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基本概况-中山网

合集下载

中山市

中山市
中山市
广东省辖地级市
01 历史沿革
03 地理环境 05 人口
目录
02 行政区划 04 自然资源 06 经济
07 社会事业
09 历史文化
目录
08 交通运输 010 名优特产
011 风景名胜
013 荣誉称号
目录
012 著名人物
基本信息
中山市,古称香山,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江、北江下游出海处 ;是全国4个不 设区的地级市之一,截至2022年9月,全市面积1783.67平方千米,辖8个街道、15个镇。 截至2021年底,中山 市常住人口446.69万人。
先秦时期属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 海”3个郡,南海郡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中山属南海郡广 州府番禺县辖地。
秦朝末年,赵佗创立南越国,中山属南越国领地。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灭亡南越国,中山重回汉朝中央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区划详情
区划沿革
1995年,辖9街道24镇:中山港街道、中区街道、东区街道、西区街道、郊区街道、环城区街道、岐江区街 道、莲峰区街道、烟墩区街道、三乡镇、三角镇、大涌镇、小榄镇、五桂山镇、古镇镇、东凤镇、东升镇、民众 镇、沙朗镇、沙溪镇、坦洲镇、坦背镇、板芙镇、阜沙镇、南头镇、南朗镇、神湾镇、浪网镇、黄圃镇、港口镇、 翠亨村镇、横门镇、横栏镇。市政府驻东区。
2021年,中山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6.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税收收入227.40亿元,增 长8.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2.49亿元,增长25.8%。其中,教育支出107.05亿元,增长28.7%;社会保 障和就业支出56.68亿元,增长37.6%;卫生健康支出39.38亿元,增长43.1%。民生类支出329.91亿元,占一般 公共预算支出比重69.8%。

中山市面积

中山市面积

中山市面积中山市面积为1,800平方公里。

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部沿海地区,地处珠江三角洲东岸,东临香港,南濒珠江口,北界华南海域。

中山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之地,素有“侨都”、“名城”和“硅谷”之称。

中山市的面积宽约52.9公里,长约50.6公里,总面积达到了1,800平方公里。

这个数字使得中山市成为了广东省最大的县级市,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之一。

中山市的地理特点主要由广东省南岭和珠江三角洲两个部分组成。

中山市境内的南岭地区属于西南山区,地势较高,海拔在1000米以上。

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则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势较低,海拔在100米以下。

中山市的地形地貌非常丰富多样。

南岭地区山峦叠嶂,密布了一大批山脉和丘陵。

最高峰为横栏镇的黄霆峰,海拔1452米。

中山市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多河脉交汇形成了独特的水网。

中山市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温和,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温暖。

全市年平均气温在21.6℃左右,年降水量在1600-2000毫米之间。

中山市的土地利用以建设用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6.9%。

其中,城市建设用地占48.2%,工业用地占18.4%,农田占6.7%,交通运输用地占1.6%。

中山市的农田多种植水稻、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是广东省的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

中山市自古以来就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山市境内分布着许多山脉、丘陵和河流,山脊上的原始森林和湿地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中山市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膏、煤炭、石灰石和花岗岩等。

总结一下,中山市面积为1,800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土地利用以建设用地为主。

中山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

我们应该珍惜这片宝地,努力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山的气候如何?

中山的气候如何?

中山的气候如何?一、气候概述【300-500字】中山位于中国广东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此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湿润的气候特征。

这里的气候温和宜人,四季分明。

根据气象数据统计,中山的年平均气温约为22摄氏度,夏季较为炎热,最高气温可达35摄氏度,冬季则较为凉爽,最低气温约为10摄氏度。

除此之外,中山常年多风,特别是午后,往往伴随着微风和微雨。

二、夏季气候特点【300-500字】1. 高温酷暑中山的夏季酷热,气温常常高达35摄氏度,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适。

在这个季节,人们要注意采取防暑降温措施,避免中暑。

2. 多雨多风夏季是中山的雨季,降雨量相对较多,往往伴随着雷电、狂风等天气现象。

此时的中山充满了大自然的活力和浓厚的绿色氛围。

3. 注意防雷防雨在夏季,雷雨天气较为频繁,人们外出时要注意安全,尽量避免乘坐绿皮车、站在露天平台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

三、冬季气候特点【300-500字】1. 温度适宜中山的冬季气温较为适宜,最低气温约为10摄氏度左右,戴上一件轻薄的外套即可应对。

这个季节的中山阳光明媚,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2. 注意加衣保暖冬季虽然温度不低,但清晨和晚上的气温会明显下降,提醒居民和游客们出门前注意添衣保暖,避免受凉感染疾病。

3. 风沙较少中山冬季风沙现象较少,空气相对较为清新,适宜户外活动和郊游。

四、春季气候特点【300-500字】1. 花香四溢春季是中山花草繁盛的时节,各种花卉在这个季节相继绽放,给人们带来了满满的春天气息和美好期待。

2. 渐暖温和春季中山气温渐暖,白天和晚上的温差不大,适宜户外活动和旅游观光。

人们可以借助这个季节适宜的天气去感受中山的魅力。

3. 感冒季节春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人们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合理膳食,增强身体免疫力,避免感冒和其他疾病的侵袭。

五、秋季气候特点【300-500字】1. 凉飕飕的秋风秋季是中山一年中秋高气爽的季节,微风拂面清凉宜人,是户外活动的好时机。

中山介绍-中山简介PPT(经典版)

中山介绍-中山简介PPT(经典版)

粉果
中山粉果是广东中山地方传统名点之一,历史 悠久,其中以金吒为代表。 此外还有角仔、叶仔、红枣饼等。
脆肉鲩
脆肉鲩,原产于广东省中山市长江水库,是中 山市地理标志之一,是利用水库的矿泉水,喂 精饲料,运用活水密集养殖法养育成的名特水 产品。因其肉质结实、清爽、脆口而得名。
谢谢大家
沙栏鸡
中山沙栏鸡又名三角鸡,皆因原产地广东省中 山市三角镇沙栏村而得名。
沙栏鸡属中、小型肉用鸡种,以其做成的白切 鸡皮薄、肉嫩、油少、色靓。
黄圃腊味
黄圃腊味,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特产,中国国 家地理标志产品。
黄圃腊味起源于清光绪年间,由黄圃民间小食 作坊的主人王联盛利用当地原料,加上独特的 手工技艺制作而成。
中山
前身为1152年设立的香山县;1925年,为纪念孙中 山而改名为中山县,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 北江下游出海处,北接广州市番禺区和佛山市顺德 区,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 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 行政区相望。
2
城市概况
2、城市概况
中山城市概况
别 名 :香山;下辖地区: 18个镇、6个街道;面 积: 1783.67平方公里 ;人 口: 331.00万 人;地区生产总值: 3632.70亿元。
中山城市介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姓名:
日期:
目录/contents
1 历史渊源 2 城市概况 3 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1
历史渊源
1、历史渊源
中山古称“香山”,地多神 仙花卉,故曰香山。 在 距 今 5000 多 年 前 的 新 石 器时代,中山只是珠江口 伶仃洋上的一个岛屿,此 时就有古越族人在此渔猎、 生活。

中山供电局

中山供电局

中山招商引资今年上半年取得重大突破,3 月份的央企招商、6 月的国内民企招商都揽下“大单”,多个重量级项目落户中山,协议投资总额达到数千亿元。

为配合中山市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山电网的供电能力,“十二五”期间,广东电网公司计划投入中山电网建设与改造资金74 亿元,将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扩建220千伏变电站8座,新建、扩建110千伏变电站28座,总体上建成“以3个500千伏变电站为核心,形成5个220千伏供电环”的主网架结构。

■大项目落户中山,电力需求增长今年3月初,中山市政府在北京召开央企招商座谈会,与20家央企签下了约1700亿元的合作协议。

签约的重点项目主要是带动性强、支撑作用明显的产业项目,涉及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及现代服务业、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在这些项目中,中海油是投资中山最早、投资额最大的央企之一,目前中海油在中山投资了华南天然气发电中心项目,汽车燃气加注以及城市燃气应用项目,还计划在中山建立燃气轮机的试验基地和组装基地。

去年中海油中山项目实现税收超7亿元。

在3月份的中山与央企战略合作座谈会暨签约仪式上,中海油与中山共签订投资项目4个,投资总额达250亿元。

在火炬区的临海工业园,云集了数家从事装备制造业的大型央企项目,比如中船、中机等。

“十一五”期间,火炬区投入38亿元完善临海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将其打造成为我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载体和珠三角最优质的装备制造工业平台之一。

在6月举办的中山国内知名民企招商会上,中山与国内知名民企签下超过2000亿元的合作协议,其中有7个投资100亿元及以上的大项目,比如中山LED 产业基地。

这些项目落户中山,增加了电力供应需求。

为保障大项目的建设,中山供电局加强电力调度和电网建设,并不断提升优质服务。

6月8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加快电力基础建设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全市电网建设问题。

就如何加快中山地区电网建设,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茂辉强调,电力运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寒暑表”,电网建设是加快发展的基础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电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山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中山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中山的地理位置在哪里?一、地理位置中山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中部,北部濒临珠江三角洲,东临深圳市,南部和西南部与澳门相连,西部与广州市相邻。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中山成为了广东乃至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二、区位优势1. 毗邻珠江三角洲中山地处于珠江三角洲腹地,与广州、深圳等城市紧密相连。

这使得中山可以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的优势资源,加快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2. 邻近港澳中山市位于珠江口东岸,与澳门仅一江之隔。

这不仅为中山市带来了与澳门的紧密合作机会,还使得中山成为内地与港澳之间的重要连接点。

中山市的合作交流与经济发展受益于港澳的开放政策和丰富资源。

三、交通便捷1. 高速公路网络中山市依托广州市龙头港、深圳市蛇口港等大型港口,形成了广深港三地及中山市之间的便捷运输网络。

通过广深等高速公路,中山市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连接更加方便快捷。

2. 珠江航线中山也是珠江航运的重要节点,具备发展船舶运输的优势。

通过水运,中山可以直接通往珠江各主要沿岸城市,为中山的物流运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快速铁路中山市拥有多条铁路干线穿越,包括广珠城际铁路、广惠城际铁路等,这使得中山的铁路交通更加便利,有助于加快中山与周边城市的联系与合作。

四、地理优势1. 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山市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碧波荡漾的珠江、婆娑迷人的奎章山、壮丽瑰丽的博爱湖等风景名胜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投资者前来观光和开展旅游业务。

2. 优越的气候条件中山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这种气候条件对于农林业的发展非常有利,也为中山市的健康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五、总结中山市地理位置优越,不仅靠近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还通过高速公路、航运和铁路等便捷交通线路,与周边城市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中山市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这些优势将为中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山历史简介

中山历史简介

中山历史简介
中山,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西北部,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处。

中山历史悠久,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地区是百越人居住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郡县制,设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公元222年(三国),孙权迁都建业(今南京),取“中”的谐音“中山”之意而定名为“中山”。

唐代起,中山地区开始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五代时,石岐为后唐所据;北宋时属广州府(今广东省中南部);南宋时属广东安抚司;元代属福建行省辖;明清时期属广东布政司辖。

民国时期设为广东省第四行政区(包括四个专区、三个专区)的中山县。

中山历史上是著名的侨乡和华侨之乡。

中山籍华侨多达20余万人,分布于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孙中山先生的同胞兄弟、亲属中有海外华侨170多万人。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和中华民国的奠基者,他一生致力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事业。

—— 1 —1 —。

中山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区域?

中山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区域?

中山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区域?中山这个名字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名称,它也被用来形容一个区域。

那么,中山究竟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区域呢?下面将从地理、历史和行政角度对中山进行科普介绍。

一、地理角度:中山是一个区域中山位于广东省中部,属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珠海市、广州市相邻,地处区域中心,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山的特殊性。

中山区域由一系列城镇和乡村组成,包括了南区、北区、西区等,而中山市则是中山市下属的一个行政单位。

1. 中山的辖区划分中山辖区划分为五个街道办事处,即石岐街道、东区街道、南区街道、西区街道和火炬开发区。

这些街道办事处区域内又包括了许多城镇和乡村,如张家边、古镇、南头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区域体系。

2. 中山的地理特点中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地势较低平,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此外,中山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岸线长达244.2公里,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二、历史角度:中山曾是一个城市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山曾是一个繁荣的城市。

早在三国时期,中山就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当时的中山是九州之一的南海郡的治所,地位举足轻重。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山逐渐转变为一个区域的概念。

1. 中山的历史沿革中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山先后是南海郡、广东东道、广东省的行政中心,直到现代才形成了中山这个行政单位。

2. 中山的历史遗迹中山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遗迹。

比如,有被誉为“千年灯都”的古镇古城,拥有6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记录了伟人孙中山的生平和革命历程。

三、行政角度:中山是一个城市从行政角度看,中山是广东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享有市级行政权力。

中山市下辖五个区(即前面所述的街道办事处),是广东省的一个正式行政区域。

1. 中山的行政职能作为一个城市,中山市具有完整的行政职能。

中山市政府是中山市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管理中山市的各项行政事务,为市民提供服务并推动中山市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基本概况
【自然地理】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接广州市番禺区和佛山市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

全境位于北纬22°11′~22°47′,东经113°09′~113°46′之间。

行政管辖面积1891.95平方公里。

市中心陆路北距广州市区86公里,东南至澳门65公里,由中山港水路到香港52海里。

市政府设于东区松苑路1号。

中山市地质发展历史悠久,地壳变动频繁,地质构造体系属于华南褶皱束的粤中坳陷,中山位于北段。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中部高亢,四周平坦,平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五桂山、竹嵩岭等山脉突屹于市中南部,五桂山主峰海拔531米,为全市最高峰。

地貌由大陆架隆起的低山、丘陵、台地和珠江口的冲积平原、海滩组成。

其中低山、丘陵、台地占全境面积的24%,一般海拔为10~200米,土壤类型为赤红壤。

平原和滩涂占全境面积的68%,一般海拔为-0.5~1米,其中平原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和基水地,滩涂广泛分布有滨海盐渍沼泽土及滨海沙土。

河流面积占全境的8%,西江下游的西海水道、磨刀门水道自北向南流经市西部边界,由磨刀门出南海;北江下游的洪奇沥水道自西北向东南经过市东北边界由洪奇门出珠江口。

其间汊道纵横交错,其中小榄水道、鸡鸦水道横贯市北半部,汇入横门水道由横门出珠江口。

水系划分为平原河网和低山丘陵河网两个部分,平原地区河网深受南海海洋潮汐的影响,具典型河口区特色。

中山市地处低纬度区,全境均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太阳高度角大,太阳每年有两次从天顶经过。

夏至日,石岐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可达89°;冬至日,太阳高度角也有44°。

全年太阳辐射量大,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445155.4焦尔/平方厘米,7月最多,达51141.3焦尔/平方厘米;2月最少,仅23285.7焦尔/平方厘米(此项观测业务已停止)。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43.4小时,占年可照时数的42%;最多日照时数为2392.6小时(1955年),占年可照时数的54%;年最少日照时数为1448.2小时(1994年),占年可照时数的33%。

终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为22.0℃。

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为13.6℃;7月最高,达28.5℃。

极端最高气温38.3℃(2004年7月1日),极端最低气温-1.3℃(1955年1月12日)。


临南海,夏季风带来大量水汽,成为降水的主要来源,年平均降水量为1791.3毫米。

影响全市的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低温、霜冻、低温阴雨、干旱和雷暴。

2004年中山市天气主要特点是:全年气温明显偏高,日照时数偏多,降雨量偏少,全年没有热带气旋影响中山。

全年平均气温23.4℃,比历年平均气温高1.4℃。

夏季炎热,全年高温天气(指日最高气温≥35.0℃)共24天,其中,8月高温天数达14天。

年极端最高气温38.3℃,出现在7月1日,打破历史极端最高气温37.5℃(1994年7月11日)记录;年极端最低气温5.0℃,出现在1月21日。

全年总雨量1441.4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偏少20%,属雨量明显偏少年份。

全年共出现暴雨5天,其中8月有2天。

8月总雨量358.5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偏多31%。

年日照时数1906.9小时,比历年平均偏多3%,属正常年份。

年内仅有2个热带气旋登陆广东,但没有影响中山。

【自然资源】中山的自然资源主要有5类:(一)太阳能资源。

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达445155.4焦耳/平方厘米,是省内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二)水资源。

中山属丰水地区,年降雨量1738毫米,降水量共达29.18亿立方米,西江和北江流经该市的磨刀门、横门、洪奇沥总水量1497亿立方米,每亩平均水量达12.57万立方米。

此外,中山市地处滨海,可利用潮差进行排灌。

(三)矿产资源。

中山的地质发展历史悠久,地壳变动频繁,但地层分布比较简单,富矿地层缺乏,现已探明并开发利用的矿产仅有花岗岩石料、砂料和耐火黏土。

其中石料主要是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广泛分布于市内的低山、丘陵和台地,以五桂山和竹嵩岭储量最为丰富;砂料以中粗粒石英砂为主,主要分布于市内东部龙穴、下沙一带沿海地区;耐火黏土主要分布于火炬开发区濠头村附近。

(四)动植物资源。

中山大中型兽类的主要活动场所分布于五桂山低山丘陵和白水林山高丘陵地区,现存的经济动物主要有小灵猫、食蟹獴、豹猫、南狐、穿山甲、板齿鼠和各种鸟类、蛇类等;平原地区以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和鼠类为主;水生动物有鱼类、甲壳类和多种贝类。

植被代表类型为热带季雨林型的常绿季雨林,植物主要种类有610多种,隶属于105科358属,森林覆盖率为12.95%。

(五)旅游资源。

中山市的名人胜迹、五桂山脉和珠江三角洲南部的水乡特色,形成多姿多彩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市内主要旅游景点有:翠亨孙中山故居、中山影视城、孙中山纪念馆、中山纪念中学、孙文纪念公园、孙中山纪念堂、五桂山逍遥谷、翠竹园漂流乐园及革命历史根据地、紫马岭公园、中山温泉、长江水库旅游区、孙文西路步行街、横门海上庄园、三乡泉林旅游山庄、民众岭南水乡、丰本农业科技园、大涌
卓旗山公园及烟墩山古塔、西山禅寺、南山古香林、宋帝遗迹、罗三妹山、桥头小琅环等。

土特产主要有三月红荔枝、神湾菠萝、小榄菊花肉、中山杏仁饼、石岐乳鸽、长江脆肉鲩、荼薇花制品、三乡濑粉、黄圃腊肠等。

【人口·语言】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139.4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其中居民人口59.59万人,农业人口79.86万人;男性69.89万人,女性69.56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4.62‰。

全市出生14767人,出生率10.65‰;死亡8366人,死亡率6.03‰。

迁入32847人,迁出23681人。

外来人口116.11万人,增长6.3%。

人口密度为775人/平方公里。

中山市的语言状况较为复杂,主要使用汉语方言,包括粤方言、闽方言及客家方言。

其中使用粤方言的人数最多,占总人口的84%,主要分布在北部冲积平原区和中部的石岐地区。

粤语方言分为4种:(1)石岐话,主要分布在石岐地区、南区和南朗镇。

(2)沙田话(近顺德话),主要分布在南头镇、黄圃镇、东凤镇、小榄镇、阜沙镇、东升镇、横栏镇、港口镇、民众镇、坦洲镇、板芙镇及西区的沙朗、南朗镇的横门等地。

(3)三角话(近东莞话),主要分布在三角镇。

(4)古镇话(近新会话)主要分布在古镇镇。

闽语方言,主要分布在沙溪镇、大涌镇、三乡镇及火炬开发区的张家边等地。

客家语方言,主要分布在五桂山镇、神湾镇及坦洲镇的南部小区。

【民风·民俗】中山民性爱国爱乡,勤劳敦厚,富于进取,勇于创新,灵活求实,较少保守思想。

民风平和有礼,与人为善,团结互助,崇尚正义。

中山市委市政府在2004年重新拟定“博爱、创新、包容、和谐”为中山人精神。

中山民间艺术丰富,其中有中山民歌、舞龙狮鹤凤、崖口飘色等。

中山是民歌之乡,民间流行的民歌有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客家山歌、鹤歌、姑妹歌、渔鼓、龙舟、小调儿歌等,其中以咸水歌和高棠歌最有特色,这两种民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坦洲镇等大沙田区。

中山舞龙分为木龙、火龙、金龙、沙龙、草龙、游龙、板龙、云龙8个种类。

中山市花为菊花。

【行政区划】2004年,将部分村委会改制为社区居委会,调整社区居委会设置。

石岐区社区居委会由38个调整合并为19个,小榄镇13个村委会全部改为社区居委会。

至2004年底,全市设置19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开发区,10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74个村民委员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