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竹子的古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关于竹子的诗句和解释

关于竹子的诗句和解释

关于竹子的诗句和解释描写竹子的诗句有很多,“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东坡居士对竹子的喜爱;“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描写的是茂密竹林的环境;“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则是用竹子来表达人生哲理。

关于竹子的诗句和解释1关于竹子经典的诗句1、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郑燮《新竹》简析:这两句诗用竹子来说明新的一代一定会比老一代要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

2、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对雪》简析:这两句诗写的是雪后的竹子,雪花飘进屋里,看着院子里青青的竹枝百年城了像白玉一样的枝条。

3、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杨万里《夏夜追凉》简析:这两句诗写的是夏夜里的竹林,竹林里竹子非常茂盛,传来了虫鸣的声音,不时有阵阵凉意袭来,但并不是风。

4、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简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东坡居士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宁可吃饭没有肉,也不能住处旁边没有竹子。

5、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欧阳修《戏答元珍》简析:这两句诗写的是竹笋在冬天的雷声中抽芽,残雪压在树枝上,上面还挂着桔子,春雷震动,惊动竹笋想要抽芽生长。

6、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简析:这两句诗写的是刚刚长出来的新竹,嫩绿的竹子一半还包着竹笋壳,新长的竹枝才刚刚伸出墙外。

7、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孟郊《苦寒吟》简析:竹竿有甜有苦,而我喜欢较苦涩的那一节竹子。

8、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简析:这两句诗写的是苦竹拔节,笋壳裂开,竹子从中迸发苦节,青色的竹子皮环抱空虚的竹心。

9、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陆容《满江红·咏竹》简析:这两句诗赞美竹子经历风霜不改风姿的品格,竹子历经风霜,依旧没有改变原来的好风姿,温润地如同玉一般。

10、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简析:这两句诗用两个叠词“斑竹枝”引起湘妃竹的典故,用竹子上的斑点说到人的泪痕,再说到相思之情。

白居易赞美竹子的古诗《画竹歌》原文赏析

白居易赞美竹子的古诗《画竹歌》原文赏析

白居易赞美竹子的古诗《画竹歌》原文赏析《画竹歌》唐代:白居易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

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人。

人画竹身肥臃肿,萧画茎瘦节节竦。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

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

野塘水边埼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

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

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

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

萧郎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色。

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

【赏析】竹子挺拔秀立,生命力强,加之有志向高洁,卓然不群的象征之意,历来是文人墨客丹青画手乐以歌咏描绘的对象。

白居易这首《画竹歌》,通过对好友萧悦所画竹枝的再现与评价,赞扬了画家的高超技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思想。

协律郎:官名,正八品上,属太常寺,掌管音律。

萧悦: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人,善画竹。

在杭州住过一段时期,与白居易过从甚密。

诗的开头四句落笔平直,首先告诉读者,竹子是最难以描绘的一种植物,古往今来,多少丹青妙手为此耗尽了自己的毕生心血,却鲜有画得和真竹相似者。

而协律郎萧悦却独能下笔逼真,可谓绘竹第一人。

以此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下文探求萧悦独得画竹之秘原因的好奇心。

接着,诗人从三个方面表现萧画的非凡不俗之处:一是将萧画与他人所画作对比,从而表现萧氏所画生机勃勃,枝活叶动,秀拔耸立;而他人所画竹身粗壮,臃肿不堪,枝叶萎靡,毫无生气。

这是从侧面,以他人之画的拙劣来衬托萧画的不凡。

其二是正面描写萧画竹子的环境、神态。

野塘水边,埼曲岸侧,森森然有竹两丛,挺拔秀立。

所谓“野塘水边埼岸侧”,是极力表现画面的野趣、奇趣。

因为野塘曲岸,更容易形成一种远离人间烟火、超越世俗的气氛,与人格化的竹枝更相吻合。

下文“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是从画面的细处描写,是画中竹枝的特写镜头。

婵娟是形容竹子神态的秀美,左思《吴都赋》:“其竹则檀栾婵娟,玉润碧鲜。

《竹石》原文及翻译赏析

《竹石》原文及翻译赏析

《竹石》原文及翻译赏析《竹石》原文及翻译赏析《竹石》原文及翻译赏析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古诗简介《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

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

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

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

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

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

“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翻译/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注释咬定:咬紧立根:扎根。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坚韧: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赏析/鉴赏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

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

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南轩竹曾巩古诗鉴赏

南轩竹曾巩古诗鉴赏

南轩竹曾巩古诗鉴赏
《南轩竹》是北宋诗人曾巩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清新、高雅的语言,描绘出南轩竹的美丽景象,展现出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赞美。

首句“南轩前过竹如麻”,描绘出南轩前的竹子密集生长,如同一片繁茂的竹林。

南轩指的是南边的轩室,是诗人所在的房间。

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将竹子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

第二句“雨叶低风箨自斜”,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细节。

雨后的叶子低垂,风中的竹叶斜飘,形象地描绘出竹子的柔美和生命力。

诗人通过对雨后竹叶的细腻描绘,表现出对竹子的喜爱和关注。

第三句“爱此修篁欲购添”,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赞美和向往。

修篁指的是高雅、清新的竹子,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购买一些竹子来增添南轩的美景。

通过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竹子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最后一句“结茅更作深林期”,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和期望。

诗人希望能够住在竹林深处,与竹子为伴,享受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时光。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总的来说,《南轩竹》是一首充满生机和美感的诗歌,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竹子的热爱和赞美。

这首诗不仅
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心愿,也传达了对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向往。

它呼吁人们关注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竹石》古诗赏析(通用5篇)

《竹石》古诗赏析(通用5篇)

《竹石》古诗赏析(通用5篇)《竹石》古诗赏析(通用5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竹石》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竹石》古诗赏析篇1《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3、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4、立根:扎根,生根。

5、原:本来,原本。

6、破岩:破裂的岩石。

7、磨:折磨,挫折。

8、击:打击。

9、坚劲:坚韧、刚劲。

10、任:任凭。

11、尔:你。

赏析: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翻译: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

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二十首写竹子的古诗词,愿你生活节节向上

二十首写竹子的古诗词,愿你生活节节向上

二十首写竹子的古诗词,愿你生活节节向上一直以来,竹子一直为文人墨客所钟爱,他们爱它的坚贞不屈、折服于它的凛凛气节,他们写下的无数咏叹竹子的诗篇,让人顶礼膜拜。

1.《新竹》【清】郑燮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

这首诗颇有哲理。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2.《竹》【宋】苏轼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一作亦)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第一句写初秋时节南风吹起,为后文描写风中的竹子创设了具体的环境,也点出了写作缘起。

第二句以一个“乱”字写出竹子受风摆布、颠来簸去的情态,也反映了诗人此时的处境。

五、六句借物抒怀表现了诗人决不妥协的人生追求。

七、八句写风霁之后竹子安然自若,颇有“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心境。

诗中运用了比喻等表达技巧,将风中竹子的声音、风后竹子的姿态形象地表现出来。

最后四句将菊与竹互相映衬,表现诗人坚守气节的情怀,对故乡“篱菊”荒废的担心,表达故园之思。

用陶渊明的典故,流露出归隐的思绪。

3.《庭竹》【唐】刘禹锡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依。

这是唐代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诗句虽短,诗意甚高。

诗面写竹,竹之直节挺立,犹君子之风,千村万陌,无处不有。

暗喻自己似和竹子一样的君子,无论到那里都可以清高自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有关竹子的诗词

有关竹子的诗词

有关竹子的诗词众多,这些诗词通过描绘竹子的形态、生长环境以及所寓含的精神品质,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赞美。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竹子诗词及其赏析:1. 《竹石》清·郑燮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不拔,表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坚韧精神的赞美。

竹子紧紧咬定青山,根基牢固,即使面临千磨万击也依然坚韧不拔,这种精神正是诗人所崇尚的。

2. 《竹里馆》唐·王维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的独处时光,通过清幽的环境和诗人的活动,展现了竹林的静谧和诗人的高洁情操。

诗人在幽静的竹林中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这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令人向往。

3. 《新竹》清·郑燮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赏析:这首诗通过新竹与旧竹的关系,寓意了新生力量的成长需要老一辈的扶持,同时也展现了竹子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

新竹在旧竹的扶持下茁壮成长,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的新生力量涌现。

4. 《庭竹》唐·刘禹锡诗句:“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赏析:此诗以竹喻人,赞美了竹子如同君子一般的高洁品质和无论何地都能适应的坚韧精神。

露水洗涤着竹子的枝叶,使其更加青翠欲滴;微风吹拂着竹子的枝条,使其摇曳生姿。

竹子这种无论在哪里都能适应环境、保持高洁品质的精神,正是诗人所追求的。

5. 《咏竹》唐·张九龄诗句:“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凤鸣条已秀,龙去骨遗奇。

”赏析:这首诗通过赞美竹子的高节和虚心,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崇尚和追求。

竹子因其高节而被人尊重,因其虚心而广为人知。

诗人以竹子为喻,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和追求。

其他经典竹子诗词●《于潜僧绿筠轩》宋·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赞美竹子的古诗词

赞美竹子的古诗词

赞美竹子的古诗词赞美竹子的古诗词竹,有着不一般的中国传统文化含义,竹子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青春永驻;竹子空心代表虚怀若谷的品格;其枝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竹节必露则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竹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

以下仅供参考!1、《野竹》元·吴镇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

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

虚心抱节山之河,清风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2、《新笋歌》明·岳岱满林黄鸟不胜啼,林下新笋与人齐。

春风闭门走山兔,白昼露滴惊竹鸡。

雨中三日春已过,又近石床添几个。

竞将头角向青云,不管阶前绿苔破。

3、《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咏竹》齐·谢眺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5、《竹》唐·李贺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栽堪钓绵鳞。

6、《咏竹》唐·郑谷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7、《竹风》唐·唐彦谦竹映风窗数阵斜,旅人愁坐思无涯。

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

8、《春日山中竹》唐·裴说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9、《咏竹》唐·张必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载。

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

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

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云抚翠苔。

10、《霜筠亭》宋·苏轼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11、《赋园中所有》宋·苏辙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

斸根种幽砌,开叶何已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赞美竹子的古诗词鉴赏
【篇一】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处:《竹石》(清·郑燮)
释义: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2、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出处:《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
释义: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

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

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

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3、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出处:《竹》(唐·李贺)
释义:春光里中空的竹子,把绿色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轻摇摆,轻轻动荡。

露珠在长满竹笋的林间小道闪着光亮,那绿色的苔藓,正轻轻擦着竹根上的白霜。

竹子可织成竹席送给美丽的姑娘纳凉;也可以裁制成钓竿,钓上大鱼几筐。

听说三梁冠帽子的衬里用竹做成,我砍下一节竹子准备献给王孙戴上!
【篇二】
1、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出处:新竹(清·郑燮)
释义: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下一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2、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
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出处:《东湖新竹》(宋·陆游)
释义:竹初种时,用棘条编成篱笆,小心谨慎保护好新竹,新竹长成,碧绿浓荫,倒映在水之涟漪中。

夏日的清风吹过地面,好像秋天提前而至,赤日当空,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热。

笋壳脱落时,听到簌簌悉悉的声音,竹子拔节时,初现疏疏落落的倩影。

退归闲暇的时候,我经常来这里,来的时候仍然随身带着枕头和竹席,好随地安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