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

合集下载

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

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

五.标记方法 原料为简单化合物如3H2,Ba14CO3,Na125I等 1) 同位素交换法
2)化学合成法
3)生物合成法
多肽或蛋白质的碘化标记
125I-Na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氧化成碘分子,与蛋白质或 多肽分子中的酪氨酸残基发生碘化作用,从而使蛋白或多 肽碘化.所以只要含有酪氨酸或人为的接上酪氨酸的化合 物均可用放射性碘标记,除此而外组氨酸,色氨酸残基也可 生成碘化物.碘化标记有一氯化碘法,氯胺-T法,过氧化物酶 法,Iodogen法,电解标记法,连接标记法等这里仅介绍常用 的后四种方法.
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
实验核医学
一.几个概念 1.标记及标记化合物:通过一定的实验手段将某种放射性同位 素和某种生物活性化合物相连接,使之成为某示踪物的方法称之为 标记。其产物称之为标记化合物。 2.内源性标记:在有机或生物合成过程中,使放射性前身物掺 入到某生物活性分子一级结构内的标记方法。特点是标记化合物和 生物活性物质理化特性完全相同. 3.理想标记:当化合物中某原子被相同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所 取代,而取代后的分子性质不发生改变(如构型,旋光性等)这称之为 理想标记。它和内源性标记特点相似但方法不同。 4.非理想标记:在一定条件下,用组成化合物以外的放射性同 位素原子进行取代该化合物的某些原子的标记称之非理想标记。其 分子结构或性质均较原化合物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2)非定位标记:标记分子中标记的原子没有特定的位置。
3)均匀标记:以"U"表示,指标记放射性原子在标记物分子中的 分布,相对于分子中所有碳原子而言具有统计学均一性.如U-14C葡 萄糖。 4)全标记:以"G"表示,通常指在氚标记的分子中所有的氢原子 位置均被氚所取代,它和均匀标记的区别是:前者指"C"而后者指 氚,前者仅表示统计学的均一性,而后者则是完全或随机取代.如G3H-胆固醇。

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药物
2、γ射线能量:以100~300KeV为宜。
3、物理半衰期:要能保证放射性药物的制备、 给药和完成显像过程。
4、必须具有良好的定位性能(血池显像 剂除外),还要求血液清除快、进入靶 器官快(即定位快)、靶/非靶器官的放 射性比值高。
治疗用放射性药物的特点
1、以半衰期较长的β-粒子为宜。因其电离密度大, 在局部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比同能量的X线和γ射线 大得多;同时它在组织内具有一定的射程,能保 证一定的作用范围,而对稍远的正常组织不造成 明显损伤。
放射免疫分析 免疫放射分析 受体的放射配基结合分析 放射性自显影
核医学
体内诊断 照相,SPECT, PET
功能测定 eg. Na131I, 测定甲状腺功能
热区:111In-McAb, 直肠癌 功能显像
冷区:11C-棕榈酸,心肌显像

治疗
体外治疗
敷贴法: 90Sr, ,表皮毛细血管瘤 60Co针:治疗食道癌
正确使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一、正确使用总原则: 1、正当性判断 2、最优化分析 3、在保证显像或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使用放
射性剂量必须尽量小。 二、小儿使用原则:不作首选,用量较成
人小。
三、育龄妇女应用原则:妊娠期禁用,哺乳 期慎用。
四、放射性药物与普通药物的相互作用:
五、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放射性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注射了一般 皆能耐受而且没有超过一般用量的放射性药 物后出现异常生理反应,与放射性本身无关, 而是机体对药物中的化学物质的一种反应。 发生率为万分之二左右,主要为变态反应、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少数为热源反应。
临床常用99Mo-99mTc 发生器有两种:裂变 型99Mo-99mTc 发生器、凝胶型99Mo-99mTc 发生器。

第三章放射性示踪的标记技术

第三章放射性示踪的标记技术

2.同位素交换标记法 (isotope exchange)
• (2)催化交换法
• 常用于氚标记化合物的制备。将欲标记的有机化 合物和催化剂(常用PdO-BaSO4或者Pd-C)置 于溶剂中,通入氚气,室温搅拌数小时后竟分离 纯化后即可得氚标记的化合物。此法可制备氚标 记的氨基酸、嘌呤类核苷和核苷酸、激素等。
• 用这种生物合成的方法,可以准确地制备 某种具有生理活性的旋光异构体。
2.3H标记化合物
• 在生物学示踪实验中,氚的重要性仅次于14C 。氚标记化 合物有许多突出的特点:
• (1)氚的半衰期为12.35a,故有充裕的时间制备标记化 合物和从事示踪研究。
• (2)氚的比活度高,可达1077.44GBq/毫克分子,比较 容易获得高比活度的标记化合物。并可借助核磁共振仪鉴 定3H在标记物中的标记结构。
应注意回收利用。 • (2)放射性核素标记需用微量或超微量方法进行
标记、纯化和鉴定。 • (3)尽量减少放射性核素的稀释,避免加入不必
要的载体; • (4)最好用同位素标记。如使用非同位素标记,
则标记位置应以不影响标记分子的特定功能为佳; • (5)标记过程应简单、快速。最好在标记的最后
阶段加入核素,以减少损失和污染;有条件时, 在标记前作冷实验,以取得经验。
• (3)氚为弱β-辐射体(Emax=18.4keV),射线能量低, 射程短,操作时易于防护,在放射自显影中具有很好的分 辨率。
• (4)氚的丰度高,标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较14C容易。一 些难以用14C标记的化合物,如肽类、蛋白质等,常可用 3H标记。此外,还能作为碳骨架结构的示踪剂,这点是 14C所不及的。
标记化合物的概念
• 凡是分子中某一原子或某些原子(或基团) 被放射性核素或稳定核素所取代,而成为 一类易被识别的化合物,则称之为标记化 合物。

第四讲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

第四讲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
一、同位素交换法:同位素交换是利用一种元素的 二种同位素(如x与xo)在二种不同化学状态中(如Ax与 Bx。)的互相交换来制备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即:
优点:方法较为简便.不需制备前体,无复杂的合成步
骤,待标记的化合物用量少(一般为mg级),更适用淤 标记稀有昂贵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如反应条件选择适当, 也可获得较高放射性活度与比活度,放射性核素利用率 也可以很高。
125I广泛用于制备分析试剂,如放射竞争分析用 的标记蛋白。125I具有二个重要优点:
一是半率期允许标记化合物的商品化及贮存应用 一段时间;
二是它只发射28keV能量的X射线和35keV能量 的γ射线,而无β粒子,因而辐射自分解少,标 记化合物有足够的稳定性。
通过氧化剂使碘化物(125I-)氧化成的碘分子(125I2) 与蛋白质分子中的酪氨酸残基发生碘化作用(一 般是生成一碘酪氨酸,一碘化后,其反应性就大 大降低)。所以只要含有酪氨酸的化合物或人为 地接上酪氨酸基团的化合物都可用放射性碘标 记.蛋白质分子中除酪氨酸外,还有组氨酸和色 氨酸残基,有时也可生成碘化物,但它们的反应 性远不及酪氨酸。
影响蛋白质碘化效率的因素,主要决定于蛋白质 分子中酪氨酸残基的数量及它们在分子中暴露的 程度;另一方面,碘化物的用量、反应条件(pH、 温度、反应时间等)及所用氧化剂的性质等也有 影响.
标记方法
(1)氯胺-T法:氯胺-T(Chloramine-T)是一种 温和的氧化剂,它的化学名称是:N—氯代对甲 苯磺酰胺钠盐。在水溶液中,产生次氯酸,可使 碘阴离子氧化成碘分子,反应式如下:
酶促合成是近年来很受注意的一种标记技术,对制备一些生物活 性物质的定位标记物有一定发展前途,产品比活度也可较高,前 提是必须有特异性高的酶制剂和高比活度的底物。

第五章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

第五章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
一标记率测定1纸层析基本原理是以层析纸为固定相以适当的展开液为流动相当流动相沿着纤维素分子上行时待测样品点在滤纸的下端也随之移动由于样品中各个组分的性质不同其在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和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不同各个组分随流动相的移动速度也不同引起各个组分在固定相上的移动距离不一样从而使样品中各个组分能有效的分开
第三节、蛋白质(多肽)的放射性 碘标记
蛋白质(多肽)的放射性碘标记
碘——非金属卤族元素,其氧化价态范围-1到 +7。常用放射性碘的同位素131I、123I、125I
核素 123I
125I 131I
半衰期 13.0h
60d 8.04d
射线及能量 (MeV) EC,0.159 β+,1.535 EC,0.035 β-,0.6063 γ,0.364
碘源选择比放高、新鲜配制 氯胺-T的用量要适当: 反应的体积不宜过大:一般在100-300μl 氯胺T在光和空气中不稳定,需新鲜配制。 反应体系的pH值:最佳pH值在7-8之间 。
2、乳过氧化酶法(LPO): 少量过氧化氢存在时,乳过氧化酶能促使过氧化氢 将碘离子I-转化为活性形式I+,而使蛋白质碘化。 优点:对蛋白质的损伤小。 缺点:标记率比较低。
直接法
1、氯胺T法 氯胺-T(Chloramine-T),化学名叫:N-氯代对甲 苯磺酰胺钠盐,是一种较温和的氧化剂 。 氯胺T在水溶液中水解产生次氯酸,使碘的阴离子 氧化成碘分子。 加入过量的还原剂偏重亚硫酸钠(Na2S2O5)即可以 终止反应。用量为氯胺T的1.5倍—2倍左右。
注意事项
一,标记化合物的提纯
标记好以后的标记化合物一般要鉴定其纯度,放射 性标记化合物的放射化学纯度应≥95%。一般的鉴定 包括三个步骤: ①标记率的测定

核医学知识总结

核医学知识总结

核医学知识总结一、核医学基本概念核医学是一门利用核技术来研究生物和医学问题的科学。

它涉及到核辐射、放射性核素、核素标记化合物以及相关的仪器和测量技术。

核医学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核辐射与防护核辐射是指原子核在发生衰变时释放出的能量。

核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

在核医学中,主要涉及的是电离辐射,它可以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因此,在核医学实践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三、放射性核素与标记化合物放射性核素是指具有不稳定原子核的元素,它们能够自发地释放出射线。

在核医学中,放射性核素可以用于显像、功能研究、体外分析和治疗等多种应用。

标记化合物是指将放射性核素标记到特定的化合物上,使其具有放射性,以便进行测量和分析。

四、核医学成像技术核医学成像技术是指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通过相应的仪器和测量技术,获得生物体内的图像。

目前常用的核医学成像技术包括SPECT、PET和PET/CT等。

这些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进行无创、无痛、无损的检测,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核素显像与功能研究核素显像是核医学中的一种重要应用,它可以用于显示生物体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利用相应的成像技术,可以获得器官或组织的图像,进而了解其功能状态。

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神经、肿瘤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六、体外分析技术体外分析技术是指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通过测量其放射性强度,来分析生物体内的成分或生理过程。

体外分析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定量准确等优点。

常用的体外分析技术包括放射免疫分析、受体结合试验等,它们在临床诊断和科研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七、放射性药物与治疗放射性药物是指将放射性核素标记到特定的药物上,使其具有治疗作用。

放射性药物可以用于治疗肿瘤等疾病,通过射线的作用,破坏病变组织或抑制其生长。

标记化合物

标记化合物

2、化学合成法:以简单的放射化合物作原料,通过一定的化学反 应后,把放射性原子结合在指定的位置上,得到所需要的,带放射 性的化合物。该法是放射标记化合物制备的主要方法。
3、生物合成法:是将简单的放射性化合物在体内或体外置于生物 (动植物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中,利用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对它的 吸收利用而制得某些标记化合物。它又分为全生物合成与酶促合成 两种方法。 (1)全生物合成:常采用细菌、绿藻、酵母等低等生物来进行,这 些低等生物很容易在实验室内培育,且代谢活泼,繁殖迅速,因而 制备效率高,成本很低。
γ- 32P-ATP而制得。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纯化与鉴定
标记率: 指放射性核素被标记到待标记化合物上的量占放射性投 入量的百分比,即: 标记率(%)=标记物的放射性/投入的总放射性×100%。 标记物的分离纯化:色谱法,又叫层析法,范围很广,主要有纸层 析、薄板层析、柱层析等,另外还有透析法、电泳法。其中柱层析 法中的凝胶过滤法是一种高效、温和的纯化方法,在蛋白和肽类的 标记化合物的纯化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4、放射性核素纯度:是指特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总 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
放射性核纯度(%)=(特定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样品的总放射性 活度)×100% 一般要求放射性核素纯度要达到99%以上。 5、化学纯度(chemical purity):指某一化学形式存在的物质量 在该样品的总重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影响辐射自分解的因素
1、与标记化合物吸收射线能量的效率有关:不同种类的射线,电 离密度不同,电离密度越大,吸收射线能量的效率越高。
2、与标记化合物的比活度有关:标记化合物的比活度愈高,化合 物分子集中,相互间愈易受到自身射线的照射而使辐射自分解加重。
3、与标记化合物的纯度有关:杂质的存在,特别是那些容易被电 离辐射所激发、分解、产生自由基的杂质,可加速辐射自分解,且 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快。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优质内容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优质内容

高级培训
4
(3)标记化合物的若干基本概念 1)同位素标记与非同位素标记 同位素标记:
化合物中的原子被其同位素的原子所取代,由于 取代后化合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会引起 显著差异,因此亦称理想标记。131I→ 127I;3H → 1H; 14C → 12C等。
高级培训
5
非同位素标记(非理想标记): 用组成化合物以外的原子进行标记,非同位素标
有两大类:全生物合成法和酶促合成法。
高级培训
23
全生物合成法 是利用完整的生物或其某一个器官的生理代谢过
程来进行标记的。 常用的生物有:细菌、绿藻、酵母等低等生物。 14C-标记物。
高级培训
24
海绿藻合成14C均匀标记的多种氨基酸: 1、海绿藻避光24h,造成“光饥饿”; 2、通入14CO2,光照36h,使14CO2随光合作用
或其原子团所置换而达到标记目的的方法。 此法常用于氚和放射性碘的标记。
RX T2 催化剂,碱性溶液 RT TX RH 2131I 氧化剂R131I H 131I
高级培训
20
4)间接标记法: 把放射性核素先标记在某种易与欲标记物反应的
试剂,然后再与欲标记物偶联;
借助于具有双功能基团的螯合剂进行标记,先把某 种双功能螯合剂结合到欲标记分子上,再将放射性核 素核素标记到此螯合剂上,由此形成稳定的放射性核 素-螯合剂-欲标记化合物复合物。
4、标记、测量、鉴定的方法是否容易; 5、实验周期的长短,核素本身和杂质的毒性以 及价格等要进行考虑。
高级培训
12
表 几种重要的放射性标记核素
核素 T1/2
无载体时的比活度 主要射线种类及能量,MeV
3H 14C 32P 35S 99Tcm 123I 125I 131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131I 150℃ 1h
HO
131I
131I-6
-胆固醇
33
(二) 蛋白质、多肽的碘标记技术 标记原理:
Na125I
氧化剂 Ch-T,H2O2
125I
HO
CH2CHCOOH NH2
+ 125I2
HO
CH2CHCOOH NH2
125I-碘代酪氨酸
34
125I
NH2 CH2CHCOOH CH2CHCOOH NH2
同位素交换法 化学合成法 生物合成法 络合物/螯合物生成法
23
三、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制备的基本方法
1、同位素交换法
放射性核素与要标记的化合物中同一元素的稳定同位素相互交
换来制备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方法。
优点:方法简便,易于操作。适宜于稀有、结构复杂的有机化
合物的标记。
缺点:无进行定位标记,且有机化合物主链上的原子无法标记,
5
如何用噬菌体感染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5S 35S
32P 32P
DNA是遗传物质!
子代 蛋白质外壳无 放射性,DNA 上有放射性! 分离蛋白质外 壳及DNA内核, 并测量放射性
6
为什么要用核素作为示踪剂?
一般非放射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无法区别哪些是外来的?哪
些是原有的物质?
有些物质进入机体后发生代谢转化、分解,无法再找到它
非定位标记:分为均匀标记和全标记。
均匀标记:指放射性原子均匀地分布于分子中,以“U”表示。
如用14CO2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制得的14C-葡萄糖其中分子六个碳原 子从统计学上看被均匀标记上14C,故可写成14C-葡萄糖(U)或u14C-葡萄糖。
全标记:是指放射性核素的原子随机地无严格定位地分布于被
标记化合物分子结构上,以“G”表示。如G-3H-胆固醇,标记分 子中的所有氢原子都可被取代,但机率各不相同。
术和ARG,成功地进行了DNA 序列测定。
示踪实验之父
32P、131I、14C、3H先后被用于医学实验研究
RNA-DNA逆转录、遗传的三联密码、细胞周期、微量物 质测量等均离不开示踪技术。
3
Introduction
如何用噬菌体感染实验
证明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4
如何用噬菌体感染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7MBq (10μL) 30μL
室温
蛋白质 乳过氧化物酶 H2O2 ⑵ ⑶ ⑷ ⑸
5μg(10μL) 25ng(10μL) 200ng (10μL)
7min
H2 O2 200ng (10μL) 室温7min H2O2 200ng (10μL) 室温7min 巯基乙醇(10mmol/L)0.5mL(中止反应) 加入NaI载体溶液, 用SephadexG50柱层析分离纯 化 125I-蛋白质
125I
HN N
N
125I-碘代组氨酸
125I-碘代色氨酸
35
蛋白质、多肽的碘标记常用方法
36
37
1. 氯胺T 法
Cl SO2N Na
CH3
+
2Na125I
+ 2H2O
温和氧化剂
CH3
SO2NH
+
125I
2
+
NaCl
+
2NaOH
38
⑴反应液组成: Na125I 蛋白质 74MBq(10μL) 5μg(10μL) 室温 1~3min
(2)联接: 分离上述苯液,移入试管,用N2气吹干后加入: 蛋白质 10μg 室温10~30 min PB(pH8) 50μL 甘氨酸(0.2mol) 500μL 0℃, 5 min (3)上柱分离纯化125I-标记蛋白质
51
优点
二部操作,避免蛋白质变性
缺点 标记率低 蛋白质接上琥珀亚胺酯,分子较大,影响活性
C-3H 不如 C-C 牢固 ,易脱落
标记化合物不稳定
(2) 制备:
同位素交换法、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法
30
三、放射性碘标记化合物的制备
核素 √ 123I 124 I √ 125I 127 I 129 I √ 131I 132 I 半衰期 射线 生产核反应 121 123 13 小时 E C Sb(α ,2n) I 121 124 4.2 天 E C,β Sb(α ,n) I 124 125 60 天 E C Xe(n,γ ) Xe 稳定 7 1.9×10 年 β ,γ 裂变产物 130 131 8.04 天 β ,γ Te(n,γ ) Te 132 2.3 小时 β ,γ Te 的子体
定位标记:指标记原子标记在化合物的指定位置上,以符号
“S”表示。例如1(S)-14C-醋酸、2(S)-14C-醋酸,前者表示14C标 记在醋酸羧基碳上,即CH3-14COOH,后者则标记在甲基碳上
,即14CH3-COOH,两者所能示踪的基团不同,制备二者的合
成路线也完全不同。
16
三、定位标记与非定位标记
37MBq (10μL) 30μL 室温 5μg(10μL) 4~20min 25ng(10μL) 10ng (10μL) 5μL
(2) 0.1% 叠氮钠 100μL 中止反应
(3) 用Sephadex柱层析分离纯化
46
4、
4. 固相氧化法
固相酶法: 将乳过氧化物酶等交联在琼脂糖凝胶上
氯甘脲法:
( Iodogen )
17
18
四、双标记与多标记
19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的制备
20
一、放射性核素的选择
结合牢固、稳定性好;
有合适的半衰期;
射线容易测量;
其它:操作、价格、防护。
21
二、制备放射性标记化合物要考虑的因素
放射性核素的获取及其价格;
标记物的稳定性;
微量操作技术;
进行冷试验。
22
三、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制备的基本方法
13
二、同位素标记与非同位素标记
同位素标记:指化合物中的某一稳定核素被其放射性同
位素置换的方法。如用3H取代化合物分子中的1H。
非同位素标记:采用并非原化合物所含元素的放射性核
素进行标记的方法。如蛋白质用131I或125I标记,所得标记 物与原来化合物不完全相同。
14
15
三、定位标记与非定位标记
Cl N
O N Cl
1,3,4,6-四氯 3a,6a-双苯基甘脲
Cl N N Cl
O
固相氧化剂(温和)
47
⑴ 1mg 氯甘脲 溶于25mL二氯甲烷,取50μL加入3mL试
管中,用N2气吹干,在试管底部形成 氯甘脲薄膜
- 20℃条件下可保存半年 (2)试管中加入: Na125I 缓 冲液(pH7.4) 蛋白质 (3)取出反应液,上柱分离纯化 (Iodogen管) 37MBq (10μL) 30μL 室温 5μg(10μL) 3min
性活度。以Bq/L或Bq/ml等表示。
2.放射化学纯度: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放
射性活度占该样品的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要求
放化纯度要达到95%以上
放化纯度(%)=(标记物的放射性活度)/(样品总的放射性活 度)×100%
3. 放射性比活度
单位质量(摩尔、容积)物质所含放射性的多少, 后者常称为放射性浓度。 单位:MBq/mg、GBq/mg、TBq/g或MBq/mmol、 GBq/mmol、MBq/ml。
43
注意事项:
1. 乳过氧化物酶使用前新鲜配制 2. H2O2保持低浓度:< 0.1mmol/L
3. 酶的浓度↑,标记率↑
酶的用量 < 1% 标记蛋白
↓酶自身碘化而引入的放化杂质
44
3.双酶标记法 标记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
H2 O2
乳过氧化物酶 O2(新生氧) Na125I
125I
2
45
⑴反应液: Na125I 缓 冲液(pH7.0) 蛋白质 乳过氧化物酶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0.5%)
第四章 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
Radionuclide Labelled Compouds 金 齐 力
1
示踪技术
观察野生动物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无线电发射器 示踪物
放射性核素
酶 荧光素
2
1923年, G.Hevesy首次通过测定放射性铅的射线来
观察其在动、植物体内的分布;
1952年 Hershey 32P、35S →DNA是遗传物质; 1959年 Berson、Yalow →RIA; 1958年 Meselson、Stahl →DNA半保留复制; 1977 年,Frederick Sanger 等采用放射性标记技

98.89% 1.108% 5730 年 2.40 秒 β β
14
N(n,p)14C 14 C(d,p)15C
(2) 制备: 同位素交换法、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法
29
二、氚(3H) 标记化合物的制备
(1) 核素特点:

低毒性
人工放射性核素中能量最低
T1/2 =12.33年
βEmax=18.4 keV
到化合物分子上的方法。
优点:操作简单、快速。 缺点:对标记化合物的活性影响较大。
27
第三节
几种常用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制备
28
一、14C 标记化合物的制备
(1) 核素特点:
核素 10 C 11 C 12 C 13 C 14 C 15 C 半衰期 19.51 秒 20.34 分 射线 β+ β+ 生产核反应 10 B(p,n)10C 11 B(p,n)11C 天然丰度
125
I
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