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文词语解释

合集下载

文言文词语解释

文言文词语解释

21、《桃花源记》1、落英:2、缤纷:3、林尽水源:4、仿佛:5、才通人:6、豁然开朗:7、俨然:8、阡陌..交通:9、相闻:10、外人:11、黄发垂髫:12、要:13、绝境:14、无论:15、具言:16、叹惋:17、便扶向..路:18、及郡下:19、诣:20、寻向所志:21、遂:22、规:23、未果:24、寻.病终:25、问津:26、属:22、《短文两篇》一、《陋室铭》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5、鸿儒:6、白丁:7、调素琴:8、金经:9、丝竹:10、案牍:11、劳形.:12、何陋之有:二、《爱莲说》1、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3、染:4、濯清涟...而不妖:5、不蔓.不枝.:6、亭亭..净植.:7、亵玩:8、隐逸:9、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0、君子:11、菊之爱:12、同予者何人:13、宜.乎众矣:23、《核舟记》1、奇巧人:2、径寸之木:3、木:4、罔不因...势象.形:5、贻:6、盖大苏泛赤壁云:7、八分有奇..:8、高可.二黍许.:9、中轩敞者为舱:10、雕栏相望:11、石青糁之:12、峨冠:13、手卷:14、卷端:15、卷末:16、如有所语.:17、微侧:18、其两膝相比.者:19、各隐卷底衣褶中:20、绝类.弥勒:21、矫.首昂视:22、不属:23、诎:24、倚之:25、可历历..数:26、衡:27、视端容寂:28、若听茶声然:29、其船背稍夷.:30、了了:31、墨:32、篆章:33、曾不盈.寸:34、简:35、修狭:36、技亦灵怪矣哉:24、《大道之行也》选自《》1、选贤举.能:2、讲信修.睦:3、亲:4、矜.寡孤独废疾者:5、男有分.:6、女有归.:7、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8、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9、谋闭而不兴:10、盗窃乱贼..而不作.:11、外户:12、大同:。

古代文言文的词语解释

古代文言文的词语解释

古代文言文的词语解释古代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的词汇和精妙的修辞手法一直吸引着广大读者的关注。

在学习古代文言文的过程中,理解其中的词语意义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为大家解释一些常见的古代文言文词语,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内涵。

一、君臣君臣一词常出现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篇章中,用来形容帝王与臣子之间的关系。

君指帝王,是统治者的称谓;臣指朝廷中的官员,是被统治者的称谓。

君臣关系体现了古代中国的礼法制度和尊卑有序的思想观念。

二、兄弟兄弟是指生活在同一家庭中的男性成员之间的亲戚关系。

在古代文言文中,兄弟一词常出现在表达家庭关系、兄弟情谊、宗族关系等篇章中。

兄弟之间有着血缘关系,互相扶持合作,并共同面对家族和社会的挑战。

三、儿女儿女是指父母所生的子女,是家庭的重要构成成员。

在古代文言文中,儿女一词常用来表达家庭和亲子关系的深厚情感。

父母教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的道德观念在古代中国被高度重视。

四、忠诚忠诚是指对君主、国家或组织的忠实和坚贞。

在古代文言文中,忠诚一词常用来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官员对朝廷的忠诚,体现了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忠诚观念。

五、仁义仁义是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词语,意指人们的高尚品德和道德准则。

仁者关爱他人,义者遵守道义。

古代文言文中常以仁义来表达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系、行为准则和社会伦理。

六、孝顺孝顺是指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关爱和奉养。

在古代文言文中,孝顺一词常用来表达子女对父母的敬重和孝养之道,强调家庭伦理和传统的家庭观念。

七、荣耀荣耀是指由于杰出的成就、崇高的品德或者得到认可而带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在古代文言文中,荣耀一词常用来表示对英雄、圣人、帝王等的赞美,也用来表达对家族、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

八、智慧智慧是指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应对能力。

在古代文言文中,智慧一词常用来形容聪明智慧的人、智谋过人的领袖、智者的见解和智慧的决策等。

文言文字词常用解释翻译

文言文字词常用解释翻译

文言文字词常用解释翻译文言文字作为古代的标志性文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历史及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文言文字的使用逐渐减少,有时我们在阅读古代文献时会遇到些许困难。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字,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字词进行解释翻译。

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古代的成语,意思是就算妇女再聪明能干,但如果厨房中没有米,她也无法煮出米饭来。

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在某种条件或基础缺乏的情况下,即便再有才能也无法做到某事。

二、虚怀若谷虚怀若谷是形容一个人心胸宽广、谦虚谨慎。

虚指心胸开阔、不自负,怀指胸襟、心境,若谷则是以谷物仓库的空旷程度来比喻胸怀无私、包容。

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句话用来形容表面看起来华丽、高贵,但实际上内部却已经糟糕不堪,毫无价值。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品质。

四、桃李满天下桃李满天下是用来赞美教育者的成语,意为桃李芬芳的果树满天下,比喻传道授业解惑者的学生遍布全国,也可以形容教育影响深远。

五、纸上谈兵纸上谈兵是指只懂得理论,却没有实际经验。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只在纸面上讨论问题,却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的人。

六、东施效颦东施效颦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美貌却学别人皱眉的样子,比喻模仿别人却始终无法达到真正的效果。

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自知自己的缺点而自以为是。

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尽心尽力工作,甚至牺牲生命,不计个人得失。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赞美有奉献精神的人。

以上是对一些常见文言文字词的解释和翻译,通过理解这些词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并在现代生活中运用这些有趣的成语。

文言文字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中,更体现在它所传递的智慧和观念中。

通过学习和使用这些词语,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的智慧和文化。

文言词语及其释义

文言词语及其释义

文言词语及其释义
文言词语是中文古代的书面语言中使用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有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其释义:
1. 夫:句首发语词,相当于“夫子”、“先生”。

2. 尔:你。

3. 曷:何,为什么。

4. 故:事故,变故。

5. 鲜美:鲜艳美丽。

6. 望其项背:看到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7. 辞:言辞,也就是文章或言谈。

8. 虽:即使。

9. 愚人:愚蠢的人。

10. 唯:只。

11. 相: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帮助、辅助的意思。

12. 犹且:尚且。

13. 是以:因此。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见的文言词语,文言词语有很多,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文言文 词语解释大全

文言文 词语解释大全

文言文词语解释大全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和理解,了解其中的词语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一份文言文词语解释大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作品。

一、人物篇1. 君子:指有品德、有才能的人;也可以指尊称对方为贵族或上层人士。

2. 妇人:指成年的女子。

3. 贤士:指道德高尚、有才能的人。

4. 后妃:指君王的妻妾。

5. 夫人:指男子的妻子或尊夫人。

6. 丞相:古代官职,指朝廷的最高宰相。

7. 大臣: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8. 败将:指战败的将领。

9. 逆贼:指背叛国家、造反叛乱的人。

二、政治篇1. 君权:指君主的权力。

2. 臣民:指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3. 朝廷:指君主的居所,也泛指政府机构。

4. 官职:指官员的职位和级别。

5. 德政:指君主施行的公正、仁爱的政策。

6. 封爵:指授予贵族爵位。

7. 传国玺:指表明君主继位的印章。

8. 立储:指任命皇储或太子。

9. 城池:指城市和要塞。

三、国家篇1. 天子:指君主,亦称为“君王”。

2. 大业:指君主的重大事业或国家的盛世。

3. 同盟:指不同国家或势力之间的联盟。

4. 贫富:指社会上的贫穷和富裕。

5. 山川:指国家的地理山脉和河流。

6. 郡县:指古代的行政区划单位。

7. 境界:指国家的边疆和疆土。

8. 区域:指国家划分的地理单位。

9. 疆土:指国家的领土范围。

四、军事篇1. 将领:指带兵打仗、统率军队的人。

2. 兵马:指士兵和战马。

3. 旌旗:指军队中的旗帜。

4. 战鼓:指军队中用来传递指令和鼓舞士气的鼓声。

5. 战车:指古代用来作战的车辆。

6. 战斗:指军队之间的交战。

7. 阵法:指军队排列战斗的阵势和战术。

8. 兵器:指用于战斗的武器和装备。

9. 战败:指战斗中被敌人打败。

五、社会篇1. 士人:指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2. 婿妇:指女子的丈夫。

3. 仆人:指富人或有权势者的仆从。

4. 百姓:指普通人民,泛指没有特殊身份的人。

文言文词语解释大全

文言文词语解释大全

文言文词语解释大全
1.朕:指皇帝自称的第一人称,意为“我”。

2.臣:指官员自称的第
一人称,意为“我”。

3.爵位:指封爵的等级,分为公、侯、伯、子、男等。

4.朝廷:指皇帝和官员组成的政治中心。

5.廷臣:指在朝廷中任职的
官员。

6.朝贺:指向皇帝祝贺的仪式。

7.朝觐:指官员向皇帝请安的仪式。

8.朝会:指皇帝和官员在朝廷中举行的会议。

9.朝臣:指在朝廷中任职的
官员。

10.朝野:指朝廷和民间的人士。

11.朝章:指朝廷发布的法令、政
策等文件。

12.朝服:指官员在朝廷中穿着的礼服。

13.朝班:指在朝廷中
担任职务的官员。

14.朝廷礼仪:指在朝廷中的礼仪规范。

15.朝贵:指在
朝廷中地位高贵的人士。

16.朝纲:指朝廷的政治纲领。

17.朝野之分:指
朝廷和民间的界限。

18.朝廷官制:指朝廷的官员职位和等级制度。

19.朝
廷制度:指朝廷的政治制度。

20.朝廷文化:指朝廷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

文言文常用词语解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文言文具有严谨、简练、含蓄的特点,使用了许多独特的词语和短语。

在学习和阅读文言文时,了解并理解这些常用词语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解释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语,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1. 吾(wú):意为“我”,表示说话人自称。

常用于自述或叙述中。

2. 乃(nǎi):意为“就是”,表示肯定或强调的语气。

3. 予(yú):意为“我”,表示谦辞。

常用于自述或叙述中。

4. 吾辈(wú bèi):意为“我们”,多指自己所在的团体或群体。

5. 若(ruò):意为“如果”,表示假设或条件。

6. 是(shì):意为“这”、“这个”,指示代词。

7. 今(jīn):意为“现在”,表示时间或状态的转折。

8. 忽(hū):意为“突然”,指某种动作或情况的发生非常突然。

9. 孰(shú):意为“谁”,用来表示疑问。

10. 何(hé):意为“什么”,用来提问。

11. 故(gù):意为“所以”,表示推理、理由或原因。

12. 善(shàn):意为“好”,表示事物的质量或程度好。

13. 甚(shèn):意为“非常”,表示程度深或事物多。

14. 乃尔(nǎi ěr):意为“如此”,表示表示身份的转变。

15. 其(qí):意为“他/她/它的”,表示所属关系。

16. 方(fāng):意为“才”,表示动作刚刚发生。

17.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意为“突然明白”。

18. 物我两忘(wù wǒ liǎng wàng):意为“物我二忘”,表示心境极度舒畅、超脱尘俗。

19. 青翅蝇(qīng chì yíng):意为“蓝色的苍蝇”,形容油水不容、手段狡诈的人。

文言文词语138个(包括解释和出处)

文言文词语138个(包括解释和出处)

字意思来源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养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比等到比至陈。

(《陈涉世家》)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鄙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兵兵士行收兵。

(《陈涉世家》)并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策马鞭执策而临之。

(《马说》)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诚果真诚如是。

(《隆中对》)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乘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从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殆有害死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道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堵墙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传》)而表并列关系,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

(《核舟记》)表承接关系,然后、接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着表递进关系,而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时间副词词尾,不译既而儿醒(《口技》)凡凡是凡所应有。

(《口技》)总共凡三往,乃见。

(《隆中对》)方当什么时方其远处海门。

(《观潮》)指面积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芳香花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奉通“俸”,侍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鱼.我所欲也》) 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负背命夸娥氏父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更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古时计时单位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孤幼而无父的人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孤不度德量力封建时代侯王对自己的谦称股大腿屠自后断其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文言文词语解释一、七年级上1、说:通“悦”,愉快。

2、愠:生气。

(人不知而不愠。

)3、信:真诚,诚实。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罔:迷惑。

(学而不思则罔)5、殆:有害。

(思而不学则殆)6、是:此,这。

(是知也)7、其:大概,也许。

(其恕乎。

)8、女:通“汝”,你。

9、省:反省。

(三省)10、徐:慢慢地。

(徐喷以烟)11、方:正。

(方出神)12、恒:经常。

(数年恒不一见)13、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相顾惊疑)14、无何(未几):不久,不一会儿。

15、始:才。

(始悟)16、裁:通“才”。

(裁如星点)17、凭:靠着。

(或凭或立)18、逾时:过了一会儿。

19、倏忽:突然。

20、危:高。

(危楼)21、俄而:不久,一会儿。

22、拟:相比。

(差可拟)23、期:约定。

(期行)(期日中)24、委:丢下、舍弃。

(相委而去)25、去:离开。

(相委而去)(舍去)26、引:拉。

(下车引之)(引弦而战)27、顾:回头看。

(元方入门不顾)28、乃:才。

(乃至)29、不:通“否”。

(尊君在不)30、智:以……为聪明。

(其家甚智其子)31、①果:果然。

②亡:丢失。

(暮而果大亡其财)32、①雨:下雨。

②坏:毁坏。

(天雨墙坏)33、亡:逃跑。

(马无故亡而入胡)34、居:经过。

(居数月)35、吊:对不幸者表安慰。

(人皆吊之)36、将:带领。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37、何遽:怎么就。

(此何遽不为福乎)二、七年级下1、隶:属于。

(世隶耕)2、尝:曾经。

(未尝识书具)3、异:对……感到诧异。

(父异焉)4、是:这。

(自是)5、就:完成。

(立就)6、奇:对……感到惊奇。

(邑人奇之)7、或:有的人。

(或以钱币乞之)8、利:认为……有利。

(父利其然也)9、称:相当。

(不能称前时之闻)10、泯然:消失。

(泯然众人矣)11、卒:最终,终于。

(卒之为众人)12、固:本来。

(固众人)13、惟:只。

(惟闻女叹息)14、市:买。

(愿为市鞍马)15、旦:早晨。

(旦辞爷娘去)16、但:只。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当涉猎)17、①郭:外城②。

扶将:扶持。

(出郭相扶将)18、涉猎:粗略的阅读。

(但当涉猎)19、乃:于是,就。

(蒙乃始就学)20、见:了解。

(见往事耳)21、①及:到了……的时候。

②过:到。

(及鲁肃过寻阳)22、更:重新。

(即更刮目相待)23、会:适逢,正赶上。

(会宾客大宴)24、施:设置,安放。

(施八尺屏障)25、既而(未几):不久。

26、一时:同时。

(一时齐发)27、毕:全,都。

(众妙毕备)28、少:稍微。

(意少舒)29、中间:其中夹杂着。

30、曳:拉。

(曳屋许许声)31、虽:即使。

(虽人有百手)32、名: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也)33、奋:扬起,举起。

(奋袖出臂)34、股:大腿。

(两股战战)35、①几:几乎。

②走:跑。

(几欲先走)(逐走)36、绝:断。

(地维绝)37、止:通“只”。

(止有剩骨)(止增笑耳)38、①并:一起。

②故:旧,原来。

(两狼之并驱如故)39、缀:连接,这里指紧跟。

(缀行甚远)40、敌:胁迫,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41、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顾野有麦场)42、弛:放松,这里指放下。

(弛担持刀)43、瞑:闭眼。

(目似瞑)44、①意:神情,态度。

②暇:空闲。

(意暇甚)45、暴:突然。

(屠暴起)46、洞:打洞。

(一狼洞其中)47、寐:睡觉。

(乃悟前狼假寐)三、八年级上1、①仿佛:隐陷约约。

②若:好像。

(仿佛若有光)2、才:仅。

(才通人)3、俨然:整齐的样子。

(屋舍俨然)4、属: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具:详细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6、①扶:沿着。

②向:从前的,旧的。

(便扶向路)7、语:告诉,说。

(此中人语云)8、诣:到。

(诣太守)9、①寻:寻找。

②向:以前的。

(寻向所志)10、寻:不久。

(寻病终)11、遂:终于。

(遂迷)12、规:计划。

(欣然规往)13、不足:不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14、斯:这。

惟:只。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5、蕃:多。

(可爱者甚蕃)16、宜:应当。

(宜乎众矣)17、①罔不:无不。

②因:顺着。

(罔不因势象形)18、贻:赠。

(尝贻余核舟一)19、①有:通“又”。

②奇:零数。

(八分有奇)20、①可:大约。

②许:上下。

(高可二黍许)21、比: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22、类:像。

(绝类弥勒)23、矫:举。

(矫首昂视),24、属: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25、倚:靠。

(倚之)26、夷:平。

(其船背稍夷)27、①简:挑选。

②修:长。

(盖简挑核修狭者为之)28、①盈:满。

②曾:竟然。

(曾不盈寸)29、与:通“举”。

选贤与能。

30、修:培养。

(讲信修睦)31、已:停止。

(死者长已矣)32、阙:通“缺”。

(略无阙处)33、襄:上。

(至于夏水襄陵)34、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沿溯阻绝)35、歇:消散。

(晓雾将歇)36、念:想到,考虑。

(念无与为乐者)37、相与:共同,一起。

(相与步于中庭)38、但:只。

(但少闲人)39、遂:于是,就。

(遂至承天寺)40、方:当……时。

(方其远出海门)41、仅:几乎。

(仅如银线)42、沃:用水淋洗。

(吞天沃日)43、略:一点儿。

(略不相睹)44、文:画着花纹。

(披发文身)45、逝:去。

(随波而逝)46、①既:已经。

②既望:农历十六。

(自既望至)47、僦赁:租用。

(僦赁看幕)48、一:全。

(上下一白)(长烟一空)49、强:尽力。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50、荷:扛着。

(荷锄归)51、凭:靠着。

(更凭危)四、八年级下1、奔:飞奔的马。

(猛浪若奔)2、负:凭借。

(负势竞上)3、反:通“返”。

(窥谷忘返)4、许:处所。

(何许人也)5、因:于是,就。

(因以为号焉)6、或:有时。

(或置酒而招之)7、①辄:就。

②造:到,往。

(造饮辄尽)8、觞:酒杯。

(衔觞赋诗)9、祗:只是。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10、骈:两马并驾,并列。

(骈死于)11、会意:体会,领会。

(每有会意)12、食:通“饲”,喂。

(食马者不知)13、见:通“现”,(才美不外见)14、且:犹,尚且。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15、临:面对。

(执策而临之)16、假:借。

(假借于)17、俟:等待。

(俟其欣悦)18、辞色:言语和脸色。

19、至:周到。

(礼愈至)20、汤:热水。

(持汤沃灌)21、被:通“披”,(同舍生皆被绮绣)22、敝:破。

(緼袍敝衣)23、以:因为。

(以中有足乐者)24、曳:拖着。

(负箧曳屣)25、①援:引,提出。

②质:询问。

(援疑质理)26、尤:格外。

(水尤清冽)27、具:通“俱”,全,皆。

(百废具兴)28、属:通“嘱”。

(属予作文以记之)29、胜:好。

(胜状)30、观:景象。

(大观)31、极:尽。

(南极潇湘)32、薄:迫近。

(薄暮冥冥)33、①去:离开。

②国:国都。

(去国还乡)34、微:没有。

(微斯人,吾谁与归)35、偕:一起。

(宠辱偕忘)36把:持,执。

(把酒临风)37、辄:就。

(饮少辄醉)38、陈:摆开。

(杂然而前陈者)39、弈:下棋。

(弈者胜)40、乍:初,始。

(波色乍明)41、娟然:美好的样子。

42、适:正好。

(而此地适与余近)43、堕:坏,耽误。

(夫不能以游堕事)五、九年级上1、之:去,往。

(辍耕之垄上)2、苟:如果。

(苟富贵)3、若:你。

(若为佣耕)4、会:适逢,正赶上。

(会天大雨)5、等:同样。

(等死)6、数:屡次。

7、怜:爱戴。

(楚人怜之)8、间:私自,偷着。

(间令)9、比:等到。

(比至陈)10、以:把。

(以君为长者)11、抢:撞。

(以头抢地耳)12、谢:道歉。

(长跪而谢之)13、然:这样。

(虽然)14、徒:只。

(徒以有先生也)15、信:确实。

(谓为信然)16、凡:总共。

(凡三往)17、①因:于是。

②屏:命人退避。

(因屏人)18、诣:拜访。

(先主遂诣亮)19、①宜:应该。

②顾:拜访(宜枉驾顾之)20、度:衡量。

(度德量力)21、已:通“以”。

(自董卓已来)22、殆:大概。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23、殷:兴旺富裕。

(民殷国富)24、秋:时。

(存亡之秋)25、值:遇到。

(后值倾覆)26、夙:早。

(夙夜忧叹)27、①彰:表明,显扬。

②咎:过失。

(以彰其咎)28、诹:询问。

(咨诹善道)29、遗:给予。

(以遗陛下)六、九年级下1、敝:破。

(敝舆)2、池: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3、①委:放弃。

②去:离开。

(委而去之)4、域:限制。

(域名不以封疆之界)5、畔:通“叛”。

(亲戚畔之)6、距:通“拒”。

(子墨子九距之)7、圉:通“御”。

(守圉)8、虽:即使。

(虽杀臣)9、寇:入侵。

(待楚寇矣)10、曾:通“增”,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11、衡:通“横”,梗塞,不顺。

(衡于虑)12、拂:通“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13、乡:通“向”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14、间:参与。

(又何间焉)15、以:凭借。

(何以战)16、靡:倒下。

(望其旗靡)17、狱:案件。

(小大之狱)18、既:已经。

(既克)19、再:第二次。

(再而衰)20、美:认为……美。

(吾妻之美我者)21、孰:谁。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2、孰:通“熟”,仔细。

(孰视之)23、间:间或,偶然。

(间进)24、且:将近。

(年且九十)25、方:方圆。

(方七百里)26、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27、亡:逃跑。

(今亡亦死,)28、固:本来。

(吾义固不杀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