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语138个(包括解释和出处)

合集下载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学生版)完整版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学生版)完整版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40字)(一)1.安①__________ 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②__________ 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③__________ 死于安.乐(《生于忧患》)④_________; 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比①__________ 比.至陈。

(《陈涉世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③_________;__________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比肩接踵④______________ 曹操比.于袁绍(《隆中对》)⑤____________ 君子比.而不周(《论语》为政)3.鄙①___________ 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②___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③___________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4.兵①__________ 行收兵.。

(《陈涉世家》)②__________ 兵.甲已足。

(《出师表》)5.并①__________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②__________ 豪杰并.起(《隆中对》)③_________ 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④_________ 对联、题名并.篆文(《核舟记》)⑤_________ 并.自为其名(《伤仲永》)6.策①_________ 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③_________ 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7.诚①_________ 诚.如是。

(《隆中对》)②_________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③_________ 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④_________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8.乘①[shèng] ___________________车六七百乘.。

文言文翻译经典词语

文言文翻译经典词语

一、文言文经典词语翻译与解读1. 鸿毛翻译:大雁的羽毛。

解读:鸿毛,常用来比喻轻如鸿毛,形容事物极轻。

如:“人生如梦,转眼即逝,何须计较得失,一切皆如鸿毛。

”2. 破釜沉舟翻译:打破锅,沉掉船。

解读: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破釜沉舟,不胜则死,不达目地,誓不罢休。

”3. 狐假虎威翻译: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

解读:狐假虎威,比喻借助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如:“他是个无赖,狐假虎威,无人敢惹。

”4. 狐朋狗友翻译:狐狸的朋友,狗的朋友。

解读:狐朋狗友,指品行不端的朋友。

如:“他那些狐朋狗友,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

”5. 鹏程万里翻译:鹏鸟的行程万里。

解读: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 风马牛不相及翻译:风与马、牛没有关系。

解读: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之间毫无关联。

如:“这两件事风马牛不相及,怎么能混为一谈?”7. 鸡犬升天翻译:鸡和狗都升天了。

解读:鸡犬升天,比喻一人得道,鸡犬皆沾光。

出自《庄子·逍遥游》:“吾闻楚王好细腰,故其朝多饿死之人。

”8. 鸡鸣狗盗翻译:鸡鸣时狗偷东西。

解读:鸡鸣狗盗,比喻行窃的行为。

如:“他为人正直,从不做鸡鸣狗盗之事。

”9. 龙腾虎跃翻译:龙腾跃,虎跃动。

解读:龙腾虎跃,形容气势磅礴,动作矫健。

如:“他身手矫健,龙腾虎跃,犹如猛虎下山。

”10. 鹏程万里翻译:鹏鸟的行程万里。

解读: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二、总结文言文中的经典词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它们简洁、凝练,富含哲理,至今仍被广泛运用。

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翻译与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词语整理(1——6册)一、虚词:二、序号选字选句解释出处以1以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介词:把《童趣》2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把《论语》3以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把《论语》4以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把《伤仲永》5以蒙辞以军中多务因《孙权劝学》6以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连用,作以为讲《孙权劝学》 7以以为妙绝与"为"连用,作以为讲《口技》8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为《俩小儿辩日》9以屠惧,投以骨用,拿《狼》10以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用,拿《狼》11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来《狼》12以盖以诱敌来《狼》13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用,拿《核洲记》14以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把《五柳先生传》15以策之不以其道用,拿《马说》16以家贫,无从致书以读来《送东阳马生序》17以计日以还来《送东阳马生序》18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送东阳马生序》19以俯身倾耳以请来《送东阳马生序》20以不敢出一言以复来《送东阳马生序》21以以衾拥霞,久而乃和用,拿《送东阳马生序》22以全石以为底把《小石潭记》23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因《小石潭记》24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岳阳楼记》25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岳阳楼记》26以扶苏以数谏故因《陈涉世家》27以今诚以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把《陈涉世家》28以故以怪之矣通"已"《陈涉世家》29以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用方位、时间词前《陈涉世家》 30以杀之以应陈涉来《陈涉世家》31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拿《唐雎不辱使命》32 以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唐雎不辱使命》33以以君为长者把《唐雎不辱使命》34以今吾以十倍之地用,拿《唐雎不辱使命》35以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用,拿《隆中对》36以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把《隆中对》37以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与所连用,表…得方法或东西《隆中对》38以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来《隆中对》39以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表结果,译为"以致"《出师表》40以以昭陛下平明之治来《出师表》41以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来《出师表》42以先帝不以臣卑鄙因《出师表》43以咨臣以当世之事用,拿《出师表》44以遂许先帝以驱驰来《出师表》45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出师表》46以原陛下拖臣以讨贼复兴之效把《出师表》47以以告先帝之灵来《出师表》48以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来《出师表》49以成,将以攻宋用,拿《公输》50以臣以五更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以为《公输》51以以牒为械把《公输》52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用,拿《孟子两章》53以问,何以战凭《曹刿论战》54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把《曹刿论战》55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按照《曹刿论战》56以可以一战凭《曹刿论战》57以皆以美于徐公以为《邹忌讽齐王纳谏》58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凭《愚公移山》59以河曲智叟无以应来《愚公移山》60以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用,拿《孟子两章》61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用,拿《孟子两章》62以或以钱币乞之用,拿《伤仲永》63于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童趣》64于己所不予,勿施于人给《论语》65于于舅家见之在《伤仲永》66于贤于材远矣比《伤仲永》67于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从《伤仲永》68于于厅事之东北角在《口技》69于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口技》70于其一犬坐于前在《狼》71于力恶不出于身从《大道之行》72于不戚戚于贫贱对《送东阳马生序》73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从《送东阳马生序》74于水声潺潺泻出于两峰之间从《醉翁亭记》75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醉翁亭记》76于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在《醉翁亭记》77于至于负于歌于途与"至"连用引出对象《醉翁亭记》 78于于是冰皮始解在《满井游记》79于受地于先王从《唐雎不辱使命》80于安陵君其使唐雎使于唐到《唐雎不辱使命》81于请广于君给《唐雎不辱使命》82于苍鹰击于殿上在《唐雎不辱使命》83于休祲降于天从《唐雎不辱使命》84于何之于此到《唐雎不辱使命》85于每自比于管仲与《隆中对》86于欲信大义于天下在《隆中对》87于信义著于四海在《隆中对》88于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处于秦川到《隆中对》89于欲报之于陛下也给《隆中对》90于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隆中对》91于试用于昔日在《隆中对》92于苟全性命于乱世在《隆中对》93于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在《隆中对》94于受任于败军之际在《隆中对》95于还于旧都到《隆中对》96于子墨子闻之,起于鲁从《公输》97于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到《公输》98于胡不见我于王给《公输》99于今有人于此在《公输》100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孟子两章》 101于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给《孟子两章》 102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在《孟子两章》 103于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在《孟子两章》 104于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在《孟子两章》 105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鱼我所鱼也》 106于万钟于我何加焉对《鱼我所鱼也》 107于发于南海从《庄子》108于而飞于北海到《庄子》109于于是鸱得腐鼠在《庄子》110于游于壕梁之上在《庄子》111于战于长勺在《曹刿论战》112于皆以美于徐公比《邹忌讽齐王纳谏》113于能谤讥于市朝在《邹忌讽齐王纳谏》114于皆朝于齐到《邹忌讽齐王纳谏》115于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邹忌讽齐王纳谏》116于告之于帝向《愚公移山》117因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咏雪》118因罔不因势象形循着《核舟记》119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因此《五柳先生传》120因余因得遍观全书因此《送东阳马生序》121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因为《隆中对》122与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山市》 123与与儿女讲论文义跟《世说新语》124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与《世说新语》125与君与家君和《世说新语》126与借旁近与之给《伤仲永》127与与蒙论议和《孙权劝学》128与夸父与日逐走和《夸父逐日》129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答谢中书书》130与相与步于庭中一起《记承天寺夜游》131与天与云与山与水和《湖心亭看雪》132与与余舟一芥和《湖心亭看雪》133与且与常马等不可得和《马说》134与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一起送东阳马生序》135与似与游者相乐和《小石潭记》136与吾谁与归和《岳阳楼记》137与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和《醉翁亭记》138与偿与人佣耕和《陈涉世家》139与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和《陈涉世家》140与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一齐《陈涉世家》141与与臣而将四矣和《唐雎不辱使命》142与君与俱来和《隆中对》143与每与臣论此事和《出师表》144与此犹文轩之于敝舆也和《公输》145与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和《公输》146与蹴尔而与之给《鱼我所欲也》147与公与之乘和《曹刿论战》148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为:项燕为楚将。

文言文好词翻译及注释

文言文好词翻译及注释

一、文言文好词解析1. 谦辞类(1)愚:谦称自己,愚钝、愚昧。

例句:愚以为此事非同小可。

(意为:我认为这件事情非同小可。

)(2)鄙:谦称自己,鄙陋、鄙薄。

例句:鄙人虽不才,愿为公效力。

(意为:我虽然不才,愿意为您效力。

)(3)孤:谦称自己,孤独、无助。

例句:孤闻此事,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意为:我听说这件事情,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2. 褒义词(1)仁:仁爱、仁慈。

例句: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意为:仁爱的人看到就会思考,智者看到就会行动。

)(2)义:正义、道义。

例句: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意为:为了正义,毫不犹豫,勇往直前。

)(3)贤:贤能、贤德。

例句:贤者多助,不贤者寡助。

(意为:贤能的人多得到帮助,不贤能的人少得到帮助。

)3. 贬义词(1)愚昧:愚笨无知、不明事理。

例句:愚昧之人,不知天高地厚。

(意为:愚笨无知的人,不知道天高地厚。

)(2)贪婪: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例句:贪婪之心,犹如狼子野心。

(意为:贪心不足的心态,犹如狼子野心。

)(3)奸诈:狡猾、诡计多端。

例句:奸诈之人,善于伪装,难以捉摸。

(意为:狡猾的人,善于伪装,难以捉摸。

)二、文言文好词翻译及注释1. 好词:仁爱翻译:Kindness注释:仁爱指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2. 好词:忠诚翻译:Loyalty注释:忠诚指对朋友、国家、事业等的坚定信念和忠实态度。

3. 好词:谦虚翻译:Modesty注释:谦虚指不自满,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具有谦逊的品质。

4. 好词:廉洁翻译:Integrity注释:廉洁指不贪污受贿,清正廉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5. 好词:勇敢翻译:Bravery注释:勇敢指面对困难和危险,毫不畏惧,敢于担当的品质。

6. 好词:勤奋翻译:Diligence注释:勤奋指勤奋工作,刻苦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

7. 好词:正直翻译:Uprightness注释:正直指为人正直,言行一致,不偏不倚的品质。

8. 好词:宽容翻译:Tolerance注释:宽容指对待他人宽容大度,不计较个人得失,具有宽广胸怀的品质。

120个文言实词的出处和例句翻译(精校版)

120个文言实词的出处和例句翻译(精校版)

120个文言实词的出处和例句翻译(精校版)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OK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OK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OK文言文常用词语表文言文中有些字词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应用范围有所变化,同样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意思或用法,在那个句子中又是另一个意思或用法,要读懂文言文必须了解一个词的多种含义,以便确定其在具体句子中的含义。

根据新修订的《xx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规定,我们必须掌握的文言词语有138个。

本处为大家罗列出这138个文言文常用词语在现用教材中所涉及的主要意思或用法。

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②养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 2.比①等到比至陈。

(《陈涉世家》) 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 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3.鄙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4.兵①兵士行收兵。

(《陈涉世家》)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

(《出师表》)5.并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6.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 7.诚①果真诚如是。

(《隆中对》)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8.乘①[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9.从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②,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 10.殆①有害死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11.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语文文言文翻译常用字词

语文文言文翻译常用字词

一、名词1. 人:人,通“仁”,仁爱、仁德之意。

如:“仁者爱人。

”(孔子《论语》)翻译:仁爱的人爱别人。

2. 天:自然界,宇宙。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翻译:宇宙运行不息,君子应自强不息。

3. 地:土地、大地。

如:“地广人稀。

”(成语)翻译:土地广阔,人烟稀少。

4. 国:国家、国度。

如:“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翻译:国家虽然破败,但山河依然存在。

5. 家:家庭、家族。

如:“家和万事兴。

”(成语)翻译:家庭和睦,万事兴旺。

二、动词1. 为:做、成为。

如:“为天下先。

”(成语)翻译:成为天下的先锋。

2. 行:走、行走。

如:“行百里者半九十。

”(成语)翻译:走了一百里的路,还剩下九十里。

3. 见:看见、出现。

如:“见贤思齐焉。

”(孔子《论语》)翻译:看见贤人,就要向他看齐。

4. 得:得到、获得。

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翻译:行善事的人得到多帮助,行恶事的人得到少帮助。

5. 失:失去、丢失。

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成语)翻译:在东方失去了,在西方得到了。

三、形容词1. 大:大、巨大。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大江东流去,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 小:小、微小。

如:“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成语)翻译:小事隐藏在野外,大事隐藏在市井。

3. 善:善良、善良的。

如:“善者不仁,仁者不善。

”(孔子《论语》)翻译:善良的人不仁,仁爱的人不善良。

4. 恶:邪恶、邪恶的。

如:“恶贯满盈。

”(成语)翻译:罪恶深重。

5. 美丽:美丽、美好的。

如:“美人迟暮。

”(成语)翻译:美丽的女子迟暮。

四、副词1. 乃:于是、就。

如:“乃知非吾罪也。

”(成语)翻译:才知道不是我的罪过。

2. 即:就是、即是。

如:“即位为帝。

”(成语)翻译:即位成为皇帝。

3. 所:所、所……的地方。

如:“所过之处,草木皆兵。

”(成语)翻译:所经过的地方,草木都变成了兵。

文言文翻译必备词汇初中

文言文翻译必备词汇初中

一、名词1. 食:吃。

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孟子·梁惠王上》)2. 饮:喝。

例: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礼记·礼运》)3. 舟:船。

例: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离骚》)4. 车马:车辆与马匹。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史记·秦始皇本纪》)5. 舞:跳舞。

例:于是郑国之舞者,皆学于赵。

(《史记·赵世家》)二、动词1. 行:走。

例:吾欲之南海,何如?(《庄子·逍遥游》)2. 言:说。

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3. 见:看见。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4. 闻:听见。

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5. 听:听。

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增广贤文》)三、形容词1. 大:大。

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2. 小:小。

例: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3. 好:好。

例: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4. 善:善。

例: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老子》)5. 恶:恶。

例:吾恶秦,而为秦破赵。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四、副词1. 乃:于是。

例:乃今日知有泰山。

(《史记·孔子世家》)2. 于是:在这时。

例:于是孔子使子贡往说吴王。

(《史记·孔子世家》)3. 于是乎:于是。

例:于是乎诸侯皆朝于齐。

(《史记·齐太公世家》)4. 然后乃:然后。

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5. 然后而:然后。

例:然后而天下服。

(《孟子·梁惠王上》)五、连词1. 而:并且。

例: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论语·颜渊》)2. 于是:于是。

例:于是乎诸侯皆朝于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
出使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命令,派遣,让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唐雎.不辱使命》
假使,假若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正好
而此地适与余近。(《满井游记》
适合,适宜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书写
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
书信
家书抵万金。(《春望》

展开


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朝向,对着
眈眈相向。(《狼》
趋向,奔向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隆中对》

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
秋风萧瑟(《观沧海》
空寂
环堵萧然。(《五柳先生传》

完成
恐托付不效。(《出师表》
成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一起
宠辱偕忘。(《岳阳楼记》

道歉
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记录
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果真
诚如是。(《隆中对》)
的确,实在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诚心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跟随
从先人还家。(《伤仲永》)
由,自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爱戴
楚人怜之。(《陈涉世家》
爱恋
仍怜故乡水(《渡荆门送别》

入侵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公输》)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面对
执策而临之。(《马说》

临溪而渔。(《醉翁亭记》)
靠近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将要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

命名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有名的,著名的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尚且
存者且偷生。(《石壕吏

走完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生活困难,贫穷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穷尽
子子孙孙无穷匮。(《愚公移山》

快走
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

离开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

进入,与“出”相对
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
小惠未徧(《曹刿论战》)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有的人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到了
及郡下。(《桃花源记》)
如,比得上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尽头,极点
此乐何极。(《岳阳楼记》)
非常
初极狭。(《桃花源记》)

鸟停息在树上
沙鸥翔集。(《岳阳楼记》
古时计时单位
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

幼而无父的人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
封建时代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孤不度德量力

大腿
屠自后断其股。(《狼》)

旧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所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原因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顽固、固执
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经过
居数月。(《塞翁失马》)
居住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详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全,都
具答之。(《桃花源记》)

极点
以为妙绝。(《口技》)
消失
群响毕绝。(《口技》
极,很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大约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可以
刿曰“未可。”(《曹刿论战》
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介词,用
徐喷以烟。(《童趣》
介词,把
以丛草为林。(《童趣》
连词,不译
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
因为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便杀之以
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凭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

不同
不宜异同。(《出师表》

竞争
夸父与日逐走。(《夸父逐日》)

资助、给予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柳条将舒未舒。(《满井游记》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动词,连接
属引凄异。(《三峡》)
类似
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下属
召令徒属曰。(《陈涉世家》)

削减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损害
满招损,谦受益《出处不明》

“悦”的古字,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文体的一种
动词,表判断动词,是
谓为信然。(《隆中对》)
动词,根据具体语境可表示多种意义(实词用法)。如:建造
为坛而盟。(《陈涉世家》
作为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对》)

告诉,对??说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唐雎不辱使命》)

谓为信然。(《隆中对》)

画着花纹
皆披发文身。(《观潮》)

用水淋洗
吞天沃日。(《观潮》

计划
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归依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过于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犯错误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到,经过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美丽,容貌美
好鸟相鸣。(《与朱元思书》)
友好
外结好孙权。(《隆中对》
喜欢,喜爱
好为《梁父吟》。(《隆中对》)

别号

当什么时
方其远处海门。(《观潮》)
指面积
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香花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通“俸”,侍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
接受、奉行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供养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命夸娥氏父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重新
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指示代词那、那些
其人视端容寂(《核舟
指示代词这、这片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表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不译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
期望
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期限
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开,打开
启窗而观。(《核舟记》

况且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将近
缘溪行。(《桃花源记》

及,到
越明年。(《岳阳楼记》)


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往、到
造饮辄尽。(《五柳先生传》

相当于“的
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取消句子独立性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十二章》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事物、处所,可译为“他(它)”“他们(它们)”
昂首观之。(《童趣》

引见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召见,接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拜见
子墨子见王。(《公输》)

渡口
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完,没有了
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全部取得
利尽南海。(《隆中对》

日光
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完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接近,趋向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接近,趋向

诚信
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确实
谓为信然。(《隆中对》
通“伸”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修建
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培养
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慢慢的
徐喷以烟。(《童趣》

赞成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承认、同意
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上下
高可二黍许。(《核舟〈论语〉十则》)
表递进关系,而且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表转折关系,但是、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时间副词词尾,不译
既而儿醒(《口技》)

凡是
凡所应有。(《口技》)
总共
凡三往,乃见。(《隆中对》)

寻找
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不久
寻病终。(《桃花源记》)

邀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