头看;打洞;只是;大腿2.①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②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3.启发:告诫人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试题2: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占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场主积薪其.中(麦场)B.一狼洞其.中(柴堆)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屠自后断其.股(狼)2.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答案:1.C(其:代屠户)2.狼,试题3: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剩骨。

《狼》阅读训练 (含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狼》阅读训练  (含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七(上)《狼》阅读训练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10分)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由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1)缀.行甚远( ) (2)顾.野有麦场(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一一御狼一一惧狼一一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8分)【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七年级语文上册《狼》精选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狼》精选题(含答案)

《狼》精选题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加点的词。

(4分)(1)一狼仍从.()(2)弛.担持刀()(3)少时,一狼径.去()(4)盖.以诱敌()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止增笑耳”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列举你积累的与狼相关的成语两个,并说说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5分)1、(4分)(1)跟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

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

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

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

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临时住房,他就跑进去埋伏在里面。

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

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

(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捆起来。

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

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

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如果)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文言文阅读(甲)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聊斋志异》)(乙)熊与坎中人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内,见熊子数头。

须臾,有大熊入,以为必害己。

良久,大熊出果分与诸子。

末后作一份与此人。

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

每旦,熊母觅食还,辄分果与之,此人赖以支命。

后熊子稍大,其母一一负而出。

子既出尽,此人自分(fèn)必死坎中,而熊母复还,入坐人边。

人解其意,便抱熊足,熊即跃出,遂不得死。

呜呼,人言禽兽无义,然顾此熊,安得言无情哉。

(根据《搜神后记》编写)27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B.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C.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274.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担中肉尽.②子既出尽.B.①顾.野有麦场②然顾.此熊C.①复.投之②而熊母复.还D.①目似瞑,意.暇甚②人解其意.275.《聊斋志异》的“异”指的是“怪异的故事”,《搜神后记》的内容多为“神异鬼怪的故事”。

这两篇文章的“狼”和“熊”分别“异”在何处?结合内容作答。

276.人与动物的故事,有的旨在突出人的力量,有的反衬人的渺小,有的在人与动物的对比中揭示人性。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两篇文章的落脚点是否相同。

【答案】273.B274.D275.狼:懂心理战,懂配合作战。

熊:知道人肚子饿,给人吃果子;自己搬家,还把人救出来。

276.示例一:我认为两篇文章的落脚点相同,都是“在人与动物的对比中揭示人性”。

《狼》主要通过屠夫与狼的斗争过程,在屠夫与狼的对比中,表现的不仅是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其实是在揭示狼一样凶残的恶人的本性。

乙文中猎人掉入小熊居住的坑里,自己以为要没命了,熊不但没有伤害他,还养着他。

后来,熊搬家了,人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没想到熊反而救了他。

作者以人的狭隘,来反衬熊的情义,表现动物的宽容与大爱。

示例二:我认为两篇文章的立足点不同。

蒲松龄的《狼》突出人的力量,文章内容主要表现屠夫的勇敢镇定和狼的狡猾贪婪,从文章最后一句可以看出,作者讽刺了狼的狡诈。

乙文通过人与动物的对比,揭示人性。

乙文中猎人掉入小熊居住的坑里,自己以为要没命了,后来,熊搬家了,人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熊不但没有伤害他,还养着他。

作者以人的狭隘,来反衬熊的情义,表现动物的宽容与大爱。

【解析】27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这个人饿了很久,冒着生命危险吃了。

大熊似乎很同情他。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B. 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

274.A. 都是“完”的意思。

B. 都是“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的意思。

C. 都是“又,再”的意思。

D. 神情、态度/意思。

故选D。

27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甲文中的两狼对屠户“眈眈相向”之后,又变换笔法,写一只狼竟然自己走开,另一只狼装作驯良的家狗形态蹲着,然后闭着眼睛打盹,样子十分悠闲。

这是狼在屠户持刀的情况下耍弄的新花招。

狼“异”在懂心理战,懂配合作战。

乙文中说的那头熊,“异”在极有人性,不仅不残害堕入坑中的猎人,还给他吃果子,最后救他出坑。

276.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认为立足点不同或者相同都可以。

如果认为立足点不同,根据甲文最后一段“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作者指出狼的狡黠奸诈,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

乙文最后一句“人言禽兽无义,然顾此熊,安得言无情哉。

”都说禽兽没有情义,但看这熊,怎么能说它没有情义呢?”如果认为立足点相同,从“在人与动物的对比中揭示人性”来分析即可。

【点睛】译文甲文,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

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

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

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

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乙文,有一个人到山里射鹿,忽然掉进一个坑里,看到有几头小熊。

一会儿,有只大熊进入(坑里),(那人)以为(它)要伤害自己,过了很久,大熊拿出果子分给孩子。

最后给了那人一份。

这个人饿了很久,冒着生命危险吃了。

大熊似乎很同情他。

每个早上,母熊觅食回来,总是分给他一份果子,这个人依赖(母熊给的食物)用来活命。

后来小熊渐渐长大了,母熊把它们一一背出坑。

小熊已经全走了,那人估计(自己)必死在坑中,但母熊又回来了,坐在人身边。

人明白了它的意思,便抱着熊的腿,熊立即跳出,所以(那人)就没有死。

啊,人们说禽兽没有情义,但看这熊(的行为),怎么能说(动物)没有情义呢?(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之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之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27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瞑.(2)将舐.其喉(3)信.不诬哉(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5)盖.以诱敌278.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279.(甲)文选自文言小说集《____________》,用一个含有“狼”字的四字成语为(乙)文拟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0.(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两文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共同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77.(1)闭眼(2)咬(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5)表推测,大概是278.(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

(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279.聊斋志异狼子野心280.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解析】277.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

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1)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

瞑:闭眼。

(2)要咬他的喉咙。

舐:咬。

(3)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信:确实。

(4)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贻:留下。

(5)大概是用来诱惑敌人。

盖:表推测,大概是。

278.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

径:径直。

去:离开。

犬:像狗一样。

(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阳:表面。

亲昵:亲热。

阴:背地里。

279.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

《狼》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乙文主要说明了狼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的阴险。

可以用狼子野心来概括。

280.本题考查对两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狼亦黠矣”和“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表现出狼的阴险、狡猾、奸诈。

甲文主要是在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狼子野心,信不诬哉”主要是在揭露狼子野心、秉性不改。

【点睛】译文:(甲)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