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言学流派2012备考重点笔记
西方语言学流派资料

西方语言学流派
Schools of Linguistics ——导读
大学外语教学部
作者简介
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 国语学院英语系, 1980年获英语语言文 学硕士学位,1986年 在英国兰开斯特大学 获副博士学位。现任 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 研究所所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
版本比较
本书性质
刘润清
第三章十九世纪与历史语言学
尽管此时的理论与观点存在偏颇, 但这些历史语言问题的 提出仍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同时也预示了二 十世纪结构主义语法的诞生。他们关于语言客观性和独立 性的论述,关于材料第一、理论第二的主张以及重视考察 当时语言和方言的做法,都在结构主义语法中反映了出来。
第三章十九世纪与历史语言学
第四章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开端
索绪尔开创了语言学的新纪元,其《语言学教程》是语 言学史上一座标志性的里程碑。 自 《语言学教程》 问世以 来,结构主义理论和研究方法便跃上了历史舞台, 索绪尔 作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对后世的影响波及范围之广、 延续时间之久可谓亘古未有,从 20 世纪初至今的语言学流 派无一不受到他的影响。继索绪尔之后,结构主义语言学 大为盛行,在各国发展为不同的学派,二十世纪二、三十 年代同时出现了三派结构主义语言学:布拉格学派、哥本 哈根学派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它们分别侧重不同的 研究领域,有各自的研究方法,并且都做出了斐然的成绩。
其中不乏可贵的贡献,如“自然派”与“惯例派”的 辩论(后发展为斯多葛派与亚历山大派的论战)明辩 了语言的基本问题、启发了人们对语言本质的思考; 斯拉克斯所著的西方第一部全面完整的语法书《语法 科学》总结发展了希腊语的研究成果;古罗马人瓦罗 的《论拉丁语》、普利森的《语法惯例》论证了拉丁 语的语法体系;中世纪初的波依修斯第一次提出了语 言的普遍性问题;希伯来语、阿拉伯语、罗曼语等在 十八世纪也得到了广泛系统的研究,新的语言思想也 已萌芽。
西方语言学流派知识点总结

西方语言学流派知识点总结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通过对语言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文化。
在西方语言学领域,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和学说,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对一些主要的西方语言学流派进行总结和概述。
1. 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语言学流派,其核心思想是语言的结构是决定其意义和功能的关键因素。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关注语言的内部结构,通过分析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要素来揭示其规则和模式。
其中,最知名的结构主义学派是索绪尔学派和布洛姆菲尔德学派。
2. 生成语法生成语法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语言是通过某种生成规则产生的。
生成语法学派认为语言的产生过程是基于一系列规则和转换的,这些规则可以用形式化的方式来描述。
生成语法的代表人物包括诺姆·乔姆斯基和查尔斯·菲尔。
生成语法的研究对后来的语言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语用学语用学是一门关注语言使用情境和交际目的的学科。
与其他流派不同,语用学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效果。
语用学家研究语言如何在特定情境中传达意义,以及人们如何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和理解。
格里姆斯学派和奥斯丁学派是语用学的重要代表,他们的研究对于理解语言和交际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语言变化研究语言变化研究是一门关注语言随时间变化的学科。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演变和变化。
语言变化研究关注语言的历史发展和变迁,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代数据的分析,揭示语言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威廉·拉布学派和米哈伊尔·巴哈京学派是语言变化研究的重要代表。
5.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关注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社会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与社会因素(如社会地位、性别、年龄等)之间的关系,揭示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和变化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的代表学派包括华兹沃斯学派和拉布学派。
以上只是对一些主要的西方语言学流派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欧美语言学考试重点

欧美语言学考试重点第一题:连线1、柏拉图—《克拉底洛篇》。
2、斯拉克思的—《语法科学》。
3、瓦罗《论拉丁语》。
4、普里森—《语法惯例》。
5、阿尔福利柯—《拉丁语法》、《拉丁会话手册》。
6、但丁《论俗语》。
7、洛克—《论人类认识》。
8、巴尼尼的—《梵语语法》(《八书》)。
9、马丁内—《语言演变的经济原则》。
10、萨丕尔—《论语言》。
11、布龙菲尔德—《语言论》。
12、鲍阿斯—《美国印第安语手册》。
13希思帕尼斯-《逻辑纲要》14葆朴-《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比较》14拉斯克发表《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的起源研究》15波特发表《词源探讨》16格里姆《德语语法》17威亷·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多样性》18施莱歇-《立陶宛语手册》《印欧语言比较语法手册》19维柯-《新科学》20惠特尼—《语言与语言研究》,《语言的生命与成长》21特鲁别茨科伊—《音位学原理》22叶尔姆斯列夫—《语言理论绪论》23海里斯—《结构语言学的方法》24、马林诺夫斯基—《基里维纳语的分类小品词》25、韩礼德—《语言理论的范畴》《语言科学和语言教学》《语言功能探索》、、《语言的系统与功能》、《功能语法概论》第二题:填空1、《克雷特利斯》中关于“词为什么具有意义”的对话。
开启了古希腊语法研究的先河。
2、狄俄尼索斯·斯拉克思的《语法科学》,总结了亚历山大学派的语法研究工作,是西方第一部完整的、全面的语法书。
3、罗马最著名的语法学家瓦罗,著作《论拉丁语》,把语言研究分为三大部分:词源学,形态学和句法学。
4、波依修斯-,中世纪初期最有影响的学者,他第一次提出了语言的普遍现象问题。
5、13世纪,希思帕尼斯不朽著作《逻辑纲要》成为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影响深远。
法国语法家,拉梅,当时的结构主义先驱。
反对亚里士多德,反对经院哲学。
洛克被尊为现代欧洲语义学的鼻祖。
他著有《论人类认识》潘尼尼是印度语法学家的杰出代表。
《西方语言学流派》读书笔记

《西方语言学流派》拓展阅读笔记《西方语言学流派》是刘润请编著,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关于一本介绍西方语言学流派的著作,是作者在讲课笔记的基础上整理而成。
根据课程的任务分布,我阅读的是本书第七章——乔姆斯基与生成语法。
下面是我阅读完第七章之后的的一个肤浅认识。
乔姆斯基,博士,是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的荣誉退休教授。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被认为是20世纪理论语言学研究上最伟大的贡献。
他还通过对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的《口头行为》的评论,发动了心理学的认知革命,挑战在195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主义者学习精神和语言的方式。
他那自然的学习语言的方法也对语言和精神的哲学起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另一大成就是建立了乔姆斯基层级:根据文法生成力不同而对正则语言做的分类。
乔姆斯基还因他对政治的热忱,尤其是他对美国和其它国家政府的批评而著名。
乔姆斯基把自己归为自由社会主义者,并且是无政府工团主义的同情者。
一般认为他是活跃在美国左翼政坛的著名主要知识9分子。
据艺术和人文引文索引说,在1980年到1992年,乔姆斯基是被文献引用数最多的健在学者,并是有史以来被引用数第8多的。
本文主要是针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观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分别从下面几个方面论述。
一、乔姆斯基的语言观综述在大学阶段,姆斯基所受的语言学教育是结构主义,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哈里斯,乔姆斯基的第一本著作《语法结构》还没有完全摆脱的框架。
在不断地语言研究过程中,乔姆斯基发现很多现象时结构主义语法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所解释不了的,如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就可以掌握母语,并且带有创作性,另外儿童在学习其他知识时常常表现出不同的天赋。
通过研究,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的假说:儿童天生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他使一切儿童只要稍许接触语言材料,就能在几年之内习得母语。
乔姆斯基认为对人类大脑的初始结构提出设想目前还不大可能,但是他提出了某些猜测:这就是“普遍语法”,或者“语言普遍现象”。
语言学概论经典复习笔记(全)

第一章.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1. 什么是语言功能角度的定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信息论角度的定义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和传播信息的媒介。
认知科学角度的定义语言是认知的工具汉语名词性偏正结构的表达顺序:用偏正结构表达两个物体的空间关系,采用“参照物——目的物”的认知顺序是汉语的一种优势语序。
这是汉语名词性偏正结构的表达原则,反映了汉语“由大到小”的表达习惯。
2. 什么是语言学定义语言学是研究语言规律的科学,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语言的起源A. .“神授说”基督教<圣经>关于人类语言起源的传说: <圣经>解释: 上帝谴责人类罪过和妄行的结果.B.“摹声说”。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提出了这种理论。
他认为,名称不过是它所表示的事物的声音的模拟。
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它把语言的起源归结为客观世界的产物。
十八世纪德国的赫德尔发展了这一观点。
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表达想要表达的各种动物对象,模仿那种动物的发声,比如拟声词。
C.“感叹说”。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Epicurus, 公元前341~前270年)是其代表人物这种理论认为,原始人的感情冲动、受到惊恐后发出的喊叫等,也就是出于内心和外来的感受而发出的声音逐渐发展为感叹词,最终形成了语言。
D.“号子说”。
19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努阿尔认为,原始人在集体劳动时会发出“咳哟”、“啊哈”等声音,以协调劳动的一致性,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劳动号子,这就形成语言最初的成分——动词。
E.“劳动说”。
恩格斯首先提出来的。
恩格斯认为:一方面“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
另一方面,劳动还使人的发音器官和大脑发达起来。
这些都是语言诞生的必要条件。
3语文学A 定义:为注解古代经典(如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经典作品),而对其中的文字\词汇\语法所作的研究.语文学是经学的附庸,没有把语言作为独立的学科研究. 又叫“前语言学”.印度宗教经典梵语:语音、语法研究西欧(希腊-罗马)古典拉丁文:语法、修辞、逻辑中国先秦典籍:汉字形音义研究三个重要的传统古印度巴尼尼<梵语语法>古希腊-罗马底奥尼修<希腊语法> 瓦罗《论拉丁语》中国“小学”中国第一部语法专著马建忠《马氏文通》(1898)采用的也是拉丁语的体系。
考研中外语言学简史笔记 精品

第二部分重点章节知识点详解《欧美语言学简史》第一章导论掌握欧美语言学发展的几个阶段:1,语文学——这是希腊人从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就已开始的一种学术活动。
语文学的产生是由于实际的需要。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语音、词汇、语法都在不断地变化着。
人么渐渐对传抄下来的古书读不懂了,解释不通了,这时就需要有人对古籍作注释、考证,对传抄中的错误进行校勘,这就形成了语文学。
2,传统语法——制定规则,规定人们应该怎么说,不应该怎么说。
特征是依赖逻辑范畴建立语法范畴。
典型形式是法国的唯理语法。
3,历史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亲属关系及演变过程的一种语言学。
4,结构语言学——以语言的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5——生成语言学,这是一种以语言能力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这5个阶段中的后3个阶段是本书阐述的重点。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的语言研究本章作大致了解即可,一般不会出大题的。
第三章中世纪初至18世纪末的欧洲语言学1,思辨语法学派——是经院派语言研究的结果,思辨语法就是哲学语法,它的产生和发展史跟当时经院哲学中实在论与唯名论的争论密切相关的。
经院语法学家在哲学立场上是站在实在论一边的,他们脱离个别语言而研究语言的一般特点,一般采用思辨语法为研究题目,因此被称为思辨语法学派,也称为摩迪斯泰学派或方式派。
把语言看成是思辨的对象,而不是观察的对象。
不研究和描写任何一种具体语言,特别是不触及语音,而主要是从哲学角度对语法体系作解释。
2,经验语法——研究各民族活语言,在英国发展较快,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因而否认拉丁语公式对建立各民族语言语法有普遍指导意义。
经验语法的产生和发展,为现代科学的描写语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唯理语法——代表作《普遍唯理语法》,是专门从逻辑角度研究语法的专著,主要在法国发展,竭力证明在拉丁语中存在着适合全人类语言的语法公式。
他们认为人类的理性和思维规律是一致的,而语言的结构式由理性决定的,因而所有语言的结构规律本质上是相同的。
西方语言学流派--导读笔记

西方语言学流派--导读笔记第一章历史的回顾1.古希腊语法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历士多德斯多噶派(stoics)斯拉克思的《语法科学》2.古罗马语法瓦罗《论拉丁语》普利森《语法惯例》多纳特斯3.中世纪语法英格兰:6世纪初:比德(Bede),阿尔坤(Alcuin)公元1000年:阿尔福利柯(Aelfric)《拉丁语法》《拉丁会话手册》12世纪:冰岛语语法《首篇语法专论》波依修斯(Boethius,480-524),在巴黎和雅典求学彼得·海利亚斯的语法逻辑化(logicalization of grammar)在经院哲学影响下的思辨语法(speculative grammar);如希思帕尼斯(Petrus Hispanus)在巴黎求学,《逻辑纲要》13、14世纪:摩迪斯泰学派(Modistae)的思辨语法4.从文艺复兴到十八世纪的语言学德国古典学家罗赫林(Reuchlin)的《论希伯来语的基本规则》斯巴华伊的阿拉伯语法14世纪:但丁《论俗语》,提倡发展口头意大利语15世纪:出现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语法著作16世纪:法语语法,波兰语语法,斯拉夫语语法法国哲学家拉梅(1515-1572):当时的结构主义先驱,反对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哲学,著有希腊语、拉丁语和法语等语法著作。
传教士活动使语言学家认识到世界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西班牙耶稣会传教士夏维尔等人第一次将汉语语法学传到欧洲。
经验主义学派:英国的布莱特创造速记方法和观察派语音学家霍尔德,理性主义学派:英国威尔金斯设想“哲学语言”,法国的保尔—罗瓦雅尔学派(思维是语言的基础)。
18世纪:法国哲学家康迪雅克的《论人类认识的起源》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德国哲学家海德(Herder1744-1803)《论语言的起源》1769英国讨论普遍语法:詹姆士?哈利斯《对语言和普遍语法的哲学探讨》(1751),霍恩?托柯,詹姆士?伯尼特。
5.古代印度的语言学梵语研究的发现开启了整个十九世纪的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
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

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西方语言学流派读书笔记西方语言学流派读书笔记蒋淞宇语言研究西方语言学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数世纪来,无数语言学家通过实践调查整理分析研究讨论形成了不同的派别。
他们各持己见又互相学习,坚持扬弃的过程,无数的语言学理论才得以形成。
小编阅读了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一书,过程中顺便做了一些笔记,在这里和各位读者分享。
希望能够让正在学习语言学和即将学习语言学的同学带来一些帮助。
文章中罗列了西方语言学历史上比较出名的语言学家及其重要的理论成果,以下。
一古希腊时期(前5世纪前4世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惯例派规则派斯多葛学派:自然派异常派二古罗马时期(前3世纪):瓦罗多纳特斯普利森语法惯例三中世纪:公园476年西罗马灭亡到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近千年时间:思辨语法,波依修斯彼得海利亚斯希思帕尼斯:主要意义和附加意义,本质意义和外加意义摩迪斯泰学派四文艺复兴时期到十八世纪的语言学罗赫林论希伯来语的基本规则斯巴华伊:研究阿拉伯语法但丁拉梅,当时的结构主义先驱而著称夏维尔:第一次将汉语语法学传到欧洲经验主义(弗朗西斯培根,约翰洛克乔治贝克莱,大卫休谟)理性主义(笛卡尔)威尔金斯:普遍语法,保尔罗瓦雅尔学派的指导思想包泽:语言中的两种原则,一种是普遍原则,一种是特殊原则,后者是世界不同语言产生的原因。
结构主义和生成主义的对立面。
海德:语言和思维的关系Harris:词与其所指称的实体的关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五古印度的语言学18世纪最后几年,发现欧洲语言和梵语相似,开始了19世纪的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印度学者认为语言有两种,抽象语言原则,一种是具体场合讲出的话,六十九世纪与历史语言学关于语言的派系,当时著名的语言学家有:但丁论俗语,斯卡利杰(scarliger)瑞典学者:斯田赫姆(stiernhelm)雅杰(AJager)德国著名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Leibniz):极力研究词源,地名和河流名称是研究语言史的重要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语言学流派2012备考重点笔记第四章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开端第一节索绪尔语言学产生的背景1德克海姆,现代社会学创始人,认为社会事实是一种行为,不论其是否有固定性质,对每个人都有外部制约。
索绪尔,认为语言也是一种社会事实,一种行为。
语言行为也有外部制约,那就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系统。
2 弗洛伊德,把任何行为都看成是受一个规范系统所制约的,这些规范系统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却无时不起着积极的作用。
语言规范在于语言规则3 惠特尼,语言的符号性,惯例性,任意性,可变性和不变性索绪尔评价惠特尼,为了强调语言地地道道地是一种制度,惠特尼正确的坚持符号的任意性,这样他把语言学纳入了正确的轨道。
第二节关于比较语言学索绪尔区分了两种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正视法,回顾法正视法就是以文献考证为基础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一种语言历史。
只审查对比每个时期文献即可。
回顾法就是通过比较来重建一种语言。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不断变化的,一种语言并不总属于一个语言类型,同一个语系的语言也不一定属于同一个语言类型。
音变和类推是促使语言变化的两大因素。
类推形式是以一种或多种其他形式为模型,按一种特定的原则而制造出来的一种形式。
音变往往产生不规则现象,而类推恰恰相反,总是产生规则现象。
索绪尔认为,类推一方面有革新的作用,一方面又是保守力量。
第三节语言的特征1878年以后,索绪尔基本上放弃了历史语言学的研究,因为他认为历史语言学的基础不牢,方法主管,应暂时停止,首先明确要研究的对象,使语言学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科学。
他在三个教程中空前深入的探讨了语言的特征,规定了语言学的任务,做了有历史意义的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区分,并提出语言学中符号学的理论。
索绪尔对语言的特征做过如下总结:1 语言是在各种各样的言语行为中界限明确的实体。
它独立于个人,个人不能创造它,也不能改变它。
语言很像一项社会契约,群体中的全体成员都签字同意履行。
2 语言不像言语,语言可以单独研究,可以排除言语所涉及的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因素,独立考察语言诸因素。
3 言语是多种多样的,而语言是单义的。
4 语言并不玄妙,所以我们才可以研究它。
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是得到群体承认的、存在于大脑中的现实。
为了进一步说明语言的性质,索绪尔区分了对语言的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
语言的因素有两种,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
语言特征就属于内部因素,语言的地理分布或方言分裂属于外部因素。
索绪尔对语言特征的独到见解还表现在对语言符号的论述上。
一个语言符号是把概念和声音形象结合起来,不是把物和名结合起来。
索绪尔把这种结合体称为符号,把声音形象称为符号施指,把概念称为符号受指。
符号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任意性。
第二特点就是符号施指线性关系。
索绪尔利用线性关系区分了语言符号之间的两种关系,连锁关系和联想关系。
索绪尔首先提出要描写语言。
是描写还是规定语言,正是传统语法与现代语言学的分水岭。
规定性语法固然局限很大,可是描写语法也并非最终目的,找出永恒的力量,分析出普遍的规律,才是一门学科真正的目标。
第四节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就是研究一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在其历史发展中的某一阶段的情况,又称静态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变化,又称演化语言学。
索绪尔认为,1任何时期的语言使用者只要了解当时的语言状态就够了,演化过程不能说明一个语言符号的现在价值。
2 历时语言现象并不企图改变语言系统。
任何变化或修改都只是影响孤立的成分,并不能影响整个系统。
3 任何语言状态的形成都是偶然的。
4 共时语言现象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历时语言现象之间的关系。
共时现象中,每对形式都是对立而存在的,缺一不可;而历时不然,它们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表明偶然变化。
共时语言学具有普遍性,但没有强制性,语言内部并不使用什么物理来维持其规则性;历时语言学定律有一定的强制性,因为它假设有一种什么巨大的力量强迫产生了一种结果。
第五节符号学符号可以分为三大类:图象符号,标志符号,真正符号。
这三类符号的施指和受指关系不同,肖像考与本人的相像程度。
标志符号中,施指和受指是因果关系:烟意味着火。
在真正符号中,施指和受指是任意的,惯例性的符号学研究一下几种不同情况:1 直接用于交际的任意性符号。
语言,信号灯,数学符号,路标等2 有几种符号也用于交际,但其形式模棱两可,难以立界。
如身距学,研究各种身体姿势,谈话时的距离等,它们都具有符号性质,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可是这类符号的潜在原则是什么很难讲清楚。
3 有些社会习惯不用于交际,其实也传递信息,并且也完全代码化了。
如各种仪式礼节。
第六节索绪尔的影响索绪尔的历史影响有两方面:1 他为现代语言学提出了总的方向。
明确了语言的本质,规定了语言学的任务:把语言作为一个单位系统和关系系统来分析。
2 索绪尔做了几个主要区分:语言与言语,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连锁关系与选择关系。
第五章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第一节结构——功能语言观它们的观点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可称作结构功能语言观。
布拉格学派观点:1 重视历时语言学的同时也要重视共时语言学的首要地位。
共时语言学可以得到全面的、可控制的语言材料。
2 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不是千万个孤立现象的汇合。
3 要研究分析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因为各种表达手段都适用于不同的交际需要。
4 应从语言功能入手,然后去研究语言形式,因为这是讲话人遵循的顺序,“先想到要表达什么然后才去寻找合适的语言形式”布拉格学派从一开始就注意语义的研究,这是他们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根本区别。
根据语言是开放的、动态的符号系统这一概念,布拉格学派提出标准语言的语体划分原则。
语体是一种独立现象,存在于言语行为之中,不像语言组成成分那样潜在于语言结构中。
对标准语言的语体划分也体现了语言的灵活稳定性。
灵活反应了语言的动态特征,稳定性反应了语言的系统性。
”的观点。
早在30年代,马泰休斯就修改了主语谓语的提法,提出“主位”和“述位主位是已知事实或公认事实,所以不增加句子的信息量。
述位包含了要传达给听话人的全部信息。
句子功能前景,就是从功能角度去分析句子,研究句子各个部分各自传达多少信息。
所传达的信息量用交际力来表示。
第六章美国的结构主义美国结构主义和描写主义语言学的特点:1 实用性。
这是因为他们的研究是为了了解当时的实际问题,需要调查和分析的语言太多,无暇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
2 科学性。
他们要准确记录各种语言,就必须有一套严格完整的调查分析方法。
美国语言学上的代表人物是博厄斯、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
博厄斯论述了描写语言学的框架,认为这种描写分三部分:语言的语音;语言表达的语义范畴;表达语义的语法组合过程。
关于语音,博厄斯已经注意到语言的系统性。
那些认为原始语言的音不清楚的人应该知道,不是音本身模糊,而是分析者往往用自己的语言中的音去衡量别的语言中的音,那当然无法识别。
每种语言有自己的语法系统,不能把自己的语言形式强加给其他语言,应该研究它们的特殊形式和表达思想的方法。
不同的分类方法主要取决于各种文化的不同注意方面。
每种语言都有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假说:语言形式决定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语言怎样描写世界,我们就怎样观察世界;世界上的语言不同,所以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也不相同。
他在《论语言》中讲到,语言与民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语言与文化之间有平行关系;语言是形式,文化是内容。
但我们不能从语言形式中推导一种文化对客观环境的态度,文化与语言的联系主要反映在词汇上。
所谓的客观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建筑在社团的语言习惯上。
没有任何两种语言十分相似,可以认为他们表达同样的社会现实。
不同社会的人生活于不同的世界。
沃尔夫1940年在《科学与语言学》中,全面的阐述了他对语言的看法。
首先,他认为语法已经成为人类的背景现象或背景知识。
所谓背景现象就是人们视为当然、意识不到的东西。
背景性的语言系统(语法),不仅仅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再现工具,而且是思想的塑造者,是一个人思想活动的大纲和指南,被用来分析自己的种种印象、综合大脑中的一切东西。
思想的形成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某种语法的一部分。
语法不同,形成过程也不一样,有的区别很大,有的区别甚微。
“世界上的观察者对于宇宙的同一外貌并不能得到相同的材料,除非他们的语言背景相似或能用某种方法校正。
”可以看到,沃尔夫发展了萨丕尔的观点,把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得更加绝对化。
除了词汇外,语言中还有更重要的差别。
两种语言中人的理论系统有根本差别。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对思维、行动和人们对世界的看法确实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不能说,人的思维和行动受着语言的残酷限制,而不能冲破语言的束缚,只能做语言的囚犯。
霍克特说,语言的差别不在于它们能够表达什么,而在于表达那些东西比较容易。
科学证明,任何语言中的科学发明和创造都是可以被其他语言所理解。
没有这一点,就没有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现在绝大部分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结构与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之间没有一对一的关系。
哲学家说,不要过于重视那些概念和语言的框架,不然它会变成一所概念的牢房。
语言对人的思维的限制是存在的,但人类克服这种局限性的能力也是不可低估的。
尽管如此,萨丕尔和沃尔夫的功绩还是得到了语言学界和社会学界的承认。
他们的假说使人们更深刻地感觉到语言与思维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第四节布龙菲尔德和行为主义布龙菲尔德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
严格地讲,布龙菲尔德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语言理论,只是在新语法学派和索绪尔的影响下发展了博厄斯的理论。
不同的是,布龙菲尔德受到了当时盛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用刺激—反应论来解释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
刺激反应过程,第一原则,语言可以在一个人受到刺激时让另一个人去做出反应,第二原则,劳动分工及人类社会按分工原则进行活动,都依靠语言。
第三原则,说话人和听话人身体之间有一段距离—两个互不相连的神经系统由声波做了桥梁。
从中布龙菲尔德提出了著名的公式:S——r……s——R,这里S指外部实际刺激,r指语言的代替性反应,s指语言的代替性刺激,R指外部的实际反应。
布龙菲尔德学派有严格的调查方法和描写方法:不带个人色彩,准确严谨,不做观察素材以外的任何概括,采用归纳法。
行为主义局限性:1 它把直觉排除在素材之外,这就大大限制了材料范围;2 它使产生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过程过于简单化了,无法解释人所特有的复杂思维过程。
3 归纳法是重要的,但不能完全排除演绎法,在获得足够证据之后,进行合理的演绎和推论是必要的。
4 极端行为主义认为人与动物之间没有根本区别。
在意义问题上,布龙菲尔德表现出行为主义。
认为,要是研究清楚说话人的情境和听话人的反应,那便相当于人类知识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