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化学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论习题及考点总结

合集下载

2018年下教资考试《化学学科(初中)》真题解析

2018年下教资考试《化学学科(初中)》真题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2018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真题及解析单项选择题1.答案:A。

植物油。

2.答案:D。

开发和使用生物质能。

3.答案:D。

缓冲液具有缓冲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其组分间存在同离子效应4.答案:C。

③⑥5.答案:B。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MnO2流向Zn。

6.答案:B。

CH4、CCl4、BF3都是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7.答案:B。

SQ42-、Na+、Cl-、NO38.答案:D。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9.答案:C。

烷烃的通式为CnH2n+2,随n值增大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10.答案:C。

小于0.20mol11.答案:D。

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12.答案:D。

查阋资料是探究活动的一种。

13.答案:A。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14.答案:A。

归纳与比较15.答案:B。

羟基、羰基、羧基。

16.答案:D。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17.答案:敬请期待。

18.答案:敬请期待。

19.答案:敬请期待20.答案:敬请期待。

二、简答题21.参考答案(1)教科书设置各种模块的主要目的是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①灵活多样的栏目设计,加强教科书与学生的互动性。

②图文并茂阐释教学内容,增强教科书的可读性。

③分层次的概括总结,增强学习过程的系统性。

④形式多样的课后习题,保证教学评价的全面性。

(2)教材当中的“讨论”栏目可以设置为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相互质疑、辩论、启发、补充,共同求得问题解答的一种集体学习活动,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讨论交流要有一个核心的、有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小组同学进行讨论后,或明确是非真伪,或得出共同的结论。

有研究表明,讨论一般以5~8人最为理想,超过这个数目,平均每个人的发言次数和内容就会相对减少,降低组员的参与感与满足感。

【真题】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真题及参考解析 (精品必备)

【真题】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真题及参考解析 (精品必备)

2016-2020年全国特岗教师招聘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知识真题温馨提示:本套试卷收录2016-2020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真题,包含了四川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海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甘肃省等主要招考省份,内容详实,覆盖面广,有利于考生把握当前命题趋势,了解考试题型,洞悉考点变化,达到及时有效复习的目的。

(本卷不含教育教学方向试题)以下为试题及参考解析,祝您成功上岸一、单选题1.有一份已经变质的NaOH样品100g,测得其中含Na元素46%,现向该样品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中性溶液,蒸干该溶液得到的固体质量为A、117g B、46g C、80g D、106g【参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由于恰好完全反应得到NaCl溶液,即反应前NaOH样品中Na元素质量=NaCl中Na元素质量,故可设蒸干该溶液得到的固体质量为x,可列式为:100g×46%=x ×23/58.5×100%,x=117g,故选A考点:质量守恒定律2.根据右图所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该袋食盐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该食盐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每袋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为10 mgC.每袋食盐中含碘酸钾的质量约为16.9 mgD.若仅靠该盐补充碘,成人每天需摄入该食盐5 g【参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可算出该食盐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A说法正确;B、由包装标签可知含碘 20mg/kg,即可知每袋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为10mg;故B说法正确;C、根据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与每袋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设每袋食盐中含碘酸钾的质量为x:×100%=10;解答 x=16.9mg;故C说法正确;D、根据成人每天需摄入碘元素的质量为0.15mg,设成人每天需摄入该食盐的质量为y,0.15mg=y×解答 y=7.5g;故D说法错误.故选D.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3.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2018年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五《化学》

2018年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五《化学》

2018年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五《化学》第一部分教育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美国斯坦福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儿童期的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地预测成年以后工作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相关,这说明()。

A.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B.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D.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决定性影响2.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材料,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学生阶段性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并接受考查,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B.泰勒制C.班级授课制D.道尔顿制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的教学原则是()A.系统性B.巩固性C.思想性D.启发性4.学生们熟悉的一首歌,不同的人、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学生们仍然能知觉出这首歌,这种现象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5.新《义务教育法》上规定的我国义务教育年限是()。

A.7年B.8年C.9年D.10年第二部分学科专业知识二、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棉花、油脂、ABS树脂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物质B.开发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基础甲醇汽油,使用无磷洗涤剂都可直接降低碳排放C.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D.阴极射线、α-粒子散射现象及布朗运动的发现都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贡献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NH4Cl的电子式: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OD.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3.下列属于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的是()。

A.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B.胶体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C.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D.胶体和其它分散系都是混合物4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效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山西特岗考试知识点总汇

山西特岗考试知识点总汇

山西特岗考试知识点总汇一、知识概述《山西特岗考试知识点总汇》①基本定义:这就是把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可能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集合在一起,像一个装满知识宝贝的大口袋。

这些知识点涵盖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科专业知识、教材教法等多方面内容。

②重要程度:在想成为山西特岗教师的路上那是超级重要的。

就像要进一扇门,这些知识点就是钥匙上的齿,缺了就打不开那扇通往教师岗位的门。

③前置知识:像对于教育学的学习,你得有基本的理解能力,知道一些基础的教育概念,比如什么是学校教育。

要是连啥是学校教育都不知道,那后面学教育目的等知识就容易懵。

就好像盖房子连砖头是啥都不知道,想直接砌墙那可不行。

④应用价值:考试的时候能帮咱拿分呀。

而且在将来真的成为老师后,这些知识也是实实在在用来教学、育人的。

比如说教育心理学里的知识,可以帮助你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更好地因材施教。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学科里就像一张蜘蛛网,每个知识点都是一个节点。

教育学相关知识、心理学相关知识、各个学科知识等共同编织成这个大网。

例如,教育学里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就有联系,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原则去选取。

②关联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关联紧密,像教学设计就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因人而异,但像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就是重点,因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难点比如教育心理学里的一些复杂的学习理论,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比较抽象。

理解建构主义里知识不是简单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这一点有点费劲,就跟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搭起来不容易。

④考点分析:在山西特岗考试中,重点知识肯定是常考点。

像教育学原理的题可能会出简答题、论述题考查。

学科专业知识更多的是选择题、填空题和教学设计题的考查方式。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 教育学原理部分①概念辨析:像教育目的这个概念,简单说就是国家或者社会对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和培养目标不同,教育目的更宏观,培养目标更具体到某个学校或者专业。

2018年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化

2018年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化

2018年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化学》第一部分教育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

解析:老师的一句“听老师的就行了”反映了这位老师的填鸭式教育,违背了启发性原则。

2.【答案】B。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目的、教育领导权、受教育权。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C。

第二部分学科专业知识二、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答案】D。

解析:A.蔗糖具有甜味,可以做调味剂,A正确;B.铁粉具有强的还原性,所以细铁粉可作食品抗氧剂,B正确;C.过氧化氢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使蛋白质变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可以用于消毒剂,C正确;D.熟石灰即氢氧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于食品干燥剂,D错误。

故选D。

2.【答案】A。

解析:A.氧原子有2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最外层有6个电子,位于第VIA 族,A正确;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B错误;C.168O的质子数为8,C错误;D.168O和167N的质子数分别为8、7,质子数不同,不是同位素,D错误。

故选A。

3.【答案】A。

解析:A.金属氢极易失电子,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与氧气反应,A错误;B.液态或固态氢在超高压下解离成氢原子,此时吸收大量的能量,所以金属氢中储存巨大能量,B正确;C.金属氢是氢的一种同素异形体,C正确;D.氢原子像金属原子一样堆积在一起变成导电体,说明内部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D正确。

故选A。

4.【答案】B。

解析:A.Be属于金属元素,Si、F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误;B.由酸根离子与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则纯碱、碳铵、胆矾均属于盐,B正确;C.冰水共存物的成分是水,只有一种分子存在,属于纯净物,空气、石油属于混合物,C错误;D.水晶是二氧化硅晶体,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硫磺、金刚石属于单质,D错误。

故选B。

5.【答案】C。

解析: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干燥剂;石灰石不能用作干燥剂,碱石灰固体可用作干燥剂,①错误;②不锈钢、青铜、生铁是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都是合金,②正确;③浓硫酸、烧碱和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属于腐蚀品,③正确;④氧化镁、氧化铁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而过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外,还生成了氧气,所以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④错误;⑤醋酸、一水合氨、水都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属于弱电解质,⑤正确。

【真题】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真题及参考解析 (精品原创)

【真题】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真题及参考解析 (精品原创)

2016-2020年全国特岗教师招聘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知识真题温馨提示:本套试卷收录2016-2020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真题,包含了四川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海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甘肃省等主要招考省份,内容详实,覆盖面广,有利于考生把握当前命题趋势,了解考试题型,洞悉考点变化,达到及时有效复习的目的。

(本卷不含教育教学方向试题)以下为试题及参考解析,祝您成功上岸一、单选题1.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稀硫酸使反应容易进行,硫酸本身并不被分解。

现用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2%的硫酸溶液进行电解水的实验,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下列数据计算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硫酸质量为16.4gB.产生氧气质量为4gC.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36gD.反应后溶液质量为164g【参考答案】B【详解】A.此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即溶液中硫酸的质量为:200g×8.2%=16.4g,故正确;B.此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设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x,则:200g×8.2%=x×10%,x=164g,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为200g-164g=36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36g100%=32g18⨯⨯=32g,故错误;C.此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设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x,则:200g×8.2%=x×10%,x=164g,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为200g-164g=36g,故正确;D .此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设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x ,则:200g ×8.2%=x ×10%,x=164g ,故正确。

故选B 。

2.现有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22.4g ,加入某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所用稀盐酸质量100g ,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液116g ,则该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28.6%B .85.7%C .87.5%D .71.4%【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因为参加反应的是混合物中的氧化铜,得到滤液116g ,所以氧化铜的质量是116克-100克=16克,所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克×16/80×100%=3.2克,所以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4克-3.2克)/22.4×100%=85.7%。

2018年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8年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8年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化学》第一部分教育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

解析: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相关表明,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B。

解析: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例如看到了一个汽车轮子,就知道汽车开过来了。

5.【答案】C。

第二部分化学专业知识二、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答案】C。

解析:A.光导纤维是SiO2,属于无机物,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则二者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B.无磷洗涤剂是在洗涤剂的成分中去掉了导致水污染的磷元素,它不会降低碳排放,故B错误;C.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过程中,经常用到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物理仪器,故C正确;D.布朗运动的发现和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无关,故D错误;故选C。

2.【答案】C。

解析: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为,题干选项表示的是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故A错误;B.NH4Cl是由NH4+和Cl-离子构成,由于Cl-是阴离子,必须写出电子式:,故B错误;C.818O表示质量数为18,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所以该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故C正确;D.该结构简式是邻氯甲苯,因为氯原子和甲基的位置在相邻的碳原子上,对氯甲苯中的氯原子和甲基的位置应该处于相对位置,故D错误;故选C。

3.【答案】B。

解析: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10-7~10-9m)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粒子直径大于100nm,故选B。

4.【答案】A。

解析:A.20g重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重水中含10个中子,故1mol重水中含10N A个中子,故A正确;B.氯气和碱的反应为歧化反应,故0.1mol氯气转移0.1N A个电子,故B错误;C.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氢氧根的个数无法计算,故C错误;D.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故物质的量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故D错误。

【必备】2018年山西省特岗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真题全解析版

【必备】2018年山西省特岗初中化学学科专业真题全解析版

全国特岗教师招聘备考精选初中化学真题卷(全解析版)温馨提示:本套试卷收录2016-2019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初中化学真题,包含了四川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海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甘肃省、内蒙古等主要招考省份,内容详实,覆盖了初中化学考纲中的最为典型的考点,题型包含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流程题、实验题、推断题等。

完成本套试卷有利于考生把握当前命题趋势,了解考试题型,洞悉考点变化,达到及时有效复习的目的。

2020年度,全国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分配名额表如下:以下为试题,参考解析附后一、单选题1.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A.CO能与Fe2O3反应生成Fe,CO也能与CuO反应生成CuB.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C.燃烧都伴随发光、发热的现象,则伴随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D.稀盐酸能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氢气,稀盐酸也能与金属银反应生成氢气2.有氮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铁充分反应后。

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A.30g B.50g C.100g D.150g3.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

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B. C.D.4.下列图象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A.对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B.将等质量镁片和铁片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混合C.向装有一定量铁粉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D.稀释氯化钠溶液5.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电解水一段时间B.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C.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氧气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6.除去下列物质种的少量杂质(括号里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A Fe2O3(CuO)适量稀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B CO2(CO)过量O2点燃C 稀盐酸(H2SO4)适量Ba(OH)2溶液过滤D NaCl溶液(BaCl2) 适量Na2CO3溶液过滤A.A B.B C.C D.D 7.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Cu(OH)2固体:用CuO与适量NaOH溶液混合B.鉴别稀H2SO4和稀盐酸:取样,分别滴加Ba(NO3)2溶液C.除去CO中的少量CO2气体: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粉末D.分离MnO2和KCl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8.对一块含10g碳酸钙的大理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反应)按如图进行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处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B.乙处液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C.产生的无色气体小于0.1mol D.滤渣是碳酸钙和杂质的混合物9.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论》习题及答题要点第1章 化学教学论导言1.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和学习任务是什么?答: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为:使师范生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掌握化学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化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化学教学和进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一句话,就是培养师范生毕业后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化学教学论的学习任务:(1)在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2)理解化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化学课程标准,熟悉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内容。

(3)掌握中学化学教学的特点、教学的一般原理和主要方法。

(4)具备教学设计、组织化学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

(5)了解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调查、收集、处理、分析教学信息、资料,具备初步教学研究的能力。

(6)明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和努力方向,不断激励自己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2.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教学论这门课?答:基于化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设课目的和学习任务,要学好本课程,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认识 端正态度;(2)讲究方法 提高能力第一,学会比较;第二,学会总结,结合化学教学论的学习,一方面是对文献、资料的总结,另一方面是对教学实践的总结,能把对教学的感性认识(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三,学会交流。

交流就是把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通过语言或文字的形式与他人沟通。

语言交流是教师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3)善于积累 勇于实践。

3.通过对化学、化学教育和化学教学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学习,从中你收到了什么启示?4.你对将来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有什么新的认识和建议。

第2章 中学化学课程1.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谈谈为什么要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2.认真阅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谈谈你对其中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

答: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课程基本理念:(1)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化学学习环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兴趣(2)化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3)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4)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5)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6)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可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化学课程的价值,既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同时又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3.认真阅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谈谈你对高中化学课程设置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答: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设计,基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化学学习背景,从社会和化学发展的线索审视课程,联系社会、科技和未来职业的需要,重视课程整体设计,突出模块功能,体现绿色化学思想,关注可持续发展,强化实验功能,转变化学学习方式。

具体来说,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设计,遵循了三维目标并重,体现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实施科学评价以促进学生在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的原则。

第3章 中学化学教学的原理和方法1.指导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有哪些?你是如何认识的?答:指导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有:人的发展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然科学方法论、现代教学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这些理论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对化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本章所介绍的现代教学理论,各自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答:(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论:他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方法应根据“从做中学”的原则,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

在教学内容上主张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反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班级授课制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程和教法划一;在师生关系中,反对以教师为中心。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论:主张课程的设计应按照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进行,把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传授给学生;教学过程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要依据儿童各年龄阶段的认知结构进行,根据其年龄特点,以一定的方式尽早地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儿童。

(3)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论:认为人具有非常有益的先天“潜能”,教育要为学生的“潜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这种“潜能”只能在学生“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动地形成。

人无时无刻不处在动态变化之中,教育不可能按照一组预定的程序、利用外部的要求向学生施教,不能限定学生如何想、如何做,而必须顺其内心心理体验变化之自然。

“非指导性”所提倡的准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或“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4)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依据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从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教学规律和原则的要求制定最好的教学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执行这个方案,以期用不超过规定限度的时间和精力,实现对该具体条件来说是最大可能的效果。

这个效果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他们获得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5)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除了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外,还有其它几种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

每个人都具备上述九种智能的潜能,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智能倾向去发展这些智能。

由于智能总是以组合的方式来运作的,每个人都是多元智能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笔测验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

3.你对中学化学教学过程是如何认识的?答:中学化学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社会实践;从发展学说来看,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进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个性品质的过程;从活动说来看,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

化学教学过程具有:以实验为基础、具有独特的词汇系统—化学用语、突出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等特点。

4.中学化学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更好地贯彻、运用这些教学原则。

答:中学化学教学应遵循基本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相统一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统一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相统一掌握学科知识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相结合。

5.中学化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结合教学实例,谈谈你都这些常用方法认识和理解?答:中学化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谈话-讨论法6.如何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答:(1)符合化学学科特点(2)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特点(3)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4)考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个性特征(5)考虑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7.就近调查一、两所中学,结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了解被调查学校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有哪些新举措?实施效果如何?第4章 中学生的化学学习1.结合资料查询,试述学习理论几个主要流派的主要观点。

你认为这些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有哪些指导意义?答:(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主张通过强化或模仿来形成与改变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本质的认识是以联结为基础的: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条件(包括问题解决目标)与动作之间的联结、或语义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联结。

在行为主义看来,当在环境中的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时,就会发生学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

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

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育者的目标在于传递客观世界知识,学习者的目标是在这种传递过程中达到教育者所确定的目标,得到与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

(2)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主张包括:●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

即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他/她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

准备是任何有意义学习赖以产生的前提;●重视强化的功能。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主张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式学习就强调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发现性。

它要求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和实验,发扬创造精神,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强调通过发现式学习来使学生开发智慧潜力,调节和强化学习动机,牢固掌握知识并形成创新的本领。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学习者不是从同一背景出发,而是从不同背景、角度出发;教师不是统一引导、完成同样加工活动,而是学习者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终于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融洽的学习情景2.你如何理解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请谈谈这几种学习方式的共同点。

答:探究式学习又称科学探究,主要倡导者是美国的施瓦布。

所谓探究式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通过探索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环境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价值观教育等)都可以不断渗透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

合作学习又称协作学习。

它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