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案例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触目惊心的“网瘾”案例:
仇恨老师
离家出走
江苏省某市
两年“网瘾”的
一位14岁的 孙鹏(化名)13
花季少女,因 岁迷上了《梦幻西
沉溺于网络游 游》,整日整夜地
戏偷同学的钱 “泡”在网吧里。
被老师批评, 去年春节前,他私
心理扭曲的她 自拿了2000元
于是仇恨老师, 离家出走,在外地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束语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 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 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 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是最熟悉网络的 群体之一,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 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 成为净化网络空间的积极力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列举)
①虚拟社会问题:虚拟社会具有不确定性、 模糊性、无限性等;
②网络依赖问题:沉迷于在线聊天、网 络游戏、“网恋”等;
③数字鸿沟问题:网络的发展正把人群 分化;
④网络安全问题:技术层面:病毒、黑客 内容层面:信息内容是 否合法。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考题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1.举例生活中出现的网络不文明现象,并提出 维护网络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2.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如何在实践生活中遵守网络道德要求?
思修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思修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尊重网络公约:要尊重网络公约,遵守网络道德,不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信息,不参与任何形式的网络欺凌、攻击行为。
2、尊重网络秩序:要尊重网络秩序,不发布淫秽、谩骂、攻击他人的言论,不参与任何形式的网络欺凌、攻击行为。
3、尊重网络隐私:要尊重网络隐私,不发布他人的隐私信息,不参与任何形式的网络欺凌、攻击行为。
4、尊重网络版权:要尊重网络版权,不发布他人的原创作品,不参与任何形式的网络欺凌、攻击行为。
5、尊重网络安全:要尊重网络安全,不发布任何可能危害网络安全的信息,不参与任何形式的网络欺凌、攻击行为。
电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代大学生应怎样自觉维护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电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代大学生应怎样自觉维护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电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代大学生应怎样自觉维护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一、材料分析题材料一:疫情期间,某地 20 岁青年人利在网上散布“某某小区发生出现一例疑似冠状病毒肺炎者,已经被隔离”等信息,引起社会不良影响。
经相关部门核查,该信息为不实信息。
该青年被依法行政拘留五日。
请结合材料分析,当代大学生应怎样自觉维护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参考答案: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最新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2.网络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则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关系和自身,其社会需要除了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之外,还有提升和发展自己内在精神的需要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 4.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应该通过网络进行色情、赌博活动,更不能侮辱、诽谤他人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网络是一个内容庞杂、覆盖面广的信息共享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便利地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下载数据。
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最新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目前网络上存在不少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淫秽和色情的内容,同学们要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内容。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网络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和工具。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实时聊天、视频会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
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应该通过网络进行色情、赌博活动,更不能侮辱、诽谤他人。
同学们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
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同学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
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行为样态和道德要求

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行为样态和道德要求摘要: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件,而且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在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情况下,科学分析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行为样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的误导是当前高校德育面临的新课题。
引言:1.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行为样态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存在以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条件。
信息是网络生活的基础和核心,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活动和行为也是以信息为轴心的,因此,我们可以对信息的使用方式为标准将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的行为作如下划分。
1.1信息采集许多大学生上网,目的就是搜索于己有益的信息。
互联网向大学生提供了浩瀚的信息,互联网是一个巨大信息库,几乎容纳了所有现实社会中所能掌握的信息,因此,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搜索平台。
在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的调查中,大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者占55.3%,从事学习者占5.4%,从事学术研究者占1.3%.简易、快捷、方便、低廉等特征使得查询、下载信息成为经常性的、习惯性的行为和活动,信息采集也正是大学生上网最主要的目的。
1.2 收发邮件随着学习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电子信箱的普及,Email作为一种迅速、费用低廉的通讯方式,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书信而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因此,每天开邮箱收发邮件已逐步成为当代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
1.3 网上聊天"白天带书上课,晚上带钱上网".在网络上聊天交友是大学生在网上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
2006年3月,江苏省教育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中经常上网的人数达80%,而其中只有15%是为了学习,60%是上网聊天,25%则是上网玩游戏。
聊天、交友、网友见面成了一些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有些大学生乐此不疲,甚至深陷其中,论文发表,专利申请,论文辅导老师Q/微信:993383282,不能自拔。
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仅武汉大学生上网率已高达80%,其中仅以网上聊天为重要目的者占84%1.4 网络游戏与游戏机或游戏光盘相比,网络游戏因其具有交互性,更加显得魅力难挡,因此,游戏阿站也是大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
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和责任

标题: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和责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空间也带来了许多道德和伦理问题。
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和责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和责任。
首先,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应具备基本的道德判断力。
在网络世界中,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
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应具备基本的道德判断力,以决定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些信息。
他们应该明确并坚持尊重他人的权利,以及不侵犯他人的隐私。
其次,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应负责任地使用网络。
在网络世界中,个人的行为可能对他人产生重大影响。
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应负责任地使用网络,尊重他人的权利,并避免发布或传播有害的信息。
再者,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应积极参与网络社区的建设。
网络社区是一个共享知识和经验的地方,也是一个进行辩论和解决问题的场所。
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应积极参与网络社区的建设,通过分享知识和经验,促进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应遵守网络礼仪。
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仍然需要遵守基本的礼仪。
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应遵守网络礼仪,尊重他人,避免使用侮辱性或攻击性的语言。
总的来说,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和责任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需要具备基本的道德判断力,负责任地使用网络,积极参与网络社区的建设,以及遵守网络礼仪。
这些要求不仅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网络形象,也有助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代大学生应怎样自觉维护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1

当代大学生应怎样自觉维护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1试卷代号:3957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开卷)一、材料分析题(80分)材料一:疫情期间,某地20岁青年人利在网上散布“某某小区发生出现一例疑似冠状病毒肺炎者,已经被隔离”等息,引起社会不良影响。
经相关部门核查,该息为不实息。
该青年被依法行政拘留五日。
材料二:散布疫情谣言的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属于扰乱公共秩序,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如果影响极坏或者造成了比较大的社会恐慌,还会受到《刑法》的制裁。
请结合材料分析,当代大学生应怎样自觉维护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网络具有方便快捷、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研究、交流的重要工具。
然而,网络也是一知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
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件道,而且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从本质上说,网络交往仍然是人与人的现实交往,网络生活也是人的真实生活,因而也必须遵守道德规范。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专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应该恰当的应用网络,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上各种不同的内容和多种息的鉴别能力,能够让网络成为传播大学生和糊口和研究的正能量的工具,开阔学生的视野、成为连续教育和提高多学科研究手段的重要的工具。
(2)进行健康网络来往。
能够应用网络进行正常的积极的人际来往,参加各种正能量的网络文化和举动,更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加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要轻易相网络上的不具实的息、如:无息贷款、无抵押贷款、高薪网络兼职等,正常交友,避免上当上当给自己和家人带来财产的损失和人身伤害,避免给家人的糊口和工作带来不用要的麻烦。
教育机构应如何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教育机构应如何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概述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机构在培养学生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的意识和能力。
本文将提供一些简单的策略,以帮助教育机构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提供良好的道德榜样教育机构应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良好榜样。
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网络生活的道德要求,包括不发布虚假信息、尊重他人隐私和知识产权等。
通过身体力行,教育机构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准则,并激发学生模仿的动力。
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教育机构应在课程设置中加入网络道德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和重要性。
这些课程可以通过教授网络欺凌、隐私保护和知识产权等相关知识来增强学生的意识。
此外,教育机构还可以组织讨论会和辩论活动,以促进学生对网络道德话题的思考和讨论。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教育机构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并教授他们网络上的正当行为。
学生需要了解网络不是对他人进行欺凌、传播虚假信息或侵犯他人隐私的场所。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培训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如何识别虚假信息,并提供安全上网的技巧和策略。
建立网络道德指导制度教育机构应建立网络道德指导制度,规范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
该制度可以明确规定学生不得进行网络欺凌、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并设立相应的纪律处罚措施。
通过建立制度,教育机构能够向学生传达网络道德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遵守规则。
总结教育机构在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提供良好的道德榜样、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以及建立网络道德指导制度,教育机构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并促使他们在网络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案例-2

6
触目惊心的“网瘾”案例:
仇恨老师 江苏省某市 一位14岁的 花季少女,因 沉溺于网络游 戏偷同学的钱 被老师批评, 心理扭曲的她 于是仇恨老师 ,疯狂报复, 用菜刀将老师 活活砍死。
离家出走 两年“网瘾”的 孙鹏(化名)13 岁迷上了《梦幻西 游》,整日整夜地 “泡”在网吧里。 去年春节前,他私 自拿了2000元 离家出走,在外地 网吧过了一个星期 ,钱花得所剩无几 的时候才回来。
思考题
1.举例生活中出现的网络不文明现象,并提出 维护网络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2.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
3.如何在实践生活中遵守网络道德要求?
15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相关案例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开 始构筑起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 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
根据最新的2012年1月《第29次互联网统计报告 》显示,我国网民已突破5亿,达到5.13亿,其中以 学生为主。
2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网民职业结构
3
4
一、网络生活的特点
(1)互动性 (2)虚拟性 (3)全球性 (4)直接性 (5)全天侯 (6)低成本 (7)方便性
网络的迅猛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 大变革。
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 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 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
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其先决条 件,更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家庭暴力
15岁的王军(化 名)已有4年的“网 瘾”,经常几天几夜 不吃不喝地玩游戏。 4年来,他花在网络 游戏上的钱近20万 元。每次他向父母要 钱,不给就揪着父母 的头发打,甚至用刀 砍伤父亲。现在,父 母只好在外面租房子 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日语1101班李宗学号201162458011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脑从一开始单纯的计算功能,到后来参与人类的工作,再到现在深入人们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同时,跟电脑密切相关的网络也是如此。
如今,各种社交网络,聊天工具种类繁多,但功能性大同小异,无非是让人们在虚拟的世界中与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建立联系,保持联系,再寻找新的联系。
于是渐渐地,电脑和网络,似乎由一个简单的辅助人类工作的人工智能,转变为一个强大的世界性的“社区”。
人们在这个“社区”里查找资料,浏览新闻,娱乐消遣,约会交友,想在现实中一样“生活”着。
然而,就像有光的的地方就一定有阴影一样,生活不是平静如死水的,网络生活也会时不时地有点波澜。
网络由于大容量,互动性,隐秘性,易检索等特点,受到大家的青睐。
但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网络立法和完善的网络道德,也由于网络的自身特点,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接踵而至,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例如这两年的“人肉搜索”,因为一些真真假假的信息和事件,对相关的当事人进行“挖掘”,再对现实中的人进行人身攻击或者其他威胁。
有人认为,被人肉的人是“全民公敌”,他们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就活该被人肉搜索,杀一儆百,发动群众的力量,以后就不再会有人做不好的事了;有的人说不管被搜索的人做了什么,他的正当权益都应当受到保护,即使他真的做了什么应该下地狱的事,制裁他的也应该是法律而不是一群“愤怒的小鸟”。
发生“人肉搜索”事件,以及大家对其的意见不同的根本问题就是网络道德的不完善。
网络道德是人们在网络交往过程中所应持有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准则,以及应表现出来的情感等一系列的具体规范和要求。
网络再强大也只是工具,能不能有一个好的环境关键还是看使用工具的人。
首先,我们应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善于利用网络增添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提高鉴别美丑的能力,远离不良内容。
其次,我们要进行健康的网络交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也同样尊重别人,做到不泄露别人的重要信息,营造一个安全可信任的网络环境。
第三,适度上网,自觉避免沉迷网络,以学业为重。
最后,养成网络自律精神,在缺少外部监管的网络空间里做到“不逾矩”,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和谐。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科学、健康上网,成为净化网络空间的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