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形》第二课时 详细教案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

滑坡
泥石流
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 滑坡、泥石流等。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应该把经济活动 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中国山区面积广大,发展经济有哪些优势条件?请 将你的想法写在图框中。
发展生态 旅游业 山区蕴藏着丰 富的矿产资源
三大丘陵
读图,填出下列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西侧地形区 东侧地形区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南侧地形区 青藏高原 塔里木盆地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北侧地形区
昆仑山 天山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显示或隐藏地图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在中国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
森林资 源丰富
种植药材 等资源
山区河流可 以发电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1.[目标2] 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 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 丘陵镶嵌其间。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
)
A.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B.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
面积的1/3。如果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 称为山区,那么中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山区约2/3
有此饼状图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地形特征是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有利和不利 条件?
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少,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 有利于发展林业、牧业等多种经营、旅游业、采矿 业等。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中国地形》第二课时 详细教案

第二课时地形复杂多样导入:[提问]什么叫地形?地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提示)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叫地形。
根据海拔高度和形态大致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
下面,就让我们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欣赏我国美丽的风光。
(展示图片)好了,大家都看到了,我国不单地大物博,原来自然风景也是如此秀丽。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要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地形的两大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2)山脉纵横交错。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一同学习我国地形的第三大特征:地形复杂多样。
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P23,好了,我们第一步要做的是观察图2-9 中国地形,从图上找出我国有哪几种地形类型?(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很快就找出来了。
在前面我们讲到的山脉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山地),对。
这时我国五种基本地形具备齐全,那是哪一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呢?哪位同学知道?(如果没学生知道)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地图册P13“我国各类地形面积百分比”图,一起来说,(生:山地)占比例最少是(生:丘陵)。
以后上地理多用用地图册,你会发现更多秘密。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步,请看屏幕(多媒体展示第二点)。
请同学们把地图册打开到P11,观察“中国地形”图。
(投影中国地形图)请同学们用彩色笔在P11的地形图上画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然后找出每一级阶梯上有哪些地形区?(要求学生一一记住以下地形区的具体位置)……第一级阶梯上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上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第三级阶梯上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用1分钟时间把各地形区的位置默记在头脑里。
(多媒体展示flash),我们来检查一下,都记住了吗。
各组表现都不错,下面我们进入第三步,学习各地形区的特点。
利用地形图与课本阅读材料相结合,一一理解和掌握各地形区的特点。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教案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材分析】内容包括二部分“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2.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过程与方法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探究,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并充分认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2.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认识我国主要山脉及分布。
2、理解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讨论我国的地形特征对其它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地理环境。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以旅游为话题激发探究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热情。
学习活动1:主要山脉1.讲解什么是山地和山脉、山脉走向展示课件。
2.举例讲解。
3.讲解: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
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1.分小组相互合作讨论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
《中国的地形》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3)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主要高原、盆地、平原的特征2.地形构成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阔。
教学过程:中国地形图或挂中国地形图挂图。
①分别让学生指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横断山,并让他们说出各条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②分别让学生指出天山、昆仑山让其说出其南北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③分别让学生指出太行山、武夷山、巫山让学生说其东西两侧行政区的名称。
④指出其它一些山脉让学生说出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四大高原〔教师引导〕为什么各个高原又有着如此大的差异,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1页“读一读“,在解释黄土高原成因的同时,简单介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成因及其它特点,以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的求知欲。
〔教师引导承转〕在第一、二阶梯上,除高原外,还有四大盆地。
〔板书〕〔四〕、四大盆地〔引导学生〕指地形图,请学生想像盆地的形态。
学生答复。
〔教师提问〕根据地形图,指出各盆地的外围山脉。
同时看课本第32页各盆地分布示意图,并对照“中国政区图〞,判断各判断所在的省区。
学生讨论、答复。
〔教师概括补充〕〔投影〕〔引导读书〕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2-33页,总结各盆地特点、并填表。
教师概括补充将表格补充完整。
〔教师引导〕比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特点。
请学生思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学生讨论、答复。
〔教师补充总结〕大局部高原、盆地地区,或高寒,或沙漠广布,或地面崎岖、沟壑纵横。
总之,它们的自然条件恶劣。
所以,这些地区目前仍是我国经济相对贫穷落后有待开展的地区;但由于其自然条件独特,在这些年也充分展示了开展潜力,如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柴达木盆地的钾盐、青藏地区的牦牛、内蒙古的畜牧业、四川盆地的农业以及新疆、内蒙、云南等边境地区的边境贸易、旅游业正在蓬勃开展。
假设能加大这些地区的经济、人力投入及交通建设,昔日偏僻、落后的地区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热点地区。
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初二地理7《中国地形》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二
年级 地理科
第二章
自学探究 学案
师:教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计
(收获)
主备: 张丽萍
时间 :9 月 23 日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二) 难点:建立各地形区空间分布观念
学习目标:学习各形区的分布及特点 重点 :各形区的分布及特点
二、小组学习(结合“课本 P23 图 2-9”小组互动,真诚合作,完成下 列要求,你能行! )
3、结合上图,完成下列填空,你最聪明! ①、大兴安岭两侧的地形区是 和 侧的地形区是 和 ;太行山两侧的地形区是 和 ;横断山两
;巫山两侧的地形区是 和 和 。 。
②、天山南北两侧的地形区是 是 和
,昆仑山南北两侧的地形区
三、展示反馈(以组图上展示本节学习内容,你最行! ) 四、拓展检测(学以致用,提升自我,你最棒! ) 不少人认为我国山区“要想富,先修路” 。请谈谈你的看法。
2.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理解记忆) ①地形复杂多样 ②山区面积广大 ③山脉纵横交错,成为地形骨架。
师:教学反思 (疑惑)
5、连线:将下列地形区的名称与其地表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 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 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平坦开阔,草原肥美 位置偏北,绿洲和垦区农业有相当规模 海拔最高,矿产丰富,号称“聚宝盆” “紫色盆地” ,有“天府之国”美称 面积最大,油气资源丰富 “鱼米之乡” 我国最大的平原 黄淮海平原 生:自学中的疑惑
1、 我国四大高原中, 海拔最高的是 我国范围最大的丘陵是 。 。 湖水面。 盆地。 ;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
2、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3、我国陆地最低处在吐鲁番盆地中的 4、我国最大的沙漠是 ①、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 ②、塔里木盆地 准格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③、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它位于
中国地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一、课题: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与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指出我国主要地形区,并能说出其主要特征。
3.通过比较分析山区开发利用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等方面表述地形特点。
2.巧用对比的手法学习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的观念,懂得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指出我国主要地形区,并能说出其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山区开发利用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方法:“课堂三导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挂图、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精品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学方案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分布的认知,归纳出中国地形复杂多样这一基本特征。
2.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等方面认识和表述地形特点,分析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中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分布的认知,归纳出中国地形复杂多样这一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等方面认识和表述地形特点,分析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标准”不要求学生记忆大量地名,而是将重点放在对我国地形、地势主要特征的归纳上,并且把它们落实到中国地形图上,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也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并且有利于降低学生的负担。
基于对“标准”的理解,教材在安排相关内容时,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选择了突出中国地形、地势的三大特点来组织内容——“山脉纵横交织”、“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
重点介绍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课时分配上分为3个课时。
此为第2课时。
在教学策略上,首先展示上节课的课后作业,继而提出问题: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骨架之间的“血肉”是什么呢?以此作为课程引入。
接着呈现“地形”和“地形区”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地图,来分析中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以及中国的重要地形区。
最后通过课堂活动得出“地形类型复杂,山区面积广大”这一特点,并分析这一地形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流程如图是我国两大著名高原典型的景观图片。
读图,回答1—2题。
1.图1所处的高原是()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2.图2所在高原的地表特征是()A.支离破碎,沟壑纵横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C.崎岖不平,千姿百态D.地表坦荡,广袤无垠读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构成图,完成3~4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学问与技能:运用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的地势总特征;分析我国的地势对气候、河流、水能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育协作意识和力量;初步树立辩证思维意识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
教学难点: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争辩、合作探究法,启发式,多媒体帮助教学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和分布,那么我国的地势如何呢?板书:地势三、地势西高东低活动:呈现《中国地形图》,引导同学观看地图启发同学:从这幅颜色斑斓的凹凸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觉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同学: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觉什么呢?(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活动:《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同学观看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思考: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觉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西部高、东部低)练习: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
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分?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同学:图B)同学们再认真观看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阶梯状)活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同学认真阅读观看地图。
思考: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其次级阶梯位于哪里?(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活动:同学们认真阅读图2-19,观看并推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其次、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叙述: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地形复杂多样(比赛用)
导入:[提问]什么叫地形?地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
(提示)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叫地形。
根据海拔高度和形态大致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
下面,就让我们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欣赏我国美丽的风光。
(展示图片)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我国不单地大物博,原来自然风景也是如此秀丽。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要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地形的两大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2)山脉纵横交错。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一同学习我国地形的第三大特征:地形复杂多样。
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P23,好了,我们第一步要做的是观察图2-9 中国地形,从图上找出我国有哪几种地形类型?(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很快就找出来了。
在前面我们讲到的山脉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山地),对。
这时我国五种基本地形具备齐全,那是哪一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呢?
哪位同学知道?(如果没学生知道)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地图册P13“我国各类地形面积百分比”图,一起来说,(生:山地)占比例最少是(生:丘陵)。
以后上地理多用用地图册,你会发现更多秘密。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步,请看屏幕(多媒体展示第二点)。
请同学们把地图册打开到P11,观察“中国地形”图。
(投影中国地形图)请同学们用彩色笔在P11的地形图上画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然后找出每一级阶梯上有哪些地形区?(要求学生一一记住以下地形区的具体位置)……
第一级阶梯上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上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第三级阶梯上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用1分钟时间把各地形区的位置默记在头脑里。
(多媒体展示flash),我们来检查一下,都记住了吗。
各组表现都不错,下面我们进入第三步,学习各地形区的特点。
利用地形图与课本阅读材料相结合,一一理解和掌握各地形区的特点。
举例子,然后让学生自学。
如青藏高原的特点,从图上看,其海拔较高,湖泊较多,是我国最大的高原;从阅读材料上看,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上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其余的由学生自学。
然后通过知识竞赛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
讨论1: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我们应如何开发和利用。
我国山区广泛分布在东部地区,主要丘陵自北向南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海拔在200—500米的山区,多已开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作物。
山区海拔超过1000米的挺拔峻峭山峰,多数已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如山东的泰山、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还有广西的“桂林山水”等。
讨论2:平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具有哪些有利的条件?
平原地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是我国主要农业区。
平原也是我国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总之,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可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了解各地形区的特点,有利于我们合理地进行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