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十二)答案
寒假作文:六年级语文每日一练,假期提高必备资料!

六年级语文每天一练(1)一、将下列诗题与作者用直线连起来(6分)《游园不值》白居易《忆江南》苏轼《春日》杜牧《泊船瓜洲》王安石《题西林壁》朱熹《清明》叶绍翁二、填植物,补充诗句(8分)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满皇都。
3、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4、停车坐爱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混芳尘。
6、小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少一人。
8、羌笛何须怨,春风不度玉门关。
三、下列划线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1分A、本来要解决的问题不大,谁知他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也谈不拢。
B、不是冤家不聚头,我和我的同桌每天都要经历几次争吵。
C、我一看这道题,顿时傻眼了,这时下课铃响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胡乱写了个答案,交了试卷。
D、李兵指着宝刚说:“你不要光说他的不是,我看你的问题很严重,比起他来,你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四、请为上联“梨花院落溶溶月”选出下联(1分)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五、你能填出多少主人公?(8分)入木三分()七擒七纵()三顾茅庐()才高八斗()乐不思蜀()四面楚歌()多多益善()纸上谈兵()高山流水()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一、读下列诗句,判断写的是哪个季节(5分)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读下列诗句,判断写的是那个节日(5分)1、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三、我是小小百科家(15分)1、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19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十九)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7分)张祜,字承吉,南阳人。
来寓姑苏,乐高尚,称处士。
骚情雅思,凡知已者悉当时英杰。
然不业程文。
元和、长庆间,深为令狐文公器许,镇天平日,自草表荐,以诗三百首献于朝,辞略曰:“凡制五言,包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
祜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几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
谨今缮录,诣光顺门进献,望宣付中书门下。
”祜至京师,属元稹号有城府,偃仰内庭。
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
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
”上颔之。
由是寂寞而归。
遂客淮南。
杜牧时为度支使。
极相善待,有赠云:“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祜苦吟,妻孥每唤之皆不应,曰:“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乎。
”性爱山水,多游名寺,如杭之灵隐、天竺,苏之灵岩、楞伽,常之惠山、善权,润之甘露、招隐,往往题咏绝唱。
尝谒淮南李相,祜称“钓鳌客”,李怪之曰:“钓鳌以何为竿?”曰:“以虹。
”“以何为钩?”曰:“新月。
”“以何为饵?”曰:“以‘短李’相也。
”绅壮之,厚赠而去。
卫蘧伯玉①耻独为君子,令狐公其庶几,元稹则不然矣。
十誉不足,一毁有余,其事业浅深,于此可以观人也。
稹谓祜雕虫琐琐,而稹所为,有不若是耶?忌贤嫉能,迎户而噬,略己而过人者穿窬②之行也。
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声华不借钟鼎,而高视当代,至今称之。
不遇者天也,不泯者亦天也,岂若彼取容阿附,遗臭之不已者哉。
选自《唐才子传》,有删节[注]①:卫蘧伯玉,人名。
卫国灵公时著名的贤大夫,品德高尚,光明磊落,笃行不倦,慎德深思。
历来人们都认为他是卫国形象的代表。
②穿窬(yú):穿壁翻墙,指偷窃行为。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靡.有宗师 ( ) (2)诣.光顺门进献( )(3)绅壮.之 ( ) (4)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极相.善待/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令狐公其.庶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以.诗三百首献于朝/以.勇气闻于诸侯 D.深为.令狐文公器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3.文章中,元稹向皇上说的话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1)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
高三语文每日练习十二_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

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一、古今异义词古今同形异义词是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碰到与现代词语同形的双音节词时,应格外留心。
它们的意义少数是与今天相同的,多数是不同的,即现在是一个词,而在古代是两个词,一般须拆开翻译。
当然,须警惕的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词不一定都是“异义”的,有时可能是“同义”的,这时叫同义复词,具体翻译时可进行同一处理。
解题技法二、练习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不齐。
(《阿房宫赋》)(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古义:今义:。
(《祭十二郎文》)(2)吾与汝俱少年..古义:今义: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六国论》)(3)可谓智力..古义:今义: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4)行李..古义:今义:盈室,瓶无储粟。
(《归去来兮辞并序》)(5)幼稚..古义:今义:(6)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古义:今义:(7)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滕王阁序》)..古义:今义:(8)于是相如前进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义:今义:2.(2018·安徽阜阳质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郑善果,郑州荥泽人也。
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
父诚,周大将军、开封县公,大象初,讨尉迟迥,力战遇害。
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爵。
家人以其婴孺,弗之告也,受册悲恸,观者莫不为之流涕。
隋开皇初,改封武德郡公,拜沂州刺史。
大业中,累转鲁郡太守。
善果笃慎,事亲至孝。
母崔氏贤明,晓于政道,每善果理务,崔氏尝于阁内听之。
若处事不允,母则不与之言,善果伏于床前,终日不敢食。
崔氏谓之曰:“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
吾亦望汝继父之心。
自童子承袭茅土,今位至方伯,岂汝身能致之耶?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以取罪戾。
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目以事汝先君乎。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十三)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十三)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琴谕(明)宋濂客有为予言,楚越之交恒多山。
山民齐氏者,不识琴。
问人曰:“何谓琴?”或答之曰:“琴之为制,广前狭后,圆上方下,岳首而越底①,被之以丝,则铿铿然泠泠然可听也。
”齐氏悦曰:“是知琴也。
”一日,至通都大邑,见负筑来者,亟趋视之,惊曰:“是不类广前狭后、圆上方下者耶?”反侧视之,良久又曰:“是不类岳首而越底者耶?”以指横度之,则亦有声出丝间,复曰:“是又不类铿铿泠泠之可听耶?”遂力致其人而归,师之三年,早晚不辍,自以为尽其技也。
向之告者偶过焉。
闻其声辄瞿然曰:“子习者筑也,非琴也。
不然,何若是嘈杂淫哇也?”因出琴而鼓。
齐氏闻之,蹙额曰:“子绐②我矣!子绐我矣!淡乎如大羹③玄酒④,朴乎若蒉桴⑤土鼓,不足乐也。
予所嗜者异乎是,若鸾凤之鸣,若笙箫之间作,若燕赵美人之善讴。
吾不知子琴之为筑,吾筑之为琴也。
请终乐之。
”嗟夫!琴之为器,人所易识。
山民乃筑当之。
则夫强指乡愿⑥为君子,日爱之而不知厌者,尚何怪乎?感斯言,作琴谕。
[注]①岳首而越底:琴头象山,琴底有小孔。
②绐:欺骗。
③大羹:未放调味料的肉汤。
④玄酒:兑水的酒。
⑤蒉桴:用土块做成的鼓槌。
⑥乡愿:外貌忠厚老实,讨人喜欢,实际上却不能明辨是非的老好人。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亟.趋视之(2)若笙箫之间.作(3)请终.乐之(4)山民乃.筑当之2、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和()。
A、楚越之交恒多山B、师之三年,早晚不辍C、若燕赵美人之善讴D、吾不知子琴之为筑E、山民乃筑当之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齐氏悦曰:“是知琴也。
”(2)向之告者偶过焉。
4、从文中可见,作者之所以作此文的目的是。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9题。
甲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①也,太过。
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
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十六)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十六)答案(一)1.忍受,承受藏在袖里授职、任命稍微2.B 3. D 4. B5.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注意关键词“加”“目”“绝”和介词结构后置“加之以刑”,其中“目”是名词作动词的活用,同时要求句子通顺)(二)6、过了一年去看(移植过来的)树,成活的有十分之九。
(阅,成,十九)7、规大而坎疏;宿土厚;乘虚而起渐(用自己话翻译通也给分)8、盖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尔(用自己话翻译通也给分)9、C(未通过考试)10、柳宗元。
【参考一】借事喻理(因事悟理,大意对即可)。
《种树郭橐驼传》借种树之道喻为官治民之理。
本文通过叙述移树有道和有序的事例,联想到人才的培养也应得其道而治理。
【参考二】类比。
《种树郭橐驼传》以种树之道类比为官治民之理。
本文以移树的有道和有序来类比人才的培养也应“得其道而治之”的道理。
【译文】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从小品行端正,有一次出去,看到有人不小心把楮币丢失在路上,那人已离开,他追上去,把楮币归还给失者。
他学习刻苦勤奋,从不懈怠,白天默默地记诵,晚上关上门窗,点上灯悄悄地读书。
任堂邑县尹时,首先毁掉了淫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在每月初一和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专门对过去做了强盗的人进行弹劾的官吏,并说道:“那些都是本分的老百姓,万不得已才做了强盗,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它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所有过去做了强盗的人都很感激,互相劝诫说:“不要辜负了张公。
”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和他的同党凶狠残暴,为害一方,老百姓实在不能忍受他们的胡作非为而告发他们,以前的县尹不敢过问。
养浩任职后,把他们全部依法处治了,老百姓为此拍手称快。
养浩离开这个地方十年后,老百姓仍然立碑颂扬他。
英宗即位后,让养浩参与中书省议事。
碰上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用灯彩堆叠成巨鳌一样的山,养浩得知后立即上疏给左丞相拜住。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3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三)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王)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
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
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调知鄞县,通判舒州。
文彦博为相,荐其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欧阳修荐为谏官。
安石皆以祖母年高辞。
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召为群牧判官,改度支判官。
安石议论奇高,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其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于美官,唯患其不就也。
及赴是职,闻者莫不喜悦。
1、请写出高中阶段学过的王安石的一篇文章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擢.进士上第(2)乞.不次进用(3)能以.辨博济其说(4)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召(安石)为群牧判官,改度支判官B. (欧阳修)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C. 朝廷每欲畀(安石)于美官D. 及(安石)赴是职,闻者莫不喜悦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2)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5、请在文中找出能从侧面表现王安石才干的句子6、王安石学识渊博,好读书,善属文,才华横溢,是北宋时的大改革家。
从文中看,他认为要办大事就得要做到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吾居乎乡,客遗善笔二。
其一于友人,而用其一。
锐而端,圆而劲,以摹画咸与心称,爱之不忍妄用,遇佳纸墨洎文辞则以书,书毕涤而藏之。
恣意率手有所作,则用其次者。
是以虽甚久而犹新焉。
他日,友人至。
问其所得,则曰:“敝而弃之矣。
2020年 六年级每日一练-寒假

六年级语文每一练(1)一、将下列诗题与作者用直线连起来(6分)《游园不值》白居易《忆江南》苏轼《春日》杜牧《泊船瓜洲》王安石《题西林壁》朱熹《清明》叶绍翁二、填植物,补充诗句(8分)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满皇都。
3、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4、停车坐爱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混芳尘。
6、小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少一人。
8、羌笛何须怨,春风不度玉门关。
三、下列划线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1分A、本来要解决的问题不大,谁知他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也谈不拢。
B、不是冤家不聚头,我和我的同桌每天都要经历几次争吵。
C、我一看这道题,顿时傻眼了,这时下课铃响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胡乱写了个答案,交了试卷。
D、李兵指着宝刚说:“你不要光说他的不是,我看你的问题很严重,比起他来,你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四、请为上联“梨花院落溶溶月”选出下联(1分)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五、你能填出多少主人公?(8分)入木三分()七擒七纵()三顾茅庐()才高八斗()乐不思蜀()四面楚歌()多多益善()纸上谈兵()高山流水()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一、读下列诗句,判断写的是哪个季节(5分)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读下列诗句,判断写的是那个节日(5分)1、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三、我是小小百科家(15分)1、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9含答案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九)含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游钓台①记〔清〕郑日奎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
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
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
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
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
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
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
返坐舟中,细绎峰峦起止,径路出没之态。
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盖神游之矣。
日之夕矣,舟泊前渚。
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
噫嘻,快矣哉,是游乎!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
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
客曰:“微子言,不及此。
”注释:①钓台:东汉严光(严子陵)的隐居处。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凡.三百余里(2)若.非钓台耶(3)迫.视之(4)较诸.二子2、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B. 呼舟子劳以酒C. 于是乎并以耳游D. 以为游,则亦游矣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快矣哉,是游乎(2)微子言,不及此。
4、第一段的叙述反映出作者想游钓台的迫切心情,尤其体现在“急呼”和“□”等词的运用中。
5、作者事实上未能上岸,为什么说算是游览了钓台?请联系文章内容,就此作简要阐释。
三、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
圣明天纵,学问日新。
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
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十二)
(一)
1.(1)一起(2)使……新(3)功业(4)为……作赋
2.C D
3.(1)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
(2) 于是我整理园林,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
4. 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旷达乐观
(二)
5.(1)执行事务的人,这里指楚君,委婉说法(2)楚君;我;晋君
6. C
7.晋楚两国交换俘虏
8 表面上谦恭有礼,感谢对方(晋君、楚王)的恩惠,不卑不亢,实际上表达了忠于自己的君王、报仇雪恨的决心,不失礼节,语言委婉,但态度坚决。
【译文】
大凡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
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有可使人快乐的地方,不一定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
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使人饱。
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
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判别在胸中斗争,舍弃和获取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
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有什么东西蒙蔽了人呀!他们处在事物里面,而不能超脱在事物之外。
事物并无大小的区别,从它内部来看它,那么就没有不是又高又大的。
它依仗高大的形象面对着我,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爱憎不断产生,忧愁和快乐也就由此产生了。
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安逸,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
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只是吃枸杞、菊花之类。
人们一定怀疑我会不快乐。
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面容比先前丰满,白头发也一天天变黑了。
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
于是我整理园林,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作为暂时保全自己的打算。
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纵情游玩,舒展胸怀。
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是秦人卢敖隐遁的地方。
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功业,尚有留存。
向北俯视潍水,感慨叹
息,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战功,又伤悼他不得善终。
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
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跟随着我的。
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大家一起来吃,说:“这游览多么快活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府,听说了这件事,就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台子命名为“超然”,来说明我之所以无论到哪儿都没有不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脱在事物之外啊!
【译文】
晋国人想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归还给楚国,用来换回知罃。
这时荀首担任晋国的中军副帅,所以楚国人答应了。
楚共王为知罃送行说:“您大概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兴兵交战,我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职务,所以成了你们的俘虏。
您的左右不把我杀掉取血涂鼓,而让我回晋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您的恩惠。
我确实不中用,又敢怨恨谁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感激我的恩德吗?”知罃回答说:“两国都为自己国家的利益考虑,希望解除百姓的痛苦,各自抑制自己的怨忿,以求相互谅解。
双方释放囚禁的俘虏,以成全两国的友好关系。
两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我没有参与这件事,又敢感激谁呢?”楚共王说:“您回到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知罃回答说:“我未曾有什么怨恨您的,君王您也未曾对我有什么恩德。
既没有怨恨,也没有恩德,不知道要报答什么。
”楚共王说:“虽然这样,你也一定要把你的想法告诉我。
”知罃回答说:“托君王的福,我这个被俘之臣能把这把骨头带回晋国,假如我的国君把我杀了,虽身死而您的恩惠也不磨灭。
如果顺从君王您的好意而我的国君赦免了我,把我交给您的外臣荀首,荀首向我们国君请求按家法在宗庙里处死我,虽身死而您的恩惠也不磨灭。
如果得不到我们国君杀戮我的命令,而让臣下继承祖宗的职位,依次序让我承担军事要职,率领所属军队去保卫边疆,那时即使遇上您的将帅,也不敢违礼回避。
我将尽心竭力到献出自己的生命,没有二心,尽到我对晋王的为臣之礼,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君王您的。
”楚共王说:“晋国是不能同它相争斗的。
”于是,楚王隆重地为知罃举行礼仪放他回晋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