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教学案(必修1)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教学案(必修1)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教学案(必修1)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b

(2)恩格尔系数a

(3)消费的类型b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及其影响的消费行为b

(2)做理智的消费者c

消费及其类型[学生用书P8]

1.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的收入。

(1)当前收入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2)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未来收入预期乐观,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3)收入差距的影响: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2.消费类型

(1)当今,受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越来越常见。

(2)按照消费的目的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b)

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的收入。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预期未来有减少收入或者失业的风险时,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

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知识拓展

全面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1)含义: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参数。

(2)恩格尔系数的计算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100%

(3)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通常表明人们消费结构越完善合理、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3.消费的类型(b)

正确认识和区分各种消费类型

交易方式

贷款消费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预支未来收

租赁消费所有权不变更,使用权暂时让渡消费目的

生存资料消费较低层次,最基本的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身心愉悦、全面发展,

丰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

享受资料消费

正确看待贷款消费

(1)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和大额服务,因为这些消费超出了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

(2)贷款消费适合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人。

(3)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贷款消费,并不是超前消费,而是一种适度消费。

(4)贷款消费有利于个人提高消费水平;有利于贷款机构获得利润,提高经济效益;在需求不足时,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1.(2018·11月浙江选考)满足人们衣食住行需要的消费是生存资料消费。( F )

2.(2016·4月浙江选考)一般说来,人们预期未来有失业风险就会节制当前消费。( T ) 3.(2019·4月浙江选考)小明和小红原打算先买房再结婚,后得知政府将很快出台一系列平抑房价的措施,于是两人决定先结婚,等将来合适的时候再买房。他们在买房问题上的态度转变说明( )

A.消费受到商品未来价格预期的影响

B.消费行为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

C.消费受到商品未来供给预期的影响

D.消费受到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解析:选A。价格变动影响生活消费,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基于政府将很快出台一系列平抑房价的措施,小明和小红决定等将来合适的时候再买房,这说明消费受到商品未来价格预期的影响,故选A。B强调从众心理影响消费行为,材料没有体现,不选。C强调商品未来供给预期影响消费,材料没有体现,不选。D强调未来收入预期对消费的影响,材料没有体现,不选。

4.(2018·11月浙江选考)下表为2013-2017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部分数据

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8 311 20 167 21 966 23 821 25 974

①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②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

③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

④我国更多居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消费的知识。表格信息显示: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国内游客人次不断增加,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更多居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①④正确;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决定性因素,②错误,排除;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表格信息没有显示,③不选。

5.(2018·4月浙江选考)为了提高英语能力,小明使用信用卡透支98元购买了一本权威词典。按消费目的划分,这属于( )

A.生存资料消费B.享受资料消费

C.发展资料消费D.贷款消费

解析:选C。本题考查消费类型的知识。发展资料消费一般指用于满足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消费,如接受教育培训等,C符合题意;生存资料消费一般指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需要的消费,A不符合题意,不选;享受资料消费一般指用于满足身心愉悦的消费,B不符合题意,不选;贷款消费不属于按消费目的划分的消费方式,D不符合题意,不选。

6.随着时代发展,现在有一群人每逢闲暇时间,就会参加各种培训班或者夜校学习,称之为“充电”。这种消费属于( )

A.享受资料消费B.贷款消费

C.生存资料消费D.发展资料消费

解析:选D。本题考查消费类型。参加各种培训班或者夜校学习是人们追求全面发展的需要,属于发展资料消费,D项符合题意。

7.临近年终,各大商场推出多项优惠打折活动,其中家电类产品打折力度最大,销售量也较平时成倍增长。这表明( )

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②消费者消费水平受收入水平的影响

③价格变动对生产有重要影响

④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A.③④B.②③

C.①②D.①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商品价格打折,销售量增加,表明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①④符合题意。②强调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材料没有体现,不选。③强调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材料没有体现,不选。故答案为D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生用书

P10]

1.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消费心理及其影响的消费行为(b)

正确区分、全面评价不同的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基本特征全面评价实例

从众心理跟风随大流,希望趋

同,不想落伍、不愿

突出

有利有弊,盲目从众

不可取

大部分的广告效应、

抢购等

求异心理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有利有弊,过分标新立异不提倡

攀比心理向“上”看齐,甚至

向人炫耀

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超越本人或家庭经济

承受能力的消费;目

的不在于商品本身的

使用价值和商品所带

来的乐趣

求实心理讲求实效、多方面考理智的消费心理

原则要求反对注意

量入为出,

适度消费

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

力之内进行消费

超前消费和过度节

俭;手里有多少钱就

花多少钱

不超前,不滞后;既

与自身及家庭实际相

符合,又与国情相符

合;基于自身实际偿

还能力,可透支未来

收入

避免盲从,

理性消费

理性消费,健康消费

跟风、随大流,情绪

化消费;重物质消费,

忽视精神消费

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

进行消费;要注重物

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

协调

原则要求反对注意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保持人与自然环境的

和谐,以保护消费者

健康、节约资源和保

护环境为主旨,实现

可持续性消费

破坏人与自然环境之

间的和谐,杀鸡取卵

核心是可持续性消

费,有利于推动可持

续发展,实现人与自

然环境的和谐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

骄奢淫逸为耻,做到

戒奢从俭

铺张浪费,骄奢淫逸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是倡导的精神,不是

消费的具体方式,强

调的是反对铺张浪

费,而不是节衣缩食,

与量入为出、适度消

费本质一致

(1)适度消费,即合理消费,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同时,适度消费的“度”,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国情,二是个人家庭收入。人们的消费若仅与家庭经济情况相适应而与国情不符,也是不符合适度消费原则要求的。

(2)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不是要求人们节衣缩食,过苦日子。其强调的是不要超前消费,不要铺张浪费,因而本质上与适度消费是一致的。做到适度消费,也就坚持了勤俭节

约、艰苦奋斗。

1.(2020·1月浙江选考)从众消费是否可取,不能一概而论。(T)

2.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大学生借助“校园网贷”进行消费的方式悄然“走红”。但一段时间以来,“校园网贷”引发的借贷纠纷甚至债务悲剧也不时见诸媒体。这警示我们( )

A.要反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

B.要避免贷款消费

C.要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倾向

D.要做理性消费者

解析:选D。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并非都不可取,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求异消费,而不应全盘否定,A不选;贷款消费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是可以的,也不应全部否定,但是贷款消费要理性,不能超出自己的偿还能力,B不选;C本身虽然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校园网贷”的借贷纠纷通常都是由学生的不理性消费所导致的,故材料启示我们要做理性的消费者,故本题选择D。

3.“河狸族”是指当下与河狸有某种共同特点的网购人群。他们能慧眼识珠地货比三家,坚持“无优惠,不网购”的消费主张,同时又不会被红包、五折、大促销等字眼轻易蒙骗。“河狸族”的消费行为( )

①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②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③体现了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的原则

④体现了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原则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题意强调“河狸族”的求实和理性,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意无关,不选。

4.近年来,浙江走上了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路子,绿色消费成为风尚。绿色消费的核心是( )

A.保护消费者健康B.节约资源

C.可持续性消费D.减少污染

解析:选C。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结合所学可知,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C 项正确。

课后达标检测[学生用书P179(独立成册)]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

1.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居民生活水平降低。( F )

2.(2020·宁波九校联考)求异心理会导致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因此是不值得提倡的。( F )

3.(2020·宁波适应性考试)“轻奢消费”(可以负担得起的奢侈品)的消费理念追求的是适度消费,享受生活。( T )

4.贷款消费有助于提高居民当前消费水平,是因为其能增加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 T ) 5.我们应摒弃从众心理,践行个性化消费原则。( F )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下表是2018年上半年我国部分省市居民收支情况比较,从中可以发现( )

A.

B.我国各区域之间的发展仍不平衡

C.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收入差距密切相关

D.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逐年提高

解析:选B。表格反映出不同地区收入与消费存在差距,B符合题意且正确。A不符合题意,不选。C、D材料没有体现,不选。

7.(2020·台州期末检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 )

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②完善的社会保障能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③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水平

④当前可支配收入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B

8.穿婚纱是现代青年人结婚的时尚,而婚纱往往是到婚纱摄影公司租用的而不是直接购买的。对这种租赁消费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

①由于消费者使用次数有限,租赁消费更加便宜合算,避免浪费

②其特点是商品所有权不变,消费者获得的是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③是当今最流行的一种消费方式

④会变更商品所有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租赁消费的理解,租赁消费是由于消费者无力购买或因使用次数有限不想购买,而向商品所有者支付一定费用,在不变更商品所有权的情况下,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的消费方式。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项。

9.暑假期间,小明花费600元,与同学一起听了一场某歌手的音乐会。从消费目的角度看,小明的消费属于( )

A.贷款消费B.享受资料消费

C.生存资料消费D.发展资料消费

解析:选B。按照消费的目的不同,消费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小明花费600元,与同学一起听了一场某歌手的音乐会,这一消费属于愉悦身心的享受资料消费,B符合题意且正确,排除C、D。贷款消费不属于按消费目的分类的范畴,A排除。

10.目前国内租车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国内租车业巨头“一嗨租车”率先开启“一嗨车享”P2P(个人对个人)租车服务。下列对于“P2P租车模式”说法正确的有( )

①消费者可以通过贷款拥有汽车的所有权

②消费者可以通过租赁暂时拥有汽车的使用权

③租车公司关注市场信息实施新的经营战略

④租车公司以提供最佳服务为其自身经营目标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选C。“一嗨租车”公司提供“一嗨车享”P2P租车服务,对公司来说,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动而采取的一项经营战略,对消费者来说,可以通过租赁暂时拥有汽车的使用权,故选②③。消费者租赁汽车,只享有汽车使用权而不享有所有权,①说法错误,排除。企业以利润为经营目标,④说法错误,排除。

11.现在一些年轻人正在尝试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从数码产品到衣服首饰,甚至到玩具家具,“能租就租”。可见,“租”生活( )

①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②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③有利于促进循环性消费的发展

④是基于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选B。一般“租”生活不是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①不符合题意。“租”生活付出少量租金就能满足需要,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②符合题意。“租”生活能增加物品的使用次数,有利于促进循环性消费的发展,③符合题意。“租”生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不是基于对未来生活的担忧,④不符合题意。

12.许多消费者在“双11”狂购之后,发现很多商品并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而是因为优惠力度大而购买。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

①要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②情绪化的消费是难以避免的

③人们的消费心理发生了改变

④消费心理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选D。材料中的盲目网购现象说明消费心理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启示我们要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坚持理性消费,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③不符合题意。

13.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商品使用频率不高,没必要购买,如一些能开发儿童智力但价格昂贵的益智玩具,孩子玩上几次就不感兴趣了,浪费且不易保管,十分可惜。从消费的类型看,这类商品( )

①是发展资料的消费

②适合不变更商品所有权而拥有一定时期使用权的消费

③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④适合贷款消费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③

答案:A

14.(2020·浙江十校联盟适应性考试)某些网站打着团购、返利、降价等噱头,使众多消费者进入了一个疯狂消费的怪圈。这一现象表明( )

①商品的价格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

②消费者要勤俭节约、绿色消费

③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④消费者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A.①② B.②④

C.③④D.①③

解析:选C。某些网站打着返利、降价等噱头来诱使消费者进入疯狂消费的怪圈,一方

面表明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另一方面表明消费者要理智消费,做到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④符合题意。生产决定消费,价格影响消费,①错误。②强调勤俭节约,绿色消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

15.百年老店“全聚德”开展了一项“适量点菜,吃完有奖”活动,倡导“够吃正好”的消费理念,对传统的“有吃有剩”的观念提出了挑战。“全聚德”倡导的这种消费( )

①是一种理智的消费,符合求实心理

②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③不利于可持续性消费

④体现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原则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D

16.近年来,现代都市中出现了“拼族”。拼车可以节约车费,拼饭可以品尝几倍于自己餐费的美味,拼房可以减少50%以上的房租等。这种现象( )

①有助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②应成为每一个消费者追求的目标

③有助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④严重影响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B。“拼族”的消费方式,有助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助于节约生活成本,改变不良消费习惯,树立正确消费观,①③符合题意。②观点太绝对,不选。④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理解。

17.(2020·台州中学模拟考)“隐形贫困人口”常用来形容当下有些人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有玩,但实际上非常穷。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我们要践行( )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勤俭节约,紧缩消费

③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④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A.①③B.①②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A。有些人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有玩,但实际上非常穷,这些人的消费没有践行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和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原则,①③符合题意。②中“紧缩消费”不是我们所倡导的正确消费原则,不选。④强调绿色消费,材料没有体现,不选。

18.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而同时又是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很多年轻人“差钱”还热衷于奢侈品消费。对此,正确的建议应该是( )

①消费应“量力而行”

②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④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正确的消费观。题干信息反映了很多年轻人“差钱”还热衷于奢侈品消费,故正确的建议应该是①③。②④与题干要求无关,可排除。

三、综合题

19.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消费扩大,这是近年来我国消费率偏低、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中低收入阶层收入预期不断下降,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欲望受到压抑,难以有效释放。此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证券投资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也让一些中高收入者的财富缩水,收入预期下降,使这部分人群的消费意愿受到影响。

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消费的扩大,这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消费增幅也会下降。

中低收入阶层收入预期下降,导致消费欲望受到压抑,一些中高收入者收入预期下降,使这部分人群的消费意愿受到影响,这体现了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由于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导致我国消费率偏低,这体现了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20.近年来,旅游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休闲生活方式,新生代人群“出去看看,说走就走”成为常态。某班同学准备组织“探访千年古镇,共享文化经典”暑期旅游活动,选择的景点是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宁德市霍童镇,并做了旅游攻略。

第一,游览有“小桂林”美誉的霍童外表村、天然的氧吧邑坂洞天本草园。观看霍童线狮表演,参观明清古民居、文昌阁等,感受文化经典。

第二,购物时讲究经济实惠,杜绝铺张浪费,采取自助游,必需物品如零食、水果等在市区超市购买,不在景点商店购买。

第三,自带垃圾袋,野外用餐后,及时清理垃圾,不留下果皮、纸屑。

(1)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说明新生代人群“出去看看,说走就走”为什么能成为常态。

(2)运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知识,分析该班同学制定的旅游攻略的合理性。

解析:本题第(1)问知识限定是“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问题指向新生代人群“出去看看,说走就走”成为常态的原因,可从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

消费观念的影响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第(2)问知识限定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知识,问题指向“该班同学制定的旅游攻略的合理性”,可结合材料信息,从四大消费原则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1)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居民收入持续增加,这是新生代人群“出去看看,说走就走”成为常态的根本原因。②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消费观念的影响。新生代人群追求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消费观念的更新,是新生代人群“出去看看,说走就走”成为常态的重要原因。

(2)①感受文化经典,注重精神消费,坚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原则。②购物时讲究经济实惠,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③自带垃圾袋,及时清理垃圾,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原则。④购物时杜绝铺张浪费,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全册

《生活与哲学》教案 所教班级 执教者

目录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彭琳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彭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段霞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段霞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陈婷婷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陈婷婷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忽丽霞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忽丽霞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张琳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张琳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李永朝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李永朝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教学目标】 1、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三、【知识梳理】 1.哲学怎么产生的? 2.哲学的本义? 3.哲学的任务?(功能.作用) 四、【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五、【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产生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哲学产生于哲学家的实践活动和主观情绪中 D.哲学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2.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具有哲 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 A.哲学的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 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 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这句话意在说明( )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记重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3、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若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则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若纸币的发行量少于这个限度,则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4、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5、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4)在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 5、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一课第一框 国家是什么 导学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课第一框国家是什么导学案 【课标内容】 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说明政体国体是形式内容的关系,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学习任务】 1了解国家的性质及国家类型 2.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说明说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民主和专政的关系、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难点:国家的含义、民主的阶级性、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的区别 【知识梳理】 一、国家与国家性质 1.国家的本质 (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是一种是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的产物与表现 (2)国家的性质:国家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 2.国家的历史类型

二、国体与政体 1含义: (1)国体,即,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政体,即国家政权的,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2.关系: (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2.)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国体。(反作用) 3.影响政体的因素 (1)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上的不断变化。 (2)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社会习惯、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 4.现代国家政体的主要形式 (1)代议制的含义: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的制度。 (2)决定因素: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 地所有国家事务。 (3)意义:代议制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 二、民主与专政 1.国家职能 国家的根本职能是职能(即专政),国家同时还有职能。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辨证统一的) (1)相互区别 ①含义不同: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是服务于的。专政是指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 ②适用范围不同:民主只适用于,专政只适用于。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章神奇的货币 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新课程学习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纸币。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笔记

思想政治4 必修 生活与哲学 唯物论 (4、5) 唯物辩证主义认识论联系观(7) (6) 发展观(8) 辩证法 (7、8、9、10)矛盾(9)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创新(10) 社会历史观 (11) 历史唯物主义 人生价值观 (12)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1.1 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起源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功能 1.“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2.从哲学的功能上看,哲学作为世界观,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教人如何看世界。 3.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 §1.1.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什么是世界观? (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 ..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世界观的特点:人人都有、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 2.哲学与世界观 (1)区别: 含义不同哲学的含义:(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特点不同哲学的特点:系统化、理论化。 世界观的特点:人人都有、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 (2)联系: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3.方法论:人们在世界观的指导下,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 4.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体现 世界观方法论 决定 5.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 具体科学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概括总结——哲学思想科学知识: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方面的知识。 ·但具体科学≠哲学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基础 具体科学哲学 世界观、方法论 指导 部分世界整个世界 个别和一般的 特殊规律普遍规律 关系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3.1 《伟大的改革开放》导学案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导学案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框题:伟大的改革开放 【学习目标】: 1.改革开放的进程。 2.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3.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4.改革开放的意义。 【学科素养】: 1.政治认同:改革开放是党的重大决策。 2.科学精神:改革开放的意义。 3.公共参与: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改革开放40 年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检、导】 (一)新知探学(课前预习:结合课本P31-P35,独立完成相关的填空或问题)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一)序幕开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课本P31) 1、时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内容: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1】的重大决策。 3、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2】,开启了【3】和【4】新时期。 (二)突破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5】率先取得突破,【6】得以推进,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2、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9】进行部署。 3、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10】,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4、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11】进行了部署。 (五)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 1、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全面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12】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13】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想一想】: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提示: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1.意义:(课本P34) (1)改变了面貌: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2)迎来了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14】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15】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16】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课本P34 探究与分享) (1)表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等。 主义的【17】,是决定当代【18】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19】的关键一招。对外开放是我国的【20】,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十课第二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预习、巩固,识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课前搜集素材和课上实例分析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2.能力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感知问题的能力及关注创新、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对政治生活关心,但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因此,要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达到深刻理解知识进而树立正确的观念。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难点:树立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古代的中国有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现代的中国有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新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影响了世界,中国现代的“新四大发明”改变了中国。

新四大发明的全世界走红,说明我们国家在鼓励、引导、促进创新这条路已走上正轨。无论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是中国现代的“新四大发明”,都是广大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都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民为之自豪的发明创造,它们改变了中国,影响着世界。中国人民有着无穷的创造力,可以预见中国以后也会继续创造更多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发明”。 新课教学: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说一说:你熟悉的手机品牌有哪些? 篇一:科技华为与创新中国 探究一:以“通信业巨人”华为为例,思考科技创新是如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篇二:管理华为与中国道路 思考: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华为的分配模式? 探究二:如果你是公司员工,你更愿意现在拿高薪还是拿股权?说说你的理由。 (1)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科技、文化创新等 列举:我国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面有哪些创新的事例?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篇三:文化华为和思维变革 探究三:华为的文化创新说明了什么? 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变革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PDF.pdf

思想政治必修四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学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习目标: 1、说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目标; 2、记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能够针对宏观经济运行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角度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学习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学习过程: 一、新知预习(课前) (一)自主探究(自主探究课本82-84页相关内容,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自主探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结合在—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3)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3.把坚持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条宝贵经验。 自主探究2——加强宏观调控 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加强宏观调控是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才能弥补的不足,从而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决定的,及

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宏观调控的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和。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增加就业,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1)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和,通过对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政策和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 (2)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和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3)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4)总之,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手段和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温馨提示】 1、比较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1)联系:市场调节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宏观调控被称为“看得见的手”,两者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它们相互补充。市场调节是基础性的、第一位的手段,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就我国而言,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缺一不可。 (2)区别: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辩证唯物论(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原理】: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向上,催人奋进。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反对】: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求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7、【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改造客观世界)。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①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②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8、【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称为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统一体。 3、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观念货币):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体现价值。 (2)流通手段(现实货币):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货币—商品—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3)纸币的发行:纸币的发行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W价格水平×待售W数量/G流通速度) 5、通货膨胀: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6、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2、信用卡功能: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简捷、安全、方便等优点) 3、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汇率的波动及影响(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保存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2)价值决定价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2、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3、价值规律的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4、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值规律的作用: A.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原因: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结果: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 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企业部实现优化配置) C.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点超全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a (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本质属性是价值。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①统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②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不可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生产者想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把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价值。)◎货币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职能b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 (3) 、 ①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的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做价值尺 度。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 表现,是价值的体现和反应。注意: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 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注意:实际 现实的货币。(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 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惊险的跳跃,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 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和发展,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 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货币实行支付手段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后来,它又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纸币的发行规律b (1)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高中政治必修一导学案(无答案):81国家财政

导学案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国家财政 授课时间第十一周星期五第二节第 1次课授课时数2学时教学课型理论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实习(践)课□其它□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2 、识记财政的作用 3、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128826084.html,] 1、初步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能力 2 、初步理解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 3、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 1、财政收入 2、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3、财政的巨大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财政政策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习题或操作)□读书指导法□ 案例法□其他□ 教学媒体(请打√选择): 教材□板书□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多媒体□幻灯□录像□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时间分配、媒体选用、板书设计等): 一、呈现目标( 5 分钟) 1 、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2 、识记财政的作用 3、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来源:学.科.网Z.X.X.K] 二、达成目标(35分钟) 一、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的含义及实质 (1)财政是国家的 (2)实质:财政是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其实质是。 2、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称作国家预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来源:学科网] 【点拨】正确认识财政:从财政的内容看,它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从财政的实现途径看,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来实现的;从财政的实质看,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 3、财政的作用[来源:学科网ZXXK] (1)国家财政是 (2)国家财政具有 (3)国家财政具有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1)含义:,就是财政收入。 (2)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来源:学§科§网Z§X§X§K]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和 2、财政支出 (1)含义:就是财政支出[来源:学科网ZXXK] (2)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 (3)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①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不外有三种情况: 、、 ②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财政盈余是指 财政赤字是指 ③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

统编教材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总结、重难点剖析、例题解析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知识图解]

[重要概念剖析]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知识拓展] (1)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①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在氏族制度下,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 ②氏族制度是与当时低下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 (3)私有制的确立 ①生产力的发展,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②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③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 逐渐解体。 2.奴隶社会 (1)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过程 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逐渐形成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②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奴隶制国家产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提示] 因为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是一种低水平的公有制,当时人们的工具极其简陋,获得的食物很少,于是不得不实行公有和共有,以便大家都有吃的,都能勉强生存下来,共同对付生存困难。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生产工具进步了,获得的食物多了,有了剩余,一些部落首领利用自己的权力将剩余产品据为己有,于是产生了私有财产和私有制,可见,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的出现是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相关链接] 阶级是指在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中,由于与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而形成了不同或对立的经济利益关系的社会集团。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集团是生产体系中的统治阶级,处于依附或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社会集团是生产体系中的被统治阶级。同时,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政治上与思想文化上也占统治地位。

高一必修一思想政治第一课

高一必修一思想政治 第1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专题导学 一、学法指导 1.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其次,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 2.逻辑顺序 (1)货币的本质:商品和货币密切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必然出现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等价物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一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商品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功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3)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具有许多优点──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重难点分析 1.什么是商品?它具有哪两个条件?什么是货币?它的本质是什么?货币和商品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劳动产品;其二,必须用于交换。 (2)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商品和货币的关系:第一,货币和商品的区别是:商品出现在前,货币出现在后;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一般商品不具有上述货币各种特征。第二,货币与商品的联系表现在:二者都是商品,都具有价值;货币能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是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二者在实质上都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什么是价值?价值与商品有何联系?在货币出现前后,商品的价值分别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价值是商品的共有属性(一切商品都有价值)和特有属性(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3)在货币出现之前,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交换由另外一种商品来表现的;而在货币出现之后,商品的价值则是通过交换,由一定数量的金、银货币来表现的。 3.劳动产品如果不用于交换, 是不是商品?有没有价值?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虽然经过了人类劳动,但它不用于交换,所以不是商品。 (2)不是商品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其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既然不是商品,就谈不上价值。其二,劳动产品只有作为商品用于交换,有差别的人类劳动才有必要化作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比较其大小,商品才有了价值。(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同样可以满足人的某方面需要,但这只是它的有用性或说使用价值, 而并非价值)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章神奇的货币 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新课程学习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纸币。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 2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三个思考题。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 3

2020年整理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简洁明了 一目了然).pdf

必修4 哲学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