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言文阅读每日一练1

合集下载

寒假作文:六年级语文每日一练,假期提高必备资料!

寒假作文:六年级语文每日一练,假期提高必备资料!

六年级语文每天一练(1)一、将下列诗题与作者用直线连起来(6分)《游园不值》白居易《忆江南》苏轼《春日》杜牧《泊船瓜洲》王安石《题西林壁》朱熹《清明》叶绍翁二、填植物,补充诗句(8分)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满皇都。

3、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4、停车坐爱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混芳尘。

6、小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少一人。

8、羌笛何须怨,春风不度玉门关。

三、下列划线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1分A、本来要解决的问题不大,谁知他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也谈不拢。

B、不是冤家不聚头,我和我的同桌每天都要经历几次争吵。

C、我一看这道题,顿时傻眼了,这时下课铃响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胡乱写了个答案,交了试卷。

D、李兵指着宝刚说:“你不要光说他的不是,我看你的问题很严重,比起他来,你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四、请为上联“梨花院落溶溶月”选出下联(1分)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五、你能填出多少主人公?(8分)入木三分()七擒七纵()三顾茅庐()才高八斗()乐不思蜀()四面楚歌()多多益善()纸上谈兵()高山流水()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一、读下列诗句,判断写的是哪个季节(5分)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读下列诗句,判断写的是那个节日(5分)1、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三、我是小小百科家(15分)1、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三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每日一练

三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每日一练

三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每日一练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 字词理解。

- “戏于庭”的“于”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于”啊,就是“在”的意思,小朋友们在庭院里玩耍呢。

- “众皆弃去”的“皆”呀,就是“都”的意思,大家都跑开了。

- “光持石击瓮破之”的“持”,就是拿着的意思,司马光拿着石头去砸瓮。

2. 内容理解。

- 故事里的小朋友们在庭院里玩耍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情呀?有一个小朋友爬上了瓮,结果脚一滑,掉进瓮里的水里了。

这可太危险啦,水都把他淹没了呢。

- 其他小朋友都怎么做的呀?他们都吓跑了,这些小朋友有点胆小呢。

- 司马光可不一样,他做了什么?他拿起石头就去砸瓮,把瓮砸破了,水就流出来了,那个掉进水里的小朋友就得救了。

司马光是不是很聪明勇敢呀?3. 拓展思考。

- 如果你在现场,你会像司马光一样勇敢地去救人吗?这可有点考验人呢,不过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遇到危险的时候要冷静,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 你还能想到其他办法来救这个小朋友吗?有的小朋友可能会说找大人来帮忙,这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呢。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 字词理解。

- “兔走触株”的“走”,在古文中可不是我们现在说的走路哦,它是“跑”的意思,兔子跑着撞到了树桩上。

- “因释其耒”的“释”就是放下的意思,那个宋国人就放下他的农具。

- “冀复得兔”的“冀”呢,是希望的意思,他希望再得到兔子。

2. 内容理解。

-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呀?发生在宋国人的田里,田里有个树桩。

- 兔子为什么会死呢?它跑得太快了,不小心撞到树桩上,脖子折断就死了。

- 那个宋国人看到兔子死了之后,他做了什么奇怪的事情呢?他放下自己耕地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想要再得到兔子。

- 最后他得到兔子了吗?没有呢,他不但没有得到兔子,还被宋国人笑话了。

3. 拓展思考。

- 这个宋国人的做法为什么很愚蠢呀?因为兔子撞到树桩上是偶然发生的事情,不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他却把偶然当成必然,一直守在那里,不干活了,这多傻呀。

每日一题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含解析必修5+选修试题

每日一题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含解析必修5+选修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文言文阅读专题〔一〕【东北师大附中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淳,字希古,人。

隆庆二年进士..。

授知县。

吏民素多奸黠,违告罢七令。

淳至,日夜阅案牍。

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

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

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

淳刻期三月必得盜,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

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

〞寝不行。

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

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

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貲以偿。

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

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

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

永人贫,生女多不举。

淳劝诚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

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

〞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

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

淳曰:“此盗捕之急那么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

起建宁知府,进副使。

时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

淳曰是骄悍者留那么有用汰那么叵测不假设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那么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

官终布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注】①两造:诉论的双方。

1.以下对文中面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淳曰/是骄悍者留/那么有用汰/那么叵测/不假设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那么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B.淳曰/是骄悍者/留那么有用/汰那么叵测/不假设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那么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C.淳曰/是骄悍者留/那么有用/汰那么叵测/不假设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那么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D.淳曰/是骄悍者/留那么有用汰/那么叵测/不假设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那么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参加殿试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4650)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46-50)46.文人相轻长兴臧寿恭眉卿、乌程严可均铁桥两先生者,同籍湖州①,同时号通经②博学,顾极不相能③。

杨太守岘(xiàn),臧先生高席④弟子,亦尝从严先生游。

一日,太守自长兴归,舟泊城外,邻舟有命酒独酌者,视之严也。

诘何自,以实对,诧曰:“是邨夫子,堪若师乎?”他日,太守叩臧先生:“严某如何人?”曰:“粗能讽《三字经》。

”《三字经》者,学童初入塾试讽者也。

文人相轻,不意经生亦然。

(选自清.陈康琪《郎潜纪闻二笔》)[注释]①湖州:古地名,在今浙江境内。

②通经:熟知儒家经典。

③能:友善。

④高席:犹高材。

[文言知识]说‘‘游”。

游指“游泳”,古今相同。

“游”原写作“遊”,与行走有关。

上文“从严先生游”中的“游”,指交往。

“游子”指离家远行的人;“游学”指去远方求学;“游宦”指在外地做官。

[摸索与练习]1.说明:①号②弟子③诧④叩⑤讽⑥试2.翻译:①是邨夫子,堪若师乎?②不意经生亦然47.杨维桢执教蒋氏,姑苏巨家①也。

有子甫八龄,欲为求师,慕郑明德先生,具礼延之。

先生不屑往。

蒋亦跌宕②者,遂厚延铁崖杨先生③,县道郑不就之意。

时先生居吴淞④,放情山水,曰携来宾*女⑤,以文酒为乐,谓蒋曰:“能从三事则可,币⑥不足计也。

一无拘日课,二资行乐费,三须卜别墅以贮家人。

”蒋欣然从之。

铁崖竟留三年,后其子亦有名于时。

(选自明.刘绩《霏雪录》)[注释]①姑苏巨家:苏州大户人家。

②跌宕:潇洒不拘。

③铁崖杨先生:即杨维桢,他号铁崖,元朝闻名文学家、书法家。

④吴淞:今上海市郊区。

⑤*女:歌女。

⑥币:聘金。

[文言知识]说‘‘竟”。

“竟”属“音部”,下面的“儿”似人的脚,意为音乐到底了,引申为“终”、“终止”。

上文“铁崖竟留三年”,意为杨维桢最终在蒋家留了三年。

文言文每日一练

文言文每日一练

文言文每日一练文言文每日一练:开启古代智慧之门咱们现在的学习啊,那可是五花八门,啥都有。

但要说有韵味、有深度的,还得是文言文。

这不,咱们就来聊聊这“文言文每日一练”。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逛一个旧书市场。

在那堆得满满当当、散发着陈旧气息的书摊之间,我偶然发现了一本泛黄的古籍。

翻开那书页,仿佛就像是打开了一道通往古代的神秘之门。

那一个个古雅的文字,就像是古老的精灵,在向我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从那时候起,我就深深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它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承载着千百年的智慧和情感。

对于咱们小学到高中的同学们来说,文言文可能一开始会让人觉得有点头疼。

那些生僻的字词、复杂的句式,就像是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

但是别怕,咱们有“文言文每日一练”这个法宝!每天花上那么一小会儿,做做文言文的练习,就像每天早上的晨跑一样,能让咱们的“文言肌肉”越来越强壮。

比如说,咱们可以从简单的字词解释开始。

像“之”“乎”“者”“也”这些常见的虚词,它们在不同的句子里可有不同的意思。

咱们得像侦探一样,仔细琢磨上下文,找出它们的真正含义。

再比如句子翻译,这可有点挑战性。

有时候,一个句子得反复看上好几遍,才能理清其中的逻辑。

但当你终于把它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那种成就感,就像是解开了一道超级难的谜题。

还有阅读理解,那可更是考验咱们的综合能力。

要理解古人的思想,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只要咱们坚持每天练习,慢慢地就能和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啦。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学生,一开始对文言文那是叫苦连天,觉得比登天还难。

但是在坚持了一段时间的“文言文每日一练”之后,他就像突然开窍了一样。

有一次课堂上,他居然能够流利地翻译出一篇挺难的文言文,把大家都给惊到了。

后来他跟我说,每天的练习虽然有时候会让他觉得累,但坚持下来之后,发现自己真的进步了好多。

所以啊,同学们,别害怕文言文。

把“文言文每日一练”当成咱们的好朋友,每天和它见见面,交流交流。

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含解析)新人教(必修1+必修2)新人教

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含解析)新人教(必修1+必修2)新人教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含解析)新人教(必修1+必修2)新人教文言文阅读专题〔一〕【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XXXX-XXXX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

楚将宋义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项梁弗听。

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①,宋义曰:“公将见武信君②乎?臣论其军必败。

公徐行即免死,疾行那么及祸。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

项梁死,章邯军巨鹿南。

高陵君显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必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令王离、涉间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

今秦攻赵,战胜那么兵罢,我承其敝;不胜,那么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父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乃饮酒高会,而不引兵渡河取食于赵。

且夫强秦攻赵,必举。

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杀宋义子。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将救巨鹿。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注:①高陵君是封号,名叫显;②武信君,即项梁。

文言文每日一练100题

文言文每日一练100题

的卢:骏马,性烈。马白额人口至齿者名的卢。按迷信说 法,这是凶马,它的主人会得祸。
不安己:危害自己。
或:有的人
移:转嫁
达:通达
整理ppt
7
8.搜神记.园客养蚕
园客者,济阴人也。貌美,邑人多欲 妻之,客终不娶。尝种五色香草,积数十 年,服食其实。忽有五色神蛾,止香草之 上,客收而荐之以布,生桑蚕焉。至蚕时, 有神女夜至,助客养蚕,亦以香草食蚕。 得茧百二十头,大如瓮,每一茧缫六七日 乃尽。缫讫,女与客俱仙去,莫知所如。
整理ppt
12
13隋书.韩擒虎
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 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 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 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 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 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 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 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
割席分坐" 喻朋友断交。
整理ppt
1
2.包拯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 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 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 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 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 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整理ppt
2
3.梦溪笔谈.善求古人心意
欧阳公①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 粗。丞相正肃吴公②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 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③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 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④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⑤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 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注释】 ①欧阳公:欧阳修。 ②正肃吴公:即吴育,谥号正肃。 ③披哆(chǐ):文中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披: 散开。哆:张开口的样子。 ④房敛:文中是“花冠收紧”的意思。房:花房,指花瓣 的总体,也就是花冠。 ⑤睛:眼珠,文中指瞳孔。

【文言文阅读理解】每日一题,考试必过!

【文言文阅读理解】每日一题,考试必过!

【文言文阅读理解】每日一题,考试必过!导语: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也是大家比较头疼的问题,今天我们来看看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练习!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

”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②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每日一练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

当是时,天下
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
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
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

其所求进见之
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
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

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
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
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

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
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
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余日矣。

书再上,而志不得通。

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惟其昏愚,不
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

阁下其亦察之。

(选自韩愈《昌黎先生集》,有删节)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举:提拔,推举
B.四海皆已无虞.虞:欺骗,欺诈
C.则将不暇.食与沐矣暇:闲暇时间
D.亦宜引.而进之引:推荐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公在辅佐君主担任宰相的过程中,工作十分繁忙,常常吃一顿饭、洗一次头要分
三次完成。

B.周公治国有方,奸佞小人得以清除,蛮夷部族也已归顺,各种教化制度都已建立,
社会风俗淳厚朴实。

C.尽管周公具备圣人的才能,国家也治理得有条不紊,但仍求贤若渴,深恐思虑不全,辜负周成王之意,失去天下人心。

D.作者尽管两次呈书没有回音,三次登门不受欢迎,但仍然再次呈书宰相,希望他能
了解自己的心志。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3分)
(2)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3分)
(3)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

(4分)
9.作者反复给宰相上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分)
6.B(“虞”是忧虑、担忧的意思。


7.A(“吃一顿饭、洗一次头也要分三次完成”表述不符合文意,“方一食三吐其哺,
方一沐三握其发”是指他接见贤才的急迫心态,吃一顿饭,常常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出来迎宾;洗一次头发,常常多次握着头发出来见客。


8.(1)不只不比周公贤能罢了,难道再有比当时的百官更贤能的吗?(3分,句意正确
1分,“不惟不贤”、“执事者”各1分)
(2)正因为这样,所以到现在人们歌颂周成王德行,而且不停地称赞周公的功绩。

(3分,三句句意各1分)
(3)只因为我生性糊涂愚钝,不知道躲避离开,所以又有上述关于周公的一番议论。

(4分,三句句意各1分,“说”1分)
9.①不应冷漠对待天下的才人,
②而应大力提拔重用天下的有用人才,
③以更有利于国家的有效治理。

(三句各1分)
【参考译文】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恭敬地再次拜谢宰相阁下:
我听说周公做辅相时,他急于见到贤者,刚吃一顿饭就要三次将口中的食物吐出、刚洗一次头发就要三次把头发挽起来去见客。

当时,天下的贤才都已被推荐录用;奸佞邪恶、巧
进谗言、欺诈负义之人均被清除;天下无所忧虑,中原以外边远地区各少数民族,都已归
顺;自然灾害、四时季节变化、昆虫草木之妖孽,都已消失;国家的礼乐刑政等社会教化
的政令法规,均已处置适宜;社会风俗均已淳厚;风雨霜露之所滋润庇护的各种动植物,均
已各得其所;麒麟、凤凰、龟、龙之类的祥瑞美好征兆,都已全部出现;而周公以其圣人之
才,凭借着是成王叔父的亲近关系,他辅佐治理、继承教化的功绩又如此昭然明白,那些所
要求进见的人难道还有贤于周公的吗?不只是不贤于周公而已,难道还有贤于当时各部门的
专职官员的吗?难道还有在计议谋划方面能弥补周公在教化方面的不足的人吗?然而周公求贤之心如此之急迫,惟恐自己有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惟恐自己有考虑不周到的地方,而
有负于成王委托之意、不能尽得天下人之心。

像周公这样的用心,假如当时国家治理得没有
那么好,他本人又不具有圣人的才干,他又没有叔父这个亲近的地位,那么,他将会连吃饭
和洗头的时间也没有了;哪只是多次吐哺、捉发就算完了呢!正因如此,所以至今人们在称
颂周成王之德时都忘不了称颂周公之德。

如今阁下在做宰相这一点上也和周公相接近,但天下的贤才难道都被单荐录用了吗?奸佞邪恶、巧进谗言、欺诈负义之人难道都被清除了吗?天下难道都没有忧虑了吗?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难道都已f3顺了吗?自然灾害、四时季节变化、草木昆虫的妖孽,难道都已消失
了吗?国家的礼乐刑政等社会教化的政令法规,难道都已处置适宜了吗?社会风俗难道都已淳
厚了吗?风雨霜露之所滋润庇护的各种动植物,难道都已各得其所了吗?麒麟、凤凰、龟、龙等各种祥瑞美好的征兆,难道都已出现了吗?那些要求进见的人,虽然不敢盼望自己达到周
公那样的德行,至于和现在各个部门的专职官员相比,难道都不如他们吗?这些人的见解,难道都无补于世吗?如今阁下即使不能像周公那样吐哺捉发、礼贤下士,也应该对他们加以
引进,并且考察他们的实际才干如何以决定他们的去留,而不应该像现在这样默然不予理睬。

我韩愈等待阁下的指示已经四十多天了,两次上书,而自己的心志不能上达;三次到相府门口,而守门人拒绝我入内。

只是因为我愚昧不明而不知去隐居山林,所以又有这篇关于周公
之说。

希望阁下详察!
古代的读书人三个月不做官就感到悲伤而相互慰问,所以离开故国时一定要带好礼物,
然而他们这样重视自进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周不能实现志向,就可以离周到鲁;在鲁不能实现志向,就可离鲁到齐;在齐不能实现志向,就可以离齐到宋、到郑、到秦、到楚。

如今
天下就一个国君,全国统一,抛弃了朝廷就只有夷狄之邦了,就离开父母生活的国度了。


以那些想实现自己志向的人如果不能在朝廷立足,那就只有到山林中去当隐士了。

山林,那是独善其身、自己养活自己而不忧虑天下大事的人所能安心居住的地方;如果是有忧天下之心的志士,那就不可能安于山林隐逸生活。

所以我韩愈每次自我求进而不觉惭愧,屡次上书,多次登门而不肯停止。

岂止如此而已?我最感恐惧不安的还是不能得到像阁下这样的大贤之
士的引荐,也希望阁下稍加俯察。

亵渎冒犯了您的声威和尊严,不胜惶恐。

韩愈再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