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言学史】西方语言学流派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欧美语言学简史笔记

欧美语言学简史笔记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的语言研究公元前3、4世纪开始,到公元4世纪1、按本质论“按本质论”在《克拉底洛篇》中由克拉底洛提出,他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

比如neigh( 马叫)、hoot(猫头鹰叫)、tinkle(钟表声)模仿了他们所代表的东西的声音,他们认为这些词虽然在语言中不多,却是语言的基本词汇,其他词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他们探讨词源,认为词义可以通过天然的联系加以扩大,如河流的入海口也可以用mouth表示,瓶颈口也用neck表示。

2、按规定论“按规定论”在《克拉底洛篇》中由赫尔摩根提出,他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词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任意的,人们可以随意改变它。

语言中的象声词是极少数,即使没有它们也不会影响语言交际。

由此,他们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柏拉图在《克拉底洛篇》中对按本质命名的详细论证开了词源探索的先河,因此被认为是词源学的创始人。

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8—348年)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的论战中持中立态度。

他认为,有些词直接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但有许多词,其语音形式与意义之间究竟有些什么联系是无法判断的。

他在分析单词与意义的关系时,把词分为主词和述词两大类(大致相当于名词和动词),是西方语言学史上第一个对词进行分类的学者。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位坚定的“约定俗成论”者。

他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是有规则可循的。

他在柏拉图的词类两分法的基础上把那些既不属于主词又不属于述词的词自成一类(大约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连词)。

他还注意到名词有格的变化、动词有时态变化等这样一些结构上的特征,并第一次给词下了定义。

后来的“变则论”者斯多葛学派(The Stoic School)又在亚里斯多德的词类三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词分为冠词、名词、动词和连词。

西方语言学流派知识点总结

西方语言学流派知识点总结

西方语言学流派知识点总结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通过对语言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文化。

在西方语言学领域,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和学说,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对一些主要的西方语言学流派进行总结和概述。

1. 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语言学流派,其核心思想是语言的结构是决定其意义和功能的关键因素。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关注语言的内部结构,通过分析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要素来揭示其规则和模式。

其中,最知名的结构主义学派是索绪尔学派和布洛姆菲尔德学派。

2. 生成语法生成语法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语言是通过某种生成规则产生的。

生成语法学派认为语言的产生过程是基于一系列规则和转换的,这些规则可以用形式化的方式来描述。

生成语法的代表人物包括诺姆·乔姆斯基和查尔斯·菲尔。

生成语法的研究对后来的语言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语用学语用学是一门关注语言使用情境和交际目的的学科。

与其他流派不同,语用学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效果。

语用学家研究语言如何在特定情境中传达意义,以及人们如何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和理解。

格里姆斯学派和奥斯丁学派是语用学的重要代表,他们的研究对于理解语言和交际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语言变化研究语言变化研究是一门关注语言随时间变化的学科。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演变和变化。

语言变化研究关注语言的历史发展和变迁,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代数据的分析,揭示语言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威廉·拉布学派和米哈伊尔·巴哈京学派是语言变化研究的重要代表。

5.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关注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社会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与社会因素(如社会地位、性别、年龄等)之间的关系,揭示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和变化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的代表学派包括华兹沃斯学派和拉布学派。

以上只是对一些主要的西方语言学流派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刘润清编著《西方语言学流派》的述评

刘润清编著《西方语言学流派》的述评

刘润清编著《西方语言学流派》的述评《西方语言学流派》是刘润清编著的一部经典语言学著作。

本书在构建西方语言学发展史的基础上,全面综合地叙述了自近代起,以研究语言结构为主要内文,以表达理论语言学研究成果为主要目标而形成的西方语言学流派及其理论的历史潮流及其发展趋势。

本书从清晰明了的视角着眼,着重介绍了国外语言学大家的核心意见,内容丰富,语言简洁,让读者深入了解西方语言学流派,从而更好地参与语言学的研究和实践。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具体文法学到实验语言学、从言语学习到现代句法学,从语言演变到语言变化,从明确的概念到抽象的理论的语言学流派的发展历史,并分析了两个主要流派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基于语言结构的视角和基于语言行为的视角。

本书还介绍了当前语言学研究中著名专家的研究成果,如西班牙语和英语现代语言学家Jose Echegaray和著名比较文法学家Jose Lapes Gruel等,他们研究的流派被归类为数据学,叙事学,语义学,认知学,普遍语言学,多语调学,新古典主义,物理语言学,量化语言学派等等。

包括历史语言学,描述语言学在内的语言学流派也有所涉及。

本书还详细介绍了不同流派之间的核心理论观念,如国际音标体系,语义学,认知语言学,表征理论,新古典主义,多语调学,语言变化,有机语言学,系统语言学等。

结合号召力的案例,本书全面地总结了西方语言学流派的发展历史,并且对相关的理论提出了客观的整理和分类。

本书对当代语言学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

此外,本书提供了一个更丰富的学术视野,将全球范围内的语言学流派整理到一起,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当下语言学研究和实践,准确把握未来语言学发展趋势,推动语言学研究的进步。

总之,《西方语言学流派》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语言学史料,在语言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促使读者深入分析建构语言学历史,把握语言发展趋势,加强理论分析,促进语言学研究的进步,令语言学的发展更加完善。

【西方语言学史】西方语言学流派读书笔记

【西方语言学史】西方语言学流派读书笔记

【西方语言学史】西方语言学流派读书笔记西方语言学流派读书笔记蒋淞宇语言研究文章中罗列了西方语言学历史上比较出名的语言学家及其重要的理论成果,以下。

一、古希腊时期(前5世纪——前4世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惯例派、规则派斯多葛学派:自然派、异常派二、古罗马时期(前3世纪):瓦罗多纳特斯、普利森《语法惯例》三、中世纪:公园476年西罗马灭亡到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近千年时间:思辨语法,波依修斯、彼得、海利亚斯希思帕尼斯:主要意义和附加意义,本质意义和外加意义摩迪斯泰学派四、文艺复兴时期到十八世纪的语言学罗赫林《论希伯来语的基本规则》斯巴华伊:研究阿拉伯语法但丁拉梅,当时的结构主义先驱而著称夏维尔:第一次将汉语语法学传到欧洲经验主义(弗朗西斯'培根,约翰洛克、乔治贝克莱,大卫休谟)、理性主义(笛卡尔)威尔金斯:普遍语法,保尔—罗瓦雅尔学派的指导思想包泽:语言中的两种原则,一种是普遍原则,一种是特殊原则,后者是世界不同语言产生的原因。

结构主义和生成主义的对立面。

海德:语言和思维的关系Harris:词与其所指称的实体的关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五、古印度的语言学18世纪最后几年,发现欧洲语言和梵语相似,开始了19世纪的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印度学者认为语言有两种,抽象语言原则,一种是具体场合讲出的话,六、十九世纪与历史语言学关于语言的派系,当时著名的语言学家有:但丁《论俗语》,斯卡利杰(scarliger)瑞典学者:斯田赫姆(stiernhelm) 雅杰(A.Jager)德国著名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Leibniz):极力研究词源,地名和河流名称是研究语言史的重要线索。

1786,William Jones施莱格尔Schlegel 1803年开始研究梵语格里姆定律和维尔纳定律拉斯克Rask德国格里姆《德语语法》,相信自然语言,否认语言中的普遍逻辑规则。

维尔纳定律,解释了格里姆定律中的不合理性洪堡特(Humboldt):语言是一种创造能力,而不是客观结果,否认语法规则,后来影响了沃尔夫假说——讲不同语言的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具有不同的思维体系。

西方语言史笔记2

西方语言史笔记2

☆中古时期一、阿拉伯的语文学研究(一) 阿拉伯及阿拉伯语概况(二) 古阿拉伯语文学派及其贡献阿布尔·阿斯瓦德(Abul Asvad)--阿拉伯语语法的奠基者。

他研究对象主要是《古兰经》。

萨卡费(Sakafi波斯人),写过70多篇论文,企图对阿拉伯语的语法规律作系统阐述。

巴士拉学派:代表人物西巴维希(Sibawaihi)--写出第一部有系统的阿拉伯语语法--《书》(Al-kitabu)。

《书》的内容:首谈词类,确定名动形的定义,叙述了主格、属格、宾格、呼格的形式,助词、代词、数词的用法和名词、动词的构词法,然后谈句法,之后举出一些阿拉伯语的语音现象和词源现象。

哈里尔编出了第一部阿拉伯语词典,建立了阿拉伯诗律的体系。

库法学派:代表人物—基赛(AI-Kisai),给后代留下了许多阿拉伯语文学的著作,包括深受欢迎的《阿拉伯语语法简明指南》。

两派的特点巴士拉学派治学态度比较严谨,偏重于古典阿拉伯语语法的研究;库法学派不仅研究古典阿拉伯语,而且着重研究了一些活的、游牧部落的语言。

他们对确立阿拉伯成语和同义词的研究都有贡献巴格达学派:到10世纪,巴士拉和库法两个学派合并成的第三个学派。

代表人物是古太巴。

曾编写《口语句法指南》一书,提出了许多有关成语的问题。

从11到12世纪,阿拉伯语文研究逐渐进入了它的古典时期的末期,其特点是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语法和词典的编纂上。

波斯人札马赫沙利编《阿拉伯·波斯语词典》。

伊本·西德《阿拉伯语词典》(十七卷,11世纪)萨加尼编《浪漫》(二十卷,13世纪)曼殊尔编《阿拉伯语词典》(二十卷,14世纪)费鲁札巴底编了一部六十卷的大词典,只有两卷称为《海洋》流传到现在。

另有为实际需要编的通俗语法和修辞著作。

如萨加基的《标准修辞学课本》、马立克《简明语法》、伊本·希沙姆的一套通俗语法书等。

从16世纪起,阿拉伯语文研究走向衰弱。

到18世纪,阿拉伯国家相继沦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阿拉伯科学文化经历了真正的危机。

西方语言学流派--导读笔记

西方语言学流派--导读笔记

西方语言学流派--导读笔记第一章历史的回顾1.古希腊语法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历士多德斯多噶派(stoics)斯拉克思的《语法科学》2.古罗马语法瓦罗《论拉丁语》普利森《语法惯例》多纳特斯3.中世纪语法英格兰:6世纪初:比德(Bede),阿尔坤(Alcuin)公元1000年:阿尔福利柯(Aelfric)《拉丁语法》《拉丁会话手册》12世纪:冰岛语语法《首篇语法专论》波依修斯(Boethius,480-524),在巴黎和雅典求学彼得·海利亚斯的语法逻辑化(logicalization of grammar)在经院哲学影响下的思辨语法(speculative grammar);如希思帕尼斯(Petrus Hispanus)在巴黎求学,《逻辑纲要》13、14世纪:摩迪斯泰学派(Modistae)的思辨语法4.从文艺复兴到十八世纪的语言学德国古典学家罗赫林(Reuchlin)的《论希伯来语的基本规则》斯巴华伊的阿拉伯语法14世纪:但丁《论俗语》,提倡发展口头意大利语15世纪:出现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语法著作16世纪:法语语法,波兰语语法,斯拉夫语语法法国哲学家拉梅(1515-1572):当时的结构主义先驱,反对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哲学,著有希腊语、拉丁语和法语等语法著作。

传教士活动使语言学家认识到世界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西班牙耶稣会传教士夏维尔等人第一次将汉语语法学传到欧洲。

经验主义学派:英国的布莱特创造速记方法和观察派语音学家霍尔德,理性主义学派:英国威尔金斯设想“哲学语言”,法国的保尔—罗瓦雅尔学派(思维是语言的基础)。

18世纪:法国哲学家康迪雅克的《论人类认识的起源》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德国哲学家海德(Herder1744-1803)《论语言的起源》1769英国讨论普遍语法:詹姆士?哈利斯《对语言和普遍语法的哲学探讨》(1751),霍恩?托柯,詹姆士?伯尼特。

5.古代印度的语言学梵语研究的发现开启了整个十九世纪的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

《西方语言学流派》第二章读书笔记

《西方语言学流派》第二章读书笔记

第二章历史的回顾主要介绍从公元前4、5世纪到18世纪末长达两千多年中,人们对语言研究所做出的主要贡献,即所谓的传统语法阶段。

第一节:古希腊语法对语言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的几个著名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后来的斯多葛派哲学家都对语言研究有过论述。

1、人物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 或者是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 认为句子分成名词部分和动词部分,要把每个词分解为其组成成分才能找到词的意义。

(这是分析复杂词)对于简单词,把词的音分成辅音、元音、半元音,再分析不同音的特质或模仿的是什么东西。

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公元前384-前322)及其学生,除了少数象声词外,语言的词汇的意义和形式之间没有任何必然关系,都是人为的、任意的,人类可以改变它,发展它,语言的词汇只是思想的标志,惯例派。

斯多噶(Stoics)派哲学家,认为在语言的早期语音与事物之间是有着必然联系的,虽然这种联系已经不明显,所以他们努力研究词源,寻找语言的原始形式,自然派。

他们对语言研究有两条主要贡献:他们清楚的区分了对语言的逻辑研究和语法研究;他们用的语法术语越来越精确。

认为语言中有三个方面:语言的声音或材料,语言的符号的意义,符号所代表的的外界事物。

这种区分在索绪尔的理论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2 争辩显示智慧第一次争辩:①有关语言问题的第一场论战:“自然派”与“惯例派”这场争辩反映了两派的观点:一派认为语言是受自然支配的,人对语言无能为力;另一派认为语言受惯例支配。

问题的焦点:一个词的意义与它的形式之间到底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②意义:这场论战使语言研究与哲学联系起来。

有利于语法学的发展,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加深了对词义的认识。

第二场论战:“异常派”与“规则派”:语法结构是否存在规则.“异常派”(帕加马学派)基本上继承了自然派的理论,认为大自然的运动没有什么定律或规律性可言。

《西方语言学流派》读书笔记

《西方语言学流派》读书笔记

《西方语言学流派》拓展阅读笔记《西方语言学流派》是刘润请编著,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关于一本介绍西方语言学流派的著作,是作者在讲课笔记的基础上整理而成。

根据课程的任务分布,我阅读的是本书第七章——乔姆斯基与生成语法。

下面是我阅读完第七章之后的的一个肤浅认识。

乔姆斯基,博士,是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的荣誉退休教授。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被认为是20世纪理论语言学研究上最伟大的贡献。

他还通过对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的《口头行为》的评论,发动了心理学的认知革命,挑战在195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主义者学习精神和语言的方式。

他那自然的学习语言的方法也对语言和精神的哲学起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另一大成就是建立了乔姆斯基层级:根据文法生成力不同而对正则语言做的分类。

乔姆斯基还因他对政治的热忱,尤其是他对美国和其它国家政府的批评而著名。

乔姆斯基把自己归为自由社会主义者,并且是无政府工团主义的同情者。

一般认为他是活跃在美国左翼政坛的著名主要知识9分子。

据艺术和人文引文索引说,在1980年到1992年,乔姆斯基是被文献引用数最多的健在学者,并是有史以来被引用数第8多的。

本文主要是针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观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分别从下面几个方面论述。

一、乔姆斯基的语言观综述在大学阶段,姆斯基所受的语言学教育是结构主义,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哈里斯,乔姆斯基的第一本著作《语法结构》还没有完全摆脱的框架。

在不断地语言研究过程中,乔姆斯基发现很多现象时结构主义语法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所解释不了的,如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就可以掌握母语,并且带有创作性,另外儿童在学习其他知识时常常表现出不同的天赋。

通过研究,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的假说:儿童天生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他使一切儿童只要稍许接触语言材料,就能在几年之内习得母语。

乔姆斯基认为对人类大脑的初始结构提出设想目前还不大可能,但是他提出了某些猜测:这就是“普遍语法”,或者“语言普遍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语言学史】西方语言学流派读书笔记西方语言学流派读书笔记蒋淞宇语言研究文章中罗列了西方语言学历史上比较出名的语言学家及其重要的理论成果,以下。

一、古希腊时期(前5世纪——前4世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惯例派、规则派斯多葛学派:自然派、异常派二、古罗马时期(前3世纪):瓦罗多纳特斯、普利森《语法惯例》三、中世纪:公园476年西罗马灭亡到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近千年时间:思辨语法,波依修斯、彼得、海利亚斯希思帕尼斯:主要意义和附加意义,本质意义和外加意义摩迪斯泰学派四、文艺复兴时期到十八世纪的语言学罗赫林《论希伯来语的基本规则》斯巴华伊:研究阿拉伯语法但丁拉梅,当时的结构主义先驱而著称夏维尔:第一次将汉语语法学传到欧洲经验主义(弗朗西斯'培根,约翰洛克、乔治贝克莱,大卫休谟)、理性主义(笛卡尔)威尔金斯:普遍语法,保尔—罗瓦雅尔学派的指导思想包泽:语言中的两种原则,一种是普遍原则,一种是特殊原则,后者是世界不同语言产生的原因。

结构主义和生成主义的对立面。

海德:语言和思维的关系Harris:词与其所指称的实体的关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五、古印度的语言学18世纪最后几年,发现欧洲语言和梵语相似,开始了19世纪的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印度学者认为语言有两种,抽象语言原则,一种是具体场合讲出的话,六、十九世纪与历史语言学关于语言的派系,当时著名的语言学家有:但丁《论俗语》,斯卡利杰(scarliger)瑞典学者:斯田赫姆(stiernhelm) 雅杰(A.Jager)德国著名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Leibniz):极力研究词源,地名和河流名称是研究语言史的重要线索。

1786,William Jones施莱格尔Schlegel 1803年开始研究梵语格里姆定律和维尔纳定律拉斯克Rask德国格里姆《德语语法》,相信自然语言,否认语言中的普遍逻辑规则。

维尔纳定律,解释了格里姆定律中的不合理性洪堡特(Humboldt):语言是一种创造能力,而不是客观结果,否认语法规则,后来影响了沃尔夫假说——讲不同语言的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具有不同的思维体系。

语言的不同,引起了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解释的不同。

他区分了三种语言结构。

施莱歇(Schleicher):关于语言亲属关系的理论,关于重建始源语的比较方法及关于对语言的分类关于元音交替的研究布鲁格曼:半元音格里姆:元音交替德国莱比锡大学:新语法学派,布鲁格曼Brugmann、August Leskien、Hermann Osthoff、Berthold Delbruck、新语言学派继承洪堡特的观点,语新语法学派针锋相对,语言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感情,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开端七、索绪尔、弗洛伊德、德克海姆惠特尼:语言是说出来的,听得见的符号,主要通过这种符号人类社会的思想才得以表达;手势和文字是次要的、辅助性手段。

索绪尔:语言和言语、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语言的任意性和符号性。

比较语言学:正视法和比较法,对类推规则的认识:八、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布拉格学派:结构——功能语言观马泰休斯总结了新语法学派的弱点:过于强调历时研究,忽视共时,甚至认为共时不科学。

观察独立的语言,忽视整体。

材料研究局限于书面文字。

只从读者出发观察问题,而不从说话者或写作者出发。

雅克布逊:泛灵论,认为一切音变都是适应一定的需求,为完成特定的功能才发生的。

语言的使用取决于说话人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说明白些,就是说话人对客观世界有了某种观察或企图改变客观世界,才产生了交集的实际意义,也就是等待语言去完成的一种功能。

"灵活"、"模糊"都体现出来了语言发展的动态性,而稳定性则反映了语言的系统性。

音位对立布拉格学派的突出贡献就是区分了语音学和音位学,双边对立(bilateral opposition):如果两个音位所共有的语音特征只属于这两个音位,它们的对立就叫双边对立。

多边对立(multilateral opposition):如果两个音位之间有一个以上的特征把她们区别开来,也就是说,它们共有的特征其他音位也共有,就叫多边对立。

均衡对立(propotional opposition):如果同一项特征同时可以区别两组或两组以上的音位,这种音位对立就叫均衡对立。

孤立对立(isolated opposition):如果两个音位的对立关系是特殊的,是其他音位对立中找不到的,就叫孤立对立。

否定对立(privative opposition):如果两个音位的对立是一个具有某种特征而另一个不具有这种特征,就叫否定对立。

分级对立(gradual opposition):如果两个音位对立是具有不同程度的同一特征,就叫分级对立。

等价对立(equipollent opposition):如果两个音位可以在逻辑上看成是等价的,既不是分级对立,也不是否定对立,就叫等价原则。

抵消对立(neutralizable opposition):如果两个音位在有些位置上是对立的,而在其他位置上失去对立,这就叫抵消对立。

永恒对立(constant opposition):如果对立的音位可以出现在一切可能的位置上而不敌小对立,则称永恒对立。

十一、历时音位学:用音位学的观点来研究语音演变的就叫历时音位学。

哥本哈根学派——叶姆斯列夫十二、美国的结构主义美国语言学的创始人——博厄斯(Boas)语言只有结构上有区别,没有"发达"和"原始"之分。

关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博厄斯认为,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到语言形式,但语言形式不能决定文化水平。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音、语法规则,欧洲的语法并不适用于所有语言。

十三、Sapir和《论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非本能的交际方法,是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等主观意志的符号系统。

词根成分和语法成分是从实际语言中抽象出来又从实际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科学概念。

词是活的语言中的实际存在单位,是表达理解之后的经验、历史和艺术的单位。

句子是一个完成思想的逻辑对等物。

按语言使用的概念来分类,1、基本概念,2、派生概念,3、混合关系概念,4、关系概念。

14简单纯关系语言、124复杂纯关系语言、13简单混合关系语言、123句法关系用混合性是表达。

语言变化中的三种趋势:第一个趋势是消除主语形式和宾语形式的区别,第二个即用词在句中的固定位置来表达词之间的句法关系。

第三个变化趋势是减少次的变体或派生,使词与概念的关系呈现简单,直接的对应关系,任何变体,只要与原词过于相近,或没有独特之处,迟早都要消失。

十四、Sapir和沃尔夫假说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语言是怎样描写世界,我们就怎样观察世界;世界上的语言不同,所以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也不同。

思想的形成并不是一个独立过程,而是某种语法的一部分,愈发不同,形成过程也不一样,有的区别很大,有的区别甚微。

十五:Bloomfield语言变体:文学标准体、口语标准体、地方标准体、非标准体、地方土语。

凡是与其他没有语音或语义上的相同之处的形式都叫词素。

十六、乔姆斯基与生成语法乔姆斯基语言观:人脑的初始状态应该包括人类一切语言共同具有的特点,可称为"普遍语法"或"语言普遍现象"儿童从有限的话语中学到了一套完整的语法知识。

语言能力的差异很小,不像其他能力天赋上表现出来很大的差距。

儿童一开始就做好了学习各种语言的准备。

儿童的智能/大脑里天生具有构成这种适当形式的理论设计能力。

这种初始的设计便是普遍语法研究的课题。

语言学的任务正式解释儿童大脑的初始状态和内化了的语法规则。

从普遍语法过渡到个别语法需要经验的触发语言能力是指在最理想的条件下说话人/听话人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观察充分性、描写充分性、解释充分性十七、第一语言模式时期(50年代——1965):可以按照句法的要求列出有限的规则,只生成符合语法的句子,不生成不符合语法的句子。

转换生成语法要达到理想的目标,满足以下几个规则:具有生成性、要简单、清楚明白、形式化,避免文字,尽量用公式。

要详尽无疑,具有循环性有限状态语法:从左到右的线性描述,不能在英语所有的句子中实现。

短语结构语法:S=NP+VPNP=Det+N十八、标准理论时期(1965-1970)转换生成语法力量太大,需要限制,既可以生成正确的句子,也可以生成不正确的句子。

被动的转换规则不能随便运用,提出,名词要受动词限制。

《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句法部分、音位部分和语义部分。

十九、生成音位学1968乔姆斯基和莫里斯《英语语音模式》生成音位学认为语言的发音、词的重音都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测的。

生成音位学的规则尽量少借助于读者的智力,做到形式化。

生成音位学的规则不是凭借词或句以外的因素定出来的,而是分析词与句的内在结构而得出来的。

复合词重音在左,复合短语重音在右二十、关于语义问题的争论乔姆斯基认为语义解释取决于深层结构。

反对者Fillmore"格关系"(施事格、工具格、对象格、结果格)后来增加了很多格,但无法完全解释情态和命题乔姆斯基早期的学生麦克科利(McCawley)拉克夫(Lakoff)罗斯(Ross) 解释语义学生成语义学::词汇化二十一、扩充式标准理论时期转换规则权利还是过大,转换部分仍然占据着中心地位。

标准路论无法解释隔裂结构许多转换规则必须有极其复杂的限制,否则就会出现不符合语法的句子。

标准理论认为语义解释取决于深层结构,转换过程保持语义不变。

短语结构规则:词汇转换部分:名词移动、WH移动,借助空位(empty node)踪迹:表层结构中语音上是零位的心理表达。

一个成分在转换中移动了位置后,原来的所在位置并不等于零,而是留下一个空位或踪迹,占据原有范畴位置。

限制规则:扩充式理论常常生成许多不符合语法的句子,所以对规则要进行普遍性的限制,或指明使用条件。

省略规则:把格确定之后的结构变成深层结构过滤规则:扩充式标准理论的规则生成能力太强,而且一切规则都是选择性的,可以运用,也可以不运用,这样就会产生许多不符合语法的句子。

格确定原则:控制理论:逻辑式制约理论:是关于照应词语,准代词和名词的解释所需要的条件的规则,研究这些范畴在句中的所指是什么。

二十一、伦敦语言学派二十二、马林诺夫斯基的语言理论语义理论的提出,区分了两种语言使用情境,也就是区分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使用。

一个词用来产生行动,而不是描写行动,更不是把思想翻译过来。

所以,词有一种自己的力量,是带来变化的工具,是行为和物体的杠杆。

普遍语法范畴中第一类就是"名词实体"。

意义是需要在语境中才能体现的。

二十三、弗斯的语言观和语义学语义方面的语境理论和音位学的韵律分析语言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语言是做事情的方式,是让别人做事的方式,是一种行为方式,是迫使别人行动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