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拌合站
沥青拌合站工艺流程

沥青拌合站工艺流程沥青拌合站是一种常见的道路建设设备,用于生产沥青混凝土。
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材料投料、干燥筛分、按配比定量投料、搅拌均匀、卸料等环节。
首先,原材料投料是指将石子、沙子等骨料、矿粉和沥青等配合比例投入拌合站。
拌合站通常由一个冷料仓、一个热料仓和一个沥青罐组成。
在投料过程中,操作人员根据需要将石子、沙子等骨料从冷料仓中取出,并利用输送带或斗式提升机将其送到干燥筛分机进行筛分和干燥处理。
干燥筛分是将从冷料仓取出的骨料进行去水分和筛分处理。
通常将骨料放入回转筛中进行筛分,有效地保证了骨料的大小和质量。
干燥机会在骨料料中加热,将其中的水分蒸发掉,以便配合后的沥青更好地附着在骨料上。
经过干燥筛分后,骨料被输送带或斗式提升机送到称重斗,按照预定的配合比例,由电子秤进行称重。
称重斗装满后,自动控制系统会根据配合比例自动开启进料阀,将骨料投入到搅拌机内。
同样地,矿粉和沥青也会按照预定的配合比例进行投料。
搅拌机是沥青拌合站的关键设备,用于将骨料、矿粉和沥青进行均匀搅拌。
搅拌机内设有一个搅拌叶片,可以将骨料和沥青充分混合,并通过高速旋转的搅拌叶片破碎大颗粒的骨料,以保证混合后的沥青混凝土质量。
搅拌结束后,混凝土会从搅拌机中通过卸料斗排出。
卸料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将混凝土排入卡车或传送带,另一种是将混凝土通过一根斗式提升机提升到一个储存仓中,再由卸料斗将其卸出。
一般来说,直接排入卡车或传送带的方式更为常见。
以上就是沥青拌合站的工艺流程。
通过原材料投料、干燥筛分、按配比定量投料、搅拌均匀和卸料等环节,可以生产出质量稳定、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凝土,用于道路建设,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沥青拌合站2500参数

沥青拌合站2500参数
(最新版)
目录
一、沥青拌合站 2500 简介
二、沥青拌合站 2500 的主要参数
1.产量
2.功率
3.拌合能力
三、沥青拌合站 2500 的应用场景
四、沥青拌合站 2500 的操作注意事项
正文
一、沥青拌合站 2500 简介
沥青拌合站 2500 是一款广泛应用于道路建筑行业的设备,主要用于沥青混凝土的拌合。
这款设备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稳定的拌合质量,是道路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二、沥青拌合站 2500 的主要参数
1.产量:沥青拌合站 2500 的产量为 2500 吨/小时,能够满足不同规模道路施工的需求。
2.功率:沥青拌合站 2500 的功率为 300kW,强大的动力性能保证了设备的稳定运行和高效拌合。
3.拌合能力:沥青拌合站 2500 具有较强的拌合能力,能够适应多种类型的沥青混凝土拌合,如普通沥青混凝土、改性沥青混凝土等。
三、沥青拌合站 2500 的应用场景
沥青拌合站 2500 适用于各种规模的道路施工项目,如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桥梁等,为道路建筑行业提供了强大的生产力支持。
四、沥青拌合站 2500 的操作注意事项
1.在操作沥青拌合站 2500 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2.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施工进度。
3.对设备进行清洁、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拌合质量。
4.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注意观察运行状态,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机检查。
沥青混凝土拌合站设备及施工工艺

1、型号: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产品型号由组代号、型式代号、主参数代号、更 新和变型代号组成构成,如下所示:
更新和变型代号 主参数代号 型式代号 组代号
示例: LB3000A
组代号:LB、LQB或LQG 型式代号:G,省略。 主参数代号:3000kg/锅 更新和变型代号:A
国家规定的基本型号有1000型、2000型、3000型、4000型,其他型号都 是在这些型号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如:750、1500、2500、3500型等。
2、沥青搅拌设备的结构型式:
按不同分类方式,有不同说法。一般按以下几种情况分类: 按生产工艺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 按运输方式分为:固定式、可搬迁式和移动式。 而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型式可以是组合形式的,如:可搬迁间歇式、移动间歇 式等。
3、间歇式沥青拌合站----我国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主要是间歇式沥青拌合 站。
5、细集料 细集料是指粒径在0.075~2.36之间的大砂、石屑等。在外观上应洁净、无风 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和可能的棱角以增加颗粒间的嵌锁作用和减 少集料间孔隙。
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
沥青储存罐
沥青储存罐
稳定土拌合设备(可拆迁组合式)
混凝土土拌合设备
பைடு நூலகம்
4、间歇式沥青拌合站---组成:由冷料仓、冷料配送系统、冷料输送系统、燃烧烘 干系统、通风除尘系统、热料提升机、振动筛、热料仓、粉料输送系统、沥青输 送系统、计量系统、搅拌缸、控制系统、成品料输送储存系统、沥青加热保温系 统等组成。
5、生产率 生产率是指沥青搅拌设备在标准工况下每小时的生产量。对间歇式沥青 搅拌设备而言,用额定生产率来标定设备的生产能力。如:1000型的额定生产 率为120t/h;2000型的额定生产率为160t/h;3000型的额定生产率为240t/h; 4000型的额定生产率为320t/h。
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场地建设基本要求

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场地建设基本要求
1.场地原则上选在靠近工地施工现场,合理的运距,便于施工管理
与协调。
2.对拌和站场区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置;场地进行硬化,建议采
用C20混凝土,厚度不低于20cm;场区内不能有积水,保证排水通畅。
3.沥青混合料采用间歇式拌合机拌合,配备计算机及打印设备(没
有材料用量和温度自动记录装置的拌和机不得使用);冷料仓的数量满足配合比要求,不宜少于4个,拌和机料仓间隔板高度不宜小于50cm;拌和机性应保持良好,其能应符合投标时的承诺;改性沥青储存罐中必须配置搅拌设备;拌和机的计量设备通过标定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并定期对拌和楼的计量和测温进行校核(沥青计量设备的校核每月不少于二次)。
4.集料仓必须搭设雨棚,集料仓数量要满足配合比要求,且不宜少
于4个;料仓间宜采用厚度50cm,高度2.5m的隔墙进行分隔;
确保各个料仓间不串料。
5.机械设备生产的废水、废油不得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其它水域
中,应根据地理条件合理设置污水排放系统。
6.拌和机等设备安放要确保安全、稳固,并设专用接地网;作业平
台、给料仓、沥青罐等涉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均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传动系统祼露的部位应有防护装置和安全检修保护装置。
7.拌和站临时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系统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方式,
并应安装地线,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不得用一个开关控制二台以上的用电设备。
8.拌和站应设置各种醒目的标识牌,如:配合比标识牌、原材料标
识牌、岗位责任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牌及各种安全警示牌等。
沥青拌合站专项方案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已成为公路、桥梁、机场等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沥青拌合站作为沥青混凝土生产的核心环节,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进度和品质。
为提高沥青拌合站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专项方案。
二、方案目标1. 提高沥青拌合站的生产效率,确保沥青混凝土供应充足,满足工程需求。
2. 确保沥青混凝土产品质量稳定,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
3.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保障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三、方案内容1. 设备选型与配置(1)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进度,合理选配沥青拌合站设备,包括主机、辅助设备、控制系统等。
(2)主机应选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性能稳定、维护方便的沥青拌合设备。
(3)辅助设备包括输送设备、储存设备、计量设备等,确保原材料供应充足、准确。
2. 生产工艺优化(1)合理配置生产线,确保生产流程顺畅,减少物料运输时间。
(2)优化配料工艺,采用精确计量技术,确保原材料配比准确。
(3)采用高效拌合技术,提高拌合质量,确保沥青混凝土性能稳定。
3. 环保与节能措施(1)采用环保型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等污染物排放。
(2)加强设备维护保养,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能耗。
(3)采用节能型设备,如变频调速设备、节能型照明等。
4. 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2)加强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定期进行设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4)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 质量控制(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沥青混凝土产品质量。
(2)严格执行原材料进场检验、生产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制度。
(3)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追溯,确保问题产品得到有效处理。
四、实施计划1. 项目前期准备:进行设备选型、场地规划、人员培训等。
2. 设备安装与调试:确保设备安装准确、调试到位。
基层、沥青拌合站建设方案

基层、沥青拌合站建设方案1. 概述基层、沥青拌合站是道路施工中常用的设备之一,主要用于沥青混凝土的生产和道路基层的施工。
本文将介绍基层、沥青拌合站的建设方案,包括选址、设备配置、工艺流程等内容。
2. 选址基层、沥青拌合站的选址对于后续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选址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道路交通便利程度:选址应尽量选择交通便利的地点,以方便原材料的运输和成品的销售。
- 土地面积:根据预计的生产规模和设备配置,选择土地面积适宜的区域。
- 环保要求:避免选择靠近居民区、水源保护区等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区域。
3. 设备配置基层、沥青拌合站的设备配置根据具体的生产需求而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设备: - 鉴定仪器:用于对原材料进行质量分析,如骨料筛分机、烘箱等。
- 筛分设备:用于将骨料进行粒度筛分,如筛分机。
- 沥青拌合机:用于将沥青和骨料混合成沥青混凝土,常见的有批量拌合机和连续拌合机两种类型。
- 烘干设备:用于将湿度过高的骨料进行烘干处理,如烘干机、烘箱等。
- 卸料设备:用于将生产好的沥青混凝土卸放到运输车辆上,如卸料斗等。
4. 工艺流程基层、沥青拌合站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的进料、骨料的筛分和烘干、沥青的加热和质量检验、沥青和骨料的混合、混合料的质量检验、成品的卸料等步骤。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工艺流程: 1. 原材料进料:将骨料、沥青等原材料送入相应的储料仓。
2. 骨料筛分和烘干:将骨料进行筛分和烘干处理,以确保骨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 沥青加热和质量检验:将沥青加热至一定温度,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沥青的质量符合要求。
4. 沥青和骨料的混合:将热沥青和骨料送入沥青拌合机中进行混合。
5. 混合料的质量检验:对混合料进行质量检验,如稳定性、抗剪强度等。
6. 成品卸料:将生产好的沥青混凝土卸放到运输车辆上,以便进行后续道路基层施工。
5. 环保措施基层、沥青拌合站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注重环保,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沥青拌合站建设标准

沥青拌合站建设标准
沥青拌合站是指用于生产沥青混凝土的设备,是道路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
沥青拌合站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沥青混凝土质量、提高道路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沥青拌合站建设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沥青拌合站的选址要符合相关规定,要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同时要考虑交通便利性,确保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畅通。
其次,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沥青拌合站类型,包括固定式、移动式、半固定式等,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周期合理确定沥青拌合站的规模和产能。
在沥青拌合站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建设单位还应考虑环保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音和粉尘的排放,保护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沥青拌合站的设备选型和配置也是建设标准的重要内容。
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沥青搅拌设备、破碎设备、干燥设备等,确保设备性能稳定、效率高。
此外,建设单位还应配备完善的质量控制设备,确保生产的沥青混凝土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最后,沥青拌合站的运行和维护也是建设标准的重要内容。
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设备运行和维护制度,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之,沥青拌合站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沥青混凝土质量、提高道路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选址、设计、施工、设备配置和运行维护,确保沥青拌合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为道路施工提供优质的沥青混凝土产品。
沥青拌合站 管理制度

沥青拌合站管理制度一、沥青拌合站的基本情况沥青拌合站是用于生产沥青混凝土的设备,主要由冷料仓、热料仓、沥青仓、称重设备、搅拌设备、除尘设备等组成。
在生产沥青混凝土时,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将冷料、热料、沥青等材料送入搅拌设备进行搅拌,最终制成混凝土。
二、沥青拌合站的管理制度1. 设备维护管理制度(1)定期检查设备:对沥青拌合站的各部件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2)设备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工作,包括润滑、清洁、更换易损件等,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设备维修:出现故障时,要及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维修,确保设备能够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2. 原材料管理制度(1)进货验收: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验收,保证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2)原材料存放:对原材料进行分类存放,并设置标识,确保易于识别和使用。
(3)原材料使用:按照配方要求,精确计量各种原材料,确保混凝土的配比准确。
3. 生产管理制度(1)生产计划:根据工程需要和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任务。
(2)生产操作: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沥青混凝土的质量。
(3)质量检验:对生产出的沥青混凝土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 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教育: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做好日常安全防范工作。
(2)安全设施:保证生产场所的安全设施完善,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3)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确保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5.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1)环保设施建设:在生产过程中,保证环保设施的完好运行,减少污染的排放。
(2)废弃物处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符合环保要求。
(3)环保监测:定期进行环保监测,确保生产过程不对环境造成影响。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沥青拌合站的生产过程将更加有序,员工工作效率也将得到提高,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同时,持续改进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沥青拌合站管理水平,也是每个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和努力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混凝土拌合站
摘要:从间歇式沥青拌合站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环节入手,阐述了通过加强对原材料、级配、温度、拌合、检测等方面的管理,来保证沥青混凝土的质量。
关键词:间歇式沥青拌合站;生产质量控制
1、前言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对公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沥青路面质量主要取决于沥青混凝土拌合质量和路面摊铺质量。
我国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主要是间歇式沥青拌合站。
间歇式沥青拌合站的工作原理是控制室发出工作指令后,各种冷料根据初级配的要求,通过输送系统输送到干燥筒进行烘干后,再由振动筛进行二次筛分,用电子称称量骨料、矿粉、沥青,按顺序倒入搅拌缸进行均匀搅拌形成成品料。
骨料的输送、烘干、筛分是连续的,各种材料的计量和拌合是按周期进行的。
因此相对于连续式沥青拌合设备来说,间歇式沥青拌合站具有骨料级配控制好和沥青用量稳定的优点。
2、间歇式沥青拌合站的组成
间歇式沥青拌合站主要由冷料仓、冷料配送系统、冷料输送系统、燃烧烘干系统、通风除尘系统、热料提升机、振动筛、热料仓、粉料输送系统、沥青输送系统、计量系统、搅拌缸、控制系统、成品料输送储存系统、沥青加热保温系统等组成。
3、沥青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稳定度和流值两个指标上,它反映了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和原材料的质量及生产过程的控制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控制好混合料的质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沥青等。
3.1.1粗集料
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2.36mm的碎石。
在沥青混凝土中形成框架以保持稳定性。
因此它的力学性能应满足要求且具有良好的形状。
针片状含量低、无风化、无杂质、表面粗糙具有较高的内摩擦力。
3.1.2细集料
细集料是指粒径在0.075~2.36之间的大砂、石屑等。
在外观上应洁净、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和可能的棱角以增加颗粒间的嵌锁作用和减少集料间孔隙。
3.1.3沥青
沥青在使用前应检查针入度、延度、软化点等各项指标是否符合交通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在沥青的选择使用上要兼顾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由于沥青的标号越高,针入度越大,稠度越低,
因此须根据路面层面的不同选用不同型号的沥青,表面层采用较稀的沥青,以提高表面层的抗裂性;中下层采用较稠的沥青以提高抗车辙能力。
含腊量应控制在3%以下,含腊量过高,对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都有影响,也会影响沥青的粘附性。
沥青储存时,不同来源及标号的沥青要分开存放,沥青在加热保温过程中,温度控制在不超过180度,以避免沥青的老化。
对于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储存,应制定防离析措施。
由于沥青和聚合物的分子量差异很大,二者往往不能很好的地相容。
聚合物改性沥青在热储存时,若储存时间过长,或者储存过程中未进行搅拌或搅拌不够,聚合物的微粒在高温下会发生凝聚,在沥青上部形成乳状层结皮,影响沥青的性能。
如果改性沥青储罐无搅拌装置且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不良,则改性沥青的储存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
3.1.4填料
填料的作用是与沥青形成沥青胶浆,以增加沥青混和料的粘结力。
填料参配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沥青混和料中的游离沥青。
如果存在游离沥青,将会降低沥青的沥青混和料的粘结力,并出现泛油现象现象。
填料应满足细度要求,无杂质。
在使用袋装矿粉的场合,要有储存场地,防雨防潮,通风干燥,以防止矿粉淋雨受潮。
已结块受潮的矿粉坚决不能使用。
有时为了改善沥青的粘附性,需要添加消石灰等添加剂,消石灰一定要消解彻底,细度满足要求。
否则会起相反的效果,影响沥青混和料的质量。
3.2冷料初级配的控制
冷料初级配就是根据配合比的要求,计算出各冷料仓配料电机的转速和料门的高度,以确定各种材料的输送量,满足拌合站连续生产的需要。
如果冷料初级配不准确,将会出现待料和溢料现象,影响拌合站生产率和混合料的质量。
试验人员应随时掌握料场进料情况,及时取样筛分,分析相关数据。
根据不同的原材料对初级配进行调整,以保证拌合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3称重计量控制
加热烘干后的骨料经过振动筛筛分后进入不同粒径的热料仓。
试验人员必须对振动筛筛分后的骨料进行取样筛分,以确定各热料仓不同粒径材料的用量比例。
必须在冷料初级配稳定时进行热料仓筛分,以保证筛分试验的准确性。
通过筛分试验分析所得到的生产配合比级配曲线应在目标配合比级配曲线的允许范围之内,符合技术标准。
生产拌合过程中,计量程序根据生产配合比的数据进行称重计量控制。
拌合站操作人员不得随意更改配合比数据。
不能通过跳料、补料等手段来提高拌合站的生产率。
骨料、填料、沥青的称重计量是通过骨料称、粉料称、沥青称及相关的执行机构和显示、控制电路等组成的称重计量系统来完成的。
其中骨料的称重计量是通过骨料称的累加计量来完成的。
拌合生产之前,必须对称重计量系统进行标定,并通过相关部门的验收。
在更换称重传感器和计量仪表后,要重新进行标定。
拌合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计量不准确的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称重传感器的工作信号是否准确,配线的连接是否正常,有无电磁干扰。
(2)、计量秤各联接部位活动是否灵活,有无阻力或卡死现象。
(3)、各料仓计量仓门动作是否灵活,有无关闭不严漏料的情况。
(4)、气动系统是否正常,有无漏气或压力不足的现象。
(5)、电磁换向阀和快速排气阀工作是否正常,阀芯是否卡死。
(6)、执行气缸开起关闭是否到位。
(7)、称重计量仪表工作是否正常,显示值和实际值是否一致,有无零点漂移。
(8)、PLC等控制系统工作是否正常,输入输出接点有无异常等。
大型间歇式沥青拌合站对称重计量程序进行了优化,以提高计量精度。
主要是采用大小双门控制、计量后期脉冲开关门控制、计量后期减小计量仓门开度等方式。
主要是为了减少称重计量流量,以降低落差的调整量,提高计量精度。
3.4温度控制
《规范》中规定,对于间歇式沥青拌合站,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50~170度,骨料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20度,混合料的出厂温度为140~165度。
如果温度不够将出现花料,温度过高沥青就会烧焦。
沥青混和料的出厂温度直接影响摊铺和碾压质量。
在生产过程中要随时检测混合料的温度,并通知操作人员,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做好温度控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好油料的质量关,选择无杂质、燃值高、容易点火燃烧的油料。
(2)、控制好冷料的初级配,稳定骨料输送流量。
(3)、控制好原材料的含水量。
原材料最好进棚储存或覆盖。
以防止由于原材料含水量的变化引起骨料温度的波动。
(4)、保证燃烧器的正常工作状况。
燃烧器要雾化正常,温度检测准确,风油比调节灵敏可靠,火焰形状好。
(5)、保证通风除尘系统工作正常。
为燃烧器的正常工作提供条件。
(6)、干燥筒内的抛掷叶片、升料叶片损坏后要及时更换。
以保证骨料快速有序的移动和提升,形成沿干燥筒截面均匀分布的料帘,使骨料得到均匀加热。
3.5混合料的拌合
混合料在均匀拌合后,要求所有的矿物颗粒全部被沥青裹附,没有不均匀包裹现象,无花白料,无结块或离析现象。
通常沥青混和料的拌合时间为干拌5秒,湿拌45秒。
SMA混合料要求干拌5秒,湿拌不少于60秒。
不能为了提高生产率而随意减少拌合时间。
搅拌缸内的搅拌叶片和衬板磨损后要及时更换,以保证混合料在拌缸内有序流动、均匀搅拌,提高混合料拌合质量。
3.6成品料的监控
质检人员对每一批次的成品料都要进行检查,花料、离析、温度不够或超温的混合料要废弃。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以便作针对性的调整处理。
试验人员每天对混合料进行抽检,按照试验程序进行实验分析,并将实验数据反馈给操作人员,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解决。
结束语
沥青拌合站的生产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设备、技术、试验、材料等部门和人员相互协作。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和管理体系。
使各部门相关人员能够反馈沟通,各尽其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证沥青混和料的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