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跟孔子学当老师》感悟

合集下载

(中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跟孔子学当老师》(中卷)

(中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跟孔子学当老师》(中卷)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跟孔子学当老师》有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四书五经中《论语》的开篇。

初中时,课本注解告诉我,‘学习了知识或者技能,然后经常的复习,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么?’而现在更为人们所认可的,就是‘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践它,不是也很愉快吗?’中卷“静心感受孔子的教学之恋”中,讲到关于作者妻子对其讲述,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读书中,遇见的两位很厉害的老师,喜欢把自己的“学”传授给学生。

所谓“学”,好像也有很多种解释和意义。

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这是生活中榜样的“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是生活中的“学。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是教师工作中的“学。

”无论哪种“学,”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师者,人之模范。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也是每一位进入师范院校的学生,从入校第一天就如雷贯耳的教导。

记得在准备《落叶树和长青树》这节活动时,我准备了一些问题询问班里的孩子们。

“你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问题刚刚抛出,孩子们都积极主动的分享自己的想法。

有的说喜欢春天,因为阳光很暖和,有的说喜欢夏天因为可以吃冰淇淋……班级黄美莉老师举手示意,想要分享自己的讲述,也给予孩子一种表达分享的方法。

她说,“我喜欢春天,因为小花都开了;我喜欢夏天,因为可以穿漂亮的裙子;我喜欢秋天,因为水果蔬菜都成熟了;我喜欢冬天,因为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我喜欢一年中的每一个季节,因为他们都很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自此以后,孩子喜欢的季节更加多样,表达也更丰富,每个孩子的表述都不单单只是一个季节,喜欢的原因也变得更加多样。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是《指南》中艺术领域的目标,一个简单的示范,带来的影响何其深远。

向孔子学习——他的大爱精神

向孔子学习——他的大爱精神

《论语》好想拜读一下,但每次拿起书来,看见里面的文言文,便心里发怵,读不懂,便又放下了。

暑假里看了周勇写的《跟孔子学当老师》这本书后,觉得跟《论语》走进了,也进一步了解了孔子。

《论语》写的是孔子,但作者却是学生,而且是好几代孔门弟子断断续续写了七八十年才写成的。

孔子何德何能,竟能让那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去回忆他的一言一行?孔子之所以赢得学生如此的厚爱,自然是因为他在学生身上倾注了更大的爱。

世间最美好的亲情、友情与爱情所包含的种种美好人性,孔子通过教学都体会到了。

将心比心,学生就是以这样的人间极致情感创作了《论语》。

做为一名教师,我应从孔子身上学得什么呢?学习孔子坚定的信念。

孔子痴恋教学,其痴迷程度就像柏拉图将自己的全部“爱情”奉献给“真理”。

对孔子来说,相恋了几十年的教学生活,无论有多麻烦,有多变化无常,都像当初一般美好。

孔子经历了许许多多失败后,仍不可放弃,是因为他终身能坚持一种信念。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没有坚定的信念,自己的心灵曾受到不少的惩罚。

知道自己的教学水平有限,却不知从哪做起,在教学生涯中苦熬着,不知道从哪里摆脱这种局面,对学生的分数看的太重了,把学生考一个好分数看成是自己的教学目标。

自己如一只井底之蛙,眼界太低,所以总有无穷无尽的烦恼,何乐之有呢?今后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文化熏陶,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让学生喜欢这门课,从分数的怪圈中摆脱出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是孔子借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给他带来了无限快乐。

作为一名教师,得先“学而不厌”,方才可能体会“诲人不倦”的大乐。

作为教师应如孔子、陈寅恪先生那样,埋头求取学问,名利都置于身外之物。

以自己的学问与人格赢得学生的尊重,是一种多么体面、痛快的事。

而不能如方鸿溅一样,没学问,不行又装腔作势,是一件多么耻辱、难受的事。

因材施教。

孔子教过的三千学生中,并非个个都是诚心好学的,真实的情况可能是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不好学,真正从孔子那里学到本事的不过七十七个。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跟孔子学当老师》是一本关于教育与人生的书籍,作者通过对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深入解读,让我们从中汲取到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智慧。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孔子的思想进行解读,帮助我们了解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孔子对教育的态度。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成为一名更好的老师。

在孔子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他认为,一个好的老师应该首先是一个好的人,要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够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老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智慧和能力,教会他们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教育的方法,他认为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进行个性化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通过阅读《跟孔子学当老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

孔子的教育思想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而且对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也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是教育的本质却永远不会改变。

孔子的教育思想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工作者永远的追求和目标。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注重培养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教育的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一名更好的老师,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梦想。

在读完《跟孔子学当老师》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种无私付出的情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成为一名更好的老师。

跟孔子学当老师 读后感

跟孔子学当老师 读后感

跟孔子学当老师两千多年来,解读《论语》的人有许多,近年来更是争谈《论语》。

但在这片喧嚣中,站在教师的立场来解读《论语》的作品少见,尤其是带着教师的喜怒哀乐走进《论语》的,更是微乎其微,让人觉得,与种种已被挖掘出来的“微言大义”相比,似乎教师的喜怒哀乐不在《论语》之中。

但事实上,没有哪本经典著作像《论语》那样,生动细腻地刻画了教师的喜怒哀乐。

甚至让人觉得,一名不辱使命的教师所可能拥有的一切生命体验与心灵秘密都被《论语》点透了。

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的周勇博士的《跟孔子学当老师》一书就是从教师的视角来解读《论语》。

作者以质朴简约的笔调、别具一格的叙述,描摹了一个个感人至深且意味深长的孔门教育场景、故事、细节,阐述了蕴含在《论语》中的教育智慧,让我们意识到,教学就是爱,就是专注,就是彼此扎根的师生情谊,就是通达人世、响彻人间的文化之旅。

书的封面印着一行小字:师者,永怀“教学之恋”,永怀生命的恬静、感动与美好。

这本书并没有严格的体例,自由本身就是思想的乐园。

如同于丹的《论语》心得,这本书有这方面的大气。

这其实是作者的自信,不循规蹈矩,不耿耿于怀于考据,活读《论语》,妙解孔子。

循规蹈矩难有真情,更难有激情;不耿耿于怀于考据和历史的真实,才给我们自由解读的无限空间和个性的张扬,从而完成了孔子和自我的思想对接。

所以,这本书与其说在写孔子,不如说是写如何从孔子思想中汲取营养,丰厚自我。

这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卷。

上卷——教学,有如柏拉图式的爱情。

这是用西方的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来与孔子进行类比。

的确他们两位古人之间有着不少相通之处,就说在对待教学的态度方面,两位圣者都有虽是异国之人,但却是“殊途同归”的结果。

那就是一种对教育的纯粹之情,一种对教育的痴迷之心,一种对教育的九死未悔的执着。

“我们有的,孔子没有”,“孔子有的,我们有吗?”这是书中的第一、第二篇的标题,颇有古人问天的意味。

在知识经济年代,我们拥有的物质条件,在孔子所处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孔子的“孤独”的精神,我们有吗?我们有的,应该说,我们或许没有经历过那样的绝境,因而我们没有发现或发掘出自己的精神潜力。

跟孔子学当老师

跟孔子学当老师

跟孔子学当老师一、榜样的力量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论语•子路》《述而》7.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论语•泰伯》二、师生之间的其乐融融8.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9.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10.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四、师爱的温暖与感动11.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15.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16. 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四、因材施教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第十一》),五、有教无类〈论语•述而〉》“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六、巴掌和甜枣12.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论语•公冶长》13.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七、学生对老师的敬意1.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于失败中低昂——读《跟着孔子学当老师》

于失败中低昂——读《跟着孔子学当老师》

的” ,可是我们真正去研究过班里 的每个 孩子到底适 合什么方法吗?
“ 如 果人被迫 只顾眼前 的 目标 ,他就没 有时 间去展望整个 生命 。”所 以 ,目前 自己急需 从 “ 被迫 ” 中 解脱 ,寻找一条能够去展望整个 生命 的教育之路 。◎

6 9
哭, 受 了最轻微 的一点点伤 害就要 诉苦 与叫喊 。我们 可以帮助他 、安慰 他, 但 绝不可 以怜悯他 , 因为怜悯使他
们 心理脆 弱, 使他们 受到 一点点轻微 的伤害就 受不住 。
冷酷吗?——英 国绅士 ,他们 的温驯 、 自制 与勇气 ,就是这样锤炼 出来 的。
( 节选 自薛瑞萍 《 薛瑞 萍读教 育理论 》,长春 出版社 ,2 0 0 7 )◎
犹豫 ,不允许逃 避 ,于是 ,我走马上任 ,成 了这个
众 皆承认 的乱班 、差班 的 “ 孩子王 ”。
教过 的三千学生 中,并非个个都是诚 心好 学的 ,真 实的情 况更可能是百分之八十 的学生都不好 学 ,真
正从孔 子那里学到本事 的不过七 十七个 ,而且即使
乱班何 其 乱 ?半 夜上 网者 有 之 ,随 意逃 课者
有之 ,出言不逊 公然顶撞老师者有之 ,不一而 足。
这些学 生也不是个个都诚心好学 。”当读 到这里的
差班何其差 ?成 绩跌 到谷底 ,所有 的科任教师无 可 奈何 ,任其 发展 ,不管什么 比赛均为倒数 ,做 事疲 沓 、拖拉成性 。校领导有言 :走过那么多学校 ,见 识 过那 么多班级 ,没见过这样让人头疼 的 ,你 委屈
中。周勇老师从 孔子 的教学生涯 中提炼 出 “ 教 学之 恋 ” ,这四个字如 同闷雷一般在我愁云满 布的心空
骤 然炸响。对教学 ,我有如孔夫子那般 的痴迷 与喜

孔子拜师读后感15篇(最新)

孔子拜师读后感15篇(最新)

孔子拜师读后感15篇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我读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孔子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他的知识已经很多了,已经是很有名的老师,还要不远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来到洛阳,终于拜了老子为师。

老子问孔子:“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

在没有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就已经知道无论自己有多深的学问,都不要骄傲这个道理。

学习《孔子拜师》一文后,我更感受到了孔子是一个谦虚好学的老师,非常佩服孔子的学问,同时也很敬重他的品行。

我和孔子一样有同感,学问就象大海一样无边无际没有止境,只要我们虚心向别人学习,相信最终总会有收获的。

今后,我要牢记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怕苦不怕累,虚心好学,长大要和孔子一样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孔子拜师》,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孔子有一种学而不厌,不耻下问,不怕辛苦,坚持不懈的美德,值得每个人去学习。

《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年轻时,就已经是位名人了,可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以他就离开家乡曲埠到千里之处的洛阳找老子拜师求学的过程。

老子名气不如孔子,孔子仍然向他学习。

读了此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孔子有这种精神,我们却没有,之所以我们没有是因为我们没有恒心,做什么事总会半途而废,总是不能坚持到底。

读了这篇文章,我决心要向孔子学习,学习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自己的学习更成功。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见到半途而废的人。

就连我们自己也经常会犯这些错误。

比如:有一次我学书法,学到行书高级班的时候,我因为课太多所以没学行书高级,所以导致我现在连一点书法字的影子也没有了,就连握笔姿势也变了,字也没有以前写得漂亮了,所以我们以后做事的时候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呀!正所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读了这篇文章,我告诉大家做事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读《跟孔子学做教师》心得体会

读《跟孔子学做教师》心得体会

读《跟孔子学做教师》心得体会
《跟孔子学做教师》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图书,旨在引导我们走上成为优秀教师的道路。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孔子的教育原则,如让学生自由表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智力等,它提醒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从前人的经历中汲取教训,并将其应用于当下的课堂中。

以此来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另外,书中也着重强调孔子“惩之以理”的观点,内容指出老师应该在教育中引导学生,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而不是实施残酷的惩罚。

若是忽视学生内心的感受,唯恐学生有所恐惧,而不能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进行。

总的来说,读完这本书,我感到深有感触,我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要爱护自己的学生,要以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而不是盲目地惩罚他们。

此外,我还明白了,老师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尊重学生的思想,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让他们具有智慧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跟孔子学当老师》感悟
方兴小学马永健踏上教育这个工作岗位已将近二十个年头,回首走过的教育之路,我不禁有些失意,收获了什么,茫然……感受到只是职业的倦怠,生活的疲累。

教育中我缺乏了什么?到底该怎样工作?我有些迷茫了,然而当我看到《跟孔子学当老师》这本书时,它犹如一簇灼灼燃烧的火焰,令我温暖,令我神往。

众所周知,孔子是大教育家,是老师的老师,从事讲学活动四十多年,相传他有弟子三千人,我坚信他一定会给我指点迷津。

于是我以从未有过的专注认真拜读起这本书来。

这的确是一本适合广大教师来阅读的优秀读本。

边读边品味,它让我走入了孔子的教学生活,目睹一个个感人至深且意味深长的孔门教育场景,让我们了解了孔子即使在孤苦无助的处境中,也仍然能以上苍一般伟岸的师者尊严,来诠释他对教学及学生的忘我大爱。

掩卷静思,有所感悟。

感悟一、教育中我缺乏爱。

书的目录有:‚教学,有如柏拉图式的爱情‛和‚静心感受孔子的教学之恋‛,孔子是把教学当作‚恋人‛一样看待的,虽在从教中流离失所,颠沛流离,不能和家人朝夕相处,但他依然能坚持下去,正源于他对教育充满了爱,他对教学的痴迷程度。

环顾我的四周,即使在国家大幅度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情况下,很多人还都处于灰心丧气的精神状态之中,教书充满了抱怨。

是啊,我们现在能有多少人像孔子那样痴恋教学?想想自己以前也仅仅是把教学当工作,当谋生的手段,在这种想法左右下怎么会对工作有激情?对工作产生
爱?正是因为教育中缺乏爱,所以才缺乏工作热情,才会感到倦怠。

真心真意谢谢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这一点。

感悟二、教育中我缺乏对学生‘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同样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孔子并未说过‚授之以渔‛的话,但是他的教学行为,可以让我概括出,他是一位推崇‚授之以渔‛的教师。

孔子在教学时,将自己的‚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也能走上自己喜欢的为学之道。

孔子对教学的热恋,让我无限的感动;孔子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我可能永远也达不到孔圣人的境界,但我会从孔圣人那儿得到教育,得到激励,走好教学之路的每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