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如何解读血培养结果1
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

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一、概述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验报告,通过分析人体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档将介绍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的内容和解读。
二、报告单结构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包括被检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以及检验时间、样本类型等检验相关信息。
2. 血液计数血液计数是血液分析的核心指标之一,它通过计算单位体积(通常为1毫升)血液中的各类细胞数量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常见的血液计数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衡量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用于评估贫血等疾病。
•白细胞计数(WBC):衡量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用于评估免疫系统功能和感染情况。
•血小板计数(PLT):衡量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出血风险。
3. 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是评估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血红蛋白浓度指血液中单位体积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比例。
4.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观察血液中各类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大小、形状等指标。
通过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评估细胞的正常与否,及时发现异常细胞。
5. 其他指标除了上述核心指标外,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还可能包含其他一些相关指标,如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血液健康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
三、报告解读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提供了各项指标的具体数值和相应的参考范围。
医生会根据这些数值的高低和与参考范围的关系,综合分析,进行疾病的判断和诊断。
通常情况下,血液指标偏离参考范围可能表示存在某种异常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单独的指标异常并不能确定具体的疾病,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例如,红细胞计数偏低可能表示贫血,血小板计数偏低可能表示凝血功能异常,白细胞计数偏高可能表示有感染或炎症的存在。
临床医生如何做血培养(11-7-17)

接种需氧瓶,然后将剩余的血液接种入厌氧瓶。因
为多数菌血症是由需氧和兼性需氧细菌造成的,而 这些细菌从需氧瓶中更好的被分离。
由于婴幼儿患者厌氧菌所致菌血症比较罕见,婴幼
儿血培养可以仅用需氧瓶,为提高检出率、区分污 染菌,应采用两只需氧瓶为一组血培养。仍然采用 双侧双瓶的采血方式。
真菌血培养采用需氧血培养瓶采集标本。采用中和/
生物的检出率增加3%。
一份标本 2 个瓶子,每瓶 10ml ,共 20ml ;
要求至少采两份血,2份4个瓶子,共40ml。
要采集多少血液?
但并非越多越好,超过一定数量的采血量
会稀释培养瓶内的肉汤,使肉汤无法有效 中和血中的抑制物质(补体、抗体、抗生 素)。
血液与肉汤的最佳比例为1:4-1:10。
大肠杆菌
血培养现状—阳性检出率低(10%)
血流中含菌量低 血液中抗菌物质
抗生素的应用
培养条件限制 临床实践欠规范
血培养现状—假阳性率高
皮肤消毒不彻底 采血操作不规范 临床实践欠规范
优化血培养流程、提高检出率
采血时机 采血份数
采血量
规范操作
问题一: 怀疑血流感染,何时采血最佳?
Sepsis shock: Sever Sepsis 加低血压
明确血培养的临床意义
污染瓶: • 约2%
• 这些菌(阳性杆菌、棒状杆菌、 丙酸杆菌、气球菌、凝固酶-葡 萄球菌、微球菌)也引起全身感 染 • 污染瓶只见于一套瓶中的1-2瓶 • 只有第二套来鉴别 • 不作药敏 • 保留此瓶几天,等待第2套结果 • JCM 2002:40:2437-2444 如何减少污染瓶
是同一菌
没生长
可能污染菌,
血培养的标准操作与结果解释

特殊类型的血培养-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 (CRBSI)
中心静脉导管及静脉留置口:
方法二: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 养。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末梢 交付实验室进行Maki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
特殊类型的血培养-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 (CRBSI)
结果解释如下:
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同时导管末梢培养为阳性,而且根 据鉴定结果和药敏谱两种培养为同一种细菌,提示可能为CRBSI
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同时导管末梢培养为阴性,不能定 为CRBSI :如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念珠菌属且缺乏其它 感染的证据时则提示可能为CRBSI,其确认可能要求血培养阳性 结果且是同一种细菌作为结果支持
结果报告-血培养结果的分级报告制度
二级报告——直接药敏试验报告
直接药敏试验可以在有条件的医院先开展。
结果报告-血培养结果的分级报告制度
三级报告——最终结果(书面)报告
✓ 无菌生长 ✓ 阳性培养结果(最终鉴定结果和最终药敏结果)
结果报告-污染菌和感染菌的确认
主要依据检测出的细菌种类及阳性瓶的数量
样本采集和运送 -血液标本在需氧瓶和厌 氧瓶中的分配。
采用一对需氧瓶/厌氧瓶组合,比采用二个需 氧瓶的组合可检出更多的葡萄球菌、肠杆菌科 细菌和厌氧菌。
当采血量不能满足推荐的采血量时,应首先满 足需氧瓶的培养的需要。
血培养采集套数及血量
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CRBSI) 细菌性心内膜炎
特殊类型的血培养-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 (CRBSI)
短期外周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及静脉留置口
特殊类型的血培养-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 (CRBSI)
临床医生如何解读细菌药敏报告结果2

氨苄西林
R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R
替卡西林
R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R
哌拉西林
R
哌拉西林-克拉维酸 R
头孢唑啉
R
头孢西丁
S
头孢呋辛
S
头孢他啶
S
头孢塞肟
S
头孢曲松
S
头孢吡肟
S
氨曲南
S
亚胺培南
S
推测此类菌株可能高产青霉素酶。
感染治疗的首选抗生素为头孢他啶、头 孢噻肟、头孢曲松或头孢吡肟;
替换抗生素为亚胺培南、氨曲南、氟喹 诺酮类(耐药株增多)等
利福平
S
提示此株菌可能产生β内酰胺酶
青霉素耐药而苯唑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对β内 酰胺酶不稳定的青霉素类(主要包括阿莫西林、氨 苄西林、羧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 林)是耐药的,但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青霉素类(主 要包括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 奈呋西林)、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头孢菌素类 和碳青霉烯类是敏感的。
问题四:选择报告敏感的药物, 为什么临床疗效无效?
体外药敏试验只能预测体内治疗效果,一般:耐药=治疗无效; 敏感≠治疗有效
所报告的细菌可能不是真正的致病菌(定植或污染) 细菌本身因素(如诱导耐药,生物被膜) 感染部位的药代动力学因素 药敏试验中有些药物单独使用无效,需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
HLARE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耐 药,与氨苄西林等β-内酰胺类联合无协同 作用
治疗首选抗生素为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利 奈唑胺联合(氟喹诺酮,氯霉素,利福平 或多西环素)
替换抗生素为新生霉素+环丙沙星或多西环 素、呋喃妥因(尿路感染)
肠杆菌科菌常见的药敏模式及其感染的治疗对策
临床检验报告解读

可使乳酸、尿酸升高,血糖减低等。因此医生应嘱咐
病人采血前4小时勿喝茶或咖啡、勿吸烟饮酒;尽量了
解病人对刺激物和成瘾性药物的接触史,以供评价检
验结果参考。
临床检验报告解读
运动 剧烈运动可使ALT、CK、LDH、AST、GLU等测定值升高;较长 时间激烈运动可引起尿中蛋白质和红细胞增加。
分析物或试验
可接受范围
─────────────────────────────────────────────────────────────
──────
常规临床化学
谷丙转氨酶
靶值±20%
白蛋白
靶值±10%
碱性磷酸酶
靶值±30%
淀粉酶
靶值±30%
谷草转氨酶
靶值±20%
胆红素
靶值±6.84mmol/L(0.4mg/dL)或±20%(取大者)
因此,如何正确解读检验报告单,也是困扰临床 医师的一个问题。
临床检验报告解读
病例一:某院检验科发出一张生化报告单,其中报告 血HGB 65g/L,临床直接收患者入院,患者家属以为 病人病情危重,从各地赶回,结果病人住了3天院,一点 事没有。结果可想而知,告到院长办公室,临床那边 说检验科不负责,犯了这样严重的错误,检验科说收 住院的医生还是研究生呢,就这水平。其实,这件事 只是仪器检测过程中出现了故障,检验人员没有及时 发现,发出了报告,经治医生没有根据体征具体分析 ,最终导致医疗纠纷。
妊娠期主要血浆变化指标及其机制
机制
血浆运输蛋白增加 血液稀释 代谢增加 凝血机能亢进 需要增加 急性时相蛋白增加
变化
甲状腺素、脂类、铜、铜蓝蛋白升高 总蛋白、白蛋白浓度下降 肾小球滤过率、肌酐清除率上升 凝血因了活性增强、PT、APTT缩短 铁、转铁蛋白减少 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简述留取血培养标本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 方法1.1 选取适当的采血管:在留取血培养标本时,首先要选择适当的采血管,通常使用含有抗凝剂的血管,如EDTA管或肝素管。
1.2 消毒皮肤:接下来要对患者的采血部位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外部细菌的污染。
常用的消毒剂有酒精、碘酒或氯己定等。
1.3 抽取血样:消毒后,使用一次性采血器具,将血样采集到抗凝管内,通常要留取足够的血样做血培养检验。
1.4 标注标本信息:在留取血培养标本后,务必要在标本管上标注患者的相关信息,如尊称、性莂、芳龄、病区、科室等。
2. 注意事项2.1 避免空气污染:在留取血培养标本时,要尽量避免空气污染,避免将外部空气中的细菌带入血样中,尤其在离心和接种血培养时更要注意。
2.2 注意采血技巧:采血人员要有一定的采血技巧,避免在采血过程中对患者造成过多疼痛,也要避免对血样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2.3 避免过度摇晃:在留取血培养标本后,要避免过度摇晃标本管,以免破坏细菌的生长和培养。
轻轻摇匀即可。
2.4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在进行血培养前,要根据临床情况和病原体的猜测,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青霉素富养基或厌氧培养基等。
3. 丰富的续写和扩展内容3.1 血培养标本处理血培养标本的处理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在采集完血样后,需要将标本尽快送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处理。
在送检前,要确保标本的密封性,避免血样泄漏或被外部污染。
要根据医学实验室的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标本的处理和运送,以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2 血培养标本的保存对于血培养标本的保存,要避免高温、阳光直射、冷冻等不利因素。
通常建议在室温下保存,但也要避免放置在过于潮湿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
保持标本的原有状态,确保在送检前细菌的数量和种类不发生改变。
3.3 血培养标本的接种在进行血培养时,需要根据医学实验室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标本的接种。
通常情况下,要使用专门的接种环境和设备,如无菌培养皿、接种环、无菌移液器等。
接种时要正确添加培养基,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添加,同时要确保标本的均匀分布。
临床医生如何解读血培养结果

第21页
——— 关于采血间隔
“两套血培养采集间隔无特殊要求。”
临床医生如何解读血培养结果
第22页
答案:关于标本采集间隔时间
对于非连续性菌血症,同时或短时间内采集2-3套血培 养,因为体内巨噬细胞吞噬系统会在15~30min内去 除掉进入人体内细菌。
可疑急性心内膜炎患者要马上取血作血培养,30分钟内 完成3套血培养采集,采集后马上进行抗菌药经验治疗。 假如24小时内汇报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
染为需氧菌或兼性需氧菌感染
临床医生如何解读血培养结果
第26页
答 案:关于采集血液量
临床医生如何解读血培养结果
第27页
———关于各种血液标本采 集次序
先采生化、凝血标本,再采血培养标本。”
临床医生如何解读血培养结果
第28页
答案:采各种血液标本先后次序
血培养对无菌操作要求比注射、采集生化、凝血等 其它标本要高。
临床医生如何解读血培养结果
第25页
答 案:关于采集血液量
采血量是影响灵敏度最关键原因 成人一份标本2个培养瓶(需氧+厌氧),每瓶8-
10ml,共20ml;要求最少采两份标本,即40ml。 儿童普通只需采集需氧瓶,在确保采集血量<1%总血
量下,普通为1-3ml 采血量不足时应优先确保需氧瓶,因临床90%以上感
临床医生如何解读血培养结果
第45页
Qestion
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时应怎 样送检?
临床医生如何解读血培养结果
第46页
送检方法:保留情况
采取最少2套血培养,其中最少1套来自外 周静脉,并做好标志,另外1套则从导管中 心采获,两个起源采血时间必须靠近 (≯5min),各自做好标识。
培养结果解读

临床医生如何解读培养结果严重感染及其并发症是ICU中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针对重症感染,早期充分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关指南推荐,在应用抗生素之前,应当留取培养以便鉴别致病微生物。
通常,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2-3 天后,即可得到培养结果包括细菌鉴定和药敏。
此时,临床医生应当根据培养结果,结合临床疗效,考虑对经验性抗生素进行升阶梯或降阶梯治疗,在确保抗生素疗效的同时,尽量减少细菌耐药的风险。
因此,正确解读培养结果是正确实施抗生素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仅就痰培养和趴周血培养结果的解读进行探讨。
1.痰培养结果的正确解读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时,临床医生通常留取患者自行咯出的痰标本进行培养。
为排除上呼吸道正常定植菌的污染,要求显微镜检每个低倍镜视野下鳞状上皮细胞<10,白细胞>25。
但是,即便符合上述标准,痰培养结果对于诊断医院获得性肺炎致病菌的准确性仍然非常低。
因此,相关指南以及专家认为,传统意义的痰培养对于确定和(或)排除致病菌均无任何帮助,不应作为调整抗生素的参考。
对于机械通气患者而言,其下呼吸道标本可以通过吸痰管经人工气道直接留取,从而最大程度避免了上呼吸道定植细菌的污染。
此时留取的标本应当称为气管(内)吸取物(endotracheaiaspirate,ETA)。
严格意义上,气管内吸取物与痰标本有着本质区别。
多项临床试验表明,根据气管内吸取物培养结果诊断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敏感性为82%,特异性0-33%. 换言之,82%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气管内吸取物培养结果阳性,其余18%的患者培养结果为阴性;在并未罹患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者中,0-33%气管内吸取物培养结果为阴性,而67%-100%培养结果为阳性。
由此可见,无论患者是否罹患医院获得性肺炎,其气管内吸取物培养结果阳性的比例并无显著差异。
究其原因,患者留置人工气道一旦超过4-5 天,其下呼吸道通常会发生细菌定植,而常规非定量培养方法并不能可靠鉴别定植细菌或致病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estion
怀疑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CRBSI)时应 如何送检?
送检方法:保留情况
采取至少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1套来自外 周静脉,并做好标志,另外的1套则从导管 中心采获,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 (≯5min),各自做好标记。
诊断方法之一
静脉血 A套 静脉血 B套 同一菌
导管血 菌量
可疑的亚急性心内膜炎患者每间隔30分钟至1h采集1套, 连续采集 3套标本。如果 24 小时内报告阴性,则继续采 集2套血培养。
——— 关于采血量
“每瓶采集多少血液无特殊要求。”
采血量(ml)与检出率的关系
100 90 80 70 60
% Relative Yield
50 40 30 20 1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突发精神萎靡的儿童或老年人 虚弱、精神状态错乱、体重突然下降的老年人 肾功能不全、无法解释的白细胞增多及精神状态改变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CRP PCT
CUMITECH Blood Cultures IV, ASM Press 2005 Mylotte and Tayara EJCMID 2000
标本保存小贴士
4℃保存:痰、尿液、粪便、伤口分泌物 常温保存:脑脊液、血液
谢谢!
多个穿刺部位采血。因多部位同时发
生污染的几率较小,便于对结果进判断
同时送厌氧和需氧
如果血培养只做需氧瓶培养,漏检的不仅是严 格厌氧菌,也会影响兼性厌氧菌的分离率及报告阳 性结果的时间
答案:关于采血次数
多次血培养能够提高病原体阳性检出率 24小时内4次培养,检出率99% 2-5天内不必重复取血 只有可疑为持续性菌血症:如心内膜炎、导管相关感 染时,才要有间隔地(1h至24h)几次取血监测、捕捉、 指导治疗;特别是金葡菌时。
1 1 2 1 2 3
1 2 2 3 3 3
0 2 60 0 75 100
97 95 3 100 0 0
3 3 37 0 25 0
2-3套血培养,有助于污染的判断。
Tokars, JI. Clin Infect Dis 2004; 39:333
答 案 :关于血培养套数与采血部位
每位患者每次采血最少2套,3套更好 初发患者,绝不能只采1套标本
关于CRBSI
一项3189例次深静脉导管的病原学监测 显示,表皮葡萄球菌(15.6%)、金黄色 葡萄球菌(13.8%)、铜绿假单胞菌 (13.2%)、肺炎克雷伯菌(7.6%)和鲍 曼不动杆菌(6.2%)是五种最常见的病原 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 萄球菌占到60%~91%,凝固酶阴性葡 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菌株也达80%以 上。
———关于培养瓶的储存温度
“培养瓶未使用时,需要冷藏或冷冻。”
答案:关于未用培养瓶的储存温度
不需冷藏,更不能冷冻。保存在15 -25℃的室温即可,温度过低会导致对 温度敏感的耐瑟氏菌等死亡。
———关于夜班血培养的送检
“加入标本后的培养瓶夜班未能及时送到检验科, 可以冷藏或放入35℃的温箱。”
答案:关于夜班血培养的送检
——— 关于采血间隔
“两套血培养采集间隔无特殊要求。”
答案:关于标本采集间隔时间
对于非持续性菌血症,同时或短时间内采集2-3套血培
养,因为体内巨噬细胞吞噬系统会在 15 ~ 30min 内清
除掉进入人体内的细菌。
可疑急性心内膜炎患者要立即取血作血培养,30分钟内 完成3套血培养的采集,采集后立即进行抗菌药的经验治 疗。如果24小时内报告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
污染率的指标是 < 3%
(100份标本里只能有不到3个标本出现污染。)
———关于皮肤及培养瓶消 毒
“消毒的重点是足够量的消毒剂。”
常用血培养瓶
采集标本前:于室温保存,切勿冷冻。如冷藏需恢复至室温使用。 采集标本后:尽快送微生物室,如无法及时送检,应置于室温,不能置 于冰箱或温箱,以免影响检出。
皮肤消毒程序:
•
• • • 推荐使用碘町、洗必泰或碘伏作为 皮肤消毒剂。 碘町作用1min 碘伏作用1.5-2min 洗必泰作用1min(但不能用于少于
2个月婴儿皮肤消毒)
培养瓶的消毒程序:
1. 去掉培养瓶口的塑料瓶盖。 2. 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子60秒。
3. 自然待干。
4. 将标本注入培养瓶内。 5. 颠倒混匀标本与肉汤,以避免血液凝集。
临床医生如何解读培养结果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 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 敏感试验 (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因此有 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 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 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 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患者:留取标本比例大于 3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基本概念
成人“一套” 血培养应该包括需氧瓶和厌氧瓶各 一个,也叫“一份” 注意:一次穿刺采血,算“一套”,采集第二套 应从另一个穿刺点获得。 儿童一般只做需氧培养,但仍需从多个部位采集 多次。特殊患者才考虑厌氧培养。
采血套数
Weinstein et al. Detection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Adults: How Many BloodCultures Are Needed J Clin Microbiol. 2007; 45:3546-3548
CLSI
————关于血培养指征
“只有在发热时,才需要进行血培养。” “想采就采”
Answer
(血培养适应症)
发热(> 38°C)
体温过低 (< 36°C)
白细胞增多 (> 10.000/µl) 粒细胞减少(< 1.000/µl) 低血压
局部感染:肺炎、尿路感染、脑膜炎、 …
———关于采血时机
“何时采血进行血培养,无特殊时间要求。”
血培养采血时机
细菌浓度
体温
0
30
60
时间 (分钟)
答 案:采集血培养样本的最佳时间
尽可能在患者寒战或开始发热时采血
在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前采血
如患者已经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应在下一 次用药之前采血培养
———关于采血套数及部位
“为减轻患者痛苦,只从一个穿刺部位 采一份血液标本即可。”
培养瓶夜班未能及时送到检验科,存在室温
即可,不能冷藏也不能放入35 ℃的温箱 。过夜不 会对检测造成影响,但仍需尽快送检。冷藏可能导 致对温度敏感的耐瑟氏菌等死亡。温箱会导致细菌 进入生长对数期,从而错过检测的最佳时期。
———关于采血部位
“患者静脉中插有导管,可直接从导管采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答案:关于从静脉留置装置直接采血
SSSC2012
应在抗生素前,进行细菌学标本的采集---SSSC2012 每日评估抗感染治疗效果,一旦获得病原微生物 证据,应降阶梯治疗,以优化抗生素治疗方案, 避免耐药,减少毒性,降低费用;---SSSC2012
“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针对性病原学治疗”
问题?
标本是否合格? 感染?污染? 感染?定植? 与导管有关吗?
导管血 时间早
其它部 位感染 特征
结果判断
1
2 3 4
+
+ + + -
+
+ + + -
是
是
-
+ + 120 ‘ 120‘
无
无
可能
是 可能
是
5倍 +
无
是 定植菌? 污染?
5 6
+
金葡菌、 念珠菌
重做
无
可能
送检方法:不保留情况
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 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尖 端或近心端交付实验室进行Maki半定量 平板滚动培养或者定量培养
儿童一般只需采集需氧瓶,在保证采集血量< 1%总血 量下,一般为1-3ml
采血量不足时应优先保证需氧瓶,因临床 90%以上的 感染为需氧菌或兼性需氧菌感染
答 案:关于采集血液量
———关于各种血液标本的 采集顺序
先采生化、凝血标本,再采血培养标本。”
答案:采各种血液标本的先后顺序
血培养对无菌操作的要求比注射、采集生化、凝血 等其它标本要高。 所以要最先采集血培养标本。
采血套数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套 2套 3套 4套
Cockerill, CID 2004
96% 80% 65%
99%
血培养套数
血培养套数与阳性检出率(%)
表皮葡萄球菌的临床意义
阳性套数 采集套数 临床意义
% 污染可能 无法确认 % %
采集1套无法判 断是病原菌还 是污染菌。
不可以,常规血培养不宜从静脉导管或静脉留 置装置中采集,检出污染或定植菌的可能性较大。除 非怀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请参照导管相关性血流
感染的采血方法。
———关于培养时间
几天出结果
答案:关于培养时间
90%标本在12 小时内检出 99%标本在36 小时内检出 5天最具性价比
1、血培养采血建议从外周静脉采,不建议采动脉血, 为什么? ——对检出结果无明显差异,但动脉穿刺危险性 较大 2、如果需要从导管处取血,初段血或导管内的补液是 否需要弃去?为什么? ——不能弃去,以便于判断污染菌、定植菌或病 原菌 3、如果用注射器采血,采好后注入血培养瓶之前是否 需要更换针头?为什么? ——无需更换,对提升阳性率无统计差异,增加 了针刺伤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