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温度与温度计定义

合集下载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篇一」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符号:t单位:摄氏度)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 0.1℃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无―20―100℃ 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无―30 ―50℃ 1℃同上5、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6、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②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②继续向外界放热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7、汽化与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9、沸腾现象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10、升化和凝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升华吸热,凝华放热重视知识的.系统性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不能孤零零的背些定义在脑子里,要有一个对物理课本的系统概念,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总结及习题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总结及习题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总结及习题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使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1摄氏度某地气温-3℃念搞: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折算关系t=t+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结构:下存有玻璃浸,里丰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厚薄光滑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光滑地铸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分类用途量程分度值所用液体特殊构造使用方法实验用温度计测物体温度-20℃~110℃寒暑表测室温-30℃~50℃体温计测体温35℃~42℃1℃水银煤油(红)1℃酒精(红)0.1℃水银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采用前:观测它的量程,推论与否适宜试样物体的温度;并正视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精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温度计的玻璃浸必须搞小目的就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小,上面的玻璃管搞粗的目的就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小,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就是:读数精确。

二、物态变化填上物态变化的名称及放热吸热情况:1、熔融和凝结①熔融: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1升华吸热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液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气凝华吸热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熔融特点:固液并存,放热,温度维持不变熔融特点:放热,先变硬变稀,最后变成液态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常用的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验室液体温度计、测温枪(1)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2)体温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细而弯的“缩口”分度值:0.1摄氏度(3)寒暑表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构造:玻璃泡、内径很细的玻璃管、刻度及温标量程:零下30摄氏度—50摄氏度分度值:1摄氏度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1)看:使用温度计时,要看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的范围。

还要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2)选:估计被测量物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3)放: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4)读: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俯大仰小)(5)记:记录温度值,不要漏写或错写单位。

4.常见温度的估计(单位:摄氏度)人体正常的体温:36.5℃-37.3℃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15℃-25℃冰箱冷藏室:0-4冰箱冷冻室:零度——零下24 ℃(-24)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40℃➢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熔化及其应用(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熔化吸热)。

(2)应用:冰雪消融、铁块熔化、蜡烛“流泪”、雪糕化水、吃雪糕解暑2.凝固及其应用(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需要放出热量(凝固放热)。

(2)应用:水结冰、铁水烧铸兵器、冬天在菜窖里面放水防止蔬菜冻坏.(利用液体凝固放热)3.探究固体熔化规律(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停表、磨碎的固体(海波和石蜡)(2)实验过程:把分别装有海波和石蜡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搅拌棒不断搅动。

(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_冷热程度__叫做温度。

常用单位摄氏度(℃)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2)使用方法:【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在使用上的不同之处:(1)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固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液态 2.晶体和非晶体 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 1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 1. 考查热点: 温度计的原理、使用与读数,物态变化中汽化与液化现象的判断与分析2. 考查题型: 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综合能力题为主3. 备考重点: 考点1:温度和温度计例1 如图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图__乙__(选填“甲”或“乙”)为寒暑表,其示数为__-5__℃。

方法点拨: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如果是数值由上到下逐渐变大,则此时温度是零下温度;如果数值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小,则此时温度是零上温度。

读数时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

考点2:物态变化的判断例2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理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D )方法点拨:判断物态变化的步骤:明确物态变化前研究对象的状态→弄清物态变化后研究对象的状态→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考点3:熔化和凝固图像例3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__80__℃,熔化的时间是__15__min。

方法点拨:分析图像上有没有一个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从而得出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利用这些特点解题。

考点4: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例4 “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成9 ℃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又消失不见了,在皮肤上不留黏黏的感觉,使人感到凉爽。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1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3、温度计(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5、体温计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量程:3542℃ 分度值:0.1℃ 用法:离开人体读数6、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2物态变化温度计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3、体温计有缩口,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为0.1℃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时要吸热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时要放热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要吸热,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2、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要放热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2、沸腾只在沸点进行,要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3、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1、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3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2、汽化和液化3、熔化和凝固4、升华和凝华5、水循环热现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符号:t单位:摄氏度<℃>)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初二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知识点复习及随堂例题

初二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知识点复习及随堂例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3.1 温度一、温度(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Ⅱ.体温计:35℃~42℃、0.1℃;Ⅲ.寒暑表:-35℃~50℃、1℃.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10 2040 30仰视:结果偏低 俯视:结果偏高 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五、体温计1. 量程:35℃~42℃;分度值:0.1℃.2.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

(否则只升不降)☆典型例题 1. 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36℃ ;图2中的示数为 -9℃ 。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 A.小红:37.6℃;B :小刚:36.9℃;C :小明:38.2℃;D :小华:36.5℃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三章物态变化§3.1 温度一、温度(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Ⅱ.体温计:35℃~42℃、0.1℃;Ⅲ.寒暑表:-35℃~50℃、1℃.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1020(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五、体温计1. 量程:35℃~42℃;分度值:0.1℃.2.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

(☆1. 2中的示数为-9℃。

0℃以0℃向下读。

2. ( C )38.2℃;D:小华:36.5℃3. 玻璃管的直径小一些,因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更小一些。

(填“大”或“小”)规律总结:温度计的分度值越小,表示其灵敏度越高。

为了增加温度计的灵敏度,只能增大温度计的玻璃泡,减小细管的直径。

固态液态熔化凝固§3.2 熔化与凝固一、定义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一、温度和温度计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符号℃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思考:①冬天室外-12℃,冰的下表面是℃,上表面℃。

②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

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

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3、温度的测量——温度计温度计原理: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4、体温计量程:,因为分度值:结构: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作用可以离开人体读数②内径较细,玻璃泡较大,作用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使用要求:体温计使用前下甩,普通温度计不能5、温度计使用①先估测物体温度,在选择温度计。

温水温度为40℃,60℃的水很烫的感觉。

②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③使用: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如图。

6、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取出温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物质分类: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像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等都是晶体。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像玻璃、沥青、石蜡、松香、橡胶等都是非晶体3、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区别4、分析晶体熔化过程,例如冰的熔化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