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虽美 还需绿叶相衬

合集下载

绿叶衬托红花奉献精神的作文

绿叶衬托红花奉献精神的作文

绿叶衬托红花奉献精神的作文在花园里,有好多美丽的花。

红红的玫瑰像火一样,粉粉的牡丹像仙子的裙摆。

可在这些花儿旁边,总有一片片绿叶。

有一朵小红花,它长得特别娇艳。

它总是觉得绿叶不好看,又不会开花,没有什么用。

一天,一个小朋友来花园玩,他一眼就看到了那朵小红花,他高兴地说:“这朵小红花好漂亮呀。

”小红花听了可骄傲了。

可是过了几天,天气特别热,太阳像个大火球一样烤着大地。

小红花没有了绿叶的遮挡,被晒得有点蔫了。

它这才发现绿叶的好。

绿叶一直在旁边,默默为它遮挡阳光,还从根部给它送来水分和营养。

就像在舞台上,那些漂亮的舞者就像红花。

可在台下,有很多工作人员就像绿叶。

他们布置舞台,准备道具,要是没有他们,舞者也不能那么精彩地表演。

绿叶虽然没有红花那么耀眼,但是它的奉献精神让红花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美丽。

我们也要像绿叶一样,有奉献精神,去帮助身边的人。

我家的院子里种着一棵月季花。

月季花盛开的时候,花朵大大的,红红的,特别迷人。

周围有好多绿叶围着它。

有一回,我想把那些绿叶都摘掉,我觉得它们挡住了我看红花的视线。

我刚摘了一片,妈妈就制止了我。

妈妈说:“你别看绿叶不起眼,它们可重要了。

”我不明白。

过了几天,刮起了大风。

那些没有被我摘掉绿叶的月季花,花朵在绿叶的保护下,只是微微晃动。

而我摘掉一片绿叶的那个枝桠上的小花,被风吹得有点歪了。

后来我才知道,绿叶能在风中保护红花,还能为红花制造营养。

在学校里,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就像红花。

但是老师就像绿叶。

老师每天辛苦地备课,给同学们讲解知识。

老师默默地奉献,才让那些成绩好的同学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绿叶总是在背后付出,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学会做一片默默奉献的绿叶,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公园里,有一片花海。

其中有一朵大大的向日葵,金黄的花瓣朝着太阳,特别耀眼。

向日葵的周围是层层叠叠的绿叶。

有一天,一群小蜜蜂来采蜜。

小蜜蜂们都围着向日葵的花朵转,都没有看那些绿叶一眼。

红花需绿叶衬随笔作文

红花需绿叶衬随笔作文

红花需绿叶衬随笔作文所有的美都需要衬托,正如红花需绿叶衬那样。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红花需绿叶衬随笔,一起来看看。

红花需绿叶衬随笔作文篇一即使你是一片浩瀚的汪洋,若没有海风的吹拂,也难以掀起一簇簇洁白的浪花。

即使你是一棵挺拔的绿树,若没有同伴的陪护,也难以抵挡漫天飞舞的狂沙。

即使你是一朵娇艳的红花,若没有绿叶的陪衬,也难以展露胜似天仙的芳容。

因为有了合作,所以,大千世界才能如此绚丽多姿!那么,什么是合作呢?中说,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目的在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

我想,如果你是学生,你需要合作,要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共同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如果你是运动员,你需要合作,要与队友们一起训练,一起休息,共同遵守场上的比赛规则;如果你是演员,你需要合作,需要化妆师为你化妆,需要服装师为你搭配,需要摄影师为你摄影,需要经济人为你安排时间、照顾你的饮食起居,当然,你还要与其他演员一同在镜头的前面展示演技……合作在无形之中与我们息息相关、形影不离!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没有谁能孤军奋战一生。

虽然鲁滨逊在岛上独自生活了20xx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谁会相信一个与世隔绝的人能够存活二十八年之久?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自强,也要学会和他人合作发展。

一位智者曾经告诉了我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了。

聪明的朋友,如果你是这两个人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办?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

初一散文红花还需绿叶衬

初一散文红花还需绿叶衬

红花还需绿叶衬
你欣赏过草吗?它有花儿美吗?你可能说:不,它没有五彩斑斓的花朵美,它永远只是一株草,永远也不可能成为花。

草,它永远只是被忽略的“小人物”。

花,有姿态万千的花瓣,有甜甜的花蜜,还有沁人心脾的芳香。

古人常赞赏花的芬芳,“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花,连蝴蝶都舍不得离去,鸟儿都被这芬芳所吸引,不停地鸣唱,不停地赞美。

花,固然是美,是香,但时间不长,我要说:草才更值得欣赏!
虽然草没有花枝招展的容貌,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撼人心魄。

草,一株默默地把头低下的草,似乎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地位,只能在花朵下躲藏着。

如果不经意地发现了躲藏在花下的一株草,不要认为它是来与花争夺养分的,怀着一颗慈爱的心接纳它吧,如果一把抓住它,让它一命呜呼,就算一株水草,也只会破坏一份好心情。

要知道,阳光不是花的专利。

当花被所谓的“爱花者”采去时,这株草便能用眼睛来看这广阔的大地、青青的草原,它似乎被解放了。

古人云:“红花还需绿叶衬。

”人们只爱红花,却看不见绿叶,当草被欣赏时不要觉得奇怪,草有它那坚毅、顽强的精神;当草被欣赏时,我们应去思考,它何以能从石缝中生长;当草被欣赏时,我们才懂得,
它也有自己的生命哲学:坚持不懈,向往太阳,征服任何阻碍,勇往直前。

红花还需绿叶衬

红花还需绿叶衬

红花还需绿叶衬再绽放灿烂、鲜艳娇嫩的红花,如果没有绿叶的陪衬,也显得黯然失色!正因为绿叶默默无闻的衬托,才显示出了红花的娇艳亮丽和与众不同!同样的道理,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语文教育也是如此!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的小说、散文无不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发展着学生的个性、培养着学生的人格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而多媒体的辅助,让学生的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课堂和学校,而可以延伸到社会、网络,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进行自主拓展阅读与交流,实现语文教学“小课本,大课堂”的目标。

一、多媒体是学生求知欲的激发者中学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大多是文质兼美,有很强的可读性和鉴赏性的美文。

多媒体的介入,突破了时空的界限,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和动画综合直观地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

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也能将课文中一些凭空难以理解的现象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形象,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他们充分感知事物,发挥想象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如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首先用视频展示了同学们都很熟悉的歌曲《春天在哪里》,随着歌曲的播放,学生的兴趣渐渐提高,刚开始时有几个同学不自觉的跟着唱了起来,渐渐地全班同学都跟着唱了起来。

这样就为整节课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学生仍然沉浸在歌声的世界里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这为课文主要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花还需绿叶扶

红花还需绿叶扶

红花还需绿叶扶
人们总是赞美红花的美丽,而对衬托着红花的绿叶漠不关心.但是,一旦红花没有了绿叶的衬托,便显得伶仃无依,再也没有人赞美它了.
其实,在生活中有许多好似“红花“的人,比如演员,歌星,运动员等.在他们的身后有许
多的职业,如教练,老师等,这些就好比衬托着“红花“的“绿叶“.
就拿各种文艺晚会来说吧,当我们为歌舞表演鼓掌叫好时,当我们看小品相声捧腹大笑时,有多少人会想到为此付出了辛酸和汗水的编导,作词,作曲,灯光等默默无闻的工作者呢?他们心甘情愿地当着陪衬“红花“的“绿叶“.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就不会有一场场精
采的文艺晚会,更不会有那些“红花“
因此,我们不应该忽视“绿叶“的存在,要在敬仰“红花“的同时,也应该赞美“绿叶“正是因
为有了“红花“与“绿叶“的相互辉映,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繁荣昌盛.。

初中作文指导:红花还得绿叶衬 红花还得绿叶衬优秀课件

初中作文指导:红花还得绿叶衬 红花还得绿叶衬优秀课件
踏花归来马蹄香
——文学作品中的侧面描写
宋代画院曾经举行过一次绘画比赛,画题是 “踏花归来马蹄香”,众画工挥毫泼墨,各显 其能 ,有的画骑马人手里拈着一枝花,有的画 马蹄上缠绕着一枝花,有的画一匹马站在一片 鲜花盛开的草地旁……最后夺魁的却是这样一 副画:一匹骏马奋蹄疾驰,马蹄边飞舞着几只 小蜜蜂。真是绝妙的构思啊 !画中没有花,但 那追逐马儿的小蜜蜂却使人依稀嗅到那浓浓的 花香。花香是难以正面描绘的,即使非要从正 面描绘,也往往会显得直白、平淡,而以蜜蜂 衬花香,则使作品从虚无中见出丰盈,从而取 得一种含蓄蕴藉、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绘画 艺术是这样,文学作品的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呢?
• 1、正衬: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 衬,譬如烘云托月月更明,也叫做“水涨船高”。
• 如《明湖居听书》一文中,为了突出白妞说书技艺的高 超,先写了黑妞说书,作者把黑妞的演唱写到叹为观止 的地步,好象已词尽意穷,无以复加,读到这儿,不禁 使人生疑:作品的主人公不是白妞吗?把黑妞的演唱技 艺写得如此绝妙,岂非喧宾夺主?作者借观众之口道出 了个中用意,解答了读者疑问:“他的调门都是白妞教 的”,“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 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原来写黑妞 是为了衬托白妞啊!这就是用了正衬法。
3.以物衬物:
• 如《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 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 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在这里, 作者以鱼来衬出水的清澈,虽没有一字一 句写水,可是读者却能从潭中鱼儿看出水 清如镜,产生“水尤清冽”的真实感觉, 收到了从正面描写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侧面描写的分类
一、 什么是侧面描写
• 所谓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 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 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 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 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 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衬托 法。

红花也需绿叶映_一年级作文

红花也需绿叶映_一年级作文

红花也需绿叶映
我曾经读过一篇寓言,内容大概是“从前有一位富商,他养了一盆十分漂亮的红花,人人见了都说美丽。

那位富商觉得红花下面的绿叶不仅不好看,而且还占地方,干脆把绿叶剪下去吧,要它也没用。

就这样那位富商把红花下面的绿叶剪了下去,但后来到他家里的客人和朋友都不在赞美这盆红花漂亮啦。


有了星辰就映得太阳伟大;有了小草就映出大树的高大;而有了泓山泉就聚成了河流。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就连双胞胎兄弟或姐妹也是不相同的,不说性格就外表也不尽相同;每个人也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

如果一种事或物不适合你,那也不代表所有的事或物都不适合于你。

“自卑”这个词,早在我认识字时就从我的字典里撕去了,也找不到这个词的解释了。

自卑是小人的表现,君子是表现不出来自卑的;自卑的哭是没有道理的,而君子感动的流泪其解释是完全不一样的。

每个人都不需要自卑,何必哪!你,我和大家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有的,我也有,大家都有,你还有我们没有的。

渺小不代表无能,高大不代表伟大,正如老子说的:“事物都存在着对立面”一篇文章谈到:“一位小女孩到剧场拍戏,但她却只能演戏中的一条狗,那位女孩答应啦,而且演得非常出色。


红花也需绿叶映,自己现在虽渺小,但不代表未来你还渺小。

第1页共1页。

绿叶陪衬红花名句

绿叶陪衬红花名句

绿叶陪衬红花名句“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正因为绿叶日日夜夜的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等等工作,才能使整个生物体进行生长,然后才能看出美丽的红花。

但也有“红花配绿叶”之意,单纯一色会显得单调,红绿两色在一起,会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双方的色彩由于对比映衬都会得到加强,造成一种明丽鲜艳的效果。

绿叶虽没有红花那样娇艳,不会引起人的注意,但它同样是不可缺少的,红花若离开了绿叶,它的美也会遭到削弱。

比如,如果没有小的苹果,每一个苹果都一样大,那还有大的苹果么?如果没有丑陋,人人都像西施那样美丽,那还有什么美丑之分呢?如果没有坏人,每个人都富有正义,有胆有识,你还能分出谁是好人么?所以,红花虽然美丽,但没有绿叶的陪衬,那也不算美了。

又如,我们平日里看的电视剧,剧中的演员固然演得栩栩如生,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剧本,没有好的导演,演员再好又怎样?我们听过许多歌手的歌,虽然歌手们唱的悦耳动听,但如果没有许多作词者和作曲家的辛勤劳动,歌手如何能唱出美妙的歌声?我们看的各种电视节目,不论台上的演员、主持人有多好表演技能,如果没有幕后各种工作人员精心的编制,节目怎么能精彩呢?所以,红花虽然美丽,如果没有绿叶的支持,那也不算美了。

红花开得再美再艳,也离不开绿叶对它的陪衬和支持;一个人本领再大,成绩再多,也离不开周围的人对他的帮助。

15绿叶底下有害虫。

绿叶是眼药。

奥维德:没有青草的原野,没有绿叶的农田,或没有头发的脑袋,这些总是丑陋的。

如果最终不结果,那就做一朵鲜花;如果绽不出花蕊,那就做一片绿叶.人才是有层次的,月亮不因太阳存在而失去赞美,星星不因月亮的存在而失去价值.赞绿叶(散文诗)春夏季节,景色非常迷人,漫步在乡村桃红柳绿中,兜人陶醉,站在崇岭远眺,一弄弄梯田,一块块嫩叶绿秧,环绕在群山很是显眼,令人心旷神贻.当金灿烂收获季节到来之即,谁能忘记那些在四季辛勤的身影,是他们默默地耕耘,才得到今天的果实.而当秋时落叶归根时,谁又不在感叹他们如绿叶般的奉献,他们不为此而自豪,而为他们所付出的深感欣慰.我赞美绿叶,更赞颂那绿叶般的默默无闻的劳作人.《浣溪沙》年代:宋作者2113:晏殊绿叶红花媚晓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导学案(教案)红花虽美还需绿叶相衬教学对象:七上·七教学目标:能根据写作目的确定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学会根据中心安排详略。

教学重点:学习根据中心确定详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中心确定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安排详略。

课时建议:1-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班上有过照相经验,特别是照生活照经验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举手)好!请大家想想自己在照相的时候,除了会对自己刻意打扮一番,比如发型、衣着、姿势等以外,还要不要考虑照相的背景?为什么要选择背景?通常会选择怎样的背景呢?请大家谈谈。

(学生发言略)师:一般会选择有花、草、树等好看的背景。

因为好的背景能更好的衬托出你的美丽和青春。

照相如此,其实,作文中对材料处理的道理也如此。

有道是“红花(人)虽美,还需绿叶(背景)相衬”。

(板书)红花虽美,还需绿叶相衬。

红花占主导地位,绿叶起陪衬作用,缺一不可,主次分明,才和谐漂亮。

那么一篇文章,怎样安排主次材料,确定详略,才能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呢?(板书:要根据中心确定详略)二、例文导学(一)一位同学要写一篇《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的作文,他准备选用的材料如下,你能帮助他确定好主要、次要材料吗?1)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按时完成作业。

2)他从不满足于一知半解,毎学习一个新知识,只要不明白就请教别人直到弄懂为止。

3)他常利用业余时间看书、做补充练习。

4)他带病坚持听课。

5)他上课总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主要材料:(3 、4 );次要材料:(1、2、5 )(二)读《银杏树》,你能从“中心与材料的详略”这个角度加以分析并提出修改意见吗?银杏树暑假里,我在伯伯家做客。

听说离他家十多里路的老河村有棵几百年的银杏树,就吵着要去看。

第二天早上,堂哥就用摩托送我去。

路上车子很多,摩托在车流中穿行,我真佩服堂哥的技术。

不一会儿就到了。

一下车,就觉得热得不行,我们在村头吃了个西瓜,喝了点汽水,才进村看树。

在一所小学门前,那棵老树屹立着,只见它古老苍劲,大得惊人。

学校并不大,但校舍整齐美观,窗明几净。

一个锄草回来的农民路过这里,堂哥便和他攀谈起来。

那农民很和气,他告诉我们,这棵银杏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

它遭过两次大灾:一次是被雷击;一次是被鬼子用刀劈,用火烧。

然而,老树依然挺立在大地上。

听完介绍,仰望老树,我觉得它格外高大了。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有力地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我们是九点多钟回去的,路上车子少了些,堂哥开得更快了。

坐在疾驰的摩托上,我暗暗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学习老树坚韧不屈的精神,在与困难的斗争中锻炼成长。

1、学生讨论2、集体交流3、教师点拨:详略无致,巨细无遗,是记叙文写作中容易犯的一种毛病,上面这篇习作的主要问题也在这里。

1)该舍的未舍。

习作有不少内容尽管是作者当时的见闻,但对表现中心思想却没有关系。

如路上车子多,堂哥驾驶技术好,在村头吃西瓜、喝汽水,以及小学校舍的美观整洁等,既与绘树、赞树无关,也不属必不可少的交代,应当割舍干净。

2)该略的不略。

与文章中心无关的内容应当割舍,与文章中心有关的也并非都要大写特写,那些离中心比较远的就不能详写。

习作在这方面的处理也有问题。

第三段主要内容应当是写树,有关那位农民的情况没有必要详说,用“一位农民告诉我们”一笔带过即可。

返回时着重写的应是“我”的心理活动,其他只需点一下,可改成:“在回去的路上,我心里想……”3)该详的不详。

绘树、赞树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应当详写,而习作却写得很粗略。

二、三段写树的形象只用了“古老苍劲,大得惊人”“挺立”等词语,很是空泛。

应该对树的形态、色彩等作多角度的生动形象的描绘,并作一些侧面烘托,具体地表现老树的古老苍劲,刚强不屈和永葆青春的特点。

赞树部分把老树的形象升华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则应在形象描绘的基础上,力求抒情议论自然合理;习作只是三言两语,贴上标签就完事,这种简单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三、要点点拨1、安排好详略。

据(题目的)中心意思,安排好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要根据中心的需要,考虑哪些材料最能表达文章中心,作为主要材料,要放手敢于写,浓墨重彩,应详写;哪些材料与表现中心有关系,作为次要材料应略写。

详写不是什么都写,无用的、没必要的坚决不写;略写也不是不写,完全不屑次要的方面,也会影响主要的方面——或使情节不完整,或前后不连贯,或显得单调。

2、写好重点段落。

一篇文章往往只那么一二处主要的段落,就应集中笔墨,花大力气写。

如《我的老师》(参见七上·一作文教学导学案)一文,写了七件事,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详写,因为后两件事将“我”和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推到了新的高峰,集中地反映了作品的主题。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我们在写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时,首先要将事件的过程交代清楚。

起因、经过、结果中,经过是一件事的重点,也是全文重心,一定要具体、详细;写人为主的文章,要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性格。

3、写好细节。

细节虽是文章的枝叶,但细微处见内心、见真情、见功底,能增辉添色。

《散步》写祖孙三代人之间的深沉的爱,注重用细节描写表现母子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如第6段写祖孙三代人的心理活动,着重写“我”,祖、孙一笔带过。

“我的母亲老了”到“她总是听我的”,其中的“强壮”“高大”是分别从母亲和儿子的不同角度来审视“我”。

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

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

”因为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地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

四、实战演练以“我喜欢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详略得当,不少于600字。

五、拓展阅读(一)枣核萧乾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

一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了。

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

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她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

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

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

过了几个山坳,她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到了。

‛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

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

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

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

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

姑娘在哈佛教书。

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

我想厂甸,想隆福寺。

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

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

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阅读提示:《枣核》一文,作者详写旧时同窗在美国住地精心布置中国式花园,并要在花园中栽下家乡枣树的事,目的是为了具体生动地表现这位老人依恋故土之情。

作者和这位老人的关系,老人托他带几颗枣核的事,以及老人在车站接他的情形等内容,不能不写,又不必详写,所以只作了简略的交代。

例如,在《羚羊木雕》一文中,在爸爸妈妈逼迫自己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时,运用了一段插叙,这段插叙就是文章的详写内容。

写了自己与万方的相处,写了二人的友情,并含蓄地批评了父母的重财轻义,不尊重孩子友情的行为。

(二)落花生许地山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

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我们都说好。

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我们争着答应:‚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夜深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阅读理解:读本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1.这篇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四件事,分别是: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2.作者通过上述四件事,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根据这一中心,作者将议花生作为重点内容详写,将其他三件事作为次要内容略写。

作文教学导学案(学案)红花虽美还需绿叶相衬教学对象:七上·七教学目标:能根据写作目的确定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学会根据中心安排详略。

教学重点:学习根据中心确定详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中心确定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安排详略。

课时建议:1-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班上有过照相经验,特别是照生活照经验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举手)好!请大家想想自己在照相的时候,除了会对自己刻意打扮一番,比如发型、衣着、姿势等以外,还要不要考虑照相的背景?为什么要选择背景?通常会选择怎样的背景呢?请大家谈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