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利润结转的两种方法
表结法和账结法

表结法和账结法为了计算出当期利润,通常采⽤两种⽅法:表结法和账结法。
国内⼀些财务系统多采⽤账结法,这似乎⽐较符合中国式习惯。
即:期末,损益类的虚账户的余额结转汇总到本年利润科⽬,最后账户⽆余额;资产负债类实账户结转余额到下⼀期间做为期初余额。
⽽SAP系统使⽤所谓的表结法。
⽐较⼀下这两种⽅法。
(1)账结法:⽉结时,通过编制转账凭证将损益类科⽬余额转⼊本年利润科⽬,通常包括两部分:编制结账分录和结清账户。
结转收⼊科⽬余额分录Dr:各种销售收⼊Cr:本年利润销售退回结转费⽤科⽬余额分录Dr:本年利润Cr:销售成本/管理财务各期间费⽤ /所得税费⽤等注意:*本⽉实际确切应该称本期,多数外资公司使⽤的会计年度变式并不以⽉份做期间。
*不再区分科⽬和账户,两者区别请参考相关财务书籍。
结转后,本年利润的本期数即是当期的利润(或亏损),本年累计数则反映到当期累计实现的利润(或亏损)。
显然,账结法的⼯作量⾮常之⼤,当然使⽤电算化由电脑⾃动完成可以不考虑⼯作量的问题。
年结处理和以上⽉结结转步骤基本相同,⼀般按中国的传统会计处理⽅法会再将本年利润结转⾄留存收益科⽬。
(2)表结法:损益类科⽬在每笔交易时⾃动累计余额,⽉末不⽤做任何结转分录。
不⽤做任何结转动作,⽽是通过数据库表格(相关表格:GLT0和其它SPL的summary table)中保存的损益类科⽬(P&L)各期间余额和编制的财务报表版本(Tcode:FSE1/FSE2)⾃动计算出各期利润。
年末才将各P&L科⽬的全年累计余额结转⼊留存收益科⽬(retained earnings)。
留存收益包括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并未产⽣分录,只是结转余额(Carryforward)⾄下年,作为下年年初数⽽已。
在SAP的表结法中,实际上P&L和BS科⽬发⽣额的处理⽅法完全相同,直接记录累计额,只是年结(Tcode:F.16)时,BS balance carryforward⾄下年作年初余额(Tcode:FS10N的第⼀栏balance carryfowd的Cumulative balance),⽽全部P&L余额结转⾄留存收益科⽬⽽已。
结转本年利润的有关分录

结转本年利润的有关分录
期末本年利润的结转,成为会计人员必要的一项工作。
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总结一下,本年利润的结转步骤,以及必要的分录,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所帮助。
本年利润的会计分录四步做:
一、先结转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二、结转成本、费用和税金: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
三、结转投资收益:
净收益的:
借:投资收益
贷:本年利润
净损失的:
借:本年利润
贷:投资收益
四、年度结转利润分配:
将本年的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果是亏损: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本信息来源于财考网,原文地址:/shiwu/201102/103790.html
更多内容请访问财考网网站:。
账结法和表结法

一、帐结法和表结法简介为了计算出当期利润,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表结法和帐结法,国内一些财务系统多采用帐结法,这似乎比较符合中国式习惯,结算时损益类的虚帐户的余额结转汇总到本年利润科目,最后帐户无余额,资产负债类实帐户也应结转余额到下一期间做为其起初余额。
而国外系统使用所谓的表结法。
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
二、帐结法和表结法原则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期末结转利润(亏损)时,可以采用表结利润的方法或帐结利润的方法。
帐结利润法和表结利润法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它们之间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1、计算利润的过程相同。
两种方法都是根据计算期末算出的当期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通过损益类会计科目将其余额转入到“本年利润”会计科目内,具以结出损益的方法。
其计算利润的过程是一致的。
2、使用的会计科目相同。
无论采用表结利润法还采用帐结法,都使用损益类中的所有会计科目和“本年利润”科目。
企业实现的利润(亏损),一律通过“本年利润”科目进行核算。
即期末将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3、结帐时间的内涵不同。
两种方法对损益类科目的结算时间虽然都规定在“期末”,但其内涵不同,表结利润法对“期末”的涵义是指“年末”,而结帐利润法对“期末”的涵义是指“月末”。
4、对利润进行核算的会计处理程序不同。
表结利润法,每月结帐时,损益类各科目的余额不需要结转到“本年利润”帐户内,只有到年度终了时,再采用此方法将损益类各帐户的全年累计余额转入到“本年利润”帐户。
“本年利润”科目平时不用,年终时才使用。
帐结利润法,是新会计制度未颁布前企业常用的,也是唯一的计算结转利润的方法。
新会计制度颁布后,企业可在两种方法中任选一种。
本年利润的会计分录四步做

本年利润的会计分录四步做:
一、先结转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收入
借: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二、结转成本、费用和税金: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贷: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其他业务支出
贷:营业费用
贷:管理费用
贷:财务费用
贷:营业外支出
贷:所得税
三、结转投资收益:
净收益的:
借:投资收益
贷:本年利润
净损失的:
借:本年利润
贷:投资收益
四、年度结转利润分配:
将本年的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果是亏损: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本年利润。
结转本年利润的账务处理

金蝶财务软件安装维护服务-会计实操文库
结转本年利润的账务处理
结转本年利润的会计分录
1、若企业亏损,则本年利润在贷方,会计分录为: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2、若企业盈利,则本年利润在借方,会计分录为: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什么是本年利润?
本年利润是指企业某个会计年度净利润或净亏损,它是由企业利润组成内容计算确定的,是企业从公历年1月份至12月份逐步累计而形成的一个动态指标。
本年利润是一个汇总类账户。
其贷方登记企业当期所实现的各项收入;借方登记企业当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与支出。
借贷方发生额相抵后,若为
1。
会计年末扎账本年利润结转的账务处理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2.盈利: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利润分配顺序及分录 按照我国公司法和《企业财务通则》的有关规定,利润分配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 将本年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合并,计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如果可供分配的利
因为会计核算和税法规定存在着很多差异,会形成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对我们确认“所得税费 用”会产生影响。
为了尽可能保证财报的准确性,我们不能直接根据“本年利润”计提或确认“所得税费用”、“应交 所得税”,必须要考虑“所得税递延资产”与“所得税递延负债”的影响,包括当年和以前年度的影 响。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年末扎账本年利润结转的账务处理 首先是损益类科目结转入“本年利润” 这个就不多说了,到了年终,所有的损益类科目必须结转平。 1.收入、收益类科目结转: 借:收入类科目 贷:本年利润 2.成本、费用、损失类科目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成本、费用、损失类科目
进行纳税调整清理
并确认“所得税费用”
有人会觉得奇怪,还没有到企业所得税汇算的时候,为什么要做纳税调整清理呢?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贷:应付股利 4.结转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计提任意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以盈余公积等弥补亏损 以盈余公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第三步,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
第四步,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
利润分配会计分录:
1.计提法定盈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说明:法定盈余公积金累计达到注册资本的 50%以上,可不再提取。 2.计提任意盈余公积(根据公司规章规定的比例或董事会决议计算) 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XX 基金 如有优先股。应在“任意盈余公积”前分配股利。 3.分配股利(根据董事会决议):
本年利润结转方法

本年利润结转方法
本年利润结转方法是企业用来处理本年度的净利润,将其分配或转移至其他账户的方法。
常见的本年利润结转方法包括:
1. 分配利润:将一部分或全部的本年净利润分配给股东或业主,作为他们的股息、红利或利润分得。
2. 留存盈余:将本年度的净利润全部或部分留在企业内部作为留存盈余,用于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新产品、支付未来潜在风险等。
3. 封存利润:将本年度净利润封存在某个专门的利润封存账户中,用于特定目的,如购买新设备、偿还债务等。
4. 转移利润:将本年度净利润转移至其他账户,如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等,用于弥补亏损、增加企业资本实力等。
以上是常见的本年利润结转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经营策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利润结转。
小企业本年利润的结转

本年利润的结转小企业应设置“本年利润”科目,核算小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年度终了,应当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转入“利润分配”科目,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
本年利润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1.期(月)末结转利润时,小企业可以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将“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科目。
将“投资收益”科目的贷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如为借方余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借方余额为当期发生的净亏损。
2.年度终了,应当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净亏损,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涉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十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所称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
【涉税提示】会计亏损与企业所得税法所称亏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会计亏损的计算用公式表示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且计算结果为负数;企业所得税法所称亏损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会计利润调整后确定。
【例1】甲公司2×13年1~11月累计实现的利润总额为900 000元,12月损益类科目结转前的余额如表4-9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年利润结转的两种方法--表结法和账结法
一、本年利润结转方法(帐结法和表结法)简介
为了计算出当期利润,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表结法和帐结法,国内一些财务系统多采用帐结法,这似乎比较符合中国式习惯,结算时损益类的虚帐户的余额结转汇总到本年利润科目,最后帐户无余额,资产负债类实帐户也应结转余额到下一期间做为其起初余额。
而国外系统使用所谓的表结法。
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
二、本年利润结转方法(帐结法和表结法)原则
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期末结转利润(亏损)时,可以采用表结利润的方法或帐结利润的方法。
帐结利润法和表结利润法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它们之间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1、计算利润的过程相同。
两种方法都是根据计算期末算出的当期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通过损益类会计科目将其余额转入到“本年利润”会计科目内,具以结出损益的方法。
其计算利润的过程是一致的。
2、使用的会计科目相同。
无论采用表结利润法还采用帐结法,都使用损益类中的所有会计科目和“本年利润”科目。
企业实现的利润(亏损),一律通过“本年利润”科目进行核算。
即期末将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3、结帐时间的内涵不同。
两种方法对损益类科目的结算时间虽然都规定在“期末”,但其内涵不同,表结利润法对“期末”的涵义是指“年末”,而结帐利润法对“期末”的涵义是指“月末”。
4、对利润进行核算的会计处理程序不同。
表结利润法,每月结帐时,损益类各科目的余额不需要结转到“本年利润”帐户内,只有到年度终了时,再采用此方法将损益类各帐户的全年累计余额转入到“本年利润”帐户。
“本年利润”科目平时不用,年终时才使用。
帐结利润法,是新会计制度未颁布前企业常用的,也是唯一的计算结转利润的方法。
新会计制度颁布后,企业可在两种方法中任选一种。
采用此方法,每月终结帐时,将损益类各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帐户中,通过“本年利润”科目结出本月份利润(亏损)。
每月都要重复使用损益类科目和“本年利润”科目进行当期盈亏的计算和结转。
5、表结利润和帐结利润两种方法是相对而言的,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企业在采用表结利润方法进行利润核算时,其年末结转损益实际上也就是帐结利润法帐务处理在其时点上的具体应用。
三、账结法”、“表结法”两种财务会计处理方法
“表结法”来核算结转本年利润,即1-11月份间,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在帐务处理上暂不结转至“本年利润”,而是在损益表中按收入、支出结出净利润,然后将净利润在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行中列示。
到12月份年终结算时,再将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结转后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为0。
必须注意的是结转的发生数并不包含在12月份的〈损益表〉及〈费用表〉的本期数中,本期数仅仅包含本月正常业务发生的数额。
帐结法每个会计期间期末将损益类科目净发生额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中,损益类科目月末不留余额。
资产负债表上本年利润科目填列的是科目实际余额。
四、帐结法和表结法比较
(1) 账结法。
每个会计期间(即月结时)通过编制转帐凭证将P&L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损益类科目月末不留余额,资产负债表上本年利润科目填列的是科目实际余额。
通常包括两部分编制结帐分录和结清帐户,结转收入科目余额。
1.结转收入
Dr:各种销售收入
Cr:本年利润
销售退回
2. 结转费用.
Dr:本年利润
Cr:销售成本
营业管理财务各期间费用
所得税费用等等
*注意下面成本月实际确切应该是本期,多数外资公司使用的会计年度变式并不以月份做期间。
实际业务的结算转分录要麻烦得多。
*
*不再区分科目和帐户,两者区别请参考相关财务书籍。
*
结转后本年利润的本月(期)数即是当期的利润(或亏损),本年累计数则反映到当期累计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显然账结法的工作量将非常之大,当然使用电算化由电脑自动完成可以不考虑工作量的问题。
年结处理和月结以上结转步骤基本相同,一般按中国的的传统会计处理方法会再将本年利润结转至留存收益科目。
(2) 表结法。
使用这种结转方法,P&L科目在每笔交易时自动累计余额,月末不用做任何转帐分录,就是说不用做任何结算动作,通过数据库表格中保存的P&L各期间余额和编制的财务报表版本自动计算出各期利润。
年末才将各P&L科目的全年累计余额结转入所谓的retained earnings(留存收益科目,留存收益包括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两部分)科目,但是也并未产生分录,只是Carryforward余额至下年作为年初数而已。
在国外系统的表结法中,实际上P&L和BS科目发生额处理方法完全相同,直接记录累计额,只是年结时BS balance carryfowd至下年作年初余额(第一栏balance carryfowd的Cumulative balance),而全部P&L余额结汇总结转至留存收益科目而已。
表结法大大减少了转账环节的工作量,同时并不影响利润表的编制。
*表结帐结结果都一样,这么说吧,通常我们说资产负债权益类帐户是实帐户,损益类是虚帐户,就是因为后者在月结时余额都要结转到利润科目,然后从下月初开始又从0开始计算费用。
* *帐结就是结帐后P&L account balance=0,利润(损益)转到利润科目。
表结并不如此做,数据是累加保存的,只是将当期发生的收入费用成本类的科目的balance累加后做成利润表,做会计报表无非是根据一定条件将当期科目余额(或几个相似科目累加)起来而已。
所以看P&L sheet,可选择从某段时间到现在(比如看当月1号到现在,由于还没结算,实际从财务角度没意义)的损益表。
通常我们说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报表,而利润表作为一张时期报表( 所以在任一时间,我们有这样的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 ),有一个弊端就是如果我想去看比如我想看上月(10月)、当月(11)的科目明细,它显示出来是1-10,和1-11的累积额(表结的后果),不能单独看10、11月的发生额,这需求必须开发。
*企业对计算期末盈亏的会计核算和帐务处理采用表结利润法较为合适。
采用此方法有其独自的优点:一是可以减少会计人员在计算期末(月末)的工作量,简化会计核算。
二是便于会计报表的编制。
月末编制“损益表”时,根据当期各损益类科目反映的期末余额直接对应填列该报表有关拦次的本年累计数。
至于损益表中本月数的填列,将本期末与上期末对应栏次数额相减可求出(次开发可解决上述弊端) 。
三是对于社会中介机构查验企业本年利润时,更能体现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明晰性原则。
这也是采用此方法进行期末盈亏计算和结转的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