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点训练二文言文简答题.学生版docx

合集下载

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练习2+Word版含答案

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练习2+Word版含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文言文古诗鉴赏训练(2)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刘承规,字大方,楚州山阳人。

建隆中补高班,太宗即位,超拜北作坊副使。

会土民啸聚为寇,承规与知州乔维岳率兵讨定之。

真宗即位,为胜州刺史,俄兼勾当群牧司。

大中祥符初,议封泰山,以掌发运使迁昭宣使、长州防御使。

会修玉清昭应宫,以承规为副使。

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拜宣政使、应州观察使。

五年,以疾求致仕。

修宫使丁谓言:“承规领宫职,藉其督辖,望勿许所请,第优赐告诏,特置景福殿使名以宠之,班在客省使上。

”仍改新州观察使,上作歌以赐。

承规以廉使月禀归于有司,手诏褒美,复定殿使奉以给之。

本名承珪,以久疾羸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

疾甚,请解务还私第,听之。

七月卒,年六十四。

废朝,赠左卫上将军、镇江军节度,谥曰忠肃。

承规事三朝,以精力闻,乐较簿领,孜孜无倦。

自掌内藏仅三十年,检察精密,动著条式。

又制定权衡法,语在《律历志》。

性沈毅徇公,深所倚信,尤好伺察,人多畏之。

上崇瑞命,修祠祀,饰宫观,承规悉预闻。

作玉清昭应宫,尤为精丽。

屋室有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

二圣殿塑配飨功臣,特诏塑其像太宗之侧。

承规颇好儒学,喜聚书,间接文士质访故实,其有名于朝者多见礼待,或密为延荐。

自寝疾惟以公家之务为念,遗奏求免赠赙诏葬,上甚嗟惜之,遣内臣与鸿胪典丧,亲为祭文。

玉清昭应宫成,加赠侍中,遣内侍邓守恩就墓告祭。

(选自《宋史》卷四六六,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B、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C、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D、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封泰山是指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表明自己受命于天。

必修二文言文复习(答题版)

必修二文言文复习(答题版)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修饰
虚词意义——而
1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 水浅而舟大也。 C 而又何羡乎 D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 )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转折
通“尔”,你 连词,表转折
虚词意义——而
13、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也 B 客逾疱而宴。 C 化而为鸟 D 谁得而族灭也 (A )
· ①知不可乎骤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苏子愀然 愀然:忧郁的样子 B.酾酒临江 C.哀吾生之须臾 D.托遗响于悲风 解析
. .
. .
酾酒:洒酒
. .
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遗响:余音,指箫声
. .
应为:斟酒,敬酒。
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比去,以手阖门”中的
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返回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解析 键词。 答案 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 共同享受。 前半句为判断句,后半句中的“食”是关
返回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杀尽 3、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家族
今义:值得怜悯。
返回
4、《赤壁赋》
(4)七月既望
古义: 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今义:希望,远望。 (5)凭虚御风 古义:名词,太空。 今义:空虚,虚假。
.
.
(6)纵一苇之所如
古义: 动词,往,去。 今义:表列举,如同、适合。
.
返回
《赤壁赋》 5、 (7)歌窈窕之章: 歌咏,名词作动词

第17讲 文言文阅读简答题(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17讲 文言文阅读简答题(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17讲文言文阅读简答题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奉使河东。

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

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

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

”由是州得存。

又言:“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

”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

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欧阳修奉命出使河东时,做了哪些利民之事?请简要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初,从讨王世充,战邙山。

太宗欲尝贼虚实,与数十骑冲出阵后,多所杀伤,而限长堤。

与诸骑相失,唯行恭(人名,指丘行恭)从。

贼骑追及,流矢著太宗马,行恭回射之,发无虚镞,贼不敢前。

遂下拔箭,以己马进太宗,步执长刀,大呼导之,斩数人,突阵而还。

贞观中,诏斫石为人马,象拔箭状,立昭陵阙前,以旌武功云。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唐太宗下诏凿石为人马,模仿丘行恭拔箭之状。

请简要说明“行恭拔箭”体现了丘行恭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

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王不听。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

文言文简答题

文言文简答题

真题再现(29题)
2009上海卷 21.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2分) 25.画浪线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6.联系全文,概括桂的功用。(不超过12字)(2分) 27.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 (4分) 2010上海卷 20.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 (3分) 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质。(3分) 22.第①段交代了九疑山的 。(2分) 23.简析第②段中“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达效果。(2 分) 25.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3分) 26.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2013四川卷 第Ⅰ卷的文言文中,传主金履祥是怎样为学与为人的?请简要
概括。(5分) 2013广东卷 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3分)
2013上海卷21.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3分)
2013上海卷26.简述“动静之理”在许氏身上的表现。(3分)
分析综合 题型归类——————3.其他
真题再现
2011上海卷 21.第四段划线句写出了孙叔敖怎样的性格特征? 22.联系本文,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 23.第一段中与“寸寸而取之”相反的农作方法是什么? 24.第二段作者写“闵闵如婴儿之望长也”的目的是什么? 25.本文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写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试加以分析。 26.古人一般认为早中功名是一件幸运的事,作者却认为是“不幸”的, 这是为什么? 2012年上海卷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 分) 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3分) 22.第①段“水萦之若玦焉”中的“之”是指 。(用自己的话 回答)(1分) 2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24.第②段“堂不待饰而已奂”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6.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中考文言词语考点归纳训练(二)(附参考答案)

中考文言词语考点归纳训练(二)(附参考答案)

中考文言词语考点归纳训练(二)(附参考答案)一、以用法及意义归纳:①介词,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解析:“其境过清”是“记之而去”的原因,“以”放在表原因的分句前面。

此句意为: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以长时间的停留,于是就记下这里的情景离开了。

②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例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解析:倒装句还原后为“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动作“临崩”为次,动作“寄”为主,因此“以”表方式,可译为“把”。

句意为:所以先帝临终前把收复中原的大事托付给我。

③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根据”等例句: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解析:省略句补充完整为“可以(之)为师矣”,“之”即“温故而知新”,它是“为师”的条件,“以”在这里译为“凭借”④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从”“在”例句:受命以来(《出师表》)解释:“以+来”连接动作、行为“受命”,表示时间。

此句意为:从接受遗命以来。

⑤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用来”“来”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解析:“光先帝遗德”是“开张圣听”的目的,因此“以”译为“来”。

句意为:确实应当广开言路,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⑥连词,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例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解析:“塞忠谏之路”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结果,“以”在这里译为“以致”⑦动词,可译为“认为”;组成词语“以为”,翻译成“认为”例句: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解析:“以为”在句中翻译为“认为”。

句意:我认为皇宫内的事情。

巩固训练:写出下面各句中“以”的用法。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2.以.伤先帝之明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愚以.为营中之事5.悉以.咨之6.是以.众议举宠为督7.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8.先帝不以.臣卑鄙/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9.咨臣以.当世之事10.以.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以.咨诹善道1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13下列加点的“以”与“自以为不如”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中有足乐者B.必以.分人C.皆以.美于徐公D.去.以六月息者也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当余之.从师也无丝竹之.乱耳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轻寡人与.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D.天子为.动武陵人捕鱼为.业二、数用法及意义归纳:①计算,查点;②多次,屡次;③数目,数量;④几,几个。

文言文阅读简答题

文言文阅读简答题

文言文阅读简答题一、文言简答题复习的必要性1.《考试说明》对文言简答题能力要求最高;2.新题型。

20XX年四川卷第一次出现,20XX年必考;3.该题得分率低。

20XX年该题5分,平均得分1.33分。

3、命题方向:过去是“言多文少”,现在是“言文并重”。

这里的“言”是指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的理解,常见句式的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和评价。

从今年试卷结构调整看来,“文”的分数比重越来越大。

二、题型归类:1、分析//综合C(信息筛选、归纳、概括)(1)原因(2)人物形象特点(3)其他2、鉴赏//评价D(1)鉴赏写作手法(2)评价作品内容、作者观点态度3、简答题的考查内容会有哪些?(1)、对重要词句的理解;(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3)、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4)、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与表达技巧;(5)、带有一定开放性的推断或想像题。

重点放在以下两方面:主题思想的理解和内容要点的概括。

它通常有这么几种出题方式:(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2)请简要概括作者写此文的目的;(3)联系全文,请概括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4)根据原文,请简要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或这么做产生了什么效果。

三、答题技巧:1、常见的作答方法:(1)、看所赋分值作答。

学会从这些分值来确定答题的层次性,要点的数量等。

(2)、按一定思路作答。

做内容概括题时,一定要分点概括文中会出现并列的部分,既要学会用原文也要学会从抽象中概括大意。

(3)、按题意要求,组织不同句式作答。

2、组织语言的技巧:(1)摘录法: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要点: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文中有的关键句如观点句或抒情议论句如果吻合题意,可直接摘录;如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读者去改写。

如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的,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须翻译。

(2)句意(层意)提取法就是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读者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

文言文简答题答题技巧训练(学案)

文言文简答题答题技巧训练(学案)

文言文简答题训练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课前演练)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

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

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并州刺史高斡,袁绍甥也。

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

统过斡,斡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统谓斡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

”斡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

无几,斡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

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

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思考:文中写仲长统和高斡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3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课前演练)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

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

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

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

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若不敢来。

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

帝闻大惊。

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

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

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

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文言文阅读简答题

文言文阅读简答题

文言文阅读简答题文言文阅读简答题示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出师表》)1. 下列对文中加框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深深遗憾和憎恨B. 受任于败军之际败军:失败之师C. 恐托付不效托付:交给的任务D. 以彰其咎彰:彰显2. 下列对文中加框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猥自枉屈猥:自谦的用语。

B.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地位卑微,见识浅陋。

C. 由是感激感激:感动奋发。

D. 以伤先帝之明以:因为。

3. 下列对文中加框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

B. 故五月渡泸故:所以。

C.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所以:用来……的D. 以彰其咎咎:责任过失4. 下列对文中加框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悉:全、都。

B. 攘除奸凶攘除:排除、铲除。

C.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则: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之文意概括
文言文阅读之文意概括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
【真题例示】
(2015 •四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

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

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

郡察孝廉, 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

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
众善者也。

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

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

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

”乃具为条制。

于是至者七
百余人。

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
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

夫圣人
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

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

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

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

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

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

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

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

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

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扬、
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

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问: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

条分缕析,概括内容要点,理解主题思想
【问题例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
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

”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

李广之将,使人人
自便。

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

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

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

然则效程
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从全文看,为什么说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对点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游丰乐醉翁亭记王思任
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

有檄,趣令视事,风流一阻。

癸卯入觐,必游之。

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

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爱。

登保丰堂,谒五贤
祠,然不如门额之豁。

上醒心亭,读曾子固①记,望去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

寻入欧门,上醉翁亭。

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 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

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

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
醒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

还访智仙庵,欲进开化
寺,放于瑯玡,从者暮之,遂去。

滁阳诸山,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②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
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

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之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

一进士左官,写③以为蘧舍④,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

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

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

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

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

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

嗟呼!先生有知,岂不笑脱颐也哉?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

座主⑤门生,古心远矣。

予与君其憬然存斯游也。

(选自《明代散文
名篇集粹》,有删改)
【注】①曾子固:曾巩,字子固。

②垞(ch c):土丘。

③写:移置。

④蘧(q ()舍:旅舍。

⑤座主:古代进士称主考官。

作者认为此地已有丰乐、醉翁两亭,不宜再建其他亭子。

请结合全文概括其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安重诲,应州人也。

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

明宗即位,以为左领军卫大将军、枢密使,
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

在位六年,累加侍中兼中书令。

董璋等反,遣石敬瑭讨之,而川路险阻,粮运甚艰,每费一石,而致一斗。

自关以西,民苦
输送,往往亡聚山林为盗贼。

明宗谓重诲曰:“事势如此,吾当自行。

”重诲曰:“此臣之责也。

乃请行。

关西之人闻重诲来,皆已恐动,而重诲日驰数百里,远近惊骇。

督趣粮运,日夜不绝,
毙踣道路者,不可胜数。

重诲过凤翔,节度使朱弘昭延之寝室。

重诲酒酣,为弘昭言:“昨被谗
构,几不自全,赖人主明圣,得保家族。

”因感叹泣下。

重诲去,弘昭驰骑上言:“重诲怨望,不可令至行营,恐其生事。

”重诲行至三泉,被召还。

过凤翔,弘昭拒而不纳,重诲惧,驰趋京师。

未至,拜河中节度使。

重诲已罢,希旨者争求其过。

宦者安希伦,坐与重诲交私,常与重诲阴伺宫中动息,事发弃
市。

重诲益惧,因上章告老。

以太子太师致仕;而以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遣药彦稠率兵如河中
虞变。

明宗又遣翟光业至河中,视重诲去就,戒曰:“有异志,则与李从璋图之。

”又遣宦者使于
重诲。

使者见重诲,曰:“人言公有异志,朝廷遣药彦稠率师至矣!”重诲曰:“吾死未塞责,遽
劳朝廷兴师,以重明主之忧。

”光业至,李从璋率兵围重诲第,入拜于庭。

重诲降而答拜,李从璋以楇击其首,重诲妻走抱之而呼曰:“令公死未晚,何遽如此!”又击其首,夫妻皆死,流血盈
庭。

李从璋检责其家赀,不及数千缗而已。

安重诲获罪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