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

▪ 国内报道:VAP发生率为48.5% 病死率为37.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 导致: 发病率增加
死亡率增加 住院时间增长 医院成本增多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 VAP可分为: ▪ 早期VAP:发生于插管后48~96小时,一
般与抗生素敏感性细菌有关 ▪ 后期VAP:发生于插管后96小时,一般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导管的种类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导尿管相关性感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气道,使得呼 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 这与ICU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抵抗力低、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以及人工气道的建立密 切相关
三、穿刺操作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
在放置深静置管时或更换导丝时,应进行最大 无菌屏障措施,包括佩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 穿无菌手术衣,患者全身覆盖的无菌布。(ⅠB)
三、穿刺操作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
无菌操作前准备: 手卫生、无菌手套、口罩、 帽子、无菌手术衣
三、穿刺操作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
患者全身覆盖的无菌布
感染的传播 ▪ 无论接触患者前或后,都应最少洗手15
秒,
VAP的非药物预防手段
▪ 2、半卧位:为最低危,低费用的预防手 段
▪ 可减少胃内容物返流和误吸 ▪ 如无禁忌,所有机械通气患者都应床头抬
高30~45°
VAP的非药物预防手段
▪ 3、胃肠营养—如何防止返流和误吸 ▪ 喂饲时应注意的问题: ▪ 鼻饲前检查气管插管气囊是否处于良好充
分泌物多为注入的水;仅有20%能吸出, 加得了肺的负担,影响气体交换;冲入盐 水可带入定居于插管内壁的细菌,增加感 染机会
VAP非药物预防手段
▪ 9、“密闭式”吸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 导致: 发病率增加
死亡率增加 住院时间增长 医院成本增多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 VAP可分为: ▪ 早期VAP:发生于插管后48~96小时,一
般与抗生素敏感性细菌有关 ▪ 后期VAP:发生于插管后96小时,一般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导管的种类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导尿管相关性感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气道,使得呼 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 这与ICU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抵抗力低、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以及人工气道的建立密 切相关
三、穿刺操作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
在放置深静置管时或更换导丝时,应进行最大 无菌屏障措施,包括佩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 穿无菌手术衣,患者全身覆盖的无菌布。(ⅠB)
三、穿刺操作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
无菌操作前准备: 手卫生、无菌手套、口罩、 帽子、无菌手术衣
三、穿刺操作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
患者全身覆盖的无菌布
感染的传播 ▪ 无论接触患者前或后,都应最少洗手15
秒,
VAP的非药物预防手段
▪ 2、半卧位:为最低危,低费用的预防手 段
▪ 可减少胃内容物返流和误吸 ▪ 如无禁忌,所有机械通气患者都应床头抬
高30~45°
VAP的非药物预防手段
▪ 3、胃肠营养—如何防止返流和误吸 ▪ 喂饲时应注意的问题: ▪ 鼻饲前检查气管插管气囊是否处于良好充
分泌物多为注入的水;仅有20%能吸出, 加得了肺的负担,影响气体交换;冲入盐 水可带入定居于插管内壁的细菌,增加感 染机会
VAP非药物预防手段
▪ 9、“密闭式”吸痰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

预防VAP
▪ 气道管理及其相关的护理对预防VAP是非 常重要
▪ 需要足够人手 ▪ 建立VAP预防指引 ▪ 施行“呼吸机集束干预治疗” ▪ 专人管理/培训
呼吸机集束干预治疗
▪ 每天试停镇静药,并试行尽早脱机 ▪ 床头抬高30~45° ▪ 消化道溃疡预防 ▪ 深静脉栓塞预防
VAP的非药物预防手段
▪ 1、手部清洁:最简单有效的措施 ▪ 洗手是最简单但亦是最重要的方法去减低
2. 尚无研究比较酒精+氯己定和酒精+聚维酮碘皮肤消毒 作用差异。(未明确)
3. 根据生产商的规定,应保证在进行插管时皮肤表面的 消毒剂已干燥。(ⅠB)
五、手卫生和无菌操作
1.在触摸插管部位前、后,以及插入、重置、触碰、维护 导管及更换敷料前、后时,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程序, 可以是传统的皂液和水,或者用酒精擦手液。在对插管 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后,不应再触摸该部位,除非采用无 菌操作。(ⅠB)
2.在进行插管和维护操作时须无菌操作。(ⅠB) 3.进行动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必须佩戴无菌手
套。(ⅠA) 4.更换导丝操作时,在接触新的导管前,应更换无菌手套。
(Ⅱ) 5.更换敷料时,佩戴清洁或无菌手套。(ⅠC)
六、插管部位敷料应用
1.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的透明、半透明敷料覆盖插管部位。 (ⅠA) 2.若患者易出汗或插管部位有血液或组织液渗出,应选用纱布 覆盖,直至本问题解决。(Ⅱ) 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明显弄脏时,应更换。(ⅠA) 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 导致真菌生长及抗菌药耐药。 5.不要使导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护措施后(例如 导管与接口用防透水覆盖),可进行淋浴。(ⅠB) 6.对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ⅠB) 7.对于使用透明敷料的短期CVC置管,至少应每7天更换敷料。 除非在儿科患者导管被掉出的风险超过敷料更换的益处(ⅠB) 8.覆盖于隧道或植入式CVC部位的透明敷料更换不应频于每周1 次(除非敷料变脏或松弛),直至插入部位愈合。(Ⅱ)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处理
• 每日评估,尽早拔管 • 拔管并培养导管尖端 •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导管的拔除指征 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 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血培养呈 阳性且找不到其他感染源,而病人感染症状持续,或者是有发 生蜂窝组织炎或菌血症趋势。
• 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出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患者 出现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 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 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 敏结果的致病菌。
.
中心静脉器材的感染率
急性期CVC PICC
.
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 (1)消毒方法: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
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 (2)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
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 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 进行置管操作。
.
• CRBSI的危险因素 • CRBSI的诊断 • CRBSI的预防与控制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 置管的部位 • 导管留置时间 • 导管与接头的特性与种类 • 患者年龄与疾病 • 细菌定植 • 无菌操作与置管技术
.
CRBSI的危险因素
• 置管的部位
• 置管部位的不同是引起 CRBSI的危险性主要因素之 一
•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时 •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后
.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时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巾 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帽子 – 需盖住所有头 发;口罩 – 需紧密盖住口鼻;无菌隔离衣,无菌手套‘病人必须被一件大的无 菌罩单从头到脚覆盖并只留一个小小的开口给导管放置。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处理
• 每日评估,尽早拔管 • 拔管并培养导管尖端 •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导管的拔除指征 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 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血培养呈 阳性且找不到其他感染源,而病人感染症状持续,或者是有发 生蜂窝组织炎或菌血症趋势。
• 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出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患者 出现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 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 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 敏结果的致病菌。
.
中心静脉器材的感染率
急性期CVC PICC
.
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 (1)消毒方法: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
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 (2)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
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 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 进行置管操作。
.
• CRBSI的危险因素 • CRBSI的诊断 • CRBSI的预防与控制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 置管的部位 • 导管留置时间 • 导管与接头的特性与种类 • 患者年龄与疾病 • 细菌定植 • 无菌操作与置管技术
.
CRBSI的危险因素
• 置管的部位
• 置管部位的不同是引起 CRBSI的危险性主要因素之 一
•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时 •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后
.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时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巾 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帽子 – 需盖住所有头 发;口罩 – 需紧密盖住口鼻;无菌隔离衣,无菌手套‘病人必须被一件大的无 菌罩单从头到脚覆盖并只留一个小小的开口给导管放置。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

预防VAP
▪ 气道管理及其相关的护理对预防VAP是非 常重要
▪ 需要足够人手 ▪ 建立VAP预防指引 ▪ 施行“呼吸机集束干预治疗” ▪ 专人管理/培训
呼吸机集束干预治疗
▪ 每天试停镇静药,并试行尽早脱机 ▪ 床头抬高30~45° ▪ 消化道溃疡预防 ▪ 深静脉栓塞预防
VAP的非药物预防手段
▪ 1、手部清洁:最简单有效的措施 ▪ 洗手是最简单但亦是最重要的方法去减低
感染的传播 ▪ 无论接触患者前或后,都应最少洗手15
秒,
VAP的非药物预防手段
▪ 2、半卧位:为最低危,低费用的预防手 段
▪ 可减少胃内容物返流和误吸 ▪ 如无禁忌,所有机械通气患者都应床头抬
高30~45°
VAP的非药物预防手段
▪ 3、胃肠营养—如何防止返流和误吸 ▪ 喂饲时应注意的问题: ▪ 鼻饲前检查气管插管气囊是否处于良好充
1、无针装置至少应与输液装置同时更换。频于每72小时更换,不 能带来额外益处。(Ⅱ)
2、无针装置接口更换频率不应频于每72小时更换或根据制造厂家 的建议更换,以减少感染率。(Ⅱ) 保证系统各成分相匹配,以减少渗漏或破裂。(Ⅱ)
3、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氯己定、聚维酮碘、碘剂或70%酒精) 擦拭接触的端口对其进行消毒,以减少污染风险。(ⅠA) 擦拭接口(洗必泰-酒精或酒精,>15秒)
2. 尚无研究比较酒精+氯己定和酒精+聚维酮碘皮肤消毒 作用差异。(未明确)
3. 根据生产商的规定,应保证在进行插管时皮肤表面的 消毒剂已干燥。(ⅠB)
五、手卫生和无菌操作
1.在触摸插管部位前、后,以及插入、重置、触碰、维护 导管及更换敷料前、后时,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程序, 可以是传统的皂液和水,或者用酒精擦手液。在对插管 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后,不应再触摸该部位,除非采用无 菌操作。(ⅠB)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VAP CRBSI CRUTI
减少耐药菌 的传播,加 强感染控制 预防措施
7
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问题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R-UTI
8
如何预防CR-BSI?
置管时: 留置导管术时采用大手术铺巾 洗必泰皮肤消毒 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部位穿刺 严格执行手卫生 抗菌导管 插管后的护理 每天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导管
对留置导尿病人,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 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 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
19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完整性,不要轻易打开
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碘伏消毒2次/日,但
大便失禁的病人清洁以后还需消毒 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尿管,对留置导尿管者 两周更换一次
10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置管后
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血、输入血制品、 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 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 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 日常护理。
23
病原菌在环境中生存的时间
微生物
不动杆菌属 艰难梭菌(孢子) 大肠杆菌 肠球菌类包括VRE
生存时间
3天-5个月 5个月 1.5小时-16个月 5天-4个月
流感病毒
诺如病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RSA
1-2天
8小时-7天 7天-7个月
24
护理活动中,容易被污染的物表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处理措施
立即拔除导管,并进行抗生素 治疗。
预防建议
定期更换导管敷料,保持导管 接口清洁干燥,严格遵守无菌
操作规程。
05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01
02
03
预防措施不足
目前对于导管相关感染的 预防措施还不够完善,缺 乏有效的预防策略和规范 的操作流程。
诊断标准不统一
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标准 不统一,导致感染的漏诊 和误诊率较高。
01
02
03
04
患者情况
患者因长期住院接受化疗,留 置中心静脉导管,后出现高热
、寒战等症状。
感染诊断
血液培养阳性,诊断为导管相 关感染。
处理措施
立即拔除导管,并进行抗生素 治疗。
预防建议
定期更换导管敷料,保持导管 接口清洁干燥,严格遵守无菌
操作规程。
案例二:导尿管相关感染
患者情况
患者因手术留置导尿管 ,术后出现尿频、尿急
置管操作规范与无菌原则
严格无菌操作
在置管过程中,遵守无菌原则,确保操作环境、操作者和导管的无菌状态。
规范置管操作
遵循标准的置管操作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感染的风险。
导管护理与敷料更换
定期清洁消毒
定期对导管的皮肤入口和出口进行清 洁消毒,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敷料更换
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敷料潮湿、污染 或过紧,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03
导管相关感染的控制
早期识别与诊断
早期识别
对疑似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的患者,应尽早进行临床评估和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导管相关感染。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单孔导管 若使用全胃肠外营养,应用一个中心静脉
插管或留一孔作为胃肠外静脉营养专用 对需要长时间(30日以上)使用者,使用经
隧道置管或非植入性血管装置
27
选择导管插入部位
选择最适宜插入部位能降低感染危险性 评价感染危险性和器械复杂性,选择恰当
的穿刺部位 除非有医学上的反指征,对非隧道置管法
17
CRBSI影响因素
医院规模 病房 导管类型 插入部位 持续时间
18
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即可诊断)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
炎的表现)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除外
理化因素所致)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烧>38℃,局部有压痛,无其
皮肤穿刺之前,不使用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醚 等穿刺时,不在穿刺部位常规使用抗菌油膏
30
导管与导管部位护理
使用无菌纱布或透明敷料覆盖穿刺部位 在下列情况下须更换,变潮湿、松动、有
脏物或检查穿刺部位时 不将在穿刺部位使用抗菌油膏作为导管穿
刺部位常规护理工作的一部分 预防导管栓塞保持导管通畅能减少感染的 机会 除非生产厂家有说明,常规使用抗凝剂冲 洗中心静脉导管
一旦取得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应尽可能降 级换用敏感的窄谱抗生素
如最初的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不伴免疫缺陷或 心脏瓣膜病),抗生素一般应用10-14天
若拔除导管后,患者仍持续存在菌血症或真菌血 症,或伴有心内膜炎、化脓性血栓时,应延长治 疗时间,应用4-6周,伴有骨髓炎时,应用6-8周
23
CRBSI的治疗
他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 导管管尖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
物
19
CRBSI临床诊断
插管或留一孔作为胃肠外静脉营养专用 对需要长时间(30日以上)使用者,使用经
隧道置管或非植入性血管装置
27
选择导管插入部位
选择最适宜插入部位能降低感染危险性 评价感染危险性和器械复杂性,选择恰当
的穿刺部位 除非有医学上的反指征,对非隧道置管法
17
CRBSI影响因素
医院规模 病房 导管类型 插入部位 持续时间
18
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即可诊断)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
炎的表现)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除外
理化因素所致)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烧>38℃,局部有压痛,无其
皮肤穿刺之前,不使用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醚 等穿刺时,不在穿刺部位常规使用抗菌油膏
30
导管与导管部位护理
使用无菌纱布或透明敷料覆盖穿刺部位 在下列情况下须更换,变潮湿、松动、有
脏物或检查穿刺部位时 不将在穿刺部位使用抗菌油膏作为导管穿
刺部位常规护理工作的一部分 预防导管栓塞保持导管通畅能减少感染的 机会 除非生产厂家有说明,常规使用抗凝剂冲 洗中心静脉导管
一旦取得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应尽可能降 级换用敏感的窄谱抗生素
如最初的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不伴免疫缺陷或 心脏瓣膜病),抗生素一般应用10-14天
若拔除导管后,患者仍持续存在菌血症或真菌血 症,或伴有心内膜炎、化脓性血栓时,应延长治 疗时间,应用4-6周,伴有骨髓炎时,应用6-8周
23
CRBSI的治疗
他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 导管管尖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
物
19
CRBSI临床诊断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PPT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 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导管相关性感染概述 •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施 •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处理方法 •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案例分析 •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处理展望
01
导管相关性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RI)是指在使用血管内导管 过程中所引发的感染,包括局部和全身性感染。
利用新材料技术,在导管表面涂覆抗菌物质,降低感染风险。
实时监测系统
利用传感器和远程监控技术,实时监测导管状况和患者体温变化, 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自动化清洁消毒设备
开发自动化设备,对导管进行高效清洁和消毒,减少人工操作误差 。
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素养
01
02
03
加强培训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导管 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 技能。
多学科合作,持续改进,提高预防效果
详细描述
预防导管相关感染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医 生、护士、感染控制人员等。应持续改进预 防措施,如研发新型导管材料、改进插管技 术等。同时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 对导管相关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05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 处理展望
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新型抗菌涂层导管
感染的危害与影响
危害
导管相关性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增加了患 者的病死率。
影响
导管相关性感染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 济负担;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其生活质量。
02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导管相关性感染概述 •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施 •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处理方法 •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案例分析 •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处理展望
01
导管相关性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RI)是指在使用血管内导管 过程中所引发的感染,包括局部和全身性感染。
利用新材料技术,在导管表面涂覆抗菌物质,降低感染风险。
实时监测系统
利用传感器和远程监控技术,实时监测导管状况和患者体温变化, 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自动化清洁消毒设备
开发自动化设备,对导管进行高效清洁和消毒,减少人工操作误差 。
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素养
01
02
03
加强培训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导管 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 技能。
多学科合作,持续改进,提高预防效果
详细描述
预防导管相关感染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医 生、护士、感染控制人员等。应持续改进预 防措施,如研发新型导管材料、改进插管技 术等。同时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 对导管相关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05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 处理展望
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新型抗菌涂层导管
感染的危害与影响
危害
导管相关性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增加了患 者的病死率。
影响
导管相关性感染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 济负担;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其生活质量。
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当。
3/24/2020
20
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
(1)消毒方法: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 合置管要求。
(2)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 管操作。 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 染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肿瘤二科 李海香
3/24/2020
1
3/24/2020
2
3/24/2020
3
局部感染
• 导管相关性感染
全身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 染CRBSI)
3/24/2020
4
局部感染的症状
• 穿刺点局部红、肿、热、痛 • 挤压局部有脓性分泌物
3/24/2020
5
局部感染的处理
3/24/2020
14
CRBSI的诊断
CRBSI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突发的寒战和高热,体温平均高达39.5℃ ,可伴 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沿导管皮下隧道附近偶可有红斑、硬结、 触痛或化脓。 诊断标准:有留置静脉导管史、临床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体温>38.5℃)、 寒战,外周血像升高、导管尖端及血培养至少可获得1个阳性的结果;导 管端经半定量培养≥ 15个菌落/导管段,或定量培养≥10个菌落/导管段, 具有临床感染迹象,并且和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出相同种类和抗菌谱的病原 菌,无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3/24/2020
15
提示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症状特点
• 没有其他明确的局部感染 • 正在使用血管内留置器材 • 穿刺点局部炎性表现甚至化脓 • 细菌培养为革兰氏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 • 冲洗导管后立即发生发热或寒颤 • 常规抗生素较难控制感染 • 一旦拔除导管,症状显著改善
3/24/2020
导管与接头的特性与种类
(1)导管的类型包括单腔、双腔、三腔及多腔 (2)有研究表明,随着管腔数目和多接头装置的增加,感染危险性 增加。
患者年龄与疾病
(1)患者的年龄、病情及免疫功能与CRBSI密切相关; (2)年龄≤1岁或≥60岁、急性、重症病人、较严重基础疾病、使用 免疫抑制剂、白细胞减少、手术病人感染发生率高;
16
预防和控制CRBSI要点
•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时 •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后
3/24/2020
17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时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巾 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帽子 – 需盖住所有头发; 口罩 – 需紧密盖住口鼻;无菌隔离衣,无菌手套‘病人必须被一件大的无菌罩单 从头到脚覆盖并只留一个小小的开口给导管放置。
最大化的无菌措施
3/24/2020
18
• 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
范》 (1)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
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2)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
应当立即更换
• 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
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 灭菌水平。
3/24/2020
19
• 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
(1)成人置管首先PICC,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 (2)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小儿:与其他穿刺点比较,股静脉置管发生机械损伤的几率低,感染率
医生置入 护士置入
医生
医生
3/24/2020
8
不同导管CRBSI的发生率
• 周围静脉导管:0.05% • 周围动脉导管:0.17% • 血透导管:0.24% • 中心静脉导管:90%(几乎占全部)
3/24/2020
9
• CRBSI的危险因素 • CRBSI的诊断 • CRBSI的预防与控制
3/24/2020
3/24/2020
21
预防和控制CRBSI要点
•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时 •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后
3/24/2020
22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后
穿刺部位护理 导管接头的护理
10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 置管的部位 • 导管留置时间 • 导管与接头的特性与种类 • 患者年龄与疾病 • 细菌定植 • 无菌操作与置管技术
3/24/2020
11
CRBSI的危险因素
• 置管的部位
• 置管部位的不同是引起
CRBSI的危险性主要因素之 一
• Kairaitis研究表明,股静脉
3/24/2020
13
细菌定植
细菌在管腔内的定植也称为生物膜的形成,是造成导管无法长期留 置的原因。 (1)生物膜是细菌吸附于导管壁后,分泌糖蛋白复合物,是细菌相 互粘连形成的膜状物。 (2)抗菌药物难以渗透生物膜内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显著降低。
无菌操作与置管技术
(1)医护人员置管无菌操作与操作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置管后 CRBSI的发生率。 (2)操作时间过长、置管困难及穿刺部位的盲穿时最主要的相关因 素 (3)Connie等报道,肠球菌属引起的置管感染与医护人员的手污染 有关。
置管较锁骨下静脉及颈内 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高
3/24/2020
14 12 10
8 6 4 2 0
股V
颈内V 锁骨下V
颈部出汗 较多,活 动大,易 受痰液、 呕吐物污 染
研究证明 CRBSI发 生率最低
12
导管留置时间
导管留置时间是CRBS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导管留置时间 延长可增加导管细菌定植及CRBSI的发生率; 导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国内薛春华研究显示,置管第8~14天CRBSI发生率最高。
离心方向挤出脓液 碘伏消毒 外敷庆大霉素或碘伏消毒液 两天换药一次
3/24/2020
6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定义
• 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出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患者
出现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 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
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 敏结果的致病菌。
3/24/2020
7
中心静脉器材的感染率
急性期CVC
PICC
PORT
隧道型CVC
留置时间
48小时-30天
1年
3年或以上 6个月-1年
CR-BSI发生率 5.3/1000 0.51/1000 0.21/1000
2.77/1000
置入者
3/24/2020
20
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
(1)消毒方法: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 合置管要求。
(2)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 管操作。 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 染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肿瘤二科 李海香
3/24/2020
1
3/24/2020
2
3/24/2020
3
局部感染
• 导管相关性感染
全身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 染CRBSI)
3/24/2020
4
局部感染的症状
• 穿刺点局部红、肿、热、痛 • 挤压局部有脓性分泌物
3/24/2020
5
局部感染的处理
3/24/2020
14
CRBSI的诊断
CRBSI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突发的寒战和高热,体温平均高达39.5℃ ,可伴 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沿导管皮下隧道附近偶可有红斑、硬结、 触痛或化脓。 诊断标准:有留置静脉导管史、临床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体温>38.5℃)、 寒战,外周血像升高、导管尖端及血培养至少可获得1个阳性的结果;导 管端经半定量培养≥ 15个菌落/导管段,或定量培养≥10个菌落/导管段, 具有临床感染迹象,并且和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出相同种类和抗菌谱的病原 菌,无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3/24/2020
15
提示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症状特点
• 没有其他明确的局部感染 • 正在使用血管内留置器材 • 穿刺点局部炎性表现甚至化脓 • 细菌培养为革兰氏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 • 冲洗导管后立即发生发热或寒颤 • 常规抗生素较难控制感染 • 一旦拔除导管,症状显著改善
3/24/2020
导管与接头的特性与种类
(1)导管的类型包括单腔、双腔、三腔及多腔 (2)有研究表明,随着管腔数目和多接头装置的增加,感染危险性 增加。
患者年龄与疾病
(1)患者的年龄、病情及免疫功能与CRBSI密切相关; (2)年龄≤1岁或≥60岁、急性、重症病人、较严重基础疾病、使用 免疫抑制剂、白细胞减少、手术病人感染发生率高;
16
预防和控制CRBSI要点
•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时 •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后
3/24/2020
17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时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巾 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帽子 – 需盖住所有头发; 口罩 – 需紧密盖住口鼻;无菌隔离衣,无菌手套‘病人必须被一件大的无菌罩单 从头到脚覆盖并只留一个小小的开口给导管放置。
最大化的无菌措施
3/24/2020
18
• 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
范》 (1)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
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2)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
应当立即更换
• 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
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 灭菌水平。
3/24/2020
19
• 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
(1)成人置管首先PICC,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 (2)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小儿:与其他穿刺点比较,股静脉置管发生机械损伤的几率低,感染率
医生置入 护士置入
医生
医生
3/24/2020
8
不同导管CRBSI的发生率
• 周围静脉导管:0.05% • 周围动脉导管:0.17% • 血透导管:0.24% • 中心静脉导管:90%(几乎占全部)
3/24/2020
9
• CRBSI的危险因素 • CRBSI的诊断 • CRBSI的预防与控制
3/24/2020
3/24/2020
21
预防和控制CRBSI要点
•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时 •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后
3/24/2020
22
CRBSI预防和控制要点---置管后
穿刺部位护理 导管接头的护理
10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 置管的部位 • 导管留置时间 • 导管与接头的特性与种类 • 患者年龄与疾病 • 细菌定植 • 无菌操作与置管技术
3/24/2020
11
CRBSI的危险因素
• 置管的部位
• 置管部位的不同是引起
CRBSI的危险性主要因素之 一
• Kairaitis研究表明,股静脉
3/24/2020
13
细菌定植
细菌在管腔内的定植也称为生物膜的形成,是造成导管无法长期留 置的原因。 (1)生物膜是细菌吸附于导管壁后,分泌糖蛋白复合物,是细菌相 互粘连形成的膜状物。 (2)抗菌药物难以渗透生物膜内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显著降低。
无菌操作与置管技术
(1)医护人员置管无菌操作与操作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置管后 CRBSI的发生率。 (2)操作时间过长、置管困难及穿刺部位的盲穿时最主要的相关因 素 (3)Connie等报道,肠球菌属引起的置管感染与医护人员的手污染 有关。
置管较锁骨下静脉及颈内 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高
3/24/2020
14 12 10
8 6 4 2 0
股V
颈内V 锁骨下V
颈部出汗 较多,活 动大,易 受痰液、 呕吐物污 染
研究证明 CRBSI发 生率最低
12
导管留置时间
导管留置时间是CRBS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导管留置时间 延长可增加导管细菌定植及CRBSI的发生率; 导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国内薛春华研究显示,置管第8~14天CRBSI发生率最高。
离心方向挤出脓液 碘伏消毒 外敷庆大霉素或碘伏消毒液 两天换药一次
3/24/2020
6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定义
• 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出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患者
出现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 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
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 敏结果的致病菌。
3/24/2020
7
中心静脉器材的感染率
急性期CVC
PICC
PORT
隧道型CVC
留置时间
48小时-30天
1年
3年或以上 6个月-1年
CR-BSI发生率 5.3/1000 0.51/1000 0.21/1000
2.77/1000
置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