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患者要知道的二十个常识

合集下载

预防大肠癌的健康饮食教育

预防大肠癌的健康饮食教育
碱 性 食 物 合 理 搭 配 。 能 量 的摄 入 以 维 持 健 康 体 重 为 宜 ,摄 入 充
足 的 蛋 白质 、维 生 素 、矿物 质 和膳 食 纤 维 ,控 制动 物 脂 肪 、胆 固 醇
和 食 盐 的 供 给 坚持 每 日饮 用 牛 奶 或 豆 奶 一 杯 ,摄 人 充 足 的蔬
· 93O ·
C H IN ESE GEN ERA L N U RSIN G A pril,2009 Vo1.7 N o.4A
性 闭 经 后 骨 质 疏 松 速 度 减 慢 ,骨 质 的 危 险 性 降 低 。富 含 钙 的 食 物 有 牛 奶 、小 虾 皮 、小 鱼 干 、海 带 、紫 菜 、豆 腐 等 。铁 是 造 血 原 料 之 一 ,摄 入 充 足 的铁 ,可 防止 缺 铁 性 贫 血 的发 生 含 铁 丰 富 的 食 物 主 要 有 猪 肝 、猪 血 、黑 木耳 、海 带 、紫 菜 、芝 麻 酱 、桂 圆 等 。锌 是 人 体 内 200多 种酶 的组 成 成 分 _5],广泛 参与 物 质 代 谢 ,具 有 增 进 食 欲 、促 进 组 织 修 复 、提 高性 腺 机 能等 作 用 。含 锌 丰 富 的 食 物 主 要 有 牡 蛎 、猪 肝 、瘦 羊 肉 、瘦 牛 肉 、黑 芝 麻 、葵 花 子 (炒 )、松 子 (炒 )、大豆 等 。另 外 ,钠 的摄 人 要 限制 ,注 意 清淡 饮 食 ,食 盐 摄 入 量 每 天 应 不 超 过 6 g,长 期 摄 入 过 量 的 食 盐 ,易 患 高 血 压 病 和 消 化 道 肿 瘤 。 3 常 见 的 营养 问题 及 合 理 膳 食 3.1 常见 的营 养 问 题 中年 时 期 是 亚 健 康 的高 发 阶段 ;许 多 癌 症 的发 生 率 在 5O岁 前 后 明 显 增 高 。 中 年 人 的 营养 问 题 必 须 引 起 高 度 的 重 视 。 现 实 生 活 中 ,有 很 多 中 年 人 由 于 膳 食 结 构 不 合 理 、营养 不 平 衡 ,出 现 种 种 营 养 问 题 。有 的人 不 吃 早 餐 ,容 易 引 起 血 糖 降 低 和 胆 汁 分 泌 减 少 ,导 致 心 慌 、头 晕 、脑 力不 足 、体 力 不 支 和 胆 石 症 。有 的 人 即使 吃早 餐 也 是 以简 便 、快 捷 为 主 ,典 型 的 食 谱 是 馒 头 加 稀 饭 或 牛 奶 加 面 包 ,主要 是 为 填 充 饥 饿 而 匆 忙 应 付 。有 的 人 午 餐 以 盒饭 、快 餐 为 主 ,饭 后 很 快 进 入 工 作 状 态 。有 的 人 的 晚 餐 往 往 吃 得 过 饱 和 营 养 过 剩 。 有 的 人 乐 于 高 脂 肪 、高 蛋 白 、高 热 量 膳 食 ,结 果 引起 肥 胖 症 、高 血压 、冠 心 病 、高脂 血 症 、 脂 肪 肝 、糖 尿 病 和恶 性 肿 瘤 等 多 种 现 代 文 明病 。 有 的 人 有 偏 食 和 挑 食 的 习 惯 ,造 成 膳 食 不 平 衡 和 营 养 不 良 ;有 的人 食 物 过 于 简 单 或 单 调 而 处 于 营 养 不 良状 态 ,如 钙 的 摄 人 不 足 导 致 骨 质 疏 松

大肠癌患者疾病健康宣教

大肠癌患者疾病健康宣教

大肠癌患者疾病健康宣教一、定义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及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二、发生原因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饮食习惯大肠癌的发生与髙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饮食有关,此外过多地摄入腌制食物,而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的缺乏均可增加发病率, 因此要多吃新鲜的果蔬。

2. 遗传因素有20%〜30%的大肠癌存在遗传因素,家里人患有癌症的要注意喽。

3. 癌前病变如绒毛状腺瘤及家族性肠息肉病变成癌症的可能性最髙,要当心哦。

三、可以查出疾病的检查(1)直肠肛门指诊是诊断直肠癌最直接和主要的方法。

(2)实验室检查;大便检查(隐血试验)、抽血化验肿瘤指标。

(3)电子结肠镜是诊断大肠癌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

(4) CT、顿灌肠。

四、症状和表现大肠癌的常见症状有便血,腹痛,腹部肿块,腹水等。

当然出现上述症状不等于就得了大肠癌,因为其他许多疾病均可能有这些症状, 但是一旦出现这些情况,特别是持续有这样表现的人,必须尽快就诊,以便明确病因,尽早治疗。

还要强调的是许多早期大肠癌并没有症状,千万不可认为没症状就是没病。

早期癌手术(甚至可以在肠镜下手术)后五年存活率可达90%,而晩期癌仅10%。

五、住院后的注意事项1. 手术前(1)患者需要增加营养,进行健康调理。

医护人员会根据病情,给患者输液。

饮食上请患者选择髙蛋白、高维生素、髙热量、易于消化的少渣食物,如鱼肉、蛋类、瘦肉类。

同时需注意保持大便通畅,留意大便的颜色、形状,如有血便较多、稀便、头晕,请及时反映。

(2)配合医生做好肠道准备,术前一晚需服用泻药,有时需要灌肠,可引起腹泻,请患者不必紧张。

术前肠道准备的清洁程度与术后能否顺利恢复有密切的关系,务必请患者配合。

2. 手术后(1)术后患者可能会留有胃肠减压管、颈内深静脉导管、一根或两根腹腔引流管、导尿管等,请千万不要随便牵拉,尤其是在翻身活动时更要妥善放置。

很多管子是拔了后插不回去的,因此千万要防止滑脱出!请千万不要自行拔管!(2)术后患者需要禁食数天,可以进食后护士会指导患者先摄入流质,如米汤、紫汤、枣汤等,因牛奶、豆浆易产气,先不吃或少吃,之后逐渐改半流质,如面条、稀饭等.1周后可摄入软食,3周左右可摄入少渣的普通食物。

肠癌的早期4大症状要警惕

肠癌的早期4大症状要警惕

肠癌的早期4大症状要警惕根据我国每年的肿瘤年报数据看出,每三分钟就有一个人死亡。

死亡原因其中就有由大肠癌导致的。

肠癌为高危恶性肿瘤的其中一种,每当病人被确诊为患有癌症时,便会感到害怕和担心。

大肠癌近几年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但是大肠癌患者能被早期确诊的概率非常小,仅占所有患者的5%,导致大肠癌被早期确诊概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们对该病的早期症状没有引起特别重视。

当发现身体出现以下的症状时,很大几率是肠癌早期,所以千万别忽略。

为此,下面,我主要给大家普及一下肠癌早期的四个身体症状,以便一起患者的注意,做到早治疗,早康复。

肠癌的早期有哪四大症状?1.排便不规律。

每个人每天都需要正常的进行排便,排便的次数大概在1~2次左右,并且正常的排便是会感到放松顺畅的,排便后会感到舒服的感觉。

但是当肠道受到了肿瘤的挤压后,在进行大便时会感到不顺畅,甚至出现几天不排便的情况,或者当患者排便时还会带有血丝或者粘液等不良症状。

大便的外观形状也会引起变化,比如呈现细条状。

为什么会出现排便不规律的情况呢?主要是肠道内的空间被肿瘤所占据或压迫,当排便出现以上症状时一定要去医院检查是否患有肠癌,一定不能忽视!2.大便中带血。

肠癌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症状就是便血,当出现便血时要足够重视,因为这是你身体是否出现肠癌的表现。

但是便血这一症状也是经常被人们忽视的一个症状。

另外的痔疮患者也会存在便血的情况,因此对于便血很多的症状也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

因此,当日常排便时,发现便中带血,一定要及时问诊,切勿忽视。

在每天排便以后,为了及时地发现是否出现不良症状,应该初步的观察一下自身的粪便情况,如果粪便的颜色和形状出现异常,比如颜色发暗发红或是存在大量粘液、脓血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好进一步的检查。

3.身体感到疲惫,全身乏力。

身体健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精神面貌都较为良好,神采奕奕,但是当有一段时间如果出现突然体重下降,面部消瘦,全身容易感到疲惫,乏力等情况时,这个时候一定不要忽视,大肠癌的征兆也具有这几点症状。

【肠道疾病常识】大肠癌3

【肠道疾病常识】大肠癌3

识破大肠癌只要3招识破大肠癌第一招之:年龄上的区别痔疮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而大肠癌多数是发生在中年人的身上,由于是40-60岁的人群,都是是易发人群。

如果您是属于这个年龄段内,而且还发现大便出血,就要及时的检查,要排除大肠癌。

有人把大肠癌比喻成为“隐形老虎”这是因为大肠最可怕是在于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而患者出现了脓血便、肠梗阻进行性贫血而去就诊时,病变多已进展至中晚期,这只隐形的老虎便肆意发威,吞噬人们的健康。

识破大肠癌第二招之:观察大便及出血颜色大肠癌患者与痔疮患者都会出现大便便血的情况,虽然都是会出现便血,但是便血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痔疮患者便血颜色为血色鲜红,与粪便不相混合,血液多数随大便排出后滴下。

而大肠癌患者出现便血的颜色较暗,多是混在大便里面,在肠癌的晚期,还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以前的排便习惯是一天一次,现在可能是一天或者一天十几次的大便。

并且在大便过程中带有粘液,还有下坠的感觉。

便血是痔疮一大重要病征,但一有便血就当痔疮治疗可就大错特错了。

同在肛部发病,同样有便血症状的肠癌、直肠息肉极易被误诊为痔疮。

识破大肠癌第三招之:肛门指检大部分的痔疮与大肠癌都是发生在手指可以触摸的部位,因为肛门指检是一种有效的检查大肠癌的一种方法。

如果手指触摸到一些凸起的小粒则是痔疮。

如果触到肠内有菜花状的硬块,或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溃疡,就要高度怀疑是肠癌了。

检查后,指套上沾有血液、脓液的,也是肠癌的特征性表现。

当然,肛门指检最好请经验丰富的肛肠科专科医生做。

“肛指”检查是医生用手指在患者肛门内进行触摸。

在肛肠疾病诊治过程中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多种肛门和直肠疾病可依此确诊。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粪便检查:粪便隐血试验对本病的诊断虽无特异性,但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普查筛选手段,或可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

2、直肠指诊:我国下段直肠癌远比国外多见,占直肠癌的77.5%,因此绝大部分直肠癌可在直肠指诊时触及。

大肠癌健康宣教

大肠癌健康宣教

大肠癌(围手术期)健康宣教一、概念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二、治疗原则手术切除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同时配合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

三.术前护理1.协助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禁烟、酒。

2.告知患者及家属与疾病、手术、麻醉相关的知识,消除恐惧、焦虑情绪。

3. 术前饮食及肠道准备术前三日进食流质,术前晚口服泻药、禁食12小时、禁饮6小时,遵医嘱术前晚及术晨清洁灌肠,直至大便清水样。

4.做好与手术、麻醉及患者配合所需的准备。

如皮肤准备(手术区皮肤的清洁与准备)、呼吸道准备(有效咳嗽及深呼吸)、术前适应性训练(床上排尿、排便训练)、心血管准备(控制血压)等。

5.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

更换宽松衣裤,取下活动性义齿、首饰等个人物品,交家属保管,遵医嘱执行术前用药。

四.术后护理1. 做好各管路护理:正确连接,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预防感染。

2.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切口渗血渗液和引流液的情况。

3.做好饮食指导。

手术当天禁食水,待肠道功能恢复后遵医嘱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半流质、软食。

避免胀气、油腻、刺激性食物。

4. 注意保暖,保持病室安静,鼓励患者床上翻身、抬臀、屈曲伸展下肢等,以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病情稳定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

5.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保证患者舒适,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定时更换体位,预防压疮。

6. 做好安全管理预防跌倒、坠床发生。

7. 肠造口的护理鼓励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讲解与演示更换造口袋的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在院期间教会患者及家属如何更换造口袋。

出现造口缺血、坏死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因术后排便方式的改变,影响自我形象,应更多关心与照顾,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五、出院指导1、自我监测:若出现切口渗血渗液、造口出血、狭窄、造口回缩、脱垂等情况及时就诊。

2饮食指导:根据病人情况调节饮食,术后宜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避免高脂肪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肠造口术后患者注意控制过多粗纤维及易致胀气的食物。

大肠癌的健康宣教

大肠癌的健康宣教

大肠癌大肠癌是结肠癌及直肠癌的总称,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危险因素】1、饮食习惯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素饮食有一定相关性,此外,过多摄入腌制及油煎炸食品可诱发大肠癌,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缺乏可能增加大肠癌的发生机率。

2、遗传因素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大肠癌家族成员中发病率高一般人。

3、癌前病变多数大肠癌来自腺瘤癌变,其中绒毛状腺瘤及家族性肠息肉病癌变率最高。

【饮食指导】给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少渣富营养饮食,如鱼、瘦肉、乳制品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高维生素饮食,减少食物中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行肠造口者需注意控制过多粗纤维食物及过稀、可致胀气食物。

【日常护理】1、生活环境良好,劳逸结合,保持身体内环境的平衡,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避免其他疾病的发生。

2、避免精神刺激,保持愉快、乐观、平和的心境。

3、门诊随访,坚持后续治疗和用药,预防复发。

4、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增加精神支柱,以提高机体抗癌能力。

【用药指导】1、遵医嘱按时、按量准确给药。

2、应用化疗药物或使用化疗泵者时,应防止药物外渗,可予PICC深静脉置管或颈外静脉穿刺,密切观察化疗药物疗效副作用。

【康复指导】1、活动参加适量体育锻炼,生活规律,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自我封闭,尽可能的融入正常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中。

造口患者加入造口微信群,有条件者可参加造口病人联谊会,学习交流经验和体会,重拾自信。

2、饮食调节根据病人情况调节饮食,保肛手术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避免高脂肪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造口者需注意控制过多粗纤维食物及过稀、可致胀气的食物。

3、积极预防及治疗结直肠的各种慢性炎症及癌前病变。

4、复查每3-6个月定期门诊复查;造口患者出院半个月后造口门诊随诊,若发现腹痛、腹胀、造口排便困难、造口粘膜色泽改变、造口局部皮肤问题等及时到医院就诊。

行化疗、放疗病人,定期检查血常规,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时,遵医嘱及时暂停止化疗放疗。

平时预防大肠癌,饮食三少一多是关键

平时预防大肠癌,饮食三少一多是关键

平时预防大肠癌,饮食三少一多是关键“虽然现在的医疗资源已经很发达,但是普遍大家对于预防胜于治疗这件事情并没有很在意,总是认为我身体有不舒服、有感觉到异样再来寻求医疗协助,但往往发现问题可能都已经很严重了!饮食3少1多是关键趋于西式化的饮食使人们习惯越来越精致,大家应该使降低频率食用以下1.少红肉加工肉:火腿、培根、熏鸡、热狗、香肠等。

2.少精制糖:包括蔗糖、蜂蜜、黑糖等。

3.少油炸食品。

4.多纤维。

高纤饮食来源不只有蔬果,未精制全谷杂粮类如:糙米、地瓜、红藜等,都是补充纤维良好来源。

5.维持良好生活习惯:包含维持运动习惯与规律的作息。

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要达到每周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

6.避免抽烟饮酒。

每天摄取50克加工红肉罹患大肠直肠癌率达18%当摄取较高量的脂肪,会增加粪便中短酸(胆固醇代谢物)的浓度,而胆酸经肠道微生物群的作用,易产生二级胆酸形成致癌物。

最主要当然为一直和肠壁接触,就容易引发致病机率。

此外,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研究显示,每天摄取50克的加工红肉,将增加大肠直肠癌罹患率达18%。

简钰桦营养师强调大家蛋白质来源尽量以蛋、鱼、豆制品、鸡肉和适量猪牛羊为主。

高纤对肠道保健的两大重点1.可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避免便秘让粪便长期堆积肠道,有毒物质常接触肠壁细胞。

2.不可消化的纤维进到肠道,会被菌种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而短链脂肪酸有助于大肠上皮细胞的修复和增长,可以更加强肠胃道。

善用资源-粪便潜血检查有以下情况更应该定期做检查;便秘、血便、粪便较水状、经常性肚子痛等。

政府目前也补助50-74岁民众,每2年一次定量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查,若不符合资格,同时也经常性有前述肠胃症状者,也可自费检查喔!。

肠癌有什么反应 平时该怎么去预防肠癌

肠癌有什么反应 平时该怎么去预防肠癌

肠癌有什么反应平时该怎么去预防肠癌
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前期无症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会慢慢恶化,身体逐渐产生疼痛,病情加重,可能治疗的效果会下降,治愈能力变差。

肠癌虽然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但是也会出现一些信号,需要平时注意观察,如果出现了,需要立即去医院进行检查。

一、排便习惯改变
如果以前的时候排便比较规律,一天一次。

但是突然之间一天就会排便三四次,瞬间增加很多,而且有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的情况,需要立马去医院进行检查,可能是早期肠癌。

如果平时是因为吃错东西而拉肚子,吃了药之后就好了,就要排除考虑。

二、出现脓血便
如果一些人患有痔疮,排便的时候可能会有便血的出现,比较常见,所以很多人都忽略不去治疗。

但是便血还有可能是肠癌。

如果便血是鲜红色,则可能是痔疮引起的,如果便血是暗红色,而且有脓血,更大的可能性是肠癌。

如果自己难以辨别,身体又出现了这两种状况,可以去医院进行深度检查,确定病因。

三、别吃致癌的物质
平时尽量要避免致癌物质,例如一些油炸食品在制作的时候产生硝酸盐等致癌物质,会刺激肠道粘膜。

不要吃加热多次的饭菜,油经过反复加热之后会滋生致癌物质,在人体内堆积,很容易引起细胞癌变。

平时要多吃新鲜水果,补充维生素,对细胞有抗衰老和防病变的
作用。

四、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运动。

平时要注意体育运动,根据自己的自身体情况来制定运动的强度,不要过度运动,要劳逸结合。

适当的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有毒物质的的排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癌患者要知道的二十个常识鉴于近年我国大肠癌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而治愈率并未明显改善的现状,我们认为开展有关大肠癌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非常必要。

现把相关的宣教知识列在这里,希望大家掌握这个疾病的预防知识,与医生共同作好大肠癌的防治工作,为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1.有人说“吃的越好,越容易得大肠癌”。

这个说法对吗?世界各地区及不同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可以相差10倍以上。

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如北美、西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肠癌发病率均超过25-35/10万,近20年,本来是高发的日本,随着其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国大肠癌发病率的增加已超过了,据统计,从1969年到1981年,日本男性大肠癌死亡率增加了44%,女性增加了40%。

相反印度的发病率仅为1-3/10万,某些非洲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甚至低于1/10万。

我国近30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大肠癌的患病率已从六十年代的<10/10万,上升至八十年代的20/10万以上,上海地区大肠癌死亡率从1972年到1989年增加了75%,据专家估计,2000年以后,大肠癌发病数将比八十年代高出1。

45倍。

根据我们对我国北方地区十几个城镇的普查资料,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农村。

在城市中,体力活动少的人群发病率又高于体力活动多的人群。

从各个国家对大肠癌病因学研究结果看,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运动减少、环境污染和不良嗜好均与大肠癌的发病有关,而上述社会情况的出现又与经济发展有一定联系,据此,有人认为吃的越好,越容易得大肠癌。

事实上大肠癌与其他癌一样,他们的发生都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就饮食本身而言,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结构可能在促发大肠癌方面起一定作用。

2.患大肠癌的病人为什么愈来愈多?这是什么原因?这里有两组资料:一个是5个省市20年大肠发病率的比较,一个是近几十年普查数字的比较(加两张幻灯片)。

从这两个数字可以说明,我国大肠癌患病人数确实有明显增加趋势。

根据各个国家专家的研究结果,大多数人认为长年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习惯有利于大肠的发生。

当然,也不是说长年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习惯都会发生大肠癌。

其它相关因素,如多年患溃疡性结不愈;家族中多人患大肠癌或息肉病;胆囊切除10-20年以上;下腹部放射治疗以后;慢性血吸虫感染等也都与大肠癌发病有关。

3.既然高脂肪、高蛋白和少纤维(粗粮、蔬菜和水果是高纤维食物)的饮食结构容易使人得大肠癌,那么什么样的食谱是“健康食谱”昵?最近美国农业部推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食物结构图,他们认为这样的食物结构有利于大肠癌的预防。

塔底由各种谷物、面食、米饭组成,塔的中部是蔬菜和水果,塔上部是肉类、家禽、水产品、蛋类、豆类和奶制品,塔尖是高脂食物。

其实,这种食物结构正是亚洲,特别是我国的日常食谱。

从预防大肠癌这个角度出发,保持我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就是“健康食谱“。

欧洲癌预防组织和国际营养科学联盟也提出了如下建议:1)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

2)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

3)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

4)保持适当的体重。

5)每天的食盐摄入低于5克。

6)多吃新鲜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

7)少饮含酒精饮料。

4.便秘的人会不会容易得大肠癌?便秘是指便次太少或排便困难、便干等表现而言。

一般来说,2-3天排便一次,如排出通畅也不能称为。

我们的粪便中含有一种致癌物,医学上称为“二级胆酸”的,它来源于肝脏分泌的胆汁。

当我们进食,特别是吃油多的食物时,胆囊便收缩,排出储存的胆汁,帮助消化。

肠腔中的细菌把这些进入肠腔的胆汁分解为“二级胆酸”,并驻留于粪便中,者肠腔中的“二级胆酸”长期与肠粘膜接触,便增加了其不断刺激粘膜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讲,会有利于大肠癌的发生。

当然,粪便中除了“二级胆酸”以外,还有许多被消化以后的食物残渣和细菌。

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被细菌酵解的有毒产物,由于而长时间停留在肠腔,对肠粘膜的刺激和部分水溶性物质的吸收均对人体有不利的影响。

虽然不能说可以诱发大肠癌,但可以说在大肠癌的发生上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此,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防止的发生,在大肠癌的预防上也有一定意义。

5.放射线治疗(俗称烤电)可以引起吗?许多研究资料显示,女性生殖器官(卵巢、子宫)肿瘤接受放射线治疗以后,患的机会明显增加。

因此,有下腹部放射治疗(烤电)历史的女性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直肠症状(便血、下坠、排便习惯改变等)便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放射线引起的不具有家族聚集性,与另一种医学上称为“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的不同,后者有突出的遗传特点。

这种病人患有大肠癌,可同时或不同时患有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由于这种肿瘤有家族聚集的特点,因此,不仅对本人实施治疗,对其亲属,亦应检查治疗(将在以后讲到)。

6.做过胆囊切除手术的病人会不会容易得大肠癌?人的胆囊好比一个储存胆汁的“水库“,平时肝脏分泌的胆汁大部分储存在这里,我们吃饭以后,特别是进食含油脂多的食物以后,胆囊收缩,把储存的胆汁排入肠道,发挥帮助消化、吸收的作用。

如果胆囊被切除了,肝脏分泌出的胆汁没有了储存的地方,于是胆汁便持续不断地排进肠道。

如前面所说的,进入肠道的胆汁被肠道中的细菌分解,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级胆酸“,这种致癌物常年作用于肠粘膜,就有可能使受刺激的肠粘膜癌变。

据西方许多研究资料报告,这个变癌的过程大概需要10-15年以上。

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者持反对态度,他们观察了上千名做了胆囊切除和未做过此种手术的病人,发现这两种人中患大肠癌的机会相差不多。

因此,到目前为止,尚不能肯定地说做过胆囊切除的病人更容易得大肠癌。

7.慢性结肠炎是不是可以演变为大肠癌?人们通常把长期、腹痛的疾病统称为慢性结肠炎。

其实慢性腹痛、不一定都是“慢性结肠炎”,即便医生诊断的“慢性结肠炎”也不是都与大肠癌有关。

真正与大肠癌有关的一种慢性结肠炎,医学上称之为“溃疡性结肠炎“。

这种疾病在我国相对比较少,它的主要症状是腹痛、,粪便中有血或脓血,重者可有发烧。

一旦患病,多迁延较长时间不能痊愈。

结肠镜检查可发现大肠里有广泛的溃疡和炎症。

这种病人经过医生的正规治疗,大多数可以恢复,极少数病情较重、多年不愈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中,有比正常人更多的机会发生大肠癌。

根据资料统计,以下两个因素与癌变关系更为密切:病变范围愈大,癌变的危险愈高(患病20年以后,全结肠炎病人变癌的机会比左半结肠炎高一倍,癌变的平均年龄也比后者早5-10年);患溃疡性结肠炎迁延不愈的时间愈长,癌变的机会愈多,患病以后前8年的癌变机会仅1%以下,其后,每年患癌的机会增加0。

5-1%,20年以上癌变机会可达5-10%。

因此,10年以上不愈的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应被视为“癌前疾病”,要密切随访、治疗。

8.大肠癌会遗传吗?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大多数疾病均有遗传因素的影响。

除外伤而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受环境和遗传两个因素的影响,只不过有些疾病受环境因素影响更多,另一些疾病受遗传因素作用更突出而矣。

大肠癌也不例外,一个人的亲属中有大肠癌病人,则他在一定条件下,如长时间进食高蛋白、高脂肪、少纤维(精米、细粮)的食物等,便有更多机会发生大肠癌。

当然,大肠癌的发生也不是简单的1+1=2(遗传+高脂肪饮食=大肠癌),而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长时间致癌因素累积的过程。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缺乏大肠癌的遗传背景,即便受到致癌因素的作用,也不容易得大肠癌。

反之,有大肠癌的家族史,在一定致癌因素的作用下便容易得大肠癌。

因此,若亲属,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大肠癌病人时,家族中每一个成员都要定期接受相关检查。

必要时,还要进行治疗,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9.为什么有的大肠癌容易遗传,那些大肠癌容易遗传?上面已经提到,应该说所有的大肠癌都受遗传因素影响,但他们的遗传力度不一样。

有两种大肠癌遗传的力度很大:第一种医学上称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第二种叫作“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

这两种大肠肿瘤在全部大肠癌中只占极少数。

前者发病年龄平均只有20岁,大肠中可以有成百上千个腺瘤(从肠粘膜上长出来的一种良性肿瘤),出现这些良性肿瘤以后10年,其中有些开始癌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患有这种病的人迟早均会癌变,且家族中许多成员均有相同的疾病。

患有这种病的人也可以同时患有骨瘤、和脑瘤。

一旦发现这种疾病,病人和他的直系亲属都需要长期随访,做必要的检查。

后者(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的发病年龄比一般大肠癌早15-20年,癌多发生在右半结肠,有时在大肠里同时有几个癌(叫多原发癌),手术后很容易复发。

在他的家族中也常出现其他癌,如、卵巢癌、、胰腺癌、等,所以有人称其为“癌家族综合征”。

以上这两种大肠癌的遗传性均很强,一旦家族中出现这种肿瘤,患者所有的直系亲属均应到医院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10.是不是大肠“息肉”都会癌变?首先我们要弄清什么是“息肉“。

所谓“息肉”,是指肠子里(粘膜面)长出的各种隆起物。

从医学上讲,这种息肉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种。

前一种叫“腺瘤”,是真正的良性肿瘤。

后一种息肉不是肿瘤,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它们与癌的发生没有关系。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腺瘤都会变为癌昵?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腺瘤都要变为癌。

最容易变癌的是前面提到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这种腺瘤可以有腹痛、、便血,也可以没有症状,直到癌变后才发现。

据观察,这种病多在20岁左右发生,33岁左右出现症状,39岁左右癌变,死亡时平均年龄只有42岁。

有研究发现,这种病人中有80%出现“先天性视网膜色素性上皮增生”,作为一种标志,怀疑者可以通过眼睛的检查(眼底镜检查),发现患有该病的线索。

由于这种病有家族积聚性,因而如果家族中有一个人确诊,其他成员便应进行相关检查(包括眼底检查)。

在这类“腺瘤”中,有些合并存在皮肤、肌肉、骨骼或脑肿瘤,有的合并有皮肤和粘膜黑癍(手掌和口唇的色素沉着),有些伴有指甲萎缩、和皮肤黑癍。

由于息肉长在肠内,不经过特殊检查无法确诊,但可以通过上述有特征的表现提醒我们去找医生。

除了上面讲过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以外,绝大多数“腺瘤”遗传的可能性并不明显。

医学上把这种腺瘤叫作“散发性腺瘤”,这种腺瘤的大小与癌变有一定相关性,曾有人统计4570个腺瘤,直径小于0。

9cm者,癌变率为0。

3%;1-1。

9cm者,癌变率为3。

6%;2-2。

9%者,为6。

8%;大于3cm者,为12。

4%。

由此可见,瘤体愈大,变癌的机会愈大。

此外,通过显微镜检查,若发现腺瘤是“绒毛状腺瘤”,则变癌的机会很大(大约是40%),若是“管状腺瘤”则变癌的机会很小(5%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