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森林计测学复习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计测学复习习题及参考答案
5、当测点距树木之间的距离Si大于临界距 时,该株
树木一定是计数1。( )
三、论述或计算题:
1、角规缺口为2cm,杆长为50cm时,F等于多少?(6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用角规在林分中绕测,绕测一周后其计数值几乎为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克服?(8分)
3、某油松林分,用F=0.5的角规绕测,结果相割10株,相切15株,相离20株,计算该株油松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为多少?(6分)
4、V=1/2(go+gn)·l =1/2(0.03801+0.02776) ×8=0.2631m3
第二章 立木材积测定
一、1、坡上方 2、三角函数 相似三角形 3、直径 形数
4、增大 减小 5、平方 常差 希费尔 一般形数表
6、直径等于胸径一半 7、25
二、1、× 2、× 3、× 4、√ 5、× 6、× 7、√ 8、√
8、标准地与整个林分只有( )差别,而没有质上的不同。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一片同龄纯林就是一个森林分子。()
2、一森林分子中最粗树木直径一般为平均直径的1.7-1.8倍。( )
3、林分树种组成式如“7杨3柳+松-梨”中“-”表示要去掉梨树。()
4、同龄林是指林分中林木年龄完全相同。()
5、林分平均胸径就是各个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5、缺口宽度为2cm,杆长为1m的角规,其F=( )。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用角规瞄准林木胸高位置以上判断为相切,则瞄准胸高位置的计数一定为1。( )
2、某测点周围有50株直径一样大小的树木,则在该测点周围具有50个样园。( )
3、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与林木直径无关,反与l/L有关。()

测树学

测树学

测树学[单项选择题]1、区划森林的最小地域单位是()。

A. 标准地B. 林分C. 小班D. 样地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2、下列关于树木生长方程的特点,错误的是()。

A. 当t=0时,y(t)=0,这是树木生长方程需满足的初始条件;B. y(t)存在一条渐近线y(t)=A、A是该树木生长极大值;C. 由于树木生长是依靠细胞的增殖不断增长的,所以y(t)是关于年龄t的单调增函数;D. y(t)是关于t的连续光滑的函数曲线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3、由于受外界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是年轮环带产生不完整的现象称为()A. 年轮变态B. 年轮畸形C. 年轮变异D. 年轮消失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4、树干材积与以胸高断面积为底面积、以树高加3米为高的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作()。

A. 平均实验形数B. 绝对形数C. 正形数D. 胸高形数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5、伐倒木近似求积式中误差百分率最小的是()A. 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B. 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C. 牛顿近似求积式D. 都一样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6、林分平均胸径是指()A. 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B. 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C. 林分内具有平均生长状态的树木的直径D. 林分内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的直径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7、在树木各调查因中,断面积生长率Pg与胸径生长率PD的关系式是()。

A. Pg=PDB. Pg=2PDC. Pg=1/2PDD. Pg=1/4PD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8、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

A. 圆形B. 椭圆形C. 不规则的封闭曲线D. 不确定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9、()是可以直接测定的因子A. 胸径B. 断面积C. 材积D. 形数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10、在坡地上测量胸径时,测者所处位置应为()A. 坡上B. 坡下C. 平坡处D. 以上都可以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11、在树种组成式中,某一树种的蓄积量不足林分总蓄积的2%,则在组成式中如何表示()。

测树学复习题

测树学复习题

测树学复习题测树学复习题树学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研究的是生物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

在树学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一些复习题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本文将以测树学复习题为主题,探讨一些与树学相关的问题,并给出解答和解析。

一、选择题1. 在进化树中,叶节点代表的是()。

A. 物种的共同祖先B. 物种的进化方向C. 物种的遗传变异D. 物种的进化速度解析:答案为A。

叶节点代表的是物种的共同祖先,它们是进化树中最末端的节点,代表着现存的物种。

2. 分子钟是根据()来推断物种进化时间的。

A. DNA序列的差异B. 物种的形态特征C. 物种的地理分布D. 物种的生态位解析:答案为A。

分子钟是利用DNA序列的差异来推断物种进化时间的,因为DNA序列的变化速率与进化时间相关。

3. 在进化树中,节点的长度代表的是()。

A. 物种的数量B. 物种的进化速度C. 物种的进化时间D. 物种的地理分布解析:答案为C。

节点的长度代表的是物种的进化时间,长度越长表示进化时间越长。

二、判断题1. 进化树中的分支长度越长,代表物种的进化速度越快。

解析:错误。

进化树中的分支长度代表的是物种的进化时间,与进化速度无关。

2. 进化树中,节点的位置越靠近根部,代表进化时间越早。

解析:正确。

进化树中,节点的位置越靠近根部,代表进化时间越早,这些节点代表着物种的共同祖先。

三、填空题1. 在进化树中,节点的分支点称为()。

解析:答案为分支点。

节点的分支点是进化树中的重要部分,它代表着物种的分化和演化。

2. 进化树中的内部节点是()。

解析:答案为共同祖先。

进化树中的内部节点代表着物种的共同祖先,它们是进化树中的重要节点。

四、简答题1. 请解释进化树中的分支长度和节点位置的含义。

解析:进化树中的分支长度代表的是物种的进化时间,长度越长表示进化时间越长。

节点的位置代表的是进化时间的顺序,靠近根部的节点代表进化时间越早,靠近叶节点的节点代表进化时间越晚。

测树学试题

测树学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1. 树木重量测定的三要素为胸径、()和形数。

2. 地位指数是根据()和林分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的。

3. 树高曲线是指()与树高的相关曲线。

4. 郁闭度是()与林地面积之比。

5. 人工林最小相对直径0.4~0.5,最大相对直径()。

6. 角规测树时,Fg越大,测量误差()。

7. 在木材生产和销售中,把经济材和()统称作商品材8. 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分为全林分模型、径级模型和()。

9. Richards生长方程()。

10. 某解析木18.5米,用2米区分段区分,则梢头长度是( )米。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1. 胸高形数2. 冠长率3. 优势树种4. 形高5. 直径分布6.林分调查因子7.一元材种出材率表8.全林分模型9. 自由树10. 绝干重三、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1. 绘图说明树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2. 绘图说明典型异龄混交林的直径分布规律。

3. 简述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表的优缺点。

4. 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

5.绘图说明立地条件与林分收获量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总计10分)1. 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证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1. 试证明实验形数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其优点。

2.试推导说明Schumacher生长方程(y=Ae-k/t,式中:A,k为方程参数;y为林木大小;t为年龄)性质,绘出曲线形状,并说明其适用于描述何种生长曲线类型。

六、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4分)1. 用角规观测某树,Fg=1,D=15.6,角规点至该树水平距S=10m,问该树的计数值?2. 已知某原木长4m,0m处直径为18.0cm,2m处直径为16.0cm,4m处直径为13.2cm;试用中央断面积及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计算其材积。

测树学试题

测树学试题

6. 角规测树时,Fg 越大,测量误差( )。

7. 在木材生产和销售中,把经济材和( )统称作商品材 8. 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分为全林分模型、径级模型和( )。

9. Richards 生长方程( )。

10. 某解析木18.5米,用2米区分段区分,则梢头长度是( )米。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1. 胸高形数2. 冠长率3. 优势树种4. 形高5. 直径分布6.林分调查因子 7.一元材种出材率表 8.全林分模型 9. 自由树 10. 绝干重三、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1. 绘图说明树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2. 绘图说明典型异龄混交林的直径分布规律。

3. 简述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表的优缺点。

4. 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

5.绘图说明立地条件与林分收获量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总计10分)1. 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证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1. 试证明实验形数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其优点。

2. 试推导说明Schumacher 生长方程(y=Ae -k/t ,式中:A,k 为方程参数;y 为林木大小;t 为年龄)性质,绘出曲线形状,并说明其适用于描述何种生长曲线类型。

六、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 4分)1. 用角规观测某树,Fg=1,D=,角规点至该树水平距S=10m,问该树的计数值2. 已知某原木长4m ,0m 处直径为18.0cm ,2m 处直径为16.0cm ,4m 处直径为13.2cm ;试用中央断面积及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计算其材积。

3. 落叶松天然林最大密度线为:60.14500-=gD N ,现实林分中林分每公顷株数为:2580株/hm 2,平均胸径为:14.5 cm ,计算该林分的林分密度指数(SDI )(注:标准直径为20cm )。

测树学课程多类型习题集

测树学课程多类型习题集

17、有一株解析木长16.2米,按2米区分段区分时,8号圆盘的位置应该离根颈15.6米处。

()
四、选择题
1、枝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

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
a、也不一样
b、是一样的
c、都是饱满的
d、是尖削的
2、树干可以看成是四种几何体组成的。

四种几何体在树干上的相对位置:
a、一致的
b、不一致的
c、不发生变化
d、有明显界限的
3、四种几何体在树干上所占的比例,以()和()占全树干的绝大部分。

a、抛物线体
b、圆柱体
c、圆锥体
d、凹曲线体
4、径阶的组距多采用2厘米或4厘米,它们的径阶范围的具体通常采用()法。

a、上限排外
b、下限排外
c、内插
5、勃鲁莱斯测高器测高时()水平距离。

a、需量测
b、平地不需量测
c、坡地需量测
6、形数与形率的常差关系是()。

a、f=q2-C
b、q2=C-f
c、f=q2+C
7、形率用()表示。

测树学复习题-高起本

测树学复习题-高起本

《测树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测树学:2.平均标准木:3.胸高直径:4.实验形数:5.材积:6.森林测高器:7.林相:8.材积生长率:9.森林:10.实验形数:11.径阶:12.蓄积量:13.原条:14.轮尺:15.单层林:16.直径生长率:二、填空题12、某单层混交林有三个树种组成,其中赤松69m3,刺槐27 m3,麻栎4 m3,则该林分的树种组成式为。

3、用K=2的角规,在平坦的林地上绕测一周,相割株数为n1,相切株数为n2, 相离株数为n3,则该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总和∑G =。

4、严格地说,标准地与整个林分只有上的差别,而没有上的不同,标准地调查结果按比例就是整个林分的调查结果。

5、树木材积的与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相交时的叫树木的数量成熟年龄。

6、林分是指相同或相似,并与周围有的森林地段,它是森林组成的单位。

78、测树学是以、、及为对象,研究其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探求林木生长动态规律的一门专业技术学科。

9、载有直径、树高两个自变量和材积对应关系的材积表称为。

10、某单层混交林有三个树种组成,其中赤松71m3,刺槐27 m3,麻栎2 m3,则该林分的树种组成式为。

11、用K=2的角规,在平坦的林地上绕测一周,相割株数为n1,相切株数为n2, 相离株数为n3,则该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总和∑G =。

12、严格地说,标准地与整个林分只有面积上的,而没有上的不同,调查结果按比例扩大就是整个林分的调查结果。

三、计算题1、某树干长10米,胸径20cm,中央直径13cm,树干材积0.157m3,试计算f1.3=?(按定义式计算,写出公式,π=3.14,得数保留2位小数)2、根据油松林标准地的两次调查资料计算下表:3.完成下表中一元材积表法测蓄积量的计算过程(做题时注意查下面的一元材积表)树种:赤松 面积:1000㎡赤松一元材积表4、某树干长11米,胸径20cm ,中央直径13cm ,树干材积0.157m 3,试计算f 1.3=?(按定义式计算,写出公式,π=3.14,得数保留2位小数) 5、根据油松林标准地的两次调查资料计算下表:6.完成下表中一元材积表法测蓄积量的计算过程(做题时注意查下面的一元材积表)树种:赤松 面积: 1000㎡赤松一元材积表四、简答题1、林分主要调查因子有哪些?2 、分用途写出你所知道的所有测树工具的名称。

测树学_复习题_FXT332020_1612

测树学_复习题_FXT332020_1612

测树学复习题(课程代码 332020)一、名词解释1、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2、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3、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称为胸高形率。

用q2表示。

4、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5、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6、林分平均胸径:亦称林分平均直径,是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7、标准木法:具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称为标准木,根据标准木的平均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8、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

9、同龄林:林分中所有林木的年龄都相同,或是在同一时间营造及更新生长形成的林分称为同龄林。

10、混交林: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其中每种树木在林分内所占成数均不少于10%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11、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12、林分生长模型: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13、连年生长量:树木一年间的生长量为连年生长量。

14、生长率:树木某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总生长量的百分比。

15、二元材积表:根据材积与树高和胸径两个因子之间的关系编制而成的数表。

16、优势木平均高:林分中所有优势木或亚优势木高度的算术平均数。

17、林分蓄积量: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

18、林分表法:是通过前n年间的胸径生长量和现实林分的直径分布,预估未来(后n年)的直径分布,然后用一元材积表求出现实林分蓄积和未来林分蓄积,两个蓄积之差即为后n年间的蓄积定期生长量。

19、林分: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学本科《测树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5、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6、生长率: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B、胸高断面积C、胸高形率D、树高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B、1/2胸径C、1/3树干中央直径D、1/3胸径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B、都是饱满的C、都是弯曲的D、也不一样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B、低于5%C、低于20%D、10%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A、幼龄林B、中龄林C、成熟林D、以上都不是7、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B)。

A、圆形B、椭圆形C、不规则的封闭曲线D、不确定8、林分平均胸径是指(B)。

A、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B、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C、林分内具有平均生长状态的树木的直径D、林分内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的直径8、在标准地调查中,通过每木检尺得标准地总断面积为0.01056m2,总株数为339棵,则该林分平均直径为(C)。

A.13.6cm;B.12.6cm;C.11.6cm;D.10.6cm9、角规绕测树木时,当缺口与树木胸径相余时,记数为(D)。

A、1B、0.5C、2D、010、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D)生长的结果。

A、季节性B、间断性C、连续性D、周期性11、在角规测树时,当d/R=1/50,则用到的角规测器缺口宽度为2cm,则直尺长度为(B)A.1.5m;B.1m;C.2m;D.0.5m12、下列关于树木生长方程的特点,错误的是(C)。

A、当t=0时,y(t)=0,这是树木生长方程需满足的初始条件;B、y(t)存在一条渐近线y(t)=A,A是该树木生长极大值;C、由于树木生长是依靠细胞的增殖不断增长的,所以y(t)是关于年龄t的单调增函数;D、y(t)是关于t的连续光滑的函数曲线。

13、由于受外界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是年轮环带产生不完整的现象称为(C )。

A 、年轮变态 B 、年轮畸形 C 、年轮变异 D 、年轮消失 14、树木的真、伪年轮的区别之一是(A )。

A 、伪年轮的宽度比相邻真年轮小; B 、伪年轮的宽度比相邻真年轮大; C 、伪年轮的宽度与相邻真年轮基本一致; D 、无法确定;15、把树干当做抛物线导出,得3.1f =(C )A.20q ; B.21q ; C.22q ; D.23.1q 16、角规绕树法中,当d/R 固定为(C )时,g/A 恒等于1/10000。

A 、1/20 B 、1/25 C 、1/50 D 、1/10017、材积差法是将一元材积表胸径每差(B )的材积差数,作为实现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该长度条件下所引起的材积生长量。

A 、0.5cm B 、1cm C 、2cm D 、2.5cm18、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是43m 2,而在相同的条件下标准的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为62.3m 2,则该林分的疏密度为(A )。

A 、0.69 B 、1.45 C 、6.9 D 、0.14519. 一株树干的区分量测值(树干全长11.1m )据干基长度 直径(cm) 断面积(2m ) 备注 1 18.0 0.0254 3 16.0 0.0201 5 13.2 0.0137 7 8.8 0.0061 9 3.6 0.0010102.00.0003梢长1.1m以中央断面积区分求积式可得到此树干材积为(A )A.0.1373m ; B.1.373m ; C.0.6853m ; D.0.068520、设一树高7.4cm ,按1m 为区分段采用中央断面积求材积,需在()米处取圆盘。

A.根颈.1、2、3、4、5、6、7;B.根颈、胸径、1、2、3、4、5、6、7;C.根颈、胸径、0.5、1.5、2.5、3.5、4.5、5.5、6.5;D.根颈、胸径、0.5、1.5、2.5、3.5、4.5、5.5、6.5、7三、多项选择题1、(A、D)不能独立反映树木干形。

A、胸高形数B、绝对形率C、正形数D、胸高形率2、(A、B、C)属于林分密度指标。

A、疏密度B、郁闭度C、株数密度D、单位面积3、(A、B、C)可以计算树木直径和树高生长率。

A、单利公式B、复利公式C、普雷斯特公式D、施耐德公式4、下面关于形数的表述,正确的是(A、B、C)。

A、形数是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B、fx越小表示树干尖削度越大,上面部分可用的少;C、胸高形数不能独立反应树干形状指标;D、形数不属于材积三要素之一。

5、形率的种数包括(A、C、D)。

A、胸高形率B、平均实验形数C、正形数D、正形率6、(B、C、D)可以独立反映树木干形。

A、胸高形率B、绝对形率C、正形数D、正形率四、简答题1、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的关系。

答:(1)两者在一般情况下遵循以下四点关系:◎在幼龄林阶段: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连年生长量增加速度较快,其值大于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比平均生长量早;◎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与连年生长量相等;◎在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以后,连年生长量永远小于平均生长量。

(2)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有时可能出现以下几种变化:◎两者不存在交点;◎出现多个交点;2、如何选择标准地?答:(1)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2)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

(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且远离林边。

(4)标准地设置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分密度要均匀。

3、如何确定标准地面积。

答:在林分调查中,为了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度,标准地内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林木株数,因此应根据林木株数来确定标准地面积大小。

具体规定是:(1)在近、成过熟林中,标准地内至少应有200株以上的树木;(2)在中龄林中,标准地内至少应有250株以上的树木;(3)在幼龄林中,标准地内至少应有300株以上的树木;4、在树干解析中,如何计算各龄阶树高和梢头底直径?答:(1)在树干解析中,各龄阶树高采用内插法来计算(2)在树干解析中,梢头底直径计算分两种情况来计算:其一,当梢头长度小于半个区段时,采用相似三角形来计算;其二,当梢头长度大于或等于半个区段时,采用梯形中位线定理来计算。

5、如何运用二元材积表计算林分蓄积量?答:①测设标准地,得各径阶株数和树高;②拟合树高曲线方程;③计算各径阶平均高;④根据径阶中值和径阶平均高查二元材积表得各径阶单株材积;⑤计算径阶材积:用各径阶株数乘各径阶单株材积;⑥计算标准地蓄积:各径阶材积之各即标准地蓄积;⑦计算林分蓄积:将标准地蓄积换除以标准地面积得林分每公顷蓄积。

6、简述标准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的基本步骤。

答:①测设标准地,进行标准地调查;②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平均直径;③根据平均直径在树高曲线上查出林分平均高;④根据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选择1~3株标准木;⑤将标准木伐倒,用伐倒木区分求积法计算其材;⑥根据标准木材积计算标准地蓄积量;7、简述间接编制法一元材积表的基本步骤。

答:(1)资料的收集:在编表地区随机选择1000株样木,实测胸径和树高;(2)将样本分成编表样本和检验样本;(3)资料整理:剔除异常数据;(4)拟合树高曲线方程;(5)根据树种二元材积表确定二元材积方程;(6)根据树高曲线方程计算径阶平均高,将径阶中值和径阶平均高代入二元材积公式中,计算各径阶平均材积,例表即为一元材积表。

8、什么叫形率和形率,它们之间有何关系?(10分)答:(1)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2)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

(3)它们之间关系:形数是计算树干村积的一个重要系数,但形数无法直接测出。

研究形数与形率的关系,主要是为了通过形率推求形数,这对树木求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形数与形率的关系主要有下列几种:①f1.3=q22②f1.3=q2-c(c:)③f1.3=0.140+0.66*q22+0.32/(q2*h)④f1.3=0.66*q2+1.04/q2*h五、计算题1、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

解:2. 一株立木,树高为11.6m,胸径为20.0cm,树高二分之一处的直径为8.0 cm,试计算其材积。

解:Q2=8/20=0.4F1.3=q22=0.42=0.16或=0.14+0.66* q22 +0.32/(q2*h)=0.314V=f1.3*h*g1.3=0.16*11.6*(20.0*20.0*3.14/4)*10-4=0.05828m3或=0.1144 m33、一株解析木,树高17.2m,如果以2.0m为区分段,应在哪些部位截取圆盘?如果0号圆盘的年轮个数为22,其它某一圆盘的年轮个数为10,请用示意图对这两个圆盘进行龄阶划分(以5年为一个龄阶)。

解:(1)应0.0、1.3、3.6、5.6、7.6、9.6、11.6、13.6、15.6和16.6m处截取圆盘;或在0.0、1.0、3.0、5.0、7.0、9.0、11.0、13.0、15.0和16.0m处截取圆盘。

(2)龄阶划分:0号圆盘应从内向外划分,其它圆盘应从外向内划分,但首先应除去0号圆盘不足一个完整龄阶的年数。

本题应除去2个年轮。

图略。

4、一林分中设置面积为0.04公顷的标准地,调查结果见下表;查得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为25.0000㎡,标准蓄积量为126.0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