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乡愁席慕蓉 课件
合集下载
乡愁PPT课件

●新奇的比喻:
首先,把故乡的面貌比喻成一种模糊的怅惘。 然后,把故乡的“面貌”和那种“怅惘”的心 情比作“雾里的挥手别离”。 最后,把“乡愁”比作“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后来 ——————— 母子别离——————— 坟墓
现在 ——————— 游子与大陆分离———— 海峡
升华:诗人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乡愁》——席慕蓉
●三节诗大概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有一种喜悦、 有一丝忧愁。
第二节:写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 第三节:写离别后对故乡绵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诗歌赏析
《乡愁》——余光中
以时间变化组诗
以空间上的阻隔 各自找到一个表达
作为共同特征
乡愁的对应物
小时候 ——————— 母子分离——————— 邮票
长大后——————— 夫妻分离——————— 船票
首先,把故乡的面貌比喻成一种模糊的怅惘。 然后,把故乡的“面貌”和那种“怅惘”的心 情比作“雾里的挥手别离”。 最后,把“乡愁”比作“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后来 ——————— 母子别离——————— 坟墓
现在 ——————— 游子与大陆分离———— 海峡
升华:诗人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乡愁》——席慕蓉
●三节诗大概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有一种喜悦、 有一丝忧愁。
第二节:写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 第三节:写离别后对故乡绵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诗歌赏析
《乡愁》——余光中
以时间变化组诗
以空间上的阻隔 各自找到一个表达
作为共同特征
乡愁的对应物
小时候 ——————— 母子分离——————— 邮票
长大后——————— 夫妻分离——————— 船票
《乡愁》ppt【完美版课件】

整体感知
走近作者
人
物
余光中(1929~),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
评 价
当代诗人和诗评家
作
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
品
《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整体感知
背景介绍
诗人是1949年离开大陆的。由于特殊的政治原 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 外,游子思乡之情,成为他诗歌作品中重要的内容 。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 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 ,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 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 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整体感知
3、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说说作者是 按什么顺序来安排这些意象的?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整体感知
4、你能体会出诗人的“乡愁”中更深的意蕴吗?
诗人的“乡愁”中更深的是一个台湾 同胞对大陆的思念,是对台湾回归的一 种期盼。这不只是诗人一个人的心声, 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心声。
文本探究
1.诗人把乡愁分作了几个阶段?他是怎
语言品析
韵 律 美
长短参差 对称和谐 复沓手法
增强 了诗 的音 韵美
课后读席慕容的《乡愁》一诗,与余光中的《乡愁》作一比较 ,看看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整体感知 一、听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 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 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乡愁》ppt课件

余光中
乡 愁
第一章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01
04
02
03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长大后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 / 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1
2
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例如:我选择的是第2个诗节。一个夏天的早晨,“我”,一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手拿一张窄窄的船票,步履匆匆地挤到轮船上,在船上他甜蜜地回忆与妻子的相识、相依,相互离别的情形,潸然泪下。如果能配乐的话,我将选配《送别》这支曲子。
我选择的是一第1个诗节。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昏黄的油灯下,一位少年正在书写家信,信写好后,贴上邮票,手托两腮,想起了母亲送儿去远方的那一幕:少年满脸伤感,手拎着行李箱,走在码头上。在分手的那一刻,母亲的一声:“别忘了,到那边来信,——孩子!……”少年哭了,母亲也哭了。船消失在天水之间。母亲仍然伫望着,伫望着……
● ●
● ●
● ●
● ●
● ●
● ●
● ●
● ●
乡 愁 余光中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 ●
● ●
● ●
02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01
乡愁四韵 余光中
三十年前
01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02
我正年少
乡 愁
第一章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01
04
02
03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长大后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 / 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1
2
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例如:我选择的是第2个诗节。一个夏天的早晨,“我”,一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手拿一张窄窄的船票,步履匆匆地挤到轮船上,在船上他甜蜜地回忆与妻子的相识、相依,相互离别的情形,潸然泪下。如果能配乐的话,我将选配《送别》这支曲子。
我选择的是一第1个诗节。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昏黄的油灯下,一位少年正在书写家信,信写好后,贴上邮票,手托两腮,想起了母亲送儿去远方的那一幕:少年满脸伤感,手拎着行李箱,走在码头上。在分手的那一刻,母亲的一声:“别忘了,到那边来信,——孩子!……”少年哭了,母亲也哭了。船消失在天水之间。母亲仍然伫望着,伫望着……
● ●
● ●
● ●
● ●
● ●
● ●
● ●
● ●
乡 愁 余光中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 ●
● ●
● ●
02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01
乡愁四韵 余光中
三十年前
01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02
我正年少
《乡愁》PPT免费精品课件

拓展延伸
写乡愁的诗很多,而席慕蓉的这首《乡愁》写得清爽缠绵,清爽缠绵中又透着淳厚。 远离家乡的人时常思念家乡,正像思念亲人时思念中的亲人的音容最容易出现在眼前一样,故乡的声音、 故乡的容貌时时萦绕在游子的脑际。诗人将诗意赋予这种最普通也是最深切的思念。诗中写故乡的声音是清 远的笛音,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月是故乡明。在古诗月夜思乡的意象中增添了牵魂摄魄的清丽悠远的笛 音。与清远的乡音形成鲜明的对比,故乡的容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这正是诗人对人们情感的准确把握 ,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愈是熟悉的、了解的、亲近的,往往愈不容易一下子说出其容貌来。
自主学习
04 识文本 1.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1)童年时代的母子分离; (2)青年时期的夫妻分离; (3)中年时期的母子生死之别; (4)现在游子与大陆的隔离。
自主学习
04 识文本
2.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形象都是“我”的 “乡愁”的物化,是离别的见证。
自主学习
02 知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台湾 和大陆长期阻隔。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 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自 自主主学习学习
思和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当堂检测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以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
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拓展延伸
美文鉴赏
乡愁-优秀课件PPT

重肆章叠句
对比原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母亲、新娘、母亲、大陆在那头。
谢 谢
情境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离别的那天,他远望着妻子的身影逐渐消失, 往日相知、相爱的情形再次浮现在脑海,无边 的思念与伤感涌上心头。望着手中的船票,只 期待离别的日子尽快结束。
情境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1958年,诗人的母亲去世。跪在墓 碑前,看着那一方矮矮的坟墓,再 也看不到母亲慈爱的面容,再也听
不到母亲的殷殷嘱托,他放声痛哭!
情境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972年,余光中离开大陆已二十余年。他时 常想起往日的种种,都与故乡有关。乡愁难遣, 于是翻看中国地图,神游太湖,溯江而上,直 抵重庆,又沿江而下,看那“蒋山青,秦淮碧” 的南京城,想起昔年那里有很多玩伴……可恼 的是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二指宽罢了,就是涉 不过去。
●●
我/在这头
●●
●●
●●
大陆/在那头
悲伤
●●
合肆读感悟
小组合作品读,感受诗歌意境(景+情)
提示:1、从诗歌意象、情感、形式等多方面品析 2、分工明确,执笔人坐,其他人起立,全组表达 3、时间 3—5 分钟,音量 2
小组展示
展示者:分工明确 表述清晰 有理有据 倾听者:认真倾听 质疑补充 随听随记
初读感知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河大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语文第上册:乡愁 席慕蓉_课件1

3.“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家始终是每个人一生的守候,身在异乡,家始 终是心中唯一的牵挂,思乡之情永远不会随时间而 变淡,只会日益增加,永不相忘。
课文小结
这首诗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奇特的比喻, 表达了一个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对故乡的无限
思念之情,以及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2.“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作者将“故 乡的面貌”说成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将具体的食物 比喻成抽象的概念,这样合适吗?谈谈你的理解。 合适,这里的故乡的面貌不仅仅指故乡的面
貌,也指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说不清道不明。
一种模糊说明作者已离开故乡太久,故乡的面貌不 知已有什么变化。而怅惘说出了作者想家而不能回 的惆怅。
整体感知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全
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
文家。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 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 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 口,成为经典。
清远: 清脆辽远。 怅惘: 惆怅迷惘。
第一节: 月夜清笛 第二节: 雾中离别 第三节: 不老的乡愁
乡愁 席慕蓉
目录
01
情 境 导 入
02
学 习 目 标
03
整 体 感 知
04
研 读 课 文
05
课 文 小 结
06
布 置 作 业
情境导入
我们来一起带感情的背诵一下余光中的《乡
愁》。今天我们来学习席慕容的《乡愁》,看他 们两个的乡愁有何不同?
学习目标
1.运用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
2.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诗人的情感。
《乡愁》 精品PPT课件

一枚, 小小, 邮票
清远的笛
余
一张, 窄窄, 船票 一方, 矮矮,坟墓
席
模糊的怅惘
一湾, 浅浅, 海峡
诗
结尾:感情升华,由 对亲人的感情扩延为 对祖国的怀念。
诗
没有年轮的树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狂 风
沙
风沙的来处有一个名字 父亲说儿啊那就是你的故乡 长城外草原千里万里 母亲说儿啊名字只有一个记忆 风沙走时 乡心却无处停息
乡愁
余光中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
永不/老去
注: (淡黄色的字词代表要重读,/代表节奏)
你知道吗?
一:余诗中用了四种意象( 邮票 )、( 船票 )、
( 坟墓
)、( 海峡
......
名言摘抄 1、抓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2、与雄心壮志相伴而来的,应老老实实循环渐进的学习方法。——华罗庚 3、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聪明,惟有努力,不断地努力,才会出现才能。——华罗庚 4、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华罗庚 5、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华罗庚 6、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 8、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9、学习是我们随身的财产,我们自己无论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学习也跟着我们在一起。——莎士比亚 10、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11、单学知识仍然是蠢人。——歌德 12、终身努力便是天才。——门捷列夫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1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1、不要企图无所不知,否则你将一无所知。——德谟克利特 22、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用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23、要想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斯大林 24、向所有人学习,不论是敌人或朋友都要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斯大林 25、自学,是我们当今造就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周培源 26、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毛泽东 27、情况在不断的变化,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28、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29、学习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 30、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清远的笛
余
一张, 窄窄, 船票 一方, 矮矮,坟墓
席
模糊的怅惘
一湾, 浅浅, 海峡
诗
结尾:感情升华,由 对亲人的感情扩延为 对祖国的怀念。
诗
没有年轮的树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狂 风
沙
风沙的来处有一个名字 父亲说儿啊那就是你的故乡 长城外草原千里万里 母亲说儿啊名字只有一个记忆 风沙走时 乡心却无处停息
乡愁
余光中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
永不/老去
注: (淡黄色的字词代表要重读,/代表节奏)
你知道吗?
一:余诗中用了四种意象( 邮票 )、( 船票 )、
( 坟墓
)、( 海峡
......
名言摘抄 1、抓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2、与雄心壮志相伴而来的,应老老实实循环渐进的学习方法。——华罗庚 3、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聪明,惟有努力,不断地努力,才会出现才能。——华罗庚 4、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华罗庚 5、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华罗庚 6、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 8、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9、学习是我们随身的财产,我们自己无论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学习也跟着我们在一起。——莎士比亚 10、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11、单学知识仍然是蠢人。——歌德 12、终身努力便是天才。——门捷列夫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1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1、不要企图无所不知,否则你将一无所知。——德谟克利特 22、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用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23、要想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斯大林 24、向所有人学习,不论是敌人或朋友都要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斯大林 25、自学,是我们当今造就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周培源 26、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毛泽东 27、情况在不断的变化,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28、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29、学习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 30、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乡愁席慕蓉课件ppt课件

总结词:哲理深刻
详细描述:这首诗通过描绘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展现了作者 对于人生抉择的思考和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引人深 思。
THANKS
创作背景:席慕蓉的乡愁诗歌创作源于对故土的思念和无法返乡的无奈。她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故乡草原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的 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席慕蓉乡愁诗歌的主题与风格
01
02
主题
风格
席慕蓉的乡愁诗歌主题主要围绕对故乡草原的思念、对亲人的怀念以 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草原的美景和童年的回 忆,表达了对故土深深的眷恋。
文学作品中对乡愁的描述也屡见不鲜,如诗歌、散文等 ,这些作品为乡愁的情感提供了文学表达。
乡愁的文化内涵
乡愁是一种文化情感,它体现了 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归属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乡是根、 是本,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乡愁 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
传承。
乡愁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对土 地的情感,在城市化进程中,人 们对自然的渴望和对土地的情感
详细描述
乡愁诗歌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既保持了传统的元素,又不断创新和发展。随着时代 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乡愁诗歌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以适应人们情感表达和审美需 求的变化。同时,新的技术和形式也不断地为乡愁诗歌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使其在传
承中不断发展。
05
席慕蓉其他作品欣赏
《七里香》的赏析
01
总结词:情感深沉
02
详细描述: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 逝去爱情的怀念和追忆,情感深 沉而真挚,让人感受到生命中不 可挽回的遗憾和无奈。
《出塞曲》的赏析
总结词:豪迈奔放
详细描述:这首诗以豪迈奔放的笔触 描绘了边疆战士的壮志和豪情,展现 了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 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明之夜会引起人们的 思乡愁绪,以明月寄情 传意。
同学们,古代诗人写过很多关于月亮的诗句, 你们知道的都有哪些呢?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故乡月夜的笛声
雾里的挥手别离
寄寓月明之夜便会思乡。
难回故乡的一种惆怅。
没有年轮的树
对故乡绵绵无期的思念。
席慕蓉《乡愁》中,“故乡的歌”为 什么“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因为在传统诗词中,月亮是引人思乡,思念 亲人的一个典型意象,所以这里说“有月亮 的晚上”,表达的一种思乡的情感。
没有年轮的树:
喻指乡愁是无休无止,永难wù 笛 怅 惘 雾 解释下列词语
huī lún 挥 轮
清远: 清脆悠远的意思。 惆怅: 不如意、惋惜。
乡愁 作者: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快速读课文,注意 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这篇诗歌给你 留下怎样的印象?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第一节写故乡月夜的笛声,在神往中牵 出乡情。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第二节写故乡模糊的印象,依稀梦中。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第三节以树的年轮作喻,写对故乡绵绵 无期的思念。
全诗共用了三个画面来表达乡愁,请 你描绘一下这三个画面,并说说这三 个画面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永不老去: 指诗人心中对故乡的 怀念永远不会消失
这篇诗歌的艺术特点 是什么?
席慕蓉善用修辞手法,比喻 新颖,如把故乡的歌比做 “清远的笛”,把故乡的面 貌比喻成“模糊怅惘”,把 乡愁比做“没有年轮的树”, 营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形象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很多诗人都把乡愁和月亮联系在 一起,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乡愁
1、要求掌握的生字和词语, 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之情,以及其中蕴涵的热 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 感。 3、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诗歌。
席慕蓉(1943-),著名诗 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 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出版 的诗集有《七里香》、《无 怨的青春》、《时光九篇》、 《边缘光影》、《迷途诗 册》 、 《我这叠着我的爱》 等。新作《席慕蓉和她的内 蒙古》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 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蓉 自1989年与"原乡"邂逅后, 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