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杂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狱中杂记》的名句。

(2)了解作者方苞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主题思想。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章进行赏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珍惜文化遗产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重点理解文章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掌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和表达方式。

2. 深入剖析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方苞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方苞的了解有多少?请大家分享一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要求学生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5. 课堂练习(1)要求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相关练习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8.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积极性。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及其历史背景。

1.1.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1.1.3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1.2.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在困境中的坚定信仰和乐观精神。

1.3.2 学会尊重历史,珍惜自由,热爱生活。

1.3.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狱中杂记》是清代文学家方苞在狱中所作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他在狱中的生活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文以真实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坚定信仰和乐观精神,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2.2 教学重点2.2.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2.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2.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3 教学难点2.3.1 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词汇含义。

2.3.2 学会对课文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解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方苞的画像和介绍其生平背景,引发学生对方苞及其作品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疑问,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5 实践与应用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或对课文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解读。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4.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狱中杂记》的背景和作者方苞的生平和思想。

1.1.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1.1.3 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1.2.2 学会使用文言文阅读技巧,如推测词义、理解句式等。

1.2.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监狱生活的真实描绘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1.3.2 理解和尊重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物经历。

1.3.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现象,关心他人。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狱中杂记》是方苞在狱中所写的一系列散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作者的内心世界。

2.2 课文解读2.2.1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2.2.2 解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理解其深层含义。

2.2.3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3 相关知识介绍方苞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其他狱中文学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监狱的图片或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方苞和《狱中杂记》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标记出生词和难点。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生词和难点问题,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和阅读技巧,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4.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3 学生展示和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思维逻辑性和合作能力。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及其文学地位,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苞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狱中杂记》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翻译和文化背景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材、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方苞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狱中杂记》,了解文章内容。

3. 讲解与讨论:讲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分析文章主题和艺术特色。

4. 翻译练习:让学生翻译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拓展。

第二章:教学内容五、课时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六、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1)方苞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狱中杂记》的背景及内容介绍(3)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4)重点句子翻译练习2. 第二课时(1)分析《狱中杂记》的艺术特色(2)讨论文章主题及其现实意义(3)课后拓展:研究其他方苞的作品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拓展:关注学生在课后对其他方苞作品的研究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八、教学反思根据课堂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后续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六、教学资源1. 教材:《狱中杂记》原文及注释2. 参考资料:方苞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的相关介绍、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文章、方苞其他作品的介绍等。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狱中杂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狱中杂记》教学设计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桐城散文派的为文主张。

2、把握主要内容,了解清初狱治的腐败黑暗,探讨本文的主旨及写作意义。

3、体会本文艺术特点,了解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把握主要内容,探讨清初狱治腐败的根源及本文的写作意义。

【教学内容】一、导新课是谁仕途坎坷屡遭贬黜,却为“民生之多艰”而长叹哀泣?是谁穷困潦倒生活窘迫,却依旧心系天下苍生?是谁在生命的最后依然不忘收复丢失的国土?是谁身陷囹圄,被判处极刑,依然关心时政初心不改?这些都表现了仁人志士心忧天下心系国事的美好情怀,而一个优秀的文人也一定有着这样的情怀。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清代著名散文家方苞在狱中完成的作品《狱中杂记》,了解清初的狱治状况,同时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

二、链常识1、作家名片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

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

大学士李光地称赞方苞文章“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

方苞32岁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

康熙四十五年(1706)考取进士第四名。

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

后累官至礼部右侍郎。

乾隆十四年病逝。

享年82岁,葬于江苏六合。

方苞为文主张“义法”,要求作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的“雅洁”,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基础。

后来桐城派文章的理论,即以方苞所提倡的“义法”为纲领,继续发展完善,于是形成主盟清代文坛的桐城派,影响深远,方苞也因此被称为桐城派的鼻祖,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著有《望溪全集》。

2、背景探秘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而被牵连下江宁县狱。

不久,解至京城下刑部狱,定为死刑。

在狱中两年,仍坚持著作,著成《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

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极力营救,始得康熙皇帝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遂免死出狱。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狱中杂记》。

教学内容包括:狱中杂记第一、二章,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入狱”,描述作者因揭露贪官污吏而入狱的经过;第二章“狱中”,描绘了狱中生活的艰辛以及囚犯们的相互关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狱中杂记第一、二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入狱的原因以及狱中生活的状况。

2. 领悟作者在困境中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斗志,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3. 分析并评价作者在狱中杂记中所展现的批判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狱中杂记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狱中杂记第一、二章的内容,以及作者在困境中的勇敢与坚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狱中杂记》的纪录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狱中杂记第一、二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课堂讲解:对狱中杂记第一、二章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作者入狱的原因,探讨狱中生活的艰辛以及囚犯们的相互关爱。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狱中杂记的阅读理解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狱中杂记的填空题,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狱中杂记中所展现的批判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狱中杂记第一、二章入狱:作者因揭露贪官污吏而入狱狱中:描绘狱中生活的艰辛及囚犯间的关爱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作者信念与斗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狱中杂记第一、二章的内容,分析并评价作者在困境中的勇敢与坚定。

作者在困境中坚定信念,勇敢揭露社会黑暗;作者在狱中关心他人,展现出人性光辉;作者的勇敢与坚定,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全集》中的相关文章,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提高文学素养。

狱中杂记教案一等奖

狱中杂记教案一等奖

狱中杂记教案一等奖教案一等奖:《狱中杂记》教学教案《狱中杂记》是清代文学家方苞创作的一篇散文,描述了狱中瘟疫流行、行刑者手段狠毒、奸吏贪赃枉法等情况,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本文可用于教学,以下是一份《狱中杂记》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狱中杂记》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让学生感受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提高批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阅读《狱中杂记》,分析其写作特点。

2. 探究《狱中杂记》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3. 写作技巧: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对比手法的运用;语言简练,惜墨如金。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资料等形式,介绍《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和本文的主要内容。

2. 阅读课文,分析写作特点: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分析其写作特点。

例如,本文采用了对比手法,通过狱中和狱外的对比,表现了监狱的恶劣环境和社会的腐败黑暗。

3. 探究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狱中杂记》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例如狱中瘟疫的原因、行刑者的手段狠毒、奸吏的贪赃枉法等。

4. 分析人物心理: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言行等手法,分析方苞等人物的心理变化,例如方苞在狱中的感受、对狱吏的不满等。

5. 总结全文:通过本文的学习,总结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例如本文通过描写狱中的恶劣环境和黑暗社会,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腐败现象的谴责。

四、教学拓展1. 让学生续写《狱中杂记》:让学生根据本文的写作特点和主题,续写《狱中杂记》。

2. 举办《狱中杂记》读书会:让学生分组讨论《狱中杂记》的主题和思想感情,并举办读书会进行交流。

3. 举办《狱中杂记》主题讲座:让学生或教师举办《狱中杂记》主题讲座,介绍本文的写作特点和主题,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腐败现象的谴责。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狱中杂记》,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狱中杂记》的作者背景、创作情境、文章主旨、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狱中杂记》的作者背景、创作情境及文章主旨;2. 分析并欣赏《狱中杂记》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 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狱中杂记》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文章主旨的把握,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狱中杂记》课文、PPT、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监狱生活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作者背景及创作情境介绍:讲解《狱中杂记》的作者背景、创作情境,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

3. 课文阅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讲解文章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

5. 随堂练习: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狱中杂记》2. 作者:X3. 创作背景:X4. 文章主旨:X5. 艺术特色:X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狱中杂记》,谈谈你对监狱生活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反思,查找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监狱题材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探究问题,了解清王朝刑部监狱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主旨,学习文章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问题,了解清王朝刑部监狱的黑暗现实。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我们必修一学过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吗?
作者把我们带进了集中营,介绍了毒气室、焚尸炉、女监房、实验室、绞刑架,展现了集中营的惨无人道,控诉了法西斯的滔天罪行!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往上追溯两百多年,在大清王朝的监狱里也在上演着触目惊心的惨剧,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方苞的《狱中杂记》,看一看那里的黑暗与罪恶!
二、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紧扣标题《狱中杂记》思考:
1、“狱中”,方苞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被关在监狱呢?
了解作者、作者的文学主张、写作背景
2、“杂记”二字标明什么?“杂”字如何理解?“杂”字在文
章中有哪些表现呢?
“杂记”是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

“杂”就是“多”,就是“散”,表明文章材料丰富的特点。

“杂”——涉及人物多、典型事件多
“杂”——丰富的材料——“义”——“言之有物”
三、精读赏析,理解感悟
思考:涉及到这么多的人和事,作者用什么线索把它们串在一起?
具体表现为什么?作者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官员株连折磨言
狱吏勒索虐待之
犯人金钱
老胥易名舞弊有
狱霸威胁敲诈序
写作目的
吏卒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滥用酷刑暴虐成性
监狱黑暗至极腐败成风草菅人命罪孽深重
四、观看图片,触动心灵
读《狱中杂记》我们可以看到:牢房的阴暗污浊拥挤,狱吏的残酷无情暴虐,犯人的痛苦无奈悲惨;读《狱中杂记》我们可以听到:狱卒敲诈勒索的威胁,老胥偷梁换柱的得意,无辜百姓通宵达旦的号呼!
五、课堂小结
如果以时间为纵轴,地域为横轴,构成一幅中国历史的坐标,那么《狱中杂记》之事,不过是已被标明的一个点而已。

但这么一个小小的点,却暴露了整个封建王朝的黑暗与罪恶,发人深思,促人警醒!
五、思考探究
1、刑部监狱都发生了哪些令人咋舌的事情?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认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