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席慕容

合集下载

席慕容的《乡愁》全文

席慕容的《乡愁》全文

席慕容的《乡愁》全文席慕容是一个以百转千回的爱情诗、写实写意的行走诗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的著名诗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席慕容的《乡愁》全文,欢迎阅读参考!乡愁席慕容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容简介席慕容(1943- ),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1981)、《无怨的青春》(1982)、《时光九篇》(1987)等。

作家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

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

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

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

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容出生于四川。

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

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

在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

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

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

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

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席慕容创作风格写作情感席慕容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和生命,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

而在这些爱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忧愁。

席慕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视角,来体验着生命中的温存。

写作技巧席慕蓉的诗作一直颇受瞩目,其中亦有异于诗作的特色,评论其诗作的文章颇多,散文作品较特殊之处,如‘花’在席作之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另外,兼论席慕蓉的写作技巧,如颜色的搭配、问句的运用、重覆句型的使用。

特色——花的描述及色彩的使用作者席慕蓉散文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有两大方面,一为对花卉的描述,二为颜色的词汇使用。

在于“花”的描述上,各式各样的花都能入文,其中又以荷花与她的关系最为密切。

因为席慕蓉本身具有是画家的身份,在颜色的运用上,自然比较于其他作家贴切,形成她的一种特色。

席慕容诗作《乡愁》赏析

席慕容诗作《乡愁》赏析

席慕容诗作《乡愁》赏析《乡愁》是席慕容的一首词作。

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席慕容诗作《乡愁》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诗歌赏析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

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

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

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

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

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拓展阅读:《乡愁》读后感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本诗作者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极年幼便来到了台湾.她不在故乡长大,连回故乡的`机会都被这宛如银河一般,隔绝了无数大陆台湾同胞的台湾海峡阻挠,直到四十几岁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一诗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年幼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使我心生一股共鸣。

是的,这首诗让我记忆犹深,很少有人会这样用比喻:故乡是一首歌,像清脆而渺远的笛声,自渺远而切近,由模糊到清脆,载着连同那清辉撒满大地的月亮,一齐朝自己的心海划来……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仅此两句,已经让人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佳句,可以想像这是多美的意境。

乡愁席慕容 诗歌赏析

乡愁席慕容 诗歌赏析

乡愁席慕容诗歌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

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

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

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

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

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原文: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余光中《乡愁》与席慕蓉《乡愁》比较赏析

余光中《乡愁》与席慕蓉《乡愁》比较赏析

余光中《乡愁》与席慕蓉《乡愁》比较赏析
余光中的《乡愁》与席慕蓉的《乡愁》都是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虽然两首诗的写作背景不同,一个是在海外的流浪之中写下,一个则是在国内的深夜之中写成,但是两人都以个人的视角,从感官和情感出发,将对故乡的回忆与思考流露出来。

余光中的诗在结构上较为严谨,每一句都写得十分精炼。

他以小溪、村庄、菜园等诸多细节来描绘故乡的万般风情。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则深刻而含蓄,反映了他多年离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他通过对故乡的“石头、水泥、钢铁”等现代化建设的反思,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而席慕蓉的诗则更加注重诗歌的节奏和音乐性。

她通过对故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情味道的描摹,营造出极具诗意的氛围。

同时,她的诗歌中还蕴含着对亲情、友情和家庭的热爱和思念。

她用诗歌来表达对故乡的深情,让人们仿佛能够听到诵读者的心声。

总的来说,两首《乡愁》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余光中的诗注重细节、精简而富含思考,而席慕蓉的诗则更加凸显出诗歌语言的美感和音乐美。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两首《乡愁》都是对人类故土情感最为深刻和真挚的赞歌。

席慕蓉《乡愁》诗歌赏析

席慕蓉《乡愁》诗歌赏析

席慕蓉《乡愁》诗歌赏析席慕蓉《乡愁》诗歌赏析《乡愁》席慕蓉写于1982年。

这首诗写了故乡的歌谣,故乡的景致,古树的年轮,作者从浓浓并且熟悉的乡音入手,再从熟悉而又模糊的故乡曾经的景致续写乡愁,最后从内心绵延不绝的乡愁的形象化作大树的年轮,永远的思乡之愁就这样通过形象的景物,化抽象为具体的表现了出来。

乡愁席慕容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诗歌赏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仅此两句,已经能使人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的`千古佳句,可以想像这是多么心动的感觉。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最初对这两句诗歌的理解比较幼稚和片面,也没有过多地思索作者为何说“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后来全面了解席慕蓉之后方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进一步认识到“模糊”是因为别离时间太久,又因为种种原因这种“模糊”变成了“怅惘”,了解诗人的境况,对解读这样的诗句很有帮助。

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诗歌最后小节将“乡愁”凝结在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上,充分表达“思乡之情”不会因为人的老去而渐失,而是永远鲜活。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

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

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

《乡愁》原文赏析

《乡愁》原文赏析

《》这首诗是由诗人写于1982年。

这首诗写了故乡的歌谣,故乡的景致,古树的年轮。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诗歌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

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

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

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

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

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延伸阅读:没有见过的故乡。

席慕蓉《乡愁》赏析

席慕蓉《乡愁》赏析

席慕蓉《乡愁》赏析席慕蓉《乡愁》赏析导语: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也希望能叶落归根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

席慕蓉《乡愁》赏析1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後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席慕容的《乡愁》一诗,虽只教了一回,我想,自己恐怕是再也忘不了了。

我很为此而庆幸。

是的,没有人会这样用比喻,也没有人用这样的比喻:故乡是一首歌,还是故乡这首歌像清脆而渺远的笛声,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然后情不自禁地,那自渺远而切近,由模糊到清脆,载着连同那清辉撒滿大地的月亮,一起朝自己的心海划来……“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你听到过这样的比喻吗?请你还是细细品一品吧,你就会发觉,这“模糊的怅惘”竟是如此传神、又是如此贴切,将许多年以前故乡的样子在自己脑中的印象轻轻唤出:她模糊而又真切,真切却又无法一一道出,无法一一道出,便在心灵深处生出一丝惆怅、一阵迷茫,正如那秋日早晨山间的浓浓雾气笼罩,亲人,虽在向将要远行的自己挥手,然而,不断为泪水充溢而变得迷蒙的双眼里,如何又能清晰地去拍下亲人也是自己依依难舍的那份衷肠,那声声祝愿?也许,没有人在认真品读之后不为这连环扣般的精妙比喻喝彩。

不仅如此,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已成为“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这不老的思念,又唤起了多少漂泊他乡的人们浓浓的情思,绵绵的期待!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句,用的是直抒胸臆笔法,其感受在诗人席慕容笔下,竟化作了如此含蓄、如此隽永的诗行!……于是,童年的欢笑,小伙伴的追逐,其间忘情的嬉戏……多年前故乡留给自己的一幕幕画面,竟变得如此亲切,那割舍不断的情丝又一缕一缕重新连接……我不知道,台湾诗人席慕容作《乡愁》时,内心有没有涌起似那般波澜阵阵。

席慕蓉《乡愁》原文及赏析

席慕蓉《乡愁》原文及赏析

席慕蓉《乡愁》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席慕蓉《乡愁》原文及赏析【导语】:乡愁是席慕蓉写的一篇散文,来了解一下原文及赏析吧乡愁我们一般人解释乡愁,总是把它固定为对故乡的思念,我却比较喜欢法文里对乡愁的另外几种解释——一种对已逝的美好事物的眷恋,或者,一种远古的乡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迁移
阅读下面句子,然后仿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仿写:
希望是 ____ 幸福是 _____ 欢乐是 _____
痛苦是____ 友谊是____ 母爱是____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席慕蓉的《乡愁》,余光中的《乡愁》 两者之间的 同异。
同:诗人都是选择几个深意的形象或画面来表达同样的 主题,两篇都是通过创造性的比喻来书写心中的愁,两 首都是抒情诗。
异:余诗主要是通过形象来推进诗情,席诗主要通过画 面和比喻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余诗的思想深度比席诗要 广和深;余诗的结构比较对称,在表达的情感上,席诗 相对细腻和缠绵。
古诗词中的乡愁
《黄鹤楼》 《苏幕遮》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写乡愁,内容自是陈旧,但直 写所见,甚为宏阔,白描景物,却不感 粗糙,兼直书情怀,不扭捏作态,读来流 畅自然。而意思层层相套,极尽曲折,如 "明月楼高休独倚",但实际上是倚了, 并因此喝了不少酒,酒是用来消愁解相 思的,然非但不能解,还化作相思泪, 可见相思之深、之无时不在。
席慕容
当你走近, 如何, 请你细听, 让你遇见我? 那颤抖的叶, 在这最美丽的时刻。 是我等待的热情! 为这——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朋友啊!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那不是花瓣,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那是我凋零的心。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现代诗中的乡愁
《乡愁》席慕容
乡 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 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作者想象丰富而巧妙,她充分调动读者 的视觉和听觉的能力,让读者和她一起 展开的想象的翅膀。朦胧的月光中响起 的笛声,笛声婉转悠扬而又清远,使人 想起远方,想起以前,想起故乡,而笛 声又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想到苏 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美 好祝愿,从而增添乡对于游子来说是一种无所不在的 弥漫在心头的体验,常常是一件小小的 物件,一段熟悉的音乐,都会蓦然唤起 对故乡的回忆。真想好好看看故乡的面 貌,故乡的面貌也依稀记得,但因分离 太久了,仿佛又很朦胧,要离我远去, 一切又只能是“模糊的惆怅”。 没有年轮的树意味着永不老去,意味着 作者思乡无限,她对故乡对祖国的爱会 恒久的保留在灵魂深处,她要永远地保 持着对故乡美好的回忆。
出塞曲 席慕容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 谁说出塞歌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 想着黄河岸啊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一棵开花的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