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欣赏》教案:柳毅传 教案教学设计
柳毅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柳毅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柳毅传》,使学生了解古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与史实的相互关系,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主题。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联想、分析等方法,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柳毅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柳毅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
2. 分析作品中的艺术手法,感受作品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古代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的理解。
2. 作品主题的深刻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分析作品的主题及艺术手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优美文字,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柳毅传》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柳毅传》的故事情节,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及艺术手法。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 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优美文字,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内容1. 深入学习《柳毅传》中的神话传说部分,探讨其与民间故事的关系。
2. 分析《柳毅传》中的象征手法,如龙王、柳毅的象征意义。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柳毅传》中的神话传说部分,分析其与民间故事的关系。
3. 分析《柳毅传》中的象征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关系的看法。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八、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拓宽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编写以柳毅为主人公的故事。
《柳毅传》教案设计

《柳毅传》教案设计《柳毅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技巧。
2.学习传奇通过梦想反映现实的特点,理解本文反映封建包办婚姻和封建家长制度迫害妇女的罪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疏通课文词语,把握故事情节。
2、分析^p 人物个性和表达的思想。
3、理解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三、课时安排一课时一、作者及其作品简介李朝威,陇西郡(今甘肃省陇西县一带)人。
大约生活于中唐德宗贞元至宪宗元和年间(785~820),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祥。
作品仅存此篇。
《柳毅传》节选自鲁迅校录的《唐宋传奇集》。
《太平广记》选辑本文时,注云原出《异闻集》。
原题《柳毅》,“传”字为后人所加。
这篇传奇对后世也有广泛的影响,元人尚仲贤的《柳毅传书》杂剧,明人黄说中的《龙箫记》,清人李渔的《蜃中楼》以及近代的《龙女牧羊》等,都是由这个故事衍化而来的。
二、关于唐传奇知识唐传奇是唐人在六朝志怪小说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一种文言短篇小说。
它具备记事的功能、写诗的风采和议论的见识等三种特点。
它有别于宋末元初的“传奇”(指戏文、诸宫调、杂剧等),也不等同于明清时代的“传奇”(指构造比拟完好的戏曲)。
它的内容纷繁复杂,可分为爱情故事、神怪故事、豪侠故事、历史故事几类。
唐传奇广泛地反映了中晚唐的社会生活,它们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酷、荒淫,控诉了门阀制度的罪恶,表达了人民对婚姻爱情的解放要求,挖苦了封建士子的功名利禄观念,具有强烈的现实精神,是我国现实小说创作的先声。
其中以写爱情故事的作品(如: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和李朝威的《柳毅传》等)为最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代表了唐传奇小说创作到达的程度。
三、整体感知文意引子:柳毅应举下第,路遇意外。
开端:龙女受辱牧羊,托书柳毅。
开展:柳毅如诺传书,龙宫皆恸。
高潮:钱塘怒显原形,飞去救侄。
结局:龙女获救回归,扬善惩恶。
四、赏析人物形象柳毅自己失意潦倒,路见龙女不幸,主动询问,关心弱者;知龙女惨遇,慨然应允传书恳求,扶危济困;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下洞庭传书,遵守承诺。
柳毅传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柳毅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柳毅传》,领略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寓意。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柳毅传》的作者、时代背景及作品的基本内容。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及寓意。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第二章:作者及时代背景介绍2.1 作者介绍介绍《柳毅传》的作者——李朝威,包括其生平、创作特点等。
2.2 时代背景讲解《柳毅传》创作的时代背景,如唐宋时期的文学风貌、社会环境等。
第三章:作品基本内容概述3.1 故事梗概讲述《柳毅传》的故事梗概,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2 人物介绍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柳毅、龙女等,引导学生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命运。
第四章:情节分析4.1 柳毅遇龙女详细讲解柳毅在湖边遇到龙女的情节,分析柳毅的形象特点及两人之间的感情变化。
4.2 柳毅传书阐述柳毅为龙女传书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忠义、仁爱等价值观。
第五章:作品寓意及现实意义5.1 作品寓意深入剖析《柳毅传》的寓意,如对忠诚、善良、勇敢等品质的赞美。
5.2 现实意义第六章:人物形象分析6.1 龙女形象分析龙女的形象特征,包括她的美丽、聪明、善良和坚韧,以及她在故事中的角色转变。
6.2 柳毅形象探讨柳毅的形象特征,如他的忠诚、勇敢和正直,以及他在故事中的道德选择和行为。
第七章:文学手法鉴赏7.1 比喻和象征讲解文中使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湖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7.2 对比和衬托分析文中的对比和衬托手法,如何通过对比不同人物和情境来突出主题和人物性格。
第八章:文化背景与价值观8.1 唐代文化背景介绍唐代的文化背景,包括社会风俗、宗教信仰和文学风格,以及它们对《柳毅传》的影响。
柳毅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柳毅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柳毅传》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文学特点。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培养学生运用文本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故事中的人物品质和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柳毅传》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文学特点。
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
2. 教学难点:文中某些古代文化背景和习俗的理解。
对文本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的解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柳毅传》进行深入研究,掌握文本内容、人物关系和文学特点。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参考文献。
2. 学生准备:预习《柳毅传》,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收集与文本相关的背景资料和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柳毅传》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主题和人物关系。
2. 文本分析:分段落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特定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评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分析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文化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讨《柳毅传》中所反映的古代中国社会文化背景。
学生可通过调查、访问、讨论等方式,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并将研究成果进行分享。
2.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将《柳毅传》中的某个情节或人物进行创意表达。
柳毅传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柳毅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柳毅传》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文学特色。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柳毅的英勇正义、忠诚善良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提高文本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忠诚、善良、正义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柳毅传》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文学特色。
柳毅的英勇正义、忠诚善良的品质。
2. 教学难点:文本的深入解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柳毅传》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对《柳毅传》的了解,共同探讨。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柳毅传》,理解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教师辅导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柳毅的形象特点,探讨其英勇正义、忠诚善良的品质。
4.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柳毅的形象特点,感受其英勇正义、忠诚善良的品质。
5. 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四、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等方面。
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进步。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柳毅传》文本及相关注释、解读资料。
部编版高中必修四《柳毅传》教案(精选5篇)

部编版高中必修四《柳毅传》教案(精选5篇)部编版高中必修四《柳毅传》篇1一全篇故事情节洞庭龙女远嫁泾川,遭受丈夫、公婆虐待,幸遇书生柳毅,传书洞庭龙君,得其叔父钱塘君营救,回归洞庭。
(课文节选至此。
)钱塘君令柳毅与龙女成婚;柳毅传书本无私心,且不满钱塘君的蛮横,严辞拒绝,告辞而去。
龙女对柳毅已生爱慕之心,发誓不嫁他人。
柳毅丧妻后,二人终成眷属。
二人物形象赏析1.龙女龙女是一个美丽善良而又不甘任人欺凌、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妇女形象。
龙女的不幸是“父母配嫁”这种封建包办婚姻造成的。
这种婚姻,使她毫无爱情可言,惯于“乐逸”的丈夫还对她“日以厌薄”。
她寄希望于公婆,使浪子回头,改邪归正,不料蛮横的公婆竟偏袒儿子,毁黜龙女。
龙女牧羊荒郊,悲苦无告,水深火热。
小说用龙女的悲惨命运谴责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
龙女可贵之处,是她在迫害面前决不逆来顺受。
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脱离苦海。
她修书一封,藏于襦间,日夜盼望过路人为她捎信。
荒野之中,行人稀少,到洞庭去的行人更难相遇,但她坚忍不拔,盼星星,盼月亮,“心目断尽,无所知哀”,然而决不绝望,日夜“凝听翔立”,等候希望之光的闪现。
她拜托柳毅传书,深情地对柳毅说,事成之后,“当如亲戚耳”,流露敬慕之情。
《柳毅传》全文还写龙女得救后再也不愿屈从父命,决意与她爱慕的柳毅结成夫妇。
可见龙女对爱情、自由、幸福的大胆追求。
2.柳毅柳毅确是“义夫”,一个侠义之士,他怀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急人之困,见义勇为,不避艰险,不负重托。
柳毅落第回乡,心情自然是失意郁闷的,自己也非常需要别人的抚慰,但是当他路见牧羊女,见她“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便主动上前询问,足见他对苦难者的同情与关怀。
听了龙女的泣诉和请求,他说:“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
是何可否之谓乎?”足见他的爱心义胆,自身的挫折和失意全然置之度外,激于义愤,急人之急,慨然允诺,传书洞庭。
柳毅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柳毅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柳毅传》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柳毅传》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教学内容:1. 介绍《柳毅传》的作者吴承恩及其作品特点。
2. 简要介绍《柳毅传》的故事背景和文学价值。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柳毅传》的封面和简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柳毅传》会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第二章:故事梗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柳毅传》的故事梗概。
2.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概述《柳毅传》的主要故事情节。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
教学活动:1. 简述《柳毅传》的故事梗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重要情节。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并分享讨论成果。
第三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柳毅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柳毅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柳毅、龙女等。
2. 评价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关注《柳毅传》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或多个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并分享讨论成果。
第四章:文学特色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柳毅传》的文学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柳毅传》的文学特色,如语言、描写、象征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柳毅传》的文学价值。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关注《柳毅传》的文学特色,如语言的优美、描写的细腻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或多个文学特色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并分享讨论成果。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加深对《柳毅传》的理解和感悟。
2. 激发学生对《柳毅传》相关作品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故事梗概、人物分析和文学特色等。
语文(柳毅传)教案 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 教案

1. 柳毅传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二、导入课文。
唐传奇是一种文言短篇小说,是在六朝志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对此鲁迅曾有论述: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朗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胡应麟(《笔丛》36)云,“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
其云“作意”、云“幻设”者,则即意识之创造矣。
(《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唐代称小说为传奇。
唐人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成熟。
因为它已超出了记录传闻逸事的范畴,而成为文人有意识的创作。
唐人传奇大体可分为三类内容:1神怪故事。
这是直接继承笔记小说的神仙怪异小说,著名作品有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
这两部作品讽刺了热中功名富贵的封建士子。
2恋爱故事。
这一部分是唐代传奇小说中最有价值的作品。
如《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任氏传》、《柳毅传》等都是有名的作品。
它们大都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谴责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并且塑造了一系列争取婚姻幸福的妇女形象。
《柳毅传》讲的是落第书生柳毅替遭受婚姻折磨的洞庭龙女传书,使她获得解放,后历经坎坷,俩人终成眷属的浪漫故事。
人物描写是这部小说最成功的地方。
柳毅的正义、龙女的深情、钱塘君烈火般的个性,都刻画得十分鲜明。
它用幻想反映现实的手法,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李娃传》通过妓女李娃与荥阳公之子这对地位悬殊的恋人历经风雨,终于获得幸福的故事描写,批判了封建门阀观念,歌颂了郎才女貌的爱情标准。
小说人物形象丰满,情节曲折,笔法清丽。
3侠义故事。
这类作品描写侠客义士惩强扶弱的英雄行为,代表作品有《红线传》、《谢小娥传》等。
唐人传奇不仅在题材、思想上超越了前人小说,而且艺术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较之魏晋南北朝小说,情节更曲折完整,人物性格更鲜明,文辞更华艳,结构更阔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柳毅传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唐传奇的特点,培养阅读浅易文言的能力。
2.梳理课文情节线索,把握柳毅、龙女、钱塘君的不同性格特点,欣赏艺术手法。
3.能恰当地评价中华传统道德中行侠仗义、惩恶救难品格的积极意义,并了解缺少恋爱婚姻的自由,是造成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尤其是广大妇女家庭婚姻悲剧的根本原因。
4.了解唐传奇的艺术特色,认识柳毅、龙女形象对于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才子佳人,英雄救美是一个常见的题材。
这和唐代的传奇的很大的关系,因为唐代的传奇是真正开始有意识的创作,情节结构比较完整,描写手法也有显著的提高,而其内容就有很多是描写爱情。
著名的白行简的有《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和我们今天所学的李朝威的《柳毅传》。
二、听录音,正音正句。
毁黜(chù)龁(hé)殚(dān)言涘(sì)怛(dá)瞽(gǔ)罹(lí)哀咤(zhà)坼(chè)鬣(liè)掣(chè)霰(xiàn)铛(dāng)彀(hú)擘(bò)蹶(jué)撝(huī)退宥(yòu)其失愧惕(tì)三、整体感知1.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例一:洞庭龙女远嫁泾川,遭受丈夫、公婆虐待,幸遇书生柳毅,传书洞庭龙君,得其叔父钱塘君营救,回归洞庭。
(课文节选至此。
)钱塘君令柳毅与龙女成婚;柳毅传书本无私心,且不满钱塘君的蛮横,严辞拒绝,告辞而去。
龙女对柳毅已生爱慕之心,发誓不嫁他人。
柳毅丧妻后,二人终成眷属。
例二:洞庭龙君小女嫁与泾水龙君次子,备受丈夫和公婆迫害,悲不自胜。
幸遇儒生柳毅,为之传书至洞庭龙宫。
龙君之弟钱塘君勇武过人,飞身而击,杀了泾水龙宫六十万兵将,小龙女得救,龙宫上下对柳毅敬谢不已。
(以上为课文节选部分内容)后来,在龙宫酬谢柳毅的宴会上,钱塘君席间作线,要将龙女嫁与柳毅,被柳毅拒绝。
洞庭龙君与钱塘君遂厚赠柳毅,将他送回人间。
(后小龙女不忘柳毅之恩,扮作凡间女子嫁入柳家,二人终成夫妇。
)2.列出情节提纲1-2段:柳毅路遇龙女第3段:柳毅接受龙女之托4-5段:柳毅寻访龙宫第6段:钱塘君呼啸而去第7段:龙女得救回宫第8段:钱塘君叙说事情原委3.课文以后的结局洞庭君感柳毅之德,设宴款待。
钱塘君提出将龙女许配给柳毅,但因出语傲慢,遭到柳毅的严辞拒绝。
柳毅辞归,娶妻屡亡,乃迁居金陵。
而龙女于直感柳毅之恩,“誓心求报”,她闭户剪发,断然拒绝父母欲她许配给濯锦江的小儿子的愿望,后知柳毅在金陵鳏居,乃化名卢氏女,由媒说合,与柳毅终成配偶。
夫妻感情甚笃。
谈起往事,柳毅方知卢氏即龙女。
后夫妻徙迁南海,复归洞庭。
四、分析课文1-3段1. 自由翻译前三段(教师辅导并解疑难)。
2. 作者在构思上对很多情节预先都有铺垫,如搭救龙女之前,柳毅的善良以有表现,请找出来。
答:“念乡人……遂往告别”,自己失意,犹念同乡之情,足见其善良厚道。
3.龙女为何落得“牧羊于道畔”的境地?答:丈夫贪图逸乐,惑于婢仆;婆婆偏爱儿子,糟蹋儿媳。
第二课时一、复述前三段内容,抽查翻译情况。
二、分析解读四五段。
1. 作者何以要描写龙宫景致?答:是为了渲染一种浓厚的神秘色彩。
2. 既到龙宫,何以不直接写龙王接见,而写龙王与太阳道士讲谈火经一事?答:此为闲笔,其到舒缓情节的作用,使得小说情节张弛有节。
3. 龙王禁止内宫哭闹,对描写钱塘君起到什么作用?答:反衬出钱塘君的果敢勇猛、疾恶如仇的性格。
三. 分析解读最后三段1.作者是如何塑造钱塘君这一形象的?答:间接描写(写洞庭君与之对比、写柳毅之畏惧侧面衬托)与直接描写相结合;刚猛与谦和对照描写,既让人惊叹,又平易近人。
既又重情的一面,又有无情的一面。
用矛盾的笔调勾画出一个矛盾的人物。
2.试将钱塘君救龙女一节改写成一段小故事。
然后比较直接描写与补叙哪一种手段好。
(略)四、分析理解:阅读小说要紧紧抓住情节、人物、和背景三个要素。
首先思考以下问题: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书信。
请求传书,允诺传书,洞庭传书,传书的结果,组成了完整的故事。
2.节曲折是传奇的鲜明特点,请结合课文说说哪些方面体现了情节之奇?柳毅入龙宫一段,传书的方式奇特,按照这种方式,果真见到了水府龙宫,见到了人世间没有的奇景,还见到了神龙世界的奇人。
(具体见课文)3.思考作者这样构思情节有什么作用。
以书信为线索,又能突出人物性格,龙女托书柳毅,说明龙女不屈服于命运,想方设法要跳出苦海,寻求幸福;柳毅传书,表现了急人之难的侠胆义;钱塘君闻讯而怒,食婿除恶,表现了正直刚烈的特点。
五、.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1.龙女龙女是一个美丽善良而又不甘任人欺凌、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妇女形象。
龙女的不幸是“父母配嫁”这种封建包办婚姻造成的。
这种婚姻,使她毫无爱情可言,惯于“乐逸”的丈夫还对她“日以厌薄”。
她寄希望于公婆,使浪子回头,改邪归正,不料蛮横的公婆竟偏袒儿子,毁黜龙女。
龙女牧羊荒郊,悲苦无告,水深火热。
小说用龙女的悲惨命运谴责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
龙女可贵之处,是她在迫害面前决不逆来顺受。
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脱离苦海。
她修书一封,藏于襦间,日夜盼望过路人为她捎信。
荒野之中,行人稀少,到洞庭去的行人更难相遇,但她坚忍不拔,盼星星,盼月亮,“心目断尽,无所知哀”,然而决不绝望,日夜“凝听翔立”,等候希望之光的闪现。
她拜托柳毅传书,深情地对柳毅说,事成之后,“当如亲戚耳”,流露敬慕之情。
《柳毅传》全文还写龙女得救后再也不愿屈从父命,决意与她爱慕的柳毅结成夫妇。
可见龙女对爱情、自由、幸福的大胆追求。
2.柳毅柳毅确是“义夫”,一个侠义之士,他怀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急人之困,见义勇为,侠义正直,磊落坚毅,不避艰险,不负重托。
柳毅落第回乡,心情自然是失意郁闷的,自己也非常需要别人的抚慰,但是当他路见牧羊女,见她“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便主动上前询问,足见他对苦难者的同情与关怀。
听了龙女的泣诉和请求,他说:“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
是何可否之谓乎?”足见他的爱心义胆,自身的挫折和失意全然置之度外,激于义愤,急人之急,慨然允诺,传书洞庭。
洞庭君和钱塘君都对他感恩戴德:“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赖明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
”这两笔有力地烘托了他的美德。
柳毅为龙女传书,完全出于关爱,并无私心杂念。
后来钱塘君看他们俩十分般配,令其成婚,柳毅严辞峻拒,执意不从。
柳毅是正直无私、志坚品洁的正派儒生。
作品把柳毅塑造成为人格美的化身,与泾川次子构成美与丑的两极,向人们昭示,真正的爱情是两颗美好心灵的结合,而美好的心灵是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的,爱情是在相互了解中建立起来的。
包办婚姻之所以往往酿成悲剧,就因为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光讲门第,不察人品,遇到邪恶之徒,等于将女儿推进苦海。
3.钱塘君在钱塘君身上,作者寄托着人民的愿望和理想。
不合理的婚姻制度酿成了无数人间悲剧,只有彻底破坏旧秩序,才能为自由、幸福开辟道路。
要破坏旧的秩序,非有排山倒海的强大力量不可。
钱塘君,就是这种愿望和力量的化身。
钱塘君刚猛无畏,他有怒潮一般汹涌而暴烈的气概,他以无比强大的力量向天上地下的统治者挑战。
他曾与帝尧作对,使“尧遭洪水九年”,又“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以致命运不济,遭受上帝惩处,丢官卸职,囚系在身。
即使如此,他不改本色,一听龙女受辱,怒不可遏,掣断金锁玉柱,“擘青天而飞去”,大战泾阳,严惩恶人,拯救善良。
他以霹雳手段和怒潮声势横扫泾阳,痛快淋漓地施行报复。
这一切,作品写得有声有色,虎虎动人。
这样一个敢犯天颜、惩罚恶类的神灵,是被压迫人民理想的化身。
既然世道难以改变,人们就只能寄幻想于神通广大的神祗身上。
这个人物勇武侠义的行为,曲折地反映了人们强烈的反抗情绪和美好愿望。
他同龙女一样,不失为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在他身上闪耀着民主思想的光辉。
当然,这个人物也有粗暴卤莽的一面。
盛怒之下,他毫无策略地厮杀一气,扫荡一切,甚至胡来一通,反映了小生产者狭隘的复仇心理。
然而他有可亲可敬的一面。
见到柳毅,他谦逊有礼,坦诚地倾吐感激之情;对冒犯宾客的举动,他引咎自责;他的卤莽行径一经兄长指出,就知错认错。
总之,钱塘君是一个嫉恶如仇、可亲可敬的艺术形象。
六、理解思想内容这个传奇故事对包办婚姻作了愤怒的批判,表达了婚姻自由的理想,在这个意义上,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故事告诉人们,包办婚姻的罪恶,不是父母的罪恶,而是制度的罪恶。
父母何尝不希望子女幸福,洞庭龙君听了柳毅的报告,看了龙女的书信,爱女的不幸使他深感痛心,掩面而泣,说道:“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
”这也说明包办婚姻有极大的盲目性,没有男女双方长期的接触、相处、了解、感受,父母能有多少了解呢?所以不能不是聋子瞎子,洞庭君的自我谴责,正是作者对包办婚姻的谴责。
美满的婚姻应该以爱情为基础,包办婚姻则毫无爱情可言。
当然不能说婚后没有培养感情的可能,但是爱情是心灵的契合,乃是非常微妙的感情生活,即使男女双方都是好人,也不能说就会相爱。
美满的婚姻从何而来?来自完全自由的结合。
婚姻自由是自古以来的社会理想。
深受包办婚姻不幸的龙女,脱离苦海之后,决心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了。
洞庭龙君后来还想把龙女“配嫁于濯锦小儿”,她就坚决不从,她爱慕柳毅,“心誓难移”。
柳毅虽然爱慕龙女,但也拒绝钱塘君指令性的婚姻。
龙女与柳毅最终美满的婚姻是完全自由的结合。
作品赞扬柳毅的美德,也是在说龙女与柳毅爱情的基础。
龙女是在深切感受到柳毅美好心灵的基础上萌生爱慕之心的。
作品描写龙女牧羊荒郊,是一种天地,后来回归龙宫,又是一种天地,而回天之力,全仗钱塘君。
洞庭龙君痛心之余,哀咤良久,一筹莫展,是完全无用的,只有钱塘君出击,给摧残者以毁灭性的打击,才迎来祥风庆云的新天地。
作品刻画钱塘君这个形象,寄寓的思想是相当深刻的。
作者不但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愤怒,而且指出龙女的不幸不单是泾川次子的品质问题,罪恶的婚姻制度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
只有彻底扫荡,才能赢得全新的天地。
作者尤其可贵的是,认为这种破坏旧世界的暴烈行为是符合人性,符合天意的。
钱塘君向天帝作了报告,“帝知其冤而宥其失。
前所谴责,因而获免”。
连天帝都给予认可,不但不认为他的行为过激,而且认为他立了大功。
七、艺术欣赏1.富于想像,情节波澜起伏。
这个神话故事沟通了人与神,将二者结合起来,想像奇特而丰富,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龙王的形象,是古代神话传说就有的,而作者又将古人的想像大大丰富了,这里有洞庭龙君,有钱塘君,有泾川龙君,洞庭龙君和钱塘君又是兄弟,洞庭龙君和泾川龙君又做了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