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定义

合集下载

儿童文学重点理论复习资料

儿童文学重点理论复习资料

儿童文学重点理论复习资料一、儿童文学概说一、儿童文学的定义1、我国四种典型的儿童文学观本位论、工具论、专为论、专写论2、定义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提供和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二、儿童文学的特征一)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区别相同点:1、语言文字为物质媒介;2、塑造生动、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3、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感受、评价、愿望。

不同点:1、目标指向的差异。

成人文学:创作的目标具有多向性特点。

儿童文学:创作的目标定位在儿童能够接受并乐于接受。

2、文化底蕴的差异成人文学:强调从时代的高度和历史的深度开掘题材内容,以塑造能够世代相传的艺术典型作为创作的最高目标。

儿童文学:强调以儿童为本,表现他们的天性、心理,故不强调表现历史文化内涵。

3、社会功能侧重点的差异成人文学:以审美为核心的多种功能的聚合。

儿童文学:以娱乐为桥梁而达到认知、教育和审美的统一。

4、接受对象的差异年龄、心理、兴趣、价值取向等等。

二)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叙事性三、儿童文学的母题1、什么是母题母题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题或题材。

2、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爱、顽童、自然3、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对把握儿童文学题材的意义三大母题所体现的三种审美眼光,构成了儿童文学作者的三种表述身份。

“爱的母题”:成人身份的表述方式,作者并不隐讳自己是成人,面对儿童,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一种亲切的爱意,一种人生的体验和感受,自然也会注入长者对幼者的期望和教诲的情感意愿。

“顽童的母题”:儿童身份的表述方式,作者以少年儿童的代言人身份出现,张扬的是一种儿童式的思维和情感,无拘无束地看待世界,看待万事万物,因而注重表达儿童的生活理想和游戏精神。

“自然的母题”:人类共同身份的表述方式,作者表现为既超成人又超儿童的身份,是一种比较客观或旁观的身份,它适宜于表述社会人生之外的故事,因而比较松闲和无功利。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儿童文学期末(上)复习资料一、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1.儿童文学的几种说法儿童本位论;是写儿童的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是教育儿童的文学(鲁宾)2.儿童文学的定义及基本内涵定义: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基本内涵:是文学的一个部分,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又是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有自身特点;具有教育功能,但本质上是审美的;关照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文学存在的根本3.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的区别与联系儿童文学儿童读物(范围较广)。

4.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作家创作目标指向的差异;文化底蕴的差异;社会功能侧重点的差异;文学接受对象的差异联系:二者为文学的两个分支,是以语言文字为物质媒介,通过塑造生动的文学形象,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都具有文学属性5.儿童文学与文学的一致性与特殊性体现在几个方面一致性:凭借语言文字创造艺术形象;通过创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通过艺术形象来发挥教育作用特殊性:读者的特殊性: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读者的多样性:性别因素;智力因素;心理个性的差异;文化的差异6.儿童文学有哪三个层次各有什么特点a.婴幼文学(0-6岁):注重娱乐、趣味,篇幅短小,情节单纯,故事性强,想象丰富,形象具体鲜明,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韵律和节奏感,形式上图文并茂或以图画为主,多采用儿歌、儿童诗、低幼童话的形式表现。

b.童年文学(7-12岁):注重想象与认识。

题材广泛包括科学的社会的自然的,形式多样,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情节曲折,构思新颖,主要文体童话、科学文艺、儿童诗、短篇》儿童故事及小说c.少年文学:(13-18岁)注重美育与引导。

要求具备深刻、系统、全面的知识内容,有较强的文学性,情节曲折,构思新颖的中长篇作品。

(与成人文学比较接近)。

主要文体有少年小说、幻想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寓言等。

7儿童文学的基本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儿童文学的概念

儿童文学的概念

儿童文学的概念:它是能为儿童欣赏和接受的,以通过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将儿童培育引导成为健全的社会一员为最终目的的本质与特征1、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快乐的情感”2、给儿童带来应有的情知一、儿歌的特点:(一)内容浅显,思想单纯(二)篇幅简短,结构单一1、原因2、常见的形式3、基本句式(三)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易唱1、原因2、叠词叠句二、儿歌的作用:(一)是儿童情感教育的需要(?)(二)是儿童启迪心智的需要(?)(三)是儿童训练语言的需要(三、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一)摇篮曲:1、定义2、生活中存在的样式?3、特点。

(二)游戏歌:1、定义2、分哪几类?3、特点。

(三)数数歌:1、定义2、有哪些艺术形式?3、有什么特点?(四)问答歌:1、定义2、有哪些形式?3、有什么特点?4、有哪几种问答方式?(五)连锁调:1、定义2、有哪些种类?3、有什么特点?(六)拗口令:1、定义2、有哪些样式?3、有什么特点?(七)颠倒歌:1、定义2、有什么作用?3、有什么特点?(八)字头歌:1、定义2、为什么会受儿童欢迎?(九)谜语歌:1、定义2、为什么会受儿童欢迎?3、有什么要求?4、有什么作用?四、儿歌的表现手法:(一)比喻(二)拟人(三)夸张(四)起兴(五)摹状(六)反复(七)设问六、儿歌创作中应注意的问题:1、选材、立意和构思要着眼于幼儿情趣。

2、不能写成顺口溜,要富于情味。

3、充分利用具有生命力的特殊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4、要倾听孩子们的意见,是否感兴趣,是否乐意念唱。

童话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

幼儿园文学天地:儿童文学鉴赏课教案

幼儿园文学天地:儿童文学鉴赏课教案

幼儿园文学天地:儿童文学鉴赏课教案一、引言从古至今,文学一直是人类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而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承载着对于孩子们成长、情感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使命。

在幼儿园阶段,通过儿童文学鉴赏课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更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文学天地:儿童文学鉴赏课教案,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让我们共同探索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儿童文学的定义和特点1. 定义: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儿歌、童话、儿童诗歌、儿童小说等形式,内容涉及儿童的生活、情感、成长等方面。

2. 特点:语言简单易懂、富有想象力、情感真挚、寓教于乐等。

三、儿童文学鉴赏课教案的编写要点1. 教学目标的明确:包括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引导正确的价值观等。

2. 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学生芳龄特点,选取适合的儿童文学作品。

3.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包括讲述、图画、角色扮演、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 教学评价的方式: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口头表达、绘画等方式进行。

四、儿童文学鉴赏课教案实施案例分析以《三只小猪》为例,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小猪建房的故事,引导他们对于勤劳、耐心、智慧等价值观的认识。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绘画、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内涵。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个人观点儿童文学鉴赏课教案的编写要求考虑孩子们的芳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重情感共鸣、思维启发以及价值引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情感变化,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文学的魅力。

也需要注意作品的选择,要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真理和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总结儿童文学鉴赏课教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儿童文学概论

第一章儿童文学概论
儿童文学的概念在五四运动以后有不 同的呼声。
第一种观点
认为儿童文学是由儿童本位组成的文 学,其艺术构成都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 征为依据和标准。
第二种观点
认为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
第三种观点
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还有一种观点
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以上各种观点尽管都有偏颇或不全面
在不排表现为以下 四种存在状态:
1.被儿童占为己有的“儿童文学” 2.“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 3.“自我表现”的儿童文学 4.儿童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儿童文学” 条目关于儿童文学所囊括的文本范围的论 述表明,其确实存在着儿童文学这个自主 共和国,其下可以包括五个“属国”。
两个概念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本质的 不同:
(1)就作品的类型来说,儿童文学作 品可分为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故 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科学文艺、 戏剧和影视(动漫)文学等;
(2)就作品的呈现方式来说,儿童文 学又可以分成纯文字的或以文字为主、插 图为辅的文学书,以及以图画为主、文字 为辅的图画书。
的地方,但也都从某个方面探索到了儿童 文学的本质问题。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是现代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和成长 需要而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学品 种,这一文学品种表现为多种文学样式。
儿童文学的概念包括这样几层意思:
(1)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接受并为他 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2)目前我们提到儿童文学,多着眼 于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即专为儿童创 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四)文化差异
造成儿童读者多样化的另一个重要 因素是文化差异的影响。
儿童读者是由不同年龄、性别、智 力、个性、文化背景的孩子们共同组成 的一个群体。这个庞大的读者家族以其 独特而又千变万化的阅读需要不断地、 全方位地接收着儿童文学的艺术信息。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汇总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汇总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第一章儿童文学的概念: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是为儿童创造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对儿童具有认识、审美、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儿童文学的定义: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具有独特文学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其中以专为儿童创造和编写的作品为主;儿童文学的范畴:中国古时候有为儿童写的童蒙作品,但这些作品根据定义并不能算是儿童文学作品;叶圣陶20世纪20年代的稻草人才算是中国第一本儿童文学作品;西方在近代有罗宾汉、圆桌武士等向儿童灌输正确价值观的故事读物,但这两本故事书;都是从成年人的文学作品里面浓缩出来的;现时出版界普遍根据年龄划分分别是0~5岁的学前儿童、5~8岁的初小读者、8~11岁的高小读者、11~13岁的初中读者、13~15岁的青春期读者;对于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对他们非常适合,因为故事的每一页都有小量文字配衬着图画,使儿童不用明白文字的内容也可以理解;在西方,图画故事书是课室里导读课的好帮手;另外,儿歌和儿童戏曲都应列入儿童文学的范围;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①儿童文学之所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而存在,是因为它有着自己特殊的服务对象和读者群体,这就是儿童;儿童文学作品是作家试图与特定的读者群一一儿童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艺术对话的产物;所以可以这么说,儿童读者是儿童文学首位的、基本的阅读者和接收者;②成人读者在儿童文学接受领域的存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成人读者是儿童文学艺术生产过程的参与者,也是儿童读者文学阅读过程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另一方面,成人读者参与儿童文学阅读也具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表现在年龄、性别、智能、心理个性、文化等诸多方面,其中年龄因素所导致的儿童读者的多样性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儿童读者的特殊性:㈠童年龄特征:儿童文学的服务对象,包括了3-15岁的全部儿童;参考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我们一般把整个儿童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幼儿期3~6岁、童年期7~12岁、少年期13~15岁;各个时期的儿童在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感情、意志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心理年龄特征;㈡儿童文学的接受能力:儿童文学的接受能力与儿童作为主体的生理一一精神现象有着多层次的网络联系,而且文学能力就是在这种网络联系中形成了自己的结构模式和接受特点;儿童读者的文学能力结构包括生理、心理、文化三个层面;儿童读者的阶段性:儿童阶段是人的一生中生活范围和生活内容迅速扩大、身心发展不断实现飞跃的阶段,也是文学阅读兴趣、范围、能力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儿童文学的特征:心理年龄特征、民族特征都只是儿童文学的一般性特征,儿童文学基本的、本质的特征应该是它艺术上的特征,也是儿童文学有别于成人文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1.富有儿童情趣,儿童文学最大的特征是富有儿童情趣;儿童情趣指的是少年儿童的想象、思想、情感等心理状态及与之相应的行为、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反映;2.具有直观性,由于少年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形式;3.具有叙事性,少年儿童是以直观形象性思维为主的特点,儿童文学作品宜采用叙事性的方式,这样才会出故事、出形象,才符合儿童的特点,他们才易于接受,喜欢接受;4.富于想象性和幻想性,儿童是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这是由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所决定的;第一章汇总:认识和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儿童读者的一些特性,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讨论儿童文学时,一般不局限于狭义的儿童文学,而是着眼于广义;不局限于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而是兼容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儿童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读者,而成人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必然会加入儿童文学读者队伍中来;其中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表现在年龄、性别、智能、心理个性、文化等诸多方面,并且相对于成人读者而言,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具有十分明显的特殊性;其文学能力结构包括生理、心理、文化三个层面;参照儿童心理学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可以把整个儿童读者的文学能力发展过程划分为幼儿、童年、少年几个建构阶段,而儿童文学作品也可以相应地划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这几种不同形态;儿童文学富有儿童情趣,具有直观性、叙事性、韵文性,富于想象性和幻想性,其题材广阔,主题明确而有意义;结构完整,脉络清楚;语言规范、明快而优美;第一章作家作品汇总:威廉.戈尔丁蝇王、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德.拉马雷圣经故事集、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弗恩历险记、任大林童年时代的朋友、田小菲绿叶上的小诗快乐的小诗、梁芒灯海和星海花季雨季、布莱克天真之歌、叶圣陶稻草人、罗宾汉圆桌武士、钟璞也是成年人的知己、格雷厄姆柳林风声、费里克斯.萨尔登小鹿班贝、包蕾猪八戒吃西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张天翼罗文应故事集大林和小林、贺宜鸡窝里的金凤凰、高士其我们的土壤妈妈、秦文君男生贾里、洪讯涛神笔马良、冰心记小读者通讯时、张秋生蒲公英、骆宾王鹅、王春花女儿与诗、谌容总统梦、舒兰虫和鸟、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管桦雨来没有死、刘饶民大海的歌月亮、王宜振月牙儿童文学的创作和阅读指导:在儿童作者创作的作品中,人们能够看到对现存的教育机制和他们生存的空间进行大胆嘲讽,如韩寒的三重门;以幽默笔法为掩护调侃了给儿童重压的成人世界,讽刺了包括母亲在内的成年人,同时也敢于涉及“性”的,如蒋方舟的正在发育;进入诗意想象的生命空间,如吴导的儿童诗;穿梭于自由自在的梦幻世界的,如边金阳的时光魔琴;沉醉于孤独忧伤的虚无之境的,如郭敬明的幻城等;当然由于商业炒作的介入,也有一些不太和谐的音符;阅读指导: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当达145万字,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其具体规定是:小学1~2年级的学生应该“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3~4年级的学生应该“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5~6年级的学生应该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7~9年级应该能“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杜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儿童阅读指导步骤:第一步:了解指导对象及图书情况;第二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图书的情况,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第三步:对作品的推荐和介绍;第四步:组织作品评论;第五步:巩固阅读效果;“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因为它“是一种促使人们把全部精力动员起来,起着积极作用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语;我们潜心研究儿童文学,必须发自内心的热爱儿童,热爱儿童文学事业,对它倾注自己全部的感情与精力,怀着崇高的使命感为少年儿童提供精神食粮;有了正确的写作宗旨、正确的教育思想,而后便可以依据自己的观察与体验,以极大的兴趣与情致为孩子们创作,用自己的笔去开启少年儿童的心扉启迪他们分清是与非、正与邪、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创作出少年儿童喜爱的文学作品来;这一章着重探讨儿童文学的创作和阅读指导;从儿童文学作家走上儿童文学的主观原因,以及他们创作儿童文学的动机来划分儿童文学作家的类型,可以把儿童文学作家分为两大群体六种类型;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与儿童文学的关系十分密切用儿童文学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可能在创作冲动出现时用笔去描绘他们最熟悉的儿童;少年儿童参与儿童文学创作的现象也日益明显,开始成为儿童文学的一支生力军;儿童文学阅读指导可以帮助少年儿童明确文学阅读的目的性,使他们养成正确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引导少年儿童在阅读中提高文学欣赏能力,掌握文学欣赏的方法;家庭是少年儿童的生活环境,学校是少年儿童受教育的环境,所以要关注儿童阅读的环境,掌握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步骤和多种方法;第三章儿歌和儿童诗儿歌是一种适合年龄幼小的儿童念唱、欣赏的歌谣;儿歌的主要对象是婴幼儿和低年级的小学生;儿歌的特点:儿歌生长于民间文学的土壤,流传的方式主要是“口耳相授,代代相传”,主要接受对象是低龄儿童,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及审美要求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儿歌的特点;因此儿歌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思想内容简单、句式多样而富有变化,节奏鲜明,郎朗上口,易唱、易记、易传;儿歌的类型:1.摇篮曲陈伯吹摇篮曲2.游戏歌黑猫警长3.数数歌一二三寒枫数一数4.问答歌朱晋杰什么好什么东西有翅不能飞我唱歌儿骑着马5.连锁调古铜钱砍竹子做习题6.谜语歌7.绕口令夸骆驼8.字头歌头字歌猴子搭戏台子做手影游湖人9.颠倒歌小槐树儿童诗的概念:儿童诗是切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吟诵,为他们所理解、欣赏和喜爱的诗歌;儿童诗是诗的王国中的一员,具有一般诗歌的共性;同时,由于它是专供儿童欣赏的诗,所有又具有独特的个性;儿童诗的分类:1.童话诗:是叙事诗的一种;是表现童话故事的诗歌,也可称为诗体童话;2.儿童故事诗:是以诗的形式叙述描绘故事并抒发情感的样式;3.儿童抒情诗:是以直抒胸臆、咏叹情思为主要特征的儿童诗;4.儿童讽喻诗:是针对儿童生活中某些不良现象或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以夸张讽刺手法写成的幽默诙谐的诗,又叫讽刺诗;5.儿童散文诗:是用散文形式写的抒情诗;6.儿童寓言诗:是借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诗的语言,来叙述一个简短生动的故事,以寄寓一定的教训和讽喻意味的儿童诗,又称诗体寓言;7.儿童科学诗:是用凝练生动的诗句来描绘科学现象、反映科学规律、赞颂科学精神的一种诗;8.儿童题画诗:是为画面或照片题写的诗;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儿歌与儿童诗都属于儿童文学中的韵文体裁,因而常被人们笼统地称作儿童诗歌;其实从语义上说,儿歌与儿童诗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儿歌主要适宜于低幼儿童;儿童诗虽也有适于低幼儿童的,但更多的是为童年和少年儿童创作的;本章讲述了儿歌和儿童诗;儿歌是一种适合年龄幼小的儿童念唱、欣赏的歌谣;儿歌是深受低龄儿童喜爱的文学样式,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儿歌主要有四大特点:内容浅近,主题单一;篇幅简短、结构简单;形象单纯,意蕴简明;语言通俗,音乐性强;儿歌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分类没有统一标准;我们重点讲解了九种类型: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谜语歌、绕口令、字头歌和颠倒歌;儿童诗的特点主要包括主题鲜明健康、情感浓烈纯真、意境优美隽永、想象丰富奇特、叙事色彩浓重、情趣稚拙活泼、语言精美流畅等;如果按内容分,儿童诗可分为童话诗、故事诗、抒情诗、散文诗、寓言诗、科学诗等;如按表现方式分,则与一般诗歌相似,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大类;第四章童话和寓言一、童话的概念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完全借助幻想来表现现实生活和人们的理想、愿望;童话就是写给小孩子看的故事,不过这故事并不是普通的故事,也不是真的故事;这故事是想出来的最可爱的故事,这故事把天底下所有的东西都当成人来看待,让所有的东西互相交朋友,让好的愿望能实现,让一切有趣的事情都能发生;二、童话的起源和发展童话来自民间,与神话、传说有着共生的紧密联系;童话的发展经历了民间童话到创作童话两个发展阶段;1.民间童话:是童话早期发展阶段的形式,是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出现、口耳相传的;2.创作童话:人们按照各自的理念对民间童话予以补充和改造,呈现出向创作童话过渡的迹象;三、童话的特征幻想是童话艺术的基本特征;在通话中,幻想是主体,是核心;幻想是童话的血肉和灵魂;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1.童话的幻想植根于现实;2.幻想是童话反映现实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四、童话的分类按照作品形象分:1.超人体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灰姑娘田螺姑娘2.拟人体童话丑小鸭舒克和贝塔3.常人体童话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按照作者形象分:1.民间童话贝洛童话格林童话意大利童话2.文学童话安徒生野天鹅神笔马良杨楠五彩云毯孙幼军怪雨伞周锐门铃和梯子王一梅大狼托克打电话根据童话体裁不同,还可分为散文体童话、童话诗、童话剧、童话故事和科学童话等;从容量大小、情节繁简、结构方法来看,童话有长篇童话、短篇童话、微型童话和系列童话之分;从接受对象出发,根据读者的年龄特征,童话又可分为婴幼儿童话幼儿童话、儿童童话、少年童话、成人童话等;现代童话在虚实结合的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创新,主要是将小说写实手法引入童话创作中,改变了传统以幻想为线的单线结构,使童话发展成双线结构,即同时在幻想和现实两条线上推进情节的发展;美国作家怀特的夏洛的网我国孙幼军的怪老头儿就采用了这种写法;运用这种结构不仅可以把社会、时代、人们的生活直接地、形象地、大规模地搬到童话世界里来,而且还营造出一种奇特的童话效果;两条线索相辅相成,不仅大大拉近了童话与现实世界的距离,而且增强了读者接受时的共鸣和亲切感;寓言寓言是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来说明道理的言语,是形象性故事与哲理性寓意双重结合体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以寓意为本体,用比喻寄托、借此喻彼,把抽象的道理寄寓在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寓言的本质在于比喻,作为文学样式,它是由比喻的修辞手法发展而来,是比喻的发展和高级形态;寓言是“智慧的花,哲理的诗,真理的剑,人生的歌”,它既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金钥匙,又是解剖人情世态病灶的手术刀;寓言是一种很有个性特点和价值的文体;寓言和童话的区别寓言和童话都源自民间,受到神话、传说的直接影响,都采用了夸张、拟人、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具有较强的虚幻性,都蕴涵着一定的象征意义;然而,仔细比较寓言与童话,也不难发现两者有着诸多差异;1.寓言的篇幅简短,语言精练,在一个短小的故事、场面,甚至片断中把寓意表达出来,所以寓言字字如金;而童话篇幅较长,结构也比寓言复杂,注重对人物的刻画和细节的描写;2.寓言的寓意明确,以集中、鲜明地表达道理为首要目的;为了更直接地表达寓意,许多寓言还会在开篇或结尾直接点明寓意,所以训诫意味比童话明显;而童话是以审美为第一功能的,教育功能是要通过审美来得以实现的,所以道理往往是含蓄地传递出来;3.寓言和童话都具有虚幻性,但寓言以训诚为主旨,重视讽喻和影射现实,因而多着眼于虚构事物与现实事物之间的相似、相通之处,不受自然逻辑的束缚;而童话追求艺术真实,尊重故事情节发展的逻辑,达到真幻自然和谐的结合;4.寓言中的形象是为表达寓意而存在的,所以没有塑造个性形象的要求;而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则必须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四、寓言的特征寓言是一种个性特征突出的文学样式;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巧妙地阐明人生哲理,寄寓道理,寄寓道德训诫,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艺术结构的双重性,对此世界上著名的寓言作家、理论家都有形象精彩的阐释;中国当代著名寓言作家刘征把寓言的特质概括为寄寓深沉,意在言外;妙想天开,涉幻成趣;五、寓言的表现手法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所有文学艺术手法在寓言创作中都可能涉及,但它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表现手法也有一定的倾向性;比较常用的主要有比喻、虚构、拟人、夸张、讽刺、叙述等;六、寓言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寓言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适合儿童的审美益智,可以训练儿童的思维,以及帮助儿童建立起对世界的哲理认识;这一章着重探讨童话的概念、起源与发展、特征、分类,童话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和童话的创作,以及寓言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寓言和童话的区别、特征、表现手法、创作及寓言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创作童话时要处理好幻想与现实的关系,展开孩子式的想象,进行自由幻想,掌握童话入幻的方法;掌握寓言的特征表现:寓言最基本的特征是寓体与本体的双重性;故事情节的虚拟化,艺术形象的类型化;结构紧凑,篇幅短小;语言简练、隽永,风格犀利、幽默;寓言的表现手法有比喻、虚构、拟人、夸张和讽刺等;第五章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儿童故事概念:故事是侧重于事件过程的叙述描写,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而对人物性格较少作细致描写与刻画的一种叙事文体;即为儿童创作的、适合于儿童阅读的故事,就叫儿童故事;儿童故事的特征:儿童故事之所以一直受到儿童的青睐,甚至还吸引成年人也一同走进故事世界里,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儿童故事所具有儿童故事所具有的特征;儿童故事的种类:1.生活故事:是选取发生的家庭、幼儿园或学校内外生活中的事件,再加以改编,从而构成有趣味的故事;2.动物故事:即叙写动物的故事,是通过对各种动物的习性、状帽和特点的描绘,间接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体现某种人生哲理;3.历史故事:是以一定的史料为依据而编写的,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的供较大年龄的儿童阅读的文学样式;1.伟人故事 2.名人故事 3.英雄故事历史事件故事;4.图画故事:是以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儿童为主要对象,通过连续的画面表达完整的故事和主题的儿童文学样式,它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之一;夸张和拟人是使图画显得有趣和新奇的重要手法,如果把动物画得像标本一样,就不会吸引儿童;比如画动物的整体时,要画出老虎、狮子威风凛凛的气概、猴子的淘气、兔子的胆小警觉等;画局部时,画大河马头部特写,可露出它锋利的牙齿,胡须戟张,怒目圆睁,就会有如闻其吼声的感觉;画动态时,也可运用夸张,把动物画活,如画捕猎动作,可多种多样:或俯伏,或迁回,或曲背弓腰,或张牙舞爪,神态生动,有感情,也就具有了一定的人格化意味;以上手法运用得好,才可以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儿童小说的概念儿童小说作为一种独立发展的儿童文学文体样式,产生较晚,是从成人小说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尽管如此,他的发展和繁荣却极为迅速,一旦成熟,便以其锐不可当的蓬勃之势成为儿童文学的生力军,为广大儿童读者所喜爱;概括的说,儿童小说是少年儿童所写的小说作品,它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及初中学生,作家针对这一特定读者群的生理、心理和审美特点创作的,有益于他们健康成长及有能力接收的小说就是儿童小说;儿童小说的特点:儿童小说的文学性要求它符合小说创作的一般规律,而其儿童特征又决定了它在主题思想、人物刻画、环境描写和情节构成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环境,是小说中人物生活的背景,也是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环境描写,是指对作品中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的描写,同时也包括必要的自然环境描写;儿童小说的分类:题材分类可以分为生活小说、问题小说、历史小说、惊险小说、知识小说、动物小说和科幻小说;篇幅分类可以分为短篇儿童小说、中篇儿童小说、长篇儿童小说;体裁分类可以分为寓言体儿童小说、传记体儿童小说、书信体儿童小说、童话体儿童小说、叙述方式分类可以分为第一人称儿童小说和儿童小说第三人称;这一章着重探讨儿童故事的概念、特征、种类、创作和改编,以及儿童小说的概念、特点儿童小说与故事的异同、分类与创作要求;创作儿童故事要注意观察,选好角度,提炼有意义的主题;抓住人物,塑造鲜明的形象;巧设结构;语言流畅、通俗和口语化;儿童小说要求创作者要深入儿童生活,真实地反映儿童生活;其题材选择和主题的确立要符合儿童的年量特征;内容创作要有新奇性;语言创作要优美;创作应突出主要人物;第六章儿童戏剧文学和儿童影视文学一、儿童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以演员的表演中心,综合了文学、舞蹈、音乐、美术、舞台技术等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儿童戏剧的特征:戏剧以幕、场或者情节段的形式将故事完整的呈现出来;具体来说,戏剧的结构要素包括主题、人物、情节、冲突、语言、舞台景观等;儿童戏剧的种类:1.儿童话剧 2.儿童戏曲 3.儿童歌舞剧 4.木偶剧二、儿童影视文学的特征影视文学用文学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剧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态度,是一种文学作品,可供读者阅读和欣赏;儿童影视的基本特征:1.综合性 2.直观性 3.广泛性 4.逼真性 5.组接性。

2儿童文学的概念研究对象

2儿童文学的概念研究对象
• 《西游记》、《水浒传》 •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
《格列佛游记》;
• 凡尔纳和威尔斯的科幻小说;格林兄弟的 童话和各种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等。
自我表现的儿童文学作品——作家并无
明确的为儿童的目的,但因其作品的选材 和表现充满了童心童趣而深受儿童喜爱。 包括一些“自叙”“自传”等取材于作家 童年生活的作品;也有一些是作家“童心 来复”时对生活感受的记录
儿童文学是成年人为适应3到17岁的少 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而创造的文学,是幼年 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文学 的集合体。这三个层次的文学都以其作品 的文学价值——认识、教育、审美、娱乐 等作用,将少年儿童培育引导成为灵肉健 全的社会一员为最终目的。
两大部落: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 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 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 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 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1、“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 2、儿童自己创作的作品。 3、被儿童占为己有的“儿童文学”。 4、“自我表现”的儿童文学。
• 突出教学研究《儿童文学教程》、《幼儿文学教 程》
• 本质、美学、心理学《儿童文学的本质》、《儿 童文学美学》、《儿童文艺心理学》
• 文体论《儿歌浅谈》、《儿童诗初步》、《童话 学》、《儿童小说创作论》、《童话十六讲》、 《童话艺术空间论》、《寓言文学概论》
2 、理论研究的几个重要突破: (1)以“儿童——成人”双支点为逻辑起 点的儿童文学理论主体构架的设想。
I、儿童文学的概念 一、两种代表性的界定 二、儿童文学的概念
(一)上笙一郎 (二)王泉根
“所谓儿童文学,是以通过其作品的文学 价值将儿童培育引导成为健全的社会一 员为最终目的,是成年人适应儿童读者 的发育阶段而创造的文学。”

浅谈儿童文学的功能

浅谈儿童文学的功能

浅谈儿童文学的功能摘要儿童文学作为一种受众特殊的文学,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文章介绍了儿童文学的定义,分析了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功能。

关键词儿童文学的定义儿童文学的发展儿童文学的功能一、儿童文学的定义及其发展“儿童文学”是一种区别于成人文学,以儿童为受众的文学样式。

这一术语于“五四”期间崭露头角。

它是指切合儿童年龄特点,适合儿童阅读欣赏,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文学的定义也在发生着变化。

在中国,周作人可以说是探讨儿童文学理论的第一人。

五四时期,周作人倡导的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的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儿童文学的概念曾一度产生很大的分歧。

有的概念以教育性为主的,“儿童文学是根据教育儿童需要,专门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或者改编,适合他们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

它是文学的一部分,具有文学的本质特性,服从于文学的一般规律,但它又是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

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学的本身的特点,即儿童文学的特点。

”(蒋风:《儿童文学概论》)这中说法显然把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摆到了第一位,然而,它却忽视了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所具有的审美功能。

“审美是一种情感的活动。

教育从整体上看却不是一种情感。

”(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有的概念以强调文学性为主,“儿童文学是文学,它要求与我们的政治教育区别开来,它只能把文学的全部属性作为自己的属性”(曹文轩:《儿童文学概念的更新》)有的强调儿童本位为主的,朱自强在《儿童文学的本质》中认为:“作家既不能做君临儿童之上的教训者,也不能做与儿童相向而踞的教育者。

”近些年,在对儿童文学定义的分歧的争论中,又有新的概念产生。

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提出“儿童文学的概念是一个模糊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转变:从“艺术”到“本 位”。
“童心说”
1956年,陈伯吹提出。 “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愿意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
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耳朵 去听,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然会写出儿童能 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
“儿童文学的特殊性是在于具有教育的方向性,首 先是照顾儿童年龄的特征。说明白些,是要求了解儿童 的心理状态,他们的好奇、求知、思想、感情、意志、 行动、注意力和兴趣等等的成长过程。”
儿童文学的定义
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 的总称。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 值的语言艺术。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未他们所 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 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末
儿童文学是对儿童进行教育和训导的文学。
郑振铎
“儿童文学是儿童的——便是以儿童 为本位,儿童所喜看所能看的文学。”
“儿童本位说”
一九四七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辞 海》,上面说“儿童文学”是:“以儿 童为本位而组织之文学也……儿歌、民 歌、神话、童话、动植物故事、寓言、 谜语皆属之。”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观的两次转变
第一次转变:从“教育”到“艺 术”。
郭沫若《儿童文学的管见》
“儿童与成人,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状态,相 差甚远。儿童身体决不是成人的缩影,成人心理 也决不是儿童之放大。创作儿童文学者,必先体 会儿童心理,犹之绘画雕塑家必先研究美术的解 剖学。”
“儿童文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童话、童谣、 剧曲),是用儿童本位的文字,由儿童的感官以 直塑于其精神堂奥,准依儿童心理的创造性的想 象与感情之艺术。”
20世纪后半期世界儿童文学作家达成的共识
所谓为儿童写作并不是把成人的思想、信条 强加给儿童。 其内容必须让儿童能够理解、能够领会。 其内容和结构应符合并激发儿童的情趣。 必须要了解到儿童读者的身心发展阶段。 作家在具有文学才能的同时还应持有与儿童 共鸣的思想和心境。
“教育说”
蒋风的《儿童文学概论》认为:“儿童文 学是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广大少年儿童创 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 和接受的作品。”
浦漫汀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认为“儿童 文学,即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审 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 学。”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之间的确存在着紧密的 联系,但是,儿童文学的本质的是文学而不是教 育;它的根本目的是给儿童带来审美愉悦,具体 而言,它可以是体验生活、超越现实、达到愿望 世界的心灵愉悦和满足,其余所得(包括对儿童 成长有益的思想、品德、知识等)都是副产品。
所谓“本位”的儿童文学,其涵义 主要有以下几层:一是特别强调贴近儿 童心灵,二是特别强调艺术品格,三是 特别强调有益于儿童生理和心理的成长。 这三层涵义彼此渗透,缺一不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朱自强的《儿童文学的本质》
何为儿童本位的?儿童观不是把儿童看成未完成品, 然后按照成人自己的人生预设去教训儿童(如历史上的 教训主义的儿童观),也不是仅从成人的精神需要出发 去利用儿童(如历史上童心主义的儿童观),而是从儿 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并且在 这解放和发展儿童的过程中,将自身融入其间,以保持 和丰富人性中的可贵品质,我将这种形态的儿童观称为 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儿童文学作家在这种儿童观的关照 下创作的儿童文学就是儿童本位的文学。
周作人率先推出了“儿童本位”的现代儿童 观,为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因为儿童生活上有文学的需要,我们供给他,便利 用这机会去得一种效果,——于儿童将来生活上有益的 一种思想或习性,当作副产品,并不因为要得这效果, 便不管儿童得需要如何,供给一种食料,强迫他吞下去。 所以小学校里得文学得教材与教授,第一须注意于“儿 童的”这一点,其次才是效果,如读书的趣味,智情与 想象的修养等。
孙建江的《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导论》
毫无疑问,“儿童本位论”对 中国儿童文学,特别是本世纪(指 二十世纪)初五四时期的中国儿童 文学的积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儿童本位论”强调儿童文学须注 重儿童的兴趣和爱好,须符合儿童 的接受能力和认识水平,至今仍具 有现实意义。“儿童本位论”作为 一个口号虽说已经结束,但“儿童 本位”思想的合理内核却是我们时 时 须 记 取 的 。 …… 儿 童 文 学 舍 弃 “儿童本位”这个根本前提,那么 儿童文学便也不存在了。
周作人
“我觉得最有趣地是有那无意思之意思的 作品” ,“实在只因他那非教训的无意思, 空灵的幻想与快活的嬉笑,比那些老成的文字 更与儿童的世界接近了。我说无意思之意思, 因为这无意思原自有他的作用,儿童空想正旺 盛的时候,能够得到他们的要求,让他们愉快 的活动,这便是最大的实益,至于其余观察记 忆,言语练习等好处即使不说也罢。
儿童文学应该强化儿童的道德,给予儿童有益 的知识,使之成为符合成人理想、具有人类公 认美德的模范儿童,是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儿 童文学观。虽然19世纪儿童文学在故事、娱乐、 游戏和想象力方面较18世纪有明显的进展,但 在根本意义上,这些被定义为艺术元素的成分, 还是服务于教育的目的,使教育更为卓有成效 而已。
——《儿童的书》
那个房间里没有点灯,但是仍然很亮,因为月
光射进窗子,正照在地板的中央。房间里亮得差不 多像白天一样。所有的风信子和番红花排成两行在 地板上站着。窗槛上现在一朵花儿也没有了,只有 一些空空的花盆。各种花儿在地板上团团地舞起来, 它们是那么娇美。它们形成一条整齐的、长长的舞 链;它们把绿色的长叶子连结起来,扭动着腰肢; 钢琴旁边坐着一朵高大的黄百合花。无疑地,小意 达在夏天看到过它一次,因为她记得很清楚,那个 学生曾经说过:“这朵花儿多么像莉妮小姐啊!” 那时大家都笑他。不过现在小意达的确觉得这朵高 大的黄花像那位小姐。她弹钢琴的样子跟她一模一 样——把她那鹅蛋形的黄脸庞一忽儿偏向这边,一 忽儿又偏向那边,同时还不时点点头,合着这美妙 音乐打拍子!
儿童本位的文学 教育儿童的文学 适应儿童的心理和趣味的文学
儿童本位说认为,儿童文学是成人为满 足儿童对文学的需要而专门为儿童创作的适 合儿童阅读欣赏的文学。成人不是高高在上 地教训儿童,而是平等地看待儿童,承认儿 童作为完全的独立的人的资格,这是最重要 的儿童文学的现代性标准。在中国儿童文学 理论诞生期的五四时代,为建立这种现代的 儿童观,周作人、鲁迅、郑振铎、郭沫若等 人做出了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