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后感公开课教案精选

合集下载

读书笔记: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读书笔记: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读书笔记:《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主张四:“讲评”重于“指导”“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是作文课的两大课型。

当前流行的课型是“作前指导”,它主要落在两点:一、“指导”学生“写什么”。

二,“指导”学生“怎样写”。

学生作文前,套用林语堂的说法,老师的话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

百分之九十的“作前指导”都是好心办坏事。

我不上作前指导,我只上作后讲评。

“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

它是有了“学生作文”这个文本之后,实打实的“指导”。

“讲评”课,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一个不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的人,“讲评”是点不到位的。

一个老师重视讲评了,上好讲评课了,对学生的作文状态了如指掌,学生的作文绝不会差!语文老师一定要知道,研读学生的作文,是作文教学最为有力的起点。

阅读教学要研究文本,作文教学也要研究文本,研究学生的作文。

讲评课,它无法演练,无法磨课,无法反复,“一次性”是它的特征,它与“一劳永逸”无缘。

上好“作后讲评”课的三件事:第一,欣赏。

写作很辛苦,它需要热情而真切的赞美。

第二,挑剔。

讲评课不能光讲好话,要能指出真切的问题。

第三,训练。

要上好讲评课的“练”,老师要有一个写作训练系统,不具备写作训练系统,不能一看到学生的作文中的问题就马上链接到一个写作训练点,那也枉然。

主张五:“多改”重于“多写”一、写作数量制约写作质量学生写了一篇又一篇的作文,却都在低水平重复,写得再多,也白搭。

要让每一次写作,都到达写作的极限区域,进入写作的潜能区域。

“改”,几乎是进入的唯一途径。

不要再拿“多写”来折磨学生。

一个在低水平重复自己的人,一个永远只会做“毛坯”的人,永远做不了“精品”。

作文教学,要从“写多”转向“写精”。

二、仅仅教给学生方法是不够的修改离不开“读”;读,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唯一条件。

三、作者是第一修改责任人看到有的语文老师,把时间都折腾到写作文批语上,我很心疼,心疼老师花了时间、精力,得到的回报几乎等于零;有几个学生是从老师的评语里,获得写作的长进?我还看有的语文老师,不厌其烦地帮学生“改”作文。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后感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后感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后感作文教学历来是老师们最头疼的方面之一,如何确定写作的教学内容?如何组织写作教学的策略?这让老师们慢慢摸索而少有前进。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这本书恰是很好的解决策略的问题,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也让我对作文教学有了抓手。

在这本书里,管老师指出要淡化作前指导,强化作后讲评,这才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出路。

他认为学生的作文就如盆景制作,盆景制作有两种典型方式,一是强制地将枝杆朝着人为的方向前进,从而制作出大量相同的盆景;二是顺着枝杆原有的姿态,做必要的牵引,每一个盆景都是不可复制的。

当前大量存在于一线的,以指导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就是第一种盆景的制作方式;而以讲评为中心的作文教学,走的恰恰是第二种盆景的制作方式,那是真正有艺术生命的制作方式。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头不禁一寒。

按照管老师的理论,如果我的课前指导越成功不就是对学生作文更大的禁锢吗?那这不就是一个错误吗?还是直接做习作中和习作后的指导就可以了呢?我陷入了沉思。

管老师眼中的学生的作文水平和我们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基于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实际情况,我们的课前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的很多学生如果不对他进行课前的作文指导,他就无法下笔了。

傻傻地坐着或者是乱写一气,所以,课前指导还是应该进行。

但是我们也不能走极端,就拿一篇范文来指导,那样的话,所谓的盆景就真的会是千篇一律的,没有欣赏的价值。

这就提醒我们课题组在实施课前指导的过程中多选一些不同的案例,并鼓励学生根据启发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作文。

虽然这本书中提出的观点与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管老师强化作文讲评的观点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他说:学生写好了作文,老师认真地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指出哪里写得好,句子就该这么写,作文就该这么写;指出哪里有问题,什么问题,以后要注意。

老师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由学生的作文现状,导出一个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的作文训练点,两者合起来,就是指导。

《我的作文教学》读后感

《我的作文教学》读后感

《我的作文教学》读后感《我的作文教学》读后感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作文教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作文教学》读后感1月初,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继续“啃”管建刚老师的书。

有了前两本书——《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教学六讲》作铺垫,对于管老师的教学理念有了一些了解。

现在迫切想知道具体的操作方法,于是选择了《我的作文教学课例》开始本月阅读之旅。

可以说,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之前一直疑惑的一些问题,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一、怎样写好人物的说话目前,正在教三年级,三年级的习作中经常要写故事,故事少不了人物,更少不了人物的说话。

可是,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一写起来无非就是用“××说”的句式,大不了在前面加上一些修饰词,例如:高兴地说、生气地说。

如果一篇习作中,从物对话比较多,从头到尾读下来真像喝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

管老师把这种情况叫“‘说’病”。

“说”病怎样治?注意提示语。

通过对学生习作的讲评,管老师总结出一些不用“说”字,写提示语的方法:1、对“声音”、“话”的描述,作提示语。

2、用人物的心情写提示语。

3、用人物的动作、目光写提示语。

真正好的对话,精彩在提示语,那些一天到晚“我说”“他说”的对话是不精彩的。

提示语的位置也不是固定的。

可以放前,可以放后,也可以放中间。

至于什么时候放什么位置,不仅需要学生做个有心人,多看书、多琢磨,还需要老师做个有心人,多发现、多鼓励。

二、如何培养读者意识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写的过程中要多想想什么样的文章读者爱看。

什么要是读者意识?引用管老师的话:“写作,你要有一种感觉,我这样写,读的人会笑,会感兴趣。

这就是读者意识。

”最近,王老师跟我们分享的统编教材培训,就特别指出三年级的习作教学要加强读者意识。

读《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有感

读《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有感

读《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有感阅读了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之后,我深有感触。

首先,管老师提到了作文的“兴趣”,这一点,我们都不陌生,可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写”的兴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头疼的事。

针对这一点,他说:兴趣来自需要,没有需要就没有兴趣,你要想出一套法子,让学生在你的“法子”里,想写,愿写,乐写,那才是最好的作文教学。

他的法子就是创办能让每一个学生随时携带,不只是让班上学生能看,也能让爸爸妈妈、亲朋好友看的“班级作文周报”,让学生在上面发表文章。

仔细想想,“发表意识”和“读者意识”真的就是这么重要,不要说发表一篇文章了,就是被校信通推荐一篇文章,心里就会暗自窃喜好几天,在那几天里,就会琢磨着再写些什么,如何写好,可以再被推荐,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而且,校信通就是一个具有“发表”和“读者”的平台,在新学期里,就应该尝试开展班级博客圈,让学生在这个绿色平台上不断学习、发表、超越。

书中,管老师“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真实”重于“虚构”、“文心”重于“文字”、“课外”重于“课内”的观点,我都非常赞同。

其中,他“多改”重于“多写”、“讲评”重于“指导”的观点我尤其认同。

“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三分写,七分改”、“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这些都告诉我们修改的重要,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只要写完最后一个标点,就感觉万事大吉了,都对“改”持排斥态度。

管老师用将近十年的时间,建立了一个“我要改”的系统。

因为学生要在“班级作文报”上发表一篇文章,都要经过六次有针对性的修改,每一次都有具体的要求。

管老师也说,写作上的“我要改”,绝不是件简单的事,需要根据自己的、班级的实际找到一个非常有力的、有效的实践点。

我自己深知修改的重要,一篇文章,每一次修改都会找到瑕疵,即便经过无数次修改感觉已没什么了,变成纸质的以后,还会有很多不满意。

学生的问题是从思想上不重视,不愿改,因为没有尝过修改后的甜头,所以也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如何做好,真是任重道远。

读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有感

读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有感

读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有感白静亚有幸拜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新主张,收获很多,感触很深。

收获一:培养写作意志比兴趣更重要。

我们都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然而教学这么多年下来,学生对写作感兴趣的,确实是少之又少。

对写作缺少兴趣与热情,作文水平原地踏步。

那么,该如何着手呢?管建刚老师认为,比培养作文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意志。

给学生一定的鼓励,会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但是,小学生的兴趣很不稳定,必须有意志保驾护航。

培养小学生的写作意志,并非一两天就能完成。

必须要教师扎扎实实的带班,每一天,每一周到每一月,每一个学期。

持久维持学生“写”的兴趣,要老师的引导与激励。

联想到班里的学生写每日一记的事,颇有同感。

这学期,自开学以来,几乎每天都让学生写每日一记,坚持下来,觉得有进步。

细想一下,除了认真批阅之外,还有激励措施:只要积满十个优加星就在光荣榜上盖一个章,满十个章就可以收获一份礼物。

由于有了写的动力,学生的每日一记就保持了一种良好的兴趣,写日记也就没那么怕了。

收获二:作后指导比作前指导更重要。

在管老师的主张四里,这样一些话语,时时敲打着我的心灵。

“……学生作文前,老师的话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

……“作前指导”的祸害,已经严重到了可以毫不心疼的、割掉肿瘤一样地将它抛弃。

……“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

它是有了“学生作文”这个文本之后,实打实的“指导”。

重视讲评,这是管老师的作文风格,很欣赏上他的“作后讲评”课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欣赏。

让孩子互相欣赏作文中的好词好句,学生感到荣耀,整个欣赏的过程也成为孩子写作的动力。

第二件事是挑刺。

挑刺一般着力于“句病”。

第三件事是训练。

讲评课的练主要来自两处:一是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引伸出来。

从课文、优秀作文选中引出的例子,学生有畏难感,从同伴作文中来,学生觉得自己“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二是从学生写得不好的地方引伸再来,好几个同学缺少心理描写,教师创设一个场景,大家一起练一练,学一学,写一写心理的活动。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阅读心得体会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阅读心得体会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阅读心得体会教学的方式多种不同,很多全都教师都有自己独门教学建议书,而学生的外貌也不尽相同,需要因材施教,要多观察,多学习,而不是按图索骥。

下面是带来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阅读心得体会,你们怎么看?; ; 《我的作文教学政治理念》一书,是“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工作中会,看着孩子们愁眉苦脸不知如何下笔,感到自身能力有限的我,内心是沉重的。

而今,拜读到管建刚老师的《主张》一书,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指引我前行的灯。

; ; “主张,教学主张,教育主张,一定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教育系统化和个性化,是属于自己的,独特的。

”这句话,在我后后翻开书几页其后的总序中,给了我眼前一亮的感觉。

的确,他人的经验,对自身有极大的借鉴作用,但是,他人的经验,介绍的是其本身的经历,正如管老师经常说的“偷懒一个有主见的教师。

”因此于自身而言,优秀的经验,需要学,更需消化吸收,推陈出新,学以致用。

; ; 你的高中学生要是不懂得“艺术交流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他们就永远独享享受不到真正的写作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

管老师的金玉良言在前,切实可行的九条民族自决在后:兴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讲评重于指导、多改重于多写、真实重于虚构、文心重于文字、课内重于课外、写作重于阅读。

; ; 九条主张下,我看得出来的是一种异于以往自己以往教学的方式方法。

每回教作文,我总是比较头疼,学生对写作文存在一种任务观点,写作文,目的是应付老师。

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乏味,对“写”没有好感。

诚如管老师所言“学生的生活是他写作的金矿”,“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一座写作金矿。

”当然,每种人体内的金矿储存量是不同的,不能用定量的标准去很高要求学生一定要达到某种水平。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学生本身对写中学生是存在兴趣的。

作为老师,更多的是要实行引导长效的引导,说服学生开采体内的金矿。

; ; 只有限制了学生生命的教育,才会枯竭学生写作的源泉。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后感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后感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后感《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后感今天下午闲暇间,闯进海南小学语文教育频道,本着参加王琴玉老师的研讨话题,对此我对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一点在不理解,因此我上百度查了一下,认识了这教学系列。

通过网络阅读了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之后,我深有感触,非常认同管建刚的主张——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作文,创造性地写好作文,享受作文。

我在作文教学中,也曾体会到,学生想写的作文容易写,也写得开心,并带着感情去写,写出自己的话。

否则,学生咬着笔杆也写不出皮毛。

一、“文心”重于“文字”“文心”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应是学生写作的心灵,是心灵的苏醒,是心灵的敞开,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理想的追求。

而管老师认为的“文心”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意志上,他强调:没有兴趣的写作是“死”的写作。

是的,管老师点出了作文教学的关键处了。

作为第一线的老师,也深深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更何况是公认难的作文呢?对于一个小孩,让她们写什么呢?怎样写?没有兴趣如何实践!因此,我太佩服管老师的这一个观点。

“你要好好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啊。

”这是一些老师见到管老师问及作文训练的方法时,管老师回答的一句话。

管老师还认为:作文教学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我也觉得是:因为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作文能力。

因此,管老师提出了他的一些主张,我愿跟大家分享:说错误的真话,不说正确的套话;说不好听的真话,不说好听的假话;写作热情来自真诚的回应;没有兴趣的写作是“死”的写作。

二、“生活”重于“生成”学生的作文不是另一种生活,即不要把学生的作文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割裂开来。

是啊,“只要活着就有写的内容”,因为学生不是为生活而作文,作文也不就是为了生活。

因此,我也认为,如果觉得学生没有写作的内容时,我会扪心自问,我限制了学生的心灵没有?每当此时,我会把作文教学停下来,因为让学生再写下去是毫无意义的,没有一种另外的“写作生活”。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作文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学生们学习的重点之一。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些作文教学的主张,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有所启发。

首先,我认为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文不仅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多思考、多阅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其次,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比如多写、多改、多读,培养他们的写作耐心和毅力。

同时,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构思文章、如何组织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让他们在写作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另外,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作文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艺术享受。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接触各种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让他们在写作中能够表现出对文学的理解和感悟,使作文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最后,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有勇气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敢于创新,敢于表达,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在写作中能够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风采。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

我希望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能够给广大教师和学生一些启发和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作文教学在未来取得更好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后感
如果一本教育方面的书能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有深刻的实际的影响,那么这样的书一定是一本好书。

我认为《我的作文教学主张》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在本书中,作者以朴实但充满智慧的语言,提出了九大革命性的作文教学主张,它们是:“兴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讲评”重于“指导”;“多改”重于“多写”;“真实”重于“虚构”;“文心”重于“文字”;“课外”重于“课内”;“写作”重于“阅读”。

可以说,他提出的每一个主张都让我深有触动。

现摘录
触动之一:“讲评”重于“指导”。

管老师对作前指导的看法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他说:在我看来,百分之九十九的“指导”都是好心办坏事。

读的时候我就在想:这样说来,对作文难道就一概不指导了吗?指导况且写出歪瓜裂枣的文章,不指导的文章长什么样,我都不敢想。

再往下读:写作没有自由,世上将失去无数优秀的作家,也将失去无数优秀的作品。

写作,要那多的“裹脚布”干什么!是啊,想想我们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如果不是发自内心要表达的,是外力强加给你的,你能写出活生生的好文章来吗?学生的每日故事是我最想看的,因为这是他们真实的生活,读着他们的故事我也好像走进了他们丰富的童年世界,喜怒衰乐,这样的文章有人指导吗?再想想每个单元的单元作文,读起来千篇一律,原来是我指导造的孽啊。

学生作文前,套用林语堂的说法,老师的话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

宁要真实的贫穷,也不要虚假的繁荣;宁要不完美的真实,也不要虚
假的完美,这是对待一切问题应该秉有的求真态度。

作前指导,你还没见到学生的作文呢,你还没给病人把脉呢,也没给病人做化验,想当然地给病人吃药,这是什么逻辑?杀人不见血的庸医的逻辑。

丢了“作前指导”,写作最需要的,不是技巧,不是知道,是自由,是自在,是自我。

重视“作后讲评”吧,它“绿色无公害”,它顺应学生的写作步伐,学生需要什么帮助,就给予什么帮助。

偏偏,嘿,偏偏作后的“讲评”在作文教学界,一直被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关键是怎样操作讲评,每个人的都讲评吗,这在50多人的大班可是一个不太实际的问题。

也许读书读出来了问题才会进一步思考。

且往下看:小学生写好了作文,老师用心研读学生的作文,“指”出哪句写得好,句子就该这么写:那段写得好,段落就该这么写;那篇的结构好,结构就该这么处理,作文就该这么写。

“指”出哪里有问题,什么问题,号召没有这些问题的同学,一起来帮助解决。

潜存这些问题的同学,由此也获得了潜在的教益。

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指导”。

老师认认真真研读学生的作文,由学生的作文现头,引出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的作文训练点,这就是实实在在原“指导”。

学生在前面一路自由欢快地小跑,老师在后面跟着,看着,看到美好的地方,告诉学生,停下,慢慢走欣赏啊。

学生摔了个跟头,老师后面喊,停,有人受伤,原地休息,包扎一下,调整一下。

后者,就是以“讲评”为核心思想的作文教学。

收获:本学期作文在还没学之前就让学生把单元作文写好,教师系统看完,从中找出精彩之处,叫学生看,学生之间互改,不足之处让大家帮忙改正。

作前不指导,作后重点讲评。

这一章节写得最好,把操作讲评课的方法写得很明白,
易于效仿,但须反复琢磨,怎样才能和自己班情况有机结合。

在这一章节的最后,管老师说:唯一的遗憾,作后讲评太累。

这次备好的课,下一届带班派不上“现买现卖”的用场。

但,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尽管多么遥远、多么艰难,作后讲评,就是那颗遥远的星星,我正搭着摇摇欲坠的梯子,擦那颗灰暗的星。

触动之二:“多改”重于“多写”
学生作文,少的是“改”。

“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老师们“知道”也只停留于“知道”。

切中要害,老师会改还不行,关键的是得让习作者本人会改,要让他们知道改哪,如何改,这个是最难的。

学生写了一篇又一篇的作文,却都是在低水平重复,写得再多,也白搭。

要让每一次的写作,都到达写作的极限区域,进入写作的潜能区域。

“改”,几乎是进入的唯一途径。

我在疑问了:这样的改有时间吗?学生还有这样那样的作业,且别说别的,光是语文基础知识就已经占走了多少时间啊。

学生的内心不接受“修改”,拒绝“修改”。

学生表面上说“知道了”,心里那个不舒服啊,你老师不是没事找事吗?不是说字数不少于400字,我都写了两个二百五了,你还叫我改什么改!管老师的语言也是这样贴近生活,这样幽默,让读者都有一种读下去的欲望。

我“要改”的动力在哪里?发表。

我期望通过文字,通过发表,获得一个村小教师的尊严,我想让别人知道,一个村小教师也有点才气,你别太小看他。

正是发自内心的需要,而不是外在的附加,使我获得了修改的勇气和力量。

去年作文让学生互改,互改的作用是好学生为差的指明方向,找出不足,差的可以学会欣赏,最大的好处也省去了教师改的工作量。

今年开始带四年级,我想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激发学生爱写、不怕写的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