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书心得5篇

合集下载

《三字经》读书心得个人书评(精选5篇)

《三字经》读书心得个人书评(精选5篇)

《三字经》读书心得个人书评(精选5篇)《三字经》读书心得个人书评(篇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人们耳熟能详,代代传诵。

它朗朗上口,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背上几句。

但是,《三字经》中一个个经典故事及其蕴含的深刻道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晓的。

这几天,我认真阅读了《三字经》,书中的许多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细细品读《三字经》,我发现书中的每一行字,每一段话,都在讲述着一个个人生的哲理。

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有教我们学习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玉石不经过精雕细琢,是不能变成美玉的;人不勤奋学习,就不会懂得知识和道理。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意思是一个人把萤火虫装进纱袋里,以此照明看书,家虽贫穷,但从来没有停止过读书。

这让我感受到古人对读书的热爱。

没有灯,用萤火虫当灯,家里贫困,也坚持读书,为了长大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古时候的条件那么艰苦,人家学习却那么用功。

而今,我们的条件又是何等的优越,所以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这段话讲的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焐暖后再请父亲睡。

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我要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经》不仅仅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

读完了《三字经》,我懂得了很多,成长了许多,与书为友,其乐无穷!读书更是一种享受,我愿永远在这书香中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快乐成长。

《三字经》读书心得个人书评(篇2)“幼不学,老何为?”是三字经当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少年时不努力学习,老了就不会有所作为。

我喜欢这句话,因为这句话一直激励我努力学习,古往今来许多名人也是从小努力学习,才有很大的成就。

楚国的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从小家境贫寒,吃不饱,睡不暖。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5篇)《三字经》读后感1在诵读课上,老师给我们读了《三字经》,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我觉得它太有趣了,每句话都只有三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请妈妈陪着我,再一次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这本书,并且懂得了其中的含义。

原来《三字经》里面包含了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经典故事,它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事和学习的方法等等。

《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讲的是黄香九岁就知道孝顺父母,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母睡;而孔融年仅四岁,就懂得尊敬兄长,把大梨让给哥哥,自己吃最小的梨。

读到这里,我就想起自己一直以来都在家里做小皇帝、小霸王,爸爸妈妈把什么最好的都给我,我却觉得理所当然,还一不顺心就哇哇大哭威胁他们。

想到这,我的脸又红又烫,心里真惭愧啊!有一次,我自己定了计划,每天自觉地练两页字,刚开始几天都是工工整整地写,慢慢地就没有耐心了,写出来的字好像在跳舞,正自欺欺人地想着:“两页太多了吧,要不还是改练一页好了!”这时,我读到了《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通过写一块没有雕琢的玉石,如果没有长年累月的细琢,是不能成为一块美玉的,教育我们人也是这样,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学习,坚持不懈,最终才能成功。

我也应该学习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啊!《三字经》教了我们善、恶、学、孝、礼、仪,我每天都要背诵它,还可以不时地提醒自己呢!让我们人人都读懂《三字经》,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传承一代又一代!《三字经》读后感2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世世代代我们都诵读着千古流传经典的文化遗产。

其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古代每个儿童必不可少读的经典著作。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国学经典之一。

它易读、易记、易解。

《三字经》内容丰富多彩,有自然常识、有历史故事、有道德常规、也有人生哲理。

它教会我们知识,也教会我们做人做事,还教会我们要认真读书以及如何读书。

关于读三字经的心得体会5篇

关于读三字经的心得体会5篇

关于读三字经的心得体会5篇关于读三字经的心得体会(1)《三字经》是一部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使我获益匪浅。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性相近,习相远”,讲述的是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太大,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会变得差别越来越大。

《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告诉我们为了孩子的成长,必须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其健康茁壮的成长;还有“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子女的重要性。

对待自己的孩子,对待自己的学生都应严格要求,不要放任自流,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最终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讲述的是要让儿童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例子。

传统中国的启蒙教育第一位是孝和悌,而孝和悌是不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迁的,它应该作为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理解并付诸行动的指导准则。

“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等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

通过阅读此内容,可以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还可激励我们奋发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三字经》所例举的内容还很多,篇幅所限不可能一一道来,它的影响深远,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我们应该继续继承这些美德,把它发扬光大。

关于读三字经的心得体会(2)《三字经》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的精华,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国学。

《三字经》三个字为一句话,一段共有四句。

《三字经》主要是写人的善、恶、学、孝、礼、仪,它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的书,它教育我们要爱国爱校,亲师爱友,勤于读书……它教会我们太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读书心得(精选15篇)

《三字经》读书心得(精选15篇)

《三字经》读书心得(精选15篇)《三字经》读书心得1最近看了一本名叫《新三字经》的书,令我感触很深。

仔细看过后,其中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

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

省吾身,思己过,言必行,行必果。

败与胜,非天命,得与失,乃互生。

”“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

”意思是说只有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收到真实的效果。

我们既要重视行动,也要重视认知,两相促进,才能塑造健全人格。

牛顿就是经过反复的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居里夫人也是经过观察,然后反复思考,再试验,才发现了“镭”,所以我们要学会思考。

“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

”是说学业和事业的成功要靠刻苦勤奋。

人不能过度的追求享受,否则就会败在自己的手中。

韩愈的《进学解》里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强调了勤奋思考的重要性。

许多人的失败是因为懒,一个人过于贪玩、贪图安逸,就会自己荒废自己。

只有勤奋才能获得成功。

《三字经》读书心得2星期六在家休息的日子,爸爸要求我把以前读过的《三字经》拿出来重读,并给我讲解了每一句的意思。

上学前背《三字经》时,其中很多话句的意思我都不懂,现在上学了,经过爸爸的讲解,我能理解书中的一些含义,特别是关于古人学习方面的内容:“昔中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勤编,削竹筒,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这六段的意思是这样的,大圣人孔子曾经把七岁的项橐当作老师,古代圣贤尚且能入此勤奋的学习;宋朝赵普读了一辈子的《论语》,做了宰相之后,扔勤奋学习;汉朝路温舒把借来的书抄写在用蒲草编的席子上;公孙私削竹片来抄书,他没钱买书,却如此勤奋;孙普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学习困倦时没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都有老师,但能自觉学习;晋朝车胤晚上捉萤火虫当作灯光看书,孙康依靠雪的反光看书,他们虽然贫穷,却没有因为点不起灯就停止学习,汉朝朱买臣一边砍柴一边读书,隋朝李密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他们尽管劳累,却不放弃学习。

《三字经》小学一年级的读书心得五篇

《三字经》小学一年级的读书心得五篇

《三字经》小学一年级的读书心得五篇《三字经》小学一年级的读书心得1我看了《三字经》这本书有一些感想,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吧。

我看了一篇三字经的内容上面说到: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从字面理解,意思就是:从一到十,从十到百。

从百到千,从千到万。

而我读完这句话的理解是:做事不能一下子做好,要慢慢来,争取做到最好。

三字经可以教大家很多适合小学生用的东西,大家一定要常常温习温习哦!《三字经》小学一年级的读书心得2《三字经》的著作年代虽然离我非常遥远,但直到今天,这本书对我们仍然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这本书用通俗的文字、形象的比喻、对我们讲述了各式各样的道理;他劝导大家,要做一亇诚实的人、健康的人、勤劳的人、有知识的人、品格高尚的人。

有这种品格的人,才是有用的人。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人物都具备上述品质。

当然,让自身造就一亇有用的人,不但要有决心,更重要的是要有恒心。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义”!今天我有这么优越的学习条件,又有这么多的人关心着我,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一定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三字经》小学一年级的读书心得3《三字经》这本书教给我们要谦让、孝顺。

还教会我们仁爱、懂得义理、有才智、讲信用,这五点必须要做到。

读完书我还知道了从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儿子,孙子,曾孙,玄孙,祖宗一代接一代,一只接到第九代,还是一代接一代……《三字经》这本书带给我了知识,也有古人传承下来的经典。

《三字经》小学一年级的读书心得4这周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收获较大。

它主要讲了,人生下来,是善良的,后来,随着环境的转变,性格各不相同和孟子的母亲是怎样教育孟子的,还讲了人要懂礼仪,还要孝顺父母,还教我们读哪些书,怎么读。

从伏羲神农黄帝时开始一直到宋元明清,这么多朝代发生的重大事情。

最后讲了好多古人如何勤奋好学的小秘密。

通过看《三字经》这本书,使我明白了好多做人的道理,还知道了很多古书阅读的先后顺序,朝代更替的先后顺序和如何勤奋学习,我要向书中的好多名人学习,长大变成实验家,更上一层高楼。

小学生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5篇

小学生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5篇

小学生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5篇《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小学生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生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1)今年的寒假作业里有要求诵读国学经典,我和妈妈在书店里买了《三字经》。

以前也背过其中的几段,也不是很有兴趣,但拿起这本书时,我发现里面内容丰富,读起来琅琅上口,还有明确的注释和小故事,里面含意无穷,有些故事让我很感动。

“香九龄,能温席。

”在东汉时,有个叫黄香的小女孩,才九岁就开始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而且还很孝顺父母。

天气炎热时她会用小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让母亲睡;冬天天气寒冷,她又会在父母睡前,把被窝躺暖才让父母睡……她懂得为父母减轻负担,还细心地照顾父母,真是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小女孩。

看看她,再看看我,真是有天壤之别。

我今年也是九岁,却还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在家不但不用帮忙,有时还会对妈妈发点小脾气,每天上学也是由爸爸妈妈接送,就连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也需要妈妈帮我检查。

虽然有时候也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但也是出于好玩……所以我要向黄香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孩子。

“融四岁,能让梨。

”孔融四岁时就懂得谦让,把大梨让给哥哥弟弟吃,小的留给自己。

这是我们这些独生子女最缺乏的美德。

我们在很多长辈的呵护宠爱下成长,所以养成了唯我的性格,很少懂得谦让,特别是同学之间。

看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同学之间应该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互关爱,有事情相互谦让,就会少很多的争执。

《三字经》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

一篇又一篇的寓意能增进我们的知识和见闻;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请和我一起去读读这本好书吧!小学生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范文(2)相传《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所撰,而有关元明二代的叙述,为后人陆续增补。

本书内容涵括教学之要、子弟之道、读书次第、历史沿革、天文地理、学行典范等等,堪称为“中华文化小百科”。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读三字经心得体会5篇最喜欢读的就是《三字经》,它是我国明清时期的儿童启蒙课本,是宋代的王应麟,这本书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令人百读不厌,那么你有什么三字经读书心得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读三字经心得体会,希望你喜欢。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1在五月份下旬,我仔细地读了《三字经》,发现它还真的是“耐人寻味”呀!《三字经》向人们讲述了古代人们做人的准则,是一本十分具有启示性的书。

我就从其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比如“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从中我明白昔孟母为了儿子的学习,不断更换他们居住的地方;如果儿子还不学,就让他悬梁刺股,可真是个好母亲!还有“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从中我明白玉如果不雕琢,就称不上是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长知识,这对现代社会的人们有多大的帮忙啊!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跟《三字经》沾边的事,比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尽早地成材,不停的转学,直到找到一所他认为好的学校为止。

这不跟“昔孟母,择邻处。

”一样吗?此刻的小孩,也一点也不如古代的小孩。

古代的小孩九岁就能帮父母暖被,四岁就能让梨;而我们却穿父母的,吃父母的,甚至花父母的,有人一点也没想回报父母。

真是有天壤之别。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2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几句话一班级小朋友都明白,这就是三字经的经典“台词”。

背诵三字经,人人都会,可谁又明白其含义呢?我闲来无事,随手拿起了三字经全解。

三字经主要是写人的善、恶、学、孝、礼、仪,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美德。

从最经典的几句开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意思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格也就有了好和坏的差别。

其实我觉得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的,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这几句一向到“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经典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

经典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

经典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1、经典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我放假这么长时间就读了一本书,就是《三字经》,刚开始妈妈让我读的时候我不是太理解,这不是以前那些人摇头晃脑背的书吗,有什么意义,我直接说“封建糟粕吧”,妈妈说:“你好好读读,看看有没有意义,这本书读完以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朝代更迭,帝王兴衰的纷繁历史,还有人文教育,史地天文、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你都掌握了。

”这么好呀,我翻开了滋养心灵的篇幅。

确实是语言非常简练,内容非常丰富。

原来我基本是把这本书背下来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为了孟子小时候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既然搬了三次家,后来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竟然拿起剪刀,剪破了整片布,只为了告诉孟子,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若逃学就像我剪断布匹一样,前功尽弃,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专心读书,发愤用功,终成为一代大儒,后人称为“亚圣”震撼吧,原来圣人小的时候也和我们一样有那么的缺点,但孟母爱子教子的行动使我非常感动也很受启发。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九岁,便知道在冬天,用身体温暖床上的被褥才让父亲去睡觉,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当做到的,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为父母做个什么呢。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着,七篇止,讲道理,说仁义”,哦我算知道了《论语》是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把孔子和孔子子弟的至理名言,记载编辑而成,《孟子》是七篇,记录了孟子的事迹和言论,整本书的主旨,就是在谈道德伦理的道理,我原来知道这两个圣人和这两本书却不知道是谁写的,讲的是什么,这下算弄个明白了。

接着“自羲农,至皇帝,号三皇,居上世”,我明白了什么是三皇,伏羲、神农、和皇帝从这开始一直到“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清太祖,领兵入关,平定各地的乱事,使百姓安定下来,到清世祖顺治皇帝是建立了空前巩固多民族封建帝国,清朝一共经历了十二位皇帝,到宣统皇帝时,清朝灭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读书心得300字5篇
三字经读书心得300字(1)
《三字经》把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故事、知识,以三字经文的方式展示给我们,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还有教我们学习的等等。

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

比如“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讲得就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这段话讲得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

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我要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经》里还有很多哲学故事,给我们树立了许多榜样,告诉我们很多深刻道理,让我们受益无穷!
三字经读书心得300字(2)
今天,我读完了《三字经》这本书,书中有很多吸引我的故事。

如:岳母刺字重报国,岳飞的母亲从小就在岳飞的
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告诉岳飞什么事都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师文拜师,师文想拜师襄为师,可师襄待人严厉,从不轻易收徒弟。

于是,师文就说:“请老师收下我这个学生吧,我绝不半途而废。

”师襄终于被他的诚意打动了,收下了这个徒弟。

在这些故事中,我最爱看的就是铁杵磨针这个故事了。

书中说诗圣李白,小时候很贪玩,不怎么喜欢读书,很爱玩。

有一天,他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石头边磨什么东西,便走过去问:“老婆婆,您磨铁棒干什么啊?”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

”李白说:“它这么粗,怎么会成为绣花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我下定决心,天天磨,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得到了启示,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三字经读书心得300字(3)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国学经典之一。

它易读、易记、易解。

《三字经》内容很丰富多彩,有自然常识、有历史故事、有道德常规、也有人生哲理。

它会教我们知识,也会教会我们做人做事,还教会我们认真读书以及如何读书。

《三字经》开篇就讲了:“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意思很清楚,每个人生下来,本性都是善良的。

小时候,这种天性人人都很相近,但长大后,受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影响,人的性情才有了差别。

我觉得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在和谐社会环境,良好的教育氛围,做一个善良的人。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意思是做人首先要先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是多见识天下事理,懂得计算、计量,这才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我觉得这句话告诉我要做一个尊老爱幼,懂礼数的好孩子。

读完《三字经》,让我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字经读书心得300字(4)
寒假中我读了国学经典《三字经》这本书,感受颇多,下面和大家说说。

我觉得古人很聪明,别看那一组组句子只有三个字,可却包含了很多做人的大道理。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趁着年少时用功学习,不要等老了无所作为而后悔。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这样的句子和道理还有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这句话。

它讲述的是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令家长们惊讶的故事,这么小的年纪就已经知道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

知道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再想想自己以前都是只想着选最好的吃,感到很是惭愧,妈妈对我说:“你现在能体会这个道理也不迟,相信你也会慢慢改变进步。

”我心里想:“以后我要向孔融学习,更加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朋友;好东西要和别人分享。

”。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的收获真不小,明白了更多的道理,我感觉自己长大了。

三字经读书心得300字(5)
自从上学期以来,我校开展了《三字经》朗诵活动。

从中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其中‘’青赤黄,乃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位,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嗅。

这段话使我感受十分强烈。

这段《三字经》是教育我们珍惜每一粒粮食,尤其是读
了相关的故事。

我思绪万千。

陈遗是个小官他十分珍惜粮食,每天把锅巴收集起来,在一次打仗时,他们的粮食吃完了没有陈遗突然想起了锅巴,他拿出锅巴分给战士们吃,解了燃眉之急。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

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的用汗水换来的。

想到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我每天吃饭的样子,要是吃米饭,我的嘴像是个漏勺一样,漏了一桌子,而且我还挑食,奶奶说我,我还跟奶奶顶嘴。

想到这儿,我感到非常惭愧,为以前的所作所为感到深深的自责。

我从今以后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并且告诉我身边的朋友也要珍惜粮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