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每日一练(二)
寒假作文:六年级语文每日一练,假期提高必备资料!

六年级语文每天一练(1)一、将下列诗题与作者用直线连起来(6分)《游园不值》白居易《忆江南》苏轼《春日》杜牧《泊船瓜洲》王安石《题西林壁》朱熹《清明》叶绍翁二、填植物,补充诗句(8分)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满皇都。
3、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4、停车坐爱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混芳尘。
6、小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少一人。
8、羌笛何须怨,春风不度玉门关。
三、下列划线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1分A、本来要解决的问题不大,谁知他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也谈不拢。
B、不是冤家不聚头,我和我的同桌每天都要经历几次争吵。
C、我一看这道题,顿时傻眼了,这时下课铃响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胡乱写了个答案,交了试卷。
D、李兵指着宝刚说:“你不要光说他的不是,我看你的问题很严重,比起他来,你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四、请为上联“梨花院落溶溶月”选出下联(1分)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五、你能填出多少主人公?(8分)入木三分()七擒七纵()三顾茅庐()才高八斗()乐不思蜀()四面楚歌()多多益善()纸上谈兵()高山流水()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一、读下列诗句,判断写的是哪个季节(5分)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读下列诗句,判断写的是那个节日(5分)1、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三、我是小小百科家(15分)1、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鞍山一中九班文言文翻译每日一练—2

鞍山一中九班文言文翻译每日一练—2鞍山一中九班文言文翻译每日一练—2(1)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君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翻译:(2)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1)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2)而行。
孔子布衣也,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翻译:(3)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还而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
臣罪当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翻译:(4)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务:致力。
受:接受。
诚:确实,的确。
因:于是。
廷:当廷,名作状。
翻译:(5)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翻译:(6)善呼者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
文言文阅读每日一练

文言文阅读每日一练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尚书比部员外郎李君墓志铭曾巩康定初,先人寓南康,与李君居并舍。
是时君年未四十,游余父子间,相好也。
后十余岁,君为临安,遇余于浙西,道旧故,喜甚。
又十余岁,君已退而家居,复见之山阳。
又九岁,而君年七十有一以卒。
明年,其孤仲熊自山阳抵京师,拜且泣曰:“顾得铭也。
”余惟君游余父子间四十年矣,铭其可辞?君姓李氏,讳丕,字子京,初名真卿。
曾大父讳某。
大父讳某。
考讳某,赠光禄卿。
母丁氏,仙县太君。
继母王氏,仁寿县太君。
君海州朐山人,家故寒也。
学为士,自君始。
出举进士,中其科,得主楚之淮阴簿。
岁凶,转运使调军食,用君主宿州籴。
他州皆强赋,民犹不足,君随便开诱,粜者悦趋,籴最他州。
迁宁国军节度,掌书记,转运使属君市翎毛,君优致如主籴,所市以赤,数之至十万,复最他州。
又属君主作院,君考校程度,所作兵器总一万一千三百二十有四,皆精且利。
他军州事,有不能决者,多属君,君所决者三十有八事。
盖复太平州囚管寿活之,明通判歙州林瑀无罪释之,类如此。
于是能益白,荐者十三人。
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用荐者监兴元府税,急吏宽商,课赢十有七万。
岁中,以岁次迁秘书丞,以课迁太常博士,以覃恩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杭州临安县,召为审刑院详议官,赐绯衣银鱼。
迁尚书都官员外郎,通判蜀州。
蜀少事,然他州讼有积岁不能决者,转运使以属君,君所决八事,民信服之。
迁尚书职方员外郎,监在京内衣库,枢密使田况奏用君删定马军司条贯,既成,诏加赏赉。
滨州有狱久不能决,辞连大臣家子,遣吏治之辄辞,诏遣君乃决。
累迁尚书职方郎中,以母老出通判杭州,坐法免。
复为尚书比部郎中,监沂州承县盐酒税。
未逾月,自罢归。
又监陕州集津垛盐务,不行,以本官致仕。
元丰三年九月己卯以疾卒山阳之私第,十一月甲寅葬安乐乡之杨兴里。
(节选自《曾巩文集》)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4分)(1)用君主宿州籴.籴:(2)转运使属.君市翎毛属:(3)以课.迁太常博士课:(4)诏加赏赉.赉: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曾巩父子和李君交往了几十年,两家比较熟悉,所以仲熊从山阳县赶,向曾巩请求为其父写墓志铭,曾巩没有推辞。
文言文每日一练100题

21.世说新语.齐由、齐庄
孙齐由、齐庄二人,小时诣庾公。公 问齐由何字,答曰:“字齐由。”公曰: “欲 何齐邪?”曰:“齐许由。”齐庄何字, 答曰:“字齐庄。”公曰:“欲何齐?” 曰:“齐庄周。」公曰:“何不慕仲尼而慕 庄周?”对曰:“圣人生知,故难企慕。” 庾公大喜小儿对。
22晋书·阮籍传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 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 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 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 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7.世说新语.庾公乘的卢马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 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傲 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注释 庾公:庾亮,字元规,东晋颍川鄢陵(河南鄢陵西北) 人, 美姿容,善谈论,好老庄,有德望。官至征西大将 军、荆州刺史。 的卢:骏马,性烈。马白额人口至齿者名的卢。按迷信说 法,这是凶马,它的主人会得祸。 不安己:危害自己。 或:有的人 移:转嫁 达:通达
14搜神记.麇竺遇天使
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祖世货殖, 家赀①巨万。常从洛归,未至家数十里,见路次 有一好新妇,从竺求寄载。行可二十余里,新妇 谢去,谓竺曰:“我天使也。当往烧东海麇竺家, 感君见载,故以相语。”竺因私请之。妇曰: “不可得不烧。如此,君可快去。我当缓行,日 中,必火发。”竺乃急行归,达家,便移出财物。 日中,而火大发。 • 【注释】 ①赀:同“资”。
1.世说新语.割席分座 管宁①、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 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②,宁读如故, 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③,曰:" 子非 吾友也!" 「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时人,不仕而终。 ②轩冕:此单指车子。 ③宁割席分坐:后人以" 管宁割席" 、" 割席分坐" 喻朋友断交。
最新课外文言文2

断句总结歌诀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 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更有规律供参看; 词性词义要精研, 语法结构助判断; 排比对偶与反复, 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 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 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 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 断句也要反复练。
鹘:古书上说的一种鸟,短尾,青黑色。凫:野鸭 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
【译文】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 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 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 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 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
方法二:按语法要求停顿。
①在含有主谓宾的句子后停顿。例: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②在含有主谓的句子后停顿。例:怀民亦未寝/相与步 于中庭……
③在含有谓宾的句子后停顿。例:隔篁竹/闻水声…… ④在单独的状语后停顿。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 巴陵郡……
方法三:句首表领起的词语或关联词后应停顿。 如:夫、盖、若、然则、若夫、至若、且、虽、 因、惟、故等。
谓失其本心
规律: 明修辞,定句读。(排比、反复、对比)
修辞断句法
练一练
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粟shū sù蛟蜃jiāo shèn之为害 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者小也(罗隐《辨 害》)菽粟:豆麦;蛟蜃:蛟龙
明确: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农民)之菽(豆类) 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 去(损失)者小也。
2018年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2125)-文档资料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21-25) 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21-25)21.李泰伯改字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李泰伯。
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
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
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注释]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
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
②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
③记:传记。
④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
⑤瞿然:惊讶的样子。
⑥握手:拱手。
⑦溥(pǔ):大。
⑧凝:注意力集中。
[文化常识]严子陵。
上文说的“严先生”,即东汉时的严光,他字子陵,今浙江余姚人。
严子陵与刘秀早年是同学。
刘秀击败王莽军队称帝后,邀请他到京城洛阳任谏议大夫(皇帝的顾问),可去后不久,发觉朝中多猜忌,于是隐居浙江桐庐附近的富春江边,常钓鱼赏景。
今建有严子陵钓鱼台,并有严子陵传碑文。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守②泱泱③已④易⑤盛⑥扣⑦颔首2.翻译:①既成,以示李泰伯②必将名世③殆欲下拜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4.理解:以“风字换“德字,它好在哪里?请说出一二点。
22.龚遂为渤海太守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①不能禽制。
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
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
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
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②遐远,不沾圣化③,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④中耳。
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每日一练文言文

【每日一练•文言文第一期】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粗体字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宁信度2、翻译下列句子。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每日一练•文言文第二期】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粗体词的含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現其《望仙驿记》,守长不事厨传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游桃花记 [明]陈继儒
南城独当阳,城下多栽桃花。
花得阳气及水色,太是秾华。
居民以细榆软柳编篱缉墙,花间菜畦,绾结相错如绣。
余以花朝后一日,呼陈山人父子,暖酒提小榼,同胡安甫、宋宾之、孟直夫渡河梁,踏至城以东,有桃花蓊然。
推户闯入,见一老翁,具鸡黍饷客。
余辈冲筵前索酒,请移酒花下。
老翁愕视,恭谨如命。
余亦不通姓字,便从花板酒杯①,老饕一番。
复攀桃枝,坐花丛中,以藏钩输赢为上下②,五六人从红雨中作活辘轳,又如孤猿狂鸟,探叶窥果,惟愁枝脆耳。
日暮乃散。
是日也,老翁以花朝为生辰,余于酒后作歌赠之,谓翁明日请坐卮脯为寿。
十四日,余与希周、直夫、叔意挈酒榼,甫出关路,途得伯灵、子犹,拉同往,又遇袁长史披鹤氅入城中,长史得我辈看花消息,遂相与返至桃花溪。
至则田先生方握锄理草根,见余辈,便更衣冠出肃客。
客方散踞石上,而安甫、宾之、箕仲父子俱挈酒榼佐之。
董、徐、何三君从城上窥见,色为动,复踉跄下城,又以酒及鲜笋、蛤蜊佐之。
是时,不速而会者凡十八人,田先生之子归骈为十九。
榼十一,酒七八壶觞。
酒屈兴信,花醉客醒,方苦瓶罍相耻,忽城头以长绠缒酒一樽送城下,客则文卿、直卿兄弟是也。
余辈大喜,赏为韵士。
时人各为队,队各为戏。
长史、伯灵角智局上。
纷纷诸子,饱毒空拳,主人发短耳长,龙钟言笑。
时酒沥尚余,乃从花篱外要路客,不问生熟妍丑,以一杯酒浇入口中,以一枝桃花簪入发角:人人得大欢喜吉祥而去。
日暮鸟倦,余亦言旋,皆以月影中抱持,而顾视纱巾缥袖,大都酒花、花瓣而已。
昔陶征君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
自余问津后,花下数日间,便尔成蹊。
第赏花护花者,舍吾党后,能复几人?几人摧折如怒风甚雨,至使一片赤霞,阑珊狼藉?则小人于桃花一公案,可谓功罪半之矣。
[注] ①花板酒杯:即梨花杯,以形似花瓣而得名。
②藏钩:古代的一种博戏。
《艺经》:“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分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交(较)胜负。
”钩,为博具。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便更衣冠出肃.客迎接
B. 酒屈兴信.舒展,伸张
C. 余亦言旋.回家
D. 第.赏花护花者次第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余以.花朝后一日以.八千岁为春
B. 色为.动请以赵王城为.秦王寿
C. 客则.文卿、直卿兄弟是也则.与斗卮酒
D. 乃.从花篱外要路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在花朝后一日,作者偕同五位友人,闯入一位陌生老人家中,见到他已准备了饭菜,便入内大吃一顿,老人虽愕然,仍热情款待,作者等人大快朵颐、嬉戏玩闹,极为尽兴,最后作歌送给老人,权当寿礼。
B. 十四日,作者与十八位友人一起在田先生家中欢聚,席间,一众好友畅饮美酒、饕餮美食、黑白纵横。
酒酣耳热之际,还开起了路人的玩笑,度过了异常愉快的一天。
C. 本文记叙作者城郊赏桃花之“乐”,寄寓爱花、赏花、护花不易之意。
结尾把花与人、花与社会联系起来,笔墨虽然依旧轻灵,但心情已经沉重。
D. 陈继儒的作品多直抒胸臆,表达任心自适的感情,这篇《游桃花记》更是贯彻了他“文以自娱”的主张。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昔陶征君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居民以细榆软柳编篱缉墙,花间菜畦,绾结相错如绣。
(4分)
(2)则小人于桃花一公案,可谓功罪半之矣(3分)
《游桃花记》答案
16.D 只是
17.D (A介词,介绍动作施行的时间,“在”.介词,介绍动作施行时涉及的对象,“把”.B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介词,表动作行为受益的对象,“替,给”.C副词,判断句中表强调、确认,“是”.连词,表顺承关系,“于是”.D副词,顺承关系,“于是”.)
18、B (不是18人,后面又出现了文卿、直卿兄弟)
19、昔陶征君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軎者.
20、(1)居民用细细的榆枝和柔软的柳枝编制篱笆,桃花间隔杂种在菜地里,盘绕纠结如同绣品。
(2)那么我对于桃花这一桩事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功过各半了
译文:
南城独独向阳,城下多栽种桃花。
桃花吸收了阳气和水色,非常繁盛娇艳。
居民用细细的榆枝和柔软的柳枝编制篱笆,桃花间隔杂种在菜地里,盘绕纠结如同绣品。
我在花朝节后的一天,叫上陈山人父子,暖了酒提上盛酒的小榼,和胡安甫、宋宾之、孟直夫一起渡过河,来到城东,(此处)桃花十分繁盛。
(我们)推门闯入一户农家,见到一位老翁,准备了鸡肉米饭招待客人。
我们这群人冲到筵前索要酒肉,请求将酒肉筵席移到桃花树下。
老翁很惊愕,但仍然十分恭谨地依从了我们的要求。
我们也没有(与老翁)互通姓名,就用梨花杯,畅饮一番。
又攀上桃树枝,坐在花丛中,凭藏钩游戏的输赢确定名次,五六个人在落花丛中像轱辘一样翻滚。
又像孤猿狂鸟,探视花叶窥探果实,只担心枝条太细脆。
到了日落十分才散去。
这一天,老翁(权且)将花朝当作生日,我在酒后作了歌诗赠送给他,作为老翁第二天过寿的贺礼。
十四日,我和希周、直夫、叔意提着酒壶,刚刚出路口,半路就遇上伯灵、子犹,就拉住他们一起前往(南城)。
又遇到袁长史披着鹤氅进入城中,长史得知我们要去看花的消息,便同我们一起返回桃花溪。
到了那里就看到田先生正握着锄头清理草根,见到我们,就更换衣帽出来迎接客人。
客人正分散着蹲坐在石头上,安甫、宾之、箕仲父子都提着酒榼来陪酒了。
董、徐、何三位先生在城上见到,脸色为之(欢喜得)改变了,又踉踉跄跄地下城来,用酒和鲜笋、蛤蜊来陪酒了。
这时,未受邀约而突然来会的客人总共有十八人,(加上)田先生的儿子归骈一共是十九人。
榼十一个,酒七八壶。
酒尽而兴浓,桃花醉去了而客人愈加清醒,装酒的瓶、罍互相以无酒为耻。
忽然城头有人用长绳子悬挂一樽酒坠下城来,这送酒的客人原来是文卿、直卿兄弟。
我们大为欢喜,欣赏他们是风雅之士。
当时每个人各自归作一队,每队都各自游戏。
长史、伯灵在棋局上斗智。
诸多棋子,饱受空拳荼毒,主人头发短耳垂长,有神仙之姿,老迈却言笑晏晏。
这是尚有余酒,就从花篱外邀请过路客人,不管生熟美丑,把一杯酒灌进口中,把一枝桃花插入鬓角:每个人都得到了大欢喜吉祥才离开。
天色已晚,归鸟回巢,我也返回了,大家都在月色下相互搀扶着回家(因为喝醉了),回头看纱巾衣袖上面,都是星星点点的酒痕和桃花瓣。
昔日陶渊明用《桃花源记》书写一段心事,借桃花园作寓言,并非真有桃花园。
现在桃花近在城郊却没有一个人为花做媒,传播消息给好事者。
自从我来到此处游玩后,几日之内,桃花树下就踏出了一条路径(来的人很多)。
只是前来赏花护花的人,除去我们这群人外,还能有几人?又有几人用暴风骤雨的手段摧折桃花,致使地下一片红色的花瓣衰败零落?那么我对于桃花这一事情,可以说是功过参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