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每日一练答案

合集下载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4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4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四)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章溢,字三益,龙泉人。

始生,声如钟。

弱冠,与胡深同师王毅。

天性孝友。

父没.,未葬,火焚其庐。

溢搏颡①吁天,火至柩所而灭。

蕲、黄寇犯龙泉,溢从子存仁被执,溢挺身告贼曰:“吾兄止一子,宁我代。

”贼素闻其名,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

至夜绐守者脱归,集里民为义兵,击破贼。

俄.府官以兵来,欲尽诛诖误者。

溢走说石抹宜孙②曰:“贫民迫冻馁,诛之何为。

”宜孙然.其言,檄止兵,留溢幕下。

后论功累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

溢曰:“吾所将皆乡里子弟,肝脑涂地,而吾独取功名,弗忍也。

”辞不受。

以义兵属其子存道,退隐匡山。

明兵克处州,避入闽。

太祖聘之,与刘基、叶琛、宋濂同至应天。

太祖劳基等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溢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

”太祖伟其言,授佥营田司事。

巡行于江东两淮,分籍定税,民甚便之。

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镇之。

既至,宣布诏旨,诛首叛者,余党悉定。

时温州茗洋贼为患,溢命子存道捕斩之。

朱亮祖取温州,军中颇掠子女,溢悉籍还其家。

【注释】①搏颡:叩头②石抹宜孙:元朝将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父没.(2)欲降.之(3)俄.府官以兵来(4)宜孙然.其言2、以下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与.胡深同师王毅/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 以.义兵属其子存道/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 而.吾独取功名/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 时温州茗洋贼为.患/臣之进退,实为.狼狈3、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缚于柱/以勇气闻于诸侯C.留溢幕下/退隐匡山D.巡行于江东两淮/而君幸于赵王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

(2)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镇之。

5、本文表现了张溢的品质。

二、阅读下文,完成6-10题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

每日一练—32-文言文

每日一练—32-文言文

每日一练—32-文言文(2009-1-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

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

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

屡辟公府,不起。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

蕃在郡不接宾客,惟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

《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

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

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

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

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

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

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

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

《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吾无德以堪之。

灵帝初,欲蒲轮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

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

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

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相约敕,不犯其闾。

建安中卒。

选自《后汉书·卷五十三·徐稚列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屡辟公府,不起辟:被征辟B.去则县之县:通悬C.共言稼穑之事稼穑:农业劳动D.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固:痼疾9.以下各组,全都表现徐稚德高望重的一组是()A.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B.蕃在郡不接宾客,惟稚来特设一榻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C.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D.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相约敕,不犯其闾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稚家里很穷,平日自己耕种稼穑,为人恭俭谦让,周围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19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19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十九)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7分)张祜,字承吉,南阳人。

来寓姑苏,乐高尚,称处士。

骚情雅思,凡知已者悉当时英杰。

然不业程文。

元和、长庆间,深为令狐文公器许,镇天平日,自草表荐,以诗三百首献于朝,辞略曰:“凡制五言,包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

祜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几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

谨今缮录,诣光顺门进献,望宣付中书门下。

”祜至京师,属元稹号有城府,偃仰内庭。

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

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

”上颔之。

由是寂寞而归。

遂客淮南。

杜牧时为度支使。

极相善待,有赠云:“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祜苦吟,妻孥每唤之皆不应,曰:“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乎。

”性爱山水,多游名寺,如杭之灵隐、天竺,苏之灵岩、楞伽,常之惠山、善权,润之甘露、招隐,往往题咏绝唱。

尝谒淮南李相,祜称“钓鳌客”,李怪之曰:“钓鳌以何为竿?”曰:“以虹。

”“以何为钩?”曰:“新月。

”“以何为饵?”曰:“以‘短李’相也。

”绅壮之,厚赠而去。

卫蘧伯玉①耻独为君子,令狐公其庶几,元稹则不然矣。

十誉不足,一毁有余,其事业浅深,于此可以观人也。

稹谓祜雕虫琐琐,而稹所为,有不若是耶?忌贤嫉能,迎户而噬,略己而过人者穿窬②之行也。

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声华不借钟鼎,而高视当代,至今称之。

不遇者天也,不泯者亦天也,岂若彼取容阿附,遗臭之不已者哉。

选自《唐才子传》,有删节[注]①:卫蘧伯玉,人名。

卫国灵公时著名的贤大夫,品德高尚,光明磊落,笃行不倦,慎德深思。

历来人们都认为他是卫国形象的代表。

②穿窬(yú):穿壁翻墙,指偷窃行为。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靡.有宗师 ( ) (2)诣.光顺门进献( )(3)绅壮.之 ( ) (4)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极相.善待/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令狐公其.庶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以.诗三百首献于朝/以.勇气闻于诸侯 D.深为.令狐文公器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3.文章中,元稹向皇上说的话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1)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十三)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十三)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十三)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琴谕(明)宋濂客有为予言,楚越之交恒多山。

山民齐氏者,不识琴。

问人曰:“何谓琴?”或答之曰:“琴之为制,广前狭后,圆上方下,岳首而越底①,被之以丝,则铿铿然泠泠然可听也。

”齐氏悦曰:“是知琴也。

”一日,至通都大邑,见负筑来者,亟趋视之,惊曰:“是不类广前狭后、圆上方下者耶?”反侧视之,良久又曰:“是不类岳首而越底者耶?”以指横度之,则亦有声出丝间,复曰:“是又不类铿铿泠泠之可听耶?”遂力致其人而归,师之三年,早晚不辍,自以为尽其技也。

向之告者偶过焉。

闻其声辄瞿然曰:“子习者筑也,非琴也。

不然,何若是嘈杂淫哇也?”因出琴而鼓。

齐氏闻之,蹙额曰:“子绐②我矣!子绐我矣!淡乎如大羹③玄酒④,朴乎若蒉桴⑤土鼓,不足乐也。

予所嗜者异乎是,若鸾凤之鸣,若笙箫之间作,若燕赵美人之善讴。

吾不知子琴之为筑,吾筑之为琴也。

请终乐之。

”嗟夫!琴之为器,人所易识。

山民乃筑当之。

则夫强指乡愿⑥为君子,日爱之而不知厌者,尚何怪乎?感斯言,作琴谕。

[注]①岳首而越底:琴头象山,琴底有小孔。

②绐:欺骗。

③大羹:未放调味料的肉汤。

④玄酒:兑水的酒。

⑤蒉桴:用土块做成的鼓槌。

⑥乡愿:外貌忠厚老实,讨人喜欢,实际上却不能明辨是非的老好人。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亟.趋视之(2)若笙箫之间.作(3)请终.乐之(4)山民乃.筑当之2、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和()。

A、楚越之交恒多山B、师之三年,早晚不辍C、若燕赵美人之善讴D、吾不知子琴之为筑E、山民乃筑当之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齐氏悦曰:“是知琴也。

”(2)向之告者偶过焉。

4、从文中可见,作者之所以作此文的目的是。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9题。

甲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①也,太过。

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

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

2018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每日一练答案1

2018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每日一练答案1

2018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每日一练答案12018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每日一练答案1主编:任秋祯责任编辑:邹昆宏廖东平目录班昭续《汉书》. 2蔡文姬求情. 3炳烛而学. 4薛奎识范镇. 5芮伯献马贾祸. 6及之而后知. 7管仲破厚葬. 8董叔攀附权贵. 9王昭君出汉宫. 10魏收改武学文. 11千轴不如一书. 12答苏迈书. 14答李几仲书. 15黄庭坚论书法. 16强弱之辩. 17邴原戒酒. 18金农与苍头. 19陈章侯蔑视显贵者. 20李西涯与程篁墩. 21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22黄鲁直敬重苏轼. 23张明善讥张士德. 24王积薪闻棋. 25苏东坡北归. 26李贺作诗. 27蒲松龄之妻. 28李泰伯改字. 29康德涵救李梦阳. 30余文坼意外遂愿. 31文人相轻. 32杨维桢执教. 33青文胜为民请命. 34郑板桥知潍县. 35王恭从会稽还. 36韩云门娶盲女. 37蔡邕被害. 38观第五泄记. 39宴客摆阔. 40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41商於子驾豕. 42诸葛亮传略. 43申屠敦之鼎. 44杭世俊喜博. 45里社祈晴文. 46赞刘谐. 47匡衡凿壁借光. 48杨万里忧国. 49苏轼私识范仲淹. 50金农为盐商解窘. 51蔡邕听琴. 52郑玄对应劭. 53冯梦龙补《西楼记》. 54萧何难汉高祖. 55永某氏之鼠. 56陈亢问于伯鱼. 57郭琇面劾权臣. 58严君平不仕. 59海市蜃楼. 60晏殊诚实. 61龚遂为渤海太守. 62班昭续《汉书》【文段翻译】扶风曹世叔妻子,是同郡班彪的女儿,名叫昭,字惠班.班昭学识广博,才华很高,曹世叔死得早,班昭洁身自爱,符合当时社会对妇会的要求。

她的哥哥班固撰写《汉书》,其中的八表及《天文志》还没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编纂《汉书》。

皇帝还常常把班昭诏进皇宫去,要皇后和众贵人把她当作老师,称她为大家。

每当有人贡献稀奇的东西来,皇帝就下诏命班昭作赋写颂。

每日一练文言文

每日一练文言文

【每日一练•文言文第一期】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粗体字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宁信度2、翻译下列句子。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每日一练•文言文第二期】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粗体词的含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暑假作业——部编版三年级下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doc

暑假作业——部编版三年级下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doc
21.“予”在文中指“我”,读音是(________)。这个寓言故事教育我们要________。
阅读理解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③钟大不可负④。以椎⑤毁之,钟况然⑥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⑦掩其耳。恶⑧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⑨矣。为人主而恶闻其过,非犹此也?恶人闻其过尚犹可。
——选自《笑林》
(注释)①既:既然。②之:代指猴毛。③方:才。④胜:能忍受。
12.根据注释,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把“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改为陈述句。
28.这则故事后来衍化为俗语,这句俗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嫦娥奔月
羿①请②不死之药于西王母③,羿妻姮(héng)娥④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chán)蜍(chú),而为月精。
(注释)①羿:尧时的善射者。②请:求。③西王母:仙人名。④姮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读改姮为嫦。
A.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B.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C.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D.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23.下列词语中的“亡”与“范氏之亡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是()
A.亡羊补牢B.家破人亡C.亡命天涯D.亡魂丧胆
24.联系文意说一说,“得钟者”的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到齐国。亡,逃亡。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③则:但是。④负:用背驮东西。⑤椎:槌子或棒子。⑥况(huàng)然:形容钟声。⑦遽(jù):立刻。⑧恶:害怕。⑨悖(bèi):荒谬。

每日一练 文言文

每日一练 文言文

1、正因为有文学的影响,所以不论世事如 何变幻,她始终能保留着心中那一份最初 的浪漫与纯真,尽管在别人看来,有点不 可理喻。 2、在二楼小说阅览区,两位40岁上下的中 年人干脆脱下凉鞋,光脚盘腿坐在椅子上 看书,路过的市民纷纷侧目而视。 3、这个人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出神入 化,有时听起来竟忘记了吃饭和睡觉。
1、像《变形记》这样在内容与表达方面 不可理喻的作品,一般的读者往往对其 敬而远之 2、狮身人面像的鼻子竟然不胫而走。 3、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 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 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 得骄人业绩。 4、欧盟在诸多涉及俄罗斯利益的国际政 治问题上往往不为已甚,常常与俄暗通 款曲。

1、每天从开市到收市,他的目光都一 直盯着这走势不即不离的股票,一遍一 遍地推算自己的判断究竟有多少分把握 2、吕徽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 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3、网上购物眼下正以快捷省钱的优点 而大行其道,但由于经营者不稂不莠, 网购陷阱却也不少 4、颐和园的设计风格真是独具匠心, 不落窠臼

1、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广,很多学生 家长并不希望让孩子蹲在家里整天读书, 他们会选择让孩子学一些舞蹈、绘画、乐 器等特长,以培养子女的兴趣爱好,这也 是家教市场不瘟不火的原因之一。 2、对于国奥队临阵换帅,孙继海表示这真 是大快人心,中国足协终于作出了一个正 确的抉择,知错就改很有魄力。



1、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 ,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 困难吓倒。 2、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 ,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 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3、从政治角度说,以军已经沉重打击了哈 马斯武装,但要彻底消灭哈马斯武装恐怕 难以做到,因此以方仍希望能通过外交手 段和军事压力,迫使哈马斯签下一份城下 之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每日一练参考答案主编:任秋祯责任编辑:邹昆宏廖东平目录班昭续《汉书》 (4)蔡文姬求情 (5)炳烛而学 (6)薛奎识范镇 (7)芮伯献马贾祸 (8)及之而后知 (9)管仲破厚葬 (10)董叔攀附权贵 (11)王昭君出汉宫 (12)魏收改武学文 (13)千轴不如一书 (14)答苏迈书 (16)答李几仲书 (17)黄庭坚论书法 (18)强弱之辩 (19)邴原戒酒 (20)金农与苍头 (21)陈章侯蔑视显贵者 (22)李西涯与程篁墩 (23)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24)黄鲁直敬重苏轼 (25)张明善讥张士德 (26)王积薪闻棋 (27)苏东坡北归 (28)李贺作诗 (29)蒲松龄之妻 (30)李泰伯改字 (31)康德涵救李梦阳 (32)余文坼意外遂愿 (33)文人相轻 (34)杨维桢执教 (35)青文胜为民请命 (36)郑板桥知潍县 (37)王恭从会稽还 (38)韩云门娶盲女 (39)蔡邕被害 (40)观第五泄记 (41)宴客摆阔 (42)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43)商於子驾豕 (44)诸葛亮传略 (45)申屠敦之鼎 (46)杭世俊喜博 (47)里社祈晴文 (48)赞刘谐 (49)匡衡凿壁借光 (50)杨万里忧国 (51)苏轼私识范仲淹 (52)金农为盐商解窘 (53)蔡邕听琴 (54)郑玄对应劭 (55)冯梦龙补《西楼记》 (56)萧何难汉高祖 (57)永某氏之鼠 (58)陈亢问于伯鱼 (59)郭琇面劾权臣 (60)严君平不仕 (61)海市蜃楼 (62)晏殊诚实 (63)龚遂为渤海太守 (64)班昭续《汉书》【文段翻译】扶风曹世叔妻子,是同郡班彪的女儿,名叫昭,字惠班.班昭学识广博,才华很高,曹世叔死得早,班昭洁身自爱,符合当时社会对妇会的要求。

她的哥哥班固撰写《汉书》,其中的八表及《天文志》还没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编纂《汉书》。

皇帝还常常把班昭诏进皇宫去,要皇后和众贵人把她当作老师,称她为‚大家‛。

每当有人贡献稀奇的东西来,皇帝就下诏命班昭作赋写颂。

当时《汉书》刚问世,有很多人不大读得懂,班昭的同乡马融就住在藏书阁下,向她学习《汉书》。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评说】范晔:(班昭)博学高才,(丈夫)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徐钧:有妇谁能似尔贤,文章操行美俱全。

一编汉史何须续,女戒人间自可传。

萧良有:班昭汉史,蔡琰胡笳。

凤凰律吕,鹦鹉琵琶。

刘克庄:为孟坚补史,班昭才学,中郎传业,蔡琰词章。

刘体信:班昭续成《汉书》,马融在当时,亦博学者,请伏阁从班昭受句读,其识见过后人远矣伟矣。

清溪徐曼仙畹兰:倾倒班昭续史才,十年别梦绕苏台。

康有为:以敬姜之德、班昭之学、秦良玉之勇毅、辛宪英之清识、李易安之词章、宋若宪之经术,列于须眉男子中,亦属凤毛鳞角。

【思考与练习答案】1.解释:①终②总是2.翻译:①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就,到;踵,继续);②像跟老师一样向她学习。

蔡文姬求情【文段翻译】董祀作屯田都尉的官职,触犯法律被判决死罪。

蔡文姬面见曹操请求(赦免)他。

当时大臣、名士以及从远方外国来的使者满满的坐在殿里。

曹操对他的客人们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门外,今天我请诸位见一见。

”蔡文姬进来的时候,头发凌乱,光脚走路,向曹操磕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语意非常酸楚哀痛,众人都被她感动了。

曹操说:“就算真的像你说得那么可怜,但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下去了,怎么办呢?”蔡文姬说:“明公您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于是派人追回文书赦免了董祀的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

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

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评说】蔡文姬面见曹操请求赦免董祀,并为之不懈努力,可见文姬一个足智多谋,与人友善,并且为所爱之人敢于抗争的一个人。

【思考与练习答案】1.解释:①拜见②赤足③马棚④勇敢的士卒2.翻译:①表露的思想极悲哀,听的人都因此改变了脸色;②确实同情你(相,你);③救助将要被处死的人。

3.被动词。

炳烛而学【翻译】晋平公向师旷询问道:“我年纪七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

(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啊!”【文化常识】"师旷"及其他。

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

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有个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有个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评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把人生各个年龄阶层求学的情况比作太阳和蜡烛的光亮,这是个很不错的比喻。

虽则烛光不如阳光那样明亮,但比黑暗却明亮的多,炳烛而学一词为师旷劝谏晋平公不要因为年老而担心学习太晚所设之比喻。

师旷的分析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学习的状态是有所不同的,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但他的分析同样告诉我们:不管怎么样,学习对人总是有好处的,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思考与练习答案】1.解释:①迟、晚②怎么敢③好2.翻译:①哪有做臣子的跟国君开玩笑的呢?②点燃蜡烛明行走跟在黑暗中摸索而行哪个好呢?3.它指代:下面一段话。

4.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总比不学习好。

薛奎识范镇【文段译文】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

薛奎作四川地方长官时,初次见面就很喜欢他。

把他拉到官府,让他给自己的孩子讲授学问。

范镇自己愈加谦让,每每走过薛奎的府门便小跑而过(以示恭敬)。

过了一年,人们都不知道他是地方长官的宾客。

等薛奎从四川回调的时候,用马车载着范镇一同返回京城。

有的人问薛奎在四川有什么收获,薛奎回答道:“得到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物,应该会以文章才学为世所知。

”【文言知识】“阳”与“阴”。

古代山的南面叫“阳”,山的北面叫“阴”。

上文“华阳”,即华阳县,它当在华山之南;又,“华阴”,当在华山之北。

而水的南面称“阴”,水的北面称“阳”,恰与山相反。

江苏省的“江阴”市,当在长江的南面;“淮阳”县当在淮河的北面。

【评说】范镇十八岁之年,偶遇成都知府薛奎,接谈之间,赏识其才,惊谓“此乃庙堂之人也!”遂聘至官舍为子弟讲学授课。

范镇却不因此就稍有傲气,他坚持独自步行进出,既不乘车坐轿,亦不许迎送,如此一年有余,守门人尚不知他乃府台上宾。

后来薛奎还朝,随带范镇入京,欣然向人夸示在蜀中“得一伟人”,并预言范镇“将以文学名世”。

果然范镇赋诗论文,迅即蜚声京华。

被评为像司马相如、陈子昂那样;一出剑门即表仪一代,领袖百家的人物。

为人处世,我们该向范镇学习,要懂得谦虚谨慎,对人对事的态度不要骄狂,不要乱摆架子,否则就会使自己处在四面楚歌之中,被世人讥笑和瞧不起。

只有不居功自夸、不肆意张扬、平易近人的人才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受到别人的欢迎和拥戴。

【思考与练习答案】1.解释:①使②更加③退让④到、前往⑤超过2.翻译:①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②等到薛奎回京城,便带着他一同走;③必然凭文学出名。

芮伯献马贾祸【文段译文】周厉王派芮伯率领军队攻打戎,得到一匹良马,芮伯想把它献给周厉王。

芮季劝阻说:“不如舍弃这主意。

大王贪欲无厌,而且又好听信别人的谗言。

现在在军队回来的时候献上马,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认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求。

你没有东西应酬他们,他们就会在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

这样做是招引祸患啊。

”芮伯不听劝告,终于把马献给了周厉王。

荣夷公果然派人来向芮伯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诬陷中伤芮伯。

说:“芮伯还有藏私啊!”周厉王大怒,将芮伯逐出。

君子谈到这件事都说芮伯也有过错。

你既然知道大王贪得无厌,却又诱引他的贪欲,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

【文言知识】伯仲叔季:“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

老大往往取名为“伯”。

上文芮伯,看来是老大。

老二叫“仲”。

孔子排行第二,故取名仲尼,后人亦称之为孔老二。

老三叫“叔”,老四叫“季”。

上文“芮季”看来是芮伯的小弟了。

月份则是以“孟仲季”排列的,如春季第一个月为“孟春”,第二个月为“仲春”,第三个月为“季春”,夏、秋、冬以此类推。

【评说】芮季头脑清晰,冷静,对事物的看法入木三分,他劝诫芮伯不该献马,会遭致祸端,但芮伯居功自喜,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并不接受芮季善意的劝告,他明明知道大王贪得无厌,却又诱引他的贪欲。

从芮伯的角度看,虽然他的献马有个人邀功的嫌疑,但我们不能否定他对大王的好意,但好心却未必能办成好事。

要想办好事,只有美好的愿望是不行的,光靠一颗火热的好心是不够的,还要有表达和传递好心的方式,要有办成好事的谋略技巧,有循序渐进的步骤。

狗的主人在教训他的狗,你为了保护动物去打人家主人,你想救助的狗反过来会咬你,你能怨狗恩将仇报的咬你吗?地震中刚救出来的伤者,你不懂救护知识,上去就背走,被救出的人,没被地震压死,可能让你折腾死了。

好心不一定能办成好事,有客观的原因,但更多是主观的原因。

在办好事前,一定细想下,你要办的好事,对于被施予者来说,他是不是领情,是不是理解你的用意或者欢迎你的施予。

而且你要办的好事,从结果导向来看,不仅是对你有利,对被施者也应是有利的才行。

凡事因势利导,不可率性强求。

欲求和谐冲盈,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思考与练习答案】1.解释:①同“率”②抛弃③满足④最终⑤赶走2.翻译:①你没什么用来应付他们;②这会招致灾难的;③就在周厉王前诬陷他;④你明知周厉王贪财却开了口,这是芮伯的过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