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井解释方法
录井解释评价技术简介

原解释评价技术简介一、气测解释图版1、三角形图版法烃组分三角形图解法是用减去背景值后的C 1、C 2、C 3、C 4和C T (CT =C 1+C 2+C 3+C 4)值,计算出C 2/C T 、C 3/C T 、nC 4/C T 三个比值,做出一个三角形烃组分比值图。
,图中虚线所圈闭的S 区域是有试油价值的“价值区”,或称“可生产区”,它是法国GEOSERVICES 公司给出的。
我们以此例图来说明具体作图的方法(图3-1)。
按C 2/C T 值做一条平行于C 3/C T 轴的直线,按C 3/C T 值做一条平行于nC4/CT 轴的直线,按nC 4/C T 值做一条平行于C 2/C T 轴的直线,三线相交构成一个三角形。
将此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与相应轴的0点连线,得到三条线的交点M 。
解释时,根据三角形顶尖的指向和M 点在解释图中的位置来判断储层内流体的性质。
(1).如果三角形顶点朝上,是正三角形,该层为气层;若顶点朝下,是倒三角形,则该层为油层。
(2).若M 点落在S 价值区内,则认为其组分符合正常的地球化学指标,该储集层有生产价值;反之,若M 点落在S 区以外,则其组分异常,可能是水层中的溶解气、残余烃或油页岩,无生产能力。
必须指出的是,三角形顶尖朝上还是朝下,与解释图所定的三角坐标轴的上图3-1 三角形图解法例图限值密切相关。
换言之,同样的C2/CT、C3/CT、nC4/CT值点绘在不同上限标值的图版上,三角形顶尖指向有可能不同,价值区S的区域界限也将不同。
这种图解法所给出的原始上限标值为0.17,即17%。
2、烃比值法烃比值法是在60年代末由美国BAROID公司的皮克斯勒提出的,因而得名。
使用这种方法进行色谱录井资料解释时,先选举已减去背景值的C1~C5值计算出C1/C2、C1/C3、C1/C4、C1/C5四个比值,然后将它们点绘在如图3-2所示的纵坐标为对数的烃比值解释图上,且将各点连成线段。
2-2综合录井仪录井资料解释规范

综合录井仪录井资料解释规范综合录井仪录井资料解释规范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综合录井仪录井资料(以下简称资料)的解释内容与要求、录井资料的异常反应、取值要求、油气水层、异常地层压力和钻井工程施工异常事件的解释原则和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综合录井仪小队在现场进行录井资料的解释工作。
2 资料解释内容和要求2.1 解释内容2.1.1 建立地层岩性剖面。
2.1.2 油、气、水层的解释。
2.1.3 异常地层压力的解释、预报。
2.1.4 钻井工程施工中的异常事件的解释、预报。
2.2 解释要求2.2.1 在无特定要求时,现场只对录井参数的异常井段进行解释;对无异常井段、不作解释。
2.2.2 根据任一测量或检测参数的异常变化和录取的岩心岩屑资料,荧光显示资料以及钻井液表面观察情况,结合计算机处理的各种报告、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判断,及时做出解释结论。
2.2.3 及时将解释、处理、判断的结论或报告、通报现场地质监督和钻井施工的有关方面。
3 录井资料的异常反应在无特定要求和规定情况下,录取的任意一项资料或参数符合下列情况则为异常:3.1 钻进突然增大或减小,或呈趋势性减小或增大;3.2 在正常钻进时,钻压大幅度波动或突然增大98.066 5KN以上,或钻压突然减小并伴有深度跳进;3.3 除去改变钻压的影响后,大钩载荷突然增大或减小98.066 5KN以上;3.4 转盘扭矩呈趋势性增大10%以上,或大幅度波动;3.5 转盘转速无规则大幅度波动,或突然增大或减小2Mpa以上;3.6 立管压力逐步减小0.5Mpa,或突然增大或减小2Mpa以上;3.7 钻井液总体积相对变化量超过2m3;3.8 钻井液出口密度突然减小0.04kg/cm3以上,或呈趋势减小或增大;3.9 钻井液出口温度突然增大或减小,或出口温度差逐渐增大;3.10 钻井液出口电阻率或电导率突然增大或减小;3.11 钻井液出口排量明显大于或小于入口排量;3.12 气体全量高于背景值2倍以上;3.13 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大;3.14 硫化氢含量超过5×10-6mol/mol(5ppm);3.15 实时钻进中的钻头成本呈增大趋势;3.16 泥(页)岩井段dc指数或Sigma值相对于正常趋势线呈趋势减小。
井壁取心录井

井壁取心录井
14
四.井壁取心的整理、汇报及上缴要求
2. 井壁取心统计: 1) 统计本次取心井段,下井颗数,收获颗数,收获率, 2) 按层位,分类统计泥岩、砂岩、花岗岩、玄武岩等颗
数,
3) 统计总油气显示颗数,不同含油级别颗数、深度, 4) 核对准确汇报基地; 3. 描述整理成册,汇报基地并装箱内一份,箱上标明井名、
井壁取心录井
17
五.井壁取心的描述
3. 描述井壁取心应注意的污染影响: 1) 泥饼的影响, 2) 钻井液混油,潢化沥青、褐煤等有荧光的钻
井液添加剂的影响,
3) 油基钻井液的影响, 4) 试剂、试纸污染的影响; 5) 壁心之间人为的或用具的交叉污染影响;
井壁取心录井
18
五.井壁取心的描述
4. 碎屑岩壁心描述内容: 1) 深度、层位、壁心长, 2) 定名、颜色、成份、结构(粒度、圆度、分选性)、
壁取心验证;
2) 录井无油气显示,测井解释是油、气或可疑油、气
层的要井壁取心验证;
3) 录井岩性与测井电性有矛盾的要井壁取心验证; 4) 不整合面上风化壳岩性、不整合面下潜山岩性要井
壁取心验证;
井壁取心录井
6
二.井壁取心的确定及实施
5) 剖面岩性突变、断层接触界面岩性要井壁取心验证; 6) 特殊岩性、标志层要井壁取心验证; 7) 对应邻井有油气显示的目的层,而本井无显示井段要
井壁取心录井
22
五.井壁取心的描述
7. 壁心描述实例: 2) 褐灰色油斑细砂岩----1525 m,NmL,长3cm,
褐灰色,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暗色矿 物及岩屑少量,细粒,少量中粒,次圆状,分 选好,泥质接触式胶结,疏松;含油面积30%, 含油呈斑块状不均匀,棕褐色,无油脂感,不 染手,油气味微淡,滴水缓慢渗入(火柴棒或 牙签蘸水滴);荧光C级,直照黄色,荧光面 积40%,滴照(滤纸上)A/C反应快-中等,乳 白色,发光中等光环痕。
综合录井名词解释

综合录井名词解释
综合录井是一种石油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常用的技术,用于获取地下岩石和流体的信息。
它通常包括使用各种录井工具和技术来采集地下岩石和流体样本,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测试。
综合录井包括以下技术:
1. 声波测井:利用声波在不同岩石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原理,通过录井工具发射声波并接收回波,来获取地下岩石的密度、硬度、成分等信息。
2. 岩心录井:通过在井中采集地下岩石样本,并对样本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来获取地下岩石的物理、化学和地质特征等信息。
3. 流体录井:通过在井中采集流体样本,并对样本进行化学分析和仪器测试,来获取地下流体的成分、含量和性质等信息。
4. 红外录井:利用红外辐射在不同岩石和流体中的传播和转化方式不同的原理,通过录井工具发射红外辐射并接收回波,来获取地下岩石和流体的温度、密度和成分等信息。
5. 地震录井:利用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和反射原理,通过录井工具产生地震波并接收回波,来获取地下岩石和构造等信息。
综合录井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石油勘探和开发者更好地了解地下岩石和流体的性质和分布情况,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朝阳沟油田录井、测井综合解释评价方法

况, 在 阐述 录 井 、 测井技术优势和录井岩石热解 、 热解气相色谱、 荧 光 显徽 图像 特 征 参 数 意 义 及 相 应 特 征 的 基础 上 , 结 合 该 油 田 已试 油 的 5 5 口井 1 8 2层 油水 层 的 测 井 、 录 井 响应 特 征 进 行 分析 , 建 立 了大 庆 朝 阳 沟 油 田低 渗 透 率 油水 层录、 测 井综 合解 释 评 价 方 法 并 用 于 2 0口井 5 4层 有 试 油 结 论 的 井 段 进 行 解 释 评 价 复 查 , 有 效 提 高 了该 油 田 油水
布规 律及 流体 性质 , 实 现油水 层 的精 细评价 , 究 工 作 。 通 过 对 该 油 田 已 试 油 的
低、 束 缚水 饱 和度较 高 、 残余 油饱 和度 高等 。
5 5口井 1 8 2层 油水层 的测 井 、 录井 响应 特 征 进行 分 析, 在 完善各 单项 资料 解释 评价 标准 的基 础上 , 建 立 了大庆 朝 阳沟油 田低 渗 透油 水 层 的解 释 评 价方 法 , 完 善 了录井 油 水 层 解 释 评 价 技 术 体 系 。经 过 对 2 O 口井 5 4层 有试 油结论 的井段进 行 复查解 释评 价 , 有
杨 雷 r = 程师 , 1 9 6 8年 E, l 9 9 1年 毕业 于 成都 理 大 学 石 油 地 质 专业 , 现从事综合解 释评价I = = I _ = 作 。通 信 地 址 : l 6 3 4 1 】黑 龙江 省 大 庆 让 胡 路 区大 庆 钻 探 1 程 公 司 地 质 录 井 一 公 司解 释评 价 中心 。 电话 : ( 0 4 5 9 ) 5 6 8 4 0 6 2 。E ma i l : y a n g l e i l j @c h i n ac O 1 1 1. cn
2-3气测录井资料解释规范

气测录井资料解释规程气测录井资料解释规程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色谱气测井资料定性解释的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探井的气测资料解释。
2 解释井段2.1 全烃大于0.2%或高于基值2倍(含2倍)的气测异常井段。
2.2 低钻时并且有气测色谱分析资料的井段。
3 解释工作要求与流程3.1 解释工作要求气测井资料解释以可靠的现场录井资料为基础,以气测井油气显示为主导,及时搜集、分析现场油、气、水显示等情况,进行初步解释,提供中途测试层位和完井方法。
通过计算机处理,进行综合分析解释,确定油气层段、提出试油意见。
3.2 解释工作流程3.2.1 搜集邻近井的地质资料及测井资料。
3.2.2 验收气测井资料。
3.2.3 分析色谱气测井资料与现场资料解释。
3.2.4 分层、选值、计算、绘图解、运用各种资料进行气测井综合分析解释,提出解释结论,进行完井讨论(见图书馆)3.2.5 整理编写单井解释总结报告。
3.2.6 整理有关资料图件、并经审核。
3.2.7 按归档要求归档上报。
4 气测井资料的处理4.1 气测井原图人工处理(采用联机设备的可省略)4.1.1 按每米深度进行人工整理、查出相应的数值填写色谱气测记录。
4.1.2 在原图上划出异常井段,并根据钻时进行深度校正。
4.1.3 查出异常值。
4.2 气测资料计算机脱机处理4.2.1 对气测井资料进行抽查,异常井段、地质设计目的层数据抽查率100%,其它井段数据抽查率10%。
4.2.2 把原始数据输入到计算机。
4.2.3 对输入数据进行审核。
4.2.4 绘制气测录井图。
4.2.5 绘制解释图。
4.2.6 打印解释数据表。
4.2.7 编写气测井解释报告5 气测井解释的基本方法及要求5.1 油、气储集层位置和厚度的确定方法5.1.1 根据全烃含量和钻时确定a、在砂质岩层段,对全烃含量值较高井段参照钻时曲线和全烃显示幅度划分油气储集层的起止深度;b、在泥质岩层段,钻时变化不明显时,应依据全烃曲线的高峰起止值划分油气储集层的起止深度;c、复杂岩层段,根据地质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来归位油气储集层起止深度。
测井解释教案-录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地质研究院
二○○五年三月
第一部分 测井基础
第二节 综合解释方法介绍
快速直观解释
1、第一性资料有限(取心--有些井段没有) 2、用解释模型计算So判断地层含油气性,较复 杂,速度慢,曲线上不能给人直观的感觉。 3、用测井曲线定性判断地层的含油气性,不够准 确,多依赖解释人员的经验,易发生误判。 4、实际生产中常常需要在井场快速给出含油气性 评价,从而产生了该方法。
鲁4-8井AC—RD识别油层示意图
孔隙度差异法识别气层(红台2井)
第三部分 测井解释
二、各种参数的确定
完毕! 谢谢各位。
录井解释方法

录井解释方法一)概述岩心录井就是在钻井过程中用一种取心工具将地下岩石取上来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而取得各项资料的过程。
取上来的岩心是最直观、最可靠地反映地下地质特征的第一性资料。
录井地质师通过岩心分析,可研究钻遇地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掌握生油层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指标;考察古生物分布和沉积构造,判断沉积环境;了解构造和断裂的情况,如地层倾角、地层接触关系、断层位置;查明开发过程中所必须的资料和数据,检查开发效果;为增产措施提供地质依据。
录井解释的具体工作,首先是对录井采集资料进行资料处理,求取储层评价参数,对录井单项资料进行定性解释,然后结合测井资料、岩心分析、试油等资料,进行图版解释和综合分析判断,确定油气水层解释结论,预测油气层产能。
从研究对象上,又可细分为油水层解释、气水层解释和水淹层解释。
油、气、水层在测井曲线上显示不同的特征油层声波时差值中等,曲线平缓呈平台状。
自然电位曲线显示正异常或负异常,随泥质含量的增加异常幅度变小。
微电极曲线幅度中等,具有明显的正幅度差,并随渗透性变差幅度差减小。
长、短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均为高阻特征。
感应曲线呈明显的低电导(高电阻)。
井径常小于钻头直径。
气层在自然电位、微电极、井径、视电阻率曲线及感应电导曲线上气层特征与油层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声波时差曲线上明显数值增大或周波跳跃现象,中子、伽玛曲线幅度比油层高。
(3)油水同层:在声波时差、微电极、井径曲线上,油水同层与油层相同,不同的是自然电位曲线比油层大一点,而视电阻率曲线比油层小一点,感应电导率比油层大一点。
(4)水层:自然电位曲线显示正异常或负异常,且异常幅度值比油层大;微电极曲线幅度中等,有明显的正幅度差,但与油层相比幅度相对降低;短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幅度较高而长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幅度较低,感应曲线显示高电导值,声波时差数值中等,呈平台状,井径常小于钻头直径。
定性判断油、气、水层油气水层的定性解释主要是采用比较的方法来区别它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录井解释方法开放分类:石油、地质、录井、采油录录井解释方法录井解释的具体工作,首先是对录井采集资料进行资料处理,求取储层评价参数,对录井单项资料进行定性解释,然后结合测井资料、岩心分析、试油等资料,进行图版解释和综合分析判断,确定油气水层解释结论,预测油气层产能。
从研究对象上,又可细分为油水层解释、气水层解释和水淹层解释。
第一节油水层解释方法油水层解释流程:采集资料处理——应用技术及有效参数优选——单项资料解释——解释图版建立——综合分析判断——油层产能预测一、应用技术及有效参数优选1.主要应用技术①岩心等实物观察判断技术②气测资料解释技术③地化分析评价技术④荧光显微图像分析评价技术⑤井喷、井涌、井漏、油气水侵及钻井液油气显示解释技术⑥测井解释技术2.有效参数优选①反映有效厚度的参数:岩心含油产状及厚度,测井解释井段及对应的曲线特征,井壁取心含油砂岩井深位置,岩屑含油显示井段,气测异常显示井段。
②反映孔隙性的参数:岩心分析孔隙度及孔隙类型,测井解释孔隙度、声波时差、岩性密度、中子密度曲线特征,地化热失重分析孔隙度,核磁共振分析孔隙度,岩心、岩屑、井壁取心岩性、粒度、分选性、磨圆度等,荧光图像分析面孔率。
③反映渗透性的参数:岩心分析渗透率,岩心、岩屑、井壁取心岩性、粒度、分选性、磨圆度、胶结物、充填物、裂缝及层理构造发育程度等,荧光图像分析孔隙清晰度、连通性,测井自然电位、自然伽玛、声波时差、微电极幅度差、井径等。
④反映含油性的参数:岩心、岩屑、井壁取心一次观察含油特征,地化分析岩石含烃量,气测分析全烃含量及异常显示曲线形态,井喷、井涌等异常现象及钻井液槽池面显示特征,测井电阻率及其曲线特征。
⑤反映原油物性(渗流性)的参数:岩心、岩屑、井壁取心二次观察含油特征,地化分析岩石烃类组分含量、相对含量及其谱图形态特征,荧光图像孔隙含油颜色及分布特征,气测分析组分相对含量,井喷、井涌等异常现象及钻井液槽池面显示特征。
⑥反映含水性的参数:岩心、井壁取心含水特征,地化分析烃类组分相对含量及其谱图形态特征,气测分析H2、CO2、CH4含量,气测异常显示曲线形态及组分相对含量,荧光图像含水特征,测井解释含水饱和度。
⑦反映地层压力的参数:钻井液密度与井喷、井涌等异常现象,综合录井d指数、σ指数及钻井液体积等参数。
由于地下地质现象的复杂性,真实的地层很难直接得到,测、录井井筒采集资料中的感官现象、曲线特征、图形特征、图像特征、宏观的井口异常现象等,都可以作为获得储层参数的重要信息。
二、单项录井资料解释方法1. 气测及综合录井仪资料解释技术气测是井筒检测天然气的主要手段,综合录井仪是气井钻井的配套技术。
1)气测显示的影响因素分析①储集层及油气自身特性的影响储层含油气量、气油比、原油性质、渗流性、地层压力等储集层及油气自身特性是气测显示的主要影响因素。
②钻井条件的影响A、钻头直径的影响当其它条件一定时,钻头直径越大,破碎岩石体积越多,进入钻井液中的油气含量越多。
B、钻井速度的影响在相同的地质条件下,钻速越大,单位时间破碎岩石体积越大,进入钻井液中的油气含量越多。
C、钻井液排量的影响排量越大,钻井液在井底停留时间越短,通过扩散和渗滤方式进入钻井液中的气相对减少。
D、钻井液密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钻井施工正常进行,总要使钻井液柱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
以压力平衡点为分界点,钻井液密度对含气显示影响差别是较大的,在欠平衡状态,压差气将远远超过破碎气。
E、钻井液粘度的影响钻井液粘度大,降低了气测录井的脱气效率,使气测录井异常显示值较低,气测基值会有不同程度地增加,油气的上窜现象不明显。
F、接单根及后效气的影响不利的方面:一是加大了气测真假显示的识别难度,二是影响了气测显示的真实值。
有利的方面:可以作为判断油气层以及含油气程度的辅助手段,同时也是实时检测漏失气显示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G、钻井液处理剂的影响在目前的钻井过程中,钻井液中要根据不同的钻井施工需求,加入一定数量的钻井液处理剂。
一般情况下,钻井液处理剂对气测录井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气测资料校正及参数处理方法气测资料校正是对录井时环境影响因素的校正,主要是对不同钻井条件影响的校正。
①钻头直径的影响因素校正这种影响主要是破碎岩石体积的差异造成的,校正的方法就是按照钻碎岩石体积的比例关系进行恢复,一般以φ215mm3A钻头为标准,目前还只能做到井眼体积的校正,还不能排除不同钻头类型(A-B-PDC)对岩石破碎程度的影响。
取心钻头的影响是校正的重点,岩石破碎体积的校正系数为:K=V1/V2=D12/(D2-d2)冲淡系数为:K=D12×Q2×t2/[Q1×t1×(D2-d2)]式中:D1——正常钻进钻头直径;D——取心钻头直径;d——取心内筒直径;t1、t2——正常钻进和取心时的钻时;Q1、Q2——正常钻进和取心时的钻井液排量。
②钻井速度的影响因素校正在目前的以时间记录的气测资料中,钻速差异对气显示值的影响是较大的,校正的关键是要建立标准钻速(或钻时),将实时资料回归到标准钻速状态,提高气测参数的可比性。
另一方面通过积分的方法,也可以减少钻速对资料的影响。
③钻井液密度的影响因素校正统计分析压差与油气层产能相关性,建立钻井液密度变化对气测显示影响的关系曲线方程。
钻井液密度校正公式为:Qt 0=a×(1-eb ×(p-d))+Qt式中:Qt——实测全烃值;Qt 0 ——压力平衡条件下的全烃值;p——地压系数;d——钻井液密度;a ,b——系数。
④钻井液粘度的影响因素校正通过模拟试验方法,建立不同钻井液体系粘度变化的校正系数。
校正公式为:Qjz = (1 + a) × Qt式中:Qjz——气体校正含量值;a——校正系数(按下表取值);Qt——实测气体测量值。
⑤井口逸散气的影响因素校正通过现场取样试验,进行井口钻井液全脱分析、泥浆槽钻井液全脱分析、气测全烃分析及组分分析,建立随钻检测全烃的井口逸散气校正方法。
⑥接单根及后效气的影响因素校正研制气测实时采集数据提取软件,将以时间记录的参数转换成以深度记录的参数,提取钻进状态的采集数据,滤掉循环时的数据,对每次开泵时管路延时影响进行处理,得到类似测井曲线的气测连续数据曲线,也称为“时——深转换”。
⑦气测参数处理方法A、资料处理流程:不同仪器采集数据格式转换——管路延时数据处理——异常数据处理——钻头直径影响校正——取心井段校正——重复数据、空数据删除——等间距数据提取——面积积分校正——全烃基值回归处理——显示层的划分——产气层、产油层的钻井液密度(压差)校正——井口逸散气校正——数据处理及输出。
B、评价参数求取烃灌满系数:WD=HS/He式中:WD ——烃灌满系数;Hs ——气测显示厚度;He ——储层有效厚度。
视含气饱和度:SG=100×C/φ式中:SG ——地层视含气饱和度;φ——总孔隙度。
3)应用综合录井参数评价储层物性的方法①应用钻速法评价储层物性钻时参数反映岩石的可钻性,钻遇不同的岩层,其钻时是不同的。
在钻压、转速稳定的情况下,钻时越低,反映岩石的可钻性越好,即岩石物性越好,岩石裂缝、孔隙越发育;钻时越高,反映岩石的可钻性越差,即岩石物性越差,岩石裂缝、孔隙越不发育。
钻时与转盘转数、钻压成反比。
由于不同的井工程上实施的转盘转数、钻压系统各不相同,同一口井在不同井段,其转盘转数、钻压等参数也有所变化,所以在不同情况下钻遇相同岩石时所需的钻时是有所差异的。
为准确判断岩石物性,应尽量消除这些参数给钻时所带来的影响,便于遵照统一的基准进行对比分析。
为此,需要将综合录井原始钻时数据校正到同一基准面上,同时,为方便对比分析,对校正后的钻时进行了处理,得到钻速参数。
②应用dc指数法评价储层物性dc指数是反映岩石可钻性好坏的一个综合评价参数,它是根据钻时参数,并对钻头直径、钻压、钻盘转速、钻井液密度校正处理后计算得来。
③应用功指数比值法识别裂缝发育段在钻井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利用钻时相对大小可以识别裂缝发育段。
然而实际钻井中,钻井参数随时在变化,钻时受地层岩性、岩石强度、钻头类型、钻压、转数等诸多因素影响,很多情况下并不能真实反映地层的可钻性,为探索识别裂缝的有效参数,建立了功指数模型。
④应用岩石可钻性评价参数评价储层物性方法按照优化钻井设计,某一地区某一层位的岩性应有一个优化的钻井条件,在此条件下,将获得安全且最佳的钻速,即标准钻时,在岩性相同的情况下,假设钻井条件不变,钻时的大小就可以反映储层物性,当实际钻时>标准钻时,则钻遇的岩石孔渗性差,实际钻时<标准钻时,则钻遇的岩石孔渗性好。
目前,通过实验手段获得不同岩性的标准钻时还难以实现,因此,通过数理统计拟和回归的方法是实际可行的。
首先对样品进行筛选,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进行钻时属性分析,确定了泥页岩、砂岩、砾岩、安山岩、角砾岩、流纹岩等八大岩类为研究对象,然后根据钻时与工程参数、地质因素相关性分析,提取反映岩石不可钻性的特征参数—“工程因素”,根据地质因素与工程参数相关性分析,提取反映岩石可钻性及其物性的特征参数—“地质因素”。
方法的实现考虑到钻压、转速、扭矩、立压参数量纲不同的影响,以及工程参数、地质因素对岩性、钻头类型的依赖关系,首先对这些工程参数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由于量纲的不同带来的各参数在统计模型中贡献权的差异。
录井解释方法录井解释的具体工作,首先是对录井采集资料进行资料处理,求取储层评价参数,对录井单项资料进行定性解释,然后结合测井资料、岩心分析、试油等资料,进行图版解释和综合分析判断,确定油气水层解释结论,预测油气层产能...概念: 录井:记录、录取钻井过程中的各种相关信息。
录井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中最基本的技术, 是发现、评估油气藏最及时、最直接的手段,具有获取地下信息及时、多样,分析解释快捷的特点。
技术原理: 根据测井数据、现场录井...国际录井公司在泥浆综合录井仪的制造和泥浆录井技术服务方面一直紧跟国际最新趋势,不断完善和提高,始终保持设备和服务的领先性。
DLS综合录井仪最近几年来的新技术发展如下:采用快速色谱分析仪,大大缩短了分析周期;采用了更先进的CO2分析仪,新的CO2分析仪不再需要分档标定和切换分析;推出了自己的GEOPLOT后台绘图软件,其功能优势明显,完全满足录井行业的后台处理需要;推出了时下流行的DLS I-scope岩屑镜下显微照像系统,岩屑图像资料可以直接传输到后方基地;和意大利AGIP公司合作,是全球唯一进行最先进的随钻地震(SWD)分析服务的公司。
SWD技术可以在随钻状态下预知地下300米左右的地层岩性,预测地下地质构造等;更重要的是,我们的DLS钻井逻辑系统软件不断更新(目前为4.5.3版本),逐步发展成为功能全面,性能稳定的实时录井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