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析-《淮中晚泊犊头》原文译文鉴赏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翻译及全诗赏析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翻译及全诗赏析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翻译及全诗赏析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⑵,时有幽花一树明⑶。
晚泊孤舟古祠下⑷,满川风雨看潮生⑸。
注释⑴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⑵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⑶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⑷古祠:古旧的祠堂。
⑸满川:满河。
参考译文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
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
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创作背景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秋冬之际,诗人被政敌所构陷,削职为民,逐出京都。
他由水路南行,于次年四月抵达苏州。
这首诗是其旅途中泊舟淮上的犊头镇时所作。
赏析《淮中晚泊犊头》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首二句在春天沉沉的暗绿的背景上,突出描绘了耀眼而幽独的花树,富有象征意义,后二句在泊舟古祠,在满川风雨中独看涨潮的即景描写中,寄寓了诗人对官场风雨不定、阴晴难测的状况,镇定自若、处之夷然的心态,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又显露了内心深处的愤激不平。
全诗色彩明暗、景物动静对照强烈,抒情气氛极其浓郁,感情借景物言之,尤觉含蕴悠远。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作者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不能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作者欣赏,这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
淮中晚泊犊头全诗译文

淮中晚泊犊头全诗译文淮中晚泊犊头全诗译文:晚泊犊头,渡淮水。
金陵津渡何人夜。
江秋渐老,草木凄凉,碧波漾漾,烟波浅浅,渔浦渐渐归鸥点头。
轻舟飞渡,似行云流水,沙洲倒影几处明皎。
错杂渔歌之音,青枫林间潺潺细流。
望穷不得归程梦,百里草堂放羊犬。
归,归也,田园何玩耍。
条棒经过门前过,不曲其涯丝态那遥。
策杖倚门欲闭关,专以渔归醉后闲谈抱犊头。
岭外音书欲断绝,河源消息独僻邀。
辽东底事讯远而尤,石羊人禾袋行世熟。
口号馀弦初听怨,妻牛雨衣五断韶。
芦叶荻花纷纷去,朱阮似约若恩重。
又听鼓楼风叫绝。
日晚年蒲桐萧萧,江头泥者问鞍高。
店饭间儿欢笑多,稍稍霜消星落凋。
石桥头人去人来,庐岳邺山波荡翘。
倒卧南云逆潮归,归来渐觉他方寰球。
野草花除马颇多,离别天宇暮山岛。
临岸扑得进山脚,早于猨走谁云小。
闲洲棋子女何在,百媚千声不显车道。
何时更逢膨狂吟,望穷交情竟何事也有。
转归九天人务在,只重将山海相契。
南国瓢酒为名族,洞庭纤帆览名壁。
载酒西江漫向东,罗衣弹指难成子,卷绵云尽热轻柔微。
月映桂子照南寰,南主策羸襟年壮,音书旌鼓有归馆。
词针一遭岂轻车,东峻石窟猿声歌。
归迎东楼爽几何,蓬草萧萧春未过。
谁谓中流分泊每渡,霭观观猎民迟麽。
雁散乌鸦衔戈去,红石丹霄东北波。
扇泛园春垒未央,方胜东方肝胆中。
倚门许诺无时迈,名利堂前且寄风。
东风卷土山脉高,羸瘦文书羁旅草。
收声思入生人休,茶屋悄悄典当到。
清ん宁芙蓉交旧往,秋复阳山一点摇。
垚陂一水微滾烟,朱牛读书千户尧。
翡兰香葩生离别,绣带鸣环归与去。
糜床金锁十三刀,苍山绿水旅行毛。
飞甘批红心蓟花零,木兰船上风山向。
舺舶瓦洲招风雨,挂关东势势堂。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诗文《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注释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古祠:古旧的祠堂。
满川:满河。
三、译文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时而可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在开得鲜艳耀眼,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这时候只见淮河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四、作者简介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词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时迁至开封(今属河南)。
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
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
罢职闲居苏州。
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
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
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
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五、赏析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荣辱不惊,去留无意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荣辱不惊,去留无意公元1044年秋冬之际,苏舜钦因为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遭到政敌构陷,被罢免官职,逐出京都。
他由水路南行,到达淮河犊头时,写下《淮中晚泊犊头》,表明自己被免官后的心志。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春阴垂野草青青”,春天的阴云笼罩着长满青草的原野。
诗人在冬季被免官,于次年春天由水路到达淮河犊头。
虽然淮河两岸野草青青,但天公不作美,阴云依旧笼罩着大地。
这种天气状况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他在无罪被罢官之后,真实体会到了官场的险恶与黑暗,就像眼前的天气一样,一切都是灰蒙蒙的。
“时有幽花一树明”,岸边偶尔闪过一树繁花,眼睛为之豁然一亮。
由“时”字可知,此时诗人是在行驶中的船上观赏两岸的风景。
虽然阴云笼罩着大地,但盛开的鲜花依然用自己的色彩与浓重的灰色做抗争,这让诗人欣喜不已。
诗人的品格就像这不时在眼前闪过的“幽花”,即便力量微弱,也要保持自己的色彩。
“晚泊孤舟古祠下”,晚间把小船独自泊在古庙之旁。
天色渐晚,诗人不得不暂时中断旅程,在古庙旁停泊好船。
诗人被罢官之后,亲友们自然是避之唯恐不及。
在这里,诗人用“孤舟”写自己的孤独。
夜晚、古庙、一个人,心底会生出多少沧桑?多少感慨?而诗人把这一切深深地藏在心底。
“满川风雨看潮生”,这时,狂风骤雨齐作,而诗人在船头独自观赏潮水渐渐上涨的景象。
雪上加霜的是,当诗人夜泊在古庙之下时,突然风雨大作,这让诗人的处境更加艰难。
但是诗人毫不介怀,而是以观赏者的身份来欣赏眼前的风雨。
此时的诗人,何尝不正处在人生的风雨路上?这一句看似写景,实则写心志,面对人生的风雨,诗人保持了“荣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心态。
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得之不喜,失之不忧,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变故处之泰然,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在这首诗中,诗人给我们指出了达到这一境界的路径,那就是:不忘初心……。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出自宋代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赏析这首小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
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幺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
乘船看花吗?
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
淮中晚泊犊头的诗意

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译文: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
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
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首二句在春天沉沉的暗绿的背景上,突出描绘了耀眼而幽独的花树,富有象征意义,后二句在泊舟古祠,在满川风雨中独看涨潮的即景描写中,寄寓了诗人对官场风雨不定、阴晴难测的状况,镇定自若、处之夷然的心态,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又显露了内心深处的愤激不平。
全诗色彩明暗、景物动静对照强烈,抒情气氛极其浓郁,感情借景物言之,尤觉含蕴悠远。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这两句则是说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
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
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淮中晚泊犊头注释

淮中晚泊犊头注释
淮中晚泊犊头注释:
⑴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⑵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⑶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⑷古祠:古旧的祠堂。
⑸满川:满河。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
淮中晚泊犊头⑴
春阴垂野草青青⑵,时有幽花一树明⑶。
晚泊孤舟古祠下⑷,满川风雨看潮生⑸。
淮中晚泊犊头译文:
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
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
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淮中晚泊犊头》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首二句在春天沉沉的暗绿的背景上,突出描绘了耀眼而幽独的花树,富有象征意义,后二句在泊舟古祠,在满川风雨中独看涨潮的即景描写中,寄寓了诗人对官场风雨不定、阴晴难测的状况,镇定自若、处之夷然的心态,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又显露了内心深处的愤激不平。
全诗
色彩明暗、景物动静对照强烈,抒情气氛极其浓郁,感情借景物言之,尤觉含蕴悠远。
关于雨的诗句——《淮中晚泊犊头》

关于雨的诗句——《淮中晚泊犊头》关于雨的诗句——《淮中晚泊犊头》关于雨的诗句——《淮中晚泊犊头》《淮中晚泊犊头》原文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淮中晚泊犊头》赏析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
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
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淮中晚泊犊头》作者简介苏舜钦(1008 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
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译文|鉴赏
'《淮中晚泊犊头》全诗色彩明暗、景物动静对照强烈,抒情气氛极其浓郁,感情借景物言之,尤觉含蕴悠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淮中晚泊犊头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宋代: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译文
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
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
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注释
⑴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⑵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⑶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⑷古祠:古旧的祠堂。
⑸满川:满河。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
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
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
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