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背景下,城市竖向规划的方法探讨——以深圳市前海合作区为例

合集下载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规划分析终稿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规划分析终稿

2024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规划分析终稿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规划分析终稿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在这样的背景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规划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背景和意义、规划目标、未来发展方向和产业合作区规划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和意义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位于深圳市前海地区,与香港仅隔一条深圳河。

合作区的设立旨在发挥深港两地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优势,促进双方在现代金融、商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前海合作区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发展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对于推动深港融合、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目标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规划目标是在2024年前,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国际合作区。

具体而言,合作区将重点发展金融、科技、商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创意中心。

同时,合作区将致力于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推动服务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三、未来发展方向1、金融领域:前海合作区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加强两地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打造跨境金融创新中心。

2、科技创新:依托香港科技大学和创新研发能力,合作区将重点发展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3、商贸物流:借助香港国际贸易和物流枢纽的地位,合作区将加强在商贸物流领域的合作,打造国际贸易通道,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一体化。

4、文化创意:合作区将发挥香港在文化创意领域的优势,加强在影视、设计、艺术等领域的合作,推动文化创新和产业升级。

四、产业合作区规划分析1、空间布局:前海合作区将划分为核心商务区、科技研发区、商贸物流区、文化创意区和生态休闲区等五大功能区域。

各区域将根据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

城市中心区人性化步行空间规划对策探讨——以前海深港合作区规划

城市中心区人性化步行空间规划对策探讨——以前海深港合作区规划
城市 中心 区人性化步行空间规划对策探讨 以前海深港合作 区规划建设为例
一 明庭坚
前海 合作区的战略定位为 “ 粤 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 作 示范 区” 。2 0 1 3年 公布 的 《 前海 深港 现代 服务 业合作区综合规 划》 ,前海合 作区是 深圳城 市 “ 双 中 心”之一,总用地面积 l 4 9 2 公顷,总建设 规模 约 3 0 0 0万 m 2 。定位为未来珠三角的 “ 曼哈顿 ”,重 点 发展高端服务业和总部 经济,打造 区域 中心 ,并 作 为深化深 港合作 以及推进国际合作的核心功能区 。 前海合作区倡导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 提 出“ 营 造人性化交通环境 ,提 升街道活力 ,建设可 持续 发 展的绿色交通体 系”的发展 目标和 “ 制定优 质、便 捷、多样 的慢行 系统规划 ,重视与公共交通 站点的 有效连接 ;重视慢 行系统 内的人性化 设计 ,提升街 道空间活力和生态特色 ”的规划策略 。 三 、 前海合作 区人性化步行 空间规划对 策 1 .功 能复合 、形态互补 的规划策 略 ( 1 )集 中式开放空 间与高 强度开发 空间结合 , 为步行空 间建设奠定基础 集 中式开放 空间与高强度开 发空间结合是前海 开发 的重要特 征 ,为避免边角地 带的公共空间形成 可达性 差、无人 问津的空 间死 角,集中化的公共空
间形 成 点 、 线 、 面 布 局 ,保 证 7 0 % 以 上 地 块 至 少 一 个界面 面临公共开放空 间。高密度开发区与公共开 放 空间形成密疏相 间、紧驰有 度、商业休闲相融 的 对 比, 在城市功能和空间形态形成 良好 的互补关系 。
[ { 商 要】城市中心 区具有步 行出行比例高 、公共交通 依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深圳前海建筑方案

深圳前海建筑方案

深圳前海建筑方案深圳前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和特区的核心区域,一直以来都是创新、发展、繁荣的象征和引领者。

在深圳前海,各种建筑方案不断涌现,既有充满现代气息的超高层建筑,也有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建筑。

以下将对一些代表性的深圳前海建筑方案进行介绍。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它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核心项目之一。

该项目将总部经济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形成了一个集总部办公、商务会展、科研孵化、金融交易、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开发。

整个项目采用了独特的造型设计,并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营造出一个富有活力和魅力的智慧城市。

其次,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标志性建筑——前海国际金融中心也是深圳前海的一大亮点。

作为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前海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创新的建筑设计和壮观的外立面,塑造出深圳前海独特的城市风貌。

该建筑由两栋118层高的双子塔组成,其中一座高达541.3米,成为深圳乃至中国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提供了一流的商业、办公、酒店等综合服务。

此外,深圳前海还有一些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如深圳海关大楼和深圳邮政大楼。

深圳海关大楼是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红砖建筑,它见证了深圳从一个边陲小渔村到现在的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过程。

深圳邮政大楼则是一栋仿古风格的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风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貌。

总的来说,深圳前海的建筑方案展现了深圳作为创新和发展前沿的城市形象。

无论是现代化的超高层建筑还是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建筑,都体现了深圳城市发展的多元特色和全球化的视野,展示了深圳前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引领者的地位。

最后,我们希望深圳前海未来的建筑方案能够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与现有的建筑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一个美丽、宜居的城市。

居住区规划中的竖向规划设计方案探讨

居住区规划中的竖向规划设计方案探讨

居住区规划中的竖向规划设计方案探讨规划居住区应当从区域联动角度出发,并向其中融入一些生态网络的内容,以有效提升区域经济水平,基于此,本文研究居住区规划中的竖向规划设计原则,并进一步讨论居住区规划竖向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建立,从地形分析、规划用地、土方平衡、高程控制、调配方向五方面入手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标签:竖向规划;地形分析;土方平衡展开居住区竖向设计活动,需要与居住区的周边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相结合,同时也要考虑到居住区本身的规划要求。

展开竖向规划设计活动,要做到对周围地形、地貌的有效利用,并实现对土石方的有效平衡,尽可能减少防护的工程建设量。

为工程管线的敷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避免发生洪涝,起到保护水土的作用。

1 居住区规划中的竖向规划设计原则1.1 布局要满足规划标准:在进行小区的竖向规划时,应该对小区建筑物用地的选择和建筑布局同时有综合的考虑。

以保证小区的平面规划达到统一的标准,另外在竖向上相互之间也能良好协调,做好小区的竖向规划,保證小区内建筑物的空间布置和空间景观是合理的,同时也能实现对环境的科学规划和设计。

1.2 高程要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展开小区的竖向规划设计工作,要保证与小区内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相符合,也要符合小区道路布设的相关要求,能够达到标准的车辆交通和人行交通的要求,确保小区内的地面排水和防洪达到较好水平,起到防洪排涝的作用。

竖向规划要能够较好满足小区的用地功能要求,高填深挖的施工手段应该尽量减少使用。

除此之外,还应该尽量减少使用土石方、挡土墙和防护坡的使用。

要知道小区的竖向规划会深刻影响到小区的平面布局,确保竖向规划合理,才能起到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应适当减少土方工程量,也能对环境起到较为积极的保护作用。

1.3 竖向规划要满足环境需求:当前环境设计是居住区规划的重点内容,实践证明运用三维空间的概念能更好指导规划设计,实际在考虑小区的规划设计问题时,应该从平面和竖向两个角度出发。

前海深港合作区规划体系的探索与创新

前海深港合作区规划体系的探索与创新

前海深港合作区规划体系的探索与创新叶伟华 黄汝钦【摘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拥有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是深圳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中心和标志地区、实现滨海生活梦想的活力载体,并明确了“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的战略定位。

前海各层次规划深受深圳市政府重视与关注,并建立前海管理局作为法定管理机构。

前海各层次规划编制工作中,从规划编制体系、规划实施体系、成果内容与表达方式到开发模式、土地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本文通过回顾前海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工作历程,反思工作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足,并提出解决建议于实践工作中检验。

前海规划编制体系结构科学、层次完善、实施性强,成果水平较高,特色鲜明,期望规划编制的组织方法和工作思路对国内其他地区的规划编制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前海深港合作区;规划编制体系;规划实施体系;开发单元规划 ;整体开发1.前海基本概况与发展背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位于珠江入海口东岸、深圳蛇口半岛西侧,依山面海(图1)。

前海邻近香港与深圳国际机场,汇聚众多重要城际联系轨道和海、陆、空、铁综合性基础设施,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使前海成为深圳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中心和标志地区、实现滨海生活梦想的活力载体。

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总体发展规划》),并确定前海合作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的战略定位。

前海合作区是经国家批准的相对独立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特定区域,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前海基础设施建设、立法工作和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地方立法建立“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前海管理局)”。

作为国内第一个的法图1 珠三角区位关系图定管理机构,前海管理局依法负责前海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招商引资、制度创新、综合协调等工作,并着手编制各层次法定规划、单元规划和规划研究。

城市规划竖向讲解

城市规划竖向讲解
3 . 竖向与道路 2.非机动车车行道规划纵坡宜小于2.5%。大于或等于2.5%时, 应按照下表的规定限制坡长。
车种
限制坡坡长(m) 坡度(%) 自行车 三轮车、板车
3.5
3.0 2.5
150
200 300
100 150
四、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设计依据及规划要点
4 . 竖向与排水 1.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坡度小于0.2%时宜采用多坡
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挡墙上边缘退台宽度:0.6H+1.0,
土质护坡的坡比值应小于或等于0.5;砌筑型护坡的坡比值宜为0.5-1.0; (地质情况、压实处理)
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竖向规范)、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居住规范)
山地挖方多,应反复调整竖向方案——土方总量小,填挖方平衡
五、实际案例
竖向设计图
地平标高规划图
六、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注意问题
1. 平原——排水问题:涝水位
(1)要与雨水工程配合,道路计算公式:
涝水位+管长×水力坡降+横坡+安全值
防洪——路堤结合、景观要求
(2)场地地坪高程:
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坡度小于0.2%时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
节省土石方和防护工程量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较,合理确定。 土石方工程包括用地的场地平整、道路及室外工程等的土石 方估算与平衡。土石方平衡应遵循“就近合理平衡”的原则, 根据规划建设时序,分工程或分地段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的取
土和弃土条件进行平衡。
四、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设计依据及规划要点
用地的防护工程设置,宜根据规划地面形式及所防护的灾害类 别确定,主要采用护坡、挡土墙或堤、坝等。防护工程的设置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街区用地的防护与其外围道路工程的防护相结合; 2 台阶式用地的台阶之间应用护坡或挡土墙联接,相邻 台地间高差大于1.5m时,应在挡土墙或坡比值大于0.5的护坡 顶加设安全防护设施; 3 土质护坡的坡比值应小于或等于0.5;砌筑型护坡的坡 比值宜为0.5-1.0; 4 在建(构)筑物密集、用地紧张区域及有装卸作用要 求的台阶应采用挡土墙防护;人口密度大、工程地质条件差、 降雨量多的地区,不宜采用土质护坡; 5 挡土墙的高度宜为1.5-3.0m,超过6.0m时宜退台处理 ,退台宽度不应小于1.0m;在条件许可时,挡土墙宜以1.5m左 右高度退台。

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 11 —
第二章
设计过程
标准化的实施
第三步——公共空间
通过改善和设计水体边界,海湾边界和五条水道来活 跃城市界面和创造更多的城市公共空间。
— 12 —
第二章
设计过程
标准化的实施
第四步——交通综合体
通过一系列交通综合体并结合与之配量的城市中心和 公共空间来编制每一个分区的方案。同时用一些具有标志 性意义的建筑形体来定义水岸轮廓。
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
刘文琳 宁悦辰 王文佳 周洋
目录
第一章
项目简介
第三章
专题设计
第二章
设计过程
第四章
对比和总结
— 1—
第一章
项目简介
第一节 项目源起
长期以来,前海被看作是深圳的“后院”,主要发展港口、仓 储、物流等功能
2019年以来,逐步明确其区域经济战略核心的重要地位,将 前海推向粤港澳创新合作的最前沿
生态水景
水质阻断——生态和谐
DO WHAT ?
超大尺度
半个“曼哈顿”——活力弹性
— 6—
第二章
设计过程
创造水城
应对挑战——融水入城
生态创新 水体净化 滨水环境
— 7—
第二章
设计过程
创造水城
应对挑战——反常态而行之
传统设计: 重建筑多于景观 重基建多于生态
VS
前海设计: 整合城市系统 创造城市机制
2019年-《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
Ø 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引领全市发展的新增长极
2019年-《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20)》
Ø 深圳城市双中心之一
200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高强度开发地区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规划研究——以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为例

高强度开发地区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规划研究——以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为例
城市交通 第 l卷 第2 2 1 年 3 0 期 02 月
一 文章编号 :625 2 (0 2 0 —0 60 17 —3 82 1 )204 —7
Ur a a s b n Tr n por ofChi ,Vo .0, o2,M a c t na 11 N r h 201 2

高 强度 开发 地 区可持 续 交 通 发 展模 式规 划 研 究
地 区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
ig ah i h n h nHo g Ko g o p rt n Z n n n Qi a n S e z e — n n C o eai o e i o
S e z e t sa x mp e t i a e n l z st e k y i— h n h n Ci a n e a l , h sp p ra a y e h e s y s e f u b n a d r g o lc n e s d v l p n ;d f e t e u s o r a n e i na e tr e eo me t e n h i g a — re t d r a o a l c l ft e v ro s ta s o a i n o l i n e e s n b e s a e o h a i u r n p r t o t o mo e ; x l r sf a i l o ii s a d e t b ih st e a p o d s e p o e e sb e p l e ; n sa ls e h p r — c p it r n p ra i n s se p a h tc n b e a k t h ra e ta s o t to y t m l n t a a e f d b c o t e ta s o a i n i fa t c u e a r a n e i n l c n e s r n p r t n r sr t r t u b n a d r g o a e t r . t o 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背景下,城市竖向规划的方法探讨——以深圳市前海合作区为例江腾摘要:竖向规划是对整个场地三维空间的通盘设计,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多方诉求而取得最终平衡的过程,以往的竖向规划都是在空间规划确定后,再针对规划后的场地进行竖向设计,这种方式往往忽略了许多合理的需求,做出的设计方案难免过于生硬,既不能有效指导下层次的竖向规划,其实施操作性也较弱。

因此,本文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指导下,提出将总体规划层面的竖向规划的时序前置,与空间规划同步,以塑造高品质的城市环境为核心,这样将有效地解决现实矛盾、规划指导及后续实施等主要环节的主要问题,使得竖向规划具很强的适应性及可操作性。

本文着重探讨新型竖向规划的技术与方法,从理念、方法、实施方式等环节对其进行全面的探讨,以期为竖向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前期介入、竖向塑造、无障碍、开发模式、土方平衡引言城市竖向规划分为两个层面,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层面,这取决于研究对象的尺度大小,且不同层面的规划的研究方法及内容差别较大,本文主要从总体规划层面,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指导下,通过深圳市前海合作区竖向规划编制的具体实践,针对以往竖向规划的一些理念与方法进行必要的延伸与创新,分析城市竖向规划前期置入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新的城市竖向规划的思路与方法。

1、新型发展背景下,竖向规划面临的问题1.1 多方利益的协调1.1.1 城市发展的要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持续了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也体现了由过去的重速度到现在的重质量的阶段过程;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要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前期指引,更需着眼长远,尽可能将眼前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规划中通盘考虑,以期从更大的范围体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

竖向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规划,更肩负着源头节约的重要使命,应从项目的初始阶段便尽可能的考虑后续规划、实施、管理的多种要求,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通判考量,因此,竖向规划不是终极设计,而是全流程的过程管控,只有这样,竖向规划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紧随城市步伐,满足城市需求。

1.1.2 开发商的诉求即以最低的成本开发场地,因此对场地的要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两者都会增加运输及建设成本,且不利于与周边场地的衔接。

1.1.3 民众的需求可以概括为安全、便捷与无障碍、美观等方面的需求。

当前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统正经受着多重考验,多个地方产生内涝现象,对民众的生活与工作造成很大不便,因此,需要塑造一个高效率排水的场地竖向设计;且竖向设计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场地内部市民通行与视觉感受的需求,并兼顾美观需求。

1.1.4 现存问题的解决竖向规划不仅解决地表高程问题,也要考虑地下各种设施的竖向空间安排,包括建设阶段的大型基础设施、建成后的基础设施,如地铁、交通枢纽、各类城市生命线工程等,这些基础设施各有其现状及设计标高,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各种竖向矛盾问题,因此迫切需要竖向规划作为基础平台,协调各类问题,确保各类设施顺利运转。

1.1.5 可预见性问题的协调竖向规划的前期介入不仅仅只是为了现状问题的协调,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规划与实施层面的可预见性问题,例如,通过前期的有理有据的竖向设计可以有效指导微地形的竖向设计,可以最大可能地调配土方平衡,相比较传统的竖向设计时序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工程可操作性。

1.2城市建设的要求1.2.1低碳经济的要求科学的竖向规划不应是仅为空间规划做配套的被动结果,而应是目标与现状双导向的主动规划,在可预控的范围内,前期的谋划可以避免后期无谓的纷争,以土方调配为例,如果在前期就与后期开发同步考虑,就可控制后期填挖方的工作时序,有效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使得项目建设更加低碳环保,且更顺利地支撑空间规划的美丽设想;因此,竖向前期谋划介入,是保证竖向设计的科学合理与经济性,也是避免后期重复性工作的重要前提。

1.2.2 高品质城市环境的要求现实的城市建设,不再仅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形成 “点、线、面”的系统竖向安排的成果,而是要求站在更高的整体空间层次通盘考量,整体设计,找到“体”与“点、线、面”系统的契合关系,形成整体的形体关系,而这种对“体”的思考必须要以竖向规划的前期介入为基础。

1.2.3 充分沟通的要求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充分有效的协调,需要各方面各层次的全面沟通,如上节所述,竖向规划包含着多元化的需求,各利益主体均不会接受有损自身利益的竖向规划,如果不经过反复的沟通协调让步的过程,即使制定了规划也很难顺利实施,因此,也决定了必须将竖向规划前期介入,在多方的需求下,取得一种平衡,一种临界状态,这样才能保证规划不落空,真正具有指导实际工程的效力。

1.3 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实际利益方的诉求,还是城市建设日益增高的要求,城市竖向规划的前期介入都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为解决实际问题并指导远期城市建设,本文以竖向规划的基本理念及方法为基础,针对城市建设新的需求,提出适合竖向规划前期介入的理念及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并指导规划。

2、竖向规划的理念转变及方法更新基于传统的竖向规划的核心环节及方法,并作出适当创新与延伸,解决规划面临的问题,并有效指导后期实施。

2.1以往竖向规划理念及方法的提炼以往竖向规划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场地、道路及局部节点的竖向标高调整,使规划地块达到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目的,1999年建设部颁布行业标准《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首次对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内容和基本要求作了规定,为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编制和研究提供了依据和规范作用。

规划内容主要包括现状调研与分析、竖向规划专题研究(主要是治涝关系、土石方平衡及经济性评价等)、竖向规划原则及标准的选定、规划成果等四个主要步骤(四个加重的框),其技术路线见图1-1。

小结:由以上对以往的竖向规划理念及方法的解析,可以看出其主要注重对现状已有竖向问题的协调,仅只关注当前的问题,弱化了对后续及更大范围的竖向问题的考量,而这些恰恰正是新的规划诉求的核心,因此,本文在以往竖向规划的核心价值与方法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对一些理念与方法进行了深化与创新,以期达到新的规划目标。

2.2应对新需求,竖向规划的理念转变2.2.1由竖向规划到竖向塑造的转变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的要求和实践经验,一般竖向规划主要是针对已有的现状地形,通过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价值标准,保证竖向设计方案满足防洪、排水、土方平衡等基本要求,着重从高程上解决好四个方面问题:其一是用地地形的利用与整治,使之适合地块性质和地块划分等平面布局的需要;其二是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要求,以利于交通组织;其三解决好地表排水,同时能满足防洪排涝方面要求;其四,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因地制宜,为美化城市环境创造必要条件。

竖向塑造是以规划地区的用地规划目标为导向,在解决安全、排水、交通、土方等问题的基础之上,重点从城市设计的维度考量竖向设计,使之更加有力支撑用地规划的愿景,打造富有特色的竖向城市空间景观。

(如图2-1)设计思路的转变,由传统的“点—线—面—体”到“体—点—线—面”的转变,即:首先从竖向塑造的角度,在三维空间上选取契合规划区定位的竖向空间模式——“体”,由此作为竖向规划指引,综合考虑二维空间内“点—线—面”的竖向协调关系。

图1-1:一般竖向规划技术路线2.2.2 由顺利衔接到竖向无障碍的转变竖向规划在解决各种竖向要素相互协调问题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实际使用者的感受,即人在场所内的实际体验,不仅要满足交通方面的可达性,同时应兼顾大的场地关系对人的视觉及心理造成的感受,要从城市设计角度,将各种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统一纳入考虑, 最终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2.2.3 由土方小平衡到区域综合协调的转变以往的竖向规划仅考虑在规划区内部的自身土方平衡,往往忽略了土方在大的区域背景下的协调考量,这种各自为政的土方平衡方式,在规划区面积较小的情况下尚问题不大,如果规划区面积较大,可能会产生较多的土方量,就应该在更大的区域层次综合考虑土方的调配,做到科学规划、合理配置。

2.2.4由规划与实施相分离到紧密结合的转变与实施的相分离,是规划的通病,许多看似优秀的规划都因为与实施的脱节而产生不了实际的价值,因此,实施的好坏又是评判规划的重要标准,竖向规划也不例外,应该以实施为导向,通过实施的可行性反向检验规划成果的优劣,包括后期的投融资、建设时序、施工可能遇到的困难都应该全面考虑,进而校核竖向规划的可操作性。

2.3对关键技术环节方法的更新根据以上对竖向设计理念的深入分析,在具体设计方法上,应主要针对规划目标及原则、整体思路、解决的主要问题等关键环节作出必要的延伸。

2.3.1规划目标规划目标的选择不仅要满足平面的顺利衔接,更要注重体量的整体塑造;2.3.2整体思路在可预控的范围内,结合项目开发后续将要面临的实际难题,尽可能提炼出既着眼现实又指导实施的方法思路;2.3.3主要问题除了要解决竖向设计的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要求之外,还应与空间规划同步,在三维空间上,支撑平面规划的目标定位。

3、新型竖向规划的方法探讨——以前海合作区为例3.1前海深港合作区概况3.1.1区域位置前海粤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合作区”)位于珠江口东岸、南山半岛西部,地处珠三角区域发展脊梁与沿海功能拓展带的交汇点以及深圳东西发展主轴与西部发展轴的交汇点,拥有“海、陆、空、铁”各种战略性交通资源于一体的综合性发展优势。

3.1.2区域范围由双界河、月亮湾大道、妈湾大道和前海湾海堤岸线合围而成的前海合作区范围,总用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

(区域范围示意图见图3-1)3.2.1 规划目标的整体考量(1)建立前海合作区科学合理的竖向控制网络,明确前海合作区的最低的控制标高,确保区内的防洪防潮安全。

(2)合理利用、系统统筹,科学调配前海合作区内的土石方资源,尽可能平衡区内土石方的量与填料类型。

(3)与相关规划充分互动协调,满足相关的要求的同时,塑造前海合作区特色的竖向风貌,提升城市景观形象。

图3-1:规划范围示意图3.2.2整体思路的近远结合结合既有的工作基础和我们掌握的当前开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工作诉求,以现状问题与规划目标为双导向,提炼出着眼于稳定规划并指导实施的规划思路。

(1)点、线、面系统梳理规划区竖向控制要素;⏹梳理现状存在的竖向控制节点,包括:重要道路交通枢纽、道路交叉点、起桥点等;⏹线性控制要素:海河水系堤岸及主干道路网络的竖向框架、地面及地下的道路控制体系、⏹面状控制要素:现状永久性建筑物群体及周围环境控制。

(2)以前海的空间规划愿景为目标导向,塑造支撑空间规划的、有特色的城市竖向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