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跪着教书》读后感

合集下载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不跪着教书》作者是吴非,该书主要是1988年以来作者的散文随笔汇总,这本书中多次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一最近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教师是一个人而不是神,也不是伟大的什么蜡烛、园丁。

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

但教师应该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

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绝不能跪着教书。

坐下沉思,回过头来再想想身边的学生,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光环,那些平日里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他们只不过是一个折断了一只翅膀的天使。

但他们往往又是体育健将,绘画的行家,唱歌的能手,劳动的榜样,守信的楷模他们的品质往往会比学习好的同学还要好。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平日生活中要及时总结和表扬他们的长处,要用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要想办法挖掘他们的潜能,然后再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慢慢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功中培养自信。

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培养小孩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我不期望我的小孩成绩有多么优秀,但是我希望她是一个开心健康的孩子,凡事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

也许孩子调皮捣蛋,但是换一个方向,他就是聪明伶俐,勇于冒险;也许孩子喜欢狡辩,凡事据理力争,但这正说明孩子富有辩才,口才一流;也许孩子沉默寡言,内敛含蓄,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他有一颗心思细腻凡事都会替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也许孩子确定表现倔强,凡事唯我独尊,但是你能否定将来做大事者不正是这样勇于坚持自我,执着唯一的人么?我表达的并不是说完全顺着孩子的个性随波逐流,我想说的是,顺着孩子的个性去引导孩子成长。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5篇_心得体会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5篇_心得体会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5篇《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一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是一本个性十足的书,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吴非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人,是一个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呐喊的人。

整本书贯穿着浓浓的为教育的忧虑之情,还有他的信仰教育应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其实这本书是不需要再做什么摘抄的,读完此书,我们只需记住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而非一个做题的机器。

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出独立自由的人,否则培养出来的也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人。

读完此书,可以发现吴非老师与李镇西老师的思想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在尽自己所能去改变中国教育中的种种恶习,都在努力培养健全的人。

不同之处在于吴非老师脾气似乎更大,看不顺的一定要说出来,而且说到深处、痛处;而李镇西老师似乎圆滑了许多,他更多地去享受教育的快乐,并且把大家也带入教育的快乐之中,从改变自己开始,来改变中国的教育。

两位老师的风格都是我喜欢的,因为他们都很真诚,都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

不过吴非老师批判的太多,虽然所言皆属实。

但是光谈负面形象未免使广大教师产生失望的心理。

作为教师,我还是希望能更多的获取正能量,把自己小小的班级带好,让他们感受成长的幸福。

当然,在吴非老师别的书中有介绍。

所以,这本书的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唤醒,正如书名:不跪着教书下面摘录一下书中的经典之处: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安慰,就是我们培养出了人,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只要能经常的发现这样的孩子,就会觉得既幸福又平常。

(是的,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远比一个危险的优生要好。

)在有仁爱之心的教师眼中,学生首先是人,是需要关怀的人,在那样的班级中,学生也就懂得了平等和仁爱人文教育的本质是精神之学,教育者首先必须是善于思考的人。

(试问,当今有多少教师能有自己的思想呢?)师与匠不属于同一层面,匠的技巧再高,难有创建,师则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善于创造。

所谓技巧,卑之无甚高论,得之于教训,积累为经验;但是思想能使一位教师站立起来!(读书如果只为寻求技巧,是痛苦的,改变思想才会发生质变。

[《不跪着这教书》读后感四篇]教师读书读后感

[《不跪着这教书》读后感四篇]教师读书读后感

[《不跪着这教书》读后感四篇]教师读书读后感《不跪着这教书》读后感四篇【篇一】最近学校给我们每个老师发了一本书,书名叫《不跪着这教书》。

一看书名,我很诧异,也很迷惑,古人云:“男儿膝下有黄金。

”中国人跪天、地、君、亲、师,余者不轻下跪。

这教书又“跪”在何处?带着疑惑打开了这本书,没想到一看便不想放下。

该书篇幅较长,分为六部分,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教育的不同问题。

该书收录的是近年有关教育问题的杂感随笔,有的是记录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的是教学的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

其中“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吴非老师的字里行间透着点点思想和智慧,给我许多启发。

在《母亲教我的歌》中,他写道:面对最早接触到的生活矛盾,孩子首先总会学习父母的态度。

这一点我很有感触,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亲缘关系的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

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

若父母缺乏理智,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

我是一名教师,同时也是一个母亲。

所以在父母的言行处事方面影响着孩子这块深有体会。

记得前年暑假时,孩子刚会走路,因为一个人既要照看孩子又要做家务,所以孩子在家扔东西、哭闹、翻箱倒柜的时候,我会大声去吼他,有时情急之下还大打出手,他的手臂上、屁股上经常有我放罪的证据。

再后来,他长大了一些,有一次在他做错事后我狠狠地打他手心时,他居然还手而且非常地生气,这时我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行为影响到了孩子,从那次事件后,我暗下决心,以后孩子做错事后,先要冷静下来,帮孩子分析为什么做错了再去耐心教育。

我想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家庭教育具有及时性。

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其情况可说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纠正,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7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7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7篇《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身为一名教师,我们时常有这样的烦恼——抄写不完的材料,应付不完的检查,花样百出的课改,名目繁多的评比,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即便有气也不敢出,生怕得罪了哪路神仙——领导谈话、扣绩效、外送取消评优评先。

我们时常嘀咕:要好好地教教书就那么难吗?我们选择做教育就是做这些莫名其妙的事的吗?无处安放的初心,让我们一度迷茫……最近读到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与我们不谋而合,迷茫的内心终于找到了精神的依托。

吴非老师在“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发人深省的思考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也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

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而书中提出的“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的质问振聋发聩!《不跪着教书》有一个标题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

”吴非老师列举了现实中的一些跪着教书的现象,“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事实上,我们常常在教参与个人思想之间举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认为的来教,万一考试考到这个问题,而标准答案肯定是以教参为准,那岂不吃了亏?斗争的结果,往往是违心地将教参上的观点与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宁可躲过学生怀疑的目光。

读了《不跪着教书》,知道了,我们不只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我们还要“传道”,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学生才能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更懂得为人处世,更能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15篇)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15篇)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15篇)《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1《不跪着教书》是一本不错的而书籍。

我有空时就翻翻,感觉不像一般的教育专著那么枯燥乏味。

作者吴非本身是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这本书是他的教育随笔的结集。

作者在这本书里的很多观点,跟我们日常工作是比较接近也是我们所向往的。

如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爱,感恩、独立等等的教育理想,无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质的教育,也就是作者对教育本质的阐释。

《在听郭橐驼说种树》一文中提到的“大量的个案表明,对子女学习过分关心,每周都跑到学校找老师通气的家长,子女学习能力都不算高,处世能力也比较差。

”在《在和孩子一同成长》一文中提到“一个合格的学生,他的成长不仅注入了老师的智慧,更倾注着父母的心血。

如果老师都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家长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中国的教育还会有那么多的困难吗?”《诫徒》一文中提到“教师是人不是神。

应当让学生知道我们爱什么,恨什么。

不要听信“一碗水端得平”,学生的教养不一样,品德不在一个层次上,怎么可能“平”?还有很多很多的观点是我们工作中比较熟识的或者说是我们正在实践着的。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故事是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比如遇到家长的无理要求、无理取闹,遇到世故圆滑的学生,遇到上级领导的无理干涉,减负的问题……他从这些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分析现象,展现了他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

书中说了很多我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教了我们许多遇到的一些教育问题的处理方法,有些问题也有作者的无奈。

在这本书的封面有两行字:“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这两句话在这本书的序里也提到,并且在__中不止一次的出现。

我想也许这就是作者所崇尚和实践着的教育理想。

可我们的日常工作经常会受到很我多因素的干扰,我们常常在做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

我们的老师也常无耐地感叹:“什么时候还学校一片净土啊?”可是各级部门的领导下,有的工作我们不得不要做的,并且要努力去做的。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六篇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六篇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六篇-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读《不跪着教书》有感六篇读《不跪着教书》有感六篇【篇一】“要想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怎么样的人”书封面上这段小字深深震撼了我。

我在心理暗暗地问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你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吗你想让自己的学生成为怎样的人呢首先,教师怎样才算是“不跪着教书”呢吴非老师在书中《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这一篇中提到,语文教师应当是思想者,语文课要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

试问,一位教师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所教出来学生会有创新能力吗他教出来的学生只会对任何灌输给他的东西都深信不疑,没有半点怀疑和批判精神。

没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

王小波认为知识分子最害怕的是活在不理智的年代。

所谓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不转的年代,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杀的年代,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

现在是一个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的年代。

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但我们却要主动抛掉独立思考精神,面对一本教参不敢说“不”,面对众人口中的优秀教案奉若宝典,而不去反思教学过程是否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作为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对孩子们带来潜移默化影响的教师,作为他们的传道受业者,我们要对祖国的花朵负责,要对我们自己负责,做一个“不跪着教书”的教师。

那么,怎样才能“不跪着教书”呢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

”其实这是终身学习的理念,一辈子教语文,一辈子学当语文老师。

教师并不是仅把知识教授给学生就能高枕无忧了,自己同样也是一个学习者的身份,更是要认真勤奋地学习,不停地读书,从书中获得教育智慧。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得多了,容颜自然改变,思想也随着开阔了。

我很难想象,吴非老师谈到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旁若无人地一直在说话。

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这是令人大跌眼镜。

新整理读不跪着教书有感(10篇)

新整理读不跪着教书有感(10篇)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10篇)读不跪着教书有感第一篇:在床头,我习惯放着几本书。

其实我不一定每天都有时间看,有时纯粹是为了心安,有时是等闲暇时间拿起来翻翻,让自己有所收获。

其中吴非老师的随笔录――《不跪着教书》,我看得最多,感受也最深。

买此书,那还是去年夏天在杭城逛书店时不经意间觅得的,《不跪着教书》,一个很有骨气、很有个性的书名,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透着倔强,透着理性,透着思索!我激动地捧起来翻阅,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显现出一种为人的道理,一种正直纯洁的气质。

我立刻喜欢上了这本书。

简单地浏览之后,交款,携书回来,细细品味。

轻轻打开书的扉页,一看作者的简介才了解到,原来吴非是王栋生老先生的笔名,他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于南京师大附中。

他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杂文家,获得过首届林放杂文奖,出版过好几个杂文集,著有《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国人的用人术》、《污浊也爱唱纯洁》等。

这次,他把近几年来写的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汇集成一本书,取名就叫做《不跪着教书》。

这本《不跪着教书》记录了吴非老师对当前各种教育问题的思考。

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它收入的都是作者近年来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的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

但是,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证着他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不跪着教书”。

还有从吴非老师用心书写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思想行走的力量,胸中澎湃着一股教育的激情,为他言他人之所不敢言的勇气而深深敬佩,对他充满思辩理性的文字而拍案叫绝!这股力量让我思想徘徊者顿时猛醒,让那些不思进取者努力奋进!在《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吴非老师曾写下这么一段让人振聋发聩的文字: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整理的《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不跪着教书》的读书心得体会1不跪着教书》是中学语文教师吴非老师的教育随笔。

该书篇幅较长,分为六部分,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教育的不同问题。

该书收录的是近年有关教育问题的杂感随笔,有的是记录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的是教学的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

一看书名,我很惊诧,更是迷惑,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想揭开它的真面目。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吴非老师的字里行间透着点点思想和智慧,给我许多启发。

在《母亲教我的歌》中,他写道:面对最早接触到的生活矛盾,孩子首先总会学习父母的态度。

这一点我很有感触,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莫大的作用。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亲缘关系的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

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

若父母亲缺乏理智,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

家长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家庭教育具有及时性。

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其情况可说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

而学校,老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进行共性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周全到每个孩子的特点,易产生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可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当然这里只讲了很少的一点,这本书还让我收益颇多,比如让我明白:教师不仅是园丁,教师自己本身更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学生;教师也不仅是春蚕,其生命在每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教师更不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要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要跪着教书》读后有感
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直觉告诉我,这应该是一本好书。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能感觉到作者是一个崇尚独立思考精神的思想者,笔锋犀利,观点鲜明。

读后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一时间仿佛悟到了许多。

是的,吴非老师说出了很多人想说却又不会表达的感觉。

可以说跪着教书是我们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种不自由的状态,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机器,成了书本的奴隶,考试的奴隶。

我们曾经有过千百
年下跪的历史,我们身上或多或少的透着些奴性,也许我们还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跪着生活。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书中说道:“老师应当是思想者”“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教人吗?”我不禁汗颜,对照自身,距离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相差甚远。

我只是“授业、解惑“,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学生才能在学习的基础上,更懂得为人处世,更能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

“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


书中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

这篇讲述的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
来看。

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小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他很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

”听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她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长久地感动着我,并深深地启迪了我。

我常常想,假如是我,我会怎么做?
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

”所以
教师要有“心”: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我们首先应该是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通过一些真实的事例,找回他们的同情心,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最后我想说:《不跪着教书》真是一本好书。

他给我带来了触及灵魂的感悟。

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