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一)

合集下载

寒假作文:六年级语文每日一练,假期提高必备资料!

寒假作文:六年级语文每日一练,假期提高必备资料!

六年级语文每天一练(1)一、将下列诗题与作者用直线连起来(6分)《游园不值》白居易《忆江南》苏轼《春日》杜牧《泊船瓜洲》王安石《题西林壁》朱熹《清明》叶绍翁二、填植物,补充诗句(8分)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满皇都。

3、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4、停车坐爱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混芳尘。

6、小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少一人。

8、羌笛何须怨,春风不度玉门关。

三、下列划线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1分A、本来要解决的问题不大,谁知他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也谈不拢。

B、不是冤家不聚头,我和我的同桌每天都要经历几次争吵。

C、我一看这道题,顿时傻眼了,这时下课铃响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胡乱写了个答案,交了试卷。

D、李兵指着宝刚说:“你不要光说他的不是,我看你的问题很严重,比起他来,你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四、请为上联“梨花院落溶溶月”选出下联(1分)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五、你能填出多少主人公?(8分)入木三分()七擒七纵()三顾茅庐()才高八斗()乐不思蜀()四面楚歌()多多益善()纸上谈兵()高山流水()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一、读下列诗句,判断写的是哪个季节(5分)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读下列诗句,判断写的是那个节日(5分)1、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三、我是小小百科家(15分)1、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完整版)文言文阅读每日一练1

(完整版)文言文阅读每日一练1

文言文阅读每日一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

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

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

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

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余日矣。

书再上,而志不得通。

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

阁下其亦察之。

(选自韩愈《昌黎先生集》,有删节)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举:提拔,推举B.四海皆已无虞.虞:欺骗,欺诈C.则将不暇.食与沐矣暇:闲暇时间D.亦宜引.而进之引:推荐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公在辅佐君主担任宰相的过程中,工作十分繁忙,常常吃一顿饭、洗一次头要分三次完成。

文言文-2021届高三语文寒假作业必刷题(新高考地区专用)

文言文-2021届高三语文寒假作业必刷题(新高考地区专用)

2021高三寒假作业必刷题01文言文(1)一、【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言文阅读(20分)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

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

帝亲拔为第一。

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寻丁父忧,归。

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

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

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十年,改知赣州。

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

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

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

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

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B.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C.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D.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2020年 六年级每日一练-寒假

2020年 六年级每日一练-寒假

六年级语文每一练(1)一、将下列诗题与作者用直线连起来(6分)《游园不值》白居易《忆江南》苏轼《春日》杜牧《泊船瓜洲》王安石《题西林壁》朱熹《清明》叶绍翁二、填植物,补充诗句(8分)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满皇都。

3、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4、停车坐爱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混芳尘。

6、小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少一人。

8、羌笛何须怨,春风不度玉门关。

三、下列划线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1分A、本来要解决的问题不大,谁知他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也谈不拢。

B、不是冤家不聚头,我和我的同桌每天都要经历几次争吵。

C、我一看这道题,顿时傻眼了,这时下课铃响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胡乱写了个答案,交了试卷。

D、李兵指着宝刚说:“你不要光说他的不是,我看你的问题很严重,比起他来,你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四、请为上联“梨花院落溶溶月”选出下联(1分)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五、你能填出多少主人公?(8分)入木三分()七擒七纵()三顾茅庐()才高八斗()乐不思蜀()四面楚歌()多多益善()纸上谈兵()高山流水()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一、读下列诗句,判断写的是哪个季节(5分)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读下列诗句,判断写的是那个节日(5分)1、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三、我是小小百科家(15分)1、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文言文每日一练100题

文言文每日一练100题

的卢:骏马,性烈。马白额人口至齿者名的卢。按迷信说 法,这是凶马,它的主人会得祸。
不安己:危害自己。
或:有的人
移:转嫁
达:通达
整理ppt
7
8.搜神记.园客养蚕
园客者,济阴人也。貌美,邑人多欲 妻之,客终不娶。尝种五色香草,积数十 年,服食其实。忽有五色神蛾,止香草之 上,客收而荐之以布,生桑蚕焉。至蚕时, 有神女夜至,助客养蚕,亦以香草食蚕。 得茧百二十头,大如瓮,每一茧缫六七日 乃尽。缫讫,女与客俱仙去,莫知所如。
整理ppt
12
13隋书.韩擒虎
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 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 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 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 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 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 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 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
割席分坐" 喻朋友断交。
整理ppt
1
2.包拯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 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 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 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 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 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整理ppt
2
3.梦溪笔谈.善求古人心意
欧阳公①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 粗。丞相正肃吴公②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 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③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 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④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⑤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 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注释】 ①欧阳公:欧阳修。 ②正肃吴公:即吴育,谥号正肃。 ③披哆(chǐ):文中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披: 散开。哆:张开口的样子。 ④房敛:文中是“花冠收紧”的意思。房:花房,指花瓣 的总体,也就是花冠。 ⑤睛:眼珠,文中指瞳孔。

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一)读书佐酒(12分) (元)陆友仁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

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

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

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 (选自《研北杂志》)【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

④子弟:家中的晚辈。

⑤觇(chān)偷看。

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

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

上,指刘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好.饮酒() (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3)遽抚.掌曰()(4)此天以授.陛下()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以.一斗为率(把、用)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D、与上会于.留(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二)(9分)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5.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邴原少孤孤:失去父亲B. 一则羡其不孤羡:羡慕C.二则羡其得学其:代词,自己D.师恻然曰恻然:悲伤或同情的样子。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每日一练文言文

每日一练文言文

【每日一练•文言文第一期】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粗体字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宁信度2、翻译下列句子。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每日一练•文言文第二期】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粗体词的含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08寒假作业(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08寒假作业(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试题(共20小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及其家穿.井穿:挖掘,开凿B.闻.之于宋君闻:知道,听说C.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于:向,对D.不若无闻.也闻:知道,听说(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宋之.丁氏/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B.及其.家穿井/其.人舍然大喜C.有闻而.传之者/学而.不思则罔D.闻之于.宋君/其一犬坐于.前(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BA.家无井而出溉汲。

翻译: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

B.国人道之。

翻译:国都中的人在道路边谈论这件事。

C.吾穿井得一人。

翻译: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D.得一人之使。

翻译: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A.本文选自《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共26卷,160 篇。

B.本文中多次用到“闻”“传”“道”这几个词语,让读者能充分想象到世人口口相传“丁氏穿井得一人”的热闹情境、惊奇神态和信以为真的心理。

C.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

寓言的主人公必须是人,且常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字数不多,言简意赅。

D.本文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考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文言翻译;内容理解;寓言神话;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答案】(1)B(2)A(3)B(4)C【分析】译文: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假文言文巩固练习(一)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戚将军景通,字世显,定远人。

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因功以军政掌印。

部使者举孝廉,升江南运粮把总。

至则祛积弊,却羡余①。

比输太仓,故有鬻筹之弊②,客以告。

作色曰:“景通自结发事君,壹勿欺。

吾宁受簿责,毋宁自欺。

”已输仓,不中计,对簿度支③,当降级。

所部张千户者怀赢金三百馈之。

景通笑曰:“吾以不欺受罪,顾纳赢金为欺耶?”事白复官。

戚勋以总督备倭至,欲引将军为同姓。

景通谢曰:“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

即自附,玺书之谓何?”卒却之。

拜总督备倭,升山东都司佥书,升大宁都司掌印。

河间治河,久未底绩。

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

大宁缺佥书一人,部署匈奴内附者,景通言“安荣可”。

荣奉百金为寿,目摄之曰:“吾荐贤,故荐君。

以此相加,则吾荐非也。

”荣惭而退。

……斑白始有子,曰继光。

继光綦履④过庭,将军大诟曰:“童子何如!綦履必锦衣,锦衣必肉食。

尔父清白,必不尔餍。

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既知为外氏所遗,卒裂綦废勿著。

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

命绮疏⑤四户,列两楹间。

工请益绮疏十二。

景通曰:“使吾无得罪于先世,犹聚族于斯,四户足矣。

不然,此且不保。

”季年画策备胡,累数百牍。

(李贽《叙藏书》)
【注释】①羡余:古代官吏以无名杂税巧取豪夺,而以赋税盈余名义进贡皇室的部分财物,称“羡余”。

②鬻筹:指虚报纳入官仓的粮食数量以谋取私利。

③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富的统计和支调。

④綦履:绣花鞋。

綦,鞋上花纹。

⑤绮疏:雕饰花纹的窗户。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当.降级(2)景通谢.曰
(3)卒却.之(4)工请益.绮疏十二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B.以此相加,则.吾荐非也他植者则.不然
C. 犹聚族于.斯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故有鬻筹之.弊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吾以不欺受罪,顾纳赢金为欺耶
季年画策备胡,累数百牍
4、简析文中画波浪线“目摄之”一句的作用
5、本文表现了戚景通、和的品质。

二、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夜游孤山记
余至湖上①,寓辋川四可楼已半月。

辋川者,家学士兄戒庵别业也。

楼面孤山,暑甚,未能往。

七夕后五日,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

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湖碧天青,万象澄澈。

余游兴跃然,偕学士,呼小艇,渡孤山麓。

从一奚童,登放鹤亭,徘徊林处士墓下②。

已舍艇,取径沮洳间,至望湖亭③。

凭槛四眺,则湖圆如镜,两高④、南屏诸峰,回合如大环。

盖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

亭废,今为龙王祠。

西行过陆宣公祠,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

并湖行二里许,足小疲,坐泠桥石阑。

学士指点语余曰:“宋贾似道⑤后乐园废址,在今葛岭;又记称水竹院在西泠桥南,左挟孤山,右带苏堤,当即此地。

”嗟乎!岚影湖光,今不异昔,而当时势焰之赫奕,妖冶歌舞亭榭之侈丽,今皆亡有,既已荡为寒烟矣!而举其姓名,三尺童子犹欲唾之。

而林逋一布衣,垂六百余年,遗迹顾今尚存,何耶?相与慨叹久之。

孤山来,经僧舍六七,梵呗寂然,惟凤林寺闻钟声寥寥也。

作记以游之明日。

【注释】①湖:指西湖。

②林处士:指林逋,安君复,杭州钱塘人,初游江淮间,后归隐杭州西湖之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

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因有“梅妻鹤子”之称。

③沮洳(jù rù):低湿的地带。

④两高:指武林山上的南高峰和北高峰。

南屏:西湖南边
的南屏山。

⑤贾似道:南宋奸相。

6、根据文意,作者写下这篇“记”的时间是农历月日。

7、简析文中划线句“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湖碧天青,万象澄澈”的表达效
果。

8、下列对“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祠的左边右边有几十个人住着,树林中隐隐约约看得见灯火。

B.祠的左右住有几十户人家,灯火在丛生的草木间忽隐忽现。

C.大概住着几十户人家,在灯光中树林隐隐约约看得见。

D.祠的左右大概住有几十户人家,灯火在草木丛间忽隐忽现。

9、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10、本文是一篇出色的抒情寄慨的山水小品文,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