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周练试题
高二语文周周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周周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饕餮(tāo tiè)邂逅(xiè hòu)窈窕(yǎo tiǎo)B. 踌躇(chóu chú)蹉跎(cuō tuó)峥嵘(zhēng róng)C. 筵席(yán xí)蜚声(fēi shēng)逶迤(wēi yí)D. 箴言(zhēn yán)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旖旎(yǐ nǐ)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给旅客带来了不便。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曹雪芹。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
C. 鲁迅的《阿Q正传》是一篇讽刺小说,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4-10. (此处省略,可根据需要添加类似题目)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中的________篇。
2.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的作品。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诗句。
4.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首领是________。
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________的《水调歌头》。
6-10. (此处省略,可根据需要添加类似题目)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章内容省略,可根据需要添加)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七年级语文周练习

七年级语文周练习(二)班级姓名古诗词理解性默写(每空2分,共20分)1.请将曹操《观沧海》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春雨缠绵,听万山吐露新绿下联:,看一水斜映残红2.毕业之际,你与好朋友小广即将分开,这时你可以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给他。
3.班级开展“重对古诗词”活动,以下为某同学写的其中一句,请用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下联:江风送早秋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包含全文主旨的一句是:,。
5.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6.《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描绘边塞月色的独特景色,借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愁惨凄凉的心境的诗句是:,名著《朝花夕拾》练习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5分)1.《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主要原因是()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藤野先生不重视自己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D.学医太难2.《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的一项是()A.迷信B.不拘小节C.马虎D.朴实3.《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讽和鞭挞的文章是()A.《琐记》B.《无常》C.《<二十四孝图>》D.《狗·猫·鼠》4.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鲁迅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B.《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而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之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一脸媚态等的憎恶。
C.《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三字经》的扫兴与痛苦,指斥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九上语文周练三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周练三(总分:60)姓名:班别:学号:一、基础1.默写古诗文(8分)(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颔联句是表达对岁月的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句子: ,。
(2分)(2)《行路难》中“,。
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富的宴会场面,引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2分)(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2分)(4)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下片用对偶句式来宽慰,表现他达观的处事态度,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的句子是,。
(2分)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0分)(1)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xiàn mù()我。
(2)又说:“群居终日,yán bù jí yì(),好行小慧,难矣哉!”(3)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dànɡ rán wú cún()。
(4)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fēnɡɡōnɡ wěi jì()!收获巨大!(5)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jiǎo róu zào zuò(),是出于无聊,是fù yōnɡ fēnɡ yǎ(),是毫无意义的niǔ ní zuò tài()。
(6)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xiānɡ dé yì zhānɡ()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7)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zì cán xínɡ huì()。
(8)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yáo yè()。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那一片草甸,到了春天,绿茵茵的草丛中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真是美!B.有些地方官员对上级政策阳奉阴违,真该被批评惩罚!C.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简直天衣无缝。
初中周考试卷语文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是()A. 沧桑悠然自得B. 红润漫步C. 岁月融会贯通D. 沉默风华正茂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位老教师用自己的言行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B. 我觉得他学习很努力,一定能考上清华。
C. 在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下,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 这个苹果又大又甜,非常好吃。
3. 下列诗句中,出自《诗经》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 下列词语中,与“兴高采烈”意思相近的是()A. 欣喜若狂B. 喜出望外C. 欣欣向荣D. 欢天喜地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位仙子。
B. 太阳升起来了,把大地照得暖洋洋的。
C. 他学习很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这本书非常有趣,让人爱不释手。
6. 下列词语中,与“江山如画”意思相近的是()A. 风景如画B. 美不胜收C. 美轮美奂D. 美不胜收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这座山就像一位巨人,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B. 雨滴打在窗户上,发出“滴答”的声音。
C. 这本书里的故事非常精彩,让人欲罢不能。
D.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优美,让人陶醉。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学习很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位仙子。
C. 雨滴打在窗户上,发出“滴答”的声音。
D.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优美,让人陶醉。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9.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列诗句中,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周报试题及答案

语文周报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瞭望斟酌缭绕缄默B. 徜徉缭乱缥缈缄口C. 缭绕缄默缥缈缄口D. 瞭望斟酌缥缈缄口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不骄傲自满。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答案:B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
B.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代的罗贯中。
C. 《水浒传》的作者是元代的施耐庵。
D. 《西游记》的作者是唐代的吴承恩。
答案:A5. 下列关于成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B. 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写文章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
C.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D. 画饼充饥: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________》。
答案:孟子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诗句,出自他的《________》。
答案:望岳4.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名句,出自他的《________》。
答案:岳阳楼记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孔子的名言,出自《________》。
答案:论语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八年级语文周练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周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è)迸溅(bèng)应接不暇(xiá)B. 蹒跚(pán)箴言(zhēn)踌躇满志(chóu)C. 剽悍(piāo)缄默(jiān)锲而不舍(qiè)D. 踌躇(chú)箴言(zhēn)应接不暇(yì)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那锐利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仿佛要看穿我的内心。
C.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
B. 他跑得飞快,仿佛一阵风。
C.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D.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亮。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树叶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B.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还乐于助人。
D. 他是一个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勤奋好学的人。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震耳欲聋。
B. 他的心像小鹿一样乱撞。
C. 他的脸色苍白如纸。
D.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呢?C. 难道这不是事实吗?D. 他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B.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他不知道后果吗?C.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D.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周周练试卷上册

1. 下列哪个字与“白”字组成一个词?()A. 水B. 日C. 木D. 土2. 下列哪个词语表示“很快”的意思?()A. 很快B. 很慢C. 很久D. 很快地3. 下列哪个词语表示“可爱”的意思?()A. 可爱B. 可气C. 可笑D. 可怜4. 下列哪个词语表示“很多”的意思?()A. 很多B. 很少C. 很好D. 很坏5. 下列哪个字与“云”字组成一个词?()A. 雨B. 日C. 山D. 水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 一()有十()。
2. 月()明,星()稀。
3. 青蛙()水,鱼儿()水。
4. 小明()上学,小红()上学。
5. ()是红色的,()是蓝色的。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它喜欢飞翔。
()2. 小河里的水很清澈,可以用来喝。
()3. 雨后彩虹出现在天空,非常美丽。
()4. 小花是小草的一种,它们都是植物。
()5. 小狗喜欢追逐球,因为它喜欢运动。
()1. 原句:小猫在睡觉。
改写:可爱的小猫正在()。
2. 原句:小鸟在唱歌。
改写:快乐的小鸟在()。
3. 原句:小河在流淌。
改写:清澈的小河在()。
4. 原句:小花在开放。
改写:美丽的小花在()。
5. 原句:小狗在奔跑。
改写:活泼的小狗在()。
五、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小猴子摘水果有一天,小猴子在森林里摘水果。
它看到一棵桃树上挂满了鲜红的桃子,非常想吃。
于是,小猴子开始努力地爬树。
可是,它爬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爬到桃子。
小猴子心想:“我一定要吃到桃子!”于是,它又继续努力地爬树。
这次,小猴子终于爬到了桃子。
它高兴地摘下桃子,开始吃。
吃着吃着,小猴子突然发现,桃子都是硬邦邦的,很难吃。
它后悔地说:“唉,早知道这样,我应该先问问别人桃子是不是好吃的。
”问题:1. 小猴子为什么爬树?2. 小猴子爬树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3. 小猴子吃到桃子后有什么感受?4. 小猴子为什么后悔?六、看图写话(10分)观察下面的图片,写一段话,要求字数在50字左右。
2024年3月上海进才森兰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练习周周练

周练检测⼀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基础巩固1.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形⽆误的⼀项是()A.磐⽯(pán)含蓄(xù)⽩皙(xī)群蚁排衙(yá)B.荒缪(miù)筹划(chóu)赫然(hè)⺎⺎穷年(wù)C.彷徨(páng)暑名(shǔ)鞠躬(jū)迥乎不同(jiǒng)D.涉猎(shè)迭起(dié)澎湃(bài)妇儒皆知(rú)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错误的⼀项是()A.他带病参加班⾥的劳动活动,这种⾏为可歌可泣....。
B.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中,荆楚⼤地上叱咤⻛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C.在⼤学⾥,我们有幸观看了许多家喻户晓....的经典影视剧。
D.这位科学家为了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奋⽃了半个世纪,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
3.下⾯语段的空⽩处依次填⼊⼀组句⼦,最恰当...的⼀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岳⻜的满腔热⾎,⽂天祥的铁⾎丹⼼,⾟弃疾的雄⼼壮志,张骞的拓路功迹……早已载⼊史册,成为⺠族精神的瑰宝。
①⼏百年的漫漫⻩沙,早已掩埋了丝绸路上的声声驼铃②⼏百年的⻛⻛⾬⾬,早已荡涤了⻛波亭⾥的点点残⾎③⼏百年的瑟瑟秋⻛,早已吹散了塞外沙场的连营吹⻆④⼏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湮没了零丁洋⾥的阵阵叹息A.①④②③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D.②④③①4.下列句⼦没有语病的⼀项是()A.中国成功爆炸第⼀颗原⼦弹、第⼀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努⼒的结果。
B.这篇作⽂真难写,我⽤了整整两个⼩时左右的时间,才写好交卷。
C.通过学习《孙权劝学》,使我明⽩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D.在努⼒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论领导还是群众,毫⽆例外,都必须遵纪守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山中学高2016级第二学期周练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下列加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匪我愆.(qiān)期白头偕.(jiē)老尔卜尔筮.(shì) 淇水汤汤.(shāng)B、体无咎.(jiù)言夙.(sù)兴夜寐渐.(jiàn)车帷裳雨雪霏.(fēi)霏C、将.(qiāng)子无怒象弭.(mǐ)鱼服小人所腓.(féi) 四牡.(mǔ)业业D、不遑.(huáng)启处忧心孔疚.(jiù) 自我徂.(cú)尔于.(yú)嗟女兮2.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各句的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宴:形容词,快乐。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聘:动词,访问,探问。
C、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载:动词,承载。
D、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腓:动词,遮蔽。
4.对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以.见复关以.尔车来,以我贿迁(2)二三其.德吾其.还也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5.比较下边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③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C.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6.对一、四两段诗歌内容和手法的说明,下面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段写的是古代青年男女的求婚经过:氓诚恳求婚,“我”热情相送。
B.从第一段看,古代青年男女恋爱是讲究媒妁之言的,没有媒人恋爱是非法的。
C.第四段写的是婚后“我”遭遗弃的情况:氓家庭贫寒,遭受水灾,“我”被遗弃。
D.第四段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托物起兴的方式,由桑叶变黄引起并比喻氓的变心。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中国的核工业起步晚,但是青出于蓝....,现在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了。
B.刚进人高中,同学们还不太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作业不够规范,特别是写作文,字迹潦草、文不加点....者比比皆是。
C.法庭经过激烈辩论达成共识,张德兴因正当防卫致使袁鸣海丧命,实属罪不容诛....。
D.作为一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从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入手,生动地展现了峥嵘岁月....的战斗生活,为现代青少年上了生动的一课。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B.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磨砂板可隔绝紫外线,防砸板有强大的抗砸击功能,均按古建筑保护要求设计安装。
C.目前国家发布司法解释,明确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如将"地沟油" 用作食用油等行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就被定罪。
D.2016年财富全球论坛是成都自改革开放以来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盛会,是成都推进和发展国际化建设进程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毋宁说,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
光凭头脑想象是困难的。
①比如唯一的一件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光,这种情况确是很多②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③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④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A.②③①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①③D.①②④③10.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2分)阅读能养心,能养生,我还要加上能养颜。
一个人读不读书,你从他的面容就能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从表情、神态、风度都会显示出来。
许多老学者老得非常美,让你惊叹人老了还可以这样光彩照人。
A.一个人读不读书气质就是不一样,好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就是养生之道B.一个人只要读书,他的气质就不一样,读书才是养颜佳品,美颜之术C.一个人要想有气质就需多读书,要想愉悦性情,提升修养,就需要多读书D.一个人美不美不只是外在的东西,他有个气质,读不读书气质就是不一样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美丽《诗经》鲍鹏山《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
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
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
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
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
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
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
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
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
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
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
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
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
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
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
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
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
《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
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11.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
下列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A.班固和何休提出了诗经起源的“采诗说”,但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
B.关于《诗经》,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
C.虽然学术界对《诗经》各抒己见,但这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我们想要驳斥班固和何休的观点,但是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为合理的说法。
12.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
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
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的美感比不上《陈风·月出》的美感。
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喜爱。
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是“献诗”说,但这种说法只有《国语》中的一个孤证。
B.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曾提出过理据充分的质疑,但学术界少有反响。
C.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得过且过是因为这种疑问不影响我们喜爱《诗经》。
D.我们只有把《诗经》当“诗”来读,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古代诗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4~17。
(12分)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过之。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王甚任之任:信任B.乃令张仪佯去秦去:离开C.仪与王约六里约:大约D.欲与怀王会会:会面1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