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每日一练

合集下载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4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4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四)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章溢,字三益,龙泉人。

始生,声如钟。

弱冠,与胡深同师王毅。

天性孝友。

父没.,未葬,火焚其庐。

溢搏颡①吁天,火至柩所而灭。

蕲、黄寇犯龙泉,溢从子存仁被执,溢挺身告贼曰:“吾兄止一子,宁我代。

”贼素闻其名,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

至夜绐守者脱归,集里民为义兵,击破贼。

俄.府官以兵来,欲尽诛诖误者。

溢走说石抹宜孙②曰:“贫民迫冻馁,诛之何为。

”宜孙然.其言,檄止兵,留溢幕下。

后论功累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

溢曰:“吾所将皆乡里子弟,肝脑涂地,而吾独取功名,弗忍也。

”辞不受。

以义兵属其子存道,退隐匡山。

明兵克处州,避入闽。

太祖聘之,与刘基、叶琛、宋濂同至应天。

太祖劳基等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溢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

”太祖伟其言,授佥营田司事。

巡行于江东两淮,分籍定税,民甚便之。

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镇之。

既至,宣布诏旨,诛首叛者,余党悉定。

时温州茗洋贼为患,溢命子存道捕斩之。

朱亮祖取温州,军中颇掠子女,溢悉籍还其家。

【注释】①搏颡:叩头②石抹宜孙:元朝将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父没.(2)欲降.之(3)俄.府官以兵来(4)宜孙然.其言2、以下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与.胡深同师王毅/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 以.义兵属其子存道/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 而.吾独取功名/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 时温州茗洋贼为.患/臣之进退,实为.狼狈3、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缚于柱/以勇气闻于诸侯C.留溢幕下/退隐匡山D.巡行于江东两淮/而君幸于赵王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

(2)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镇之。

5、本文表现了张溢的品质。

二、阅读下文,完成6-10题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

文言文每日一练6、7(1课时)

文言文每日一练6、7(1课时)

• 【译文】 译文】 •
工之侨得到了一棵优质梧桐树, 工之侨得到了一棵优质梧桐树, 把它砍削成了一张琴,这琴弹起来, 把它砍削成了一张琴,这琴弹起来,声 音就像金钟、玉磐的声音一样和谐、 音就像金钟、玉磐的声音一样和谐、悦 他自以为这琴是天下最好的了, 耳,他自以为这琴是天下最好的了,便 把它献给了朝中掌管礼乐的太常。 把它献给了朝中掌管礼乐的太常。太常 请国内最优秀的乐工察看了一下, 请国内最优秀的乐工察看了一下,说: 这琴不古。 就把琴退给了工之侨。 "这琴不古。"就把琴退给了工之侨。
• 四、州官放火 •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 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 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 上元放灯,吏人书榜揭予市曰: 火"。上元放灯,吏人书榜揭予市曰: 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老学庵笔记》 《老学庵笔记》
每日一练(7)
• 一、陶母责子退鲊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 • 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 “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 乃增吾忧也!”
• 二、钱大昕默坐观弈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 •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 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 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 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 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 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先得手。 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先得手。局 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 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 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 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 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 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 日默坐而已。 日默坐而已。
• 【译文】 译文】 • 田登做太守,忌讳别人直称其名。 田登做太守,忌讳别人直称其名。 有人冒犯,他一定大发雷霆。 有人冒犯,他一定大发雷霆。他手下 的小吏、兵士大多因此遭受鞭打。 的小吏、兵士大多因此遭受鞭打。 " 同音,于是全粥的人都把" 灯"与"登"同音,于是全粥的人都把" 说成是" 元宵节要放花灯, 灯",说成是"火"。元宵节要放花灯, 他手下的小吏不敢写"放灯" 他手下的小吏不敢写"放灯",便在悬 挂于街头的公告榜上写上: 挂于街头的公告榜上写上:"本州按照 惯例放火三天。 惯例放火三天。"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3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3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三)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王)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

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

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调知鄞县,通判舒州。

文彦博为相,荐其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欧阳修荐为谏官。

安石皆以祖母年高辞。

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召为群牧判官,改度支判官。

安石议论奇高,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其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于美官,唯患其不就也。

及赴是职,闻者莫不喜悦。

1、请写出高中阶段学过的王安石的一篇文章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擢.进士上第(2)乞.不次进用(3)能以.辨博济其说(4)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召(安石)为群牧判官,改度支判官B. (欧阳修)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C. 朝廷每欲畀(安石)于美官D. 及(安石)赴是职,闻者莫不喜悦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2)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5、请在文中找出能从侧面表现王安石才干的句子6、王安石学识渊博,好读书,善属文,才华横溢,是北宋时的大改革家。

从文中看,他认为要办大事就得要做到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吾居乎乡,客遗善笔二。

其一于友人,而用其一。

锐而端,圆而劲,以摹画咸与心称,爱之不忍妄用,遇佳纸墨洎文辞则以书,书毕涤而藏之。

恣意率手有所作,则用其次者。

是以虽甚久而犹新焉。

他日,友人至。

问其所得,则曰:“敝而弃之矣。

(完整版)文言文阅读每日一练1

(完整版)文言文阅读每日一练1

文言文阅读每日一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

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

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

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

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余日矣。

书再上,而志不得通。

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

阁下其亦察之。

(选自韩愈《昌黎先生集》,有删节)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举:提拔,推举B.四海皆已无虞.虞:欺骗,欺诈C.则将不暇.食与沐矣暇:闲暇时间D.亦宜引.而进之引:推荐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公在辅佐君主担任宰相的过程中,工作十分繁忙,常常吃一顿饭、洗一次头要分三次完成。

文言文阅读每日一练

文言文阅读每日一练

文言文阅读每日一练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尚书比部员外郎李君墓志铭曾巩康定初,先人寓南康,与李君居并舍。

是时君年未四十,游余父子间,相好也。

后十余岁,君为临安,遇余于浙西,道旧故,喜甚。

又十余岁,君已退而家居,复见之山阳。

又九岁,而君年七十有一以卒。

明年,其孤仲熊自山阳抵京师,拜且泣曰:“顾得铭也。

”余惟君游余父子间四十年矣,铭其可辞?君姓李氏,讳丕,字子京,初名真卿。

曾大父讳某。

大父讳某。

考讳某,赠光禄卿。

母丁氏,仙县太君。

继母王氏,仁寿县太君。

君海州朐山人,家故寒也。

学为士,自君始。

出举进士,中其科,得主楚之淮阴簿。

岁凶,转运使调军食,用君主宿州籴。

他州皆强赋,民犹不足,君随便开诱,粜者悦趋,籴最他州。

迁宁国军节度,掌书记,转运使属君市翎毛,君优致如主籴,所市以赤,数之至十万,复最他州。

又属君主作院,君考校程度,所作兵器总一万一千三百二十有四,皆精且利。

他军州事,有不能决者,多属君,君所决者三十有八事。

盖复太平州囚管寿活之,明通判歙州林瑀无罪释之,类如此。

于是能益白,荐者十三人。

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用荐者监兴元府税,急吏宽商,课赢十有七万。

岁中,以岁次迁秘书丞,以课迁太常博士,以覃恩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杭州临安县,召为审刑院详议官,赐绯衣银鱼。

迁尚书都官员外郎,通判蜀州。

蜀少事,然他州讼有积岁不能决者,转运使以属君,君所决八事,民信服之。

迁尚书职方员外郎,监在京内衣库,枢密使田况奏用君删定马军司条贯,既成,诏加赏赉。

滨州有狱久不能决,辞连大臣家子,遣吏治之辄辞,诏遣君乃决。

累迁尚书职方郎中,以母老出通判杭州,坐法免。

复为尚书比部郎中,监沂州承县盐酒税。

未逾月,自罢归。

又监陕州集津垛盐务,不行,以本官致仕。

元丰三年九月己卯以疾卒山阳之私第,十一月甲寅葬安乐乡之杨兴里。

(节选自《曾巩文集》)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4分)(1)用君主宿州籴.籴:(2)转运使属.君市翎毛属:(3)以课.迁太常博士课:(4)诏加赏赉.赉: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曾巩父子和李君交往了几十年,两家比较熟悉,所以仲熊从山阳县赶,向曾巩请求为其父写墓志铭,曾巩没有推辞。

文言文每日一练100题

文言文每日一练100题

21.世说新语.齐由、齐庄
孙齐由、齐庄二人,小时诣庾公。公 问齐由何字,答曰:“字齐由。”公曰: “欲 何齐邪?”曰:“齐许由。”齐庄何字, 答曰:“字齐庄。”公曰:“欲何齐?” 曰:“齐庄周。」公曰:“何不慕仲尼而慕 庄周?”对曰:“圣人生知,故难企慕。” 庾公大喜小儿对。
22晋书·阮籍传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 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 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 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 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7.世说新语.庾公乘的卢马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 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傲 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注释 庾公:庾亮,字元规,东晋颍川鄢陵(河南鄢陵西北) 人, 美姿容,善谈论,好老庄,有德望。官至征西大将 军、荆州刺史。 的卢:骏马,性烈。马白额人口至齿者名的卢。按迷信说 法,这是凶马,它的主人会得祸。 不安己:危害自己。 或:有的人 移:转嫁 达:通达
14搜神记.麇竺遇天使
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祖世货殖, 家赀①巨万。常从洛归,未至家数十里,见路次 有一好新妇,从竺求寄载。行可二十余里,新妇 谢去,谓竺曰:“我天使也。当往烧东海麇竺家, 感君见载,故以相语。”竺因私请之。妇曰: “不可得不烧。如此,君可快去。我当缓行,日 中,必火发。”竺乃急行归,达家,便移出财物。 日中,而火大发。 • 【注释】 ①赀:同“资”。
1.世说新语.割席分座 管宁①、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 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②,宁读如故, 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③,曰:" 子非 吾友也!" 「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时人,不仕而终。 ②轩冕:此单指车子。 ③宁割席分坐:后人以" 管宁割席" 、" 割席分坐" 喻朋友断交。

每日一练文言文

每日一练文言文

【每日一练•文言文第一期】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粗体字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宁信度2、翻译下列句子。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每日一练•文言文第二期】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粗体词的含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文言文翻译每日一练

文言文翻译每日一练

• ⑴召医而尤其故。
• 译文: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故。
• ⑵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
• 译文:那个卖药的人欺骗你而把他的老芋头卖出。
2021/10/10
17
• 17、阅读下面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
【3月10日 星期五】
• 齐王厚送女,欲妻屠牛吐。屠牛吐辞以疾。其友曰: “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何谓辞之?”吐应之曰: “其女丑。”其友曰:“子何以知之?”吐曰:“以 吾屠知之。”其友曰:“何谓也?”吐曰:“吾肉善, 如量而去苦少耳。吾肉不善,虽以他附益之,尚犹贾 不售。今厚送之,子丑故耳。”其友后见之,果 丑。——韩婴《韩氏外传》卷九
• 翻译:景公在位当政时, ①曾连续下雪三天而不放 晴。景公穿着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 上。晏子入宫觐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 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晏子说:“天真的不冷 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 ②“晏婴我听说古代 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 道别人冻着,自己安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 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 景公说:“好!寡人我受 教了。” ③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 寒煎熬的人们。
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
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
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诸有争讼
曲直,将质之于烈, ②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其以德感人若此。
• 译文: ①小时侯拜陈实为师,因道德高尚为乡里称 道。
• 译文: ②有的人到路上就返回来,有的人看到他的
•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
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 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大汇编江西省(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

(10分)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①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②。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③其馀。

”上④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⑤。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⑥云下。

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⑦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⑧之,以旌⑨直臣。

”(选自《汉书·朱云传》)【注释】①匡:辅助。

②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

③厉:激励,此有警戒之意。

④上:指汉成帝。

⑤张禹:汉成帝的老师。

⑥将:拿。

⑦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

⑧辑:连缀。

⑨旌:表彰。

11.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分)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1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廷()(2)已()(3)易()13.13、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

(2分)14.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分)15.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2分)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福安居盛家园,畜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

晨夕带雏出入,二雌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

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悲鸣不已。

白者频来顾视之,若代为悯恻。

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于黄白,而皆视为己子矣。

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竟复具一德。

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

【注】五德:指仁、义、礼、智、信。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而皆视.为己子矣()(2)竟复具.一德()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白者频来顾视之14.表现“二母鸡”和睦相处的句子是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文中的“一德”指的是____。

(3分)无锡市赈灾(节选)钱泳(清)嘉庆十有.九年,江南大旱,地势视无锡为高,被灾尤剧。

邑侯齐彦槐尝以事赴乡,窃.见赤地数千里,民间无米炊,爨(cuān )无薪.,汲无水,恻然忧之。

夫官发常平仓谷。

平粜(tiào )于民,便矣。

然远在数千里之外者,不能为升斗之米来也。

故官平粜,但能惠近民,不能惠远民。

殷富之家,以其余米平粜于其乡,远近..咸便矣。

然无升斗之资者,不能籴(dí)也。

故民平粜,但能惠次贫,不能惠极贫。

以此,定图赈之法。

至今岁三月,计捐钱十有二晚四千余缗(mín )矣。

而殷富之家,好行其德,复于其间为粥以.赈,城乡设厂十余处,计所捐又不下万数千缗,饥民赖以全活者无算。

呜呼,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嘉庆十有.九年(2)窃.见赤地数千里(3)爨(cuān )无薪.(4)远近..咸便矣9.下列句中的“以”与“复于其间为粥以赈”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土砾凸者为丘 B、策之不以.其道C、扶苏以.数谏故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1)被灾尤剧。

(1分)译文:(2)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译文:11.阅读全文后,你觉得齐彦槐具有怎样的情感和思想?请简要回答。

(2分)答:宁波(四)能言之鸭陆龟蒙①才名播海内,居吴中,然性浮薄。

时有内官②,经长洲,于水滨见一花鸭,弹之而毙。

守者告之,乃乘小舟,修表章,告内官曰:“某养此鸭,能人言;方欲上进,君何杀之?”乃将表示之。

内官惊而且惭,酬之银盏。

临行询之,竟解何言语。

陆曰“教来数载,能自呼其名尔!”【注释】①陆龟蒙:晚唐诗人。

②内官:宦官。

23.《古汉语词典》中“修”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乃乘小舟,修表章”中的“修”最恰当的解释是【】(2分)A.修饰B.整治C.书写D.学习24.文中划线句子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就做了这样的表示。

B.于是拿表章给内官看。

C.就表示一下态度。

D.于是表示要上告。

25.“内官惊而且惭”,其中“惊”“惭”的原因是什么?你觉得内官是怎样的人?(4分)金华(三)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咯,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21.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山东省淄博市(三)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做11—13题。

(5分)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

⑥不韵:不雅。

1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1分)落笔辄为人所传诵12、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①前后类.如此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⑵翻译下列句子。

(1分)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13、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1分)嘉兴(三)(9分)进士不读《史记》王士祯宋荔裳方伯①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②也。

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

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

”问:“太史公是何科进士?”曰:“汉太史,非今进士也。

”递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然而出。

[注释]①宋荔裳:宋琬,号荔裳,清初散文家。

方伯:明清时对布政使(官职)的称呼。

②清朝科举制度中进士的别称。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1)以《史记》对(2)遂取书阅之(3)不数行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亦不见佳,读之何益?22、本文刻画的老甲榜形象和我们课本中学到的哪一人物相似?请举一例.简要说明理由。

(3分)。

义乌市(三)(8分)余尝游于京师侯家①富人之园,见其所蓄②,自绝徼③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④,弈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一石,百钱买一花而不自惜。

然有竹据其间,或芟⑤而去焉,曰:“母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城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

然才遇霜雪,又槁⑥以死。

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

而江南人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节选自《任光禄竹溪记》)[注释]①侯家:王侯之家。

②蓄:蓄养,收藏。

③绝徼:极远的边地。

④其为园:他们建造园子。

⑤芟(shān):割。

⑥槁:干桔。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⑵然.()有竹据其间⑶或芟而去.()焉⑷毋以是.()占我花石地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22、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台州市(三)(10分)钟繇①魏钟繇,字元常。

少随刘胜入抱犊山②,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③等议用笔。

繇乃问蔡伯喈④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

乃自捶胸呕血。

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

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

由是繇笔更妙。

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⑤,如厕⑥终日忘归。

每见万类,皆书象之。

繇善三色书⑦,最妙者八分⑧。

(选自羊欣《笔阵图》)【注释】①钟繇(yïo):三国魏大臣,书法家。

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

②刘胜:行书首创者。

抱犊山:山名,在河南境内。

③魏太祖:曹操。

邯郸淳:魏文学家,对文字书法很有研究。

韦诞:魏书法家。

④蔡伯喈(jiē):东汉人,工书画。

⑤被穿过表:被子被手画穿了。

⑥如厕:到厕所去。

⑦三色书:楷书、行书、草书。

⑧八分:汉字书体名。

2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⑴诞惜不与.(▲)⑵及.诞死(▲)⑶遂.得之(▲)⑷皆书.象之(▲)24.理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太祖以.五灵丹救之A、或以.钱币乞之B、皆以.美于徐公C、卷石底以.出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25.文章写了钟繇痴迷学书的哪些表现?请作简要概括。

(3分)答:▲。

湖州市(三)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20 一22 题。

(8 分)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

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

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③。

心生疲厌,以为苦恼。

见人卖炭,时得速售。

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④。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百喻经》) 【注】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

②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

③售:卖出去。

④直:通“值”。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 分)(1)方.得一车方:(2)以.其贵故以:(3)世间愚人亦复如是.是: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 分)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2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3 分)绍兴市(三)(12分)南霁云①威武不能屈[唐]韩愈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②也,贺兰嫉巡、远③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疆留之。

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④,矢著其上砖半箭。

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