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答题技巧大全

合集下载

小说的答题技巧及方法

小说的答题技巧及方法

小说的答题技巧及方法小说是一种表达情感、传达思想的文学作品,作为学习文学的一种必修课,小说的答题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技巧。

下面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小说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一、仔细阅读认真阅读是我们回答小说问题的首要步骤。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细节,理解小说中的情感、主题和情节,了解文学背景和时代背景等。

同时,也要注意小说的结构、形式和语言特点,这样才能在答题时给出更加合理的答案。

二、熟悉文学常识了解文学常识是我们答题的基础。

要想回答小说相关的问题,必须对文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有所了解,并能够正确运用。

比如,我们需要掌握文学流派、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三、掌握文学解读方法在阅读小说时,我们要掌握一些文学解读方法,如主题分析、情感分析、人物分析、结构分析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并能灵活运用于答题中。

四、创造良好的作答环境做好一场考试,除了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外,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作答环境。

在答题前,要选择一个安静、舒适、光线良好的环境,避免被干扰和打扰。

同时,还要配备好所需的文具和参考资料。

五、注意小说题型小说题型主要包括四种,即阅读题、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

在答题前,要仔细审题,理解题意,辨别题型,选择恰当的答题方式。

六、注意答题细节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问题:一是要观察选项顺序,确定正确答案;二是要注意语法、用词是否规范,不要因涂改造成误解;三是要注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否填写完整,以免因为漏填或误填的小数点,导致答案完全不同。

在文学课学习小说时,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

只有认真阅读、熟悉文学常识、掌握文学解读方法、创建良好作答环境、注意小说题型和答题细节等方面,才能获得较好的成绩。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

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比较典型的小说就是《牲畜林》。

高中语文小说答题技巧(个人总结)

高中语文小说答题技巧(个人总结)

一、场景(环境)(一)场景的作用1、奠定感情基调;2、渲染气氛,烘托心情;3、为人物出场做铺垫;4、服务人物形象及性格;5、借助象征含义,理解人物、环境和主题(二)环境描写的作用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分析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及所采用的描写方法;3、揭示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4)渲染气氛、奠定基调;(5)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6)揭示或深化主旨。

(三)环境描写的方法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2、从写景角度看: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

二、主题(一)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二)探究小说主题的答题方法1、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概括小说的主题。

2、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在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3、从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作品的主题。

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三)小说主题常用的基本术语1、歌颂、赞扬、弘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

(四)概括探究小说主题常用的答题模板小说通过……情节,刻画了……形象,表现了/批判了/颂扬了……现象/性格/情感/思考。

小说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小说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小说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技巧小说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技巧一、人物形象(一)常见题型:1.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 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有哪些性格品质3. 分析小说对人物举行描写的详细办法及其作用。

(二)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等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答案组织:1、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结合文本举行分析。

2、描写人物的技法及其作用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段、表情、衣着、姿势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冲突/焦虑/不安/喜悦/高兴等)或思想变化举行详细刻画。

作用: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进或预示故事情节的进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深入主题,推进情节的进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群。

⑥塑造次要人物:小说中有一个人物自始至终浮现在故事中,是故事的见证者。

作用:①穿针引线,推进情节的进展。

②对照反衬以突出主要人物。

二、故事情节(一)常见题型:1.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2. 文中写的X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3. 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4. 分析讲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办法的作用。

(二)解题思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觅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一、单独设题一般包括情节、人物、主题、环境、表达技巧五个角度;探究型设题一般指向情节、人物、主题、环境四个指标。

二、1、情节类1.1、结构作用题A过渡(承上启下、衔接自然)B照应(照应前文、后文)C设置悬念、铺垫(埋下伏笔)D统领全文、总结上文E深化主题、点题,揭示主题F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G开头:统领全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H文中: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上文,领起下文。

I结尾:照应前文,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华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J伏笔、悬念:引人入胜,为下文埋作铺垫。

结构作用答题样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1.2、情节作用题A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B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C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D照应前文E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F刻画人物性格G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情节作用答题样式:情节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情节交代……,以“XX”为线索,在文中起……作用,突出了……,表现了……,深化主题。

1.3、标题作用题A线索作用。

B紧扣情节。

C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D紧扣(揭示)主题。

E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F象征意味、寓意。

1.4、词语作用题A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

叠词具有音节美的作用。

B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

C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

D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

词语意义或形象作用+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修饰(描写)了……,运用了……,生动传神。

XX概括了……,表达了……,与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1.5、句子作用题A紧扣情节。

B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

小说各类题型答题技巧

小说各类题型答题技巧

小说阅读知识及答题技巧一、叙述技巧叙述视角\叙述人称设问方式:小说以***视角\人称叙述故事的作用?思考角度:①判断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②结合叙述者的身份特征分析③结合主题内容表达、情节处理、艺术效果等角度进行思考全知视角: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全知视角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传统作家通常采用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

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同时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一人称:以“我”的身份来叙述,“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作品中的人物。

常用于叙述讲故事者的亲历亲为,接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抒情性。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与原文段的距离。

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以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能够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文章中去。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局限性,它不如第一人称那样使读者感到亲切。

为了弥补第三人称叙述的不足,有些作者便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白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口,讲出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或心理活动等。

在某些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将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混合起来的叙述方法——平时用第三人称叙述,而到了关键的内心描写的时候就转用第一人称叙述。

术语:情节叙述更加自由灵活;内容显得更真实可信、感受真切;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吸引读者;便于抒情评论;超越时空限制。

小说文答题技巧

小说文答题技巧

小说文答题技巧
在阅读小说文时,正确理解和答题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给出一些小说文答题的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要注意背景信息
在阅读小说文之前,要了解小说的背景信息。

这包括作者的背景、时代背景、地理背景等。

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小说文的内容和主题,并帮助你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

2. 理解故事情节
理解小说文的故事情节是回答题目的基础。

要注意故事的主线和次线,抓住关键情节和转折点。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小说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3. 分析人物形象
在小说文中,人物形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分析人物形象是理解小说文和回答相关问题的重要一环。

要注意人物的性格、言行举止、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方面。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你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动机和行为,从而更准确地回答题目。

4. 把握主题思想
小说文常常通过故事来传递一定的主题思想。

深入理解小说文的主题思想对答题非常有帮助。

要注意作者通过哪些手段和方式来表达主题思想,探究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通过把握主题思想,你可以更全面地回答相关问题。

5. 锻炼阅读理解能力
在做小说文的答题时,阅读理解能力非常重要。

要锻炼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多读文学作品和进行相关练,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只有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含义,才能更好地答题。

希望以上技巧对你在答题中有所帮助。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相信你能更好地理解小说文并且回答相关问题。

祝你成功!。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阅读理解非常重要,同学们一定要重视,那么小说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有哪些大家知道吗?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小说阅读答题方法技巧一、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1)概括景物的特点首先要看描写了哪些景物,其次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动词或形容词,然后再归纳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小说阅读答题百宝箱编写者:李军艳审核:王山业 2013年6月1日一、关于小说的常识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3、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4、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叙事方式(第一、二、三人称)二、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

(一)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有:1、以人物(形象)为题,如《侯银匠》、《阿Q正传》2、以事件为题,如《宝玉挨打》、《失街亭》3、以地点为题,如《荷花淀》4、以线索为题,如《项链》、《陶罐》、《父子母校》5、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如《春之声》6、以问题为题,如《丧钟为谁而鸣》(二)标题的作用1、揭示主题2、悬念3、说明对象、概括内容4、对比讽刺意味5、象征6、线索7、展开情节,前后呼应(三)常见题型1、含义下列标题的作用是什么?侯银匠客厅里的爆炸就我没白吃鼠耶?牛耶?陶罐哑了的三角琴父子母校表层义、深层义、象征意义、借代义、双关义【常见提问方式】本文标题有哪几层含义?2、作用【常见提问方式】(1)作者这样拟题的理由?(2)换成……标题可以吗?请说明理由。

【典型例题】1、小说题为“陶罐”,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拟题的理由。

(6分)象征着传统、线索、推动情节,反映人物命运2、小说题为“哑了的三角琴”,结合全文,探究其蕴涵哪几层深意。

(6分)①拉狄焦夫不能自由歌唱的痛苦与绝望;②象征拉狄焦夫因失去美好的爱情和自由幸福而破灭的生活理想;③写出了父亲对母亲无尽的哀思和没有践行对拉狄焦夫的诺言而深怀歉意。

三、开头(一)观察开头与小说其他要素的关系,有的放矢1、题目:扣住题目。

2、人物:开篇人物的特点?3、环境:意象、气氛、情调……4、情节:A:交代背景,为情节发展铺垫。

B:交代写作缘由,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C: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D: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人注意。

E: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F:欲扬先抑。

G:首尾呼应。

5、中心(主题):开门见山,点出(暗示)文章主题。

(二)常见题型分析作用【常见提问方式】(1)为什么以……开篇?有何作用?(2)本文开头(一般会说明哪一部分)有何用意?(3)本文开头为下文情节的展开有何作用?【典型例题】1.小说开头画线部分对“哑了的三角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1)表现了三角琴的破旧和沉默;(2分)(2)为下文写“我”取琴和父亲讲述琴的故事作铺垫;营造了哀伤、凄清的氛围,奠定了小说的感情基调。

2.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串全文,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至少答出两条,每条答案不超过15字)(1)交代“雨”是不幸和灾难的起因;(2)以“雨”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3)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

3.小说开头先交代作者在雪灾后收到写有“二斤雪花干!!!”的新春贺卡的情节,这样的开篇有何艺术特色?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答案:采用倒叙的笔法,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地引出下文对雪夜故事的叙述。

(艺术特色2分,作用2分)四、情节(一)故事情节:小说情节设置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1、倒叙,设置悬念,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2、插叙、补叙、丰富小说内容,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人物形象更丰满平叙(头绪清楚照应得体)3、使用伏笔、铺垫、照应4、欲扬先抑(欲抑先杨)5、卒章显志画龙点睛6、烘托渲染7、对比、衬托8、情节的突转、误会、巧合9 、线索的设置(明线、暗线、主线、辅线)(二)常见题型1、概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常见提问方式】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故事情节。

2、作用:先概括内容、结构、手法【常见提问方式】(1)本文开篇交代某一事件有何用意?(2)本文(交代那几段)删去可否?为什么?(3)本文为何要对……进行详细的描述,请阐述理由。

小说作用题型常见术语1、突出表现人物……性格2、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3、全文一波三折4、首尾呼应5、结尾戛然而止,令人回味6、揭示主旨【典型例题】1.依次填写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夸母校→看母校→去母校→儿子明白父亲其实没有“母校”2.小说前两段中对九根和二山的座次有详细描写,这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4分)说明尊卑对比,为下文争吵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3.8-12段与小说的核心内容“父子的母校”看似无关,实则联系紧密,请说明理由。

写父子贫苦、艰难的生活现状,是父子对‘母校’的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原因。

表现了儿子的孝顺、懂事,使下文儿子进“母校”等情节显得真实可信。

4、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开展有什么作用?①写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的精细能干②为下文女儿出嫁,父亲的孤独以及侯菊成为当家媳妇作铺垫;。

5、小说关于拉狄焦夫的情节安排得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4分)倒叙。

情节曲折,有波澜,①他是一个杀人犯却不凶恶,而且爱好音乐,②他忘情歌唱、坚定护琴、放弃抵抗与哭诉,③含蓄地交代凄美残酷的爱情故事,五、人物(一)刻画人物形象1 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有A、正面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包括神态描写)B、侧面描写:通过别人的反应、语言介绍人物通过作者的直接介绍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通过与别人的对比衬托人物(二)常见题型1、特点:学会概括【常见提问方式】(1)简要概括某一人物的形象特点?(2)简要概括某一人物的性格特点?(3)概括某一人物的特点?2、技巧【常见提问方式】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塑造某一人物的手法。

3、作用【常见提问方式】(1)本文为何要塑造某一人物?(2)某一人物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何作用?(3)某一人物在全文中的作用?小说中人物的作用题型常见术语1、对比或衬托了……人物2、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3、揭示、深化文章主题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5、全文的线索【典型例题】1.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很感人,请作具体分析。

(6分)①是个教子有方的人,通过虚拟的美好“母校”激发儿子的上进心②是个有眼光的人,他深知有知识有文化能改变人生的道理。

③从“爱子之情”或“任劳任怨”作答亦可。

2、小说中,花桥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①要花轿,长远打算②改花轿,心灵手巧③租花轿,精明能干3.拉狄焦夫身上体现了哪几组矛盾冲突?请分点概括并作简要说明。

(4分)①爱和恨②争与忍③理想与现实④情与理拉狄焦夫为人和善,本质善良,但做事容易失去理智,冲动、鲁莽。

4、相对于九根而言,小说中写二山的文字不多,但这些文字却很重要。

请分析二山的性格特征。

(4分)①固守传统,……②精明,有心计,……3.“河南商丘”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和概括,并说说小说刻画这样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

(6分)答案:(1)“河南商丘”是一个淳朴直率、乐观热情、舍己助人的普通汽车司机。

①“我”的车打不着火,他主动为“我”的电瓶充电,表现了他的直率热情、乐于助人;②大冰坨阻滞“我”的车前行,“河南商丘”急忙用自己的工作服垫在“我”的车轱辘下,表现了他的舍己助人;③“来二斤雪花干”的个性化语言,表现了他的直率乐观。

(2)小说刻画“河南商丘”这样一个普通民众形象,意在表现新时期人人互相关爱、真情温暖人心的社会风尚。

1、文中“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和“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老糊涂了!”。

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2.儿子对父亲怀有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感?(5分)3、通览小说,请简要概括九根情感的主要变化过程。

(4分)六、环境描写(一)环境描写:a社会环境描写,揭示时代背景,这些描写能表现出人物性格的代根源;b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内容有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常见术语1、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2、渲染……氛围,烘托……气氛,奠定了……的感情基调3、反映人物……的心理烘托人物……的情感和心理4、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做铺垫,埋下伏笔,推动高潮的到来5、为主旨的揭示起帮助作用(三)常见题型(1)概括特点【常见提问方式】简要概括(一般说明文章某一部分)的特点?(2)环境作用:概括特点+常见术语【常见提问方式】(1)本文开篇环境描写的作用?(2)文章结尾处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典型例题】1.文中第5自然段画波浪线的语句所描写的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雪灾环境。

(4分)(1)特点:到处是雪,桥面到处是冰疙瘩,车辆拥堵滞停,天寒夜黑。

(2)写作意图:为下文表现“河南商丘”热情助人的故事埋下伏笔。

七、小说中物象的作用1、突出人物……性格特点2、揭示主题3、线索,使结构更严谨4、象征意味【常见提问方式】(1)本文某一事物的作用?九、小说的结尾艺术1、简洁干脆,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引起读者的想象与联想2、画龙点睛,突出主旨3、解除悬念,使情节更曲折内容更丰富4、使人物形象更鲜活生动5、于高潮处戛然而止,耐人寻味6、与上文形成呼应7、出乎读者的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8、虚写、想象、双关、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达情感……【常见提问方式】(1)本文结尾“……”有何用意?(2)本文结尾删去可以吗?请说明理由。

【典型例题】1、文章结尾写道:“寒冷在地,会散;温暖在心,永留。

”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答案:表现了作者对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在灾难面前普通民众的幽默、乐观、向上的精神的赞叹之情。

作者认为真情永远在人们心头。

2. 小说直到作品的结尾处才告诉读者信的内容,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答案:最后交代给母亲信的内容,增加小说的悲剧色彩,让人哀痛欲绝,心不堪受。

又照应了前文,可谓匠心独运。

3.小说最后再次描写了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的特征,并交代了给母亲信的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至少答出两条,每条答案不超过15字)答案:(1)使樱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2)表达了“我”对樱子永不磨灭的爱;(3)增加小说的悲剧色彩,照应前文。

4.文章结尾写道:“寒冷在地,会散;温暖在心,永留。

”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答案:表现了作者对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在灾难面前普通民众的幽默、乐观、向上的精神的赞叹之情。

作者认为真情永远在人们心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