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格吉勒图案

合集下载

呼格吉勒图案

呼格吉勒图案

呼格吉勒图案
呼格吉勒图案是指1996年4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毛纺厂年仅18周岁的职工呼格吉勒图被认定为一起奸杀案凶手。

案发仅仅61天后,法院判决呼格吉勒图死刑,并立即执行(又称4·09毛纺厂女厕女尸案)。

2005年,被媒体称为“杀人恶魔”的内蒙古系列强奸杀人案凶手赵志红落网。

其交代的第一起杀人案就是4·09毛纺厂女厕女尸案,从而引发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4年11月20日,呼格吉勒图案进入再审程序,再审不进行公开审理。

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对再审判决宣告原审被告人呼格吉勒图无罪,之后启动追责程序和国家赔偿。

12月19日,内蒙古公、检、法等部门启动呼格吉勒图案的追责调查程序。

2014年12月30日,内蒙古高院依法作出国家赔偿决定,决定支付李三仁、尚爱云国家赔偿金共计2059621.40元。

2015年1月,中共新华社党组决定,对在推动呼格吉勒图案重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汤计予以表彰,记个人一等功。

2015年1月23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得到证实:呼格吉勒图父母李三仁、尚爱云夫妇已向内蒙古检察院递交对办案人员控告举报书。

呼格法律职业伦理案例(3篇)

呼格法律职业伦理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呼格吉勒图案,是我国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一起冤假错案。

1996年4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女子呼格吉勒图被杀,年仅18岁的呼格吉勒图被认定为凶手。

经过短短61天的审判,呼格吉勒图被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

然而,2005年,内蒙古高院对这起案件进行了再审,最终认定呼格吉勒图无罪,并宣布予以平反。

这起冤假错案背后,暴露出我国法律职业伦理的严重问题。

二、案例概述1996年4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女子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生李晓芳被杀害。

警方在调查过程中,锁定了呼格吉勒图,并很快将其抓获。

经过审讯,呼格吉勒图承认了犯罪事实。

然而,经过调查,警方并未找到呼格吉勒图作案时的有力证据。

在此背景下,呼格吉勒图被判死刑,并于1996年4月24日被执行。

2005年,内蒙古高院对这起案件进行了再审。

在再审过程中,警方提供了新的证据,证实呼格吉勒图并非凶手。

经过审理,内蒙古高院认定呼格吉勒图无罪,并宣布予以平反。

此后,内蒙古警方继续侦查此案,最终找到了真正的凶手赵志红。

赵志红承认了杀害李晓芳的罪行,并对呼格吉勒图表示悔恨。

三、法律职业伦理问题1. 违反证据规则在呼格吉勒图案中,警方在侦查过程中并未找到呼格吉勒图作案的有力证据,但在审讯过程中,呼格吉勒图承认了犯罪事实。

这表明,警方在侦查过程中可能存在刑讯逼供等违法行为。

此外,警方在审判过程中也未充分收集、审查证据,导致呼格吉勒图被错误定罪。

2. 违反程序正义呼格吉勒图案的审判过程存在诸多程序正义问题。

首先,审判时间过短,仅有61天。

其次,审判过程中,呼格吉勒图的辩护律师未能充分行使辩护权,导致其合法权益未能得到有效保障。

最后,二审法院未对一审判决进行充分审查,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

3. 违反法律职业道德在呼格吉勒图案中,部分办案人员存在严重的法律职业道德问题。

首先,刑讯逼供、非法取证等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

其次,部分办案人员为了追求案件办理速度,忽视了对案件事实的审查,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

呼格吉勒图案之分析.

呼格吉勒图案之分析.

家成立复查组,然后走
法律程序。
5
第二篇:汤计发表第二篇内参《呼市“系列杀人案” 尚有一起命案未起诉让人质疑》。 背景:
2006年11月28日,赵志红案完成一审,但没有公开审理,赵 供述的10件命案,只起诉9件,惟独没有与“呼格案”相 关的毛纺厂命案。
应对: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汤计立
即写了第二篇内参《呼市“系列
赔偿项目包括呼格吉勒图生前被羁押60日的限 制人身自由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及对其父 母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13
国家追责之具体情况
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决定成 立调查组,对检察系统造成呼格吉勒图错案负有责 任的人员展开调查。在内蒙古自治区高院宣布呼格 吉勒图无罪的两天后,当年呼案的主办者,时任呼 和浩特新城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冯志明即被检查机关 带走,被公众视为是呼格案启动追责后第一个被调 查的责任人。但到目前为止,当年办案人员被调查 的也仅仅限于冯志明。
题为《内蒙古一死刑犯父母呼吁警方尽快澄
清十年前冤案》。 影响:
调查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政法委 于2006年3月初,成立 了“呼格吉勒图流氓 杀人案”复查组。当 年8月,复查有了结论。
当年判处呼格吉勒图 死刑的证据明显不足, 但政法委不能改判,得 走法律程序。要求自 治区高级法院复查,向 最高人民法院汇报,两
17
国家追责时行政法原则的体现 —合法性
根据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机关的活动 必须遵守法律和客观、适度、符合公平、 正义等法律理性。对当时的主要责任人, 时任呼和浩特新城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冯志 明的追责是合法的。
18
国家追责时行政法原则的体现 —合理性
平反之初,内蒙古公检法三部门先后宣布 成立调查组,对铸成错案负有责任的办案 人员进行调查,但一年时间过去,内蒙古 政法系统仍未公布追责结果,追责问题一 直没有下文。

呼格吉勒图案

呼格吉勒图案
呼格吉勒图案
1996年04月09日:呼和浩特一女子被掐死在公厕内。 1996年05月23日: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呼格犯流氓罪、故意杀人罪, 判处死刑。 1996年06月0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核准死刑。 1996年06月10日:呼格被执行枪决,距离案发只有62天。 2005年10月23日:系列强奸、抢劫、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赵志红落网,主动 交代了其1996年在呼市一毛家属院公厕犯下的杀人案。 2006年03月:内蒙古自治区政法委组成了案件复核组对案件进行调查。 2006年08月:复核得出结论,‚呼格案‛确为冤案。 2006年11月28日: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赵志红案进行了不公开审理, 未提‚四· 九‛女尸案。 2014年10月30日:内蒙政法委、公安厅等机构证实,最快下月开始启动针对 呼格吉勒图的法律重审程序。 2014年11月20日:内蒙古高院向呼格吉勒图父母送达立案再审通知书,呼格 吉勒图案进入再审程序。
2007年11月28日,汤计完成了第五篇内参,根据法律界人士的意见, 直接呼吁案件跨省区异地审理‚呼格案‛。这篇内参发出后,同样引 起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的重视,最高法从内蒙古调阅了‚呼格案‛的 案卷,对案件直接予以关注。
复查停滞
在赵志红供出‚四九‛命案后,内蒙古 自治区政法委也组成了以时任政法委副 书记宋喜德为组长的‚四九‛案件核查 组,对案件进行复查。 而赵志红案自2006年开庭后休庭至今, 8年没有再审。在2012年及以前,一审 最长不超过9个月,2013年1月1日之后, 新《刑事诉讼法》颁布,一审最长不超 过20个月。然而,由于法律上未规定一 审超期的直接后果,在司法实践中超期 现象野比比皆是,但像赵志红案超期8 年的十分少见。
刑事司法制度原则

呼格吉勒图案

呼格吉勒图案

呼格吉勒图案(全国首例公开宣告纠正已执行死刑的错案):1996年4月9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毛纺织厂宿舍旁的女厕内发生一起强奸杀人案,前往公安机关报案的呼和浩特市卷烟厂工人呼格吉勒图被认定为凶手,61天后法院判决呼格吉勒图死刑并立即执行。

2005年,内蒙古系列强奸杀人案嫌犯赵志红落网,其交代的多起案件中包括“4·9”女尸案,因“一案两凶”从而引发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而在9年前,呼格吉勒图已因“4·9”女尸案被枪决。

2006年11月28日,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赵志红案,因赵志红当庭指出检察机关的控诉漏掉了1996年那起强奸杀人案,庭审暂停。

此后,赵志红案再没有开过庭,直至呼格吉勒图案的再审出现转机。

2005年赵志红落网后,呼格吉勒图父母持续9年上访。

2014年11月20日,内蒙古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因此案原审被告人呼格吉勒图已经死亡,根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此案的再审将实行不开庭审理,采取书面审理方式。

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高院正式向呼格吉勒图家属送达再审判决书,并宣告呼格吉勒图无罪。

2014年12月30日,内蒙古高院依法作出国家赔偿决定,决定支付李三仁、尚爱云国家赔偿金共计2059621.40元。

呼格父母拒绝外媒采访:我们国家的事你们别管:呼格父母拒外媒采访:我们国家的事你们别管11月20日,内蒙古高院关于呼格吉勒图“流氓杀人案”立案再审的消息一公布,国内外媒体记者蜂拥而至,纷纷要求呼格吉勒图的父母李三仁夫妇接受采访。

依照常理,在法院已经立案再审的节骨眼上,李三仁夫妇借助媒体壮壮声势,接受中外记者采访,吐一吐积压多年的不快,绝对不会有人说长道短。

可是,老两口没有这样做,他们只是接受了国内媒体的采访。

对国外媒体记者的采访要求,李三仁先表示一下感谢,然后便客气地说:“这是我们国家的事、我们家的事,你们别管了。

”至今,李三仁夫妇没有直接接受过外媒记者的采访。

呼格吉勒图案:贪功之念、破案立功是如何冤死人的

呼格吉勒图案:贪功之念、破案立功是如何冤死人的

呼格吉勒图冤案:贪功之念、破案立功是如何冤死人的呼格吉勒图是因被认定为内蒙古“四九”女尸案的凶手而被执行死刑的。

为了把这个19岁的孩子查办归案,费了当时呼市公安局、新城区分局上下很大的力气,最后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呼格吉勒图案件被列为内蒙古严打期间的成功案例,媒体广泛报道,相关办案人也得到了相应的表彰和奖励。

呼格吉勒图是如何成为“犯罪嫌疑人”的呢?本来呼格吉勒图和工友闫峰是报案人,但是他们遇到了一位英明神武的分局副局长马志明,只花了几分钟就把案子给“破”了。

马志明“破案”的一刻,就发生在现场勘查时:“马志明副局长和报案人简单交谈几句乊后,他的心扉像打开了一扇窗户,心情豁然开朗了。

”“按常觃,一个公厕内有具女尸,被迚厕所的人发现,也许幵不为奇。

问题是谁发现的?而眼前这两个男的怎么会知道女厕内有女尸?”“冯副局长等分局领导,会意地将目光一齐扫向还在自鸣得意的两个男报案人,心里说,你俩演的戏该收场了。

”马志明的这一疑心,本来只是一种怀疑,说穿了其实也只是个偶然的念头。

但是,一旦领导这个念头被“贯彻到底”,就成了血染的冤案。

“作为优秀的刑侦人员,现场的仸何异物都是珍贵的资料。

而临场领导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即便是眉头的一起一伏,都是无声的命令。

”在领导无声的命令下,呼格吉勒图和闫峰被“归案”问话。

隔离审讯,呼格吉勒图和闫峰两个人的供词是一致的,大致经过是:两个人到工厂上“中班”,后半夜两点才下班。

晚上八点多的时候,呼格吉勒图出厂买点东西,中途去了公共厕所小便,听见女厕内有人喊叫,但是又没有声音了。

他小便完临走,迚去看了一眼,发现有人横仰在那里,他就跑出来了。

跑出来想,那女的是不是死了?于是又返回去,发现那女的是真的死了。

呼格吉勒图回厂,跟闫峰说:“女厕所有个女人死了,你不去看看?”俩人就一起去看,见黑乎乎的一个人横在两个蹲坑乊间的矮隔墙上,于是闫峰说报案吧,两个人就报了案。

厕所太臭,呼格吉勒图在报案路上还买了五块泡泡糖。

呼格案。

呼格案。

内蒙古呼格案新华网呼和浩特12月15日电(记者罗沙、贾立君)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对呼格吉勒图故意杀人、流氓罪一案作出再审判决,并向申诉人、辩护人、检察机关送达了再审判决书。

该案因呼格吉勒图的父母申诉,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于11月19日决定启动再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并依法进行审理。

审理中,合议庭查阅了本案全部卷宗以及相关材料,听取了申诉人、辩护人和检察机关意见,经合议庭评议并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作出如下判决:一、撤销本院(1996)内刑终字第199号刑事裁定和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1996)呼刑初字第37号刑事判决,二、原审被告人呼格吉勒图无罪。

1996年4月9日晚19时45分左右,被害人杨某某称要去厕所,从呼和浩特市锡林南路千里香饭店离开,当晚21时15分后被发现因被扼颈窒息死于内蒙古第一毛纺织厂宿舍57栋平房西侧的公共厕所女厕所内。

原审被告人呼格吉勒图于当晚与其同事闫峰吃完晚饭分手后,到过该女厕所,此后返回工作单位叫上闫峰到案发女厕所内,看到杨某某担在隔墙上的状态后,呼格吉勒图与闫峰跑到附近治安岗亭报案。

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呼格吉勒图犯故意杀人罪、流氓罪一案,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6年5月17日作出(1996)呼刑初字第37号刑事判决,认定呼格吉勒图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流氓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宣判后,呼格吉勒图以没有杀人动机,请求从轻处理等为由,提出上诉。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于1996年6月5日作出(1996)内刑终字第199号刑事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根据当时有关死刑案件核准程序的规定,核准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呼格吉勒图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996年6月10日呼格吉勒图被执行死刑。

呼格吉勒图的父亲李三仁、母亲尚爱云提出申诉。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于2014年11月19日作出(2014)内刑监字第00094号再审决定,对本案进行再审。

中国法律离谱案例(3篇)

中国法律离谱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往往令人瞠目结舌。

本文将盘点几个在中国法律史上令人称奇、离谱的案例,揭示法律与现实的碰撞,以期引起人们对法律公正性的思考。

二、案例一:醉驾案2011年,河南省郑州市发生一起醉驾案。

司机赵某酒后驾车,撞上行人李某,致其死亡。

经检测,赵某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36mg/100ml,远超醉驾标准。

然而,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却以“赵某系初犯,认罪态度良好”为由,仅判处赵某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

此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人们质疑法律的公正性。

有网友调侃:“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喝酒就开车,开车还喝酒,喝酒还撞人,撞人还判缓刑。

”这一离谱判决,让人们对法律产生质疑。

三、案例二:男子持刀砍伤警察,被判无罪2013年,河南省郑州市发生一起男子持刀砍伤警察案。

男子李某因纠纷持刀砍伤民警张某,导致张某受伤。

然而,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却以“李某持刀砍人,但主观恶性较小”为由,判决李某无罪。

这一判决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有网友表示:“这样的判决让人无法接受,难道法律是为了保护罪犯吗?”这一离谱案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法律公正性的质疑。

四、案例三:女子因遭丈夫家暴,被判刑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发生一起女子因遭丈夫家暴,被判刑案。

女子张某与丈夫李某结婚多年,长期遭受家暴。

在一次争吵中,张某持刀将李某砍伤。

法院审理后,以“张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为由,判处张某有期徒刑3年。

这一判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有网友表示:“这样的判决让人无法理解,难道法律是为了保护施暴者吗?”这一离谱案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法律公正性的质疑。

五、案例四:男子持刀砍伤无辜路人,被判无罪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发生一起男子持刀砍伤无辜路人案。

男子刘某因纠纷持刀砍伤路人赵某,导致赵某受伤。

然而,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却以“刘某持刀砍人,但主观恶性较小”为由,判决刘某无罪。

这一判决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格吉勒图案始末1996年4月9日:呼和浩特一女子被掐死在公厕内。

1996年5月23日: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呼格犯流氓罪、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

1996年6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核准死刑。

1996年6月10日:呼格被执行枪决,距离案发只有62天。

2005年10月23日:系列强奸、抢劫、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赵志红落网,主动交代了其1996年在呼市一毛家属院公厕犯下的杀人案。

2006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政法委组成了案件复核组对案件进行调查。

2006年8月:复核得出结论,“呼格案”确为冤案。

2006年11月28日: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赵志红案进行了不公开审理,未提“四·九”女尸案。

2014年10月30日:内蒙政法委、公安厅等机构证实,最快下月开始启动针对呼格吉勒图的法律重审程序。

2014年11月20日:内蒙古高院向呼格吉勒图父母送达立案再审通知书,呼格吉勒图案进入再审程序。

资料图:呼格吉勒图的墓地。

呼格吉勒图的父母,在家向记者展示这些年来为上访到北京留下的部分车票。

2014年11月20日中午,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李生晨就呼格吉勒图(以下简称呼格)案的再审决定,回答了记者关心的几个问题。

李生晨认为,目前媒体报道以及社会舆论多用“冤案、错案”这样的词语评价呼格案,本案正在审理过程中,只有依法做出再审判决后,才能有定论。

呼格在1996年被执行死刑后,此案的转折点出现在了2005年,一名叫赵志红的犯罪嫌疑人承认自己才是“真凶”,呼格案的申诉复查由此提上了议程。

李生晨介绍说,赵志红案件的一审是由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负责审理的,“赵志红案开过庭(2006年),但后来发现了新的情况,需要补充侦查,什么时候开庭要由呼和浩特市相关司法机关决定。

”李生晨表示,再审合议庭将对该案原审涉及的事实、证据以及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全面审查。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原审被告人已经死亡,内蒙高院研究决定采取书面形式审理本案,但会对审理过程,裁判理由,裁判结果依法公开。

高院启动复查程序,是因为呼格的父母李三仁,尚爱云提出了申诉。

在复查过程中,发现原来定罪量刑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这些问题需要再审合议庭经过审理以后,最终依法确认,“我相信,在再审裁定文书中,会将这些问题一一列明。

”(凤凰网)呼格案案情回顾:呼格吉勒图案审结仅用62天关键物证未做DNA鉴定新京报:18年前,内蒙古青年呼格吉勒图因杀人被判处死刑。

9年后另一杀人嫌犯赵志红向警方供述自己为呼案真凶。

呼案从案发到执行死刑只用了62天,不可不谓“快”;9年之后,疑案出现,再审此案之呼声延宕至今,耗时9年之久,不可不谓“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副教授门金玲说,若要对“严打”反思,就是无论怎样“严打”,都应该在法律的框架内,因为一旦突破这个框架,就是纵容公权力去违法,而这事实上对社会的伤害更大。

早上6点半,天气晴,呼和浩特市第一看守所门口,黑压压的人群挤满一片,几十个警察忙着维持秩序,不停警告躁动的人们。

铁门内,四名死囚已坐上警车,将被押往公审大会,执行枪决。

看守所大门左侧,矮个子的毛纺厂职工尚爱云挤在最前面,她不停地往里张望。

“那是1996年的6月10日”,尚爱云肯定地对记者说,4名死刑犯中,有一个是她的儿子呼格吉勒图,被判流氓罪、故意杀人罪。

大门打开,警车开出,人群一阵骚动,尚爱云一眼看见儿子,上身穿的还是那件灰色夹克,下身是蓝色裤子。

儿子所有的衣服都是她买的,所以她很快能认出。

呼和其他犯人一样,双手反绑背后,绳子在身上勒得很紧。

尚爱云原以为,18年前这一幕会随时间淡去。

但是,赵志红在2005年供认自己才是呼案“真凶”后,所发生的一切,让尚爱云的记忆不停回到1996年。

1996年,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严打。

在从重从快的指令下,呼格吉勒图案,从案发到执行死刑,仅用62天。

死囚的最后时光呼市的乌兰恰特剧场,如今已被拆除,建成当地最大的广场。

1996年,那里是座上下两层的剧场,呼和浩特一些重要政治活动都在那里举行。

严打时的公审大会也在此召开。

当天因为有死刑犯公审,剧场很快坐满群众。

当警车陆续驶离看守所的那一刻,尚爱云和老伴跟着车队奔跑。

老伴李三仁身体不好,跑不动,尚爱云一个人跑在前面。

双脚赶不上车轮,警车跟丢了。

等她赶到剧场,大门关闭,外面围满了人。

她哭着央求保安:“执行死刑的有我儿子,我要进去看看”。

保安心软,开门,放她进入。

尚爱云埋着头急匆匆往里走,抬头不期然看见了儿子。

不远处,呼格吉勒图和另三名死刑犯被押成一排,站在楼梯间。

他们被反绑双手,嘴里叼着一根烟,边上站着五六个警察。

尚爱云一下子哭出了声,儿子扭头看见母亲,“眼泪哗哗的”。

尚爱云想和儿子说话,警察没允许。

“我就想问他,到底是不是他干的?”呼格吉勒图扭过头,不再看母亲。

当天中午,尚爱云收到领尸通知单,“老大去收的尸,头上中了两枪”。

案发后,尚爱云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儿子犯了什么罪。

直到一审开庭,法官当庭判决的声音响起,尚爱云才完整知道儿子的罪行。

“那是1996年5月23号”,尚爱云回忆着,几欲泪下。

在呼市中院,法院审理查明:1996年4月9日当晚8时40分许,呼格吉勒图酒后到内蒙古第一毛纺织厂宿舍57栋平房西侧的公共厕所处窥视,当听到女厕所内有人解手,便进入女厕所将正在解手的被害人杨某某搂住,后采取捂嘴、扼颈等暴力手段,将其按倒在便坑的矮墙上,扒开衣、裤进行流氓猥亵。

后听到外面有动静,便逃离现场。

杨某某因其扼颈窒息而当场死亡。

审判长苏明宣布:被告人呼格吉勒图,判处死刑。

尚爱云听清儿子罪行时,也听清了判决。

呼格吉勒图家人在开庭前一直未收到各种“通知”。

门金玲表示理解。

她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副教授,长期研究严打。

门金玲告诉记者,严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3年通过的《关于迅速审判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决定》。

该《决定》规定:“对杀人、强奸、抢劫、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主要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民愤极大的,应当及时交付审判,可以不受《刑事诉讼法》第110条规定的关于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期限以及各项传票、通知书送达期限的限制。

”该决定是为了“从重从快”打击犯罪。

“这是对被告人辩护权的保障,不应被侵犯。

”门金玲表示。

警察感觉不对劲呼格吉勒图被判死刑后,张帆(化名)心里一直打鼓,他觉得认定呼为命案凶手“不对劲儿”。

张帆曾是呼市公安局新城分局的警察。

1996年4月9日晚,他接到呼格吉勒图和其工友闫峰报警,并看到呼的第一份口供。

“这份口供不支持呼为凶手。

”呼格吉勒图和闫峰均为呼和浩特卷烟厂职工。

案发当晚,两人在外喝酒,闫峰先回车间,呼回家取钥匙。

10多分钟后,呼来找闫峰,坚持要他同去女厕,说那里出事了。

后两人发现厕内女尸。

次日,闫峰出了警局。

呼格吉勒图则再没回过家。

案发后,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和辖区新城区公安分局多位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公共女厕耍流氓杀人”,是严打时期须重点打击和整治的。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又出现一个犯罪高峰。

1996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李沛瑶被杀,凶手是他护卫——18岁的武警张金龙。

那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治安状况纷纷提出尖锐意见。

严打行动由此开启。

1996年4月到1997年2月,公安部牵头,成立了“严打办公室”,部长陶驷驹亲任组长,督阵指挥全国公安机关“严打”。

呼格吉勒图撞上“枪口”。

因为案件恶劣、社会影响力极坏,相关领导指示要抓紧破案。

“当时郑局长身上的压力非常大”,一位不愿具名的警察告诉新京报记者,郑润民时任新城区公安分局局长,案发地属新城区辖区。

当时,这位警察在郑润民属下任职。

据其介绍,“公厕女尸案”发生前不久,郑润民刚刚履新,此前他担任玉泉分局副局长。

“案子最初迟迟没有进展,郑局长大发雷霆,逮住负责的民警就是一顿臭骂:你们啥球都弄不成!”这位警察回忆说。

1996年5月3日,也即呼格吉勒图案即将开庭审理前,内蒙古自治区“严打”斗争小组考察呼市后,强调此次斗争“时间紧、任务重”,指示呼市政法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要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成为全区表率。

“严打”指示之下,公安一马当先,“经常加班,一有案子就连轴转”,上述不愿具名的呼市警察介绍,当时因为时间紧,加上一些民警办案素质不高,“刑讯逼供是常事”。

“(受害者)牛仔裤上有三个铆钉,你他妈的不记得了?接下来就是一顿拳脚,打过几回之后,再问疑犯多半会说记得”,当记者问及当时是如何刑讯逼供时,这位“老刑侦”给记者“演示”。

辅佐郑润民的是主管刑侦的副局长冯志明,在呼市当地媒体关于此案的报道中,他是一个“金睛火眼”的神探:“两个男的怎么会知道女厕内有女尸?”闫峰回忆说,案发后的第二天早上,他出公安局时,透过门缝看见呼格吉勒图蹲在地上、手被反铐在屋内的暖气管上,头上戴着一顶摩托车头盔(防止自残),面色发黑。

案发后第三天,尚爱云接到民警通知,让准备行李送看守所,“床被啊,衣物啊,你儿子招了,警察说。

”严打之下的错位关系呼格吉勒图在烟厂的工作,就是把卷好的烟,放到传送带上组装,这是香烟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对工人体力要求不大,但需要不断弯腰,它需要工人足够的耐心。

在母亲尚爱云眼中,儿子内向,胆小,“邻居老人去世,门口摆几个花圈,呼上下班都是绕着走。

”“我宁愿他是出了车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尚爱云生活在指指点点和耻辱中。

“呼格吉勒图耍流氓,在女厕把人杀了!”尚爱云总能听见细碎声音在身后响起。

尚爱云不信,儿子会做那种事。

今年11月16日,尚爱云找到滑力加,以示感谢。

这名退休的呼市新城区检察官,是全国第一名呼吁再审呼案的检察官。

滑力加认为,检察院当时不应对呼提起公诉。

他说,呼案有3大疑点,公安存在主观办案之嫌;缺少直接证据,死者体内精斑未做DNA鉴定;公安涉嫌刑讯逼供。

曾有媒体记者获得一份18年前呼案的笔录,该笔录制于1996年5月7日晚上9时20分——即被枪决前一个月,询问人为呼市检察院检察官刘某和彭某。

被询问人是呼格吉勒图,呼称自己是无辜的。

该媒体报道,在这份共计7页、1500字的笔录中,呼格吉勒图数次表示:“今天我说的全是实话,最开始在公安局讲的也是实话……后来,公安局的人非要让我按照他们的话说,还不让我解手……他们说只要我说了是我杀了人,就可以让我去尿尿……他们还说那个女子其实没有死,说了就可以把我立刻放回家……”在叙述“当晚自己的犯罪事实”时,呼格吉勒图做了如下陈述:“我当晚叫上闫峰到厕所看,是为了看看那个女子是不是已经死了……后来我知道,她其实已经死了,就赶快跑开了……她身上穿的秋衣等特征都是我没有办法之后……猜的、估计的……我没有掐过那个女人……”该媒体报道称,笔录显示,询问人对呼格吉勒图使用了“你胡说”等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