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体
德国总统为什么没有存在感

德国总统为什么没有存在感因为德国是议会共和制,总统是虚位元首,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总理手里。
议会共和制国家中,总统是国家元首,是礼仪上的国家代表,地位高但没实权,只负责主持—些重大典礼或者接待重要外宾,或者通过一些重要文件,但只要按照流程走就行了。
议会选举出来的总理是政府首脑,地位比总统低一等,但是掌握实权,负责国家重大事务。
扩展资料德国议会共和制设置总统的原因:正所谓"蛇无头不行,兵无主自乱。
"每个国必须有一个国家元首作为象征,其代表着国家的利益,行使着宪法赋予的权力,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议会共和制和议会君主立宪制同归为议会制,其发展源于英国议会,组织形式脱胎于英国西敏制,经过长期的发展,其外延已经大于西敏制。
这些国家之所以设立总统有其历史原因,也有现实需要,更有法理的要求。
这些采用议会共和制国家也都往往也是君主制,但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如资产阶级革命、被殖民占领、君主战败退位等原因导致国家元首缺位,而政府组成形式却选择更具代表性的责任内阁制,这时就需要选举一个元首来代表国家。
一战结束后,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魏玛共和国进行民主普选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出任德国总统。
对于议会共和制而言,议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政府由议会多数党或者政党联盟组成,成立责任内阁,对议会负责。
责任内阁其实很不稳定,其往往会因为政策失误、政治丑闻、组阁失败、议会斗争而垮台,这样很容易造成政治动荡。
这时候就需要没有实权,但又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总统出面平衡各方力量,维护国家团结稳定,平稳度过政治危机。
法理上讲,议会共和制作为代议制政体,政府的组成源于议会,其只对议会负责,而并不能代表普遍国民的意志,所以其由议会推举,但名义上必须得到总统的首肯。
因为通过选举上台的总统,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法理授权来源于人民,体现人民的意志。
其对政府行为有一定监督义务,但不能越庖代俎。
这其实也是一种制衡关系,只是不同国家制衡的强弱不同。
德国政党和政党制度

德国政党和政党制度前言:政党制度通常指有关政体的制度,即政权的组织形式。
广义指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管理形式以及政党、选举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制度。
德国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
关键词:德国政治制度议会共和制正文:一、政治制度的基础德国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于1949年5月生效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基本法》规定,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外交、国防、货币、海关、航空、邮电属联邦管辖。
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
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
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根本大法《基本法》的制定,奠定了西德以及后来统一的联邦德国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一部治国大法。
《基本法》第20条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五项基本原则:共和制、民主制、联邦制、法治国家和福利国家。
二、德国的政党制度1、联邦德国政党的法律地位《基本法》认识到,在议会民主制之中,要形成国家的政治意志,政党是国家与人民之间不可或缺的“居间者”,公开承认政党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第一次使政党宪法化、合法化。
1967年7月,联邦德国第一部试图解决政党政治的问题的法律——《政党法》终于在联邦议员获得通过。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政党法,目的是贯彻《基本法》第21条对政党规范的精神,对政党的法律地位、组织结构、政党使命以及党员的义务作了规定,是所有政党的行为准则。
2、联邦德国的主要政党联邦议院中的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或CDU、基督教社会联盟简称基社盟或CSU、德国社会民主党简称社民党或SPD、自由民主党简称自由党或FDP、绿党-联盟90简称绿党、右翼党简称LNK。
联邦议院外的政党:德国民族民主党(NPD)、共和党(REP)、德国人民联盟(DVU)3、德国的多党制德国实行的是多党制,由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一个或多个政党单独或者联合执政,而1949年至1998年,德国历届政府均为联合政府。
绿党和民社党的崛起使联邦议员出现五党并存的局面,尽管联盟党和社民党两大党的地位没有改变,大三他们与第三党结盟的选择范围由此扩大了。
德国政体

在东方,匈牙利兼并捷克(1486年)和奥地利(1485 年)后成为中欧强国,波兰日益强大;在西方,勃艮 第公国先后兼并尼德兰和洛林,企图进一步占领科隆, 法国也流露出向东扩张的意图。西南德意志和瑞士边 境的农民反抗斗争日益加强,从零星斗争逐渐发展到 联合行动。
在这片土地上,使用的货币最多的时候有6000种…… 从柏林到瑞士,现在不过短短几个小时的车程,中间 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缴纳10 次关税……所缴纳关税的数额甚至超过货物本身的价 格……
俾斯麦因为与德皇威廉二世意见不合而被罢免,依照 《德意志帝国宪法》,德皇的做法: A、合法 B、不合法 C、说不清 D、杀戮功臣
某历史课上,教师引用了一个观点:“德意志帝国的政 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请你判断, 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 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D、皇帝和首相控制了议会
对自身
影响欧洲政治格局的重要力量。
意义
经济:推动德国工业革命进程,资本主义不断 发展
对世界: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地,带给世界巨大的
创伤和苦痛。
前提
法律名称 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立法权
英国
美国
经济: 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 反专制统治的胜利 【资产阶级革命】
法制化
法国
代议制核心是: ?行使立法权
德国
国家统一 资产阶级改革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第3单元
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课标展示
知道《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国 政体和他国政体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 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政: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 【资产阶级改革】
德国政治体系特征

(一)德国政治体制特点对于二战之后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战败与分裂决定了联邦德国政治体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必须符合和满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安全方面的利益的需要;新建宪制政体必须避免魏玛共和国失败和纳粹法西斯专制独裁统治的历史重演,同时还必须防范现实存在的“东方威胁”。
联邦德国国家根本大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的制订体现了上述基本特征。
《基本法》为新建国家政体规定了一系列不可更改的基本原则:民主制原则、联邦制原则和社会法制国家原则。
德国采取“三权分立”的议会内阁制。
设立联邦议会、联邦政府和联邦司法机关,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衡。
德国议会实行两院制,联邦议会是德国最高立法机关,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
联邦议院由普选产生,每届任期4年。
德国联邦议院既可藉议会必要多数支持联邦政府有效行使其职权,同时又有作为整体对于行政权力的独立性。
这在它的主要职能,即决定政府构成与立法方面得到体现。
[1]而联邦参议院由各州政府按人口比例指派3~5名政府成员组成。
各州代表任期不统一,由派出的州政府决定撤换。
联邦参议院实际上是各州政府派驻联邦的联合机构。
各州政府通过联邦参议院,参与联邦的立法和行政事务,对联邦立法和行政起辅助和牵制作用。
联邦参议院在联邦与州以及各州之间起平衡和协调作用。
[2]联邦政府是德国最高行政机构,由联邦总理和各部部长组成。
其中,联邦总理是联邦政府首脑,也是国家机构中最有权力、最有影响力的关键人物。
在联邦政府中,联邦总理是唯一经过联邦议院选举产生的。
由此确立了联邦总理在联邦政府中的个人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地位。
因此,德国的政府体制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总理原则”。
联邦总理一经选出,便着手组织政府,并确定联邦政府总的方针政策。
联邦总理个人向联邦议院负责,内阁成员负连带责任,一旦总理被迫辞职,内阁就得解散,由新总理重新组阁。
联邦总理的罢免只能通过建设性不信任投票实现,即联邦议院只有在选出一位新总理并提请联邦总统罢免旧总理时,才能对旧总理表示不信任。
德国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

德国现在是什么政体的国家?
从国家结构形式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联邦制国家。
从政体结构看,德国是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
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
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等。
联邦议院选举通常每四年举行一次,在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将拥有组阁权。
拓展资料: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267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
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
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
1914年和1939年,德国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
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
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德国政体分析及其形成背景

德国政体分析及其形成背景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
下面是本人分享的德国政体分析及其形成背景,一起来看看吧。
德国政治体制分析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三权分立”的议会内阁制为政权组织形式,以联邦制为国家结构形式,实行多党制。
沿革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苏、美、英、法四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军事占领和管制。
根据波茨坦协定,德国“暂不设立”中央政府,但“应尽速恢复地方自治”。
1947年1月~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先后合并,统称西部占领区。
1948年9月在美、英、法三国支持下,西占区各州议会代表组成协商会议,着手起草宪法。
1949年5月8日,协商会议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5月23日,《基本法》公布生效,正式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同年8月,根据《基本法》举行联邦议院大选。
同年9月20日,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
同年10月7日,苏占区也正式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联邦德国成立初期,美、英、法三国仍根据1949年4月颁布的“占领法规”以及所成立的“盟国高级专员公署”继续实行控制。
事实上,公署是居于联邦政府之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当时,联邦政府不能设置国防部和外交部,也不能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
1955年美、英、法与联邦德国签订的《巴黎协定》生效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终于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1990年10月3日,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所属全部5个州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实现统一。
政权组织形式联邦德国采取“三权分立”的议会内阁制。
设立联邦议会、联邦政府和联邦司法机关,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衡。
国家元首根据魏玛共和国二元行政体制的教训,《基本法》设联邦总统为虚位元首。
总统由各政党提名,经联邦议院全体议员与同等人数的各州议会代表组成的联邦大会不经讨论选举产生;任期5年,连选可连任1次。
总统不是联邦政府的成员,不拥有实际行政权力。
德国国家体制

群众性组织
• 德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德国工会联合会 (Gewerkschaftsorganisation) • 德国最大的雇主组织——德国雇主协会联邦 联合会(Arbeitgeberverbände)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五大支柱 )
• 医疗保险 Gesetzliche Krankenversicherung 许多人的义务,部分高收入者除外 包括:医疗救助(Krankenhilfe),丧葬费(Sterbegeld),生育费 (Mutterschaftshilfe),家庭费(Familiengeld) 费用雇主雇员各承担一半 • 失业保险Arbeitslosenversicherung 由位于纽伦堡的联邦就业局(Bundesanstalt für Arbeit)办理 除公务员外所有雇员都要保险。 失业补助金为60-70%的净收入,最长为期一年,老年失业者最长24个月 费用雇主雇员各承担一半。 一直找不到工作的人可申请待业者保险(Arbeitslosengeld)。 • 事故保险Gesetzliche Unfallversicherung 费用全部由雇主支付。 • 养老保险Gesetzliche Rentenversicherung 费用由保险期限及工资报酬决定。一般是60-70%的净收入。 保险者若死亡则配偶得到退休金,孩子资助到教育阶段结束。 费用雇主雇员各承担一半。 • 护理保险Gesetzliche Pflegeversicherung 在家或住院护理,1995年作为第五大支柱。
联邦参议院(Bundestag)
• 在联邦参议院中,席位数量是根据各州人数的 多寡来计算的,每州在联邦参议院中的席位 3—6个不等,人口较多的州有6个席位。| 在联邦参议院中采取的是所有联邦州参与的席 位分配方式,而联邦议院中的反对党往往是一 些州的执政党。因此,在联邦参议院中,反对 党的席位有时会超过执政党,成为执政党的监 督机构。 联邦参议院议员是由16个州的州政府委派和指 定的。他们都是州政府的人员,分别代表各州 的利益,并按照州政府的指示办事。
德国二元君主立宪制

2、特点
(1)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 产阶级性质的;
(3)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则次之。
(3)代议制度扩展到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 了广泛的影响。
德国二元君主立宪制
一、背景:德国的统一 容克贵族领导的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
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内容 (1)、联邦制
(2)、君主立宪政体
皇帝: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 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
宰相:政府首脑,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3、意义
(1)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
(2)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作用
(1)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 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从 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 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 (2)工业革命后,日益健全的代议制度,调节、 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 治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的政体:议会制民主共和制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是以议会作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则是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由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结果。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国家元首(总统)的地位是象征性的,只是虚位,没有实权,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政府由议会产生,取得议会选举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阁上台,政府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要辞职或是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政府官员和议会可以相互兼任。
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为资产阶级服务。
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三个不同的机关来行使。
都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并反映这一性质,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一现代政体的历史形成1918年,德国的十一月革命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德意志帝国1919年成立了德意志共和国,颁布了《魏玛宪法》,旨在建立以国会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意志共和国宣告结束,成为德国历史上的“第三帝国”.1949年9月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1990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分裂了45年后实现了统一。
二国家元首⏹ 1.总统的产生、弹劾和罢免产生:由联邦议院议员和同等数量的州议员组成的联邦大会选举产生弹劾:违反了基本法和其他联邦法律⏹ 2.总统的职权、地位和作用对联邦议院的权力、对联邦政府的权力、对联邦立法的参与权、外交权、授勋和赦免权三议会⏹ 1.联邦议院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议席:496选举原则:多数代表制+比例代表制(1)机构设置:议员、议长、主席团、元老委员会、常设委员会(2)职能:审议法案和立法对内阁组成和撤换持有限权力监督权对总统和高级法院法官的选举权⏹ 2. 联邦参议院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1)组成:各州政府委派代表组成(2)机构设置:议长、主席团、顾问委员会、秘书处、常设委员会(3)职能与作用:立法的创制和审议协调邦与州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参与联邦行政事务⏹ 3. 联邦议会的立法程序(1)提出议案与参议院“第一次”通过(2) “三读”与联邦议“第二次通过”三读:常设委员会审议全体大会展开辩论,提出修改意见动议在联邦议会通过(3)参议院批准与”第三次通过”(4)签署公布四中央政府⏹ 1.政府的产生和更迭任期:4年⏹ 2. 政府的组织机构内阁委员会、部际协调委员会和国务秘书委员会、非正式决策中心、政府各部、内阁会议⏹ 3.总理的职责与职权任命联邦各部部长、政府高级官员、军官和驻外使节负责制定和执行联邦总的政策方针主持内阁会议立法创议权三军统帅向总统汇报工作辞职总理的看守义务⏹ 4.政府的职能和职权五、州和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1.州政府16个联邦州,各州政府体制和联邦政府基本一致,除巴伐利亚,所有的州实行一院制议会。
2.地方政府州以下政府为地方政府,分为县政府和市镇政府两级。
地方行政机关的组织形式大致存在四种类型:集体负责制、个人与集体混合体制、个人负责制六、联邦与州的权限划分1.联邦与州关系的基本原则2.联邦与州权限的划分(1)立法权的划分专有立法权共有立法权原则性立法权(2)行政权的划分州的主要行政管理事项有:执行州立法权范围内的事务,如学校,警察,地区规划执行联邦法律委托各州执行的业务,如,修筑联邦公路、促进教育事业等执行属于自身事务的联邦法律,如,联邦颁布某项环境保护法,各州须将其作为自己的行政管理事务执行。
(3)财政权的划分在财政开支方面,实行开支分摊在税务立法权方面,联邦和州拥有各自的立法权限在税收分配方面,实行分税制联邦政府对存在支付困难的穷州提供财政补贴(4)司法权的划分3.德国联邦制的保障机制联邦参议院联邦总理和州总理议会联邦政府部长和州政府部长会议各州驻联邦的全权代表联邦宪法法院七司法系统法院系统可以划分成三类法院即:普通法院、专门法院和联邦宪法法院一、德意志帝国的体制(1)统一的历史背景:自14世纪以来,德意志就陷入封建割据状态。
长期以来德意志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拿破仑战争扫荡了德意志的封建体制,但拿破仑被打败后,欧洲各国进行了维也纳会议,会议上法国代表、外长塔列朗提出了正统主义的原则,这个原则的精神就是:肯定法国革命前封建王朝为正统王朝,恢复他们的统治状况。
德意志仍然是四分五裂的国家,这一状况严重阻碍着德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对德意志产生极大的震撼,德意志爱国人士发出要求统一的呼声。
德意志一些邦国也推行了立宪改革。
⑵统一的历史条件:①经济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德意志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至19世纪中期,整个经济基本上连成一体,这为德意志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这成为德意志统一的根本原因。
③德意志各阶级民众渴望统一。
早在18世纪末,就有进步人士提出过统一的主张。
④受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影响,启蒙思想在德意志地区得以传播,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为德意志统一准备了思想条件。
⑤到19世纪中期,普鲁士成为德意志最强大的邦国之一。
普鲁士颁布宪法,设立国会,鼓励工商业发展,但依然保持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普鲁士的力量不断发展,容克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其在德意志的统治地位。
俾斯麦任普鲁士首相期间推行“铁血政策”,壮大普鲁士的力量,促进了统一条件的成熟。
在这种背景下,实力雄厚的普鲁士王国在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1864年普鲁士拉拢奥地利联合对丹麦作战,夺取了原隶属于丹麦王国的两个德意志邦。
在1866年又爆发了普奥战争。
普鲁士击败奥地利,确立了它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领导地位。
战后,奥地利退出了德意志联邦。
1867年,以普鲁士为领导的北德意志同盟成立,它包括除南德4邦以外的21个邦和3个自由市。
北德意志同盟的成立,意味着德意志统一已完成了大部分。
后来俾斯麦又引发了普法战争。
法国战败,不久南方诸邦与北德意志同盟合并。
1871年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正式继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终于完成。
德意志的统一有一举多得的作用,德意志结束了几个世纪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一跃成为欧洲强国。
但由于统一是封建主自上而下领导进行的,因而保留了大量封建主义残余,如专制主义。
⑶统一的方式: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形式。
⑷统一的过程(王朝战争)也就是说:德意志的统一实质上是通过武力的方式确立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的统治地位,按普鲁士的模式建立一个统一的德国。
通过王朝战争,德意志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封建割据状态最终结束,为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在德意志地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普法战争使德意志完全地独立了。
因此,德意志统一的进程也是德意志的一场政治革命。
在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宣布成立,并于1871年4月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的政体是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国家。
二、《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871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规定包括:⑴帝国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
即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各邦保有一些民政自治权,而军事、外交、海关、货币、民法、刑法等权力均归中央政府。
⑵德意志皇帝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掌握者,拥有任免政府官员,召开或解散国会、批准法律和监督法律执行、统率军队等内政大权。
⑶帝国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⑷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立法权。
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对立法和决策有决定作用。
帝国国会由民选产生,但对政府没有行政监督权。
宪法在形式上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民主政治制度,但实际上规定了皇帝是国家最高权力的真正掌握者,体现了较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三、德意志帝国建立的实质与影响(1)德意志帝国建立的实质:德意志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帝国国会具有民主选举的基础,也提供了现代政党的讲坛,但是帝国国会对帝国主义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
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
(指导学生掌握德意志帝国建立的史实。
)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是德意志帝国的统治特征。
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体现出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指导学生掌握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国会只是点缀。
劳动大众和资产阶级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
国家统一的完成,也是德意志民族主义的胜利。
统一过程中的每一个胜利成果,都是普鲁士用武力争得的。
这一切都在显示统一帝国的建立,首先应归功于军事上的胜利,德意志民族的贡献也首先在于它的武力。
长期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终于统一了,在这样的伟绩面前,带有军事色彩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赢得人们的信仰也就不足为奇了。
(2)德意志帝国的建立的影响:A、它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德意志地区的分裂状态,形成了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从而为德国社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B、德意志历史、《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但帝国的专横统治也引起社会不满,并最终把德国拖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C、由于德意志的统一是在普鲁士容克地主阶级领导下完成的,统一后的德国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必然会保留普鲁士的专制主义政治传统,因而对德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中外政体的比较(一)当代中国的政体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由此可见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保障了人民大众行使其民主权力,表明人民权力的至上和不可分割。
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其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有其产生,对它负责,受他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是其组成人员,任期皆为五年。
(二)当代西方国家的政体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1、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亦称“有限君主制”。
国家元首是世袭的君主(国王、天皇、女王等),其权利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