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稠化指数试验方法、砂浆扩展度试验方法
水泥砂浆稠度试验方法

6.试验结果整理:
以两次测定于20mm,应重
新拌和砂浆测定。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
①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以及混凝土配合比;②试验日期及时间;③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④环境温度和湿度;⑤执行标准;⑥砂浆分层度;⑦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水泥砂浆稠度试验方法
1.依据标准:《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T70-2009;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目的:测定水泥砂浆稠度。
2.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确定配合比或施工过程中控制砂浆的稠度,以达到控制用水量为目的。
3.试验环境:
进入试验室内检查温湿度仪,在试验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温湿度。
8.2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深度28 mm土2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如下沉深度超出范围需另称试样,调整水量,重新试验,直至达到28mm±2mm为止。
8.试验注意事项:
8.1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人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l0mm。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人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
4.试验准备:
4.1仪器设备:砂浆稠度测定仪、捣棒、台秤、拌锅、拌板、量筒、秒表等。
4.2试样制备:满足试验要求数量的水泥、砂、拌合水。
水泥稠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水泥的稠化性能,了解水泥在不同水灰比条件下的凝结和硬化过程,从而评估水泥的适用性和工程性能。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掌握以下内容: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2.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3. 水泥体积安定性的检验。
二、实验原理水泥稠化实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通过将水泥与一定比例的水混合,使其达到标准稠度,从而确定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
2. 水泥凝结时间测定:通过测定水泥浆体从开始搅拌到达到初凝和终凝状态所需的时间,来评估水泥的凝结性能。
3. 水泥体积安定性检验:通过测定水泥浆体在硬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来评估水泥的体积安定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水泥、水、量水器、水泥净浆搅拌机、维卡仪、雷氏夹膨胀仪、沸煮箱、湿气养护箱、天平等。
2. 实验仪器:符合JC/T729要求的水泥净浆搅拌机;符合JT/T727要求的维卡仪;雷氏夹;沸煮箱;湿气养护箱;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1)按照水泥与水的比例,将水泥和蒸馏水混合均匀;(2)将混合好的水泥浆倒入标准稠度测定用试模中;(3)将试模置于维卡仪上,调整试杆高度,使试杆下端与试模底部相接触;(4)启动维卡仪,使试杆下端缓慢下降,直至水泥浆表面出现“破皮”现象;(5)记录此时水泥浆的用水量。
2. 水泥凝结时间测定:(1)按照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将水泥和蒸馏水混合均匀;(2)将混合好的水泥浆倒入水泥净浆搅拌机中,搅拌3分钟;(3)将搅拌好的水泥浆倒入试模中;(4)将试模置于维卡仪上,调整试杆高度,使试杆下端与试模底部相接触;(5)启动维卡仪,使试杆下端缓慢下降,直至水泥浆表面出现“破皮”现象;(6)记录此时水泥浆的初凝和终凝时间。
3. 水泥体积安定性检验:(1)按照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将水泥和蒸馏水混合均匀;(2)将混合好的水泥浆倒入试模中;(3)将试模置于沸煮箱中,煮沸24小时;(4)取出试模,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5)将试模置于雷氏夹膨胀仪上,观察水泥浆体的体积变化;(6)记录水泥浆体的体积变化。
混凝土扩展度试验方法

混凝土扩展度试验方法
混凝土扩展度试验
1. 简介
混凝土扩展度试验是用来评估混凝土的可流动性和易性的一种试验方法。
通过测量混凝土的扩展度,可以确定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可流动性,从而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2. 方法
混凝土扩展度试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出流量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混凝土在给定条件下从漏斗中流出的时间来评估其流动性。
具体步骤如下: - 准备一个标准的漏斗,漏斗底部装有一个控制出流量的小孔。
- 将混凝土样品倒入漏斗中,并打开小孔,记录流出的时间。
- 根据流出时间计算扩展度值,一般以秒为单位。
漏斗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混凝土在给定条件下从漏斗中流出的时间和高度来评估其流动性。
具体步骤如下: - 准备一个标准的漏斗,漏斗底部装有一个控制出流量的小孔。
- 将混凝土样品倒入漏斗中,并打开小孔。
- 同时使用计时器记录流出时间和测量流出的高度。
- 根据时间和高度的测量值计算扩展度值。
湿度管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混凝土在给定条件下通过一定长度的湿度管的时间来评估其流动性。
具体步骤如下: - 准备一根带有刻度的湿度管。
- 将混凝土样品倒入湿度管中,记录流出的时间。
- 根据流出时间和湿度管的长度计算扩展度值。
3. 结论
混凝土扩展度试验是评估混凝土流动性和易性的重要方法。
通过掌握各种方法的操作步骤和计算方式,可以准确评估混凝土的可流动性,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工程质量。
砂浆流动扩展过程的性能测试及分析

引言现代混凝土的显著特点是在满足工程结构对力学性能要求的同时具有高耐久性、高体积稳定性以及优异的工作性能。
工作性能是流动性、保水性和粘聚性的统一,是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的先决条件;伴随着水泥的水化过程,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又与时间相关[1-2]。
因此,准确、快速评价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对混凝土的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
工程中主要通过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扩展度来表征混凝土的性能。
然而,随着矿物掺合料和聚羧酸减水剂的应用,具有相同坍落度、扩展度的混凝土,其粘度、和易性差异巨大[2],因此仅从扩展度来评价混凝土工作性存在明显的不足。
此外,在测试混凝土工作性能的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传统的混凝土工作性测试方法如倒坍落度筒排空时间、T500时间、V型漏斗流出时间等,多为单一或静态的技术指标,易造成较大的误差。
通过流变性能表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是目前为止最为科学的测试方法之一,运用相关的流变模型获得混凝土的屈服应力、塑性粘度等流变学参数,进而定量表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3-4]。
ROUSSEL和COUSSOT等[5-6]对混凝土材料坍落度、扩展度测试中的流变学特征进行了理论推导,认为浆体的屈服应力与扩展度的关系可由米塞斯屈服准则获得,当浆体的扩展度较小时(R≤H,R和H分别代表浆体流动完成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几何尺寸),其屈服应力的计算见式(1);当浆体的扩展度较大(R>H)时,其屈服砂浆流动扩展过程的性能测试及分析王 宇1 张建纲2 李申振2 杨 勇2 毛永琳21. 济南东铁轨道交通建材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02.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1108摘 要:本文以砂浆的流动扩展过程为研究对象,测试了不同配合比砂浆在重力作用下的流动度及其扩展过程,分析了砂浆的扩展度随着时间变化的规律,以此表征砂浆的流变性能,建立一种能快速准确评价水泥基材料流变特性的方法。
结果表明:胶凝材料的组成、水灰比对砂浆的流动扩展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对砂浆流动扩展过程的曲线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分析,获得了一组相关性很高的拟合公式,该公式的相关参数对判断砂浆的流变特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水泥砂浆粘稠度检测方法

水泥砂浆粘稠度检测方法水泥砂浆粘稠度检测的那些事儿咱就说,水泥砂浆这东西,在建筑里可太重要啦!那怎么检测它的粘稠度呢?嘿,我还真有一次特别有趣的经历。
前阵子我家院子要铺个小路,我就想着自己动手试试。
买好了水泥、沙子,准备大展身手。
我把水泥砂浆搅拌好后,就开始琢磨怎么知道这粘稠度合不合适。
我突然想到一个办法,就像小时候玩泥巴一样。
我找了根小木棍,先把木棍直直地插进水泥砂浆里,嘿,一下子就插进去了一段。
然后我慢慢地把木棍往上提,这时候就看到水泥砂浆像麦芽糖一样黏在木棍上。
我仔细观察,发现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
我想,这是不是就像我们吃的那种可以拉成丝的糖呢?于是我轻轻晃了晃木棍,那些水泥砂浆真的有点拉丝的感觉。
我又想起来以前看别人做糖画,那糖浆流下来的时候,是缓缓的、连绵不断的。
我就看我这木棍上的水泥砂浆,流下来的速度也不是很快。
我用手指轻轻碰了碰黏在木棍上的砂浆,有点黏黏的,但又不会一下子粘在手上甩不掉。
我再把木棍横过来,让水泥砂浆慢慢滴下去。
滴答,滴答,就像小雨点落在地上的声音。
那些滴下来的砂浆慢慢堆积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砂浆堆”。
我用小树枝在这个“砂浆堆” 上划了一下,发现它表面有点光滑,不像干沙子那样松散。
后来我把一些水泥砂浆抹在一块小木板上,然后把木板慢慢倾斜。
我看到水泥砂浆开始慢慢往下滑动,但是滑得不是特别快。
这就好像冬天屋檐下挂的冰溜子,慢慢往下滑的那种感觉。
如果太稀的话,肯定一下子就流下去了;要是太稠,估计都不会动。
经过我这一番折腾,我大概知道我这水泥砂浆的粘稠度应该还可以。
就像做菜放盐一样,多试几次就有经验啦。
现在每次看到院子里的小路,我就会想起检测水泥砂浆粘稠度的那次有趣经历。
以后要是还有机会弄水泥砂浆,我肯定更有经验了!。
砂浆稠度和分层度试验方法

砂浆稠度和分层度试验方法一)砂浆稠度试验1.试验目的砂浆的稠度,亦称流淌性,用沉入度表示。
适用于确定协作比或施工过程中掌握砂浆的稠度,以达到掌握用水量的目的。
2.试验仪具(1)砂浆稠度仪:由试锥、容器和支座三部分组成。
试锥由钢材或铜材制成,试锥高度为145mm、锥底直径为75mm、试锥连同滑杆的质量应为300g;盛砂浆容器由钢板制成,筒高为180mm,锥底内径为150mm;支座分为底座、支架及稠度显示三个部分,由铸铁、钢及其它金属制成。
(2)钢制捣棒:直径10mm、长350mm、端部磨圆。
(3)秒表等。
3.试验方法(1)将盛浆容器和试锥表面用湿布擦洁净,并用少量润滑油轻擦滑杆,然后将滑杆上多余的油用吸油纸擦净,使滑杆能自由滑动。
(2)将砂浆拌和物一次装入容器,使砂浆表面低于容器口约l0mm左右,用捣棒自容器中心向边缘插捣25次,然后轻轻地将容器摇动或敲击5~6下,使砂浆表面平整,随后将容器置于稠度测定仪的底座上。
(3)拧开试锥滑杆的制动螺丝,向下移动滑杆,当试锥尖端与砂浆表面刚接触时,拧紧制动螺丝,使齿条测杆下端刚接触滑杆上端,并将指针对准零点上。
(4)拧开制动螺丝,同时计时间,待10s马上固定螺丝,将齿条测杆下端接触滑杆上端,从刻度盘上读出下沉深度(精确至lmm)即为砂浆的稠度值。
(5)圆锥形容器内的砂浆,只允许测定一次稠度,重复测定时,应重新取样进行测定。
4.结果处理及精度要求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测定值,计算值精确至1mm。
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如大于20mm,则应另取砂浆搅拌后重新测定。
(二)砂浆保水性试验保水性是指砂浆保存水分的性能。
若砂浆保水性不好,在运输、静置、砌筑过程中就会产生离析、泌水现象,施工困难,且降低强度。
砂浆的保水性是用分层度表示。
分层度的测定方法是将砂浆装入规定的容器中,测出沉入度;静置30min后,再取容器下部1/3部分的砂浆,测其沉入度。
前后两次沉入度之差即为分层度,以cm计。
砂浆稠度和分层度试验方法

砂浆稠度和分层度试验方法砂浆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材料,用于砌筑、抹灰等工序。
砂浆的稠度和分层度是砂浆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砂浆的使用性能和施工质量。
下面将介绍砂浆稠度和分层度的试验方法。
砂浆稠度是砂浆流动性的一种表征,通常用流动度来表示。
常用的砂浆稠度试验方法有凝结漏斗法和V型漏斗法。
1.凝结漏斗法凝结漏斗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砂浆稠度试验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砂浆试验用的材料:水泥、砂子和适量的水。
(2)按照一定的配合比将水泥和砂子混合均匀。
(3)将准备好的砂浆倒入凝结漏斗中,然后打开下部的阀门,记录流出的时间。
(4)根据流出的时间,结合试验表格,可以得到砂浆的流动度。
2.V型漏斗法V型漏斗法是常用的砂浆稠度试验方法,相对于凝结漏斗法,更加精确。
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1)准备砂浆试验用的材料:水泥、砂子和适量的水。
(2)按照一定的配合比将水泥和砂子混合均匀。
(3)将准备好的砂浆倒入V型漏斗中,并且用振动器振动漏斗,使砂浆排气。
(4)停止振动,开始计时,当砂浆从漏斗的底部完全流出时,停止计时。
(5)根据流出时间,结合试验表格,可以得到砂浆的流动度。
砂浆的分层度是衡量砂浆推挤性能的一个指标,常用的试验方法有球板法和受响器法。
1.球板法球板法是一种比较准确的砂浆分层度试验方法。
(1)准备砂浆试验用的材料:水泥、砂子和适量的水。
(2)按照一定的配合比将水泥和砂子混合均匀。
(3)将准备好的砂浆放置在球板上,然后用刮刀均匀地推挤砂浆,推挤的力和距离可以根据试验要求进行调整。
(4)记录推挤的力和距离,并计算得到砂浆的分层度。
2.受响器法受响器法是一种简便的砂浆分层度试验方法。
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1)准备砂浆试验用的材料:水泥、砂子和适量的水。
(2)按照一定的配合比将水泥和砂子混合均匀。
(3)将准备好的砂浆倒入受响器中,然后用指定的频率和时间进行振动。
(4)振动停止后,观察砂浆的液态上移高度,根据试验标准,可以得到砂浆的分层度。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坍落扩展度及扩展时间试验方法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坍落扩展度及扩展时间试验方法你知道,做水泥混凝土这事儿,看似简单,实则讲究得很。
尤其是拌合物的坍落扩展度,别看它名字长,听着高深,实际上就是测试水泥拌合物的流动性和塑性,简单点说,就是能不能流得开,能不能铺得均匀。
你想,搅拌了那么多水泥、砂子和石子,如果一搅拌就结块,怎么铺啊,怎么浇筑啊,工程可咋办?所以呢,这坍落扩展度试验就是用来测量这些拌合物的“软硬适中”,搞不好,连工地上的大哥都得抱怨了,嘿嘿。
那坍落扩展度到底咋测的呢?其实就是通过一个叫做“坍落度筒”的工具,倒点水泥拌合物进去,然后把这个筒拿起来,水泥搅拌物自然就会“流”出来,看看它能“散”多开,扩展多远。
你要知道,水泥拌合物就像做蛋糕一样,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湿了就成了稀泥,干了就根本搅不开,坍落扩展度就是让你找到那个“黄金比例”,让拌合物既不流成水,也不硬得像砖。
这坍落扩展度一般有一个标准的试验方法,你得把筒放好,拌合物搅拌完了就倒进去,一点点把它压实,等到你慢慢把筒拔起来,看它能“扩展”多宽。
要是扩展得太小,那说明这拌合物太干,流动性差,得加点水;如果扩展得太大,那说明水太多了,搅拌物像浆糊一样,没办法用。
要想得出准确结果,你可得精细点,控制好每一步,不能马虎,像做菜一样,要不然拌合物的表现可就成了灾难现场。
不过,这事儿并不止于此。
扩展度测完了,还得看“扩展时间”。
什么意思呢?就是看水泥拌合物开始流动到完全流开的那段时间,给个大概的时间限制,看它的塑性保持了多长时间。
你可以理解为,有些食物你做完了马上就能吃,有些则得慢慢等,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水泥也是一样,它在流动性上的变化也是有个时间段的。
比如刚搅拌出来的拌合物可能比较稀,过一会儿,水分就慢慢渗透到砂石里面,流动性就变差了,这个变化的过程,就叫扩展时间了。
在实际操作中,扩展度的测量可不像是你在家里煮面那么简单。
搞不好,测出来的数值误差大,工程就得重新调配。
比如有的地方天气热,水泥拌合物的流动性就快,测量时可能就显得很“流畅”;可一到寒冷的季节,水泥一冷,流动性就大不如前,这时候你得懂得“看天吃饭”,别光信那些标准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水泥稠化指数试验方法
A.1 试验条件
A.1.1试验室温度应为20℃±2℃,相对湿度不应低于50%。
A.1.2 恒温恒湿养护箱的温度应为20°C±1°C,相对湿度不应低于90%。
A.2 设备
A.2.1 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C/T 681的规定。
A.2.2 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及试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1346的规定。
可使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C/T 727规定的维卡仪代替,试杆下沉深度读数方法也应做相应改变。
A.2.3 水泥胶砂试体养护箱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C/T 959的规定。
A.2.4 净浆试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1346的规定。
A.2.5 玻璃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1346的规定。
A.2.6 天平量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1346的规定。
A.2.7 量筒或滴定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1346的规定。
A.2.8不锈钢刮尺规格为25mm×200mm×2mm。
A.2.9所有试验设备在试验前需恒温至20℃±2℃。
A.3 材料
A.3.1待检水泥。
A.3.2 饮用水或自来水。
A.3.3 所有试验材料在试验前需恒温至20℃±2℃。
A.4 试验方法
A.4.1 试验前准备工作
a)确认维卡仪的滑动杆能自由滑动。
试模和玻璃底板用湿布擦拭,将试模放在底板上。
b)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A.4.2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1346的规定进行测定。
A.4.3 试杆下沉深度的测定方法
试杆下沉深度是指试杆贯入水泥净浆后,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60s后,试杆下表面与水泥净浆上表面的距离。
试杆下沉深度按公式(A.1)计算:
h=40-S (A.1)式中:
h——下沉深度,单位为毫米(mm);
S——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标尺读数,单位为毫米(mm);
40——水泥净浆试模高度,单位为毫米(mm)。
A.4.4 水泥稠化指数的测定
a)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标准稠度水泥净浆,拌和结束后,立即取适量水泥净浆一次性将其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浆体超过试模上端,用宽约25mm的直边刀轻轻拍打超出试模部分的浆体5次以排除浆体中的孔隙,然后在试模上表面约1/3处,略倾斜于试模分别向外轻轻锯掉多余净浆,再从试模边沿轻抹顶部一次,使净浆表面光滑。
在锯掉多余净浆和抹平的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压实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60s时按A.4.3测定试杆下沉深度,记为h0。
同时记下此刻的时间,作为试验的起始时间;
b)升起试杆后,并立即擦净。
取下装有水泥净浆的试模,将试模内的净浆抹平(必要时可添加少量净浆)。
将试模放入恒温恒湿养护箱中;
c)取适量搅拌锅内剩余的水泥净浆,一次性将其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浆体超过试模上端,用宽约25mm 的直边刀轻轻拍打超出试模部分的浆体 5 次以上,排除浆体中的孔隙,然后在试模上表面约1/3 处,略倾斜于试模分别向外轻轻锯掉多余净浆,再从试模边沿轻抹顶部一次,使净浆表面光滑。
在锯掉多余净浆和抹平的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压实净浆,将试模放入恒温恒湿养护箱中;
d)在试验起始时间的15min 后,自恒温恒湿养护箱中取出一个试模,按照A.4.3测定试杆下沉深度,记为h15。
该试模试验结束;
e)在试验起始时间的30min 后,自恒温恒湿养护箱中取出另一个试模,按照A.4.3测定试杆下沉深度,记为h30。
该试模试验结束。
A.5 试验结果计算
稠化指数按公式(A.2)~(A.3)计算:
(A.2)
(A.3)
式中:
N15——水泥15 分钟稠化指数,%;
N30——水泥30 分钟稠化指数,%;
h0——试验开始时的试杆下沉深度,单位为毫米(mm);
h15——试验开始15min 时的试杆下沉深度,单位为毫米(mm);
h30——试验开始30min 时的试杆下沉深度,单位为毫米(mm)。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为稠化指数测定值,当两次相差5%以上时,重新进行试验。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水泥砂浆扩展度试验方法
B.1 实验室
实验室温度应保持20℃±2℃或在试验过程中温差不超过2℃,相对湿度不低于50%。
B.2 设备
B.2.1 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C/T 681的规定,配备4只以上搅拌锅;
B.2.2 电子称的量程为3kg,分度值为0.1g;
B.2.3 玻璃板规格为350mm×350mm×5mm;
B.2.4 截锥圆模规格为70mm×100mm×60mm(上口内径×下口内径×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2419的规定;
B.2.5 不锈钢尺的量程为300mm,分度值为1mm;
B.2.6 所有试验设备在试验前需恒温至20℃±2℃。
B.3 材料
B.3.1 待检水泥
B.3.2 ISO标准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17671的规定。
B.3.3 外加剂含固量已知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8077的规定测得固体含量。
B.3.4 饮用水或自来水。
B.3.5 所有试验材料在试验前需恒温至20℃±2℃。
B.4 试验方法
B.4.1 砂浆配合比应符合表B.1的规定。
表B.1 砂浆配合比
B.4.2 开始试验前用拧干的湿抹布擦拭搅拌叶和搅拌锅,使其表面湿而不带水渍。
在一个容积不大于100mL的容器内按B.4.1的规定称取外加剂(准确至0.02g),将外加剂置于搅拌锅内。
在300mL塑料烧杯内按B.4.1规定称取240g拌合水(准确至0.5g),以拌合水冲洗盛放外加剂的容器3次,洗涤用拌合水及剩余拌合水合并于搅拌锅的外加剂中。
轻摇搅拌锅,使外加剂与水混合。
按B.4.1规定称取600g 水泥(准确至0.5g),至于搅拌锅中。
把搅拌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
B.4.3 启动胶砂搅拌机自动搅拌程序。
低速搅拌60s,在后30s期间将标准砂均匀加入。
再高速搅拌30s,停止90s,在第一个15s内用刮尺将搅拌叶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过中间,再高速继续搅拌60s。
记录搅拌机开始时间。
B.4.4 在拌合砂浆的同时,将玻璃板放置在水平位置,用湿抹布擦拭玻璃板、截锥圆模,并将其至于
玻璃板中心,盖上湿布备用。
B.4.5 待搅拌机停止后,取下搅拌锅,迅速用湿抹布将玻璃板及试模再均匀擦拭一遍,将搅拌好的砂浆迅速注入试模内,用刮尺刮平,将试模按垂直方向提起,任砂浆在玻璃板上自由流淌,至停止流动(试模提起后约30s),用钢尺量取流淌部分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最大直径,取其平均值作为水泥砂浆初始扩展度。
B.4.6 测试经时扩展度时,将测试完初始扩展度的浆体用刮尺刮至搅拌锅内,加盖湿抹布静置至为自搅拌机开启后30min,用搅拌机慢速搅拌30s,再按照B.4.5方法进行扩展度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