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合集下载

试论当前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

试论当前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

试论当前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摘要:大学生性道德,是指维系和调整大学生男女两性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针对当前大学生性知识贫乏且片面,性道德不高或缺失的现象,应当加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应该树立怎样的恋爱观,提高他们对两性关系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以增强大学生的性心理控制能力和性生理抵抗能力,避免性道德失范。

关键词:大学生;性道德;性道德教育一、当前大学生的性道德现状我们国家正在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发展,需要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需要追求人与性之和谐。

近年来,随着西方“性革命“以及所谓“性文化”的对我国的影响,在我国出现了一批以卫慧、木子美为代表的崇尚淫乱、放荡的“新生群体”,木子美不断地更换性伙伴,甚至当着朋友的面相互“做爱”。

由于缺乏相应性道德教育规范,许多青少年被这种标榜为“前卫”和“时尚”东西所诱惑,进而争相效仿。

一位母亲的网友看到其女儿及其同学每天都在看木子美的日记后撰文呼吁:“我们是人,我们不是动物!是人,就要遵守社会道德。

”当前大学生在性观念日益开放的同时,性道德观念却非常模糊甚至严重缺乏,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性道德问题。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一朝拥有,性行为随便”是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性行为表现,从中反映出大学生性道德的缺失,导致大学校园里不时出现违背性道德标准甚至触犯法律的事件,既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整体形象,也对社会和谐带来了不利影响。

重庆某高校制定的《大学生违纪处理管理规定》中竟然出现了“发现当三陪、当二奶、当二爷、搞一夜情的将开除学籍”的规定。

由此可以看出一部分性道德现状堪忧。

当前大学生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呈现较为宽容的态度,由此而来的便是婚前性行为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并随年级增高而增高。

由于受西方性观念影响较大,当前的大学生对大学生结婚、婚前性行为和同居行为已经见怪不怪,持理解的宽容态度,甚至对商业性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的也有相当的赞成率,尤其以男生为甚。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浅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浅析
ie l t n r l d c t no n eg a u t n e h iu t n. d aபைடு நூலகம் i a d mo a u ai fu d r r d aeu d rt est ai sc e o o
Ke r s n eg a u t ;ie l t n r l d cto ywo d :u d r r d ae d ai i a d mo a u a in sc e
WANG h —z o gX Qi S i— h n U a n
( i u nR p o ut eHel nt ue hnd Sc a e rd ci at Is tt,C eg “,Sc u n, 1 0 1 h z h i i a 60 4 ) h
Ab ta t sr c :Th n eg a u tsa ev la l u n r s u s , n t n lh p n o n r u u e eu d r rd ae r au beh ma eo re ai a o e a d c u ty f t r .W e e — o n
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逐步的得 到弘扬并 日益成为
想敏锐的 当代大学生。


问题
[ 收稿 日 ]2 0—0一 l 期 :05 9 0
[ 作者 简介 ]王仕忠 , 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图书馆馆长。 : 男, 徐倩 , , 女 四川生殖卫生学院教 师。
维普资讯
关 键 词 : 学生 ; 大 思想道 德素 质教 育 中国分 类号 : 6 G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5 2 (060—.0 -4 17— 8 42 0 1l I 4 0 )
An lsso h d a itc a o a u a i n o a y i n t e I e ls i nd M r lEd c to f Und r r d a e e g a u t

论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论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2.2.1明确定位,突出办学理念西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想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首先就要明确自身的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

对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来说,完全可以将学校的发展同当地的经济建设相结合,以培养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为办学目标,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合理地确定办学目标和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从而为黔西南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2.2.2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对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这样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在经历了专升本以后,影响其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

需要学校教师及时更新观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专业的科学研究获取前沿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当中,帮助学生树立科研意识。

为了提升专业的教学特色,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科研团队进行学术创新,彰显办学特色。

这样就可以打破二者之间的矛盾,让科研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辅助手段。

2.2.3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西部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一条关键路径就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学校要利用一切现有资源,包括师资、资金、软硬件教学资源等,优化学校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完善学校相关的管理机制,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充足的保障。

西部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和高校内涵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院校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学特色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消除各方矛盾,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从而实现在新时期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潘巍平.江西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2.[2]王全.西部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建设存在问题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3):30+32.[3]李万斌,秦静.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03):130-137.[4]杨德磊,陈中良,乔景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河南科技,2013(17):279-280.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教改重点项目“西部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与高校内涵式发展———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项目批准号:黔教高发〔2014〕378号),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改重点项目“西部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与高校内涵式发展———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项目批准号:兴师发〔2014〕21号)。

大学生增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增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思想道德修养课能帮助大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大量素材和生动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料,获得真、善、美的心理启迪,正确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即将成材的祖国栋梁。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大学里,大学生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

这样,当代大学生们才能以崭新的形象和过硬的水平,找准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人生坐标,也才能在改革和发展各项事业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

具体地说,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有助于学生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转折,更好地完成大学期间的发展任务。

从高中到大学的转折,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将经受多方面的新考验。

它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发展的机遇。

然而,由于当代社会背景以及个体特点及其经历的原因,近年来大学生在这一转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地影响大学生教育任务的完成及个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素质,增加应对现实中各种挑战的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完成大学期间的各项发展任务,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其次,有助于青年学生积极探讨人生的具体问题及其哲理,尽快选择并走上成功之路。

随着大学生离开家庭并逐渐融入社会,他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有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并引发有关人生和社会问题的相应思索。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针对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点,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进而透过具体现象探讨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哲理问题,将有助于青年学子拨开市场经济的迷雾,避免西方资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干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从而为自己的成才拨正航向。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是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和社会工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一、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工程”。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业等方面的进步明显,成才愿望强烈。

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既有赖于其自身的智力因素,同时也有赖于其自身其他因素如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因素。

高素质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对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决定作用。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将逐步确立自我,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指出的:“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完成这一人生途中的重要转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产生各种困惑和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问题。

因此,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对学习如何做人有强烈的内在需求。

这种内在需求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基础。

加强素质教育,首先和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只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基础工程”抓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实,学生全面成长的目标才能实现。

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变得愈发重要。

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过程,它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发展,也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息息相关。

本文将探讨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一、品德教育的意义学生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知识外,品德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品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品德教育,学生能够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的,明白如何去选择和行动。

其次,品德教育能够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有益社会、有责任心和同理心的品质,不仅有助于他们在个人发展中获得成功,也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品德教育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社会各个层面普遍注重品德教育,才能减少犯罪行为和社会混乱现象的发生。

二、品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1.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单位,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素养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扮演好榜样的角色,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在家庭中,可以通过讲故事、提出道德问题、进行日常的道德引导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的品德发展。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品德活动和课程来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

例如,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举办道德讲座和培训等。

此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品德评价制度,将品德教育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中,以激励学生的品德提高。

3. 社会教育:社会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

社会教育机构和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品德教育活动来引导学生的品德发展。

例如,社区组织可以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文化机构可以组织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4. 教师引导:教师是学生的重要引路人,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来引导学生的品德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分析[摘要]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长期关注的重大现实课题。

本文将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迫切性,以及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入手,寻找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分析一、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迫切性。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

……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育体等方向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表、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风气。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也提出了要加强对学生特别是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培养。

可见,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培养和形成,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跨世纪的合格的“四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内涵及其要求。

大学生思想道德,概括起来,可归结为: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世纪优秀大学生。

新时期怎样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论文

新时期怎样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论文

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探讨摘要: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自身的行为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甚至出现道德观念下滑现象,这不仅影响着社会,同样影响到当代高校大学生。

目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比如:教育实践的严重缺陷、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大学生自身因素的欠缺等,所以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十分必要。

为此,高校德育工作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推出合理的措施,努力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能力。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心理和谐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62-02一、引言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和交往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它包含了人与人、自然、社会等之间的关系,是衡量一个社会、民族、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

然而,新时期的大大学生,他们是青年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言行举止,对整个社会文明风气的好坏,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当代大学生的大学时代是他们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十分必要,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并加强新时期大学生道德的教育。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缺陷大学是塑造学生道德人格的理想地方,但在履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缺陷。

(一)道德教育重视“管”忽略“育”许多高校在教学工作中,都存在着重视“管”忽略“育”的有效性。

虽然每所大学都有他们的管理制度,但在实施时,经常忽略“育”,而把“管”作为第一要务。

其实,“管”仅是一种育的手段,如果忽视了“育”,那么再好的管理程序也起不到有效的作用。

(二)道德教育方法重理论在道德教育中,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一些抽象、乏味、空洞的理论,为了应付考试,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

许多大学生普遍缺乏道德实践,行为能力不强;一些老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和觉悟,而忽略了道德教育具体的现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道德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作者:贺荟文闫凯
来源:《管理观察》2013年第13期
【摘要】“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德教育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教育的重点与归宿。

而当代大学生中则普遍存在着诚信的缺失与道德观的偏颇的现象。

究其原因,除了家庭的熏陶、社会的影响、媒体的引导,学校的教育也占有很大的比重。

因此,从高校道德教育的视角,剖析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形成与正确性;以树立当代大学生仁、义、礼、智、信的正确道德观为目的,探索为什么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怎样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孔老夫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做人的根本“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一切志向能力的培养都要从道德诚信的行为开始。

而大学生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未来的建设者,因而,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更是至关重要。

1.大学生道德水平的现状分析
就诚信缺失的现象而言,2002年美国有60多个校园5万名大学生参加了美国学术中心(CAI)的调查,70%的学生承认有欺骗行为,而根据本课题组的调查,中国大学生的此项数据为69.66%;美国近1/4的学生过去在考试中有严重的考试作弊行为,中国大学生的此项数据为61.13%;美国一半学生在书面作业中有一次或超过一次的严重作弊行为;中国大学生的此项数据为36.96%。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除大学生诚信自律缺失的内因外,家庭的熏陶、社会的影响、媒体的引导、学校的教育都是诱因。

2.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时代特征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时代特征主要包括:信息大爆炸、经济全球化、传统文化影响、高校教育大众化。

2.1信息大爆炸
当今时代信息量不断增加,以几何级别的增长。

信息量增长的速度远比人类理解的速度要快,并以海浪式四面八方涌入人们的生活。

而大学生,正值道德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极易获取吸收外来信息。

伴随着这样的现状,各种主流、非主流价值观纷至沓来,影响着大学生正确的取舍,与此同时,若没有学校的正确引导,一部分学生可能因其猎奇心理走向歧途。

因而,学校更应为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信息来源渠道。

通过建立网络平台,积极与学生沟通;增开以德育为主题的集体活动,寓教于乐;引进主题积极向上的图书、杂志等端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

2.2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超出一国的范围,通过资本流动、技术转移、对外贸易、提供服务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有机经济整体。

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的条件,它使资本和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文明的扩展,有利于全球共同富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有机遇也有挑战。

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不同,势必也存在适合各国发展的各种不同的价值体系,而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必然结果便是文化大融合。

在这种背景下坚持适应自身国情的道德价值观尤其重要。

因此学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使之坚持不动摇,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去粗取精、扬长避短,抓住机遇学习,抵御腐蚀,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2.3传统文化影响
中国古代的儒家德育思想是世界德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继往开来,迎接新世纪诸多挑战,构建我国当代学校德育可资借鉴的一个重要宝库。

儒家道德传统中包含着丰富的优秀道德教育内容,譬如重义轻利、人格修养、天人合一等优秀传统道德观念,对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丰富我国现代学校德育内容体系不无裨益。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由历史沿袭而来的观念、思想的综合体,是构成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成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特别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弘扬这种以人为本、崇尚道德的传统文化,对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利于大学生养成珍视现世人生的积极态度、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造就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孔子曾提出了“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这样的忧虑,针对学习过程中的道德教育更是提出了“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要求。

我们秉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诲自然“行有余力”,然而,当今社会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快餐文化日益成为主流,大学生作为新生的力量,首当其冲的受其影响。

因此,针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应当摆在重要位置。

2.4高校教育大众化
随着我国对教育重视度的提高,高校教育已逐步走向大众化。

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们受到高校教育的影响。

高校教育的大众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首先,
随着高校教育的普遍,公民素质加以改善,文化程度大大提高。

其次,随着高校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受其影响加深。

高校开展道德教育能更好的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使他们的道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样,接受道德教育的大学生的队伍更大,也更强,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提高,使彼此的道德知识更加丰富,道德水平逐步提高。

3.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3.1就学生而言,开展诚信为本的道德教育,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适应了当前社会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大学生自身的道德水平,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体系,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导向,这对社会风气的整体改善也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3.2就学校而言,作为教书育人的平台,学校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上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重心与根本。

积极开展道德教育,既能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又能将中国文化加以渗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人格的形成加以引导,而且,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道德教育能使大学生自觉地优化个性心理品质,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人格的塑造。

[6]
3.3就社会而言,大学生是建设未来社会的领军人。

在高校大力开展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文化水平,一方面为建设文明开化的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经济生活中的风气倒向诚信友好、互利共赢的一面。

哲学家弗兰克纳说过:“道德的产生是有助于个人的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个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

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是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

”[7]因此道德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并适应每个人的需要,同时应做到学校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使道德教育人性化不刻板。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变得至关重要,高校在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同时如果不注重道德教育,必将导致一部分有才无德的人流入社会,成为隐患。

基于以上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分析与讨论,更加明确了现代教育中重申道德教育地位的重要性。

因此,高校应紧抓道德素质教育、坚持在当代大学生中渗透诚信为本的观念,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双馨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武学超创造更强大的公民文化中国教育报 2006-07-07(6)
[2].秦振铎李莹高校德育教育资源及利用太原: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8
[3].宋伟儒家德育思想对学校德育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年第3期
[4].段慧兰陈利华大学生道德自我之建构策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年第5期
[5].杜野姜国玉赵军对当前大学生道德学习的认识与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年第3期
[6].冯立刚闫茹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第6期
[7].[美]威廉·弗兰克纳.善的求索道德哲学导论[M] 黄伟合等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47.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