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二)

合集下载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4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4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四)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章溢,字三益,龙泉人。

始生,声如钟。

弱冠,与胡深同师王毅。

天性孝友。

父没.,未葬,火焚其庐。

溢搏颡①吁天,火至柩所而灭。

蕲、黄寇犯龙泉,溢从子存仁被执,溢挺身告贼曰:“吾兄止一子,宁我代。

”贼素闻其名,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

至夜绐守者脱归,集里民为义兵,击破贼。

俄.府官以兵来,欲尽诛诖误者。

溢走说石抹宜孙②曰:“贫民迫冻馁,诛之何为。

”宜孙然.其言,檄止兵,留溢幕下。

后论功累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

溢曰:“吾所将皆乡里子弟,肝脑涂地,而吾独取功名,弗忍也。

”辞不受。

以义兵属其子存道,退隐匡山。

明兵克处州,避入闽。

太祖聘之,与刘基、叶琛、宋濂同至应天。

太祖劳基等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溢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

”太祖伟其言,授佥营田司事。

巡行于江东两淮,分籍定税,民甚便之。

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镇之。

既至,宣布诏旨,诛首叛者,余党悉定。

时温州茗洋贼为患,溢命子存道捕斩之。

朱亮祖取温州,军中颇掠子女,溢悉籍还其家。

【注释】①搏颡:叩头②石抹宜孙:元朝将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父没.(2)欲降.之(3)俄.府官以兵来(4)宜孙然.其言2、以下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与.胡深同师王毅/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 以.义兵属其子存道/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 而.吾独取功名/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 时温州茗洋贼为.患/臣之进退,实为.狼狈3、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缚于柱/以勇气闻于诸侯C.留溢幕下/退隐匡山D.巡行于江东两淮/而君幸于赵王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

(2)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镇之。

5、本文表现了张溢的品质。

二、阅读下文,完成6-10题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

寒假作文:六年级语文每日一练,假期提高必备资料!

寒假作文:六年级语文每日一练,假期提高必备资料!

六年级语文每天一练(1)一、将下列诗题与作者用直线连起来(6分)《游园不值》白居易《忆江南》苏轼《春日》杜牧《泊船瓜洲》王安石《题西林壁》朱熹《清明》叶绍翁二、填植物,补充诗句(8分)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满皇都。

3、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4、停车坐爱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混芳尘。

6、小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少一人。

8、羌笛何须怨,春风不度玉门关。

三、下列划线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1分A、本来要解决的问题不大,谁知他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也谈不拢。

B、不是冤家不聚头,我和我的同桌每天都要经历几次争吵。

C、我一看这道题,顿时傻眼了,这时下课铃响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胡乱写了个答案,交了试卷。

D、李兵指着宝刚说:“你不要光说他的不是,我看你的问题很严重,比起他来,你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四、请为上联“梨花院落溶溶月”选出下联(1分)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五、你能填出多少主人公?(8分)入木三分()七擒七纵()三顾茅庐()才高八斗()乐不思蜀()四面楚歌()多多益善()纸上谈兵()高山流水()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一、读下列诗句,判断写的是哪个季节(5分)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读下列诗句,判断写的是那个节日(5分)1、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三、我是小小百科家(15分)1、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3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3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三)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王)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

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

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调知鄞县,通判舒州。

文彦博为相,荐其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欧阳修荐为谏官。

安石皆以祖母年高辞。

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召为群牧判官,改度支判官。

安石议论奇高,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其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于美官,唯患其不就也。

及赴是职,闻者莫不喜悦。

1、请写出高中阶段学过的王安石的一篇文章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擢.进士上第(2)乞.不次进用(3)能以.辨博济其说(4)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召(安石)为群牧判官,改度支判官B. (欧阳修)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C. 朝廷每欲畀(安石)于美官D. 及(安石)赴是职,闻者莫不喜悦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2)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5、请在文中找出能从侧面表现王安石才干的句子6、王安石学识渊博,好读书,善属文,才华横溢,是北宋时的大改革家。

从文中看,他认为要办大事就得要做到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吾居乎乡,客遗善笔二。

其一于友人,而用其一。

锐而端,圆而劲,以摹画咸与心称,爱之不忍妄用,遇佳纸墨洎文辞则以书,书毕涤而藏之。

恣意率手有所作,则用其次者。

是以虽甚久而犹新焉。

他日,友人至。

问其所得,则曰:“敝而弃之矣。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二十)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二十)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二十)答案(一)1.(4分)⑴停止;不再继续⑵认为……有才德⑶赠送⑷完毕2.(2分)B (A项中“善容物者也”的“善”是“擅长”的意思,后句的“善”表示“容易”;B项两句中的“好”都为“喜爱”的意思;C项“君以布衣叩阍抗疏”的“以”为介词,表示“以……的身份”,“父尝刲股以疗亲病”的“以”为连词,相当于“来”,表示目的;D项前句“之”同“者”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后句“之”为第三人称代词。

)3.(4分)⑴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2分,把握关键字“是”、“安”;注意倒装句式;语意连贯。

)⑵邻里之间发生纠纷,常常到瓶庵那里请他评判是非。

(2分,把握关键字“里”“就”、通假字“平”;语意连贯。

)4.(2分)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5.(3分)勤奋好学、济贫扶弱、重贤尊祖、敬老爱幼、公正无私(每项1分,写出三点即可)(二)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名不得逃也8.官场上那些劳心劳形的事物(轩裳珪组之累);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的生活9、聊以志吾之乐尔;退隐之乐的情感。

10、示例:这篇文章语言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

借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别具一格,欧阳修直抒胸臆般地讲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价值取向和情感的变化,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乐趣,说到渴望退休,反映了他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

明显的表现出了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

(赏析点1分,分析2分,语言1分)【参考译文】苏州枫江市集中,住着一位有道德的人,人们都称呼他“瓶庵”。

有人说,这称呼是指守口如瓶,取说话谨慎的意义。

有人说,瓶子口窄而腹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瓶庵小时候父亲去世,停止了学业,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习。

他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

对朋友中贫穷年老没有生活依靠的人,他就说:“到我这里来养老送终吧。

鞍山一中九班文言文翻译每日一练—2

鞍山一中九班文言文翻译每日一练—2

鞍山一中九班文言文翻译每日一练—2鞍山一中九班文言文翻译每日一练—2(1)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君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翻译:(2)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1)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2)而行。

孔子布衣也,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翻译:(3)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还而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

臣罪当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翻译:(4)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务:致力。

受:接受。

诚:确实,的确。

因:于是。

廷:当廷,名作状。

翻译:(5)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翻译:(6)善呼者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

2020年 六年级每日一练-寒假

2020年 六年级每日一练-寒假

六年级语文每一练(1)一、将下列诗题与作者用直线连起来(6分)《游园不值》白居易《忆江南》苏轼《春日》杜牧《泊船瓜洲》王安石《题西林壁》朱熹《清明》叶绍翁二、填植物,补充诗句(8分)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满皇都。

3、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4、停车坐爱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混芳尘。

6、小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少一人。

8、羌笛何须怨,春风不度玉门关。

三、下列划线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1分A、本来要解决的问题不大,谁知他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也谈不拢。

B、不是冤家不聚头,我和我的同桌每天都要经历几次争吵。

C、我一看这道题,顿时傻眼了,这时下课铃响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胡乱写了个答案,交了试卷。

D、李兵指着宝刚说:“你不要光说他的不是,我看你的问题很严重,比起他来,你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四、请为上联“梨花院落溶溶月”选出下联(1分)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五、你能填出多少主人公?(8分)入木三分()七擒七纵()三顾茅庐()才高八斗()乐不思蜀()四面楚歌()多多益善()纸上谈兵()高山流水()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一、读下列诗句,判断写的是哪个季节(5分)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读下列诗句,判断写的是那个节日(5分)1、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三、我是小小百科家(15分)1、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寒假专题】文言文专项(原卷版)

【寒假专题】文言文专项(原卷版)

专题02 文言文专项练习(考点剖析+对点训练)考点剖析一、剖析文言断句1.明晰步骤第一步:理解大意。

先通读文段,大体了解文段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如果是传记类文本,需要看清地名、人名、官名等;如果是议论性散文,要明确谈论的观点、表达的意思。

第二步:明确关键。

结合选项,找到不同之处。

第三步:比对细节。

结合选项,比对句法结构,判断语块是否合理。

2.解题妙招①断句时,找名词和代词。

名词代词如果做主语,它的前面可能断句;如果做宾语,它的后面可能断句。

②断句时,找虚词。

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等),其后一般要断开;句首发语词(夫、盖、若夫、唯等)其前一般要断开;关联词(虽、故、然则等)其前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孰与等)其前一般可断句;句末语气词(也、矣、焉、耳、乎等)其后一般要断开。

③根据谓语断句。

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确定语句的停顿点。

④根据修辞断句。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常用对偶、排比、反复、对比、顶真等修辞;有时文章为了华丽,多用四六句,也给我们断句提供了线索。

⑤根据句式断句。

如判断句(“……者,……也”等)、反问句(“不亦……乎”“孰与……乎”等)、被动句式(“为……所……”等)、固定句式(“如……何”等)。

二、解答文化常识题的方法1.看语境。

我们要联系词语所在的上下文内容,将考查到的知识点置于具体语境之中。

2.识陷阱。

明确错误选项的设置规律,望文生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范围失当、偷换概念等。

3.巧排除。

文化常识涵盖内容繁多,答题时我们可以先锁定熟悉的知识点,排除已知选项。

三、文意概括分析1.客观题解题“三步骤”第一步:通读文章,标注区间。

通读全文,找到选项所在位置。

第二步:选项切片,细加比对。

根据“概括”的部分,来着重把握“分析”的部分。

文言文阅读每日一练

文言文阅读每日一练

文言文阅读每日一练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尚书比部员外郎李君墓志铭曾巩康定初,先人寓南康,与李君居并舍。

是时君年未四十,游余父子间,相好也。

后十余岁,君为临安,遇余于浙西,道旧故,喜甚。

又十余岁,君已退而家居,复见之山阳。

又九岁,而君年七十有一以卒。

明年,其孤仲熊自山阳抵京师,拜且泣曰:“顾得铭也。

”余惟君游余父子间四十年矣,铭其可辞?君姓李氏,讳丕,字子京,初名真卿。

曾大父讳某。

大父讳某。

考讳某,赠光禄卿。

母丁氏,仙县太君。

继母王氏,仁寿县太君。

君海州朐山人,家故寒也。

学为士,自君始。

出举进士,中其科,得主楚之淮阴簿。

岁凶,转运使调军食,用君主宿州籴。

他州皆强赋,民犹不足,君随便开诱,粜者悦趋,籴最他州。

迁宁国军节度,掌书记,转运使属君市翎毛,君优致如主籴,所市以赤,数之至十万,复最他州。

又属君主作院,君考校程度,所作兵器总一万一千三百二十有四,皆精且利。

他军州事,有不能决者,多属君,君所决者三十有八事。

盖复太平州囚管寿活之,明通判歙州林瑀无罪释之,类如此。

于是能益白,荐者十三人。

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用荐者监兴元府税,急吏宽商,课赢十有七万。

岁中,以岁次迁秘书丞,以课迁太常博士,以覃恩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杭州临安县,召为审刑院详议官,赐绯衣银鱼。

迁尚书都官员外郎,通判蜀州。

蜀少事,然他州讼有积岁不能决者,转运使以属君,君所决八事,民信服之。

迁尚书职方员外郎,监在京内衣库,枢密使田况奏用君删定马军司条贯,既成,诏加赏赉。

滨州有狱久不能决,辞连大臣家子,遣吏治之辄辞,诏遣君乃决。

累迁尚书职方郎中,以母老出通判杭州,坐法免。

复为尚书比部郎中,监沂州承县盐酒税。

未逾月,自罢归。

又监陕州集津垛盐务,不行,以本官致仕。

元丰三年九月己卯以疾卒山阳之私第,十一月甲寅葬安乐乡之杨兴里。

(节选自《曾巩文集》)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4分)(1)用君主宿州籴.籴:(2)转运使属.君市翎毛属:(3)以课.迁太常博士课:(4)诏加赏赉.赉: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曾巩父子和李君交往了几十年,两家比较熟悉,所以仲熊从山阳县赶,向曾巩请求为其父写墓志铭,曾巩没有推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二)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送别杜审言宋之问①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②。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③。

【注释】①杜审言和宋之问均是初唐诗人,都致力于律诗的创作。

他们在文学上志同道合,在政治上也有许多一致的地方。

公元689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屈平才华卓绝,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死。

③《晋书•张华传》记载张华在丰城,掘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

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1、本诗从体裁上判断属于
2、以下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卧病人事绝,接军万里行”直起直落,抒写自如。

当时,作者卧病在家,社会交往
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为贬谪而远行的消息,那更是惆怅倍增。

B.“河桥不相送”一语平平道来,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曲折起伏,波澜叠出。

第四句别开
生面,实写送别情景,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C.“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既暗点友人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
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D.最后两句作者借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暗指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
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3、有人赞赏诗歌中的“嗟”字用的极妙,揭示出了诗人复杂的心情,请试做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4—8题。

墨翁传高启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

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

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

人望见,咸异之。

时磨墨沈②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

所制墨,有定直。

酬弗当,辄弗与。

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

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③,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

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衒璞而市鼠腊④,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

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
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⑤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⑥。

”客闻之曰:“隐者也。

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⑦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⑧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遂书以为传。

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注释]①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②墨沈:墨汁。

③玄圭:黑色的玉。

④衒璞而市鼠腊:比喻有名无实。

典出《战国策》:“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

周人怀朴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

’出其璞,视之,乃鼠也。

因谢不取。

”⑤玄:这里指黑玉般的墨。

⑥泚然:冒汗的样子。

⑦弸(pénɡ):充满。

⑧徼(jiào):追求。

4.因为墨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的售墨原则,所以“酬弗当,辄弗与”,因而“其门落然”。

(用文中词句回答)
5.墨翁制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逐利者售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词句回答)
6.作者引用墨翁的歌:“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

”是为了表现墨翁□□□□的品质(请填一成语)。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操杵臼”,“龟手黧面”表现了墨翁制墨时“用力甚勤”。

B.全文熔叙事与议论一炉,将要说明的道理寓于人物形象之中。

C.“他肆之屦恒满”中的“屦”,原指鞋,这里借指店中顾客。

D.墨翁是一位隐士。

名字不为人知,服饰、行为、与常人不同。

8.作者文末说“闻其言足以自警”,道出写作目的。

但有人说,此文与其说是“自警”,不如说是“警世”,这篇文章目的在于“警世”。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