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
名人故事:铁血宰相俾斯麦

名人故事:铁血宰相俾斯麦范文一:铁血宰相俾斯麦俾斯麦是我非常钦佩的历史名人,他被誉为“铁血宰相”。
俾斯麦出生在普鲁士的一个贵族家庭,他自小就受到了优良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
他喜欢阅读历史、哲学和政治学方面的书籍,对政治非常感兴趣。
在年轻的时候,他曾担任过普鲁士军队的军官,后来成为了一名政治家和外交家。
俾斯麦的政治思想非常独到,他主张通过铁血手段来保护国家的利益。
他认为政治和战争是紧密相连的,只有通过战争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和繁荣。
在替普鲁士进行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他采取了一些非常激进的手段,如插手奥地利巴尔干半岛争端、挑拨欧洲各大国家之间的矛盾等等。
虽然他的手段非常激进,但是他最终在德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俾斯麦的故事告诉我们,政治不是简单的斗争,而是需要实力和智慧的结合。
他的成功得益于他对政治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写作重点:描述俾斯麦的生平和思想,强调他的铁血手段和成功的原因,借此说明政治需要实力和智慧的结合。
用词分析:语言简练,富有铁血气息,使用明确的词汇和措辞,突出了俾斯麦的强势和坚定。
范文二:俾斯麦的铁血政治主张俾斯麦在德国历史上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铁血政治主张赢得了一些人的赞同,也招致了一些人的批评。
俾斯麦认为,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政治手段应该足够强硬,只有通过不断的战争和征服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和繁荣。
他对德国和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采取的手段虽然非常激进,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成果。
俾斯麦的铁血政治主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教育人们不要投机取巧,要有魄力和决心去追求梦想。
在当今社会,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保持魄力和铁血的决心,才能博得成功。
俾斯麦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最终实现梦想。
写作重点:阐述俾斯麦的铁血政治主张和其对现实的启示,强调人们需要魄力和决心去追求梦想。
用词分析:语言清晰简洁,突出重点,富有启示性,使用的词汇和措辞凸显了铁血气息和决心。
德国政治家:俾斯麦人物简介

• 自由派在议会中占据主导地位
俾斯麦对自由主义改革持保守态度
• 反对立宪制度
• 反对民主改革
⌛️
1851年,俾斯麦因与国王意见不合而辞职
• 暂时退出政治舞台
• 专注于农场管理
俾斯麦与德国统一进程
1866年,俾斯麦成功推动普奥战争
• 普鲁士取得胜利
• 德国统一取得重大进展
俾斯麦与英国、法国等大国保持友好关系
• 签订《伦敦条约》和《巴黎条约》
• 争取国际支持和谅解
1871年,俾斯麦成功推动德国统一
• 建立德意志帝国
• 俾斯麦成为德国的首相
⌛️
03
俾斯麦担任德国首相期间的政策与成就
俾斯麦的国内政策与社会改革
01
俾斯麦担任德国首相期间推行保守政策
• 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
• 通过外交手段削弱法国的实力
• 避免德国与法国发生冲突
03
1880年代,俾斯麦与俄罗斯的关系恶化
• 德国与俄罗斯争夺巴尔干地区的势力范围
• 两国关系紧张
俾斯麦与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882年,俾斯麦促成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三国同盟的建
立
• 旨在对抗法国和俄罗斯
• 维护德国在欧洲的利益
1890年代,德国与英国的关系恶化
19世纪60年代,德国统一问题成为热点
• 德国各邦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
• 普鲁士和奥地利争夺领导地位
俾斯麦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实现德国统一
• 利用国际矛盾和利益冲突
• 通过和平手段扩张普鲁士的势力范围
俾斯麦与普鲁士的对外政策
俾斯麦担任普鲁士外交部长期间
卑斯麦简介

最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中登基,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并从法国获得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及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
同年,他与一位名叫乔安娜的女子订下婚约,并於该年完婚。
但就在次年,著名的1848年革命爆发,普王被俘。俾斯麦决定亲赴柏林,打探虚实。途中,他遇上了威廉亲王的妻子,要求他协助其夫称王,但俾斯麦拒绝了这个请求。后来腓特烈?威廉四世成功镇压了这场革命。
外交官生涯
在1851年,俾斯麦出驻法兰克福邦联会议之普鲁士代表,并於不久后升为大使,而这份差事他足足当了8年。
中年时代的俾斯麦
议员生涯
这次步入政坛,使俾斯麦一生命运改变。他首先当上了河堤监督官,这份差事很适合俾斯麦好胜的性格,因此他当得很称职,很快便树立了正面的形像。他藉此机会参加议会选举。虽然只当选为候补议员,但他却成功以手段逼使一位议员以患病理由退出,结果他成功当选为柏林州的正式议员。这年是1847年5月,俾斯麦当时只有33岁。
? Stern, Fritz. (1977). Gold and Iron: Bismarck, Bleichr?der and the Building of the German Empire. Harmondsworth: Penguin.
? Hiss, O.C. (1931) Bismarck: Laws and Sausages. Berlin: Sans Souci Press.
? Pflanze, Otto. (1963). Bismarc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erman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名词解释

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名词解释嘿,你知道啥是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不?这可老重要啦!就好比是
一个超级复杂但又超级厉害的大拼图!
俾斯麦,那可是个厉害角色啊!他搞出来的这个大陆联盟体系,就
像是给欧洲大陆搭了一个特别的架子。
想想看啊,当时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那叫一个乱啊!就像一群孩子
在抢玩具,谁都不想让谁。
而俾斯麦呢,他就像个聪明的大哥哥,想
办法把大家都拢到一起,建立了这个联盟体系。
这个体系可不简单呐!它把不同的国家通过各种条约、联盟绑在了
一起。
比如说德国和俄国、奥地利之间的关系,那就是这个体系里很
重要的一部分。
这就好像是几个好朋友拉着手,一起面对外面的风雨。
哎呀,你想想,如果没有这个联盟体系,欧洲得乱成啥样啊!说不
定天天都在打仗呢!那老百姓得多惨呀!
但是呢,这个体系也不是完美的呀!就像一件衣服,总会有几个小
线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问题也慢慢出现了。
比如说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啊,那可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
这就
好比一群人一起吃饭,有人想吃辣的,有人想吃甜的,很难完全调和嘛。
而且后来局势也发生了变化呀,俾斯麦走了,情况就不一样了。
就
好像船长换了,船的航行方向可能就变了。
我觉得啊,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它在一定时期内维持了欧洲的相对稳定,但也因为各种问题最终没能
一直持续下去。
它就像一道特别的风景,虽然不完美,但却有着独特
的魅力和意义呢!你说是不是?。
俾斯麦名言名句

俾斯麦名言名句俾斯麦,全名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是19世纪德国政治家、外交家,也是德意志帝国的首任首相。
他在维护国家利益、实施外交政策以及推动国内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这些话语通过简洁有力的表达,传达了他的思想和智慧。
本文将针对俾斯麦的名言名句展开论述,以探索其中的深意和思想内涵。
一、实力与权力俾斯麦在实现德国统一和提升国家地位的过程中,强调实力和权力的重要性。
他曾说过:“国家正是由功绩和胜利中获得实力的,决不是张扬和意气之所能使然的。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实力的认可和重视。
他认为,国家的实力是最基本的保障,只有通过实力的积累和胜利的获取,才能拥有真正的权力和影响力。
在实践中,俾斯麦追求德国的国力提升,致力于加强军事力量、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影响力。
他认为,只有拥有强大的实力,德国才能在国际舞台上保持独立和自主,获得其他大国的尊重和平等对待。
二、强国与平衡俾斯麦提出了“强国”和“欧洲权衡”的观点,即通过提升国家实力来维护国家利益,同时保持各大国力量的平衡,以维持欧洲的和平稳定。
他曾说过:“欧洲不是由需要、期望、感情合成的,而是由权力合成的。
”在19世纪的欧洲,各大国力量错综复杂,容易发生战争和冲突。
俾斯麦认为,通过保持各国力量的平衡,可以避免过度倚重某一国家而造成的不稳定局面。
他通过外交手段,推动大国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制衡,致力于维护德国的利益,并为欧洲的平衡与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政治与现实俾斯麦在实施政策和处理国内外事务时,强调政治的现实性和务实性。
他曾说过:“政治不是预言家的天堂,而是一种即时的现实,需要能以最好的手段应付时局的人。
”这句话反映了俾斯麦对政治的理解和看法。
在他的眼中,政治并非空泛的理论和思考,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最佳决策的行动。
他注重实际操作,善于在变幻莫测的政治环境中灵活应对,以达到国家的最大利益。
俾斯麦体系

在俾斯麦体系建立之前,欧洲处在梅特涅塑造的维也纳体系之中。1848年革命冲击了正统主义原则,打击了 神圣同盟;克里米亚战争打破了欧洲协调机制;意大利和德国的统一改变了欧洲旧有的均势格局。维也纳体系构 建的欧洲秩序宣告瓦解。
形成条件
形成条件
1873年三皇同盟
普法战争后,俾斯麦的外交策略是尽可能地孤立法国,防止欧洲其他大国与法国结盟。1872年9月6日,德、 俄、奥三皇在柏林会晤。除了一致表示反对社会主义国际的革命运动以外,并未产生一项共用的政治协定。1873 年6月,俄奥签订《兴勃隆协定》,约定:遇有第三国侵略危及欧洲和平时,两国应立即商讨共同的行动方针。 10月,德国加入该政治协定,从而结成了第一次三皇同盟。
俾斯麦体系
俾斯麦在欧洲大陆建立的外交军事联盟体系
01 产生背景
03 调整体系
目录
02 形成条件 04 体系瓦解
基本信息
俾斯麦体系,又称大陆联盟体系,是素有铁血宰相之称的德意志帝国时任首相俾斯麦为孤立法国耗时近二十 年在欧洲大陆建立的外交,军事联盟体系。此体系始于1873年,正式终结于1892年。德奥同盟、三皇同盟、三国 同盟的建立标志着俾斯麦大陆体系的初步形成。《三国同盟续约》、两次《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俾 斯麦为德国构建安全体系最终形成。随着德皇威廉二世亲政,俾斯麦下台,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同盟标志着俾斯 麦联盟体系的解体。
调整体系
调整体系
保加利亚危机和三皇同盟的终结
保加利亚亚历山大大公力图摆脱俄国控制,保俄关系紧张。1885年9月,东鲁米利亚爆发反土起义,自行宣 布与保加利亚合并。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不能容忍一个不听命于俄国的统一的保加利亚的存在,要求列强施加压力, 迫使亚历山大大公解散保的合并。1885年10月,君士坦丁堡会议,俄国建议恢复《柏林条约》规定的现状。俾斯 麦支持俄奥合作。1886年 8月,俄利用保国内亲俄势力发动政变,废除亚历山大大公。但保摄政当局在英奥支持 下对俄进行抵制。
铁血宰相俾斯麦

俾斯麦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俾斯麦。
俾斯麦全名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劳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
俾斯麦是十九世纪德国最卓越的政治家,他通过纵横捭阖的政治手段,成为19世纪下半叶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1815年4月1日,俾斯麦出生在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地区申豪森的容克家庭。
父亲是一个容克地主,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有资产阶级家庭背景,俾斯麦在柏林就读大学期间,受到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教育和影响。
在家庭和教育的影响下培养出一个资产阶级化了的容克地主俾斯麦,他同时代表了普鲁士的两大支柱——贵族和官僚。
他2岁时随父亲移居其尼普甫霍夫庄园,并渡过了自己的童年。
于柏林接受初等教育,后来入大学学习。
在学习期间,他逐渐形成极端保王的立场.为人桀骜不驯,脾气火爆,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且仅受伤一次。
大学毕业后,在政府部门供职。
后因为屡次违反纪律和对上司不满而去职,并回到家乡管理领地。
后成为当地堤坝主管,并参加了普鲁士联合省议会。
由此展开了他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
1848年,德意志爆发革命,俾斯麦在自己的领地上组织起军队,准备入京勤王。
因其极端保王思想而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所认识.1851年~1858年,受国王任命为普鲁士邦驻法兰克福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大使,1862年改任驻法大使. 在任驻俄大使期间,威廉四世病死,威廉一世成为普鲁士国王,并与议会发生"宪法争执".政局动荡.在陆军大臣罗恩保荐下,俾斯麦于1862年被任命为首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一向政治立场强硬,常用恫吓威胁手段以达到目的.但是在其成为首相之际,其政治立场发生变化.由单纯的顽固保王分子变成以"德意志"为目标的政治家,并逐渐与极右顽固派决裂.俾斯麦担任首相期间,他立即推行代表容克地主利益的“铁血政策”。
俾斯麦简介_俾斯麦怎么读

俾斯麦简介_俾斯麦怎么读俾斯麦是19世纪时期德国最伟大卓越的一位政治家,是德国的首任宰相,大家都尊称他为“铁血宰相”,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俾斯麦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俾斯麦简介俾斯麦是在1815年4月1日出生在普鲁士的勃兰登堡的豪森庄园,他们家是容克贵族的世家。
俾斯麦在幼时就受过了良好的教育,他曾经去哥廷根大学以及柏林大学去学习法律历史以及外语。
在他的大学期间,俾斯麦曾和同学进行了27次的决斗。
俾斯麦毕业后去服了兵役。
他本身体格是强壮的,而且个性粗野,他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可以选择不择手段,同时他在当时是持现实主义的态度。
在1839年之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园,经营着庄园的经济,采用一些新形式的耕作方法,还改进了农具,采用作物轮种的方法,进行着商品的生产。
到了1847年,俾斯麦成为了普鲁士一名议会议员,后来一步一步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晋升。
一直到了1862年,俾斯麦担任了普鲁士首相同时兼任外交大臣,他极力推行自己的“铁血政策”,希望通过对外战争,可以由普鲁士来统一德国。
所以他先后发动了对丹麦地区、奥地利地区和法国地区的战争,逐步使德国统一。
1871年,俾斯麦出任成为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的宰相,并受封成为公爵。
此后的20年里,俾斯麦可谓是权倾朝野,他镇压当地的工人运动,对外采取的是现实主义态度,所以要争霸欧洲,并且他向海外积极去扩张。
俾斯麦成为了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风云人物。
1890年的时候,他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辞职,于是他回到庄园。
一直到1898年俾斯麦去世。
俾斯麦怎么读一般来说,外国人的名字翻译成中文都是英译过来的,也就是取外国发音的谐音。
俾斯麦怎么读呢?俾斯麦这个著名的铁血宰相,中文的读音第一字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熟悉,那个读bǐ,第三声。
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的首任宰相,他担任了普鲁士王国的首相期间,通过了一系列铁血战争去统一了德意志,成为当时德意志帝国的第一任宰相。
俾斯麦是一个保守派,他维护专制主义,所以他镇压了在19世纪80年代的各种社会民主主义的相关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柏林小学 : 由于出身受排挤承受着极大 的痛苦与压力 • 中学:勤奋向上,学会英语、法语、俄语、 波兰语、荷兰语,使其成为一个多语言的 天才,并为其日后的外交官生涯打下基础 • 哥廷根大学 柏林大学 无心向学,并染上很多恶习 • 毕业:服兵役,他体格强壮、个性粗野, 为了追求目标可以不择手段,持现实主义 态度。 转学
经济家
• 1建立统一的市场,出台商业法,营业自由法,关税 法,货币法等经济法规使德国经济发展有可靠的法律 保障。 • 2统一德国货币,以马克作为法定货币单位,建立黄 金储备,改银本位为金本位 • 3加大对铁路的管理,俾斯麦于1873年创立了帝国铁 路局,来协调全国铁路的建设、装备和营运。形成统 一运费和系统化的铁路管理体系 • 4重视重工业,以采矿业为龙头带动钢铁制造等一系 列经济部门的发展,特别是积极促进了机械制造业的 发展,使得德国在很短时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极其输 出国之一。 • 5电力、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得到长足发展。20世纪 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酸碱等基本化学品的 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首相
• 1862年,在普鲁士议会新一轮选举中自由 派胜,否决了普鲁士政府的对军事改革拨 款,政府和议会陷入了僵局。在重大矛盾 之下,俾斯麦成为首相的唯一可能人选。 • 1862年9月23日,威廉一世召回俾斯麦,并 任命其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 在俾斯麦就任首相后,并未能解决与议会 的冲突,为此,他便欲以德国统一的大业 来转移议员的视线,并争取工人阶级的支 持来抗衡资产阶级自由派。很快地,他便 开始筹划三场统一战争。
Otto von Bismarck, Albrecht von Room und Helmuth von Moltke
出身Βιβλιοθήκη 1、锋芒渐现求学 前期
2、政治生涯
后期 经济家
3、历史评价
建筑家 骑手 小结
出身
俾斯麦于1815年4月1日在普鲁士的一 个小镇出生。其家族为传统容克地主,拥 有很多土地及庄园。俾斯麦的父亲,费迪 南德·冯·俾斯麦是一位地主和退休军官。俾 斯麦的父亲希望他能成为军人,为国尽忠。 但是其母则希望他成为政治家,在政界大 显光芒,虽然其双亲的期望大为不同,但 最后俾斯麦同时达成了。
功过与影响
• 在德意志民族整合运动中,俾斯麦顺应德 意志统一的时代潮流,充分发挥个人巨大 的能动作用,推行铁血政策,施展灵活的 外交手段,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先后打败 丹麦、奥地利和法国,1871年建立德意 1871 志帝国,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使德意志 由分裂走向统一,为以后德意志经济的发 展创造条件。在俾斯麦领导下完成统一是 德意志历史的一大进步,他是德意志帝国 的缔造者。
铁血宰相的由来及表现
1962年6月在普鲁士议会的演说中,他大声宣称: “普鲁士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权力。” 同年9月26日,俾斯麦在下院的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 会说道:“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 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当代的重大问题不 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 要通过一场斗争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从此俾斯 麦被冠上了“铁血首相”的称号。俾斯麦正是凭靠这种 暴力,大胆而又狡猾地利用国际纠纷和有利时机,决定 性地使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统一起来。
国外问题
在处理国外问题中,俾斯麦在1882年与意大利, 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 而在1877年,俄 土战争爆发,俄国大败土耳其,并签订了《圣 斯提法诺条约》,但这损害了英,法等列强的 利益,因此列强便请没有置身其中的俾斯麦作 出调停。结果在1878年,于柏林举行了柏林会 议。在会议中,他偏袒奥国,虽然在表面上仍 表现中立,但这使俄国成了大输家。结果德、 俄关系恶化,俄国退出三帝同盟,德国失去了 一个重要盟友 。
统一战争时期
普丹战争 普奥战争 普法战争 以实力为后盾,俾斯麦通过普丹、普奥、 普法等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
虽然德国统一了,但俾斯麦这位铁血 宰相仍需面对众多国内外问题…… 国内问题 后期 国外问题
国内问题
俾斯麦首先在1871年至1877年间的“文化斗 争”中,与罗马教廷互相攻击,最后以双方互 相妥协结束。然后在1878年随即开始“围剿 左派”,制定《非常法》,以打压社会民主党。 但同时,他也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来 拢络人心,虽然很多只属表面性质,但仍使德 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劳工立法的国家。
前期
议员 外交官 首相 统一战争时期
议员
• 1847年5月,俾斯麦正式当选柏林州议 员,开始政治生涯,这年他年仅33岁。 • 1848年,柏林工人起义,俾斯麦赶赴 柏林,救驾勤王,赢得皇帝的青睐。
外交官
• 1851年,俾斯麦出驻法兰克福邦联会议之普 鲁士代表,并于不久后升为大使 • 1857年,威廉亲王摄政后,实时召见俾斯麦, 并任命他为驻俄大使。 • 1861年转任驻法公使
但由于德意志当时的历史条件及俾斯麦容克资 产阶级本性决定他也有局限性,俾斯麦统一道 路也具有保守性 ①保留了专制主义的君主政体,加强了普鲁士王 朝和容克在德国的统治,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 改革的彻底完成; ②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俾斯麦在统一中煽起 的民族主义情绪渗入新帝国的各个领域,戕害 了德意志民族的肌体;军国主义在普鲁士泛滥, 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德国统一过程中有限目的的 战争发展成为掠夺他族人民的战争,给以后的 德意志乃至欧洲的历史带来祸害。
建筑家
• 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 福利系统 主要包括:疾病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 老年和残废保险法 意义: 俾斯麦创建的国家福利,特别是世界上最早 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打下 了德意志的坚实基础,社会矛盾因而得到缓 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成为经济繁 荣、社会稳定的典范,各个阶层似乎都有一 种满足感。
铁血宰相——俾斯麦
Otto von Bismarck
奥托·冯·俾斯麦 生于1815年4月1日,卒于 1898年,普鲁士宰相兼外交 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 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 “铁血首相”。他是德国近 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担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 一系列铁血战争统一德国。
德意志的三座马车
骑手
• 俾斯麦一改上任以来的战争狂人形象,在欧洲 开展“均势外交”,拉紧德国战车的情绪辔头, 极力控制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他深明节制之 道,在对外政策中采取低调,他说:“当我们 到达一个优良的港湾时,我们应该满足并且维 护所得到的一切。” • 首相生涯的后半段,致力于消除其他大国的猜 忌,全神贯注于德国在欧洲的安全,力图使他 国相信德国没有进一步的领土要求。处心积虑 防止法国崛起,为德国赢得20年和平时光,使 之羽翼丰满。
THE END…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