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5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5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祖国的首都——北京》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特色和未来发展。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我国首都的深入了解,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感情,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首都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其丰富的内涵和特色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来掌握。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对北京有所了解,但系统的知识体系还需通过课堂学习来构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特色和未来发展。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感情。

3.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特色和未来发展。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性和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北京的魅力。

2.案例分析法:以北京为例,分析其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北京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特色和未来发展的课件。

2.资料:收集关于北京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课堂活动: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游戏、问答等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京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现代城市景象等,引导学生关注首都北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北京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城市特色和未来发展,让学生对北京有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设计一些关于北京的小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抢答,检验学生对北京知识的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来阐述北京的特色,最后进行汇报,加深学生对北京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北京未来的发展,如何解决人口、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祖国的首都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祖国的首都——北京》是八年级地理教材中第六章第四节内容。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代表,通过学习,学生逐步掌握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本课主要介绍了北京的基本概况和北京现代城市职能,是八年级地理教材中重要的一节内容。

(二)、学情分析经过三个学期和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我国的区域地理概况有了初步的认识,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且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但是学生对行政区域还需要更深刻的理解,运用知识的前后联系综合分析问题、比较归纳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简要的分析。

(2)、使学生了解北京现代大都市的城市职能。

2、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城市职能。

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二、教法分析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现状,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归纳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图片、音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

3、集体讨论法: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

三、学法分析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人人动手动脑,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每个同学的自主性,使得学习的过程很愉快,同时又渐进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是一节介绍我国首都北京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的地方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的兴趣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实地考察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北京的城市职能及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观察法:观察北京的地图、图片等,分析北京的地理特征。

3.实践法:实地考察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建筑、历史文化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北京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联系相关部门,确保考察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展示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建筑、历史文化等,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地域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北京有全面的了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祖国的首都——北京》,属于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教材通过介绍北京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和功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一些重要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北京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具体表现和影响还需进一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掌握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对首都北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和功能。

2.难点: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及首都地位对北京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北京为例,分析其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首都的地位和功能。

4.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地图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等。

3.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北京的美丽景色和城市风貌,引导学生关注首都北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1、在地图上找到北京的地理位置,了解北京重要的地理优势。

2、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知道北京重要的名胜古迹。

3、说说你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

4.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2.自然地理北京的面积约是1.6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是1961.9万(2010年)。

北京城位于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势由向倾斜。

3.城市职能(1)政治中心: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北京成为我国首都。

是全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文化中心: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教育事业发达。

有大学、大学等上百所高等院校。

有、等各类科学研究机构。

有全国藏书最图书馆,有中央电视台·…(3)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代表机构,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等。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跨国机构落户北京,各种国际会议频繁在北京召开。

知识点二、[历史悠久的古城]1.名胜古迹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先后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和等。

2.古建筑北京城中休现历史文化传统的、和等等古建筑令人流连忘返。

3.北京故宫北京故宫又名,是清明两朝的皇宫,是世界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4.皇家园林是我国现在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5.商业街是老北京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有许多中华老字号。

6.是我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是最富有若京风情的街巷。

7.北京旧城的城市布局:北京旧城的城市布局:可分为和外城,其格局形成于、明两代。

北京旧城是在元朝的大都城基础上改建完成的,旧城呈现独特的“”字形轮廓。

8.帝王思想位于旧城中心的是作为皇宫的,体现了“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帝王思想。

面向______方是旧城的主导方向,既有利于,又体现“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是关于我国首都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提高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生活经验也初步了解了北京的一些情况。

但他们对北京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北京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及其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

2.案例教学法:以北京的具体案例为依据,分析其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北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课件。

2.视频资料:准备关于北京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视频资料。

3.图片资料:收集北京的各种图片,包括城市景观、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京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介绍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展示相关视频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北京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主要介绍了祖国的首都——北京。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主要城市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北京这一课题,学生可能存在对北京的认识仅限于表面,对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京,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2.难点: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北京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等,使学生深入了解北京。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4.归纳总结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北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课件。

2.素材:准备与北京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练习题:准备针对本节内容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北京的景色,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北京有哪些了解?”2.呈现(10分钟)介绍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

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对北京有更直观的了解。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课标要求】1.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学会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把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将来进展方向。

3.把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教材分析】《祖国的首都——北京》是人教版八班级下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当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同学把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代表,通过本节的学习,同学把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知道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知道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3.了解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同学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生疏,进一步培育同学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北京市的将来进展方向。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观看、启发式叙述、同学活动、探究。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支配】1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多媒体呈现老师来北京拍摄的故宫、颐和园、北师大东门、鸟巢、水立方等图片,告知同学自己的北京之行感受,也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心中的北京,表达自己对北京的憧憬。

老师:北京是全国人民都憧憬的地方,是祖国的心脏,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首都北京,去感受她无穷的魅力。

同学观看图片,说出感受激发爱好、培育情感,导入新课板书: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一)政治文化中心1、自学“政治文化中心”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北京的位置、气候、河流、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

能力目标
1.培养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德育目标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培养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

(略)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多媒体展示课题:投影显示2008年奥运会会标
教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判断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标记?
生: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会徽。

师:主办地在哪?
生:北京。

师:对,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咱们当中有没有人去过北京或了解北京,你能描述一下对北京的印象吗?
学生介绍。

(略)
师:北京带给我的印象是古典壮观的,又富有新鲜的现代气息的,我一直很想去北京,我想你们一定也很想去北京,请大家说说你想去北京的理由,好吗?[来@源:中教网#&~%]
生:学生纷纷说出自己想去北京的理由。

师:看起来,大家真的很想去北京,有人想上清华北大,有人想去中关村、中央电视台,有人想去参观故宫,有的想去八达岭长城……想要去北京就要了解北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多媒体展示课题: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讲授新课]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一、北京的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多媒体展示:北京图片
分小组仔细读图查找、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1.北京市的海陆位置。

2.北京市的经纬度位置。

3..北京市在什么方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提问,小组代表指图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二、北京的气候
多媒体显示《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北京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分小组讨论、分析、归纳下列问题。

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1.北京所处的温度带。

2.北京所处的干湿地区。

3.北京处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4.北京市的气候特点及气候类型。

提问,小组代表上前指图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北京市的气候特点: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降水量609mm。

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

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

由此得出,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三、北京的河流
多媒体展示课本19页图6.3《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仔细观察,查找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

1.北京市的主要河流有哪些?
2.河流的流向是什么?可以反映什么问题?
3.最后注入什么地方?
4.河流对于北京市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提问,小组代表上前指图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四、北京的地形
多媒体展示课本19页图6.3《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中国地形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查找、分析、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

1.北京地形以什么为主?
2.北京的地势向什么方向倾斜?
3.北京周围主要的地形区主要有哪些?
4.北京的地形和地势有什么样的优越性?
提问,学生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应特别强调: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五、北京的交通
多媒体展示课本18页图6.1《北京市略图》、19页图6.3《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图》《北京交通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查找、分析、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

1.北京过去的交通是什么样的?
2.现在的交通又是如何的?
3.北京的交通对于北京的发展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提问,学生小组代表上前指图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六、北京市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让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分析、归纳下面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北京市位置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可以提示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战略位置、经济区位等几个方面回答。

提问、学生小组代表总结归纳,余组代表补充。

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归纳精讲:
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纬度位置优越。

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海陆位置优越。

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

3.战略位置优越。

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4.经济区位优越。

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华北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供应充盈。

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定都北京。

七、北京市的城市职能
过渡:
作为首都,她又为祖国的腾飞发挥着哪些主要城市职能,辐射全国,起着什么中心带动作用呢?
请大家阅读课文18页、19页及20页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北京都有哪些主要的城市职能呢?
学生分组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并回答问题,教师巡回指导、点拨。

提问,学生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归纳北京的主要城市职能是:
1.全国政治中心。

2.全国文化中心。

3.国际交往中心。

学生回答过程中,多媒体展示关于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有关图片,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归纳: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

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小结:
请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主要内容,列出知识结构图。

请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收获,说出自己好的学习方法,供大家交流学习。

多媒体展示本节知识要点。

投影显示反馈练习题,学生直接回答,检验学生学习情况。

反馈练习:
1.北京位于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海。

2.北京属带气候。

3.北京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夏季。

4.北京是全国的、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活动与探究
1.试分析枣庄市城市位置的优越性。

2.说说枣庄市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